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清明祭祀自古傳,歷經春秋上千年。墳上插白放鞭炮,祭祀先人燒紙錢。先人已故去天堂,後人祭祀永不忘,清明又叫陰間節,後人燒紙是送錢。

  • 2 # 聞而思之

    清明節要上墳、祭奠逝者,源於古代“墓祭”之禮。清明節上墳燒紙,風俗之一。祭品擺成元寶案,紙香化作吉祥雲。

    俺們這上墳燒紙規矩很多,給大家講一講:

    1.燒紙時間,可以是清明節當天,也可以是前三天、後三天;

    2.燒紙地點:陵園、墳地,十字路口; 十字路口一般燒紙都在晚上。

    3.燒紙的選擇講究甚多,俺們這一般是這樣:

    a.需要請點最便宜的黃紙,上邊有大錢的凸凹印記的那種,是先燒的並且要挑到圈外的,主要是為了打點過路的小鬼、打點城隍土地等;

    b.需要請稍微好一點的紙錢,自己看自己看得上的,主要是給逝者的,豐儉由人;

    c.再請點冥幣,豐儉由人,一般否是選擇印刷質量好一點的,**天地銀行的;

    d.再請金元寶,一般是兩袋子,機工或者手工的;

    e.情深深的哀思重的、條件再好點的再請些金磚等等吧。

    這些都是燒紙類。具體啥含義呢?

    1.為什麼前邊說是風俗,因為風俗很厲害,它對當地民眾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行為制約作用。 但是有說不清楚有什麼科學道理。

    2.祭奠哀思;那邊和這邊一樣,需要錢的,需要錢打點、需要錢打理生活過日子,多送過去一點錢,那邊日子好過一些。

    3.所以燒紙的時候,需要說,需要叨咕,將你的思念之情如滔滔江水一般告知給對方。

    4.心要誠、情要真、感應最好!

    5.清明祭祖包括燒紙、上香、上供等一系列。注意事項問問身邊人吧。

    墳前敬上三杯酒,萬語千言付紙錢 。

  • 3 # 落葉知秋148044708

    清明節上墳燒紙就是給去了陰間的人送錢的。清明節和陰曆十月初一都是鬼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在我們這裡不興這個說法。有人說這是迷信,不科學,“墳頭上燒紙,是給活人看的"。其實不盡然。上墳的目的一是寄託人的哀思,對去世的人的懷念。二,確實是給去世的人送錢,這不是迷信不迷信的問題。我講一個例子:我岳母去世時,腳浮腫的很,壽鞋提不上跟,沒辦法,就用剪刀剪了個囗算是穿上了。

    去世後三個月的樣子,她扶起人來說話了。被扶的人是個女的,兩天不吃不喝,家裡找來了明白人,就問她:你是誰?這女的就回答說我是ⅩXX(我岳母的名字)。問,你來有什麼事?答:我走的時候鞋不跟腳,你們鉸了個囗子,給我送的錢都讓他們搶跑了,我追也追不上,我現在沒錢花了。這個明白人就對病人的家屬說,她有閨女嗎(女兒)?答,有,就在本村,是她二閨女。(我妻子是二女兒)。那人說,那好辦,給她二閨女說,叫他用硬點的紙做一雙鞋,號碼按她生前穿的大小做,然後塗上黑墨水染黑。做好以後再拿幾刀紙(我岳父還健在),要單不要雙,一塊拿到墳上燒了,唸叨唸叨。我妻子做好後,又買了九刀紙,到了墳前一併燒了。回來後,那女的就好了。從那以後,二十多年了再也沒發生過這樣的事。

    這事聽起來玄乎,但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不由得不信。這不是講不講科學的事。

    再講一件事:我兒子很好的朋友的孩子得了重病,與我孫子都是六歲,他們經常在一塊玩。在這孩子治療無望的時候,醫生建議把管子都拔掉吧。拔管子的時間是中午一點,我孫子正在睡午覺,突然間坐了起來,兩眼發直,過了有一分鐘大哭起來,我連忙用手拂他的後背,勸了一會就好了。可是從那天起有一個星期的時間,每天夜裡一點多鐘都會突然坐起來,喊他也不應,五六分鐘後自己躺下又睡了。我想也不是個事啊,就找了個明白人看了一下。那人說,是個什麼樣的小孩,模樣說得差不多。然後叫我去買了一刀紙,他拿出來三張,在孫子身上有規律地擦了幾下,叫我拿著紙在一個十字路口的西北角,劃個圈,留個囗,在圈裡把紙燒透。

