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公元1582年7月9日,一代名相張居正溘然長逝,享年五十八歲。自嘉靖二十六年初登進士,至隆慶六年入閣拜相,張居正的仕途走的坎坷跌宕。

    隆慶六年到萬曆十年,在十年的首輔位上,張居正創造了一個奇蹟,他挽狂瀾於既倒,引領深陷泥沼的明帝國走向復興。在政治上,他推行“一條鞭法”、“考成法”,充裕大明國庫,提高行政效率;在軍事上,任用李成梁、戚繼光鎮北邊,殷正茂、凌雲翼平西南。“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朝野為之肅然。

    在張居正去世時,明帝國雖未四海昇平,繁榮之景卻已初露。早在生前,張居正就被封為太師、太傅,死後更是恩榮備極,贈上柱國,諡文忠。極盡輝煌的張居正不會料到,暗藏的湧流將在日後發難。萬曆十二年四月,萬曆皇帝下詔抄沒張居正家財,並派司禮太監張誠、刑部侍郎丘橓前往張居正老家湖北江陵實地辦理。此時距離張居正下世,不過一年又十個月。

    從譽滿天下的一朝名相到“專權亂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的權奸,這一戲劇性的轉變不過兩年的時間。萬曆帝抄家給張居正安的罪名是“貪賄”,古代素有“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俗諺,更何況是為官十年的內閣首輔。但張居正的家財相比明帝國以往數任首輔不過是九牛一毛,貪賄斂財於張居正不過是瑕疵。萬曆帝如此對待自己的老師,背後還有著更深層的原因。

    張居正在嘉靖時代步入仕途,由於嘉靖帝沉迷修道成仙,數十年不上朝,致使權臣當道,朝野混亂。張居正身懷濟世之才,憂民之心,不屑於與把持朝政的嚴黨同流合汙。在初入仕途時,徐階成為了他的老師,之後他又到裕王府任侍講侍讀,裕王朱載垕即為日後的明穆宗。張居正在裕王府任職時,還要教導小王爺朱翊鈞,即日後的萬曆帝。

    在隨同徐階、高拱扳倒嚴黨後,明帝國的朝政得到肅新。明穆宗壽祚不長,即位六年即崩,身為太子老師的張居正成為顧命大臣。由於萬曆帝尚年幼,張居正便徹底掌控了明帝國的朝政,得以大展抱負。

    他親眼目睹了嘉靖年間的亂象,原因便在於醉心修道的嘉靖帝。為了培養出一位合格的帝王,張居正對萬曆傾注了極大的心血。他親自編纂《帝鑑圖說》供萬曆學習,甚至當萬曆唸錯書時,大聲呵斥並改正他。

    張居正不知道,正是自己的嚴苛為日後的抄家埋下了隱患。身為九五至尊的萬曆慢慢長大,對權力的渴求也逐漸增強,他越來越不滿張居正的專權。張居正下世後,萬曆終於有機會擺脫張居正的影子,而唯一的方法就是打破其形象。人亡而政息,張居正的改革觸及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反對集團的聲音在他逝後重新集結起來,心懷怨念的萬曆帝便因勢利導,藉此否定張居正,抄家由此開始。

    參考資料:

    1.柯愈春.張居正 為何身後被抄家[J].人民論壇,2002(08):54-56.

  • 2 # 王少發文

    最大的問題就是張居正主政時間太長,皇帝二十多歲了還沒有親政,“一條鞭法”得罪的人又太多,激流沒有勇退,註定很悲慘

  • 3 # 明史林泉

    抄家的決定是萬曆皇帝做出的,萬曆皇帝為啥抄張居正家?

    因為他一生只愛錢,是明朝最嗜利的皇帝。

  • 4 # 逢場做戲的戲子

    主要原因是他的政治遺産,沒有繼承人。 假如像現在一樣,成立一個政黨,死後讓自已黨內人士繼任首相,誰還敢動他?

