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南梁名將一代名將陳慶之一次次創造出以少勝多大敗東魏強敵的戰場神話,最厲害的光輝成就有兩件。一是大敗一世梟雄東魏悍將侯景,二是以區區七千兵力大敗東魏十萬大軍、攻陷洛陽,他也是歷史上威震天下的三大白袍勇將之一。

  • 2 # 半支菸換半支菸

    從前有個書生,出身寒門。年輕的時候,機緣巧合,成了一個大臣的隨從,比較受信任。

    某一天,這位有野心的大臣篡位登基當了皇帝,皇帝說他“本非將種,又非豪家”,但出於對身邊人的信任,年僅十八歲的書生被任命主書,後又拜為奉朝請。就這麼昏昏碌碌地過了二十多年。

    直到書生四十一歲的時候,敵國有位刺史叛亂不成,投降了書生的國家,並請求書生的皇帝派兵接應。皇帝當即給了書生一次領兵的機會,封書生為武威將軍。雖然書生領兵了,但主將卻是皇族豫章王,與敵國對壘時,豫章王竟然投降了敵國,書生母國的軍隊死傷十之八九,唯有書生所轄部隊全部生還。

    第二年,書生跟隨安西將軍出征。為假節,總知軍事,克敵國52城,俘獲75000人,書生因此又一次升官為東宮直閣,賜爵關內侯。

    第三年,書生與領軍將軍聯合進攻敵國,敵國皇帝派兵15萬人迎戰,書生方面軍力不夠,有官員認為敵人前鋒是精銳部隊,不能硬拼,要以逸待勞,書生說,敵軍從遠方而來,肯定疲憊不堪,應趁其人員未整,果斷出擊,於是率領麾下輕騎200人突襲,破敵前軍,敵軍震恐。書生趁勝與敵連戰,始終以微弱兵力牽扯敵軍自春至冬,交戰上百次,略佔上風。

    第四年,敵國內亂,敵國北海王投降書生母國,並請其皇帝出兵助他稱帝。皇帝以書生為假節,飆勇將軍,率軍7000人北伐,送北海王回國稱帝。至此,書生開啟開掛模式。

    第五年四月,書生一日攻佔三城,殲敵2萬,俘虜敵國濟陰王,書生軍所過之處,攻無不克,敵軍望風而降。自銍縣至洛陽,行程3000餘里,一共47戰,克敵國32城,7000軍力破敵四十餘萬。

    因書生和麾下部下都穿白色軍袍,所以當時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後因皇帝始終沒給書生增兵的機會,書生最後北伐失敗,隻身逃回,皇帝升其為右衛將軍,永興侯。

    書生56歲時去世,皇帝追贈他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諡號“武”。書生一生的波瀾壯闊,僅僅是中年過後的不到10年時間,但他卻是毛主席最為推崇的古代將軍。

    書生一生文弱,普通弓弩都不能開,卻能橫掃六合威震中原,當的起名將之名。人生的際遇往往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碌碌無為的青年時代,可能真的消磨了人生僅有的激情。但真的到人到中年,機會擺在面前的時候,你又有多少能力,能夠把握得住機會?也許對有的人來說,一切的蟄伏,都是為了某一天做好準備。龍潛九淵,為,一飛沖天。初春,敬,陳慶之。

  • 3 # 加油奮鬥的少年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是一首洛陽城流傳的童謠,源自於南梁著名將領陳慶之。

    陳慶之的戰績在歷史上赫赫有名,因平時愛穿白色袍子,因此所以當時有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陳慶之指揮藝術的最大特色是重視士氣,善於把握戰機,善於打運動戰。陳慶之不但在戰場上注重士氣的作用,在平時也注意士氣的積累。在滎陽之戰中,陳慶之的演講讓梁軍將士沒有了任何顧慮,於是梁軍在陳慶之指揮下“相率攻城”,創造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少有的戰例。

    陳慶之中年領兵,他的主要戰績有:征戰渦陽,北伐北魏。

    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漢族,義興國山(今江蘇省宜興市)人,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出身寒門,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頗受信任。梁普通年間,任武威將軍、宣猛將軍等職,帶兵有方,善撫軍士。

