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宗宗倜儻
-
2 # 惡魔數學
你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類似的問題有很多,例如,怎樣的人才算漂亮?怎樣的人才算好人?多高的人才算高個子?
如果提問採用的是定性的迷糊描述,可能對同一問題的回答會產生分歧。什麼是小城市需要先有一個定義或標準才能夠分辨。
比如,我們可以定義戶籍人口數(戶數)在十萬戶以下為小城市,或者定義常住人口數在四十萬以下的城市為小城市,或者以兩者同時定義。
按照上述標準中的任何一個來衡量,我的家鄉韶山市就是小城市(戶籍數只有四五萬,常住人口數只有十萬多。)
即便如此,想要區分大小城市也不容易,事物是發展變化的,城市的常住人口數和戶籍數會變化。比如深圳,八十年代以前戶籍數不過十萬,常住人口數少於四十多萬,現在戶籍數上百萬,常住人口數超過了二千萬。
當城市的戶籍數和常駐人口數在定義數的附近上下變化時,就難以準確定義城市的大小了。
一個城市的大小,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類似評判一個人的高矮,可以以大多數人的觀點為主,也可以以權威的評判為準。
-
3 # 山區群眾
城區人口在50萬以下的城市,是小城市。
城區人口在50-100萬的城市,是中等城市。
城區人口在100-500萬的城市,是大城市。
城區人口在500萬以上的城市,是特大城市。
-
4 # 會飛的豬
中國最小的城市是阿爾山市,阿爾山市於1996年由國務院批准設立縣級市,總面積7408.7平方公里,總人口5.6萬,這裡資源型別全、組合度好、愉悅度高,風光秀麗、物華天寶。一步一景,景景生輝 ,十步一畫,畫畫傳情。 阿爾山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橫跨大興安嶺西南山麓,是一座新興的邊境...”
-
5 # 小LL一個人
說及大城市與小城市之比時,一般比較標準化的模板:
大城市繁忙、擁擠、緊湊、快速、缺人情;但能賺錢、夠熱鬧、有事業。
小城市閒適、空疏、散淡、緩慢,人情厚,但收入不高,偏冷清,適合養老。
19世紀,法國和英國開始有大都市時(其實也就是巴黎和倫敦),都流行過這題材的小說:少年從小地方到大城市謀生活,一邊闖蕩一邊迷失。20世紀初,美國最流行的小說,就是中西部或南方青年來到紐約,在這個五光十色的大熔爐裡闖世界。
歡欣、緊張、迷惘、自得、自卑……種種情緒,兼而有之吧?
現在許多青年,也在重複類似的生活。
然而,真在大城市或小城市都生活過之後,容易得出些別的結論。
大城市收入高,但消費也高。進多出多,最後也不剩下什麼。
尤其是,你會被迫多出若干瑣碎的不相干開支,都是為了所謂“留下來,並在大城市當個體面人”。
這個花費很是驚人。而且也不是新鮮事,歷來都如此:
錢鍾書先生《圍城》裡說1930年代的上海,大概指望外地人都如蝸牛,自己揹著殼到大城市來;說廉恥並不廉,許多人沒錢維持。
白居易初到長安,就遭遇別人跟他說笑話“居長安大不易”。
我的某位編輯,小城市出身,到大都會去。
本來抱定了心思:抵制消費主義,絕不遷延戀棧,當個沒有感情的工作機器,在大城市掙夠了錢,就回故鄉養老,奉養父母。
但過著過著,就要辦這證辦那證了。過著過著,覺得未來太遠了,先試圖供個房吧;不知不覺就紮根了,不知不覺就住下了。等結婚有孩子了,就更加走不了了。
私下聊天時,也不再說要走了——走不了了。喝了酒就摸摸腦袋,“在這裡也存不下錢來,想想錢花了不少,但都是為了啥呀?——都是為了留在這裡繼續掙錢,然後在這裡花掉!”
結果就是,“我在大城市拼到四十歲就退休”之類的豪言壯語,只能被迫無限延遲,最後就……因為投入太多,無法割捨,於是,直接留在大城市了。
《武林外傳》裡,白展堂曾琢磨送三年快遞,掙夠一百兩銀子——後來被大家一拆算,發現能掙錢的行當,花錢也多,存款越算越少,發現好像根本存不起錢來:就這感覺。
而且,在大城市住久的都知道。這裡的熱鬧比較浮。許多熱鬧是社交面上的。大家都忙,熱鬧完了,一回家,鄰居都不認識,一年打不了幾個照面。真所謂“他們的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都沒有。”
說小城市。
小城市的生活,閒適自在,但沒有奔頭——許多人也這麼覺得。
然而,可能,也不是這麼簡單。
如果您聽到人唸叨“大城市房價貴,買不起,還是回小城市吧”,不妨多想一想:“小城市房價雖然低,但收入也低,買起來也不容易吧?”
