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玄武門
-
2 # 心靈使者阿桂
那是因為這些人沒有把雞湯裡的話在生活中去實踐,就說雞湯有毒。陳果講的東西我聽過,很多話不是看幾本書就可以講出來的,是從實踐中得來的,從實踐中得來的講出來就很有生命力,而且自己也篤定地相信,因為自己相信所以才講給別人聽。多少人能活成陳果那樣子?又美貌又有才華又有學歷,到了她這個層次的自然看世界的角度和很多人不一樣。在山谷的人永遠不知道山頂風景如何。想要看到山頂的風景就要先爬到山頂,不要自己在山谷卻嘲笑山頂的人講話不接地氣。聽說陳果被學校停課了,真是不能讓人理解,難道那些拿著書本念,下面一大群睡覺的,或者學生壓根就不來上課這樣的老師就講得好了?老師講得好不好學生說了算!我也曾經不信雞湯裡的話,但當我在生活中真正做了一些事,而且有收穫,我就相信只要你朝著目標去,雞湯裡的話就可以成為現實,人是要去對自己的內在做工作的。
-
3 # 憂天的杞人
為什麼有人說,看雞湯拯救不了人生?
雞湯本身是指對一些小理解的形容。所謂心靈雞湯,是指一些人透過自己的理解,把一些經典用通俗的話講出來,不具有普遍性,但確實可以暖心。
為什麼說雞湯拯救不了人生?因為雞湯的養分本身是有限的。這完全取決於作者本人的水平和生活閱歷等。誰都可以寫雞湯文,但總是不可能窮盡經典所擁有的大智慧。也就是說,一個人的高度,是閱歷的不斷累積,而不是填充式的獲取。以填充方式塑造的形象,成立快,失去也快,屬於不定形的。
有人說人格可以美容,那我們可以知道的是,也可用這樣一個詞來形容,那叫“心靈美容”或者“思想美容”。雞湯有這方面的作用,更進一步來說,應屬於“心靈整容”或者說“思想整容”。
透過“心靈整容”或者說“思想整容”來改變人生,不是不可以,只是無法達到新的高度。因為這當中填充的東西太多。
最為主要的是,一些雞湯文章都是一些具有特別鮮明特點的小資們寫的,這些小資們的情懷本身就不高,所以其對他人的影響力是有限的,自己撫慰自己尚且不可,更不用說去拯救別人了。
以小資的情懷去拯救他人人生,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整容不是完全適合所有人。
-
4 # 療愈花園
首先拯救人生,當我們處在困境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內在的力量,雞湯只是在思想上給了我們一種鼓勵,但是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包括生活環境,家庭背景,個人信念,自我價值的體現等等都不一樣,聽完雞湯也不一定會很快做出改變的。而且我們潛意識裡的舊有模式是無法受意識控制的,雞湯沒有針對性,只是普遍性,沒有獨立性是不足以拯救一個人的。
-
5 # 京城少年
我先給大家來段著名的雞湯:
每個人都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去決定自己生活的樣子。世界是很公平的,要得到必須付出,還要學會堅持。
錯誤的世界觀世界不是公平的,如果你認為世界是公平的,努力就會有回報,你很有可能為不公平的事灰心喪氣,受到打擊;
要得到必付出這也未必,如果你認為電信詐騙偷走人們賬戶裡的錢是,是付出時間精力磨練騙術的結果,你可能會走上違法的道路;
不科學的方法論我們解答任何問題,要有假設、前提,求證後得出結論。但成功學只是擺出一些鼓舞人心的句子,卻不告訴人們這些看似簡單履行就能通往成功的方法,只在一些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才會“靈驗”。成功學鼓吹每個人都能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功,如果你不成功,是因為你努力的不夠。這個世界怎麼可能任何人都成功?世界本就是一場生存遊戲,只有打敗了對手才能成功,而這場競賽相關的因素很多,個人努力只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沒有成功,你會不停的責備自己懶惰、拖延、不努力,沒毅力,將不成功的責任完全歸咎於自己,陷入自責的深淵,雞湯也就變成了毒雞湯。