    梁大通元年(527年),與領軍將軍曹仲宗、尋陽太守韋放會攻北魏渦陽(今安徽蒙城)。僅率麾下200騎奔襲,破其前鋒,旋引還,與諸將連營而進,背渦陽城與魏軍相持。魏軍築13壘,欲制梁軍。陳慶之領兵夜襲,陷其4壘,迫渦陽城主王緯出降。梁軍乘勝再戰,鼓譟強攻,擊潰其餘9壘,俘斬甚多。大通二年(528年)十月,為飆勇將軍,奉命護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顥北還。次年四月,乘虛自銍縣(今宿州西南)至梁國(今河南商丘縣南),擊敗擁兵7萬、築壘9座相拒的魏將丘大千。旋於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大敗魏將元暉業2萬人。五月,引兵西進,連拔滎陽、虎牢二城,護送元顥入洛陽(今洛陽東北)。陳慶之以數千之眾,取32城,威震中原。後因北魏重兵進攻,慶之孤軍兵少,終遭慘敗,隻身潛返江南。中大通二年(530年),領兵圍魏懸瓠(今汝南),擊敗魏潁州刺史婁起、揚州刺史是雲寶,又破魏行臺孫騰等於楚城(今信陽北)。大同二年(536年),破東魏將領侯景,進號仁威將軍。

    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諡號“武”。長子陳昭繼承他的爵位。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於騎馬和射箭,但是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是一位深得眾心的儒將。

  • 4 # 東土文40376606

    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漢族,義興國山(今江蘇省宜興市)人,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名將。出身寒門,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頗受信任。梁普通年間,任武威將軍、宣猛將軍等職,帶兵有方,善撫軍士。

    四十一歲的陳慶之,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機會。北魏刺史元法僧叛亂不成,轉投南梁希望梁武帝可以派軍支援。梁武帝蕭衍遂命陳慶之為武威將軍,率領2000人,入鎮徐州 。北魏則出兵兩萬人,設定防禦工事來對抗梁軍。陳慶之沉著指揮,一鼓作氣便擊潰魏軍營壘。輕而易舉的幫助南梁接管了徐州。次年他又率軍攻克兩城,就這樣他一戰成名,取得了南梁朝廷的信任。被封為東宮直閣,賜爵關中侯。當然此戰也僅僅只是他軍事生涯的開始。公元527年他與將軍曹仲宗聯合進攻北魏渦陽(今安徽蒙城)。魏孝明帝派出援軍15萬(一說5萬)增援渦陽,陳慶之趁魏軍立軍未穩,命令200輕騎偷襲,破其前軍,大銼魏軍士氣。其後北魏軍隊更改策略大築營壘,穩紮穩打。將軍曹仲宗擔心被北魏軍合圍提出撤軍,但陳慶之據理力爭,立節于軍門之外,要求軍士力戰以求功名,頓時士氣大振。其又以夜色掩護偷襲,連克北魏四個營壘,又放回俘虜散播營壘被攻克的資訊,削弱敵軍士氣。最終南梁軍隊一舉擊潰北魏援軍,史料記載:“大敗魏軍,斬俘甚眾,渦水為之斷流。”

    公元528年,北魏發生內亂,北魏北海王元顥投降南梁,被梁武帝扶植為魏王,並讓陳慶之等人率軍七千護送元顥歸魏。陳慶之的軍隊衣著白衣白甲,因此又被稱為“白袍軍”。他看到中原戰亂不斷,兵力空虛,於是一路北伐連克數城,於考城殲滅北魏羽林軍兩萬。又以七千劣勢兵力擊潰北魏三十萬大軍,創造了軍事史上的神話。隨後他克虎牢關,引兵入洛陽,令北魏軍隊聽聞“白袍軍”便會丟盔棄甲,一時間洛陽城內流傳起這樣的童謠:“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但終歸自己兵少將寡,北魏再次調集重兵,迫使陳慶之兵敗撤回南梁。

    回到南梁的陳慶之又先後為梁武帝南征北戰,平定內亂。最終於公元539年五十六歲的陳慶之永遠閉上了雙眼,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而失去了這位名將庇佑的梁朝也開始走向了下坡路。九年後的公元548年侯景之亂爆發,次年梁朝都城建康(今南京)被叛軍攻破,梁武帝蕭衍被困宮中活活餓死。八十六歲的蕭衍,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或許還在懷念著陳慶之這位棋友,如果他尚還活著,又有誰敢染指自己的江山呢?陳慶之的一生見證了南梁的強勝,而這位將星的隕落,似乎也註定了王朝的覆滅。