    從那以後,孫子就正常了,再也沒有出現這種症狀。

  • 4 # 命理師陳一宏

    祭拜祖先,燒紙錢,是文明的進步,非常好,也非常實用。知道來龍去脈,就會知道,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古人祭拜天地鬼神,最先是要用活祭的。拿活人來祭拜,活牲口祭拜。再後來,演變成用草扎的牲口祭拜,這種進步非常的了得。

    老子在《道德經》裡就講過“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就是形容那個時期,已經用草扎的狗啊豬啊這些來祭拜了。

    我們人,是飲水思源的,所以天地神靈,包括我們的祖先,我們都會懷著崇敬的心去緬懷去追思。那在古時候呢,活牲口活人祭拜,看著殘忍,但這是以最好的最真的來奉獻。再往後,文明的進步,認為太殘忍了,就用假的,像就好了。

    還有一些金玉器皿之類的,這些也比較耗費巨資,像一些墓葬,裡面不就有了?我們人什麼最看重啊?金錢啊,古人用真金白銀來祭拜的。然後再發展到用紙,錫紙等來代替。直到今天,這個紙錢,依然還在流行,包括紙房子紙車。

    也不能說這些就不好啊,其實都是為了什麼呢?我們不要一味的排斥,講這不好,那不好。其實我們應該從這個紙錢上看到,我們這是敬重祖先,才這麼做的。因為我們飲水思源,本就該拿出我們認為最珍貴的東西來奉獻給祖先包括長輩。別以為你現在生活好了,你就得瑟了!沒有長輩,沒有祖先,你什麼都不是!

    說到自己,大家自己問問自己,關於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自己給了多少錢讓他們開心了啊?讓生活好一點?以後爺爺奶奶父母都走了,燒點紙錢又也嘰嘰歪歪了?

  • 5 # a夢美兒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清明節又名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祭奠和掃墓的日子,又是踏青郊遊的時節。

    清明節祭祀的來歷,相傳是紀念忠臣介子推的。介子推春秋時期,晉臣。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率隨臣流亡國外,又累又餓倒在一渺無人煙之地,找吃的找不到,隨臣介子推就在一僻靜處割下大腿上一塊肉,熬碗湯給晉文公喝下,晉文公好了。

    晉文公十九年後當了國君,封賞功臣時竟然遺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屑於討封就隱居去了綿山,晉文公知道後羞愧莫及,忙派人尋,卻已尋不到。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人太難,晉文公就聽人一計,三面火燒綿山想逼介子推出山,可大火燒遍山,也不見介子推出山,火滅後人們才發現,介子推揹著老母親死在一柳樹下。晉文公慟哭不已,裝殮時發現一血書,上寫: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第二年,晉文公率群臣祭奠介子推發現那棵老柳樹又活了,於是折下幾枝柳插在頭上,以示對介子推的無比懷念之情,並賜老柳樹叫清明柳,並定下清明節。

    清明節,在這一天,人們要祭祀已去世的親人,表達懷念之情。2006年,清明節還被批准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現在,清明節也成也法定的節日了。

  • 6 # 農家小哥哥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都要回老家上墳,祭祖,掃墓,即是對親人的思念,也是對逝者的尊敬,而這天上墳要燒紙也是各地的習俗,從古至今都是這樣流傳下來的,這也是對逝去的親人的另一種思念的方式。

    1燒紙是對孝心的一種延續,很多人覺得逝去的老人在生前沒有好好享福,兒女覺得自己的孝心不夠,於是希望老人在另一個世界能過得更好,燒的紙就是錢。

    2燒紙是對愛的繼續,燒紙有燒的白紙,有燒的五色紙,民間傳說這些紙是可以用來做衣服的,也是希望親人在那邊過得更好。

    3上墳燒紙是為了傳遞訊息,很多地方燒的紙上都有寫名字的,寫了名字的紙可以讓另一個世界的親人能夠收到,就知道是自己的親人來上墳了,能夠保佑家人。

    每年清明節上墳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而且現在國家也定為了法定假日,這一天即是緬懷先人,也是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不過現在是春季,很多樹木和草都很乾燥,所以在燒紙的時候要小心。

    第一不要在樹木茂盛的地方燒紙

    第二不要隨意玩火,以免引起火災

    第三燒紙完後要及時掩埋,別留下火星

  • 7 # kiki夜晚要去看星

    我國民間一年有四個鬼節,分別是清明節、三月三、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先說清明節的由來。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從介子推自己腿割下來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晉國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晉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準備帶著母親一起去綿山隱居。

    有近臣向晉文公說起了此事,晉文公羞愧莫及,忙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晉文公聽從了這個建議,但大火燒遍綿山,卻不見介子推的身影。待大火熄滅後,人們才發現介子推揹著老母親坐在一棵老柳樹下,已經被火燒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人們發現介子推脊背後面有個柳樹樹洞,洞裡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來一看,原來是一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見介子推一片丹心,更是慟哭不已,追悔莫及。晉文公葬其屍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介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後相沿成俗。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介子推倚靠的那株老柳樹死而復活,想起忠臣遺願,便賜名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以祭奠亡人,寄託哀思。

