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完美的固執
-
2 # 自考婚姻法
手機對孩子有好處,如果控制不好,手機對孩子的壞處比較多,關鍵是控制,有一次我問我家小寶,你將來做什麼工作,小寶是當眼科醫生,為什麼?,小寶說,現在的孩子天天看手機,將來近視眼比較多。
另外,現在孩子看手機,不是做作業,而是打遊戲。所以作為家長老師一定要控制孩子看手機時間。
-
3 # 90音樂驛站
孩子從小要樹立良好的興趣愛好 培養他往自己喜歡的方向去努力 這樣他才不會把過多的時間花在手機上!個人見解
-
4 # 楓二哥299
對於這個問題,應該說是父母惹的禍。如果作為父母的我們不給那麼多手機孩子玩,那手機能惹禍嗎?歸根結底就是說父母自己惹的禍。
-
5 # 賈老師車
孩子手機上癮的根本原因是缺少陪伴。二三十年前孩子們都沒有手機不也是有快樂的童年麼?不同的是,那時候交通安全等好像沒有現在這麼需要關注,家長也放心孩子出去和小夥伴玩,而且以前兄弟姐妹多,在一起就是玩個泥巴也開心。現在呢,孩子出去沒有家長陪伴家長是不放心的,所以就待在家裡,獨生子女偏多,一個人無聊,只能玩手機。如果家長有耐心陪伴孩子玩親子游戲,我想他是不會抱著手機不放的,孩子的培養和教育,家長是要付出辛苦的,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
6 # 天子汽車專業
我做過一對一的家教,有些小朋友真的是太沉迷網路了,甚至電子產品已經成了,控制青少年精神的新型毒品,被稱作“電子毒品”。
對此社會也是存在兩種態度:一種認為電子產品沒有錯,電子競技已經成為世界競賽專案,從事電子競技也是一種職業。另一種認為:電子產品是新型毒藥,學生沉迷網路,不想學習、不想參與社會活動造成了學生心理閉塞,家庭關係緊張的一系列問題。
無論怎麼說,電子產品特別是網路遊戲對當代青少年的危害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例子,我相當一部分小學生、中學生甚至大學生,花費大量的經歷沉迷電子產品,網路遊戲,對學習不感興趣。甚至有些學生飯都可以不吃,覺可以不睡,一玩就是好幾天,足不出戶。真可謂是廢寢忘食,由此看來電子產品網路遊戲,已經嚴重的控制了相當一部分青少年的精神領域。對中國教育帶來深遠的惡劣影響。有些家長為了制止孩子沉迷網路,已經走向了極端,或針鋒相對,或置之不理。導致家庭關係僵化,家長與孩子缺乏溝通關係冷漠。
相當一部分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因為沉迷電子產品、網路遊戲造成不想學習,成績下滑,甚至輟學連九年義務教育都沒有完成。無論社會存在不同觀點人們以任何理由反對電子產品網路遊戲造成這類結果,但這種嚴重的傷害都是客觀存在的。
不可否認電子產品網路遊戲,對經濟、就業帶來的巨大利益,但是由此帶來的長遠傷害是可見的。已經有很多有識之士認識到了這樣的問題,並且呼籲政府、社會做出相應的措施,但是目前看來還是無動於衷,相關認識依然在逃避這類問題。網上關於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造成生命劇烈、家庭破碎的新聞,青少年模仿遊戲角色危害社會的新聞屢見不鮮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家長還是要防範於未然,讓學生多參與社會活動分散注意力和過剩精力,培養學生其他興趣愛好,及時制止學生沉迷網路。長痛不如短痛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該強制的時候要強制。要加強引導,耐心教導,不能任由發展!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必要時要加強心理輔導。
另外也不能一刀切,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適當的接觸電子產品網路遊戲可能是有益的,家長要把握好“度”。不可形而上學的教育。
-
7 # 音樂大叔
不算是吧,還是家長引導問題。我家孩子也喜歡玩手機,但是隻要不讓他玩,他也不會生氣。另外我把所有的電腦手機平板都加密碼!
