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徽一書書

    初七送火神,好多人應該都不知道,知道初五迎財神的比較多,不過有一些地方初四送火神。

    送火神是春節的習俗。在某些地方,正月初七這天還要“送火神”,孩子們選一根兩米左右的木棒,用麥秸將其綁住,這就是所說的“火神”。黃昏時分,在家門口點著“火神”的一端,孩子們抱著“火神”的另一端跑向離家較遠的地方,直到燃燒殆盡為止。這個活動寓意於將“火神”送出家門,一年之內家裡沒有火災,平平安安。

  • 2 # 半個南山人

    正月初七送火神,是傳統的春節習俗。火神,就是用一根2米多長的木棒,將麥秸綁在上面,這就是“火神”。送火神,是在初七晚上的時候,在家門前將其點燃,然後送到離家較遠的地方,讓其燒盡為止。送火神能讓家裡不發生火災,平安無事。

    上面所說是如何送火神,那麼人們所崇拜的“火神”又是何人呢?

    火神,是過去爆竹煙火業供奉的祖師爺。火神有兩人,一個是祝融,一個是李畋。湖南瀏陽花炮業自古奉唐朝的李畋作為發明爆竹的祖師。相傳當時災害連年,瘟神流行,李畋用小竹簡裝硝,引導爆炸,以硝煙驅散山崗障氣,消滅了瘟疫,這就是最初的爆竹。

    但鄲城人,把火神祝融作為鞭炮、蚊煙的祖師。祝融奉黃帝之命和蚩尤打仗,交戰時祝融放火放煙,並點燃竹子崩蚩尤,把蚩尤打的焦頭爛額而逃。後來黃帝派蚩尤坐鎮衡山,他又用爆竹嚇走了危害百姓的山魈,並向人們傳授製作爆竹的方法。

    聲聲響雷貫耳,陣陣彩霞滿天。這就是人們對火神的稱讚。

  • 3 # 影視編輯榜

    每年的正月初七都是我們家鄉送火神的日子,人們都早早就吃完晚飯,把家裡的燈全關了,然後綁上火把點燃,能送多遠送多遠,還有的抱一大堆柴火放在十字路口點燃,以前每家每戶都送火神,現在沒有以前那麼重視了,但還是有送的……據說這天還是老鼠娶媳婦的日子,所以都不能開燈……

    火神 是中國神話中火神民間俗神信仰中的神只之一,中華各民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風俗。但是,漢族古史記載和各民族傳說中的火神形象和來歷行事差異甚大,相關的信仰民俗也有不少區別,甚至在火神崇拜緣何而起這一關鍵問題上,專家學者們的觀點也互有分歧,相爭不下,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在我國北方信奉薩滿教的各民族中,火神是一位古老的女性,被稱為火神母、火婆、火姑娘、火靈、火源等。如鄂倫春族傳說:一位婦女晨起烤火,因搗動火,觸犯了火神。無論她家搬到哪兒,怎麼也升不起火。

    後來她向火神婆婆請罪,得到了寬恕,回家再點火時,火就著起來了。據烏丙安先生介紹,在這個傳說中所體現的火神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不僅貫穿於北方一些民族的狩獵、放牧的生產習俗中,也落實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如通常情況下絕對禁止用腳踩火、騎火、跨火,不允許說火的壞話或直接辱罵火。

    在尊重火給人間帶來的恩惠的同時,人們又把森林草場的火災以及病人發燒、小兒夢魘等疾病視為火神發怒的結果,愈是對它崇敬,也就愈發畏懼它對人的懲罰報復。因而火神遠比其他自然神更經常受到崇敬和供牲 滿族神話傳說,少年英雄託阿從天火庫盜來一葫蘆火種,他把石塊鑿出洞,然後把火種一一裝入石塊,帶回人間,並告訴人們用碰磕石塊的辦法從中取火。

    就這樣,人間有了火種。從此,人們祀託阿為火神,除春秋致祭外,每年除夕還要舉行隆重的迎接火神的儀式(同上)。 西南少數民族的火神崇拜與北方少數民族的火神形體人格化不同,他們大多把燃燒的火焰視為火神的化身(或把鍋莊石、火塘灶等視為火神的象徵),並奉其為恩賜火明和財富,使家族繁衍興旺的保護神。