-
6 # 手機使用者50843728796
雞湯嘛?!“該吃就吃該喝喝,啥事別往心裡擱”!你,祇要正確看待就行啦!至於說對人生的幫助,就別勉為其難,太過於認真啦……
-
7 # 小幽
其實很簡單,人生病有千萬種,光一種治療方法能行嗎?明顯不能。
雞湯也只是一種變數,並不能對人生走向起到決定作用,只能起到某種特定的的輔助作用。
生活不順的時候只喝雞湯就好了?明顯不可能。
但是,因此說雞湯沒用說雞湯是毒雞湯也是錯誤的,因為一件事情發生發展需要考慮的變數很多。不但要考慮變數,還要考慮變數的性質和比例。
這就跟炒菜一樣,你燒排骨光放鹽就能好吃了?如果不好吃,你還要怪這鹽沒用不成?如果這樣做,只能說人自己很愚蠢
-
8 # 21點心理學
看雞湯當然拯救不了人生,雞湯是用來喝的,喝了還得消化才能變得有價值。之所以雞湯變成毒雞湯,是宣揚者誇大了雞湯的作用忽視了雞湯的不足,引起了人們反感,但雞湯本身的價值還是存在的。
我覺得雞湯的前身應該是“追星”吧。一個人追尋自己偶像或者榜樣的腳步,用他們成功的勵志故事來鼓勵、支撐自己堅持夢想,這種力量是不可忽視的。我們也看到過很多追求偶像步伐最終成功的事例。比如《火影忍者》和《海賊王》都是《龍珠》的粉絲,我們很容易在兩大動漫中看到《龍珠》的影子。
喝雞湯要因人而異,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喝,也不是每碗雞湯都適合所有人喝。身為喝雞湯的人更應該明白雞湯雖好,喝多了也會鬧肚子,況且雞湯雖然有營養,卻不禁餓。
因此,雞湯可以喝,但卻不能當主餐。
十一。
-
9 # 健康養生之鐵葫蘆
首先,需要明白一個問題,雞湯是什麼,它只是一些個勵志的內容,他只能幫你改變心態,卻不能幫你辦某些事。學習很重要,貴在實踐,如果什麼都沒有做,只是看一看雞湯,就能拯救你的人生,那你的用處何在,上帝早就自己玩了。
你的問題中提到經典文學,經典著作等,我以為:
這些內容不能稱作為雞湯,他是文化密碼中的其中一部分,比如道德經,聖經,等宗教經典,你第一次讀的時候,只是宏觀的理解這本書字面的意思,如果你的理解能力夠強,你還可以獲得更深層的內容,但是你還不能將多個宗教的內容聯合起來看。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不難發現,所有宗教的最終都只限一個方向,順其自然。
神即是道,道法自然,如來。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會學習的人,缺的是會思考的人,知道事物本源的人。現在有太多的人學習只是學了一些表面的東西,只是看到別人這樣寫,這樣說,他就這樣認為,沒有自己去理解,去思考。
雞湯拯救不了你的人生,能拯救的是你自己。
記住:所有人的救世主,都是自己,任何人都幫不了你。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10 # 耶穌愛我多一點
很簡單你看雞湯看在多跟你讀書是一樣的道理。你只在看書讀書沒有把知識用到生活中。你只是旁觀者你沒有行動活出自己的人生。光有信心沒有行為是假信心。
-
11 # 如憶112233
雞湯大部分都是一些大道理,大道理誰都懂,關鍵是自己的見識,格局在哪一個層次,理解到哪個水平,能消化多少還是看自己的領悟能力,這就需要多看看書了。
-
12 # 中堅力量
人要靠自己覺悟
有一點悟性!
不要頑固不化
不要頑冥不靈
不要太執著一條道走到黑
如果不能
靠自己從打心底裡 那個
徹底覺悟過來
單靠雞湯,心靈美文 什麼的
很難!
