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即四書、五經的合稱,泛指儒家經典著作。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四書五經”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
《大學》
1.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譯文:君子有個大原則,就是必須用忠誠信義來爭取民心,驕橫奢侈就會失去民心。
2、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
譯文:創造財富有個大原則:生產的人多,消費的人少,創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緩,這樣國家財富就可以經常保持充足。
3、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譯文:喜好人們所厭惡的,厭惡人們所喜好的,這就叫做違揹人的本性,災害必定會落到他的身上。
《中庸》
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譯文:天賦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養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譯文:喜歡向別人請教,而且喜歡體察人們淺近的話語;消除消極的東西,而宣揚人們的善行;善於把握事情的兩個極端,採用恰當的做法施行於人民。
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譯文:廣泛地學習知識,詳細地詢問事物發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確地辨別是非,踏實地去實踐。
4、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譯文:由於誠懇而明白事理,這叫做天性;由於明白事理而做到誠懇,這是教育的結果。真誠就會明白事理,能夠明白事理也就能夠做到真誠了。
《論語》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譯文:學習知識而又能經常去複習、練習,不也是很令人高興的事麼?有朋友遠道而來,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麼?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我每天多次地進行自我反省:為別人辦事竭盡全力了嗎?和朋友交往免誠實守信嗎?老師傳授知識,是否用心認真地複習?
《孟子》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尊敬自己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兒女,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的兒女。
《詩經》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譯文:雎鳩關關相對唱,雙棲河中小洲上。純潔美麗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物件。
2、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譯文:緊緊拉著你的手,願意白頭偕老。
《尚書》
1、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譯文:花言巧語,陽奉陰違,貌似恭敬,實際上對上天輕慢不敬。
2、侮慢自賢,反道敗德。
譯文:輕慢眾人,妄自尊大;違反正道,敗壞德義。
《禮記》
1、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譯文:傲慢不可滋長,慾望不可放縱,高潔的志向不可滿足,享樂之情不可無盡。
2、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譯文:對有德才的人要親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愛慕他。對於自己所愛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點,對於自己所憎惡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處。
3、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譯文:那些能博聞強記而且能禮讓,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人,可以稱之為君子。
《易經》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譯文:天道剛健,君子以天為法,故而自強不息。
2、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譯文:地的品格是坤,君子見坤卦就要消法大地的包容,厚德載物
3、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譯文:君子以學習來積累知識,以多問來明辨是非,以寬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春秋》
1、多行不義,必自斃。
譯文:多作不義的事情,必定會自我滅亡。
2、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譯文:忖度德行如何,以便決定自己怎樣處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從而決定該怎樣行動。
四書五經,即四書、五經的合稱,泛指儒家經典著作。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四書五經”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
《大學》
1.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譯文:君子有個大原則,就是必須用忠誠信義來爭取民心,驕橫奢侈就會失去民心。
2、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
譯文:創造財富有個大原則:生產的人多,消費的人少,創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緩,這樣國家財富就可以經常保持充足。
3、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譯文:喜好人們所厭惡的,厭惡人們所喜好的,這就叫做違揹人的本性,災害必定會落到他的身上。
《中庸》
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譯文:天賦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養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譯文:喜歡向別人請教,而且喜歡體察人們淺近的話語;消除消極的東西,而宣揚人們的善行;善於把握事情的兩個極端,採用恰當的做法施行於人民。
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譯文:廣泛地學習知識,詳細地詢問事物發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確地辨別是非,踏實地去實踐。
4、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譯文:由於誠懇而明白事理,這叫做天性;由於明白事理而做到誠懇,這是教育的結果。真誠就會明白事理,能夠明白事理也就能夠做到真誠了。
《論語》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譯文:學習知識而又能經常去複習、練習,不也是很令人高興的事麼?有朋友遠道而來,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麼?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我每天多次地進行自我反省:為別人辦事竭盡全力了嗎?和朋友交往免誠實守信嗎?老師傳授知識,是否用心認真地複習?
《孟子》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尊敬自己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兒女,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的兒女。
《詩經》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譯文:雎鳩關關相對唱,雙棲河中小洲上。純潔美麗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物件。
2、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譯文:緊緊拉著你的手,願意白頭偕老。
《尚書》
1、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譯文:花言巧語,陽奉陰違,貌似恭敬,實際上對上天輕慢不敬。
2、侮慢自賢,反道敗德。
譯文:輕慢眾人,妄自尊大;違反正道,敗壞德義。
《禮記》
1、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譯文:傲慢不可滋長,慾望不可放縱,高潔的志向不可滿足,享樂之情不可無盡。
2、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譯文:對有德才的人要親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愛慕他。對於自己所愛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點,對於自己所憎惡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處。
3、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譯文:那些能博聞強記而且能禮讓,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人,可以稱之為君子。
《易經》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譯文:天道剛健,君子以天為法,故而自強不息。
2、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譯文:地的品格是坤,君子見坤卦就要消法大地的包容,厚德載物
3、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譯文:君子以學習來積累知識,以多問來明辨是非,以寬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春秋》
1、多行不義,必自斃。
譯文:多作不義的事情,必定會自我滅亡。
2、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譯文:忖度德行如何,以便決定自己怎樣處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從而決定該怎樣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