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北原

    原生家庭不一定會給孩子帶來創傷,給孩子帶來創傷的是原生家庭不良的運作模式,這種不良模式可能是真實存在的,也可能是孩子自己的感知,這個不重要。

    如果原生家庭執行模式良好,或者孩子感覺良好,就不會給孩子帶來創傷。實際上,原生家庭給一個人的滋養絕大多數都會遠大於創傷,只是因為理所當然,很多人都忽略了。

  • 2 # 心理學工作者張淑娟

    絕大多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多是愛的滋養。但也有不當的教養給孩子帶來心靈傷害。

    有個初中女孩,成績一向在前三名。她是班長,熱心友愛,誰有困難她都能幫。可就是這麼優秀的孩子,卻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人前她樂觀豁達,人後她焦慮煎熬。尤其每次大考之前,更是嚴重。最後輟學在家,不能去學校了。

    多次看心理醫生,時好時壞。透過諮詢瞭解到她父母對孩子過於嚴苛,完成孩子形成自責心理。認為只有成績好才對得起父母。

    父母過高的期待,嚴厲的管教成了孩子受傷的根源。

  • 3 # 小小思維家

    當我們在訴諸原生家庭之痛,聲討“父母皆禍害”時,很多人時常悲嘆為何自己沒有遇到一對好父母,沒有出生在一個善解人意的家庭,就像只要沒有了這些缺陷,完美童年就一定會發展出一個完美成年。

    在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除了需要被理解,“恰好的挫折”是十分必要的,失敗但非創傷性的自體經驗是自體適應結構的良好補充,也是自體發展出適應於生活的能力的重要途徑。

    至此,你還期待完美的童年、完美的原生家庭嗎?

    我們會發現這裡的群體多是偏年輕的成人,他們總是不管自己成功與否,但只要是現階段自己身上那些負面的東西,就會都歸因於自己的原生家庭,給人一種故意甩鍋之感。人們總是傾向於把成功歸因於自己的努力,而把失敗歸因於他人以及外界的因素。

    說到底,到底是不是原生家庭的鍋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看待原生家庭理論,以及它對我們父母來說有何借鑑意義?

    不必太焦慮,不必做完美的家長。相反,我們只需要做一個及格的家長就行了,也即溫尼科特所提出的“60分媽媽”。

    而60分的媽媽既看得見孩子,給予孩子愛和抱持,同時又放手讓孩子迎接一些挫折。這裡的挫折又對應了上文“恰好的挫折”的概念,也即是“恰好的母親”放任孩子經歷一些“恰好的挫折”,這些失敗但非創傷性的經驗會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

  • 4 # 心理學高大夫

    愛來自父母親,令人悲傷的是,傷害也往往來自父母……

    特別喜歡的話與你分享: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所產生的……

    他們經有你出生,但不是從你而來,

    雖然在你身旁,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蔽護他們的身體,而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你夢中也無法企及的明天。

    ……

    你是弓,孩子是從你身上發射出活生生的箭。

    ——紀伯倫、《論孩子》

    詮釋了生命成長過程中,來自母親平庸且無端的憂傷,尤其強勢的母親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小視。

    和母親、原生家庭的關係對我們的一生都有相當大的心理影響,但奇怪的是,我們從來都不願意相信這一點。

  • 5 # 玉軍

    原生家庭能給孩子帶來快樂也能給孩子帶來傷害,原生家庭儘量不要在不要離婚再婚家庭會給孩子帶來更大創傷,如果過不下去整天吵也會給孩子帶來創傷這樣的話還不如離婚自己帶孩子過,這個問題得兩說再婚家庭也有好的原生家庭也有好的,要是我的話我是儘量不離婚如果離也不再婚自己帶著孩子過

  • 6 # 天使的指紋Fiona

    我的原生家庭看上去比較完整,但是我從小就在父母的陰影下長大。家境貧窮,一年級媽媽不給我交材料費,老師跑到家裡來要錢,回到學校被同學嘲笑,在家裡得不到安慰。努力的去討好父母,什麼都為父母的情緒著想,父母稍微不開心就緊張,想盡辦法去討好他們,可事實是我做的再好再多都不如弟弟的一句話,弟弟做什麼都是對的,弟弟花錢大手大腳就說以後會賺錢就行,而我買件兩百塊錢的衣服都被說敗家。媽媽情緒不對了我本能的就想是不是我哪裡做的不好,直到遇見了我老公,他告訴我要為自己活,我不是他們情緒的發洩品,我是一個完整的人格。現在結婚了有了孩子父母還在責怪沒有按照他們選的路走,時不時翻舊賬,但是她從來不敢在弟弟面前翻舊賬,弟弟一發火就一個字不敢說了,而我如果反駁那就會被口水淹死痛批十頓然後又成了舊賬不斷的翻出來。好在我選擇了我老公,家庭幸福,能及時開導我,是我的心理醫生。原生家庭的陰影太可怕,即使是完整的。

  • 7 # 簡學英語

    為什麼我一直覺得大談特談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是無中生有,沒事找事呢?似乎沒有原生家庭的存在,一個人會活得無限滋潤,煩惱會成為稀缺資源!