  • 5 # 王榮聯1

    謝謝小秘邀請。眾所周知,張居正是明朝萬曆年間的一代名相。張居正在萬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和宦官馮保的支援下,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萬曆中心”,把萬曆朝的政治經濟推向一個新階段。為此,張居正備受殊榮,贏取了朝廷內外的交口點贊。然而當張居正一死,年輕的萬曆皇帝便對死去的張居正進行反攻倒算,甚至抄家,家屬受到牽連,這是為何呢?筆者認為,張居正的改革既然是讓朝廷受益,有意見的必然是利益受損的部分權貴。等到張居正一死,那些在位的權貴們便到萬曆帝面前大告張居正的生前惡狀,傾倒多年苦水,此為其一。其二,張居正曾是萬曆年幼時的帝師,管教嚴厲。但登基後的萬曆耳聞目睹老師自己說一套做一套,心裡反感徒升。其三,萬曆聽到張居正與其母李太后不清不白的傳聞不絕於耳。這三大原因匯聚一塊,便形成了萬曆對張居正的仇恨。如此說來,萬曆帝在張居正死後抄家,也就不難理解了。

  • 6 # 老態龍鍾一憤青

    萬曆對他的愛恨交織,他在位期間的改革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他自己的性格上剛愎自用的一面,肯定導致朝野一致清算他!

  • 7 # dai請告訴她我還想她

    活著的時候,壓著萬曆,基本他說了算,也動了勳貴利益,只不過人活著的時候,權利大啊,不敢反駁啊,人死了,不就人走茶涼,人亡政息,

  • 8 # 蘇格拉薩

    張居正,明朝第一能臣。

    為什麼叫他能臣,因為他能比名臣還牛。他23歲便考中了進士,可以說是極其極其的天才。因為明朝採取的是八股取士,對個人的考試設定了很多的條條框框,在這麼多條件限制下依舊能發揮自如,寫出極其優美的文章的人都不是凡人。

    而張居正就是這些人的佼佼者。23歲少年成名,而且長得還帥,他還不是迂腐的儒生,那種張口不能言,眼神木訥的人。他是一名改革家。

    張居正進入朝廷後並沒有立即叱吒風雲,當時還是徐階和嚴嵩天下,徐階鬥倒嚴嵩,張居正被提拔為顧命大臣,起草嘉靖的遺詔得到重用。

    後徐階被高拱替代,萬曆登基,張居正聯合太監馮保又趕走了高拱,成為了天下頭號人物。

    當時他自身為內閣首輔,上有太后撐腰,內有馮保,票擬權和批紅權在一身,儼然就是統治者,他自己也曾說自己非相,乃攝也。

    他進行改革觸動了許多人的利益,也使許多官員落馬,但最關鍵的一點是萬曆長大了。

    張居正作為老師,對萬曆很嚴格,但萬曆畢竟是皇上,隨著年齡增長,張居正這樣的人物對於皇權是極其危險的存在,所以當張四維等人彈劾張居正時萬曆十分支援,張居正死後的待遇是一種政治手段,因為只要反對張居正,就會得到皇帝的恩賞,這是一種變相的皇權和相權的矛盾。

  • 9 # 歷史帶鹽人

    張居正,明朝中後期的改革家、政治家,是萬曆皇帝的內閣首輔,少年萬曆皇帝的老師。他輔助萬曆皇帝開啟“萬曆新政”,是開創明朝中興的最大功臣。

    張居正任首輔大臣之時,權傾朝野,風光無限。但他去世後不久,萬曆皇帝翻臉不認人,說他“專權亂政”、“ 謀國不忠”,甚至要對他“斷棺戮屍”。張居正立馬被定為歷史罪人,萬曆皇帝甚至抄了他的家。萬曆皇帝為什麼非要抄他的家?

    萬曆皇帝登基之時,尚且年少,太后李氏推舉張居正為首輔。十年時間,張居正堪稱能臣志士,對國事體察到位。在大太監馮保的支援下,張居正“攝政”大明王朝。明朝的首輔之位,權力大小,全賴於當時皇帝的恩准。皇帝能力強,全然可以不放權給首輔;反之,則放大權。張居正推行改革,居功至偉。但天下終究還是明朝朱家,皇帝仍然是明神宗朱翊鈞。自古以來,無論是功高震主還是權高震主,其下場大都很慘,韓信、周亞夫、檀道濟、岳飛等皆是如此。當然,對大明鞠躬盡瘁的張居正也不例外。在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抄了他的家,很大成分就是因為張居正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日常有僭越之舉。