  • 5 # 會奔跑的金絲魚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這是在在南北朝時期洛陽流傳的一首民謠,說的是以七千人攻入洛陽的白袍將軍陳慶之,這可以說是相當厲害了,但是在梁初有一位將領在戰績上比陳慶之還要厲害,身經百戰卻未嘗一敗(陳慶之曾被東魏的堯雄擊敗過),堪稱南梁第一名將。

  • 6 # 昭武十八年

    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這是梁武帝蕭衍對陳慶之的評價。從此評語可以看出陳慶之的一生是多麼的壯闊。

    在陳慶之的時代有一首民謠這樣唱到:“名將大師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由此可以看出白袍將軍陳慶之的能力,那麼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一代名將陳慶之的英勇事蹟。

    1.梁武帝普通六年(公元525年)41歲的陳慶之開始領兵,恰逢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在北魏叛亂失敗,投降南朝,梁武帝命陳慶之前去接應。同年北魏安豐王元延明、臨淮王元彧率軍來攻徐州。南梁汝豫章王蕭綜乘夜投降,梁軍大敗。只有陳慶之率領所部有組織的撤軍。

    2.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安西將軍元樹出征壽春,陳慶之為假節、總知軍事。北魏豫州刺史李憲派遣其子李長鈞修築兩座乘此抵擋陳慶之,陳慶之隨即攻破兩城。十一月,李憲投降,陳慶之攻入城中。此次作戰,梁軍一共攻佔52城,俘虜75000人。陳慶之轉為東宮直閣,賜爵關中侯。

    3.大通元年(527年)十月,陳慶之與領軍將軍曹仲宗聯合進攻北魏渦陽(今安徽蒙城)。北魏孝明帝派15萬大軍增援渦陽。陳慶之力排眾議率領麾下輕騎500人迅速出擊,大敗北魏前鋒部隊,北魏士兵十分震驚恐懼。隨後陳慶之又乘勝向西進軍,佔據渦陽城,與北魏軍隊對峙。經過長時間的戰鬥,雙方計程車氣都十分低落,南朝眾將都在商議退兵之事,只有陳慶之一人力主進攻,同時假意有皇帝密令。隨後陳慶之在夜色掩護下率領部隊發起進攻,連續攻克四座營壘,其餘幾座營壘望風而逃。此戰梁軍乘勝追擊,大敗魏軍,斬獲眾多。梁武帝親筆寫信嘉獎陳慶之。

    4.大通二年(528年)北魏發生內亂,鎮壓叛亂的爾朱榮大肆屠殺北魏皇室,北魏魏北海王元顥投降南朝梁並請梁梁武帝出兵幫助他稱帝。梁武帝以元顥為魏王,並以陳慶之為假節、飆勇將軍,率兵7000人護送元顥北歸,元顥遂於渙水稱帝,授予陳慶之使持節、鎮北將軍、護軍、前軍大都督。北伐梁軍從銍縣出發,攻克滎陽,來到了睢陽。

    5.中大通元年(529年)四月,陳慶之率軍進攻北魏,一日之內攻佔三城,迫使北魏將領丘大千投降。元顥進封陳慶之衛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同時北魏濟陰王元暉業率羽林軍2萬前來支援,進屯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考城四面環水,守備嚴固。陳慶之命部下在水面築壘,攻陷其城,全殲2萬,俘元暉業,車7800輛。

    6.同年五月,陳慶之率軍攻破滎陽城,而後在滎陽城下,陳慶之率領麾下三千精騎與前來增援的魏軍大戰,擊破了元天穆的圍攻,魯安在陣前投降,元天穆、爾朱吐沒兒都獨自逃跑了。陳慶之收繳滎陽的儲備,牛馬谷帛都不可勝計。陳慶之旋即進攻虎牢,爾朱世隆不敢戰,棄城而逃,梁軍俘魏東中郎將辛纂。

