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593643975983XX
-
2 # 夏後邪邪
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鴉片戰爭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因“鴉片”而爆發的戰爭。
虎門銷煙後,英國國內有兩個階層推動了對華開戰撥款,是實實在在的戰爭幕後推手,分別是:鴉片商人和棉紡織業企業主。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需求:開啟中國的市場大門,推銷商品。
因此從南京條約的具體內容,你就可以看到英國的需求是什麼 除了鴉片貿易合法化以外還包括開放通商口岸等,可以發現英國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的為“鴉片被毀”而報復。
義律這個人反不反對鴉片貿易我不知道,但樓主說他反對鴉片貿易的論據是“他主動交出了鴉片”。但我覺得他被動的因素比較多,因為當時清政府嚴厲施壓,採取了很多措施,甚至包括包圍鴉片商人的居所 斷水斷糧等措施才迫使英國人交出鴉片,不能因為交出鴉片的行為是英國人做出的就得出結論說是他們主動。
但義律這個人,和清朝打交道多年,從主觀意願來看他存在:使清朝向英國低頭的主觀動因,或許他的骨子裡並不是一個完全的為商業而戰的人,但他希望透過一場戰爭來教訓一下清朝的主觀惡性是存在的
-
3 # 沉墨的可人兒
義律反對鴉片貿易,我覺得有這麼幾個原因:(我也查了一點點資料)
1、鴉片本身,鴉片提純工藝的出現讓人們更加意識到了鴉片的危害性,之前在英國對外各大戰爭中,嗎啡作用與功效被人發掘使用,也伴隨著一些上癮什麼的不好的現象,所以這是義律個人不喜歡鴉片的原因之一;
2、我想就是因為那個時代中國的國情,雍正七年頒佈了《興販鴉片及開設煙館之條例》這次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查禁鴉片的政令,之後嘉慶皇帝頒佈了《官吏、兵弁及人民吸食鴉片治罪則例》,1815年,又頒佈了《查禁鴉片煙章程》。當時的中國已經有人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且開始著手查禁,都明令禁止了,你還跑過去走私鴉片,這種舉措本來就不光彩啊,說出去也怕給自個兒國家招黑的。
再來說一說鴉片戰爭的問題,義律他的身份是英國駐華商務監督,所以他很清楚也肯定與當時很多走私鴉片的中國官兵勾結在一起,走個過場,我給你點錢,你讓我賣鴉片,這是很正常的。(也可想而知當時有多少貪官汙吏)突然來了一個人,林則徐(我們現在要清楚的是老林虎門銷煙的時間是1839年6月5-23日,之後才有的林維喜事件和具結的事,所以我在這裡也很贊同鴉片戰爭導火線是林維喜那個事。)林則徐,這個人我看了蔣廷黻先生《中國近代史》之後我對他又有了新的看法(推薦大家也讀一讀)說白了我覺得他有點對自己國情判斷不清楚,太高傲了,骨子裡有士大夫的迂腐。當然這也不能怪他,只可惜生不逢時。他和義律多次談判,都談不攏,還經常互相以武力威脅,都不怕,林覺得這是我的地盤我做主,你敢越矩我就打你,義律不這麼認為啊,雖然不是在本土,但是就搬出了領事裁判權,兩人互相僵持。林維喜事件後,義律被迫斷水斷糧,這他肯定吃不消啊,就想了一招兒,把這些事丟給英政府,以政府名義交鴉片,中國敢收那就算牽扯到英國政府了,本來之前就有馬戛爾尼那事,國會有人就想揍中國,這下正好給一個機會,當然我覺得這個義律當時還是沒有底氣的,也是試著做一做,不知道結果。 林維喜事件,林則徐要義律交出犯人,按中國律法就地正法,英國人肯定不能同意,就這樣僵持,武力威脅,最後加上義律的渲染,訊息傳到英國,最後才同意發動鴉片戰爭。個人認為,這個問題後半句有點問題,不是義律要求發動,而是雙方僵持不下,打鬧不斷最後以投票方式投出來的,義律本人沒有那麼大能力發動鴉片戰爭。(以上僅是個人觀點)
