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輕與重,怎麼衡量。
6
回覆列表
  • 1 # 出租屋裡有你有我

    這個問題要看說話的物件是你什麼人,通常來講,如果是你的愛人那證明,你對他非常重要,如果是你的同事,那就說明趕快離開你,如果是陌生人,多半是腦子有問題

  • 2 # 雜聞

    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對於一個女人而言,愛情是不是人生的全部?《西西弗的神話》裡講了一個故事:西西弗被眾神懲罰,必須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但是石頭一到山頂,馬上又自己滾下來,西西弗必須再次重複這苦役,一直到永遠。這大概就是對人一生週而復始、不斷重複的生活本來面貌最好的詮釋,加繆在回答人生意義的同時,也回答了女人對於愛情的疑問:激情和困苦構成了女人愛情生命的全部內容。人生的全部意義就在重複裡,在如巨石一般的沉重裡,也在卸下巨石任其滾落的輕盈裡。《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一書,作者米蘭•昆德拉借一名外科醫生托馬斯之手,也講述了一個類似的故事,在故事裡,他剝離人生虛幻的外衣,用近乎殘忍的方式將人生荒謬的本質赤裸裸的揭露出來——在沒有永劫迴歸的沉重的世界裡,生命的存在如此輕盈。托馬斯是一名外科醫生,因為婚姻失敗,既渴望女人又畏懼女人,因此發展出一套外遇守則來應付他眾多的情婦。他以極大的熱情呵護懷中的每一個女人,又以極其冷酷的態度阻止任何一個女人靠近他所設定的界限,他甚至改造了圍繞在身邊的所有的女人,改造成適合他的樣子,包括與他情投意合、惺惺相惜的,與他一同“不媚俗”的薩賓娜。但是,在他遇見女招待特雷莎之後,他的原則被傾覆,他在他們彼此的糾纏折磨裡享盡快樂,又在快樂裡受盡分離與嫉妒的痛楚。而特雷莎,這個男性話語筆下的女子,就是我,也是你。

    不管你承不承認,女人的生命本質上就是由愛情貫穿,愛情來了,生命便如花般綻放,鮮活可愛;愛情死了,生命之花便枯萎凋零,再也不能吐納芬芳。可以說,一個女子,於靈肉的追求與守望,成就其一生,也毀滅其一生。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抑或是重,在兩位主人公身上投射的尤為明顯。一部作品,尤其是一部經過時間滌盪被千萬讀者解讀了的經典作品,我們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現實境遇去讀它,對它的理解就會有很大差別。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十幾年前,如今,以超過十年計的再次閱讀,完全不同於第一次。第一次讀它的感覺,就是壓抑。人類原始慾望暴露在眼前,那時的我試圖直接跳過壓抑的部分在慾望裡找尋快感。讀到托馬斯對特雷莎的溫存呵護:“她是一個被放在樹臘塗覆的草筐裡的孩子,順水漂來他的床榻之岸。”他愛她,歡愛之後,他裸著身子與她並排躺在床上,心裡想著她,眼裡盡是柔情,直到第二天,兩個人的手仍握在一起。這種自然發生的對愛情的詮釋,是那個年紀的我最嚮往的純粹。昆德拉有這個本事,在短短的小說裡,處處埋下金句。每一個句子都值得反覆玩味,年輕的女孩兒會沉迷在這些句子裡,暢想未知的一生,我那泛黃的筆記本里,字跡清晰可見:“人類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沒有任方法可以檢驗哪種抉擇是好的,因為不存在任何比較,一切都是馬上經歷,僅此一次,不能準備。”“愛情一旦公之於眾就會變得沉重,成為負擔。”“第一次的背叛是不可挽回的。它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連鎖反應一次次地使我們離最初的背叛越來越遠。”“我可以說眩暈是沉醉於自身的軟弱之中。意識到自己的軟弱,卻並不去抗爭,反而自暴自棄。人一旦迷醉於自身的軟弱,便會以為軟弱下去,會在眾人的目光下倒在街頭,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如果永恆輪迴是最沉重的負擔,那麼我們的生活,在這一背景下,卻可在其整個的燦爛輕盈之中得以展現。”“愛開始於一個女人某句話印在我們詩化記憶中的那一刻。”“當心靈在說話,理智出來高聲反對,是不恰當的。”“一切謊言的根源來自私人生活領域與社會生活的分界。”“柏拉圖《對話錄》中的著名假說:原來的人都是兩性人,自從上帝把人一劈為二,所有的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遊著尋找那一半。愛情,就是我們渴求著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如果永恆輪迴是最沉重的負擔,那麼我們的生活,在這一背景下,卻可在其整個的燦爛輕盈之中得以展現。”“被放在樹脂塗覆的草籃裡順水漂來的孩子。他怎麼能讓這個裝著孩子的草籃順流漂向狂暴洶湧的江濤?如果法老的女兒沒有抓任那隻載有小摩西逃離波浪的筐子,世上就不會有《舊約全書》,不會有我們今天所知的文明。多少古老的神話都始於營救一個棄兒的故事!如果波里布斯沒有收養小俄狄浦斯,索福克勒斯也就寫不出他最美的悲劇了。”十幾年後,我再讀到“托馬斯當時還沒認識到,比喻是危臉的,比喻可不能拿來鬧著玩。一個比喻就能播下愛的種子。”這句話時,只會輕輕嘆息。這聲嘆息裡,道出的不再是對慾望的壓抑,不再是如羽毛般輕盈的飛昇,而是被層層包裹住的宿命,是掙脫於理性之外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沉重,是西西弗的巨石,是看穿幸福的同時也看得穿的痛苦。不管你承認與否,“愛情”這個純感性的東西,如同空氣,你明明置身其中,你觸的到,卻永遠抓不住。躺在特雷莎身邊的裸身的托馬斯,他的手和特雷莎的手握在一起,托馬斯用一個比喻開始了與一個女人的糾葛。手機螢幕電腦螢幕背後的我,與你,或許也因為某一個比喻,某一個夜晚的深談而開始了宿命般的感情糾纏。是啊,這個草莓籃裡飄來的孩子,註定將牽絆托馬斯的一生,每個女人的愛情註定依附在某一個男人身上才能被稱為女人,感受、享受,同時也因此嫉妒、痛苦。痛並快樂著,愛著,也恨著。所有人都逃不過,逃不過愛情的魔咒。你是,我亦是。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週而復始,如同被懲罰了的西西弗——現實生活是橫亙眼前的大山,我們必須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這段苦役無數次重複重複重複,一直到永遠。這是該悲傷的吧,人掙扎著的荒謬在上帝眼裡也可笑吧。說到底,從一本小說裡,看盡的是慾望還是悲傷,便是人終極的意義,是一個女孩成長為一個女人對愛情的皈依。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金先生用一生的守護詮釋了愛情的純粹,在生命的輕重權衡裡,時間給了他最好的答案,陪伴成了他最長情的告白。這是純粹。女人是愛托馬斯的,不管是特蕾莎,還是薩賓娜,還是如同過客一樣出現過的每一個。因為,愛情,於女人而言,便是人生的全部。這,也是純粹。春天,是屬於愛情的,去愛吧,單純的去愛,不管對對面的那個人,與你隔著萬水還是千山,不管對面那個人是否與你隔著你不曾參與的過去、隔著你難以到達的未來。我學的是文學,卻學不會用文學理論去解讀昆德拉的這部作品,它作為青春年華的見證,作為女性讀者在輕與重的權衡裡被預設的存在,已經被可笑的允許了,不是麼?

