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毅一媽媽

    青春期孩子正處在一個獨立自主意識很強,但獨立自主能力還有限的年齡,需要我們父母平和地、積極地去引導和溝通。

    父母的權威在這個階段發揮的作用會逐漸減少,所以父母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點,不能再對孩子發號施令,而是要本著尊重他們的態度,凡事和孩子多多對話溝通。

    在遇到原則性問題的時候,或者孩子的行為違背父母的底線時,父母要冷靜,要提前想好怎麼和孩子溝通,千萬不能對孩子興師問罪,因為這樣更容易讓孩子關閉心扉,甚至不和父母溝通。

    青春期孩子所謂的叛逆,只是自我意識飛速發展的一個體現,所以父母如果懂得和孩子平和溝通的話,定能減少和青春期孩子的摩擦和矛盾,讓孩子順利度過這段特殊時期。

  • 2 # 之25445054

    叛逆期的孩子,雖然年齡接近成年,或者已經成年,但是心智還未成熟,還是靠經歷和疏導,有些事情,你不讓他們經歷,他們永遠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吃一塹長一智,不吃虧不會成長的。所以試著溝通,站在孩子的角度溝通。主要看溝通。

  • 3 # 樂施藝匠地坪

    孩子想逃離家庭,父母應該考慮下,是不是平時替孩子做的決定太多了。自己也是孩子過,自己也對父母有過各種期許或怨意。

    孩子的問題,不是簡單青春期叛逆就能解釋的通的。

    一般希望遠離家庭的孩子,都有一個強勢專制的家長,總覺得自己為了孩子做了最好的判斷,選擇,制定了最好的計劃,自己各種辛苦,各種心疼自己。

    孩子也是人,也想想你一樣棒,可以把計劃,規劃,做的好好地,把人生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可以自己很遊刃有餘的做自我。

  • 4 # 繁花似錦覓安寧love

    我也有過這個時期,因為跟父母無法溝通,父母有的時候很粗暴,剝奪孩子一切的權利,把自己對事物的認知強加在孩子身上,還不聽取孩子的想法看法。有時候只要跟父母意見不一致就是打罵,這種家誰想呆?想跟他們溝通,先放下你家長的架子,聽聽他為什麼希望遠離父母遠離家庭?然後試著去理解他,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他是想出去走走看看,闖蕩一下,還是厭惡了這個家和父母對他的態度?只有深切的感受他的感受,認同他,他才會敞開心扉,把自己的觀點想法說出來。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 5 # 素心源

    可能我們普遍聽到關於青春期的標籤就是“叛逆”,這是一個敏感的時期、敏感的話題,因此,青春期的孩子備受父母和老師關注。

    我的女兒今年12歲,正值青春期,可能因為一直以來我和女兒的關係都很親密,就如她所說我是她最好的朋友,她在學習生活中以及與老師同學們之間,的所有快樂和煩惱都會與我分享傾訴,所以關於女兒的青春期我暫時還沒有太多困惑。

    我與孩子相處的原則:傾聽,陪伴,理解,溝通和建議。

    送給有青春期困惑的父母們,能夠和孩子一起走過青春期是無比珍貴的幸福,請陪您的孩子一起成長分擔他(她)的煩惱,分享他(她)的快樂

  • 6 # 陳陳讀書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你會發現孩子變得脾氣越來越大,情緒也不穩定,身高等生理特徵也越來越明顯。

    無論男孩女孩都更加註重自我,尤其是在老師和同學們面前特別要面子和形象。也注重自己的隱私和小秘密。不願和父母交流。

    既然青春期孩子有這麼多明顯的變化,我們作為父母也要改變自己平時和孩子相處的方式,以免激化彼此之間的矛盾,鬧到孩子叛逆,甚至離家出走自殘的地步。

    第一,注意和孩子說話的語氣和方式。不能像孩子小時候一樣直接命令式。比如:你寫完作業沒?怎麼回事你磨磨蹭蹭的!