其實吧,相當多數“大城市太貴了,還是回小城市吧”,更該翻譯成:“還是回故鄉吧。”
生活在故鄉小城市,那是夠閒適自在的:不能說是自己的地盤,至少地頭熟,不缺住處,不用忙些瑣碎的玩意。家庭人情,故舊老友,也不會覺得寂寞。熟悉,簡單,樂在小小一方,多好。
但生活在他鄉小城市的人呢?
在非出生地的大城市與小城市都生活過的,大概有此觀感:
要留在大城市,想活得像個人,主要是貴。
要留在小城市,想活得像個人,就很……瑣碎。
大城市有無數種手段問你要錢,但只要肯拿錢,多半能解決問題。五行八作,士農工商,服務業發達著呢。
小城市有許多地方,說白了也是要花錢解決,但就更得靠門路了。而且許多時候,花錢也解決不了。
如果有人唸叨:“那我在小城市怎麼不覺得?就覺得這裡特別溫馨!”
——那可能是因為您運氣好,在正確的時候住在了正確的城市。
也有可能是因為,您恰好生活在故鄉,不用看人情社會的負面。
統的農業社會,大家聚居。天高皇帝遠,大家不好意思撕破臉面,彼此人情敦厚地過日子。
長幼有序。熟人至上。出了事情,就“論理”。這裡頭的理,許多並非法規,而是傳統習慣。
許多傳統越來越複雜,就是為此:長輩不肯簡化傳統,又得加上新的規矩,所以越來越複雜。外來的人覺得不成文的慣例很奇怪,但也只能接受。
傳統農村不喜歡行商,除了歷來對商人的打壓外,還因為行商根基不在當地,不能當做“自己人”。
所以人情社會的小地方,好在人情敦厚,熟悉了甚至很熱情;麻煩在認生、規矩重。
所以咯,大城市和小城市,各有各的麻煩。
如果恰好在故鄉,就可以省去許多麻煩——如上所述,許多人感受到的“小城市比大城市省事”,可能只是因為所指的小地方,特指在故鄉。
所以,他鄉就一無是處嗎?
也不是。
生活在故鄉,四處受護持幫助,不會覺得孤單,但與此同時,也有若干人情上的責任。
享受了故鄉的恩澤,自然也要融入故鄉人情才是。
但我也有朋友,是受不了每天要跟親友們家長裡短的。他們會跑去外地——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定居,然後落個清淨。我一位常年不回家的朋友說,這叫“交際自由”,聽著很酷,說白了就是:
“我寧可孤單點,就想每天關起門來自己宅著,不想每天被催婚催要孩子。”
大概,就是這樣了:
小地方偏人情社會,辦事更靠關係,靠臉。
大城市偏商業社會,辦事更靠利益,靠錢。
故鄉可以省卻許多麻煩,也不寂寞,就是容易被幹涉。
他鄉就難免有許多麻煩,而且寂寞,只是落個清淨。
以及:去到任何一個地方,久了,再走就很難了。
情感和利益,都會絆著你。
真能捨得下走的,要麼不缺錢,要麼不在意感情。
其實許多人骨子裡也明白這點。所以選定了,就不走了。
最多忙完手頭面前的活,抬頭想想遠方:
在小城市想著大城市的繁華,在大城市想著小城市的人情;在故鄉想著他鄉的清淨,在他鄉想著故鄉的溫暖。
想歸想,但未必真的就去,只是留個念想而已。
想象中最美好的,都是自己不在的他處。
現實生活裡最合適的,還是自己待的這個地方。
行動才是最誠實的。
-
6 # 留憶DIY
一級城市:人口在500 萬以上或經濟發達、消費水平較高省會城市或大城市。
二級城市:人口在300 萬以上或經濟較發達、消費水平較高的大中城市或一般省會城市。
三級城市:人口在100 萬以上或經濟較發達、消費水平較高的中小城市。
四級城市:除以上三級以外的其他城市。
-
7 # 挖機小王的vlog
浙江省東陽市橫店鎮從一個偏遠村莊成長為繁榮小鎮
“鄉土中國”正在向“城市中國”轉型。
過去40年,我國城鎮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城鎮常住人口從1978年的1.7億人增加到2018年的8.3億人,以常住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達到59.58%。
毋庸諱言,大型城市、特大型城市以及超大型城市是流動人口的主要流入地,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的主動力。但是,城鎮化不是簡單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積擴張,而是要在產業支撐、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新型城鎮化的“新”,就是要由過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規模擴大、空間擴張,轉變為以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務等內涵為中心,真正使城鎮成為具有較高品質的宜居之地。
-
8 # 怡寶128941545
有說GDP的,還有說人口的?那你們哪個說的對?何不溫馨一點,小城市就是咱們誰見了誰也幫助誰,門口吃個早點碰見八大姑,七大姨?鄰居碰見,早啊,這個二大爺那個三大爺,重點就是生活節奏沒那麼快,門對門天天還知道今天多包點餃子給對門二大爺送過去,一線城市有這待遇嗎?門對門,住好幾年了。都不認識。所以我們才是小城市
-
9 # 睿宸汐緣
城市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歷史因素,人文條件的影響,人口少,地理面積不大的城市才算小城市的話就有點不科學了,我覺得小城市是看它這個城市經濟發不發展,是否進入了先進科學領域,而不是看它的城市人口
-
10 # 擺攤賣青春
1,人口數量不同
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城市為小城市。
2,經濟發達程度不同
大城市積極比較發達,工資水平比較高,物價水平也高;小城市經濟相對落後,工資水平較低,物價也相對較低。
3,就業情況不同
大城市就業機會較多;小城市就業機會較少。
-
11 # 大聖娶親紫霞仙子
