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歷史上的隋煬帝楊廣究竟是千古一帝還是殘暴昏庸的君王,你怎麼看?
8
回覆列表
  • 1 # 文藝小生羚羊哥

    隋煬帝是個怎樣的人?

    隋煬帝楊廣,隋文帝楊堅的第二個兒子,封晉王。平南陳,平定江南。兩證突厥,三徵高句麗,開運河(靈濟渠,和京杭大運河)而成速之快。致使山東反亂。

    從這一段來看,隋煬帝雄才偉略,不失為一代英主。

    山東反亂,首推瓦崗寨李密,這一點成為隋唐演義的寫作藍本。極力宣揚隋煬帝的暴政。隋煬帝的暴政淵源,不在演義,而在唐史。

    在其,封晉王時,發生了楊勇被廢的廢太子事件,但是:這不能證明其的真實用心,因為:此時楊堅尚在,不動主心焉能廢一國之儲君。

    所謂: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楊廣弒父殺兄奸母如果真有之,為何會含糊其詞。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讀歷史多了,就會發現正史不正,野史不野,冷史不虛。在唐史中,太宗逼父退位,殺兄奪權,納嫂,比之楊廣過之而無不及,為啥,一個是暴君,一個明君。是因為誰掌握了話語權,誰就有了正義的理由。

    楊廣的敗,在於操之過激,在於不惜民力。一個得罪了人民的人,即使功業再高都難逃暴君惡名。秦始皇如此,楊廣亦如此。

    所以,楊廣是怎樣的人,從個人來看,雄才大略,能文能武,是個大寫的人。從大局來看,此人暴君。

    當然,雖然暴君,但是罪在當代,利在千秋,所以,這也是後來人喜歡翻案的原因。最後寫一句:秦檜的名言:雖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這也是歷史大人物的使命吧!

  • 2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隋煬帝二十歲時就統兵平滅南陳,結束三百多年的魏晉南北朝大分裂大動盪,重新統一華夏大地。當然此時他的身份是晉王,還不是一國之君。

    登基後隋煬帝最大的功績莫過於開鑿京杭大運河,在我看來京杭大運河的開通至少有四方面的歷史意義:

    維護祖國統一的政治意義。留意一下中國歷史不難發現:秦漢建立的大一統帝國謝幕後是延續三百多年的魏晉南北朝大分裂大動盪,而隋唐之後除短暫的五代十國時期國家的統一狀態基本得到維護。中國古代的經濟重心是由北向南轉移的中國古代最大的外患就是北方的遊牧民族,若定都江南不利於對北方邊防的鞏固,所以自古以來除了偏安一隅的王朝只有朱元璋時代的明朝短暫建都於江南,只要是一個大一統王朝都不敢把都城建在江南,因為這對北方邊防而言幾乎意味著毀滅性的災難。既然不能把都城建在江南,那就必然會出現政治軍事中心和經濟文化中心一北一南的格局。這時就必須建立一種有效的機制把南北方聯絡為一體,京杭大運河最原始的功效就是為了方便轉運江南的糧草稅賦以便供養京師,從而把南北方聯絡起來。

    觸發經濟革命。隨著南北水運的日益便利,大宗的長途貿易越來越多,漸漸催生出發達的商業信用,交子、銀票等紙幣開始漸漸取得銅錢成為遠距離長途貿易的主要支付手段,這更進一步便利了商業流通。於是沿著運河線開始興起杭州、蘇州、揚州、常州、徐州、濟寧、天津等一系列商業繁華的大城市,可以說中國是當時全世界城市化率最高的國家。

    便利文化交流。元雜劇沿著大運河來到江南並在當地戲曲作家的改進下形成南戲,南戲又逐漸演變為現在江南地區的崑曲、越劇、評彈等多種曲藝形式。與此同時一種全新的文體開始紅遍運河兩岸,那就是白話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三言二拍》、《聊齋志異》、《儒林外史》和《紅樓夢》的作者要麼生長在運河沿線,要麼在運河沿線地區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曹雪芹就是一個典型——曹家官居金陵織造,金陵就是今日的南京,是運河南部最大的城市。

    對我們今天南水北調工程的意義:南水北調工程利用京杭大運河的現成河段大大節省了工程開支。

    除了開鑿運河外隋煬帝還把在其父隋文帝時期首創的科舉規範化制度化,發展分科考試選拔人才的方法,增置進士科。科舉制度一直延續到清德宗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終止,為古代中國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貢獻。同時在政治上他打破了由關隴集團壟斷仕途的局面,重用了虞世基、裴蘊等南方集團官員,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寒門子弟透過科舉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在軍事上隋煬帝開拓琉球(今臺灣)、南征臨邑(今越南占城)、征服吐谷渾(今青海);親自踏足河西走廊會盟西域各國使節,打通絲路貿易;三徵高句麗雖因內部動亂而功敗垂成,但也令高句麗元氣大傷,確保其短期內不敢打中國東北地區的主意。