    說話要和緩,語氣要平穩,多用感嘆詞,少用命令式。

    第二,面對孩子出現的變化,比如不想跟父母交流,更加註重隱私時,父母彆著急就一定要知道孩子在做什麼。越是逼的緊,孩子越是往後退。

    可以給孩子留紙條,告訴孩子父母的意思。這樣會避免正面衝突。

    第三,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一家人在一起說說笑笑,開開玩笑,互相調侃一下,這樣會讓孩子更加放鬆,也喜歡自己的家庭。

    有的家庭氛圍很悶,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吃飯睡覺。也有的家庭氛圍很嚴肅,父母總是給孩子說一些大道理,動不動就上綱上線,這樣都不好。

    總之,當孩子青春期時我們就要把他當作大人來看待,尊重他,關心他,讓他感覺到父母的愛。

  • 7 #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父母提起青春期,往往給孩子冠以“叛逆期”,好像青春期就是叛逆、頂撞的代名詞,其實青春期是每個人生命中的必經階段,也是孩子覺醒的最後一個階段。

    進入初中的孩子,一般在12-13歲左右。由於生存環境的改變和過量激素的攝入,現在孩子的青春期與以往相比平均提前了3-4年,也就是說以前孩子的青春期是16-17歲,現在剛進入初中的孩子已經經歷青春期了。在我們大多數人看來,青春期就是“叛逆期”,以前很是聽話的孩子突然不聽話了,和爸爸媽媽的話越來越少了,稍不順心就像點著了火藥桶,愛打扮了,會花錢了,也有可能早戀了……可能大多數家長覺得孩子變了。要麼 不知所措,要麼刻意改變孩子,要麼一直順著孩子。

    以上三種方式都是不科學的方法。首先,要正確對待孩子的青春期。青春期其實就是覺醒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由於受性激素大量分泌的影響,出現了第二性徵,這種身體上的微妙變化,勢必會引起孩子心理上的變化。變化分兩類,一是“同伴認同”,家長的權威地位受到了挑戰,同伴的表現和吸引顯得很是重要。如果家長與同伴的意見不一致,孩子寧肯聽從同伴的,這就是與家長衝突的主要原因。二是,刻意在異性面前表現出自己最優秀的一面,或者刻意表現出最討厭的一面,以引起異性的注意。這種注意有可能是正向的,也有可能是反向的。這就是孩子的“早戀”或者因為異性發生校園暴力的根源。

    基於以上情況,做為家長,我們首先要接受孩子,其次要認同孩子,還要儘可能地陪伴孩子,尤其是父母要多陪伴異性子女。孩子有來自於父母足夠的正能量,就會帶著這份能量順利度過青春期。

  • 8 # 一家人三座城

    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習慣,看問題也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大人說什麼就是什麼,而且似乎也感覺和大人之間的話越來越少,越來越不願意把學校發生的事情和自己身邊的事情,甚至自己的心思說給父母聽。他們更多的是和自己的同齡人有話題,所以很多父母會覺得青春期的孩子不好教育。其實,青春期的孩子也仍舊是孩子,作為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真切的感受到你的存在,你的關心,你的誠意。

    所以,個人覺得可以找個輕鬆愉悅的時間點和孩子坐下來隨意的刻意的聊一聊。讓孩子感受到你的誠意,你對他真切的關心。

    其次,對孩子身上發生的變化,可以旁敲側擊的問問是怎麼回事,也可以私底下問孩子的老師,要好的同學等,也可以多做觀察,讓你自己感受到他變化的原因,並做出及時的行動來幫助孩子。

  • 9 # 鄉村小學張老師

    青春期的孩子切記不能硬來,要溝通談心。如果硬來孩子會越來越叛逆,弄不好會弄出不可挽回的悲劇。

    真正的教育,都是緩慢有力的,都是潤物無聲的。立馬見效的暴力,只會在一次次重複中,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和後悔莫及的悲劇。

  • 10 # 嚴寶說

    首先父母要懂青春期的孩子,要知道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比如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一回家就呆在自己的房間,和父母之間幾乎沒有了溝通。

    這是為什麼呢?我們會發現大部分父母還是按照過去和孩子小時候的說話方式相處,可是孩子長大了,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呀。

    良好的溝通是開啟孩子心靈的一把鑰匙。

    青春期的孩子最忌批評,指責,打罵,簡單粗暴的溝通方式。

    理解與溝通是人與人相處的基礎,親子之間的理解與溝通更是如此。

    四種錯誤的家庭溝通模式

    1.指責埋怨型溝通。

    2.遷就討好型溝通。

    3.打岔囉嗦型溝通。

    4.超理智型溝通。

  • 11 # 一杯清茶xue

    在青春期,家長的教育方式,更是很有可能影響著孩子的學習心態,從而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那麼家長們遇到的這些關於孩子青春期的問題,一定要引起重視!