    奪情是中國古代禮俗,官員遭父母喪應棄官家居守制,稱"丁憂"。服滿再行補職。朝廷於大臣喪制款終,召出任職,或命其不必棄官去職,不著公服,素服治事,不預慶賀,祭祀、宴會等由佐貳代理,稱"奪情"。

    舉兩個例子:

    第一件,奪情事件後,張居正已然和當時的文官官僚的輿論處理對立面,但張居正毫無感覺。反而在丁憂結束之後,皇帝催促張居正趕緊還朝主事的時候,他竟以老母親怕熱,唯恐身體不好,經不起路途顛簸為由,要求皇帝允許其秋天再同母親一同上京。皇帝老子苦苦跪求張居正還朝,要他回來主持政務。張居正居然不顧龍顏,矯情起來,絲毫沒有謙讓的意思。在回京路上,張居正路過藩王封地,違規和藩王以賓主之禮,也就是說皇室宗親也跟著一起跪了。到了秋天,皇帝迎接張居正。當時的儀仗隊伍非常龐大,場面很大,大量群眾圍觀。進入京城,萬曆皇帝與兩宮皇后想他們表示慰問,幾乎用了家人之禮。這樣,不光皇帝跪了,沿途的宗室藩王跪了,連後宮的太后也都跪了。跋扈之際,可見一斑。

    第二件,張居正病得“矯情”。史料有記載“居正病。帝頻頒敕諭問疾,大出金帛為醫藥資。四閱月不愈,百官並齋醮為祈禱”,也就是說張居正生病不起。四個月中,上至京城的文武百官,下至基層官員都為他吃齋唸佛,祈求上蒼保佑張居正延年益壽。須知,這天下還是朱家的天下,也只有皇帝、皇后才可以享受百官、地方官員的祈福。如此官方行為,張居正對自己的僭越竟然未有察覺不妥之處,反而處之安然,欣然接受。

    張居正當權之時,萬曆皇帝尚且年少,對張居正這樣的能臣言聽計從,唯唯諾諾。張居正去世時,萬曆皇帝已經長大成人,親理朝政。張居正一死,之前被張居正排擠的許多言官官復原職,對張居正生前作為發起猛烈反攻。斂財、好色、專權——一個個往張居正身上貼的標籤,挑動萬曆皇帝的神經,更關鍵的他在首輔之位時諸多僭越之舉,這是萬曆皇帝所不能容忍的,抄家成為了一種必然的懲罰。

    因不堪凌辱,張居正長子張敬修自殺身死;三子張懋修投井自殺不死,絕食又不死,僥倖留得一命。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說“他是近三百年大明史上唯一的政治家”, 史學家黃仁宇稱他“智慧的象徵”。但可悲的是功高震主的張居正死後落得如此下場,可悲可嘆。畢竟,伴君如伴虎,在皇權之下,身為人臣,更要應該懂得擺正自己的位置。

  • 10 # 不書公子

    “土木堡之變”後,明王朝朝野中武將式微,沒有了武將集團制衡的文臣、宦官勢力逐漸坐大,把朝野鬧得一片烏煙瘴氣。

    此外,自天順帝駕崩以後,繼承皇位的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帝中,除弘治帝勵精圖治,成化、正德、嘉靖三位皇帝不是沉湎於聲色犬馬,就是沉迷於道教長生之術。

    如此下去,明王朝勢必會迅速衰敗,走上滅亡之路。但這個建立於一位窮苦乞丐之手的王朝似乎“命不該絕”,在經歷了幾位“不太靠譜”的皇帝之後,明王朝終於又迎來了“第三春”(“第二春”是在弘治帝執政時期,弘治帝享有“中興之令主”的美譽):

    1566年,明穆宗朱載垕繼位,年號“隆慶”。 在其僅僅六年的執政時期,得徐玠、高拱等能臣輔佐,使明王朝再一次煥發生機:

    政治方面:隆慶帝大膽放權於骨幹大臣,裁汰冗官、考核官吏政績、懲處在嘉靖年間為非作歹的道士、方士!