-
4 # 有料磚家
中英貿易逆差巨大,英國大量進口清朝的茶葉瓷器絲綢,而英國出口給清朝的各類物品均無法在清朝暢銷。中國是農業大國,物品自給自足,自然不需要英國的輸入的商品,英國每年白花花的銀子大量流入清朝,而清朝卻無需夠購買或者需要英國的商品,貿易逆差巨大。走私鴉片,就是挽回逆差的一種方式。道光皇帝禁菸就是為了防止白銀外流,導致到時國家無錢可用。可以說白銀爭奪引發了戰鴉片站爭。
義律是反對鴉片貿易,但是沒有鴉片貿易英國商人又無法得到鉅額金錢暴力。中英貿易,因為禮儀的關係,英國商人與清朝的貿易關係不平等,還有就是必須向清海朝關和官員行賄才能順利開展貿易。
義律發動鴉片戰爭,完全為了自己英國國家的利益。但是貿易是自由的,貿易不平等,英國可以不和清朝貿易。以貿易不平等為由發動戰爭只是藉口,在清朝獲取鉅額利益才是根本。
-
5 # 歷史緯度
義律本人是反對鴉片貿易的,但義律仍然允許向清朝走私鴉片;義律本人雖然不希望英國和清朝發生戰爭,但義律仍然參與了鴉片戰爭。為什麼作為英國駐華商務總監的義律會有這樣矛盾的行為呢?一是因為義律本人的妥協性的商業行為方式決定的;二是因為英國商人的壓力的逼迫;三是因為英國政府的政策和態度決定的;四是因為清朝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和強硬的外交手段導致的。作為英國商人和政府的利益代言人的義律只能在自己的主張和英國政府的命令及英商的壓力之間選擇遵從英國政府的命令並屈服於商人的壓力,由此導致了義律的反常行為。總之,義律本質上是代表英國資產階級利益的侵略者!
義律的反常行為實際上是清朝和英國貿易的一個縮影。清朝和英國貿易的不協調導致了義律的不協調和戰爭的發生。首先,隨著資本主義發展的水平越來越高,英國政府越發希望與清朝進行正常的平等的貿易往來,但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和天朝上國的思想使英國的設想落空。英國的強大是建立在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的基礎上,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需要原料和市場,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程度越高對原料和市場的需求就越大。英國從1765年開始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逐漸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這意味著英國需要更廣闊的世界市場和更豐富的原料產地。
印度在當時已經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印度已經徹底的淪為了英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的市場。然而,印度已經滿足不了已經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對市場和原料的需求了。英國怎麼辦?繼續對外殖民擴張。印度的旁邊哪個國家擁有廣大的市場和豐富的原料?中國!因此,英國需要中國。既然英國政府需要中國的市場和原料,反對鴉片貿易的毅力也只能遵從國家和政府的意志。
