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朔雲邊月
-
2 # 建築微談
所謂建築資訊化就是要利用現用的科學技術,把建築行業一些繁瑣、過時的東西淘汰,提高建築設計、勘察、施工、維修等方面的效率,比如以前的傳統的手繪圖紙就會被淘汰,現在透過我們的計算機,網路,3D模擬等技術實現對建築的精準掌控,實現資訊快速,實時共享,準確等優勢。
-
3 # 解憂建築網
建築企業要建築資訊化
為什麼呢?
1、在當今世界三大主流趨勢面前,中國建築企業管理資訊化勢在必行,時不我待。
自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文明以來,先後經歷了四次革命性的技術進步:第一次是蒸汽機的發明,實現了機械化;第二次是電氣技術的應用,促使了電氣化;第三次是電子資訊科技的推廣,催生了資訊化;第四次就是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邁上了智慧化。前三次技術革命中國都沒能趕上,因此中國經濟落後了,中國社會的生產力落後了。這次網際網路智慧化技術中國趕上了,具備了走在世界前列的基本條件。目前,國家將“網際網路+”提到國家戰略高度,制定了“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今年五月國務院又釋出了《關於深化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這必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當今世界的第一大經濟體美國提出了“產業網際網路”,第二大經濟體歐洲的主要國家德國提出了“工業4.0”。我國的“中國製造2025”與美國的“產業網際網路”、德國的“工業4.0”並稱為當今世界的三大主流發展趨勢,並且這三大主流都指向了一個方向——資訊化與智慧化。可以說,這三大主流代表著世界未來的發展方向。
建築業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產業,如何在偉大的第四次工業技術革命中實現鳳凰涅磐,完成一次質的飛躍,跟上時代的步伐,是擺在我們每個建築產業從業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我們必須抓住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勇敢地迎接挑戰,轉變思想觀念,迅速行動起來,奮力突破“建築業+網際網路”困局,儘快實現現代資訊互聯技術與傳統建築產業的深度融合,降低建築業的能源消耗,增強建築企業的素質,提升建築產品的品質,提高建築產業的生產力。可以說,“建築業+網際網路”是大勢所趨!
2、建築企業資訊化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題中之義,是企業提質增效的根本途徑。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在針對我國當前經濟執行的主要矛盾和主要問題提出的戰略性舉措,“三去一降一補”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而供給側改革的本質則是透過供給系統全要素生產效率和生產品質的提升,實現供求關係的改善與供需平衡。建築行業屬於完全競爭性領域,建築企業作為市場競爭主體,必須適應市場變化,把“強管理、提品質、降成本、優服務、樹品牌”作為生死攸關的戰略任務,眼睛向內,苦練內功,大力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
資訊互聯技術的實際應用,是將人們大量的、繁瑣的、繁重的日常事務性工作任務交給計算機、移動端和網際網路去完成,從而大量地節約人工成本,提高工作品質和產品品質。例如:用算量軟體計算一個10萬平方米建築的機電工程量需要5個工日,而傳統人工做法則需要90個工日。一個紙質的審批流程,平均用時5個工作日,實現資訊化以後,有關人員在應用終端點選一下即可,整個過程一兩個小時之內就可能完成。中國施工企業協會在最近組織的企業資訊化專題調研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好的企業都在搞資訊化,資訊化好的企業都是好企業。同樣一個千億級規模的集團企業,集團總部、子分公司總部和區域性分公司機構等非專案經理部的經營管理機構人員佔企業全部管理人員的比例,資訊化程度比較高的企業為12.5%,資訊化程度比較低的企業則達到25.2%。