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2
回覆列表
  • 1 # 鐵血執金吾

    日本偷襲美國緣由在於日本的南下政策,日本在亞洲的全面擴張,讓美國很不高興,南下政策直接傷害了美國及歐洲國家在亞洲的既得利益。不但影響了美國的貿易和商業,而且還搶奪歐美在亞洲的殖民地控制權。於是美國開始對日本進行貿易制裁,斷了日本的原材料、原油等貿易和供應。

    偷襲珍珠港是為了確保南下作戰計劃的順利進行,畢竟美國當時擁有一支不輸給日本的強大艦隊,為了確保日本南下作戰美國不會背後捅刀、沒有後顧之憂,日本這才決定偷襲珍珠港,企圖一舉打垮美軍的太平洋艦隊,確保日本海軍對太平洋的控制權。

    而由此也必將要延伸至西方國家聯盟勢力整個在一戰取得的勝利利益性上來,必定日本頃刻就要成為整個西方國家聯盟勢力要求針對的秩序競爭對手。擺在西方國家聯盟勢力面前的,也就只能要不透過政治戰略使其重新回到被秩序要求軌道,再不就是直接透過軍事戰爭將其打服。當然首選軍事戰爭肯定不符合西方國家聯盟勢力要求的同屬一戰協約國勝利釋解性。

    在日本高層眼中,日本只有兩個對手,一個是蘇聯,一個是美國;對蘇聯,日本和他簽了和平協議,對美國,日本推演過是不會對日宣戰的。日本侵華侵東南亞本身就是一場喪心病狂的豪賭,拿命在玩,勝了,“大東亞共榮圈”建起來了,輸了,舉國皆亡,所以開局就沒有回頭了。這樣賭,日本已經勝了幾回了,他們發熱的腦子已經控制不住行動了,他以為他們會一直贏下去……

    日本盤算的是偷襲珍珠港一戰全殲美國太平洋艦隊,讓美國的短期內無法干預亞洲局勢,為自己消化亞洲戰果贏得時間。最後偷襲倒是得手了,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根本沒有在珍珠港,結果日本軍部精心策劃了一個戰果不大,但是對自己的戰略環境極為不利方案。導致了最終的慘敗。

  • 2 # 阿中芳1

    沒有辦法,不得已而為之!日本內部有一部分人知道日本的國力比不過美國,不能與美國開戰。可是日本加上當時的佔領區資源有限,難以支援那麼大規模的戰爭。而美國已經開始限制對日貿易,許多物資(包括廢鋼鐵)進口受限制,逼得日本只好進攻東南亞各地以獲取戰爭資源。東南亞各地是英法荷的殖民地,路上隔著一個美國的殖民地——菲律賓,不佔領菲律賓你敢去打新加坡、印尼嗎?為了打東南亞,必須首先攻打菲律賓,必須先消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沒有辦法,戰爭也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也有自己的規律,日本人既然發動了戰爭,就只好一條道走到黑,即使有明智的人也停不下來了。何況那時候一路順風順水的戰爭狀況,日本人已經狂妄得不得了了,根本停不下來了!

  • 3 # 歲月靜好7684209691403

    網上常說的一句話叫“不作死,不會死”,用到這裡最為恰當。一個小小的日本,不管它如何的軍備擴張,如何的在亞洲稱王稱霸。得勢只是一時,被勝利衝昏頭腦的日本軍界,不顧自己的實力,去不現實的突襲美國,那就是拿雞蛋往石頭上撞,就連德國的希特勒都說日本蠢的像頭豬,不該去捅美國這個螞蜂窩。日本向美國宣戰,一開始雖然偷襲很成功,戰爭初期也佔了點上風。但打仗並非兒戲,不可能那麼短暫就結束。你只是成功偷襲了美國本土之外的一個軍港基地,強大的美國領土,實力雄厚的美國工業及國防,你並沒有將其摧毀,甚至連邊都沒沾上。所以日本初戰時這點小小的勝利,得意的上風,也只是曇花一現,最終也改變不了日本失敗的命運。戰爭打的是雄厚的實力,就如拳擊臺上比的不同級別一樣,日本與美國來比根本不在一個量級水平。可惜的是當時日本軍界強硬派佔了上風,一致認為突襲美國,既使打不死也能把它打個半死。沒有這種思想支配,嚇死日本也不會去招惹像美國這樣的強國。這可能也是日本有史以來犯的最大錯誤,和一紙最大的敗筆。

