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藍健康之家

    鹽被列為不健康飲食中的“三高”之一,很多疾病都和吃鹽過量有一定的關係,糖尿病患者吃鹽過量會因口渴而多喝水,還會對腎臟造成負擔,腎臟併發症的機率大大增加。因此糖尿病的飲食一定要少鹽。

      糖尿病人確實應該少吃鹽,其實現代生活中,不少疾病都跟吃鹽過多有關,糖尿病人如果食用了過多的鹽的話,會加重人體的腎臟負擔,併發症的機率會大大增加,所以糖尿病人飲食上一定要低鹽,儘量清淡。

      為了要避免糖尿病人的腎臟負擔加重以及減輕水腫的症狀,要儘量讓病人減少鹽分的攝入,做菜的時候不光是要少放點鹽,一些調味品也要儘量少用,比如耗油、醬菜、辣椒醬等等,以及一些罐頭食物也不要吃,比如罐頭魚、午餐肉等等,這類食物裡面鹽分比較多不說,還含有過多的防腐劑,吃多了不光是針對糖尿病人,對正常人的身體也是很不利的。

      糖尿病屬於是慢性疾病,如果食用鹽過多,還容易患上高血壓,因為鹽會使得血壓的增高不說還會造成動脈硬化,這無疑就會使得糖尿病的病情加重。

      為了防止高血壓,目前推薦的食鹽標準是每日的攝入量少於5~6克,而糖尿病腎功能不全者,為了不加重腎臟負擔和水腫程度,食鹽的攝入量還要降低些,每日在2克左右。

      這個攝入標準無疑會讓菜餚淡一些,沒有味道,特別是對於“口重”的人來說,飯菜確實有點難以下嚥,容易造成食慾下降,影響營養的吸收。此時,糖尿病腎病的人就要在烹調方法上“動腦筋”,來改善菜餚的味道。

      在烹調時可以利用蘑菇、紫菜、香菜等本身的天然香味製作一些食物或作為新增劑改善食物味道,或利用蔬菜辣酸的口感刺激舌的味蕾,增進食慾。

  • 2 # 吳建平營養師

    這個問題,我先從鹽開始說起。鈉是鹽的主要成分,鈉也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常量元素(礦物質),然而,有研究表明,食用過多的鹽,與高血壓正相關。也就是說過多的鹽是高血壓的元兇之一。

    糖尿病,是一組由於胰島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導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代謝紊亂、而長期高血糖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徵。

    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高外,最擔心的是糖尿病併發症,所以糖尿病患者也要嚴格控制鹽的攝入量。糖尿病患者每天鹽的攝入量不宜超過3克,糖尿病、高血壓並存的患者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要超過2克。

    如何控鹽呢?首先烹調時多用醋、檸檬汁等酸味調味,替代一部分鹽和醬油,同時也可以改善食物口感。其次多采用蒸、烤、煮等烹調方式,多享受食物天然的味道,少放鹽。對於放了鹽的湯菜,避免喝湯。再次;多吃有味道的菜,如番茄、洋蔥、青椒、胡蘿蔔等食物,用食物本身的味道來提升菜的口味。做冷盤時,最後放鹽,放一點鹽再放點醋,口感可能會更好。喝湯可以不放鹽,因為進餐時人口腔鹽味是可以累積的,人們在吃其他菜時,在口腔裡已經留下了鹽分,所以最後喝湯的時候,即使沒有鹽,味道也不會太壞。

    還要小心食物中的“隱形鹽”,也就是說看不見的鹽。如加工食品和調味品,調味品如雞精、味精、醬豆腐、辣椒醬、黃醬、甜麵醬等都是高鹽、高鈉食品。還有我們常見食品如臘肉、乳酪、掛麵、火腿、蝦皮、榨菜等都含有鹽,所以不要忽視這些看不見的隱形鹽。

