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庭醫生線上

    如果患者達到了超重,達到了肥胖,治療中就有一個很重要的目標,那就是透過患者的藥物和飲食干預,患者的體重是不是減輕了,是不是減輕到一個理想的狀態,這是治療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答案編輯及稽核專家:蔡德鴻(已故)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 2 # 精準營養

    減體重啊!

    胰島素髮揮降糖作用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可以促進細胞從血液中攝取葡萄糖並作為能量利用,在糖尿病患者的體內,這種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稱為「胰島素抵抗」。大量研究證實,超重者減輕部分體重,或者是抗重力運動(例如舉啞鈴,蹲起等)可以有效減輕這種抵抗,降低血糖,或者減少藥物用量。同時,保持規律的有氧運動(一週五次以上,每次 30 分鐘以上,心率達到一定水平),也很有利於減少脂肪。

  • 3 # 小荷健康科普

    糖尿病又叫做富貴病,這是因為家裡富裕的,飲食愛吃肉的,身形肥胖的就容易患糖尿病。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預期壽命的延長以及糖尿病檢測手段的發展,世界各國,包括髮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糖尿病的患病率都在升高,用於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資金數額都在不斷增加。

    發達國家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經高達5%~10%。而在發展中國家的發病率比發達國家更高。尤其是在那些從窮變富的發展中國家,或者是富裕國家中的貧困民族。比如說世界上有兩個地方以糖尿病患病率最高而出名,一個是暴富起來的原貧困國家——諾魯,另一個是富國裡的窮人——美國皮瑪部落的印第安人。這兩個地方糖尿病患病率均超過40%。

    這些現象說明糖尿病不只是一個富貴病,在經濟和生活水平發生劇變的地區,也是存在著糖尿病暴發流行的危險。我們國家也是一個從窮到富的發展中國家,糖尿病人也是在日益增多。而當前最大的威脅就是肥胖,特別是“蘋果型肥胖”!

    蘋果型肥胖是指下肢纖細修長,腰腹部卻突出的渾圓,類似於中年男性的體型。脂肪在腹部堆積,多是因為不正確的飲食以及缺乏運動造成的。這類身材是特別容易患糖尿病的。所以減肥就是頭等大事了。

    減肥前,首先要計算自己是不是真的超重或者肥胖,記錄並儲存下自己的狀況。減肥的主要手段不外乎是控制熱量和加強體育鍛煉。還有就是要“正觀念”。沒有人是天生的胖子,有的人對減肥失去信心,他們自認為“天生就是胖命,喝涼水都長肉”,這種說法是不客觀的。有了這種觀念就容易自暴自棄,也是不利於減肥的。

    體重之所以會不停的增加不外乎是攝入量大於消耗量,體內的熱量總也用不完,積聚起來就會造成肥胖。所以減肥的唯一途徑就是做到“入不敷出”,只要每天的攝入量低於消耗量,體重自然就會下降。

    有的人喜歡服用一些減肥食品或者減肥藥物。但他們的認識有誤區,誤認為只要使用減肥食品或藥品,就不需要控制飲食和加強鍛鍊,而能做到“吃好吃多也不胖”了,這也是不對的。要知道,多種減肥食物和藥物雖有不同程度的效果,但最有效的、最天然的,也就是最好的減肥方法還是控制熱量和體育鍛煉。也就是“管住嘴,邁開腿”最重要,減肥食品和藥品應被看作輔助治療手段。既然吃藥也需要控制吃飯,增加運動,還是不吃藥最划算。

    飲食的控制上主要是要晚飯吃少。現在生活節奏快,很多人都是不吃早飯,午飯沙拉,晚飯大吃大喝。什麼燒烤、啤酒、炸雞、漢堡、羊蠍子,不胖才怪。

    減肥最主要、最見效的方式還是運動。運動在減肥過程中的意義更大,效果更好。如果現在每天吃的已經很少,總熱量控制已十分嚴格,那唯一的方法應該是加強體育鍛煉。

    順便再說一下,老年人不要刻意、強制減肥,只有達到肥胖標準者才必須減肥,輕度超重者只要不再增加就應知足了。老年糖尿病病人太瘦,只要發生個有個小病小災的,身體就可能吃不消,沒幾天就瘦的不成樣子了。所以不必非要追求“有錢難買老來瘦”,體重輕微超標的聽其自然就可以了。

    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路!

  • 4 # 糖大夫

    快減肥吧,健康人都天天嚷著減肥,糖尿病人更需要控制好體重, 肥胖超重會增加糖尿病併發症出現的風險的呦。

    一、肥胖是糖尿病的首要病因

    糖尿病被稱為富貴病,即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後,營養過剩導致的肥胖成為發病的首要原因之一。肥胖者的細胞,特別是脂肪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為滿足代謝需求,胰腺必須分泌比正常值高出5~10倍的胰島素,才能使葡萄糖得到正常利用。久而久之,胰島素長期大量的分泌,就會造成胰島功能逐漸衰竭,最終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糖尿病是終身無法治癒的慢性疾病,雖然不會馬上要了人小命,但是隨著人們的忽視,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糖尿病併發症。糖尿病不可怕,糖尿病併發症才可怕。比如中國就有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腦血管併發症。

    二、告別肥胖從去除油膩開始

    想減肥,首先從減少脂肪攝入開始。大部分肥胖的人群免不了喜歡吃肉,但是如何吃肉是有講究的。烹飪肉類時要注意方法,像滷豬蹄、紅燒肉等高脂肪類食物要少吃。而像豬肚、豬肝、雞心等肉類,脂肪、膽固醇含量也較高,食用後會導致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升高,加重脂質代謝紊亂,從而增加發生高血壓、動脈血管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香腸、臘肉等醃製食品不但富含脂肪,而且高鹽,糖尿病患者使用後會給腎臟增加負擔,對於併發腎病或血脂異常的患者來說則更糟。所以,這些肉類要儘量少吃或不吃。

    糖尿病人也並非不能吃肉,像烏雞肉,低脂肪、高蛋白,適合與竹蓀搭配食用;鴨肉滋陰補血,適合與性溫味辛的生薑一起烹調;牛肉富含大量的鋅和硒,可促進胰島素的合成,可以與芹菜搭配食用。

    此外,再注意烹飪時少油少鹽,每頓飯多吃雜糧飯和青菜,並保持在7分飽,就可以輕鬆去除油膩了。

    三、堅持運動終將甩掉肥膘

    管住嘴以後,也要邁開腿。大家都知道運動可以減肥,但其實運動還能降糖。

    當我們什麼也不幹,只有肺在一呼一吸時,也會消耗糖,這叫做叫基礎代謝率。生活中,多數情況下,人們身體的基本生命活動需要消耗的糖每天都差不多。但如果運動起來了,消耗的糖就會多一些。

    以體重約60公斤的人為例:

    ▶ 安靜時每分鐘約消耗1千卡;

    ▶ 快走時每分鐘消耗的能量約相當於4~5千卡;

    ▶ 快跑時每分鐘消耗的糖是 8~10千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鬼才導演”曲藝有哪些最新訊息,將要拍攝什麼影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