我認為小城市最主要的定義只是它的規模和大小,還有他目前GDP的發展。但是它的發展前景和規劃是政府部門和每一個市民可以去發展的。我認為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小城市,只不過是說他目前發展的不如其他城市相對穩定,或者是說還沒有真正找到它具有快速發展的出口。透過政府的引導和企業的發展,帶動城市的發展和市民的責任意識,這樣才能讓小城市發揮巨大的作用!
-
12 # 嘉濠
(1)超大城市:城市人口1000萬以上,如上海北京等;(2)特大城市:城市人口500至1000萬,如一般發達省會;(3)大城市:城市人口100至500萬,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4)中等城市:城市人口50至100萬;(5)小城市:城市人口50萬以下,其中20萬以上5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小城市,2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小城市。
-
13 # 咪多一家的vlog
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區別是人口不同。
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至500萬,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
小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其中20萬以上5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小城市,2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小城市。
2014年11月20日,國務院釋出《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 (國發2014第51號檔案),新標準按城區常住人口數量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
城區是指在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線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戶口在本鄉鎮街道或戶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戶口在本鄉鎮街道,且外出不滿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學習的人。
(1)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
(2)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至1000萬;
(3)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至500萬,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
(4)中等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至100萬;
(5)小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其中20萬以上5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小城市,2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小城市。
擴充套件資料:
大城市指經濟較為發達,人口較為集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大城市在分佈上都具有以下同樣的特點:
1、靠近江河湖泊,原因是,有了豐富的水資源,土壤就會好,食物也充足,農耕技術就會發達,農耕技術發達了,城市就會發展起來。
2、地處平原或平地平地是發展一個城市的最佳之選。比起丘陵山川,在平地上建設樓房和設施更為簡單。雖然自然資源比其他地形相對要少,但對於發展城市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3、靠近大海,靠近大海的地方為發展為大城市打好了基礎,它對外地的交涉和運輸,有著很大的優勢,海港的多少也決定了一個城市的人口多少,它能夠緩解交通的擁堵,加大了交通涉及範圍。
4、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自然資源越為豐富,那麼得以存活的指數就越高。一個城市基本得做到能夠讓本地市民過上吃穿住行的生活。
-
14 # 浩11
促進小城市的發展,首先在於它是我國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
預計到2030年,我國城鎮化水平將達到80%,這意味著城鎮人口需要繼續增長2.8億。僅靠大城市來吸納這些轉移人口無疑壓力巨大,而且不少大城市正面臨著大量常住人口市民化的壓力。由於小城市(鎮)的生活成本和房價都相對較低,本地戶籍的農民城鎮化和市民化其實已沒有任何體制障礙。透過小城市建設,積極推動農民進城,才能真正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其次,小城市建設是當前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依託。