英國當然希望透過正常的貿易手段獲得中國的市場和原料,但中國閉關鎖國的政策和天朝上國的觀念卻讓英國不能順利的獲得中國的市場和原料。因此,為了中國的原料和市場,英國一定會採取其他手段——包括鴉片貿易和戰爭。發動鴉片戰爭的英國政府是侵略者,作為英國政府一員的反對鴉片貿易的義律也是侵略者。
其次,英國在與清政府的貿易中處於入超地位,不能從與中國的正常貿易中獲得利潤的英商和英國政府對中國進行鴉片走私。無法割捨鉅額鴉片走私利潤的英商逼迫義律維護鴉片貿易並支援對中國進行鴉片戰爭。英國政府和英國商人需要從中國獲得什麼呢?獲得利潤!然而,實際情況卻是英國政府和英國商人都沒有從與中國的正常貿易中獲得利潤。英國商人在正常的貿易中不能獲得利潤,就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英國政府在於中國的貿易中長期處於入超地位,貿易逆差太大導致英國逐漸傾向戰爭。
鴉片貿易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了嚴重的損害,甚至威脅了清政府的統治。吸食鴉片的人民會破壞社會秩序,吸食鴉片計程車兵無法有效作戰,越來越多的人吸食鴉片會造成中國白銀的大量外流。如果清政府沒有衝突的白銀,那麼就會崩潰。為了防止白銀的外流並穩定社會秩序,道光皇帝派林則徐到廣州進行了虎門銷煙。
林則徐的虎門銷煙是中國禁毒的一種強硬手段,能夠有效地禁止鴉片的泛濫,能夠穩定社會秩序並防止白銀的外流。林則徐的禁毒行為對中國是有利的。然而,被收繳了鴉片的英國商人卻失去了大量的利潤。這些鴉片商人會不會甘心失去這些大量的利潤?絕對不會。資產階級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利潤,商人就是為了利潤而存在。為了利潤,英國商人逼迫義律維護鴉片貿易;為了利潤,英國商人逼迫義律支援鴉片戰爭。然而,義律雖然是被迫的支援鴉片貿易和鴉片戰爭,但義律仍然是一個侵略者。
再次,義律本人雖然希望進行妥協性的商業行為,但義律與清政府的溝通並無效果。面對清政府的強硬政策,義律與清政府談判的期望落空,於是轉為強硬的戰爭政策。義律本人並不是一個強硬派,利率實際上是一個典型的妥協派。義律並不希望透過戰爭的方式進行貿易,義律希望透過談判的方式進行貿易方面的溝通。然而,以閉關鎖國為基本國策的清朝政府卻並不想與義律代表的英國進行貿易談判。
義律曾經希望與兩國總督鄧廷楨會面交涉,義律也曾經希望與林則徐進行平等的談判。然而,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清朝且根本不給英國進行公平談判的機會。無論是清朝的中央政府還是清朝的地方政府,都只是以強硬的手段進行鴉片的查禁。鴉片當然應該查禁,但清朝應該給英國和義律公平談判的機會。
國家之間為什麼會發生戰爭?因為溝通不暢。當時清朝和英國之間的溝通就不通暢,義律是在與清朝溝通無果的條件下不得以支援鴉片貿易和鴉片戰爭。雖然英國與清朝的貿易應該以雙方的自願為基礎,雖然英國的鴉片貿易和鴉片戰爭違反了雙方自願的原則,然而清朝的拒絕貿易也是不可取的。
當時世界市場的建立是先進的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和潮流,當時的清朝應該在與英國的談判中獲得較好的條件的基礎上加入這個世界市場。雖然中國的工業基礎幾乎沒有,但不融入世界市場就永遠沒有工業的發展。
義律在與清朝的妥協性的談判溝通毫無效果的情況下,又受到了英國商人和英國政府的壓力,所以才表現為反對鴉片貿易的義律卻支援鴉片戰爭。當然,義律雖然是為了貿易,但義律仍然是一個侵略者!