-
13 # 追夢男孩李連杰
心靈雞湯其實有些是和人性相悖的,建議大家別把雞湯整天的掛嘴上,其實做人挺簡單的,做人首先要有類似定位的東西,先把自己定個位,然後再往這一方面去做就行了,都說什麼心靈雞湯心靈雞湯,√就是心靈的一碗湯,只能解我們的渴,不能讓我們真真的飽肚子,我雖然不是很看好這類,這就是我,我認為好的我就去認同,我不認為是好的,我就閉嘴
-
14 # 淨心之旅
無論看什麼好的東西,都只不過是促進理想和目標的前提條件。如果根本的理想目標沒有確定下來。那麼不管你怎麼看都是迷茫的人生。
-
15 # 月球的一滴水
雞湯本是名詞,因一個叫Jack Canfield的美國青年而變成了代詞,指代那些帶有精神安慰作用,動機強化作用,對世界較為樂觀的認識或者行動指向的文段。
—— 摘自百科
心靈雞湯,本來是個優美的形容詞,在如今生活節奏的快速發展,以及社會生存的壓力之中,有這樣一種“語言藝術治療”對於廣大人民來說,尤其是在職場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難的年輕人來說,的確是一種減壓方式,可以刺激自身的能動性,以及激發自己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也是對自身能力加以肯定的一種方式。
隨著自媒體的崛起,碎片化學習的方式越來越贏得了年輕人的青睞,不可否認。心靈雞湯,在某些的時候的確鼓舞了很多人,也滋養了很多人,人們很樂於從雞湯文中尋找解決自己當前境遇的方式與答案。
但是很多的雞湯文都是東摘一段,西抄一句。然後就開始了鼓舞人心的自我神侃。很多時候,只是暫時緩解了當時在困境中的人的,當前情緒,然而並沒有實操性的措施和方式去解決問題。
人的熱情細胞也是有限度的,一樣的話聽得多了,就產生了抗性。因為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實際操作真的很難!
比如曾看到過一句雞湯文:“消極的時候不要抱怨太多,說多了就走不出來了”,這話乍一聽,沒毛病。但是仔細想想,問題就出現了。一個人如果消極了,那就說明他很悲觀,或者遇到什麼沉重的打擊了,這個時候你讓他不要抱怨,不要多說,那我覺得這個人會陷入自己封閉的環境裡,無法自拔,反而是有人開導,或者心理醫生的干預,才能讓他放下自己心裡的包袱。
本來是很勵志的滋養人心的雞湯,慢慢的就變了味了,再比如現在很多女性,婚姻或者感情,家庭出現了危機,就會用很極端的方式去解決,因為大家都在宣揚新女性。把女性描述的是萬能的,所以很多女性對自己的另一半非常有成見,對於親人的包容度也很低。這些都是心靈雞湯異化的結果。
我覺得因為碎片化的知識太過於碎片了,但是人生的很多困難或者事情都是立體的,有的甚至在四維的空間發散,牽涉到很多的問題,僅靠這種碎片式的外力是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的。
我們需要多一點耐心,去把自己浸染在經典中,從經典中去思考,去發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與可塑性會更好!東聽一句,西傳一段,是無法根治自身不足的。修養還是要靠內功的助力去散發的。
-
16 # 心理學習筆記
因為雞湯太簡單。
一兩句話或一個小故事,怎麼可能撐起每個人的人生!而客觀事實永遠都是需要辯證的,所以雞湯經不起辯證。
其實,我們只要多問一句“為什麼”或舉一些身邊的例子,我們就會在湯裡面找到破綻。比如那句“愛笑的女孩運氣總不會太差。”有大資料支援嗎?有對比實驗嗎?有心理學、生物學或者其他學科理論依據嗎?啥啥都沒有,就那麼多人把它作為至理名言。這跟那些“霸道總裁愛上我”有什麼區別,無非就是激起了你自我聯想。
你們就想,沒有門檻的限制,只要你是女的,天天笑一笑,啥都有了,怎麼可能?最起碼也得看你笑起來好不好看,你對誰笑吧!而這些你腦子裡的美好,就像很多人對你喊的口號,而這些口號裡面的形容詞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解。
比如,你要的自由是人人都可以享受平等的教育、在工作中不被歧視,讓自己的才華可以淋漓盡致的發揮。他要的自由是不怎麼工作就可以得到高額的薪水,沒人命令你,甚至可以卸下一切生活重擔。而顯然,你和他這是兩個世界,如果在一個世界,那麼總有人會覺得這不是我想要的,我被騙了!