    1. 青春期的孩子發生的變化,大部分是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所以家長要儘量讓孩子,養成自己處理生活瑣碎的習慣,幫他們代勞,反而會與他們的自我意識的覺醒相矛盾。

    2. 要避免指令式“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當成大人,要讓他感覺受到尊重。不管什麼事情,先聽聽孩子的想法,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 “你對於玩遊戲的時間有什麼意見嗎?你覺得什麼時間合適呢?”不要用我們的思維判斷一件事情。

    3. 既然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增強,那家長要學會放權,不要給孩子安排好一切,給孩子自主權。比如,什麼時候出門?怎麼出門?遊戲玩多久?交一些什麼樣的朋友?甚至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決策中,如果孩子有不錯的意見,我們不妨採納。

    5. 對於同一錯誤,千萬不能“老調重彈”,會引起孩子的厭煩情緒。在批評中要切中要害,簡短數語指明問題,也要避免“廉價”的表揚,過多的表揚會使孩子懷疑表揚的真實性,要儘量真誠具體的表揚孩子。

    6.面對孩子叛逆,家長很容易橫眉怒目,這時候,先不要說話,慢慢吐出這口氣,平復一下自己的心情。想想自己這麼生氣的原因,是為了發洩情緒還是為了教育孩子,如果是後者,心平氣和的溝通是不是效果更好呢?

    不同的孩子需要的應對方式不同,各位家長要根據自己家孩子的情況,結合上述幾種方法進行教育。

  • 12 # 心聲天使

    青春期對孩子和父母來說都是一個比較重要和煩惱的問題。男孩子還是女孩子要區別對待,特別是對女孩的教育,那麼如何來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呢?要從多方面出發,不可只重視孩子的文化知識的學習,飲食、心態、身體的健康一樣都不忽視。

      一、教育德為先。當今社會,精彩紛呈。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人們的思想品質參差不齊,特別是一小部分人為追逐名利,不擇手段,對思想處於轉形時期的孩子產生不小的影響。作為父母,道德要從自己做起,自覺抵制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襲,作孩子的榜樣。當發現孩子的言行與法律及社會道德相偏離時,應苦口婆心的指出其後果及危害性,將孩子引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同時激勵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二、以身作則樹榜樣。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教育孩子家長要一身作則。家長首先要為孩子釀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行教勝於言教,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學習型的家長一定能進行教育出一個愛學習的孩子。如果家長自己都不能管住自己,整天沉溺於上網、刷手機等,要想處於多動期的孩子靜下來看書做作業,恐怕是不現實的。

      三、走進孩子的世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生理變化。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和接納自己的生理變化,珍惜自己的性特徵。另外,孩子的腦和神經逐漸發育,情緒易波動,感情十分脆弱,此時需要家長和老師配合,適時引導幫助。瞭解孩子的心理變化,也尤其重要,青春期的女孩,開始有了成人感,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顯著發展起來,但能力不強,仍帶有片面性和表面性。開始意識到兩性關係,萌發著性愛和戀愛的需求;人際關係逐漸頻繁,渴望找到與自己思想、感情、興趣愛好相一致的朋友,但不善於把感情與理智結合起來。這就需要家長指導幫助,家長要經常與孩子溝通思想,瞭解了孩子所思、所好、所行,才能走入孩子的世界。

      四、不要對青春期的孩子抱有成見。總認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們有獨立意識的跡象便極力壓制,擔心稍有讓步,就會導致孩子步入歧途。父母反應越激烈,孩子們就越會堅持己見;父母若強行壓制,不但沒有成效,還會適得其反。

        五、要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現在不少家長只注重孩子文化知識的學習,對孩子的身體鍛鍊關注甚少。要知道,沒有強健的體魄,沒有健康的心態。再大的理想與抱負也因心有餘而力不足而難以達到。 

  • 13 # 周導帶你走

    青春期的孩子已經開始進入叛逆期,這時的孩子一定不能打罵,家長要耐心,不要指望這時的孩子還聽話,要適當地放一放他,順著他的心意,然後再說:孩子,我們理解你,現在你是青春期,有那麼點的叛逆,我知道你不是有意地起我們,你心裡也很煩是不?別怕,孩子,這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時期,我們一起走過去好不好?不過你****的事情做得真的不漂亮,如果能***做就更好了。