    如果你表白了,她是在拒絕你。

  • 3 # 心靈感應戲樂匯

    謝@言殤裡的泡泡 邀答!

    其意應該是“你在他的生命中完全就是一負擔”了,要知他詳細的表達意思,只能問他本人了。

  • 4 # 傾聽者MrStone

    “你是我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亦是我生命之中無法放下之重”

    我不知友年齡幾何,也不知友因何事何人收穫此言。

    若論愛情,則是美麗動人的,愛的越深越不敢讓愛人以及愛情受半點傷害,正如友所說是生命不可承受的重量。若僅是彼此兒戲的言語,多半是為了逃避找到了一個美麗的外衣,不失浪漫多情,也讓離開顯得華麗。。。

    儘管情感無法客觀看待,但還是要客觀的講。

    這句話聽起來是美好的,回味的,但是是最經不起推敲的。不論是愛情,友情,親情,所有的情感到達高潮的時候都是簡單的,直接的,而非深思熟慮講出一句模稜兩可的話語。

    這句話仔細一看,似乎少了些許責任與承擔,正因如此,在進與退,擁有與失去,放下與承擔之間徘徊的人們將這種無奈的心態,悲憫的心情寫成了這句話語。

    美好的言語只為了讓堅硬的世界多些柔軟,只為讓多情的人兒在情感的世界糊塗著,迷茫著,因為這樣才會不痛,才會在精神世界安逸著。。。

  • 5 # 閱百味

    首先,看到這句話的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是在男女關係感情中說的,所以接下來的理解都是以這個來說明。

    不能承受,便是不想有關係,有交集;生命之重,說明很重要。

    意思是,愛到深處不能得,你雖然對我很重要,我對你的情也很深,但因為其他因素的存在,這個深就變得適得其反,因為太深,所以我無法承受這個因素所帶來的後果,寧願從未有過交集。

    寫完上面一段話,突然想起一個搞笑的版本,就順手來說說吧。你是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只能說明你太胖了。

  • 6 # 願祖國昌盛人民幸福

    如果說我們之間的距離是一百步,那麼我已經走了九十九步。 你只需要再往前一步,我們之間的距離就是零。 我們終究還是差了一步。 於是,我轉身,走了一百步……

  • 7 # 逮個外星人給你看

    不想成所愛之人與愛自己的人的負擔。

    愛,不是佔有,但也不全是放手。

    一個女人為了一個男人的前途而離開那個男人。這種情節已經被我們看了很多遍。說到底,還是因為愛。

    因為愛你,所以想讓你更好,

    因為愛你,所以不想連累你。可是,既然愛他,為什麼不能把自己變好,而偏偏選擇逃跑呢?離了你,他就真的幸福了嗎?

  • 8 # 逗號女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拆解來看,只有兩點:

    一點是重,說明你很重要,在他的生命中有著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點是不能承受,就說明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也許喜歡上你的時候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辦法和你在一起,不能承受就比較痛苦。

    總之,你是那個讓他不能得到又不能放下的那個人。

    有一些不能承受之輕也很難,就像空氣很輕很輕,看你能逃離嗎?不能承受之輕就是你越想逃離,也越沉迷。

    我覺得人這一生很多時候要承認人性的脆弱,那就是你喜歡一個人更多的時候是完全不容易控制的,情非得已,心不由己才會覺得不能承受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那年那兔那些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