讓你產生美好的幻覺其實也倒還好,最多就是被現實打破,但假如你真的沉迷於雞湯,最可怕的傷害是你的大腦。過度從事或思考於簡單的、毫無邏輯的事情,那你的大腦就會因為使用頻率太低而斷掉一些複雜邏輯系統的神經元連線,然後你就只能思考一些多簡單的東西,不在有能力對複雜的事物進行分析。
簡單的說,你會越來越笨,你說你都變笨了,還怎麼拯救你的人生!!!
解決人生的心理問題,很多人覺得多喝點雞湯就好了,可是越來多人發現雞湯變成了毒雞湯,還是要回歸經典,閱讀經典文學,研究經典心理學理論,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回覆列表
雞湯文學的代表,前有百家講壇的于丹,後有上海復旦的陳果,想當時,自己在上高中,聽到了這毒雞湯也是興奮不已,好像裡面每一句話都說到了自己心坎裡,簡直就是遇到了人生導師啊。然後呢?于丹的書也是買來認真研讀,然後,沒有然後了······復旦陳果的哲學課,也曾聽的熱血沸騰,摩拳擦掌,但是走入社會,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於是,社會上有識之士開始狠批“毒雞湯”,那麼毒雞湯到底能拯救人生麼,能幫我們取出陰影,走出人生低谷麼?雞湯之所以有毒,主要因為一直在低層次情緒上引起你的共鳴
人類大腦對外界的資訊,會有兩種處理模式,一種是“產生認同”,另一種是“轉變思維”。
為什麼你看了那麼多雞湯和心靈專家培訓,到最後卻一無所獲呢?
問題就出現在只“產生認同”上了,而沒有幫你“轉變思維”。很多雞湯文章看了之後之所以讓人覺得“很爽”,跟“打了雞血”似的,就是因為它們的目的只是為了讓讀者產生認同,替讀者說些他們不敢說或說不出來的話,幫他們宣洩情緒。
比如有一陣,火爆過朋友圈的文章:《致某人:我憑什麼要幫你?!》和《不是我太高調,而是你玻璃心》,作者在文章裡舉了一大堆例子,然後用概括性的語言和標籤,進行評價,得出一些看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的金句,比如說“你弱你有理啊”、“我用正版的還要考慮你用盜版的心情?”之類的,讓你看了以後覺得酣暢淋漓啊,因為他說的那些人讓你覺得好像在哪見過。
但實際上,這些激情澎湃的文章或者演講只是為了讓你對它們“產生認同”,然後宣洩情緒,缺少讓你“轉變思維”這步。所以,你越看這種東西,就越沒有進步和提升。
雞湯有毒,為什麼還收到熱捧呢?首先,雞湯文為什麼會存在呢?
人的精神需求其實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來自母性世界的安撫,這母愛邏輯;一種是來自父性世界的指引,這是父愛邏輯。
那麼,看上去滿滿正能量的心靈雞湯,是屬於母性的安撫,還是來自父性的指引呢?