同為百億級施工總承包企業,機構人員佔全部管理人員的比重,有的企業只有9.1%,而有的企業則高達33.2%,仔細分析比較後發現,這與企業的資訊化程度是密切相關的。企業管理資訊化的好處很多,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固化最佳化管理流程、擴大管理幅度、提高業務透明度、堵塞管理漏洞、有效管控企業運營風險、提高經營決策水平、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等等。總之,企業管理資訊化是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的提中之義,是建築企業提質增效的必由之路。
3、建築行業資訊化現狀不容樂觀,建築企業資訊化的步伐必須加快。
自上世紀80年代初,建築施工企業開始嘗試引進使用計算機輔助辦公,到上世紀90年代,區域網與專業系統的應用,再到21世紀初以來的網際網路與管理資訊協同化、整合化的應用,走過了30多年的發展歷程。建築企業資訊化大體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一是“崗位級”應用階段。通常稱為“建築業資訊化1.0”。這一階段主要是為崗位服務的通用資訊科技、計算機輔助辦公、專業工具軟體產品的應用。包括計算機輔助設計;文字、圖表處理電子化(辦公軟體);計算機輔助結構計算、工程預算、鋼筋下料、工程算量、模擬施工、3D建模、測量定位、影象處理等。這是企業資訊化的初級階段,也可以稱之為資訊化的“小學階段”。目前,不少企業的資訊化應用水平大體上處於這個階段
二是“部門級”應用階段。通常稱為“建築業資訊化2.0”。此階段資訊科技與管理模組融合,區域性的、專業部門業務管理子系統的產品較為成熟,應用比較廣泛,顯著提高了管理水平。企業應用的主要業務系統有:辦公自動化系統、財務管理系統、企業門戶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影片會議系統、檔案管理系統、專案管理系統、決策支援系統等。這個階段,已經在零散的軟硬體應用基礎上實現了特定模組的整合,可以稱之為資訊化的“中學階段”。目前,大部分大中型企業或者說大部分總承包特級、一級資質企業和部分發展比較好的專業承包資質企業處在這個階段。這一階段又有“初中”和“高中”之分,“初中”階段是初步實現了主要業務系統的資料管理;而“高中”階段則是經過一段時間應用之後,逐步實現了對系統進行“定製化”的最佳化,同時,子系統之間的矛盾越來越顯現,對其進行變革升級的需要也越來越強烈。
三是“企業級”應用階段。通常稱為“建築業資訊化3.0”。這是企業管理資訊整合應用階段,此階段資訊互聯技術與企業管理體系整體融合,總體性企業資料貫通的整合應用基本實現,應用效果明顯。行業內僅有少數優秀企業達到了企業級管理資訊整合應用水平。這一階段,可以稱之為建築企業資訊化的“大學”階段。這一階段又有“大專”與“本科”之分,“大專”即淺層的整合應用;而“本科”的應用深度可以貫穿企業總部到專案基層,實現明顯的整合效果。企業管理資訊整合應用的難度和效果又視企業規模、管理跨度而有所不同,按規模可分為“十億級”、“百億級”、“千億級”和“萬億級”企業。“千億級”和“萬億級”企業在資訊整合上的難度要大一些。
四是“社會級”應用階段。通常稱為“建築業資訊化4.0”。這是資訊化發展的方向,也是“網際網路+”的真正內涵所在。目前,少數優秀的大企業集團在“網際網路+”的鼓舞下,已經開始未雨綢繆,組織專門力量與IT產業的專業公司聯合研究,積極探索,尋求突破,這是值得推崇的。這個階段可以稱之為“研究生”階段,它是建築企業乃至整個建築行業資訊化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
4 # 鏈上甲乙
建築企業在行業初期相當長一段時間處於小米加步槍,農民放下鋤頭來到工地就開始幹活的狀態。之所以要求走向建築資訊化,個人認為大致有以下一些原因:
大環境要求隨著基本建設的高速發展,各類形態的專案 出現,已經環境要求、工程進度、勞動力人口紅利的減弱等等要求倒逼行業亟待改革。
另外,建設專案週期長,涉及主體過多,越來越多的資訊不對稱直接導致的各類具有行業特色的矛盾與日俱增,比如“掛靠、轉包、拖欠農民工工資”等等,在各方資料脫節的年代,各自為政的管理模式,矛盾的解決處於真空,著實給建築企業的自身管理帶來難度,也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