    漢族的火神崇拜,同樣有"流派"區別。以形象和來歷言,一般都以祝融為火神,據說他本是顓頊氏的後代,本名重黎,也叫吳回,帝嚳(即高辛氏,傳說中古代部族的首領)當政時,官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乃命曰"祝融",死後為火官之神。

    又相傳,大禹的父親鯀偷竊了天帝的息壤,天帝命祝融殺鯀於羽郊(《山海經·海內經》);成湯伐夏桀時,天帝令祝融降火於夏城(《墨子·非攻下》),幫助成湯滅夏。 在後世的民間傳說中,祝融常以女子的形象出現,稱"祝融夫人"。

    此外,民間俗信亦有以炎帝或燧人氏為火神的說法,如謂遠古時燧人氏鑽木取火,使人類進入熟食階段,後人尊為火神,又稱火德真君,定時祭祀。也有一些地區的火神崇拜並無具體來歷,或稱南方火帝君,或稱種火老母,等等。

    以火神祭祀的日期與行事言,各歷史時期和各地區的風俗也不一致。如上古時的火神之祭在夏天,漢晉以降,這一傳統以夏季祀灶的方式得到延續。又如,四川等地以夏曆四月初八為火神"生日",屆時士農工商進香並祀神或演戲娛神。

    魯南地區以正月初七為祭祀火神之日,民間有組織"火神會"的風俗,除去火神廟朝拜外,全體會員還要聚餐兩次;此外,火神形象相貌兇狠,三頭六臂,並有風火輪、火葫蘆、火印、火劍、火弓等火器配備,酷似神話傳說中"哪吒"的變態。

    與民間俗信的形形色色相似,現代學人對傳統的火神崇拜的源流等問題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西南一些地區以燃燒的火焰或火塘作為火神的化身或象徵,當是火神崇拜的端初形式,連同相關的儀式、祭詞和禁忌在內,其中所包含著的觀念內涵體現了人們對火的作用既感戴又畏懼的雙重認識,因而更多地保持了遠古時代人類對自然力的崇拜的原始風貌。

    至於炎帝、燧人、祝融等司火之神,是戰國以後才被創造出來的人格化火神;其他如火德真君、種火老母之類,均出於更往後人的編造。 也有人不同意此說,認為華夏民族先民中存在一個崇拜火神和天空中以"火"命名的星辰的族團,這就是以炎帝--燧人--祝融為始祖神的炎帝之族。

    炎帝族號高辛氏,"辛"即"薪"的本字,取像於以斧斤析木之形。 "有薪(辛)即能得火,所以高辛氏其實初義應正是火神之別號"。又辛同薪聲,《說文》:"薪,蕘聲。從艹,堯聲。"由此可知,辛字古音讀堯。

    所謂炎帝高辛氏,其實就是古帝中赫赫有名的"帝堯"。再參以"炎神,炎帝也"(王逸《楚辭·遠遊章句》)、"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七年》)、"炎帝作鑽燧生火"(《管子·輕重篇》)、"炎帝死而為灶"(《淮南子·汜論訓》)等記載,可以說,"炎帝族團本來是一個崇拜火神的部族。

    而且炎帝一名本身,初義也正是火神"。從以泰山為天下之中的觀點看,炎帝的活動區是比較偏居西南的,由此也就產生了《初學記》卷九所謂炎帝"位在南方,主夏"的說法(何新《諸神的起源》,三聯書店,1986)。

    准此,以炎帝、祝融為火神的古史傳說和以火神為"南方火帝君"並在夏季祭祀等俗信,均有史實發展的軌跡可尋。 還有人認為民間火神信仰的源頭,是初民對大火星(即心宿)的崇拜。《左傳》載炎帝"以火紀",其實是指藉助對大火星執行變化的觀測以確定季節;而祝融擔任的"火正"是專門觀測大火星的執行變化以確定季節的官職。