    總而言之,糖尿病患者要嚴格控制鹽的攝入。

  • 3 # 大蠍子王

    本人應有資格談這個話題。本人得了三十年糖尿病,沒有得高血壓、高血脂及其它糖尿併發症。原因之一,就是特別遵守飲食上少鹽少油的原則。上班時,別人請我吃,我能回絕即回絕。實現回絕不了,就要點清淡的菜。別人口味我都尊重。但我要一碗白開水放在我面前,我涮涮掉油鹽再吃。習慣了大家都理解。因為我有糖尿病。我就是讓人人知道我有糖尿病,人人都保護我,別害我。

  • 4 # 馬冠生馬上營養

    糖尿病人需要控制食鹽的攝入。

    食鹽是烹飪中最常用的調味料,主要化學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鈉在食鹽中的含量為99%;1克鈉相當於是2.5克食鹽。《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有研究表明,高鹽(鈉)能夠增加高血壓的發病風險,而降低鹽(鈉)的攝入能夠降低血壓;高鹽攝入還會增加腦卒中、胃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除此之外,高鈉攝入與直腸癌、哮喘等疾病可能存在相關關係。

    糖尿病人如果長期攝入過量的鹽,就會與高血糖一起誘發高血壓病,並且加速和加重糖尿病人其他併發症如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腎功能不全等的進展。《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中指出,糖尿病人烹調注意少油少鹽,成人每天烹調油25~30克,食鹽用量不超過6克。對口味較重的患者提倡選用低鈉鹽。

    糖尿病人除了控制食鹽的攝入,還要注意隱藏“鹽”。家庭中常見的隱藏“鹽”如醬油、鹹菜、醬豆腐、味精等。在食品加工的過程中,含鈉的食品新增劑如味精、小蘇打等,這些都會增加食品中鈉含量。每100醬油、鹹鴨蛋、味精含鹽量分別為14.62克、6.87克和20.73克。一些食物雖然吃起來沒有鹹味,但是都添加了食鹽,如餅乾、麵包、麵條等。因此,糖尿病人要特別注意。

    在平時生活中,糖尿病人可以透過合理運用烹調方法來減少食鹽的攝入:

    1、 在菜餚快出鍋時再加鹽,就能夠保證在同樣鹹度的情況下,減少食鹽用量。

    2、 涼拌菜用檸檬汁、西紅柿等天然的味道代替鹽、醬油。

    3、 烹調時,用醬油了,就不再加鹽或少加鹽。

    4、 不吃醃菜、鹹菜。

    馬博士健康團張建芬博士生

  • 5 # 只有營養師知道

    不僅僅是糖尿病患者,所有的人都應該注重鹽的攝入量,特別是在中國,歷年來每天鹽的攝入量大部分人都是超標的,特別是東北三省,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竟然高達11g左右,而中國膳食指南中推薦攝入量每人每天要低於6g,6g大概是一個啤酒瓶蓋一平蓋的量,如果都審視一下可能就會發現,大部分人大概都超標了。

    鹽雖然是一種老祖宗身份的調味品了,我們每天的菜餚基本都離不開鹽,但鹽對人體是一把雙刃劍,不合理的高鹽飲食與高血壓、胃病及骨質疏鬆等密切相關,嚴重威脅人體身體健康。瞭解認識食鹽的雙面性,積極合理控制食鹽攝入對保持身體健康格外重要。雖然鹽中的鈉離子對人體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它調節體內水分:體內水量的調節主要依靠鈉,正常的鈉鹽攝入量保證人體既不會發生水腫,也不會出現脫水現象;還能維持酸鹼平衡:腎臟腎小管可重吸收鈉離子,並與氯離子交換,從而清除體內代謝產生的CO2,發揮維持酸鹼平衡的作用;同時維持血壓:鈉離子與血壓密切相關,過高的鈉鹽攝入可導致高血壓。