建築產品的更新迭代效應隨著行業的日益發展,出現了滿足在環保、工期、成本、使用等各種需要的建築業態和產品,工程技術的發展也同時要求了管理的規範性和效率性以及科學性。比如,裝配式建築等。
化零為整的整體性要求無疑一個工程專案從無到有不但關係百年大計更牽扯到參與的各個環節,每一個環節工種如同螺絲釘一樣各司其職,掉一個鏈子,都可能成為日後潛在隱患風險,透過資訊化的資料管平臺,將瑣碎的問題系統起來,減低了人為的主管缺漏,也增加了工作效率,更加強打通了了關聯各方的資訊資料交換通道,減少了不必要的缺失發生。
-
5 # 工保網
建築資訊化,是我國建築業發展的重點內容與趨勢方向之一。如果說CAD(計算機輔助設計)結束了“手繪圖紙”時代,設計師擺脫圖板束縛,開始進入建築資訊化發展時代;那麼BIM(建築資訊模型)技術的出現,則極大的加速著建築資訊化發展的程序。
1
從發展演進來看,BIM技術是CAD等設計軟體深度研發應用的結果,代表著數字化設計發展的進步;
2
從實踐應用來看,BIM技術不僅能應用於設計環節,還可以貫穿整個建築生命週期,提高不同建設環節的資訊化水平;
3
從技術效能來看,BIM技術區別於傳統CAD,其建立的建築資訊模型包含指定專案相關資訊的完整資料庫,如相關構件的大小尺寸、數量、位置關係等等,優於二維圖紙的視覺呈現,利於設計與施工資訊的有效傳遞。
因此,近年來國家釋出多項政策檔案,大力推動BIM技術在建設工程領域的快速發展。各地區政府也不斷嘗試在不同建設工程領域、環節試點應用BIM技術。
1、政策支援,推動BIM技術快速發展應用
2020年4月3日,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聯合釋出新職業,確定了13個新職業資訊,其中之一即是建築資訊模型技術員(BIM工程師),這標誌著我國BIM技術職業發展正式進入政策視野,促進著BIM技術人才的培育與發展。
此前,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多部政策檔案,制定相應的技術規範標準,大力推動BIM技術的快速發展應用:
國家政策推動
2015年6月16日,住建部發布的《關於推進建築資訊模型應用的指導意見》檔案中明確了具體推進目標:到2020年末,建築行業甲級勘察、設計單位以及特級、一級房屋建築工程施工企業應掌握並實現BIM與企業管理系統和其他資訊科技的一體化整合應用;注重引進BIM等資訊科技專業人才,培育精通資訊科技和業務的複合型人才,強化各類人員資訊科技應用培訓,提高全員資訊化應用能力。
2016年8月2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2016-2020年建築業資訊化發展綱要》提出:“十三五”時期,全面提高建築業資訊化水平,著力增強BIM,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加強資訊科技在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2017年5月2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穩步推進BIM為代表的前沿資訊科技在勘察設計行業的應用。
2020年4月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關於印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2020年工作要點》的通知,提出採用“網際網路+監管”手段,推廣施工圖數字化審查,試點推進BIM審圖模式,提高資訊化監管能力和審查效率。
地方政策探索
2014年開始,各區域政府相繼釋出政策意見,推廣BIM技術的試點應用;2017年,貴州、江西、河南等省市加入政策推動行列;2018年,重慶、北京、吉林、山西、深圳等地出臺相關政策意見,推動BIM技術在各建設工程領域、環節的應用;2019年,山東、海南、廣州等地深入探索BIM技術在招投標、工程監理、施工圖審等環節的實踐應用。
技術規範標準
隨著BIM技術在全國範圍內的實踐應用不斷擴大,國家與地方也開始著手建立相應的應用標準,規範指導行業發展。
1
2016年,住建部批准第一部BIM應用標準《建築資訊模型應用統一標準》;
2
2018年,浙江省住建廳釋出浙江省工程建設標準《建築資訊模型(BIM)應用統一標準》;
3
2018年,廣東省住建廳釋出廣東省標準《廣東省建築資訊模型應用統一標準》;
4
2018年,河南省住建廳正式批准的《民用建築資訊模型應用標準》、《市政工程資訊模型應用標準(道路橋樑)》、《市政工程資訊模型應用標準(綜合管廊)》、《水利工程資訊模型應用標準》;