    7.陳慶之乘兵鋒正盛,繼續進攻,所到之地,望風而降。一路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敵。因陳慶之和麾下將士都穿白袍,所以一時之間洛陽城裡傳唱:名將大師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8.中大通二年(530年)梁武帝任命陳慶之為南北二司州刺史、都督,陳慶之到任後,就包圍了縣瓠城,在溱水打敗北魏潁州刺史婁起、揚州刺史是雲寶。又在楚城打敗行臺孫騰、豫州刺史堯雄、梁州刺史司馬恭。他解散鎮守義陽計程車兵,停止水陸運輸,江湘地區各州郡都得到休養生息。開闢農田六千頃,兩年以後,倉庫裡堆滿了糧食。又上表要求撤去南司州,恢復安陸郡,設定上明郡。

    9.大同二年(536年)十月,東魏大將侯景率軍攻打楚州,陳慶之起兵大破侯景,繳獲糧食輜重無數。

    10.大同五年(539年)十月,一代名將陳慶之溘然長逝,時年五十六歲。諡號“武”

    陳慶之寒門出身,雖為武將,卻並不以武力見長。但他善於安撫軍士,愛兵如子,能使他們拼死作戰。不失為一代名將。

  • 7 # 智7923

    陳慶之(南朝梁著名將領)

    主要成就:北伐北魏、攻取渦陽;威震中原

    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於騎馬和射箭,但是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深得眾心。陳慶之性格祗慎,每次奉詔,都要洗沐拜受;生活儉樸,只穿素衣,而且不好絲竹;雖身為武將,但善撫士卒,能使部下為其效死力。在陳慶之坐鎮江淮期間,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發展邊境城市的生產,兩年的時間,邊境一帶府庫充足。陳慶之又表請精簡南司州為安陸郡,置上明郡。豫州鬧饑荒,陳慶之開倉放糧濟災民,使大部分災民得以度過饑荒。以李升為首的800多名豫州百姓請求為陳慶之樹碑頌德。

  • 8 # 南山飛梟

    陳慶之是南朝時期梁國著名將領,今江蘇宜興人。他有膽略,善籌諜,智勇雙全,堪稱軍事家。

    他一生奮勇征戰,攻城略地無數,現節選其較大的幾次戰役,以觀其智勇。

    一 戰渦陽

    梁大通元年(527年)陳慶之奉召攻打魏國的渦陽,他英勇善戰,在敵援軍到來時,反而奮勇攻克城池,大獲全勝。

    二 攻滎城

    中大通元年(529年4月)陳慶之率軍攻克魏國滎城(商丘),他被受封前軍大都督。

    三 進洛陽

    大通年(529年5月)陳慶之攻克魏國洛陽,被封為衛將軍,後又被加封為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食萬戶候。

    四 守滎陽

    陳慶之鎮守滎陽時,遭二十萬魏軍圍城,他親率三千鐵騎大破魏軍,從此戰神美名四揚。

    陳慶之一生馳騁疆場,征戰無數。他善於鼓舞士氣,以少勝多的戰例無數,深得軍心。

    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溢號“武”。

  • 9 # 小島知風

    陳慶之出名主要在於毛主席,當年毛主席曾經五讀陳慶之傳為之神往拍案稱絕,毛主席對陳慶之的軍事能力給予很高的評價。

    陳慶之是我國軍事史上比較個性的將軍,他善於用兵,但是他卻是書生帶兵,他不是一介武夫,甚至他的身體都很虛弱,不能騎馬,更拉不開弓,像他這種人在古代是根本沒有資格成為軍人的。但是大器晚成的陳慶之卻偏偏造就了一段南北朝的軍事神話。

    陳慶之出身非常寒微,他本來是梁武帝蕭衍未稱帝之前的僕人,由於精通棋藝,而蕭衍又好棋道,所以他們主僕二人結成了棋友。

    蕭衍稱帝后沒有忘記自己的好棋友陳慶之,封了陳慶之一個不大不小的官,這時陳慶之年僅十八歲,他這個官主要任務還是陪已經當了皇帝的蕭衍下棋。

    直到陳慶之四十一歲時,他統兵的機會才來了,蕭衍命陳慶之為將軍與大將曹仲宗和韋放會攻北魏的渦陽,渦陽一戰,陳慶之率兩百輕騎兵突破北魏十五萬大軍的前鋒營,北魏被迫駐13壘進行軍事防守,陳慶之率軍連夜破4壘,逼迫渦陽城主王緯投降。