-
8 # 全職媽媽驛站
如果家長整天離不開手機,不管你是用手機工作還是娛樂,孩子一定手機上癮。可以試著放下手機多陪孩子,或者找到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讓他去學,慢慢的會好起來。
-
9 # 老馬教育談
孩子手機上癮絕非手機作業惹的禍。
相反,手機作業是順應現在智慧手機發展水平而新興起來的。
智慧手機越來越智慧,人們已經離不開手機,如果一個人脫離手機幾個小時,整個人就會感覺自己與社會脫離,接觸不到任何訊息。
以前的時候,手機只是手機,只能用來打電話,現在不得了,手機已經不只是手機了,炒股、看新聞、娛樂、玩遊戲、獲得資訊,簡直就是拿在手裡的微型電腦。
孩子手機上癮絕對不是手機作業導致的,是因為手機的娛樂性、便捷性導致的,孩子可以在手機上看有趣的影片,玩遊戲,在孩子們看來,手機就是電視和遊戲機的集合體,太有吸引力了,孩子本來自控力就差,玩手機多了當然上癮了。
對於孩子手機上癮,家長們一定要加以控制和干涉,不能放任自流,每天設定看手機的時間,到了時間就要收回,週一至週五不能玩手機,減少孩子接觸手機的機會,如果表現好、學習成績提高,可以適當在週六週日獎勵玩手機的時間,避免孩子養成手機依賴症。
-
10 # 地理梁老師
孩子手機上癮會有很多種原因,手機作業或許有影響,但絕對不是主因,題主不要被表象所迷惑,或者甩鍋給老師。梁老師根據孩子的成長的一般因素談談自己的想法:
孩子手機上癮,父母可能是“元兇”。上高中之前的孩子,其成長的途徑主要是模仿,在家模仿父母,在外模仿看到的人,在校模仿老師和課本,自己的獨立見解和獨立意識很少。因此,這個階段孩子所接觸的環境非常重要,身邊最重要的人的所有行為都會被孩子思考、模仿。
父母不妨想一想,孩子幼兒園之前是否經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那時候孩子雖然沒有什麼意識,但是覺得手機肯定是很好玩的,不然父母為啥老拿在手上。
父母也可以回憶一下,自己是不是經常在孩子在家時用手機刷短影片、看新聞,甚至玩遊戲?當孩子寫作業時,有些父母在玩;當孩子寫完作業無聊時,父母孩子玩。孩子就會想,為啥你一直在玩手機,為啥你有得玩,而我卻只能閒著無聊,於是他們來了興致,一些孩子開始纏著父母要手機玩,甚至發脾氣、動手搶等。
梁老師總結,很多孩子愛玩手機,原因主要出在當孩子在家無聊時父母沒有陪孩子玩耍,而是自己一個人玩手機,手機奪了孩子的重要位置,也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還有一些父母,經常沒時間陪孩子,與孩子在一起時總是說教個不停,沒有一句話可投機,但手機可以任由孩子把玩,不高興了在網上隨便罵街,能給孩子更多的滿足感和自由。
孩子手機上癮,同學可能是“幫兇”。家有妹妹,上小學1-4年級非常乖,每天都能夠按時完成作業,按時睡覺,除了動畫片不愛看其他電視節目。五年級時轉到了縣城的小學讀書,突然有一天問我手機上有沒有“吃雞遊戲”和“王者榮耀”,她聽班裡男男女女每天都在談論,覺得很好奇,也覺得自己融入不了班級團體。
妹妹六年級時開始瘋狂看電視,週末從早上到晚上都在追綜藝,問及原因,滿嘴都是誰誰誰最帥,誰誰誰最美,班裡多數女生都在追誰誰誰,還聽說因為追的明星互不對付,班裡的女生分成了兩派。
這是發生在梁老師身邊的非常實際的情況,孩子在學校的成長,多半會受到同學的影響。同學玩遊戲,他就想玩;同學追星,他也想追;同學拍抖音,他也要拍;同學報班,他也要報。
梁老師認為,同學環境的推波助瀾,讓孩子對手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家長簡單粗暴的應對方式,或者無所謂的態度,讓孩子逐步也變成了一個網癮少年。
孩子手機上癮,家長該怎麼辦?相信很多父母都因為孩子玩手機的事情而苦惱過,發過火也揍過人,但效果依然不佳,最終開始怪社會、怪科技、怪老師。科技在發展,資訊時代的到來無可避免,孩子迷戀手機也不是什麼錯,有自制力的大人都迷,何況是更容易被誘惑的孩子?
1.家長得轉變觀念,接受資訊時代和智慧手機進入孩子的生活。
孩子游戲玩的溜,手機用的好,何嘗不是一種進步。父母沒必要將手機和網路當作洪水猛獸,因為它就在那裡,孩子在你眼皮底下時,你可以擋得住,孩子不在你視線內呢?你怎麼擋?