5
2019年,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釋出《建築資訊模型設計交付標準》、《建築工程設計資訊模型製圖標準》和《建築資訊模型分類和編碼標準》三本BIM領域內重要的國家、行業標準;
6
2020年,湖南省住建廳釋出《湖南省裝配式建築資訊模型交付標準(徵求意見稿)》;
2、BIM技術的發展困境
近年來,在政策力量的持續推動下,國內BIM技術應用在建設工程領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但由於發展時間較短,BIM技術在市場環境、技術人才、配套保障制度等方面面臨一定發展困境。
市場環境:甲方權利過大,朝令夕改
目前,國內建築市場仍存在一些發展問題,各類建設活動主體的不規範市場行為嚴重阻礙著建築業健康快速發展。BIM技術的市場發展也受此影響,難以有效推廣應用。
以建設單位為例,在明顯的市場優勢背景下,建設單位常常強勢干預設計工作,迫使設計人員變更設計,朝令夕改。然而,BIM技術應用的最終成果,是一套完整、精確的全息模型,頻發的設計變更將極大的增加設計人員工作量,降低BIM應用效率,甚至可能還不如採用傳統設計方法高效。
技術人才:人才培養成本高,技術推廣難
發展BIM技術,客觀上需要專業的技術人才支撐,但目前國內BIM技術行業存在較大的人才缺口。在人才培養方面,BIM技術的人才培育成本較高,培育時間較長,對我國BIM技術的快速發展應用造成一定影響。
同時,儘管工程設計是BIM技術應用較早、較成熟的環節場景,但BIM技術在國內工程設計領域的實際應用並不理想,一方面技術應用成本較高,投入產出不成正比;另一方面,各大設計院的設計專家已在CAD領域深耕多年,技術積累都在這一領域,主觀上並不願重新進入BIM技術領域重新學習,重新建立優勢。這就導致BIM技術在工程設計環節的應用推廣進展緩慢,更不必談監理、施工等環節的技術應用。
配套制度:技術風險缺乏保障
如上文所述,建築資訊模型技術員即BIM工程師,已在2020年4月正式成為國家認可的社會職業。基於工程建設活動的高風險性,相應的,BIM技術應用也存在一定的技術風險,對工程質量、施工安全產生影響。但就目前而言,國內尚未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風險責任制度與風險保障制度。
從整體上來看,近年來我國BIM技術發展獲得了國家在政策上的大力推動,這也是影響BIM技術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由於發展時間較短,我國BIM技術仍面臨多方面的發展困境,亟需國家進一步規範建築市場,出臺相應的人才培育政策,建立完善的風險責任與保障機制。
-
6 # 基建通
在疫情防控期間,工程建設管理資訊化為的新技術得以發揮作用,從側面可見建築資訊化的重要性、高效性以及必要性:
2)智慧防疫方面:主要應用了影片監控、智慧抓拍識別、全景AI、車牌自動識別、無人機、超聲波霧化消毒等技術。
3)多方協作和線上管控方面:廣泛應用影片會議、線上審批、資料實時共享、遠端監督、線上交底、BIM遠端技術交底、線上培訓教育等線上協作辦公程式以及各類專案資訊化管理系統等系統。
4)整合平臺應用方面:主要應用了智慧工地平臺和疫情防控管理專用平臺。如中建四局智慧工地系統作為資料整合樞紐,將BIM模型、航拍影象、監控影像、施工管理記錄、環境監測、水電能耗監測等物聯網裝置的資料全部囊括,結合智慧安全帽和多模態感知防護服,實現建築施工全過程的資料自動採集、分析並預警。
當然,我國建築業資訊化程度總體較低,要實現資訊化系統對建築企業核心業務管控作用還有一段路要走~
回覆列表
建築行業資訊化是指運用資訊科技,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通訊技術、控制技術、系統整合技術和資訊保安技術等,改造和提升建築業技術手段和生產組織方式,提高建築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能力,提高建築業主管部門的管理、決策和服務水平。
目前國家大力推進住宅產業化,這就是建築行業的資訊化的具體表現。這樣不僅在施工設計和人力上的費用成本降低。而且可以更好的把控質量。
主要基於BIM技術,物聯網等技術。在未實際施工前,已經將建築,施工在電腦上完成了一次。這樣就更好的把控施工過程出現的問題。
假如你覺得有點道理。麻煩給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