    但如果攝入鹽過多,除導致嚴重水鈉瀦留外,也可透過促發炎症反應、氧化應激、增強交感系統活性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等途徑,起到升高血壓的作用。而高血壓又能損傷腎臟排洩功能,進一步加重水鈉瀦留,加重高血壓,從而形成惡性迴圈。

    研究表明,長期鹽超標也會導致骨質疏鬆,鹽的攝入和尿鈣的排出存在一定關係,當鹽攝入越多時,尿鈣也排出越多。一方面鹽誘導腎小球濾過率升高,另一方面是鈉和鈣離子在近端小管和亨利氏襻存在共同吸收途徑,從而導致鈉在腎小管的重吸收減少的同時,伴有鈣離子重吸收的平行減少;此外,高鹽攝入可引起代謝性酸中毒,pH降低可啟用破骨細胞和抑制成骨細胞,從而導致骨骼中鈣的流失會增加,造成骨質疏鬆甚至骨折。尤其是已經發生骨質疏鬆症或易骨折的中年女性,更應注意控制鹽的攝入和補充鈣劑。這就會加重腎臟負擔:腎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洩器官,過重的腎臟負擔可能使腎功能受損;高鹽攝入啟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加重腎損害,最終可能導致尿毒症。

    也有研究表明,過量食鹽造成的高滲透壓環境對胃粘膜造成直接損傷,長期作用可導致重度萎縮性胃炎,而後者與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同時抑制胃酸分泌;醃製食物中含有的大量亞硝酸鹽成分,其在適當條件下生成N-亞硝基化合物,後者具有強致癌、致突變性,可能導致胃癌。

    糖尿病患者朋友更應該注意鹽的控制,由於體內的內分泌出現了混亂,如果攝入較高的鹽分也會影響代謝和分泌,這樣就會更加擾亂胰島素的效果,從而可能血糖波動較大,為了避免血管類併發症的出現,要嚴格控制鹽的攝入量。糖尿病患者每天鹽的攝入量不宜超過3克,糖尿病、高血壓並存的患者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要超過2克,儘量以清淡為主。

  • 6 # 糖大夫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嚴格控制好鹽的攝入,因為吃鹽多了不但影響血壓,還會影響胰島素的分泌。

    有的糖尿病患者,說自己的日子就像“苦行僧”一樣,含糖的食物肯定不能吃、油多的東西要拒絕、菸酒更是不能碰。總之,凡有滋有味的食物都要遠離。其實,在嚴格的飲食禁忌中,還有一項容易被糖尿病患者忽視,那就是“限鹽”。

    限鹽可不只是對高血壓患者的“硬要求”,食鹽過量還可能促使血糖升高,間接使胰島素不起作用,患者會總覺得飢餓、疲乏。對此,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營養科教授唐大寒解釋說,低鹽飲食是我們天天都向患者反覆強調的,因為有研究證實,食鹽中的鈉離子可增強澱粉酶活性,促進澱粉消化,或是加速小腸對葡萄糖的吸收,進而引起血糖濃度增高,加重病情。

    遺憾的是,很多糖尿病患者難以接受限制鹽的攝入,總覺得口味淡不“下飯”。其實,低鹽飲食並不是一點鹽都不吃,只是每天不要超過6克,炒菜時別加鹽,起鍋裝盤端在桌上後再加鹽,同時注意少吃鹹菜、鹹魚、鹹肉、泡菜等。和控糖一樣,就是飲食習慣問題,長期堅持就慢慢習慣了。

    二炮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全民說,對糖尿病患者的忠告同樣是“清淡”,如果感覺鹹了,一般食鹽就超量了。糖尿病患者限鹽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75%~80%的患者合併高血壓,食鹽在人體內含量過多,就會增加血容量和血液黏稠度,誘發高血壓,而高血壓是引起糖尿病因發症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答案經健康時報授權參考自《吃鹽多了會讓血糖升高》一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多次提分手是真的想分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