  • 4 # 煮水論史

    日本突襲美國,很多觀點都是“能源爭奪”“國運賭博”“日本海軍擅自行動”……

    早先我也傾向於“能源爭奪”,日本覬覦東南亞的石油橡膠,美國切斷供給,最終引發太平洋戰爭。 但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胡侃,朋友說“日本偷襲珍珠港,是被蔣中正逼的!”這個觀點,我細想下來,居然覺得非常有道理。

    為什麼呢?

    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棗宜會戰……中國一敗塗地,山河破碎,恐日情緒蔓延。民國四大帥哥之一汪精衛承受不住壓力,叛國投敵,成為漢奸。民國二把手何應欽是親日派,和日軍大搞曖昧,政治意圖明顯。

    而中正先生,則堅決不降!

    一國之首都南京丟了,退到武漢,武漢丟了,退到重慶。屢戰屢敗,卻屢敗屢戰。蔣中正或許不是出色的軍事家,但絕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國際嗅覺極其靈敏。他認為只要不投降,就能拖住日本,拖住日本就能獲得國際援助,逐漸發展壯大自己勢力。 而一旦投降則一敗塗地。 不僅失去民國老大的榮耀,而且淪為階下囚也是其不能忍受的。

    1938年論持久戰發表,強調日本國小資源匱乏,中國地大,縱深廣闊,祖國必然會戰勝,為當時抗戰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四個月之後,蔣中正在南嶽軍事會議上指出:中國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並且判斷,美.日必有一戰,戰則日本.必敗。

    所以,親.美路線成為第一方針。

    相持階段的形成,日本打不開局面,必須要做出選擇。當時日本的“戰爭擴大派”東條參謀長成為實權派人物,決定北進戰略,遏制蘇聯對中國的軍事援助。於是發生了諾門坎戰役,日軍在蘇軍的狂轟濫炸下,一敗塗地,讓日軍見識到了蘇聯的強悍軍事實力。

    北進戰略失敗,那麼南下自然成為選擇。

    從1939年到1941年,德軍不斷在歐洲取得勝利,刺激了日本對英、法、荷等在東南亞的殖民地的覬覦。

    而中國戰場相持不下,北上受阻,於是開始佈局東南亞戰事。從日本決定入侵東南亞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要和美國大打一仗。這一點蔣中正已然正確判斷。

    1941年12月7日,由於中正的不投降策略,將日本拖入戰爭泥潭,日本國內經濟崩潰,資源緊缺,美國宣佈中立,但日本經濟實力限制了戰爭物資的購買力,於是只能提鋌而走險,悍然發動“珍珠港事變”,突襲美國。

    而同一時間,日本陸軍侵入菲律賓,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內佔領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等幾乎整個東南亞。 至此,日美矛盾徹底激化,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倒向同盟國。

    而蔣介石的親美線路,也終於等到了美國的援助,組建美械軍團,派出遠征軍,轟轟烈烈的融入到國際戰場中。

    可以說,正是蔣介石的不投降策略,成功拖住日軍,最終促成日軍侵入東南亞,突襲美國!

    當然,蔣中正不投降政策的背後,是中國軍民浴血奮戰,頑強抵抗,保家衛國的誓死決心。一批批仁人志士慷慨赴國難,拖住日軍步伐,陷日軍於人民的汪洋戰爭中,捍衛國家主權,保護中華民族。

  • 5 # 楚風926

    北進派陸軍某嫩老失敗後,南進派海軍抬頭,主導爭奪太平洋,爭奪菲律賓橡膠,還有石油,北進派想學做蒙哥大漢,南進派也差點卡死了我們,後來唯一的後勤動脈,滇緬公路,再後來駝峰航線,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中途島的轉折,日本海軍被打斷了胳膊,打短了腿,