    從隋煬帝具體做的每一件事來看都找不到毛病,都是符合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利國利民的大好事,錯就錯在他太過急功近利。他心中沒有人民,在他心中人民的生命就像螻蟻一般輕賤,所以他們像驅使工蟻一樣驅趕著百姓修長城、修運河。既然你不把百姓當人看,人家自然恨你。矛盾日積月累自然日久生亂,經過一番動亂後新建立的王朝為表明自己奪權的合法性自然會不遺餘力地宣揚他的罪行,而他本就不得人心,這樣的宣傳自然很快就深入人心,久而久之就讓我們看到了現在史書中隋煬帝的模樣。雖然他征服了偌大的土地,開創了前無古人的巨大工程,推行了延續千年的科舉制,但對普通人民而言又從中獲得了什麼呢?無非不過是重複歷史上性,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老路。

  • 3 # 歷史影像錄

    隋煬帝楊廣,隋朝第二任皇帝,隋文帝次子和商紂王,秦始皇並稱位中國歷史上的3大暴君。其實隋煬帝被稱為暴君的主要原因是他為修建大運河不惜一切民力,搞的大隋王朝名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最終引發各種起義,使大隋王朝走向滅亡。

    但是隋煬帝所做的事情,哪一件不是功在千秋呢?他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開創科舉制,使歷代封建王朝透過這種方式選拔了一批批有能力的官員。同時科舉制也成為現代公務員制度、中高考制度、技能職稱評定製度、體育競賽、科研程式中的實驗組、對照組的核心程式。

    事實上隋王朝的滅亡是和京杭大運河息息相關。因為大運河而斷送了大隋的江山。可是就是這條河,卻造福了隋朝以後的所以王朝包括今天的我們。如今千年已過京杭大運河依舊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說道過失隋煬帝是有的,過在於在江山沒有穩固的情況下修建了運河,沒有體會黎民百姓的疾苦,但是功不可沒。無論從修建運河的動機還是開創科舉制進行分析,隋煬帝都應是一個有所作為的帝王,絕不能因為致使隋王朝的滅亡而否定他的歷史價值。你們怎麼看呢?

  • 4 # 澹臺景略1

    其實簡單的概括就是,心比天高,生不逢時。

    他的很多想法都是超過了當時那個時代所能接受和支撐的範圍,作為一個帝王,其野望足夠驚人,以後來者的立場和觀點才更容易理解其言行舉止。可惜他有雄心壯志,但沒有足夠的時間等待時機成熟,所以他只能放手一搏,賭上了他的江山和性命,只是整個時代都不能承載其思想的重量的時候,就註定了他只能失敗。我相信他是不信命的,至死也是不肯低頭屈服的,甚至所謂的不甘也沒有,因為那帝王雄心足矣蔑視詆譭,嘲諷,死亡。至於所謂的那身後名,不能稱雄千古,要來又有何用呢!

  • 5 # 發fafa發

    隋煬帝楊廣可以說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暴君。 其實,楊廣是一個頗有作為的皇帝。楊廣年輕時統領大軍進攻陳朝,並完成統一。單憑這一點,就是許多帝王所無法完成的。

    隋軍在楊廣的領導下,對百姓秋毫無犯,得到了百姓的稱讚。不僅如此,楊廣完成了中國的統一,結束了持續幾百年的中國分裂的局面,可以說是英明神武。

    楊廣稱帝后,修運河、拓疆土、開科舉,可稱的上一代明君。 但是,在唐代,隋煬帝的名聲卻被弄臭了,說他性情暴虐、心胸狹隘。其實,隋煬帝楊廣本質上算是一個有所建樹的好皇帝,只是在唐代出於政治需要而被說成是暴君罷了。

  • 6 # 讀史坊

    很巧,剛回答了一個關於楊廣被黑的問題。隋朝和秦朝有很多相似之處,兩個朝代都兩代而亡,每一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是在歷史上有很大貢獻的人,而末代皇帝則是被人詬病的皇帝。

    楊廣在大多數人心裡就是一個昏君,其實不然,他並不昏。楊廣從父親隋文帝手中接過來的大隋朝,是“開皇之治”下的盛世,這給了他開疆拓土和修建運河、營建東都的資本。

    大運河的修建,很多人都說是楊廣為了自己下江南遊玩方便,其實不盡然。大運河的開通,為南北漕運做出了很大貢獻,千百年來,大運河的漕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直到現在有的地段還在使用。這些都是楊廣的功勞。