    與其去抱怨原生家庭的種種不是,省下那麼多心思和精力,真不如來創造自己現在和未來的新生活,豈不更好、更實用、更有價值!不用一次次地回到那些不堪回首的過去,糾結、焦慮甚至撕裂自我。

    昨天是屬於死神的,今天才是真正歸屬於自己的所有,明天有可能成為今天,但昨天是永遠過去了。

    很多人抱怨原生家庭家庭,可是沒有原生家庭,你將去哪裡?你從哪裡來?真的會像哄小孩子那樣,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你嗎?失去生命,一切都歸於一條直線了,而生命正好來源於自己的原生家庭,世界很大,能賦予你生命之源的,只有你的原生家庭了——你有什麼資格去挑剔它呢!

    一個人真正的成長,是從Ta成為自己母親的那一刻開始的。

    第一次從電臺主播朋友圈看到這句話,我就決定做自己的母親了,在做自己母親的過程中,我竟然開始了奇妙的轉變,性格越來越寬容大度了!我現在已經不再抱怨父母了,與其抱怨別人,不如改變自己來得容易、來得有效果!誰也無法改變誰,所幸我們都能改變自己,這真是萬幸了。

    實際上,原諒他人,便是對自己的寬恕。

    所以再也不要對原生家庭聲討了,停止那無意義的事,開始關注自己內在的小孩吧,照顧好Ta,並且和Ta保持流暢的溝通,原來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

  • 8 # 雲煥喝雞湯

    我有一個哥哥

    他的家庭成員之間,自他很小的時候,就缺少相應的溝通。

    所以導致他比較內向,很少和別人交流。

    父母是我們第一人老師,而我們的性格特點,基本都是在我們的童年形成的。而我們長大之後,很多行為邏輯,知識在不斷重演童年時期的行為邏輯。也就是說,在我們童年的時候學到了什麼,我們從此之後,就一直在模仿最初我們學到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們的童年真的很重要,特別是我們的原生家庭。

    而我們中國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問題,我們都是扭曲愛的真諦。比如父母很容易把對自己子女的好,看成是犧牲自己的基礎上達成的。這讓從這樣家庭出生的還是,充滿負罪感,這樣的孩子也很容易產生自卑。

    但是,這不能說一定是父母的責任,畢竟在以前是社會中,我們的生存資源是有限的,是要犧牲一部分的利益,才能更好的讓他們的下一代有更好的生存資源。但是以前的這種價值觀,其實是有待商榷的。我們愛自己的孩子,應該是發自自己內心的,不是有代價的,很多父母有這樣的心理,我現在付出的全部精力來培養你,你長大之後,就一定要相同或者成倍的回報我。

    這就是以交換的價值觀產生的原生家庭,讓孩子也充滿功利性。

  • 9 # 愛要坦白

    原生家庭不可選擇,出生已經被註定,起點不是終點,父母的關係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以及未來自己組建家庭的理念,經濟條件影響孩子學習條件和交友條件,不能以偏概全,經歷和環境不同導致孩子性格不同,不想去具體舉例,生而為人已不易且行且珍惜

  • 10 # 信望愛1199

    每個家庭都有原生問題,無法避免,但是隻要有愛,愛可以讓我們選擇做對孩子有利的事,做了傷害他們的事會有愧疚感,所以愛孩子是原則。

  • 11 # tuibian

    我的原生家庭就帶給我很多創傷,我現在30多歲了,心裡還是無法擺脫。第一個是暴力,長期在暴力下緊張不安的情緒是很多人無法體會和理解的,以至於這種怨恨長大了也無法原諒他,雖然身邊的親戚朋友一再說把你養大不容易,做父母的永遠是對的,要懂得原諒,但是就是無法違背自己的內心去原諒,幾十年不是那麼容易原諒的。我只能做到不報復,遠離一些避免以後再因此受到暴力。當時的法律是沒有家庭暴力這一說的。暴力,讓我連讀書都帶著不良情緒,無心學習,心力全都用在無力避免暴力的消耗上面了。

    第二,窮。窮到什麼都跟別人不一樣,吃的穿的用的,處處被同學排擠,蔑視,被同桌指指點點。連坐公交車1元錢都沒有。倒至整個童年沒有一個朋友。到現在都一直節省,省到不敢用好的東西。