唯有家長轉變觀念,接受資訊時代和孩子愛玩手機的習慣,才能發現真正的問題所在。孩子手機上癮的問題不是出在手機上,不是出在網路上,而是出在“過量”上。任何事情都會過猶不及,手機上癮也是因為玩的時間太久造成的。
家長唯有明白這一點,就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拒絕和打罵。
2.家長可以嘗試“第三者插足”,先將自己融入孩子的世界,再徐徐圖之。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永遠都是心平氣和,平等交流。若你已經讓孩子對你產生了戒備,直接去和他講玩手機不好的道理,他是不會聽的。他把你當朋友、當信賴的人,才有可能聽你的。
孩子玩什麼遊戲,家長可以喊孩子教你一起玩;孩子在追什麼劇,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追,和孩子探討。當家長“插足”成功,孩子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也就失去了“掌控權”。
梁老師經常陪家裡的妹妹追劇,之前是她掌控遙控板,別人要她很戒備,不知道哪一天,在她也沒注意的情況下,梁老師就開始掌控遙控板了,看到某集結束,梁老師覺得時間差不多了,就會提議,一起去做飯、一起打掃衛生之類的,妹妹也就從電視劇中被帶了出來,勞動之餘還可以談談劇情,教她一些從中得到的道理。
試想,陪孩子玩一小時遊戲,你提議說:“媽媽(爸爸)手有點酸,我們出去散步吧,我們去逛公園吧,我們去參觀博物館吧?”孩子能不同意?他已經不知不覺被你帶偏了,因為他覺得你和他是同伴、朋友。
3.家長也可以嘗試“適時打斷”,讓孩子從遊戲癮中自拔而出。
“適時打斷”就是透過轉移孩子玩遊戲的注意力,破壞孩子游戲專注力,進而破壞孩子游戲體驗,讓他變“菜”。這種方式並不是每個小孩都適宜。這種方法同樣有個前提,你得和孩子關係不錯,孩子得願意幫你。
比如,你正在做飯,孩子游戲玩的正high,你可以對他說:“寶貝兒,媽媽現在手忙腳亂的,你能不能來幫媽媽摘下菜,就佔用你2分鐘。” 對孩子說話客氣些,以請求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多半會接受,只要把他成功騙過來,2分鐘就可以變成5分鐘。當他回去再玩遊戲時,思路就會被打斷,可能手機距離眼睛也沒有之前那麼近了,手感也沒有之前那麼好了。
梁老師曾經就遇到個因為遊戲體驗極差,總被父母打斷遊戲的孩子,他自己主動退遊了,最終也明白了父母在自己玩遊戲時坑自己,也懂得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總之,很多時候,孩子其實並不是不講理,也不是不懂理,只是玩起手機時失控了。這個時候,父母稍加干預,只要不引起孩子反感,待孩子恢復理智,他自己就會停止玩手機。很多時候,孩子玩手機只是因為無聊,因為在家和父母聊不到一起,玩不到一起,作業又提不起興趣,只有去玩手機了。
-
11 # 科海探秘
孩子手機上癮不是手機作業導致的,而且手機作業也是近年興起的一種作業方式,對孩子是否上癮影響不大。
手機在早些年僅僅是一種通訊工具,它的功能只能用來打電話發簡訊。那個時候的手機由於功能簡單價格高,也只有少數人能夠擁有手機。故那個時候的孩子們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手機,自然不能夠形成上癮的惡習。而在當代,手機日益普及,許多家長都會為孩子買一個,方便聯絡,也方便孩子學習。而且大多數手錶手機也都是帶遊戲上網功能的,這極大的方便了孩子接觸手機。慢慢的,手機就成為了他們的必需品。如果孩子沒有強大的自制力,慢慢也就上癮了。