    開疆拓土是每一個當皇帝的人想要做的,楊廣也不例外,甚至心更大。他親自出徵吐谷渾,又三次對高麗作戰。他想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這也無可厚非。只不過楊廣太心急,大規模的作戰,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也搞得百姓怨聲載道。

    除了戰爭,楊廣還幾次下江南。每次下江南也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治通鑑》記載,楊廣時代,因為要造船,很多人泡在水裡幾個月,腿上都生了蛆。想想景象就很慘。

    隋文帝留下的家底很快就被楊廣揮霍的差不多了,大規模農民起義紛紛揭竿而起。楊廣自己也在揚州被部下殺死,死後連個像樣的棺材都沒有。

  • 7 # 酒翁

    隋煬帝是一個什麼樣的帝王?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因為眾所周知,他是一個暴君、昏君,他還荒淫。這都是電視劇和一些不靠譜的歷史書說得。

    其實不然,從歷史的一些角度來看,隋煬帝還是一個好皇帝。

    第一點,他開通大運河,有人說開通大運河是為了方便他遊玩,試想,一個皇帝開通運河真的只是為了玩嗎?當然不是,開通大運河在一定意義上還促進了運河沿線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城市繁榮。

    第二點,建立都城,在一定城市發展經濟,促進了都城和周邊城市的發展。

    第三點,三徵高麗是好事,還是壞事?領土得擴張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雖說三徵高麗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勞民傷財,但細究起來,為啥會三徵,真正的原因是在隋煬帝嗎?並不是。

    第四點,都知道隋煬帝在還沒有當皇帝前可以說是一個青年才俊,難不成當了皇帝就一下子變昏君了?

    綜上,隋煬帝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你們有自己的理解了嗎?

  • 8 # 愛古典的好娃娃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姓楊名廣,又名楊英,小名阿麼,是隋文帝的次子。楊廣容貌英俊,眉毛上端一對骨頭高高突起,這種面相,據說是一種富貴面相。

    楊廣從小機敏聰慧,特別得到隋文帝及皇后的寵愛,開皇元年,楊廣才十三歲,就被立為晉王,授予柱國、幷州總管職務。不久,又被授予武衛大將軍職位,隨後又晉升為上柱國、河北道行臺尚書令。

    史書記載的隋煬帝隋煬帝楊廣被後人稱為是中國歷史上最荒淫腐化的昏君。

    據勝利者書寫的歷史記載,楊廣自幼狡猾奸詐,以種種假象迷惑父親楊堅和皇后獨孤氏,並取得他們的歡心。繼而又用心愛的女人香娘作為誘餌,對太子施美人計,致使太子失寵,從而爭得了太子大位。

    據記載,楊廣取得太子大位後,便迫不及待地弒殺了其父隋文帝楊堅,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有人說,當了皇帝的楊廣極盡享樂之能事,為了遊玩,開鑿了南北大運河,使數以萬計的百姓死於勞役。人們還說,楊廣為顯示國威,三次親自掛帥御駕出征攻打高麗,徵調全國二百多萬軍隊,結果因楊廣紙上談兵胡亂指揮,最終隋軍以慘敗而告終。後來在起義軍和反叛軍的威逼下,衛隊逼宮,楊廣被迫自盡。

    還楊廣一點清白然而,當我們理性地看待歷史,就會發現,隋煬帝的過失和大隋的短促壽命也是各方面因素聯合造成的。實際上隋煬帝有很多政績,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只不過因為隋煬帝最終國破家亡、身敗名裂,所以後人誇大了許多不好的事實。

    傳說隋煬帝謀害了自己的親生父親,又說他後宮無數,全國遍地都是他的行宮和宮女,甚至霸佔父親的妃子。還說他下江南的時候,逼迫妙齡少女在岸上給他拉船。其實謀害親生父親的說法沒有足夠的史料支援,楊廣本人也並不十分好色,因為他的子女數遠少於歷代帝王的平均數,史書記錄在案的嬪妃數量也極少。至於逼民女拉船,其實是明代小說虛構的情節,史書上根本沒有記載。

    另外楊廣也不是不理朝政的昏庸皇帝,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又酷愛讀書,文化水平很高。他勤於政事,實際上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楊廣既有遠大抱負,也有相應的能力,統治前期稱得上是英明君主。