    如果中途島日本勝了,估計8前面還的加一個1

    歷史沒有如果,正義必將戰勝邪惡,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法西斯,打倒小日本,打倒一切反動派。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全國人民一起團結一起,砥礪奮進新時代,建設偉大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 6 # 文成公主25

    狂妄自大,往往失去理智,……這個道理放在今天的美國與北約同樣適用。美國政壇這一夥沒有經歷過戰爭,沒有過苦難,又及其不負責任的人………讓世界變得更加危險,讓人類更加困惑。

  • 7 # darkashens

    說的簡單點,就是小日本在亞洲南邊搶了原料產地,在北邊建了加工廠,然後美國佬在中間不讓運……說的複雜點就是,美國佬肯定不會幫日本,而他加進去軸心必敗,美國佬自己也覺得差不多到了摘桃子,當老大的機會了,所以對於日本,除非立刻認慫,不然硬著頭皮,只有宣戰這一條路。

  • 8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很多人以為日本狂妄自大,妄想征服全世界,這是大錯特錯。其實日本襲擊美國就一個原因,它戰敗已成定局,或者投降或者拼一下,然後腦袋一熱選擇了後者。

    這是一種典型的困獸之鬥。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日本雖然在軍事上很順利,趕得中國國軍到處跑,但是它在外交上完全失敗了。

    中日開戰以後,中國爭取了蘇聯的援助,但日本成功的爭取了美國的支援。美國以“中立”的名義,給日本提供了大量的戰爭所必須的石油鋼鐵和橡膠等戰略資源。

    一開始它以為可以實現德日蘇三國的同盟,後來覺得德日兩國結盟也可以達到迫使蘇聯撤軍的目的。

    但是,美國是不能允許德國統一歐洲的。日本對它的威脅很小,德國的威脅很大。日德聯盟導致美國直接跟日本翻臉了!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國在東京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1941年4月13日,蘇聯和日本簽署《蘇日互不侵犯條約》,蘇聯退出中國戰場。與此同時,美國開始全面介入中日戰爭。

    1941年4月,日本派出代表團赴美解釋日本立場,和美國展開談判。

    雖然這樣都是要付費的,但美國支援中國的意圖已經很明顯。在談判桌上,美國代表對日本提出了全面撤出中國的要求。

    1941年8月1日,美國終於開始對日本進行禁運,日本的末日也就註定了。

    沒有美國的物資,日本根本沒辦法維持戰爭。別說此時還沒有大慶油田,就算有日本也沒辦法,因為美國參戰是必然的。日本想了想,與其投降還不如拼了。他們在談判桌上不斷的讓步,麻痺美國,同時秘密準備它的軍事冒險。

    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戰,偷襲了珍珠港。

  • 9 # 歷史VLOG

    二戰時,日本要突襲美國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1931年起日本入侵中國東北,開始一直到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美國對於日本的侵略行為頗有意見,一方面是日本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美國看不慣,別一方面美國一直擔心一旦日本全面佔領中國後,可以利用中國龐大的人口豐富的自然資源武裝自己,使得日本的軍事實力更加強大,從而在美日爭奪太平洋的過程中佔據比較大的優勢,所以美國一直有批評制裁日本的聲音存在。

    第二日本在東北幹不過蘇聯,自身又因為戰爭資源的短缺,無力依靠自己的儲備資源長時間的中國戰場作戰,於是就想到了進攻東南亞奪取英法的殖民地,掠奪石油橡膠等資源維持自己的侵略戰爭,但是這一點觸怒美國,因為美國擔心日本一旦進攻東南亞,就會失自己的菲律賓的殖民地。所以美國在警告日本無效的情況下斷絕日本的資源供應和凍結日本的海外資產。

    第三,就日本自身而言無法真當真槍的和美國正面剛,所以日本想要突襲美國,一舉打垮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使其無力與日本對抗。進而進攻美國本土,逼迫美國簽訂和平條約。

    第四就日本的性格和習慣而言,日本一貫喜歡搞突然襲擊,這從歷次戰爭如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包括中國抗日戰爭,日本一直都使用突襲的伎倆。