再一個就是現在手機的功能已經不單單是打電話之類的通訊了,還多了很多的附加功能。照相呀,電視電影呀,app應用呀等等。但是,最最主要的是手機遊戲以及上網功能。且大多數孩子都喜歡上網和打遊戲,以前上個網要到電腦上,現在在手機上隨便玩。所以由於手機遊戲等的吸引,也使得孩子容易對手機上癮。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孩子小時候根本不明白世間的任何事物,都會對新奇的事物感興趣。由於手機的普及,孩子們接觸到手機的機會多了,就會特別關注手機這一電子產品。還有一些家長會在孩子哭鬧時用手機來引開他們的注意力,更有甚者為了不讓孩子打擾自己乾脆自己把手機扔給孩子叫他們自己玩耍。就這樣,孩子有了機會接觸,當然也就促進了手機上癮。還有些家長由於上班忙,沒有時間照顧關心孩子。孩子感到孤獨就在手機世界裡尋找溫暖,這個也是促進孩子上機上癮的一個原因。
所以,我的個人觀點是。孩子手機上癮大多數緣由是由於手機的普及,以及手機功能的多元化好的產物。雖然,有些老師會佈置手機作業,但這個不是構成上癮的主要因素。上癮的主要原因還是家長沒有管教好,如果家長在孩子沉迷手機時拉他們一把,那麼他們也就不會越陷越深。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有樣學樣。家長引導得好就朝好的方向發展;家長聽之任之,那麼,孩子也就可能朝壞的方向前進了。我們作為家長的,工作再忙也一定要抽出時間陪陪孩子,讓他們感覺到家的溫暖。再一個就是有時間多和孩子溝通溝通,及時發現一些壞習慣的苗頭,將他們扼殺在搖籃裡。如果,這些都做到了,那麼,孩子定會遠離那些壞習慣,健康快樂的成長。謝謝。
-
12 # 淅爸育兒記
手機作業一定讓孩子手機上癮嗎?遊戲一定讓孩子手機上癮嗎?這都是偏激的思維。
手機作業的好處手機,已經是現在的生活必需品,不管是孩子還是成人,生活中都離不開手機。
手機其實只是一個工具,從學校方面來考慮,適應時代發展,利用手機增加孩子作業的趣味性和方便性,這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做法。
任何一個拓展手機作業的學校,其本意都不會是想害孩子。此點無須爭論。
孩子為何手機上癮一般而言,孩子手機上癮,有以下3個原因:
現實生活太無聊太單一;缺乏玩伴;現實生活缺乏認同感;手機上癮的本質手機上癮常被認為是一種病態,但從心理學上來說,會手機上癮的孩子恰恰是心理相對健康的孩子。
其原理是,孩子把生活所缺的,投射到了手機上。
例如,一個生活中總是被批判的孩子,對手機遊戲或者是主播十分慷慨。他們只是在用自己能做得到的方式,彌補生活中的自我缺失,尋找自己健康心理所需的拼圖。
-
13 # 學緣課堂
河南商報寶姨做了個調查,五成家長明確表示,孩子未滿2歲就開始接觸網路。
心理專家高呼:孩子“觸網”早,家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家長該怎麼給孩子“戒網”?
【資料】
二成學齡前兒童
每天上網超半小時
近日,一份廣東省少年兒童網路素養狀況調研報告顯示,廣東省兒童“觸網”呈現低齡化趨勢,超過23%的學齡前兒童(3~6歲)每天使用網路的時間在30分鐘以上,5歲時使用網路時間超過30分鐘的兒童達到31.9%。
這樣的現象令許多家長都很吃驚,寶爸鄭先生說:“現在的孩子簡直是要‘逆天’,接觸網路的時間也太早了吧。”
寶媽吳女士則分享了她個人的經歷:中秋節孩子爺爺過66歲大壽,一大家子30口人,8個孩子,最大的7歲,最小的1歲8個月,“這邊大人在聊天,孩兒們坐不住了,個個抱著手機看。最小的侄子一見手機就停止了哭鬧。”
【調查】
三成家長覺得
孩子染上了網癮
河南的娃是否也有“觸網”早的現象?河南商報寶姨隨機採訪了60名家長。
在這些孩子裡,最大的9歲,最小的1歲7個月。
31位家長明確表示,孩子在未滿2歲時就開始接觸網路,不過,多數是在孩子哭鬧時,給放點音樂和動畫片。
“不讓玩就哭鬧,哄不住咋辦?”“已經成癮了,我還真是怕以後孩子有網癮。”在接受調查的60位家長裡,有三成無奈求助,孩子已經上網成癮了。
寶媽“可樂嘛嘛”:我們孩子3歲3個月大,自己會下載遊戲,會從播放器裡看動畫片,很多平板遊戲都會,自己下載的遊戲嫌不好玩,還會解除安裝,想不讓他玩,已經控制不住了。
【分析】
孩子“觸網”年齡越小
越容易上癮
孩子過早接觸網路,到底好不好?