    經濟方面:隆慶帝解除“海禁”政策,對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從“隆慶開關”到明朝結束,流入中國的白銀佔全世界生產的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國成為全世界商品經濟最發達的經濟中心之一!

    軍事方面:隆慶帝積極加強北方防務,重用抗倭名將戚繼光訓練軍隊,取得了對蒙古勢力的一系列勝利!

    外交方面:“俺答封貢”後,明王朝與蒙古握手言和,並互通貿易,結束了二者長達二百多年的對立局面。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隆慶新政”雖然僅有六年時間,卻為後來萬曆一朝的改革奠定了基礎、確定了方向。

    1572年,隆慶帝駕崩,年僅十歲的太子朱翊鈞繼位,年號“萬曆”。因萬曆帝年幼,所以內閣首輔張居正承擔起了輔政職責。

    張居正得李太后和萬曆帝依賴,大權在握,為日後的改革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張居正的改革大概可以總結為“一條鞭法”和“考成法”兩大部分:

    經濟上的“一條鞭法”,一改自唐代流傳下來的各種實物徵收稅法,直接將物品折算成現銀繳納,省時省力,農民的人身自由得到一定的解放;

    政治上的“考成法”,嚴格考核官吏政績,裁撤冗餘官吏,提高了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 張居正改革,增加了明朝政府的財政收入,國力也得到一定的恢復,明王朝再一次實現“中興”!

    然而,這次“中興”並沒有持續太久,萬曆十年,張居正去世。 張居正死後的第四天,他的家族就被抄家查辦,其本人甚至差點遭到鞭屍。萬曆皇帝為什麼會對張居正這麼殘忍呢?如下幾點,可供參考:

    一、張居正和李太后之間“莫須有”的關係:

    萬曆帝幼年繼位,朝中大權由母親李太后和張居正把持。所以,為鞏固自身地位,張居正經常與李太后見面議事,時間長了,二人“私通”之事越傳越神。 自古,被訛傳與太后有曖昧關係的人(如呂不韋)就沒有一個會有好下場,這般“奇恥大辱”,升斗小民尚且不依不饒,何況是帝王之家呢?

    二、萬曆帝為加強自身權威:

    從登基開始,朝野就是張居正說的算。現在張居正死了,如果不趁機讓朝臣知道自己的厲害,以後會不會出現第二個、第三個張居正?到那時,皇帝威嚴何在?

    三、張居正改革觸及統治集團利益:

    但凡改革,無一不是除舊立新。扶持新勢力崛起的同時,舊勢力的權益勢必會受到損害。張居正倒臺後,廣大士紳貴族趁機落井下石的行為,也就不難理解了!

  • 11 # 挖了恐龍侃歷史

    第一點: 張居正正是沒有顧忌過皇帝的情緒,所以才會被萬曆皇帝所記恨。但是自己還沒有親政,所以當然不能對張居正有什麼報復行動。當時的太后也發現了皇帝的小情緒,就跟萬曆解釋說,你還記得歷史上有個官員叫霍光嗎?那時候皇帝不聽話,霍光就可以將皇帝拉下來,讓他做不成皇帝,你的老師張老師就是這樣的人,而且張老師對你不客氣可不是因為不尊重你,而是因為張老師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忽略了你的感受,你知道嗎?萬曆聽了太后的說法後,心裡更加緊張了,原來張居正居然有罷免皇帝的權力,那可千萬不能得罪,從那以後,萬曆皇帝就聽話多了,但是心裡的陰影是很難抹去的。

    第二點: 萬曆做了前十年皇帝的時間裡,大明朝在張居正的手裡越來越紅火,簡直就是出現了一個新的盛世,而此刻張居正卻得了重病。萬曆皇帝看張居正已經五十多歲了,還得了重病,一個心思便在萬曆的腦子裡形成了。如果張居正就這麼死掉了,那天下不就沒有人能夠管我了嗎?萬曆皇帝甚至想過要毒死張居正,可是張居正命好,沒有嚐到這個後果,就先死掉了。張居正死掉以後,萬曆皇帝完全像是換了一個人一樣,他開始對張居正生前的所有政策指指點點,有些看不順眼的直接就修改掉。不管大臣們多麼反對,反正萬曆就是一句話,必須要修改。萬曆是一個比較執拗的人,這也是張居正教匯出來的後果。後來的萬曆更是過分,將張居正全家的財產都抄了送到了宮裡,張居正的所有官職也都被萬曆皇帝給抹掉了,就是為了報復張居正有換皇帝的權力。此外,萬曆覺得還不過癮,更是將自己張老師家的所有家人都給流放到了遠方,這才稍微消除了內心的心頭只恨。可以說,萬曆變成這樣,都是張居正一手教育出來的。