    結果可想而知,日本在中國美國蘇聯等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聯合打擊下無條件投降

  • 10 # zc12333

    因為當時由於日本入侵東南亞觸犯了美國的利益,美國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日本面臨著痛苦決擇,要麼和美國開戰要麼國家衰落,面對這種後果日本只能與美國一戰。

  • 11 # 黑白1玄翦

    沒有日本不敢想的事,也沒有日本不敢做的事~

    41年的日本,已經深陷中國戰爭4年(如果按照31年來說,時間更長)資源枯竭,西方國家對日本形成了戰略封鎖,本土的戰略張力越來越小,所以,要想繼續侵略,就得搞到資源~~

    接下來,騷操作開始了,充分腳盆表明了不作不死的風格

    優秀戰略家山本腳盆(山本56)曾說:對鷹醬宣戰,必須集中優勢海軍兵力,消滅太平洋艦隊,迫使鷹醬坐在談判桌上與我們談判。因為他深知米粒家工業潛力的巨大,一但打成消耗戰,臉盆家根本撐不住(至少在陸軍馬鹿面前有著清晰的頭腦)

    1941年12月7日,腳盆開啟了“怒海狂濤”副本,南雲領著4條航媽打先鋒,山本領著大艦隊(世界第一戰列艦和一堆小弟)在後面打醬油,轟平了珍珠港~~

    經此一役,腳盆得意忘形,迅速搶佔了東南亞,拿到了想要的資源,確沒想到在手裡沒暖熱乎就再次被搶走了……這就是後話

    簡而言之,作為島嶼型國家,日本沒有戰略縱深,兵員也無法得到充足的補充,與英國一樣,不同的是,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強國,英國在全球有著廣泛的殖民領地,戰絕張力很大,因此,英國能夠在藍星第一次械鬥和藍星第二次械鬥中穩坐釣魚臺,不管是威廉二世還是小鬍子,都沒有衝破英倫海峽!而日本,明顯的新興資本主義帝國,從明治維新到發動戰爭,也就50年的事,原始的資本積累並沒有多少,又受制於國家的資源匱乏,戰爭潛力也就沒這麼大!面對西方的“戰略禁運”,只能放手一搏,不管是偷襲珍珠港,還是決戰中途島,就像一場賭局,賭大賭小罷了,而下注的,只能是國運

    山本本意是並不想與美國為敵,但架不住軍部的馬鹿們對天皇的遊說,只能以偷襲的方式來開局,據說只要美國與日本打成合議,哪怕已經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飛行員,也要執行命令返航!所以說,山本對於美國的恐懼之處,不言而喻

    可以說,腳盆一直在賭,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侵華戰爭,太平洋戰爭,腳盆彷彿運氣也挺不錯,一直在贏!然而,不小心漏了底牌,中途島之後,輸的底掉~~

  • 12 # 浴火

    這屬於日本的戰略原則問題了日本在明白自已在力量對比上遠遠不如日美軍,如果要打這場戰爭勝算等於零,唯一的機會就在於它像其他幾個戰一樣進行突然偷襲,以求重創美軍,從而讓自己出了一個有利的開局地位,偷襲幾乎成了日本的一種傳統,可以說,從中日甲午戰爭開始,日本都習慣於不宣而戰,以便獲得一些戰術優勢,佔了很大的便宜。

    日本嚐盡甜頭了,也準備打算在美軍身上試驗一回,實際效果確實也非常不錯,透過突然襲擊,日本幾乎稱霸了整個東南亞,可惜國力支撐不了他的進一步行動,日本偷襲珍珠港實際上是給日本帶來了大約6個月的優勢,隨後日本就不得不稍稍放慢自己的腳步,美軍的反擊也隨之越來越強烈,到了1943年時,美軍的反攻已經正式開始,日本已經無力再拓展自己的佔領區了,導致辭日本走向戰敗了。

  • 13 # 向生分析

    日本這個民族野心是非常大的,從《田中奏摺》可以窺見一斑,其主要內容:確立以滿蒙為侵略擴張基地的戰略。“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從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前,日本的戰略構想中就已經把美國和蘇聯都當成了假想敵。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與美國的戰爭,具體原因我認為還有兩點如下闡述。