    這一次漂亮的奇襲戰讓蕭衍發現陳慶之不止精於棋道,而且還善於用兵,發現了他的軍事才能。

    後來陳慶之徵伐北魏,總是以少勝多出奇制勝,經常以千人破萬人甚至十幾萬人,陳慶之最為傳奇的是率七千士兵護送北魏降梁的北海王元灝北歸,後來陳慶之以七千人橫掃中原,七千騎兵四十七戰攻克北方三十二城,最著名的戰鬥就是以七千人攻克了十萬守軍的洛陽。

    陳慶之由於每次上戰場必定穿白衣白袍白甲作戰,故此當時都流傳“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後來陳慶之在北方的盟友北魏元灝大軍失敗,陳慶之在深入敵方,前有大軍,後無支援的情況下被北魏擊敗,全軍覆沒,陳慶之易容改裝南逃。

    雖然陳慶之最終失敗了,但是以七千人橫掃中原,四十七戰攻克三十二城的輝煌戰績確實是令人讚歎不已,連毛主席都為之嘆服。

    現代人很多人都認為陳慶之的戰績有水分,主要因為南北朝時期的史書記載都比較誇張,實際北魏沒有這麼多人馬能和陳慶之對戰,其實就算陳慶之的敵人軍隊人數有水分,但是四十七戰攻克三十二城是歷史上的事實,陳慶之以七千人在後無援軍的情況下深入敵境橫掃中原,這就足夠他在歷史上留下輝煌的一筆了。

    陳慶之以軍事能力而論可謂是南北朝時期僅次於劉裕的戰神,南北朝用兵如神者不外乎劉裕、陳慶之、蘭陵王三人。

  • 10 # 沐雪青川

    先敘述陳慶之的人物特點(484年―539年),字子云,漢族,義興國山(今江蘇省宜興市)人,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出身寒門,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頗受信任。梁普通年間,任武威將軍、宣猛將軍等職,帶兵有方,善撫軍士.

    梁大通元年(527年),與領軍將軍曹仲宗、尋陽太守韋放會攻北魏渦陽(今安徽蒙城)。僅率麾下200騎奔襲,破其前鋒,旋引還,與諸將連營而進,背渦陽城與魏軍相持。魏軍築13壘,欲制梁軍。陳慶之領兵夜襲,陷其4壘,迫渦陽城主王緯出降。梁軍乘勝再戰,鼓譟強攻,擊潰其餘9壘,俘斬甚多。大通二年(528年)十月,為飆勇將軍,奉命護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顥北還。次年四月,乘虛自銍縣(今宿州西南)至梁國(今河南商丘縣南),擊敗擁兵7萬、築壘9座相拒的魏將丘大千。旋於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大敗魏將元暉業2萬人。五月,引兵西進,連拔滎陽、虎牢二城,護送元顥入洛陽(今洛陽東北)。陳慶之以數千之眾,取32城,威震中原。後因北魏重兵進攻,慶之孤軍兵少,終遭慘敗,隻身潛返江南。中大通二年(530年),領兵圍魏懸瓠(今汝南),擊敗魏潁州刺史婁起、揚州刺史是雲寶,又破魏行臺孫騰等於楚城(今信陽北)。大同二年(536年),破東魏將領侯景,進號仁威將軍。

    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諡號"武"。長子陳昭繼承他的爵位。 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於騎馬和射箭,但是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是一位深得眾心的儒將。

    陳慶之出身庶族,受傳統觀念影響較小,用兵靈活。陳慶之指揮藝術的最大特色是重視士氣,善於把握戰機,善於打運動戰。陳慶之不但在戰場上注重士氣的作用,在平時也注意士氣的積累。在滎陽之戰中,陳慶之的演講讓梁軍將士沒有了任何顧慮,於是梁軍在陳慶之指揮下"相率攻城",創造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少有的戰例。陳慶之的戰績在歷史上赫赫有名,因平時愛穿白色袍子,因此所以當時有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蕭衍:"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士圍巾怎麼繫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