    此外,《太平御覽》卷八六九引《屍子》:"燧人上觀辰星(即心宿),下察五木,以為火也。 "這種把火的發明歸功於燧人對心宿的觀察的說法,存在著本末倒置的錯誤。因為人類先發明瞭對火的利用,然後用"火"為"心宿"命名(稱火星),以此表明星宿對農事的指導作用有如同火對於人類的生活一樣重要。

    由此可見,火星之火與燃燒之火原不相關,由於後人的錯誤理解,導致"火神"概念由星宿崇拜訛為火焰崇拜和關於炎帝、燧人、祝融的火神崇拜。 此說與前述何新之說的根本區別在於,何氏認為炎帝族團所崇拜的"火"包含自然之火與大火星宿兩層涵義,此說認為自然之火的崇拜完全是因後人的誤會才衍生出來的。

    圍繞著一些與火神崇拜相關的現象,學者們亦有不同看法,如有人認為火崇拜具有與日月、光明崇拜密切相聯的特點,有人則認為火神崇拜與太陽神崇拜是不同的神祗崇拜;有人注意到火神形象中有突出的女性化現象,以為這包含有原始的先妣崇拜的因素,有人則以為這種現象並無共性可徵,等等。

    祝融,名重黎(簡稱黎),又稱祝誦,祝和。相傳帝嚳高辛氏時,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鄭)擔任火正之官,能昭顯天地之光明,生柔五穀材木,以火施化,為民造福。帝嚳命曰祝融,後世尊為火神。

    有人說祝融是古時三皇五帝三皇之一。

  • 4 # 小米愛2586

    火神是民間信仰的神袛之一,火神又為一官職名,民間信仰和傳說中最出名的火神為祝融,也就是在《女媧補天》中提到的那個火神祝融,因為不周山之戰祝融打敗共工,結果共工一氣之下撞倒不周山,導致天河水流入人間。

    火神實為官職名,因祝融被大家所熟悉,所以後人只要提到火神就首先容易想起祝融。以至於後來好多人誤認為火神是祝融。

  • 5 # 文海墨韻

    中國各族都有春節祭祀火神的風俗。以山東半島為例,正月初七這天“送火神”時,孩子們選一根兩米左右的木棒,用麥秸將其綁住,這就是所說的“火神”。黃昏時分,在家門口點著“火神”的一端,孩子們抱著“火神”的另一端跑向離家較遠的地方,直到燃燒殆盡為止。這個活動寓意於將“火神”送出家門,一年之內家裡沒有火災,平平安安。

    火神在中國民間信仰和傳說中,也算是各類神話的主角之一了。中國火神是祝融,傳說是三皇五帝時夏官火正的官名,與大司馬是同義詞。中國神話歷史上有多位著名的祝融被後世祭祀為火神灶神。祝融氏也是氏出多元的,歷史上有顓頊族祝融氏和炎帝族祝融氏。

    除此,西方也有火神,他是赫淮斯托斯,希臘神話中的火神與手藝異常高超的鐵匠之神,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 6 # 憶史情

    正月初七送火神是傳統習俗,用長木棒綁著麥秸送往離家較遠的地方燒盡為止。寓意家裡不發生火災,以示平安。

    火神是誰呢

    火神是煙花爆竹業的祖師爺,有兩個一一祝融、李畋。湖南瀏陽恭奉李畋為爆竹祖師。

    相傳當年(唐朝)災難連年,瘟疫流行,李畋用竹筒裝硝引爆,以硝煙驅散障氣,消滅了瘟疫,就是最初的爆竹。

    正好今年的火神,遇上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場瘟疫,被鍾南山院士一行請到了武漢抗擊病毒第一線,與雷神一道,雷神助火神,天地人齊心協力(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的快速建起與鍾南山為首的所有醫務工作者的忘我奮鬥),這場疫戰勝利在望!

    今年的火神不但沒送走,而且請回來立大功了

  • 7 # 幽音繚亂0

    火神即南方火德星君。

    古代對於火神的定位有神農氏、祝融等。

    但初七送火神,應是去火災之意。

    而古時候,火災又名祝融之災。

    所以這裡的送火神,應是指的祝融!