    政治家楊廣楊廣對政治的見解實際上還是很高明的,他和他的父親一樣,都認識到門閥貴族是這個國家最大的問題。楊廣登基後,決心把這個問題解決掉。

    楊廣的主要思路,是透過解決中央到地方的交通問題來解決門閥貴族的尾大不掉。楊廣認為,門閥貴族的難於管理,主要是因為交通不便,政令不暢。

    當時關隴地區的中心是長安,隋朝的首都,一開始也是長安。但是楊廣決定把首都遷到洛陽。楊廣認為,遷都洛陽,首都位於天下之中間,可以大大加快政令執行的時間。而且楊廣認為僅僅這樣還不夠,還應該增加交通的速度。

    要加快速度,一種辦法是修路,像秦始皇的“馳道”,是一種非常平整的馬路,馬車可以走得很快。但是馬車的速度再快也有限,所以楊廣選擇了另一種方式,也就是真正高效的運輸方式……水運。

    京杭大運河

    其實早在春秋時期,中國人就在設法開鑿運河以通南北了。運河斷斷續續一直在修,一直到了楊廣統治時期還沒修好,楊廣舉全國之力,把剩下的都修好了。

    “要致富,先修路”。從魏晉南北朝開始,中國的主要產糧區在南方。楊廣修建大運河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把南方的糧食運到洛陽,這解決了首都吃飯的問題。

    不過大運河的好處可不止如此。大運河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中國面積太大,陸地行軍成本太高,各地的門閥勢力強大,尾大不掉難於管理,經常和中央叫板。

    楊廣認為,有了大運河,中央的政令便可以迅速抵達,沿岸的門閥誰要是敢對政令說個不字,一兩天之內,中央軍坐著戰船就殺過來了。

    另外,楊廣設計的大運河,途徑中國經濟最富庶的地區,大運河沿岸安穩了,全國也就差不多都踏實了。

    從各方面來說,大運河的意義,都是遠超當時時代的。大運河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價值的大型工程,對中國統一、繁榮經濟、增強國力都有極大的好處。這一點古人也承認,包括唐朝人都高度讚揚過大運河的功績。直到今天,我們仍舊享受著大運河帶來的好處。

    唐人皮日休那年過大運河,感慨眼前繁華,寫過一篇“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勞民傷財的偉大功績只是,生活在楊廣時代的老百姓不會這麼想。修大運河,相當於要跨越中國南北生刨出一條河溝來,也不管中間有山還是有丘陵,一律全都推平、鑿開。這可不是碰碰嘴皮子的事,哪怕放到今天,都是需要舉國動員的超大型工程。而對於只能靠人力的古人來說,這個工程龐大到簡直難以想象。

    楊廣之前的皇帝們不是沒有這種戰略思維,而是挖不動、挖不起。並且,楊廣還不只是修大運河。他還修長城,修馳道,還在洛陽大興土木修建宮殿。他還多次出巡,每次都攜帶規模龐大的隊伍,甚至攜帶整支軍隊。他遊江南時修大龍舟,沿岸建行宮。

    所有這些工程加在一起,慢慢地超出了隋朝國力所能夠承受的極限。後來隋煬帝一直被塑造為荒淫無道的典型,實際上,是因為正史不詳不實,野史盛行,傳說鼎沸,詩文誇張,造就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昏君。

    為昏君挽回一點好應該說,隋朝是一個有苦難有輝煌,有功績有罪惡的王朝。

    隋朝結束了自西晉末以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實際上縱觀歷史,隋之後,中國才開始有了比較頻繁的大一統,大一統的觀念也才真正深入人心。另外隋的一系列政策,也為後來唐宋的文化大發展奠定了基礎。隋唐時期是舉世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期之一。

    隋朝雖然只有短短几十年時間,但是它在政治上創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建立了影響深遠的科舉制度。只這兩點,就足以說明隋朝並非一無是處。

    大隋創造的盛景,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是空前的,當時的中國社會是繁榮與開放的社會。帝國國泰民安,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社會安定,戶口銳長,墾田速增,積蓄充盈,甲兵強銳,幅員遼闊。這個時期中國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當時,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更值得一提的是:隋朝是唯一一個讓日本對中國稱臣朝貢的朝代。

  • 9 # 史聃

    提到科舉制度,研究者一般都會溯源到隋煬帝時期。然而,大多數人,卻只知道唐太宗李世民那霸氣無邊的宣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所謂“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其實不但科舉制度的開創之功要歸於隋煬帝楊廣,修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等等,無一不是功在當代澤被千秋之偉業。然而,無論當時史官還是後世學者,很少有不罵隋煬帝為昏君者,何也?