最後,反對鴉片貿易的義律支援的鴉片戰爭是非正義的,是對中國的一種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利益和主權。然而,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的清朝已經落後於世界發展的潮流了。鴉片貿易是一種犯罪,鴉片戰爭是一種侵略。無論是鴉片貿易還是鴉片戰爭,都是非正義的反人類的。為了資本利益而發動的戰爭都是不符合人民的願望的。英國的鴉片貿易侵害了中國人民的利益,英國的鴉片戰爭損害了中國的國家主權。
英國的鴉片貿易和鴉片戰爭不符合人性,但卻符合當時資本主義發展的潮流。鴉片貿易和鴉片戰爭的本質不在於鴉片,而在於貿易。鴉片當然是應該被禁止的,貿易卻應該是被允許的。英國需要貿易,中國也需要貿易。貿易不僅是一種經濟的交流,貿易還是一種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只有在交流的過程中,中國才能繼續向前發展。
我們拒絕英國的鴉片貿易和鴉片戰爭,我們應該接受英國的貿易行為,我們應該主動地放棄閉關鎖國。閉關鎖國的政策嚴重阻礙了中國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閉關鎖國嚴重阻礙了中國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的轉變,閉關鎖國成為了社會發展的阻礙。清朝不能主動的放棄閉關鎖國的政策反映出清朝已經落後於世界發展的潮流了。
反對鴉片貿易的義律卻支援鴉片戰爭,實際上反映出義律對貿易的支援,實際上反映出義律對閉關鎖國的反對和對開放的支援,實際上反映出義律對資本主義的支援和對封建主義的反對。然而,義律雖然是先進資本主義的代表,但義律仍然是一個侵略者。
綜上所述,義律本人雖然反對鴉片貿易,但義律仍然支援發動鴉片戰爭,義律實際上是一個代表資本主義利益的侵略者。因為義律代表的不是個人,義律代表的是英國商人的利益和英國政府的利益。英國的商人需要獲得利潤,英國的政府需要獲得市場和原料。義律也只能在反對鴉片貿易的態度下支援鴉片貿易,義律也只能在反對戰爭的基礎上支援鴉片戰爭。這不是個人問題,這是國家溝通的問題,這是發展模式的衝突問題。鴉片貿易和鴉片戰爭實質上反映的是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衝突。閉關鎖國就要落後,落後就要捱打;若要不受侵略,只能放棄天朝上國的思想並主動的進行改革開放,只能把落後的封建主義發展成先進的資本主義。總之,就是要與時俱進的適應世界發展的潮流和趨勢。在某些時刻的某些情況下,先進並不能完全代表正義。在當時,先進的英國政府和義律代表的是非正義,落後的清朝政府和林則徐則代表的是正義。
-
6 # 龍馬人文歷史
讀者老爺好,我是龍馬君。
回答這個問題前有兩點需要明晰:
其一,義律雖是鴉片戰爭中英方的重要人物,但他作為駐華商務總監,顯然沒有能力直接發動一場近兩萬人的遠征,他只能或有意或無意的促成了鴉片戰爭。
其二,該問題主要是問義律“發動”鴉片戰爭的動機,而非大英帝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動機,個人層面與國家層面的動機是存在一定差異。
以上述兩點為基礎,龍馬君來回答這個問題。
義律的基本目的義律是貴族出身,又是海軍軍人,其榮譽感使得他認為透過鴉片貿易賺取利潤是英國的恥辱,並與中國進行對等公平的貿易。
義律作為駐華商務總監,其主要職責有二:
其一,促進中英貿易。當時清廷對開展中英貿易不敢興趣,又拒絕平等對待英國,對英國產品收取重稅。義律上任後,基於其反對鴉片戰爭的態度以及自身責任,義律一改前任的強硬態度,主動放低姿態與清廷官員接觸溝通,但均遭漠視,沒有進展。
其二,保護英國公民人身及財產利益。當時清廷並不允許英國派遣大使,所以義律某種意義上代行大使的部分職責,保護本國公民。由於義律是軍人出身,所以他在這點上會比較強硬,這是他促成鴉片戰爭的關鍵性因素。