    家長一定要耐心不能急躁,要壓火,不要讓孩子你很煩他,也就一年的時間,家長只要留意不讓他學壞就行了,其他的慢慢來就好。過了一年孩子會突然懂事了。

    千萬不能心急,一定要表現出理解孩子,然後再說你的心思,讓孩子 理解你。

  • 14 # 柳樹枝條

    家長應該多青春期孩子的全面發展 家長多引導鼓勵給孩子制度目標 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多跟孩子溝通 交流 分享 要讓孩子自己認識到青春期叛逆心理 讓孩子自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 15 # 團圓83

    關於“孩子的青春期如何教育”幾點建議:

    青春期是指(6歲~16歲)年齡段,這個期間可以分為兩個步驟: 一,6~10歲是一個懂話階段,能聽懂能分析好壞事物能記憶和回答家庭和社會的生活常識;在這個時間的教育孩子是父母的最關鍵,要讓孩子快樂的健康的成長,最好多教他們啟蒙的知識,童話童詩動畫,從小開發內心世界,儘量排除一切不健康的東西(比如罵人,害人的)故事,多參與室外(社會實踐),使孩子早早就“開心眼”懂事了。

    二,從11歲(包括10)到16歲已進入各科知識懂事的年齡段,最好跟10歲以下的分別對待。跟他們說話要結合社會知識和書本知識課程同步跟進,以學習為主,兼學別樣。要知道啥叫“基礎知識”,就是一步一步理論與實踐結合,書本與社會結合,既上了學也懂了事。

    第三點,是最關鍵的一點。

    就是問題前面說的,大男孩14歲了,小女孩6歲,他們雖然是一母同胞,但隔開“年齡段”了。男孩以是小大人了,女孩還是正在更年的幼女,他們的“世界觀(內心世界)”有根本的區別。由此可見,父母和子女的溝通很少,而且溝通的方式(年齡段的心理區別教育)不夠好。

    有人會說,教育孩子有這麼麻煩嗎?!

    我一句實話問你,你們做父母生養孩子是為了什麼?

    你們希望你們的孩子長大幹什麼呢?!

    當前社會因為物質生活的提高,多少父母把孩子放到家裡只管學雜費,荒蕪了基礎教育,荒蕪了自己的人才,也荒蕪了國家的人才!

    我特別呼籲全社會的父母多多跟孩子溝通,多多交流實踐知識,成為一個個有用的“棟樑之材”!

  • 16 # 心理諮詢師臺延田

    青春期是一個自以為長大了但實際又沒長大的年齡階段,一方面孩子以為自己成熟了,不再對家長言聽計從了,另一方面家長又試圖繼續“指導掌控”孩子,但此時的“指導”已變質為“嘮叨”,這種控制與反控制便催生出一個社會性話題“逆反”。

    家長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我覺得首先要認識到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必須也只能“(逐步)放手”,脫離家長,是孩子的必然之路~~~只有啃老族才永不脫離家長。在這階段家長需要做的只有四個字:榜樣,後勤。

    榜樣,就是說你想讓孩子做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做到,比如誠實善良愛學習,需要身教而非言傳,相信孩子有自我發展能力,不去憑自己判斷設計孩子的人生。說到後勤,就是在衣食住行上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但要注意你只要準備好就可以了,至於人家要不要是另一回事,再一個是“必要的”,物質條件過於豐富對孩子不是啥好事。

    青春期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如果遵循規律,其實並不複雜,而一味以自己主觀判斷為出發點則勢必舉步維艱。

  • 17 # 歲月晴好m

    青春期的孩子一般存在早戀、不學習、叛逆等情況 只要不是過分或者違法亂紀,作為家校雙方一定要慎重選擇教育方式方法,弄不好會不可收拾。

    首先,孩子一定要在父母身邊,家長千萬不可把孩子扔到學校不管或許委託親戚管教,不要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父母的溫暖關懷任何人也代替不了,而且父母可以毫無芥蒂的直接批評教育孩子, 可其他人就不可以了,說的輕了不聽,說的重了就會記仇。

    二是一定要注意教育方法和形式。說一個例子,朋友的女兒高一就和同桌早戀了,老師暗地裡說過她幾次了,把座位也調開了。但作用不大隻能讓他們低調處理,不要影響其他同學。但兩個孩子根本不聽。老師沒辦法怕出意外,只好叫來家長共同商量處理辦法。家長是有知識的人,他們回去商量後給孩子說,你們可以保持這種關係,但如果以後要結婚,必須考上大學有自己的能力了,如果你們彼此還喜歡對方 我們可以成全你們。但如果沒有能力,一切後果你們自己負責。兩個孩子聽了父母的話,很快調整心態 ,投入到學習中去。一晃就高考了,兩個人都考上大學了, 以後的結果就不知道了, 但起碼當時效果不錯。