    說完了清明節,再說一下中國燒紙的由來。燒紙這種現象,在地球上各民族文明和各宗教文化中,可以說是中國獨有。為什麼會燒紙?這裡也有一個故事。

    話說清明節誕生六百多年後,時間到了東漢時期,蔡倫發明了造紙術,生意興隆,為他賺了不少錢。他的哥哥蔡莫、嫂嫂慧娘看了非常羨慕。慧娘就要蔡莫也去和蔡倫學造紙。但是蔡莫的恆心不夠,工夫還沒到家就急急忙忙的自己開了家造紙店。結果造出來的紙品質低劣,無人問津,兩夫妻就對著一屋子的粗糙紙張發愁。最後,慧娘想出了一條妙計。   

    這天晚上,鄰居們忽然聽到蔡莫家傳出了嚎啕大哭聲。大家趕過來一問,才知道慧娘昨天晚上暴斃而亡。次日清晨,蔡莫當著鄰居的面,在慧孃的棺前哭得死去活來。一邊哭訴,一邊燒紙。燒著燒著,忽然聽到棺材裡有響聲。過了一會兒,又聽到慧孃的聲音在裡面叫嚷:“開門!快開門!我回來了!”眾人都呆住了,最後終於鼓起勇氣開啟棺蓋,慧娘就跳了出來,告訴鄰居們:她死後到了陰間,閻王讓她推磨受苦。因為蔡莫燒給她很多紙錢,所以小鬼們都爭著為她推磨。她又把錢交給閻王,閻王就放她回來了。蔡莫故意問:“我沒有給你送錢啊?”慧娘就指著燃燒的火堆說:“那就是錢啊!陰間是以紙當錢的。”蔡莫一聽,馬上就去抱了兩大捆紙來燒,說是讓陰間的爹孃少受點苦。鄰居見狀,紛紛相信了這草紙的妙用,於是都掏錢來買蔡莫造的紙。訊息傳開後,不到幾天,蔡莫家的紙全都賣光了,一句謊言卻成就了一個民間習俗,一直延續了下來。 這只是一個民間故事。其實,在中國的祭祀文化中,都是用當時珍貴的物品來祭祀天地祖先。世界上的每個種族部落也都有這種景象,就是人們圍著一堆篝火焚燒各種物品,跳著狂亂的舞蹈來與天溝通,然後焚燒糧食、木材,以及牲畜甚至活人,用來祭祀,敬畏天地鬼神。自從紙張出現以後,中國的古聖先賢們發現紙張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它能承載書籍、字畫,以及道教、佛教的裱文、符籙等,因為神奇,所以珍貴。於是先賢們開始用珍貴的紙取代同樣珍貴的糧食、木材等物品,減少了浪費,同時也推動了歷史文明程序。這種進步在歷史上值得尊崇和稱讚。 清明節祭奠燒紙,還是有許多講究的:

    1、不提倡買那種成摞的印刷品,那都是唬人的東西。要買黃草紙,鋪開後拿一張一百元的真錢在紙上壓,要感覺這一百元是個戳子,由右至左,由上至下,一排一排的蓋上去,直到把整張紙鋪滿。這樣的燒紙在下面才是硬通貨,錢才實成。最好去專業法壇恭請《祖先保佑金》等專用法金或者冥幣,請師父按照先人的姓名地址填寫好秉單匯表,然後再去焚燒。   

    2、用來撥拉燒紙的東西,用完之後不要再拿回家,直接扔掉。   

    3、去燒紙的來回路上,遇到有燒紙的儘量繞開,不要踩到,如果需要大步跨過去,過去之前你要先說一句,對不起,借過。   

    4、要燒紙前在要燒的地面畫個圈,注意,不要把自己圈到裡面,西北角要留個缺口,方便下面的親人進來拿錢。給親人燒紙前,先在圈外點燃幾張扔到,打點一下沒有親人送錢的孤魂野鬼。