    第三,缺愛。缺到十幾年都以為自己為周圍的人真心付出所有,就能得到一點關愛,結果所有人都覺得理所應當,索取完不把你當回事,弄得自己滿身傷痕累累,最後親人,朋友,夫妻,親戚都對你不屑。到了三十多歲才明白,愛自己才最重要最值得,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和條件愛自己。現在悔悟變的心狠,周圍人像是突然開悟了一樣,發現了你的好。

    原生家庭會毀了人一生一點也不誇張,很多觀念都是原生家庭強制或者無形中輸入的,人生上很多失敗都是因為這些觀念,當你發現時,時刻要解剖自己的想法,不能重蹈覆轍,那是有一定困難的。

  • 12 # 週週不懶惰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有影響,但並沒有媒體渲染的那麼誇張。

    感覺這些年,大家一提到誰誰怎麼了,都會往原生家庭扯,都是原生家庭的錯。但是,誰的原生家庭又是完美的,沒有缺點的呢?絕大部分人的家庭都存在這或者那的不足和缺點,很好和很差的原生家庭都是少數。

  • 13 # 青旅小艾

    原生家庭的傷害需要孩子用一生去尋找解藥,能治癒的寥寥無幾,幼年時殤將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擇偶擇業和為人處世,三觀都會偏頗,所以在離婚率持續高漲的時代還是不要急著生孩子吧,中國人口太多了,自己被禍害了就不要再禍害下一代了

  • 14 # 伊6183922362

    命運。

    家庭觀念決定了溝通方式,溝通方式決定了家庭氛圍,氛圍決定了性格,性格決定了行為,行為決定命運。。。

  • 15 # 使用者容和

    謝謝你的邀請,原生態家庭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比如生活習慣,環境,認知,和執行力..................等等有著優良的好習慣,好性格,在家裡言傳身教耳濡目染那沒說的肯定是青出於藍勝一藍,但是有的家庭不是這樣,性格看法想法迥然不同,那就對孩子有著不同的影響力,當然孩子是無權選擇家庭的,長大之後孩子進入社會各個不同的領域,也就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作用了,那個時候就能完完全全呈現出來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向的影響力了!

  • 16 # 奇蹟148211686

    小時家裡條件不好,在外父母要面子,不會說買不起,只會說孩子不想要,說要的時候被狠狠言語傷害過,即使能買的起了問想要不想的時候也會說不想要其實心裡想要的,然後被誇懂事的時候知道說不要是對的,時間長了就真的什麼都不想要了!長大了也是無慾無求,沒要求沒追求,得過且過!有這樣的沒

  • 17 # 胡森源

    治癒原生家庭創傷所要經歷的7個階段,瞭解了這7個所需的階段,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原生家庭,更好的為自己積累的治療提供支援

    第1個階段的狀態是不知道原生家庭的問題是什麼。只是覺得很痛苦,見不到家人的時候想念家人,見到了家人過不了多長時間,又開始發生矛盾和衝突,無法和睦相處。有的家庭只是能做到淺層次的溝通,大家相敬如賓,不能談極深層次的內容,感情也無法流動,有的人會選擇逃離,但是即使離開家人以後,仍然會遇到與家人模式相處的朋友,或者是同事上司伴侶,繼續重複熟悉的痛苦!

    第2個階段的狀態是開始明白原生家庭的一些問題。嘗試開始重建自己的界限,學習劃清界限,這時會遇到家庭的強烈反對和攻擊,會比第1個階段更加痛苦糾結。處在這個階段的人常常面臨非常掙扎的局面,因為暫時還沒有辦法或者是暫時沒有能力離開家庭,有的人就會退縮回去,以前的家庭互動模式,因為熟悉的痛苦比未知的痛苦會好受一點,但是有的人已經痛夠了,繼續脫離家庭,活出自己離開家庭的模式。

    第3個階段的狀態是開始可以劃清界限。離開家庭,找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開始抑制,開始找相對安全的地方來得到滋潤,但是確實沒有勇氣嘗試回家,在這個階段的末期開始能夠認識到原生家庭不僅有傷害的一面,也會有好的一面。有很多的傳統習慣都是今天仍然給我們帶來祝福的,開始對原生家庭去除妖魔化開始有盼望。

    第4個階段的狀態就是一直到了一定程度的階段,開始覺得自己有一點力量。情緒相對比較穩定,平安可以開始回家了,但是回到家很快就會敗下陣來,受到新的傷害也會反擊,也會遭到家人的新的傷害,不得不再次逃離,經過一段時間的依據再回去再逃離,如此反覆,這個階段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因為依據是包括安全感、情緒按鈕、內在誓言、自我認知、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界限把握及其他人生的方方面面。其實在這時候,我們都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穩定的認識,我們才不那麼容易被戳穿。