    起初,楊廣也曾是一代賢王,觀其統兵滅陳混一南北之役,大軍所向披靡,但卻能做到對百姓則“秋毫無犯”,對於陳朝庫府資財,“一無所取”,博得了廣泛的讚揚,“天下皆稱廣以為賢”。

    可惜,楊廣登上帝位之後,兩大毛病日益凸顯。

    一是好大喜功,使天下百姓疲於奔命,而不知節制。如修大運河雖功在千秋,卻也使民不堪命。

    二是嫉賢妒能,身為皇帝卻小雞肚腸,不能容忍他人有過人的才華。大臣薛道衡作詩極佳,於是被他逼迫自盡,他則喜道:“更能作‘空梁落燕泥’語否?”反觀其後李世民雖對魏徵極其不爽,卻能容納其諫言,相差何止以道理計?

    下面一則故事值得反覆品味。

    某天,李世民翻閱隋煬帝手跡,見其所講皆“堯舜之言”,不禁大吃一驚,問魏徵:見識如此高明的隋煬帝何以自蹈滅亡?魏徵思索一番後答道:“講堯舜之言,卻行桀紂之實,矇蔽百姓,魚肉天下,哪有有不亡的道理呢?”

  • 10 # 飄飄e族

    隋煬帝在位期間,主要做了三件事,那就是開通大運河,征伐高句麗,以及科舉制度的實施。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當時的情況,隋朝建國後,經過隋文帝的勵精圖治,改革初見成效,在那一段時間,也是隋朝最輝煌的時期,被後世成為“開皇盛世”。

    由於國富民強,隋文帝時期就開始考慮大運河的開鑿,以便於溝通南北水路交通,由於北方常年戰亂,經濟遭到嚴重破壞,運河的開通便於南方的物資經運河抵達北方,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

    隋煬帝繼位後,大運河進入真正的動工,在古代,開通一條運河,難度可想而知,需要大量勞工,但隋煬帝大手一揮,數十萬民工奮鬥在運河一線勞役,因為趕工期,導致民怨沸騰。

    第二就是征伐高句麗,隋帝國雖然強大,但北方的高句麗卻虎視眈眈,雖然當時突厥已經被隋朝分化,可高句麗卻非常強硬,時刻威脅著中原王朝,三徵高句麗就這樣開始了,三次戰爭的失敗,讓隋朝國內怨言不斷,士族階級開始不滿。

    第三就是科舉制度的實施,這個在當時是最致命的,由於關隴士族的勢力被嚴重削弱,隋朝國內的部族開始牴觸,一旦科舉制度正式實行,也就意味著中央集權徹底集中,關隴士族將會成為歷史,科舉制度的實施是帝國滅亡的最主要原因。

    每一項都是大動作,這三項工程同時進行,再強大的國家也經受不住這樣折騰,隋朝的滅亡告訴我們,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步子不要邁的太大。

  • 11 # 江雪寒

    樂觀的說,隋煬帝沒有史書中說的那麼殘暴不仁,至於為什麼史書中把他寫成這樣,沒辦法,成王敗寇,"隋煬帝"這個諡號是唐朝的史官送給他的。既然從他手裡得到的天下,肯定不會把他過於美化了。

    其實我們可以從隋煬帝當政時的各項政績中看出,在做皇帝這項工作上,楊廣還是做的不錯的。自隋朝結束分裂局面後,楊廣當政,率軍滅吐谷渾,破契丹,三徵高麗,把中國領土擴大了幾千裡,此後油開鑿歷史影響僅此於長城的京杭大運河,至今仍在使用。正式實施科舉制度廣泛選拔人才,擴建東都洛陽,又使西安、北京、揚州成為世界最繁華的城市,這些都是史書無法抹掉的。

    據說唐朝開國後,很長時間後隋朝的糧食都吃不完。可見當時的隋朝沒有那麼不堪。但是沒辦法,當時的唐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只能刻意的醜化隋煬帝。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隋朝如此強盛為何還是丟了天下,這裡面肯定有隋煬帝的責任,因為他是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

    當時他在位時舉行的各項措施是好的,但是在我看來有點急於求成,這些工程拿出一個來放在當代都是不小的工程,可是隋煬帝太高估了當時的國力,一面征討其他國家一面修建大運河,民力不堪,這也為隋朝的覆滅留下了隱患。

  • 12 # 小哇是個讀書人

    殘暴,主要有兩個標準,一個是因戰爭間接死亡人數,但非戰場殺敵所致。通常有殺降跟屠城(典型項羽)或者好大喜功(漢武帝)。另一種是非戰爭原因直接處死或耗死大規模人數,最常見的有大興土木徭役,以及政治屠殺(這個太多了,朱元璋比較有名)。