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副院長孔德榮說,兒童“觸網”年齡越小,越容易上癮,戒除網癮的難度越大。
孩子“觸網”年齡小,甚至養成網癮,家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很多家長沒有時間去陪伴孩子,就扔個手機或者電腦,讓孩子玩。
這其實是家長的疏忽,說明我們對孩子的關注不夠。父母要有耐心和愛心,對孩子有更多的陪伴和交流。
看電子產品持續時間
不要超過30分鐘
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青少年心理科主任張巖濱提到一點,就是“觸網”早對孩子身體的影響。
鄭州兒童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劉梅介紹,由於經常玩手機、iPad而導致眼睛出現問題的患兒不在少數,家長不能一味追求省事,而忽略了這些“帶娃神器”背後隱藏的危害。
劉梅建議,家長要督促孩子節制用眼,注意休息。看電子產品要有節制,持續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連續用眼中間要休息10~15分鐘。
【支招】
轉移注意力
寶媽“心瑜”:孩子2歲時,每天吃飯的時候,要先看完一集動畫片,現在已經不看手機了,能夠抵制。
父母帶她出去旅遊一段時間,離開看手機的場所。她的眼睛有段時間老眨,看了醫生,開了藥水,父母就告訴她是因為經常看手機引起的,她就自己記住了,不看手機了。
爸爸媽媽得做好榜樣。
這樣你還覺得孩子手機上癮是手機作業惹的禍嗎?
-
14 # 崑山小曾
謝謝邀請。 我小時候,導致孩子學習不好的流行語是“都是武俠小說惹的禍”;後來不知不覺變成“都是言情小說惹的禍”;再後來是“都是電子遊戲惹的禍”、“都是上網惹的禍”;直到如今,又把學習不好歸因為“都是手機惹的禍”。 縱觀這些時代變遷之語,稍做思考,不難發現,武俠言情小說、電子遊戲上網、手機等等的背後,隱藏的其實都是孩子自控力的缺失。 百度“自控力”:自控,可以理解為自我控制,對外界誘惑及自身行為習慣的一種控制。缺乏自控力,就不會形成良好的習慣行為,嚴重點會因為抵擋不住外界誘惑,走上犯罪道路。自我的控制,透過調節自我的心態,增強自我的意志力來提高。 從失控者本身來看,這段話就極為準確地道出了自控力失控的影響、嚴重後果以及調控的方法。這裡不再贅言。 不過,我想指出的是,這種調控辦法更適合成年人,或者說適合“有自控能力的人自控自己”。對於思想單純幼稚、涉世不深好奇心卻超常的孩子們來說,更科學、更正確、更有效的方法應該是“先知先覺”的引導和必要的干預、控制。 而中國的現實是,某個新生事物一旦出現,絕不多數媒體都會一窩蜂地報道宣傳其正面影響,絕大多數人包括沒有形成自控力孩子又都“趨之若鶩”,比如上網、玩手機。等到孩子們因此而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甚而染上網癮機癮、影響了正常的學業的時候,國家、社會、機構、父母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悔之晚矣。 戒網癮、戒手機癮,其難度不低於戒毒癮。我們應反思的是毒品的泛濫之因是不法分子為暴利所驅動,而染上網癮、手機癮的“合法公民”又是為什麼所驅動呢?——這屬於題外話。 還是回到正題談我們父母關注的孩子們的學習問題。我的看法是,當某一新生事物出現時,國家機構、社會媒體應具有前瞻性、預見性,應有責任意識,辯證地、一分為二地客觀地報道、宣傳、分析其利的同時,更要注重其弊,給撫育重任在肩的父母以正確的認識和引導,以免貽誤下一代;在孩子接觸某一新生事物時,父母就應給予正確地引導,針對充滿誘惑、容易沉溺難拔的比如玩手機,事先就應約法三章,而不是待到孩子上癮才強制戒癮。為人父母,不可不慎啊!
回覆列表
對於放不下手機這件事崩說孩子說下我們成年人,你手機上不上癮?起碼我有時經常放不下,何況是小孩,就算沒有手機作業在大環境的情況下孩子也會好奇,想看,想玩,我也發現凡事高考考得好或者比同齡優秀的孩子,家裡會營造讀書的氣氛,家長也做表率!回家放下手機,多讀書,多學習和孩子一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