鴉片戰爭爆發的必然因素眾所周知,當時中國對英國的貿易存在巨大的順差,而清廷始終不願與英國對等貿易,且不願與英國政府代表接觸。英國試圖以鴉片貿易來解決貿易失衡的做法遭到了中國強烈的反彈,即林則徐主導的激烈的禁菸運動。然而除卻鴉片貿易,英國又找不到其他手段。因此,英國需要以強硬手段開啟中國國門以開放貿易。這是公認的鴉片戰爭爆發的必然因素。
此外,龍馬君認為,還有一個重要的必然因素,即是清廷過時愚昧的外交方式,清廷始終拒絕平等對待英國,從馬嘎爾尼使團到阿美士德使團再到義律,英國多次嘗試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但是清廷始終堅持自己高人一等,把英國等同於藩屬國,這樣過時愚昧的外交方式與清廷的實力極不相稱,極容易招致禍端,後來這一點被反覆證明。
鴉片戰爭爆發的偶然因素如前所述,鴉片戰爭的爆發雖然有必然因素,但是其爆發過程卻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結果,與大多數人印象不同,鴉片戰爭也並非由禁菸運動直接引發,而是另有原因。
在禁菸活動中,林則徐對廣州的英國商館實施斷水斷糧的圍困策略,義律去函質問林則徐是否決意開戰,未獲滿意答覆。至1838年3月,義律屈服,要求所有鴉片商人將鴉片交出,並組織英商撤離,由於澳門當局怕得罪中國而拒絕接納英商,義律和英商被迫轉移到九龍附近海面上的船艦上。
1839年6月,有英國酗酒水手與中國村民鬥毆,村民林維喜傷重不至,事件發生後,義律賠償了死者家屬,但是拒絕按照《大清律例》交出水手償命,而是以“領事裁判權”開庭審判,判決後逮捕五名涉事水手送回英國監獄服刑。這就是所謂的林維喜事件。
此舉讓林則徐極度不滿,下令完全中斷與各國貿易並圍困英國船艦,阻止其獲得補給。1839年11月3日,在林則徐拒絕義律的最後通牒後,義律下令突圍,英艦與圍困的中國水師爆發衝突。這就是穿鼻洋之戰。
這個事件傳回英國後引起巨大反響,英國國會以271票對262票的微弱優勢透過軍事行動提案,這裡要注意的是,英國方面並不認為這是戰爭,也未宣戰,而僅僅是一種報復行動。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由林維喜事件引發的穿鼻洋之戰是導致鴉片戰爭爆發的重要導火索。而這個偶然事件的發生與義律本人有極大關係。
義律本人的態度義律不僅基於貴族和軍人榮譽反對鴉片貿易,在中英一系列的衝突中,義律其實也一直在試圖在避免戰爭,從虎門事件到穿鼻洋之戰前後再到戰爭爆發前,甚至是戰爭爆發後,義律多次提出交涉,企圖進行一定妥協以避免戰爭,但林則徐態度異常堅決,向朝廷奏報自己已經“七戰七勝”,毫不讓步。
在林則徐與義律的關係中,義律處於弱勢,而林則徐又是個不善妥協或者不知妥協的談判對手。最終他們之間的衝突引發了這場遲早會發生的鴉片戰爭。
結論義律處在這樣一種矛盾中,一方面,貴族與軍人的榮譽使他試圖在履行自身職責的同時避免鴉片戰爭這場不必要和不榮譽的戰爭,為此他嘗試進行了長時間的努力和嘗試。另一方面,處在兩個世界的義律與林則徐始終無法真正交流,雙方履行自身職責的行動必然會引發他們都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因此,不能簡單說義律發動鴉片戰爭,只能說義律的行為不自覺得促成了鴉片戰爭。
-
7 # 老葉古今觀點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美其名曰是保護自由貿易,實則就是要將工業革命的產品傾銷到殖民地,並從殖民地獲取原材料,但問題是中國什麼都不缺,所以英國人賣給中國人鴉片,好賺取白銀,中國禁菸導致英國沒錢賺了,就找了個清政府扼制自由貿易的由頭,對中國開戰了。
回覆列表
鴉片貿易給天主教徒國家丟臉,反對鴉片貿易,卻是鴉片戰爭的始作俑者,侵略才是他的本性。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鴉片是侵略者冠冕堂皇的藉口而已,目的達到的手段不同而已,至於作為人類的良知,在利益面前一切都不重要,侵略者本性難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