    隋煬帝楊廣可以說幾乎都佔到了,首先是最有名的開鑿大運河。帝王之業,可不跟你講什麼拆遷費,那就是暴力強拆。毀壞田畝房屋無數,千里大運河,全部人力挖掘,這累死多少人,相信不比始皇帝修長城少。不管是否有利後世,至少,這濫用民力,是跑不了的。營建東都洛陽,大造行宮,多次出遊,那可都是人力,沿河建築盡毀,累死縴夫無數(參考乾隆)。

    其實,徭役一般很少搞垮國家,秦也不例外。真正累死國家的還是大型戰爭。楊廣在位期間,不計民力,多次征伐。尤其是三徵高句麗,戶戶抓壯丁,處處寡婦村,錢糧不夠各種徵稅,一年所種不夠交稅,若戰爭可以得勝,也是一種轉移壓力矛盾的好辦法,偏偏徒勞無功,最終矛盾集中爆發,量變引起質變。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楊廣,他,是一個亡國君。成王敗寇,自古真理。始皇帝血腥統一六國,他成為千古一帝。若他失敗,不過是蠻夷爾。成功,就叫做開疆拓土,失敗,那就是外寇入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楊廣濫用民力,直接間接死人無數,而且成功的成為了亡國君,這頂帽子,他必須戴,也戴的很合理。

  • 13 # 歷史研習社

    你可能會說,總之不是什麼好皇帝,否則也不會被叫做隋“煬”帝了。

    的確,“煬”不是一個好諡號。《諡法》有云:“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看來,在古人的心中,隋煬帝是一位欺民、暴虐、好大喜功的皇帝。那麼,果真如此嗎?

    話不能這樣說,史學界早就開始重新認識隋煬帝了。“煬”字的諡號只為後人展現了隋煬帝負面形象,若以此蓋棺定論,似乎有些不公,畢竟,隋煬帝的好大喜功也成就了他的千秋偉業。

    準確地說,隋煬帝是一位暴君。暴君與昏君不同,昏君只知紙醉金迷而無建功立業之心,暴君則不然,暴君既有開拓的雄心又有治國的能力。隋煬帝便是如此,他具備雄心和能力,所以,他可以在短短的十多年中完成一次次的大工程和大戰爭——建東都,修運河,經略西域,揚威塞北。這些既確立了隋朝在當時世界上的地位,也讓後世享受到了他所建立的豐功偉業,最典型例子的就是“至今千里賴通波”的大運河。

    然而,暴君有一個重大的缺點,那就是沒有一位統治者應該具備的仁愛之心。隋煬帝急於將自己心中宏偉的政治藍圖付諸實踐,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卻忽略了百姓的承受能力。試想,如此之多的工程修建和戰爭討伐都發生在短短的14年間,那隋朝百姓的生活將會是何等的悲慘?隋煬帝想要修建運河,百姓就得上工地,隋煬帝想要攻打北韓,百姓就要上戰場。如此大興土木、征伐,百姓怎能安寧富足?須知,人君不僅要克服自己的驕奢淫逸之心,更要約束自己的建功立業之志。

    可悲的是,隋煬帝始終沒有明白“官視民如草芥,則民視官如寇仇”的道理。在他眼中,百姓只是為其政治理想添磚加瓦的一群工蟻,至於百姓們能不能承受自己分派的任務,能不能理解自己的抱負,都不在隋煬帝的考慮之內。這是隋煬帝的悲劇之處,也是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

    所以,若評價隋煬帝,“暴君”二字極為恰當。確切地說,就是“有才無德”,有建功立業之才,而無仁者愛人之德。

    蒙曼:《殷鑑不遠》,《文史天地》,2013年第3期。

    蒙曼:《蒙曼說隋》,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

  • 14 # 鶯語小屋

    隋煬帝楊廣一名英,小字阿摐,華陰人(今陝西華陰),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是個很有才華、頭腦精明,大體上是位積極、有進取心的人。楊廣在位14年,有功亦有過,他的一生可以概括如下:“統一江山”、“修通運河”、“西巡張掖”、“三遊江都”、“三駕遼東”。

    公元589年,年僅20歲的楊廣被拜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統領51萬大軍南下向富裕、強盛的陳朝發動進攻,結束了幾百年的南北分裂,實現了中國的再一次統一,此為“統一江山”。

    他開鑿了大運河(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工程之一,另一個是長城),可以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大運河”的修建使中國水運暢通、發達,為中國後世的繁榮富強打下了牢固堅實的基礎。一千多年一直作為南北水運通道,就連現在的南水北調也用了它。