  • 8 # 平順鴻通

    人類對火焰的崇拜和畏懼,自古有之,由此生出了許多關於火焰的儀式,早在《左傳》就有“禳火於玄冥、回祿,祈於四鄘”,又有“祭四墉。四墉積陰之氣,祈之以禳火災”,認為積年的極陰之氣可以“禳滅火災”。

    而“送火神”作為一種傳統民俗,遍佈中國四方南北,而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之中,這一儀式又有了不同的流變,甚至還有了不同的日期。

    地區上,以山東、廣州、雲南以及內蒙古等地較為盛行,民族上則以漢族、壯族、蒙古族、哈薩克族等族較為流行,時間上則有正月初四、初五、初七,春節全期,八月初一、初四,九月初九等時期。

    值得一提的是,時間、地點相近的,送火神的具體儀式越為相似,接下來就說說較為主流的正月初七送火神。

    在山東半島,濟寧一帶,江蘇部分縣鎮等不少地區都有在正月初七“送火神”的習俗,部分地區還將這一天稱為“火神節”,把送火神的儀式稱作“送火神把子”。

    在正月初七這一天,送火神的人們就要早早準備一根兩米左右,以麥秸捆綁的木棒,在黃昏時分或在入夜後點燃,讓年富力壯的後生仔舉著,朝著西南方向,送到火神廟中,如果沒有,就需要送到離家遠遠的地方,直至木棒燃盡。

    那點燃的木棒就象徵著火神,這一儀式就寓意著將火神送出家門,祈禱一年內家宅平安,無有祝融作怪。

    有的地方則會以夾雜鞭炮的木柴代替木棒,將木柴送到目的地後再行點燃,有的還會在送火神的同時舉辦盛大的廟會,以三牲祭祀火神。

    需要注意的是,忌送完火神之後不可回頭張望,否則火神就會跟著你回來,忌向南方、北方送“火神把子”,因北方屬水,南方屬火,水火相沖則有災,兩火相遇則火過盛,只有西南方,坤卦全陰之象所主,與所謂“四墉積陰”相符。

    部分地區迷信認為在火神節當天,如果結婚不滿三年的新媳婦留在婆家,就會妨害婆婆,有的還要在這一天吃餃子,稱作捏“老鼠嘴”,據說這一天老鼠嫁女,吃餃子可以防止老鼠在這一天繁衍後代。

    參考資料:

    周巍峙主編,卞利,湯奪先本卷主編《中國節日誌 春節 安徽卷 上》光明日報出版社

    高佔祥主編《中國民族節日大全》知識出版社

    葉大兵,烏丙安主編《中國風俗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週二軍編著 《中華傳統節日 春節》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趙洪娟《冀魯豫火神節之淵源考》民俗研究雜誌社

    宛景森《神話視野中的北方民族火神信仰及功能研究》大連民族學院學報

  • 9 # 滴滴的冰糖雪梨

    每年的正月初七,在山東半島和蘇北地區流傳著一種習俗:送火神。

    雖然活動是在晚上開始,但中午或下午的時候,孩子們的父母就提前準備起“火神”來了——他們挑選一些比較幹蘆葦杆,高粱秸稈甚至稻草,用草繩分段捆紮,長短不一,這得依據家裡孩子的歲數、身高來定!

    黃昏時,各家在家門口點著“火神”的一端,就可以讓孩子抱著“火神”的另一端向遠方跑去,直到木棒燃燒殆盡。

    這是孩子們的樂趣,雖然會發生不少“事故”:如有的孩子跑著跑著,火星掉到頭上燒焦了一撮頭髮;有的孩子跑著跑著,麥秸散落掉了一地,只能悻悻地看著其他孩子跑遠,暗暗埋怨粗心大意的爹媽……

    送火神的含義是:乞求新的一年裡,家裡不會遭受火災。

    那火神是誰?當真就是一束麥秸嗎?