顯然,它應該屬於母親的安撫。
為什麼?因為所謂媽媽式的安撫,通常是保護你的安全,讓你不要冒險,不必去解決問題,不必理會煩惱,別人不肯定你,媽媽永遠肯定你。
這種媽媽式的安撫通常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阿Q模式,就像魯迅筆下的阿Q一樣,擅長自我安慰。
舉個漁夫與富翁的例子,說的是從前有個億萬富翁,來到一個海島度假,看到一個漁夫在曬太陽,就問他為什麼不勤奮工作,漁夫說,勤奮工作是為了什麼?
億萬富翁說,勤奮工作就有錢了,有了錢就可以買更多的船,捕更多的魚,賺更多的錢,然後就可以在假期時出來曬太陽,漁夫說,我現在就可以曬太陽。
這就是一篇典型的雞湯文,這篇文章強調的是億萬富翁多愚蠢,這麼辛苦,最後和窮漁夫得到的是同一個東西,但實際呢,雖然這時候億萬富翁想要的和漁夫是一樣的,可是他擁有財富,他擁有財務自由,他擁有人生的選擇權,窮漁夫除了曬太陽,什麼都沒有。
但是這樣的故事卻會讓80%的人看起來很爽,因為按照二八理論,我們社會上的80%的人都是屌絲,在心態上和窮漁夫沒什麼區別,所以在面對挫敗的時候,我們都有被安撫的需要,都喜歡看這種段子。
還有種模式呢,叫醜小鴨模式,這種文章通常是一種心態,就是其實你是個白富美,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比如幾乎所有的韓劇或者偶像劇都是這麼演的, 雖然你又普通又平凡,但總會有一個或幾個高富帥對你不離不棄,很多人也會相信,你只要做一點點兒小事,比如,你在公司的地面上看到空水瓶撿起來,丟進了垃圾桶裡,老闆會在無意間發現,然後你明天就可以因為這個舉動受到賞識,面試成功或者升職加薪。
還有一個最可怕的雞湯段子,荼毒了不知道多少中國兒童,那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種雞湯邏輯就是:幸福就是流水線,你只要按標準做完了一切,你有好的成績,就有好大學、好工作,好的人生。
很多人都信了這個邏輯,到了中年的時候,爆發了中年危機,或者出軌或者精神迷茫,很多人不明白,我有了房有了車,有了好伴侶和好孩子,還有好事業,可為啥我就是覺得生命毫無意義?很多女人說,所有人都認可我是一個好妻子,為什麼他會找一個那麼差勁的小三?因為人生幸福的指標太多了,並不是考試好或者事業成功或者嫁個好男人,人生就一定會幸福。
你看,心靈雞湯的根基,是來自母親世界的安撫,並沒有什麼用。其實呢,當我們長大的時候,離開了媽媽為我們營造的溫室時,我們就進入了父親的世界,父親的世界代表的是外部世界的邏輯,也就是理性的真實世界。父親的傾向是,我們要解決問題,不要做鴕鳥逃避問題。任何問題,都要直接勇敢面對,而不是亂喝雞湯,自欺欺人。
如何轉變思維,提升認知水平,避免毒雞湯呢?啥叫“轉變思維”呢?就是“提升思維認知”。李笑來的話就是“升級你的作業系統”
比如說,看文學名著、心理學專注、哈佛幸福課、TED演講啊什麼的,這些東西經過科學研究和科學實驗,理論有現實依據,可以能啟發你去思考,甚至可以指導實踐。
也只有這種內容,才能在看完以後,實實在在對你有積極影響。
這也從另一個方面提醒了我們,在寫一篇文章的時候,也要注意,雖然說“良藥苦口利於病”,但也不能因為自己的內容符合“轉變思維”的要求,就不管不顧,結果乾乾巴巴的、一點也不吸引人。看完以後不僅感覺不到興奮和爽,反而覺得頭大、沮喪、口感不佳,被排斥和忽視。
只能“產生認同”不能“轉變思維”的,是毒雞湯。只關心“轉變思維”而忽視“產生認同”的,即使是良藥,也會被當成毒藥沒人敢吃。所以,不管是作者還是讀者,都應該儘量兼顧,做到既吸引人,又有真正的價值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