    公元609年(大業五年),隋煬帝40萬大軍從京都長安(今西安)浩浩蕩蕩的出發到甘肅隴西,西上青海橫穿祁連山,經大斗拔谷北上,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隋煬帝這次西巡歷時半年之久,遠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義重大。在古代,中國皇帝抵達到西北這麼遠的地方,只有隋煬帝一人。隋煬帝到達張掖之後,西域27國君主與史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各國商人也都雲集張掖進行貿易。隋煬帝親自打通了絲綢之路,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績。為炫耀中華盛世,隋煬帝楊廣隨之在古絲綢之路舉行了萬國博覽會。這是舉世創舉。

    隋煬帝乘四層高的龍舟,從京城浩浩蕩蕩的南下江南。其意義巨大,江南分裂中國已經有幾百年了 ,一箇中原的皇帝下江南,一個剛把江南歸於自己的統治之下不久的王朝,為表示對江南的統治與重視進行巡遊何過之有?“三遊江都”是凝聚中華的英明之舉。總比有些名君花大量資財到泰山爬山慶祝功自己的偉業要好。“大運河”兩岸的無數的人民可以親眼觀看到浩大的場面,看到我中華國威,人們自然歡喜。

    隋煬帝楊廣三駕遼東.公元611年(大業七年),隋煬帝以“高麗本為箕子(商紂王叔父)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禮”為由,動員全國現役、預備役士兵,不論遠近均於次年正月會集於涿郡(在今北京城西南).此後,各地百姓紛紛有組織或自發地聚集到幽燕地區,驛路山岡之上,遍行裝甲武士.可見其深受愛戴,可惜此次征伐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 15 # 海中月不是天上月830

    隋煬帝楊廣,604年繼位,618年,被叛軍縊殺。

    我們很兩個階段看隋煬帝。

    稱帝前:

    北周時因父楊堅的功勳,被封為雁門郡公。楊堅稱帝第一年,13歲的楊廣被封為晉王,拜柱國,幷州總管。

    隋文帝第八年,楊廣率兵滅南陳。文帝二十年,平定突厥進犯,不過這次好像沒什麼俘獲。隨後被立偉太子。

    稱帝后:

    604年楊廣繼位,隨機逼死哥哥楊勇,貶謫弟弟楊諒,其他皇子皆被軟禁。

    楊諒在之後起兵,直接造成諸皇子被誅殺殆盡。

    隋煬帝第一年,徵調200W民夫營建東都。同時下令修運河建龍舟。

    第七年,出兵進攻高句麗,兵敗於平壤城。第八年,再次攻高,因中原反叛回兵。第十年,第三次進兵高句麗,此時 中原叛軍烽煙四起,最後議和收兵。

    隋煬帝十一年,楊廣例巡長城被突厥圍困在雁門,後被和親的突厥可汗之妻、隋義成公主所救。

    隋煬帝十二年,李密發檄文討伐楊廣。

    在位期間,改官制為五省五監十二衛十六府。頒佈大業律。攻滅吐谷渾,討占城,征討契丹,大宴突厥,征討琉球, 三徵高句麗。

    隋煬帝第一年,修陽渠故道、汴渠故道為通濟渠,同年修東漢陳登所開的邗溝直道,又徵發河北民工百萬疏浚漢代屯 氏河、大河故瀆與曹操所開白溝為永濟渠,疏浚春秋吳運河、秦丹徒水道、南朝運河為江南河。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前 後用了六年的時間。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餘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當時運河 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大運河對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制的加強,都起了 促進作用。

    隋煬帝第二年,楊廣增設進士科。楊廣始建進士科,典定科舉制度,這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大影響極其深遠的大事。 楊廣又下詔:“諸郡學業該通,才藝優洽,臀力驃壯,超群等倫,在官勤奮,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強御,四科 舉人。

    簡單來說,隋煬帝得位不正,在位期間主要舉措是科舉制和開通大運 河,末年荒淫無度。

  • 16 # 拼搏吧學渣127921551

    隋煬帝是隋文帝和鮮卑族女子所生之子,出生於公元569年,他二十歲時被任命為江南征伐軍統率,成功地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此後來10年,他一直擔任江南的地方官吏,再後來,他陷害了其兄,自立於皇太子。

    三十五時殺父繼位,成為隋朝的第二代皇帝。洛陽從西周起,陸續有九個王朝在此建都,因而被譽為九朝古都。隋煬帝繼位後立即在此建立新都,這是隋煬帝所築城牆的遺址。新都是一座七平方公里見方的大都市,建好後,其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迅速發展,中央和地方政治組織各具規模。