    第一點,日本在發動太平洋戰爭前與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簽訂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後來又與蘇聯簽訂了《日蘇中立條約》,當時日本國內戰略有“北上”和“南下”戰略,後來確定了“南下”戰略,爭奪東南亞,主要是因為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戰爭資源消耗巨大,而東南亞有日本需要的資源,比如石油,橡膠等等。侵略東南亞也是直接侵害了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利益,同時日本發動對美國的戰爭前,石油,橡膠等戰略資源很多都靠著進口美國的,美國透過對日本的戰略資源禁運,為了遏制日本侵略東南亞的野心,後來日本也想擺脫美國的束縛和牽制,對華戰爭採取以戰養戰,入侵東南亞為了獲取石油等戰略資源,這些都造成了日美直接關係的急劇惡化。

    第二點,日本這個國家堵上國運,從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取得險勝,獲得了巨大的戰爭利益,因此這次也是堵上國運,覺得有天照大神保佑,冒險與美國開戰,偷襲珍珠港,一舉滅掉美國在太平洋的主力,進而使美國無力與日本開戰,迫使美國在東南亞讓步。

  • 14 # 趙鑫灝

    日本為什麼偷襲珍珠港!?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並不是日本多大膽,多瘋狂,這是由當時國際環境和日本戰略部署所決定!

    1937年到1939年,日本侵華戰爭已經有兩年,日本沒有實現三個月滅亡中國的企圖,並且大部分兵力被牽扯在中國戰場,日本作為一個資源睏乏的島國,長時間的戰爭導致國內資源枯竭,無法維持其侵略戰爭!為了獲取石油等戰爭資源,日本在1939年制定兩個作戰方向。分別為“南下”“北上”兩個作戰計劃。日本起初看重蘇聯豐富的戰爭資源,擬定了入侵蘇聯,佔領西伯利亞。

    1939年5月至9月,日本按計劃,向位於中蒙邊境海拉爾以南200公里的諾門罕地區的蘇蒙聯軍發動了大規模試探性戰略進攻。雙方動用了數十萬精銳部隊和先進軍事裝備,在雜草叢生、沙丘連綿起伏的荒原上進行了一場長達4個多月激烈的交鋒。日本由於軍事思想和戰術技術落後,遭到了自日俄戰爭以來首次最慘重的失敗。

    “北上”吃了敗仗後,進攻蘇聯佔領西伯利亞的夢想化為泡影,就掉頭策劃“南下”,奪取更大的戰爭資源(石油)等,以便日後吞併世界儲備後繼資源。

    當時,東南亞地區屬於美英等西方列強的殖民地。這就給日本南下計劃帶來了困難。同時,美日兩國對東亞政策完全對立。日本的侵華戰爭嚴重損害美國利益,所以美國對日本侵華戰爭,非常不滿!

    日本從1941年中就開始向東南亞的擴張,引起了這個地區主要強國的不滿,為了給日軍一點警戒,美國凍結了對日的貿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同時美英中荷四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和經濟制裁。但是日本無法消滅和佔領美國,他需要透過區域性戰爭的勝利,讓美國做出讓步。

    加上日本的石油只能維持半年的時間,日本明白,要麼從中國撤兵,停止對外擴張,外交上向美國靠攏。要麼自組旗幟,南下奪取戰略資源,繼續加強對外侵略。南洋有美國,英國,荷蘭的殖民地,進軍南洋就等於向美英荷三國宣戰。

    但是,從1939到1941年底,日本遲遲不敢對美開戰,多次取消或推遲南進的預定時間主要原因是中國人民的抗日鬥爭打亂了日軍的侵略部署,迫使日本法西斯不得不多次推遲南進時間。沒有石油,日軍的戰爭機器就無法運轉,艦艇拋錨,等於無法繼續侵略,為了確保正常侵略,掠奪石油,日軍決定冒險一擲。不惜冒險一擲,炸掉美國珍珠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遇到自私自利的人咋辦?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