    火神溫度極高,能燒死一切威脅人類的東西。關於火神的身份有很多種說法:

    中國神話體系大致包括四個分支:上古神話、民間信仰神話、道教神話、佛教神話。

    這諸多的神話體系中,火神的身份也不盡相同,有祝融、閼伯、華光大帝、王靈官、火德星君、火德真君、灶王爺等。而其中以祝融最早,其也是最正統的火神。

    所以雪梨就簡單介紹一下“祝融”。

    祝融並不是一個人名,而是三皇五帝時夏官火正的官名。歷史上有多位著名的祝融被後世祭祀為火神灶神。

    祝融的出身有二:其一是南方火神炎帝族祝融容光;其二為北方火神顓頊族祝融黎及祝融吳回。

    顓頊族祝融黎:

    河南省《新政縣誌》這樣記載:

    祝融,我國原始社會末期最著名氏族領袖之一。名重黎,黃帝后裔高陽氏的玄孫。帝嚳高辛氏時,任火正(官名),受封於有熊氏故墟(今河南新鄭一代),葬衡陽市南嶽區祝融峰。他以火施教,為民造福。帝嚳命名曰:祝融,後世尊為火神。

    相傳重黎在世時忠於職守,努力為帝嚳和廣大黎民服務,當火官有功,帝嚳於是賜以“祝融”的封號。“祝”是永遠、繼續的意思,“融’是光明的象徵,就是希望重黎繼續用火來照耀大地,永遠給人帶來光明。

    《史記·楚世家》又這麼記載:

    “(帝嚳)誅重黎 ,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

    之後帝嚳殺了重黎,重黎有個弟弟叫吳回,也是官司“火正”,只是名聲沒有祝融大,重黎死後,帝嚳就任命吳回為祝融。

    炎帝族祝融容光

    黃帝時候有個火正官,官名叫祝融,他的名字叫做容光,是一個氏族首領的兒子。

    容光從小就特別喜歡跟火親近,所以十幾歲就成了管火的能手。那時候隧人已經發明瞭鑽木取火,但不會儲存火和利用火。

    而容光不但會儲存火,還會利用火煮飯、驅逐野獸、蚊蟲等等,因此大家都很敬重他。

    有一次,容光的爸爸帶著整個氏族長途遷徙,途中容光打算鑽木取火,但是鑽了很長時間,火還是沒起來。他的火爆性子上來了,把尖石頭向石頭山上狠狠砸去。

    誰知這時已經鑽得很熱的尖石頭碰在石山上,竟冒出了火星。聰明的容光很快悟出了石頭取火的方法,從此大家再也不用費勁地鑽木取火了。

    中原的黃帝知道容光立了大功,就封他為專門管火的火正官,並改名祝融,意思即:永遠給人間帶來光明。

    從那時起,大家就改叫他祝融了。

  • 10 # 海色深藍

    因為火神祝融的生日是在農曆的正月初七,人們答謝火神對人類的賜福和恩德,所以在這一天送火神爺。

      火神爺是民間稱之為火德真君。是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火神,它是人們信奉的諸神中資格最老的神祗之一。相傳,在遠古時期,燧人氏鑽木取火,給人類帶來了光明,並使人類進入了熟食階段。為了紀念他,人們尊稱他為“火神”。在原始社會里,原始人群每年在他們認為象徵著“火”的夏季裡祭祀火神,答謝火神對人類的賜福和恩德。在秦代以前,祭火神就已成為國家祀典的“七祀”之一。後來,此俗主要流行於漢族民間,有的隆重、有的隨便,有的在夏天,但大多數地區則在春節後的正月裡。歷史上漢族民間就有在正月初七舉辦火神會的風俗。

  • 11 # 超越J

    關於火神,不像門神或者灶王爺那樣的神仙有個具體的影象,火神只存在於人們的傳說中,因此愈發顯得神秘。後來看到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才知道火神應該就是祝融——據說很久很久以前,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發生了戰爭,結果共工被打敗了,向天邊逃去,祝融緊追不捨,共工無奈,一頭撞倒了撐天用的不周山……可見,火神是個很厲害的角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戀愛之後,女生會有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