    隋煬帝登上皇帝寶座後,特別注重從中原到江南廣集賢財,並積極推進民族大融合。在6年時間內就完成了世界上開鑿最早,航程最長,最雄偉的一條人工運河。隋朝打破了各地民族間的壁壘,完善了建立統一大國所必備的各種國家制度,例如,將土地全部分配給農民,對其徵稅的均田制均以實行,將數目龐雜的法律歸納為五百條的《律》,以及行政法令中《令》的制定,用律宜刑以防犯罪,以律採運營政治方針,這兩者是國家的兩根基礎支柱。確立於隋的這一套《律》《令》此後持續了一千三百多年。

    隋煬帝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他雄心勃勃,雷厲風行,把隋文帝廢止的學校全部恢復起來,在人才的培養和選拔上,開創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舉制。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隋煬帝為了使行政區域的劃分攝製四海,慕秦王而重設郡縣制,大大擴大了郡的轄境。除了整治內部隋煬帝還把目光投向擴充套件和鞏固疆域。

    隋大業七年,連年徵發天下之兵,三次親征高麗,勞民傷財,這也是造成隋政權顛覆的一個重要原因。隋煬帝致力於建設新國家,但是隋朝建立後不足三十年就滅亡了

  • 17 # 小散也瘋狂

    隋煬帝,歷代史家都斥為暴君,對隋朝短期而亡應該負有直接責任,但隋朝的滅亡真的是隋煬帝的責任嗎?下面就表述下自己對隋煬帝的一些淺見:

    隋煬帝楊廣在位14年(604年——618年),文武雙全,才華橫溢,戰功卓著。“統一江山”、“修通運河”、“修建東都”、“西巡張掖”、“改革創新”可以概括他一生所為。

    一、親自指揮完成祖國統一 公元589年,隋軍在楊廣的指揮下,一舉突破長江天塹。強盛的陳朝發動進攻,並完成統一。結束了上百年來中國分裂的局面。也結束了中國三、四百年的戰亂時代。從此中國進入了和平、強盛的時代。

    二、修通運河、修建東都 隋煬帝為中國後代子孫萬代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他對中國的功績是不朽的,只是為此付出的代價太大,勞民傷財導致滅國。如此浩大的工程誰修建都不討好,誰建都會傷國體。有誰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還有誰敢做如此大的手筆?大概只有氣魄同樣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

    三、親自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 這為以後唐太宗取得一系列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都覺的唐朝的疆域大,其實隋朝的疆域比唐朝更大。

    四、重視教育、尋求典籍、開創科舉 隋煬帝恢復了國子監、太學以及州縣學,還組織人編寫了《長洲玉鏡》四百卷,和《區宇圖志》一千二百卷,這對於儲存中國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貢獻。

    隋煬帝失敗的地方是用民過重、急功近利,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遺憾的是隋煬帝死在宮庭政變,死於鮮卑族的復辟。我們在評價一個人或一件事時都要運用歷史的比較方法,辯證地去看一個人或者一件事。這可以更能讓我們看清事實的本質。

  • 18 # 銅頭鐵臂小螞蟻

    是個感性的詩人。"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有志氣的青年,三徵高句麗,修大運河,如果不是後期自暴自棄必是萬世明君。

  • 19 # 致餘人

    隋煬帝的野心太大,也太急了,沒有足夠認清現實。

    人無完人,歷史和電視劇都太過苛責他了,唐太宗也殺害了他一母同胞的兄弟,但更多的人都歌頌他的偉大,完全忽略了他的種種過失。

    電視劇大多都說隋煬帝怎麼昏庸,從而突出李世民和那些隋唐英雄的偉大,時間久了誰還記得隋煬帝做出的貢獻?

    一、在政治方面

    1、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的設立為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貧民有更多的機會從政。

    2、楊廣頒《大業律》。楊廣修訂了法律,主要是對隋文帝末年比較嚴酷的法律進行了改革。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後來野心膨脹的楊廣,把好事變成了壞事,以至於百姓怨聲載道。

    3、楊廣遷都洛陽一事,並非完全出於荒淫逸樂,而是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決定的,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二、在軍事方面

    楊廣,攻滅吐谷渾、討占城、征討契丹,大宴突厥、征討流求。

    這一場場戰爭,都發生在短時間內,勞民傷財而且不給百姓緩衝的時間。加上隋朝承繼北周的根基,有很多有權有勢的貴族蠢蠢欲動。

    三、在經濟方面

    隋代所開的運河其實大部分是利用自然河道、或是疏浚前代留下的運河。楊廣所開鑿的運河其實是利用之前眾多王朝開鑿留下的舊河道,加以疏浚。

    一條大運河的修建,促進區域間的交流和物品的運輸等。

    千秋功過後人請說,楊廣的性情可能更適合做一個讓人管束的將軍,就像他年輕為隋朝征戰天下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吵架,為什麼感覺大部分丈夫會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