    還有一個例子,一個高中生男孩喜歡拳打腳踢,經常惹事。中午休息時他在回家的路上把一個同學不小心弄傷了,問題也不大,就是胳膊擦傷了皮,本來兩個孩子已經和好了,也去診所處理了一下。誰知下午受傷同學家長找到學校老師大鬧索要賠償,校長沒辦法只好找來家長共同商量,家長為了息事寧人,答應賠償兩千元了事。這個孩子的父母都是打工一組 ,兩千元對他們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回家後父母又打又罵,孩子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家裡多方尋找兩年多了不見音訊,而另外一個孩子迫於心理壓力也早早輟學了,校長也被免職,至今悔恨不已。

    所以,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只要沒有犯原則性錯誤,家校雙方一定要循循善誘,冷靜剋制自己的情緒 ,低調處理,以孩子自己能夠接受的方式方法商量溝通,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千萬不要意氣用事, 激情批評或者冷嘲熱諷,更不要當眾處罰讓孩子下不了臺。 本來這個年齡的孩子熱血方剛,容易激動,弄不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惡果。

  • 18 # 默默的期待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改變原來的說教方式,與孩子交朋友,多與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從而認同家長的意見。總之,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希望家長們好好陪孩子平安的渡過這個關鍵期。

  • 19 # 遙說新語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說一個發生在我學生身上的例子,她是一名初三學生,看上去也挺老實的樣子。可是有一次,她被班主任叫到辦公室裡談話,後來我發現她居然哭哭啼啼的,很委屈的樣子。仔細一聽,我大概知道了是怎麼一回事。最近她和媽媽經常鬧矛盾,兩個人常常有言語上的衝突。聽她說好像最激烈的一次情形是這樣的:母女兩個人說著吵著,後來居然還打了起來,結果她們一個拿菜刀,一個拿水果刀,就這樣對峙了很久……我簡直有點不敢相信眼前這個看上去文靜的女孩,在家裡居然會是這樣的。她委屈的哭著、說著,說媽媽不疼她,看她不順眼,老是批評她,她也不服媽媽的說教,所以最近一段時間母女關係一直很緊張。

    很明顯上述女孩是正值青春叛逆期,如果此時家長不能夠採取正確的交流和引導,後期所引發的矛盾將會更多,對孩子的成長和身心健康都不會有好處。那究竟該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我想談以下幾點:

    1、正確認識青春期:家長要明確,青春期是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任何人都要經歷。既然這是必經的過程,所以家長就要坦然面對,孩子的叛逆,孩子的不服管,是她在慢慢長大的一個表現,這個過程很快就會過去。所以明白了這些,你就能夠用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孩子種種不可思異的行為了。

    2、呵護她敏感的心: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生理上、心裡上都會發生很大改變,這時候的孩子變得特別敏感,此時家長要特別注意和她溝通交流的方式,注意說話的語氣,切不可把她當做小孩子一樣看待,切忌用命令的口吻和她說話,要尊重她的隱私,不要打探她不願和你分析的小秘密。

    3、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進入青春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覺得自己長大了,說話和做事都有了自己的主見。所以此時家長一定要注意在孩子跟前的身份,她喜歡你是一個朋友般的家長,而絕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任何事都替她拿主意的家長。很多家長感覺孩子叛逆,其實大多主要就是因為覺得孩子不聽你的話了,凡事會自作主張了。所以你和她交流時一定要把她當大人看待,當朋友相處,遇事和她商量,而不是替她拿主意。另外,千萬不要拿她去和別的孩子作比較,這是孩子萬萬不能接受的。

    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相信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也不會讓你感覺頭疼的。

  • 20 # 有為青年張三

    給我打!!!

    反正不是打我崽,一般性子好的多聊聊,性子不好的估計很難剋制動嘴動手。昨晚上幹了一碗雞湯,每個人都要現下追求快樂,不要被未來綁架了現在的快樂。那麼最愛的家人,孩子應該給他們什麼?不是學學學,也不是成績,是遊戲,是出玩,是怎麼快樂怎麼來(節制是要的)。我可能接下來會這麼做,管他孃的什麼大學什麼工作什麼錢包,先讓孩子快樂起來,不被什麼為孩子未來計而折磨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該勇敢踏出婚姻的泥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