  • 12 # 揚生解史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湖北江陵人,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師的文官。

    明神宗朱翊鈞10歲繼位後,張居正成為首輔大臣。在太后及幼年朱翊鈞的支援下,張居正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進行了全面的改革並取得成效。在這10年中,朝廷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裁決。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張居正病逝。朱翊鈞為之輟朝一天,給予張居正崇高的待遇:諡文忠,贈上柱國銜,蔭一子為尚寶司丞,賞喪銀500兩。

    然而在張居正去世四天後,神宗下令抄其家,並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而且張居正也險遭開棺鞭屍。家屬或餓死或流放,後萬曆在輿論的壓力下中止進一步的迫害。

    朱翊鈞對待張居正的態度為什麼變化如此之快呢?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下萬曆帝朱翊鈞的性格特點:

    1、 他是個貪酒、貪色、貪財而又貪權的皇帝。戶科給事中田大益曾忍無可忍地批評萬曆帝:“以金錢珠玉為命脈。”

    2、 萬曆帝從小被太后嚴管,繼位後又被張居正所管。故從小養成了自卑敏感、逆來順受的性格,他連太子朱常洛都不敢承認是自己與宮人所生,可見其內心的自卑。另外,他對生前的張居張言聽計從,未必是他內心所想,只是他不敢將內心的反對意見說出口而已。

    知道了朱翊鈞的性格特點後,我們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要對張居張進行秋後算帳了。原因如下:

    1、 在張居正當首輔的十年中,朱翊鈞根本沒有決策權。但由於太后支援張居正,再加上他羽翼未豐,他不得不對張居張言聽計從,但他畢竟是個皇帝,他內心的不滿在與日俱增。

    2、 有一次,明神宗在西城曲宴上喝多了酒,命內侍唱新曲給他聽,內侍推辭說不會,明神宗便取劍要殺內侍,幸虧左右加以勸解。第二天,李太后聽說此事,傳話給張居正,讓他上疏切諫,並令他為明神宗起草罪己詔。又將明神宗召來罰跪,一 一列舉他的過錯,明神宗哭著請求以後改過才算了結。這件事使明神宗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3、 明神宗向戶部索求十萬金,以備光祿寺御膳之用,但張居正要求神宗朱翊鈞節省“一切無益之費”。結果,不僅免除了這十萬兩銀子的開支,連宮中的上元節燈火、花燈費也免除了。在張居正的力爭下,還停止重修慈慶、慈寧二宮及武英殿,停輸錢內庫供賞,節省服御費用,減蘇松應天織造等。甚至因為害怕浪費燈燭,將萬曆安排在晚上的課程改到了白天。纂修先皇實錄,例得賜宴一次。張居正參加篆修穆宗實錄,提出辭免賜宴。他說:“一宴之資,動之數百金,省此一事,亦未必非節財之道”他還請求將為明神宗日講的時間放在早上,可以免晚上的燈火費用。這對貪圖享樂的朱翊鈞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大家知道神宗朱翊鈞是個貪酒、貪色、貪財而又貪權的人,他肯定是不能忍受張居正對他的各種嚴格要求的。在張居正去世後,太后也已對他放權了,他終於能自己親政了,此時張居正生前的政敵出來彈劾張居正的親信,朱翊鈞順水推舟對張居正進行了清算。

    他抄了張居正的家,但沒有將家產充公,而是拉來供自己支配。為了得到財產!這也是貪財的朱翊鈞對張居正秋後算帳的一個原因,雖然看起來不可思議,但也符合這個少時自卑敏感、逆來順受,大時貪酒、貪色、貪財的皇帝朱翊鈞的性格特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曾經哪首歌陪你一路走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