鄉村振興不能就鄉村談鄉村,需要與新型城鎮化結合,實現城鄉一體化。費孝通先生曾在《小城鎮,大問題》中提到:“如果我們的國家只有大城市、中城市、沒有小城鎮,農村裡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就沒有腿。”即使順利實現了80%的城鎮化水平,還有近3億人口在農村。如何服務這些農民和農業人口?與大中城市不同,小城市往往是農村區域的經濟中心和增長極,並與周邊農民共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資源,推動小城市(鎮)的發展,提升對鄉村的輻射和引領作用,有利於推動農民就地實現非農化,是加快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有效抓手。
另外,小城市建設還是未來可能出現的“逆城市化”人口的重要歸宿。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在工業化中後期,“城市郊區化”“逆城市化”現象日益明顯,交通網路和通訊技術的發展會縮短城市的時空距離,小城市會大量湧現並受到人們的青睞。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在一些超大城市周邊,也將逐漸出現“逆城市化”發展趨勢。大城市的高房價、擁擠、汙染和快生活節奏,將使得一部分人離開,去小城市度假休閒或打造第二居所,享受“慢生活”節奏、寬敞的居住空間、自然美好的田園風光。
-
15 # WS小羅
國務院印發《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通知》明確,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城市為小城市,其中20萬以上50萬以下人口的城市為1型小城市,20萬以下的城市為2型小城市。
-
16 # 江湖李白
促進小城市的發展,首先在於它是我國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
預計到2030年,我國城鎮化水平將達到80%,這意味著城鎮人口需要繼續增長2.8億。僅靠大城市來吸納這些轉移人口無疑壓力巨大,而且不少大城市正面臨著大量常住人口市民化的壓力。由於小城市(鎮)的生活成本和房價都相對較低,本地戶籍的農民城鎮化和市民化其實已沒有任何體制障礙。透過小城市建設,積極推動農民進城,才能真正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其次,小城市建設是當前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依託。
鄉村振興不能就鄉村談鄉村,需要與新型城鎮化結合,實現城鄉一體化。費孝通先生曾在《小城鎮,大問題》中提到:“如果我們的國家只有大城市、中城市、沒有小城鎮,農村裡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就沒有腿。”即使順利實現了80%的城鎮化水平,還有近3億人口在農村。如何服務這些農民和農業人口?與大中城市不同,小城市往往是農村區域的經濟中心和增長極,並與周邊農民共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資源,推動小城市(鎮)的發展,提升對鄉村的輻射和引領作用,有利於推動農民就地實現非農化,是加快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有效抓手。
另外,小城市建設還是未來可能出現的“逆城市化”人口的重要歸宿。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在工業化中後期,“城市郊區化”“逆城市化”現象日益明顯,交通網路和通訊技術的發展會縮短城市的時空距離,小城市會大量湧現並受到人們的青睞。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在一些超大城市周邊,也將逐漸出現“逆城市化”發展趨勢。大城市的高房價、擁擠、汙染和快生活節奏,將使得一部分人離開,去小城市度假休閒或打造第二居所,享受“慢生活”節奏、寬敞的居住空間、自然美好的田園風光。
-
17 # 暗月秋水
類似的問題有很多,例如,怎樣的人才算漂亮?怎樣的人才算好人?多高的人才算高個子?
如果提問採用的是定性的迷糊描述,可能對同一問題的回答會產生分歧。什麼是小城市需要先有一個定義或標準才能夠分辨。
比如,我們可以定義戶籍人口數(戶數)在十萬戶以下為小城市,或者定義常住人口數在四十萬以下的城市為小城市,或者以兩者同時定義。
按照上述標準中的任何一個來衡量,我的家鄉韶山市就是小城市(戶籍數只有四五萬,常住人口數只有十萬多。)
即便如此,想要區分大小城市也不容易,事物是發展變化的,城市的常住人口數和戶籍數會變化。比如深圳,八十年代以前戶籍數不過十萬,常住人口數少於四十多萬,現在戶籍數上百萬,常住人口數超過了二千萬。
當城市的戶籍數和常駐人口數在定義數的附近上下變化時,就難以準確定義城市的大小了。
一個城市的大小,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類似評判一個人的高矮,可以以大多數人的觀點為主,也可以以權威的評判為準。
回覆列表
簡單說,北上廣深屬於大城市,家裡的縣城屬於小城市。跟人口無關 因為很多城市都有三五百萬人,但屬於小城市,因為物質經濟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