    5、燒紙時要表情嚴肅,不要嘻笑打鬧。燒紙時要念念有詞,說些祝福的話和祈福的話。

  • 8 # 在路上

    從我懂事時開始一直到十年前的(2007年左右)時候,看到有人故去,其家人都會買一些燒紙 ,在墓地紙爐中燒掉。每年清明節家人也都會帶著鮮花和燒紙去為故去的人祭奠。

    聽老人說這黃燒紙就是錢,把這黃燒紙燒掉,就是給故去的人送錢,免得故去的人在天堂沒有錢花。

    時代的進步 ,科普知識的宣傳,隨著綠色環境的提倡我們瀋陽早在十多年前就己經禁止在任何地方進行為故去人燒紙行動。這樣做(1)相信科學,破除迷信。

    (2)節約紙的資源,反對浪費。

    (3)保護綠色環境,減少汙染,造福於人類。(4)防止火災發生。

    為思念故去的人,現在我們的祭奠物就是美麗的鮮花 ,以示我們的思念之情。

  • 9 # 小貓鬍子103240101

    往年我們也去公墓為老人燒紙,這是中華民間留傳下來的習俗,今年大勢宣傳提倡以獻花代替燒紙,又文明又環保,也表達了後人的衷思,於是我們立即響應,予以改革,效果不錯,現在已有不少家庭也予以響應,值得推行!

  • 10 # 平平安安

    清明節上墳都是祭奠父母啊!還有老祖宗,反正活著的人都給死的親人燒紙錢,死人這個節就跟活人過年一樣子的,好人死了這天就去投胎去了,惡人就給加罪了,清明這天死的人都發財了,活著的人這一天難過死了,不也就是這麼回事嗎對不對。不說了睡覺,祝作者晚上好!

  • 11 # 董永根

    再過15天,清明節到了,全國統一放假。

    清明節是中國幾千年傳統的節日,也是青少年在人民英雄紀念碑掃墓的日子。同時在墳上和紀念碑前燒紙、燒香,表達青少年對革命先烈的寄託哀思,祭祀、悼念、懷念的一種崇高敬意。

    清明節上墳一般是前後3天,燒紙一般是黃紙,帶有釘孔。有的燒紙是上百萬和千萬的中央銀行紙幣,紙幣正中是玉皇大帝頭像。

    燒紙前是先點燃三支香,然後兩支大蜡燭,最後才燒錢紙。燒錢紙的同時倒三杯酒,一塊刀頭肉。有的祭祀燒錢紙的同時獻蘋果貢品,意思是讓死去的前輩保佑在生的後輩一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燒完錢紙後,再連續三次作揖磕頭,嘴裡嘮叨默唸著: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在生的晚輩看你們來了,希望你們在陰間領著錢紙好好安息過日子,同時保佑我們在生的全家人發財發富,健康長壽,家和萬事興!

  • 12 # 坐看雲起於此時

    按照農曆的演算法,清明節一般都定在仲春與暮春之交的一個固定日子,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清明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也是各家各戶祭拜祖先、故人的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節日。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來自於原始道教、儒教的結合體,人民懷念故去的親人、追求來世的安寧、護佑現世的子孫,就都在這一天來踏青、掃墓、燒香、燒紙錢給陰間的祖先們,寄託著一種哀思、一種希望、其實也是一種原始的圖騰,一種祭拜的儀式。清明節最早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清明、端午、春節、中秋並稱為四大傳統節日,清明節還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清明最早還只是一種農耕節氣的名稱,就是冬天過去了,天空清潔、明朗了、不再寒冷了,可以春耕了,可以出去看看山、看看水、看看來年的耕地的狀況了,《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然後,有人在這個時節來祭拜祖先、給祖先燒紙錢、給祖先燒香拜佛、祈求死去的陰間的祖先護佑人間的子孫健康、幸福,祈求一年的收成風調雨順、百事順利。這樣,就慢慢變成了紀念祖先的節日了。

    到了晉朝的時候,晉文公順應人民需求,就把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了。在我們中華古文明發源地的山西的大部分地區,現在都還是在清明節前的一天要過寒食節的;山西的榆社等地也是要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的;在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節。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在湖北一代,還有前七後三、前三後七的說法,就是4月5日前後的七天或者三天,都是清明節,都可以祭掃陵墓,可以燒紙錢、拜祖先的。

    晉朝以後,近20天的清明節就成了中國人的傳統的節日了,1935年,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的清明節,一直沿用至今。

    至於題主所問,清明節墳上燒紙有什麼含意?很簡單,中國人很多人都信佛的,佛家講究生死輪迴、靈魂不滅的,死去的人還活在陰間的,清明節的時候燒紙其實那種被燒的紙是很有講究的,那就是陰間所用的錢幣,原先都是用草紙或者專用的錢紙,用錢印子手工列印成了,還要寫上中元化袱多少件,誰誰誰收,然後才能包裝好、在祖先墳前焚燒,然後再跪拜磕頭焚香鳴炮,祖先才能收到這些錢幣的。基本的含義,就是給陰間的祖先寄錢去,讓他們在陰間有錢花、日子好過些,從而達到寄託哀思、護佑現世的目的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釣鯽魚用幾號鉤,有哪些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