    第5個階段的狀態是能夠保護自己,基本可以和家人穩定的相處了。雖然偶爾還是有戳破的時候,但是對自己可以不再是原來原生家庭的迴圈模式,已經有了相當的信心,可以允許自己有事被戳破,但是卻可以迅速調整回來。至少當受到家人攻擊的時候,可以不攻擊回去,不造成新的傷害。

    第6個階段的狀態是能夠穩定在自己的內部,形成自己的保護膜。不僅是在情緒上、心態上或者是在行為習慣上都已經可以保持穩定,不管家人如何攻擊和控制,都不會再受到真正的傷害,甚至可以在家人傷害自己的時候,幫助對方疏導情緒或者是表達愛意,來使對方得到抑制。在這個階段開始,我們的自我治癒就可以使家人的心態移動,我們看待同一件事情的觀點,改變了我們對待家人的方式,改變了我們開始是整個家庭,甚至是家族得到了治癒,因為我們開始成為一個穩定劑,你開始對他們有抑制性,你開始成為了一個有治癒性的人。

    第7個階段的狀態是察覺、細化、篩選階段。我喜歡把這個階段叫做篩子階段。在前面的階段裡我們都是防護狀態,我們和家人之間的關係就好像是隔了一層膜,風和日麗的時候,我們就能承受出一點天倫之樂。天氣一變,我們就趕緊把自己保護起來,有緊張、有抵抗、有連線、有防護。到了篩子的階段,感覺自己好像是一個淨化機,即使在家人暴跳如雷的時候,依然可以在當下察覺,讓自己的情緒與對方的動機細分開來,當我們可以很好的治癒自己,去調自己內部控制性信念和創傷按鈕之後,再回到原生家庭的時候,我們就能帶著理解、包容、慈悲去看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物,也就能瞭解事情的全貌了。

    真正的治癒來自於理解,真正的理解來自於充分的瞭解,在這個階段裡面,我們可以將發生在身邊的事情和情緒做過濾,拆除、有害、有毒的部分,看到事物和家人話語背後的真相。我們經常會提到原生家庭對於女性的傷害,包括但不限於缺乏關注、關心、尊重、認可、鼓勵、支援、讚美等等,甚至很多女性是在惡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遭遇不同程度的語言或者是肢體暴力,長期在恐懼及不確定的狀態中生存,這類傷害導致女性低自尊、低自愛,嚴重時兩者皆有,哪怕長大成人,在社會上也難以很好的立足生存,成年後容易出現情緒不穩、焦慮、抑鬱、決策力低下、盲從或者是容易被他人影響、控制拖延症等負面症狀,這些負面症狀會影響到惡性迴圈,使這類女性群體進一步陷入絕望中。

  • 18 # 粒粒45228843

    自從我對孩子教育失敗以後就討厭提到原生家庭!孩子不愛學習,無所事事,沒有目標,貪圖享樂,不願學習…分明就是被慣壞的!誰知道處處包辦會導致這樣嚴重的結果?我自己獨生子女第一代,也是被寵大的,怎麼就沒有長歪呢?

  • 19 # 英語半島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來看一段話!

    一個孩子如果老是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一個孩子如果老是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打架;一個孩子如果老是生活在奚落之中,他就學會了畏縮;一個孩子如果老是生活在羞愧之中,他就學會了心虛;一個孩子如果生活在寬容之中,他就學會了忍耐;一個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一個孩子如果生活在讚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欣賞;一個孩子如果生活在公正之中,他就學會了正義;一個孩子如果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學會了忠實;一個孩子如果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一個孩子如果生活在信任和友誼之中,他就學會了去愛整個世界。

    孩子出生基本上是一張白紙,一般情況下,父母在白紙上面畫什麼,就留下什麼印子。如果父母從小在家裡天天打架,扔東西、摔東西、互相指責,孩子從小便容易缺乏安全感,他對家庭、對婚姻都會恐懼;如果父母相敬如賓、和睦恩愛,孩子從小便懂得如何去愛,去尊重。原生家庭的父母如果從孩子小時候就斤斤計較,孩子長大後也比較難成為一個大方的人。

    你可以看看今年的奧斯卡獎最佳影片《寄生蟲》,住地下室的兩個孩子之所以坑蒙拐騙,跟他們父母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態度完全脫不開關係。而且父母親對於孩子坑蒙拐騙的行為,反應是大家讚賞,並配合孩子一起演戲,一起混進了富人家裡。

    但是,他們所有人身上的味道都一樣!無論他們穿成什麼樣,他們身上的味道都是那樣!

    這就是原生家庭留下的創傷,是揮之不去的味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老闆自己去讀各種MBA,但很少讓管理層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