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空靈如玉

    我只談我的感受和適合我與我的孩子之間的方法!不同意見者,請口下留情!

    首先,我的理解是叛逆期——是我們大人給孩子的一個貼標籤的行為!應該叫做“成長期”或者“萌發期”甚至叫”生長期”:在影片中看到種子破土而出,心情非常激動!所謂的孩子的“叛逆期”是否是生命旺盛的象徵呢?如果說孩子一輩子是個“提線木偶”,父母們又會有所擔心!

    其次,當孩子在探索世界的時候,挖掘自己潛能的時候——不知不覺中顛覆了父母的認知、情感、意志,父母潛意識中的本我、自我、超我,統一戰線下的一種防禦機制,否定孩子的成長侵犯自己的領域:於是給這個時期的孩子定義為“叛逆期”!

    最後,我透過學習心理學知識——瞭解了孩子的成長規律,接受、接納孩子在社會必須要具備的生存本領!孩子的身體與心理健康成長——才是做父母最想要的!

    當孩子學會了傾訴與傾聽,及找到自己情緒的歸屬地的時候——我們應該為孩子的獨立自強,而感到高興!既然要做朋友,就做尊敬TA的朋友!尊重TA的人格,讓TA做適合社會的自己!給TA充足的空間去發展,告訴TA社會的規則和準則,“子大三分”——允許TA擁有獨立的人格,這樣對TA在社會上立足非常有幫助!

  • 2 # 護膚品全解析

    是的,與孩子做朋友,不急於幫孩子解決問題,關鍵是傾聽,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就讓他自己做決定,自己想辦法解決,你的想法可能是你的經驗之談,可能會避免孩子走一些彎路,但你也毀壞了孩子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的機會,我的辦法就是把孩子的人生交給他自己

  • 3 # 職場媽媽心語

    當孩子在長“本事”的時候,就會出現叛逆期。比如孩子兩歲時,自我意識處於萌芽狀態。TA會用“叛逆”證明TA在長大。7-9歲時,孩子“本事”越來越大,稍有不順,就從各方面如語言、行為和家長對著幹。因為自我意識日益增強。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可以試一下以下幾點方法。

    1.還是要強調親子關係的重要性。平時和孩子相處融洽,和朋友一樣的談心。每晚睡前的溝通,聊聊開心的不開心的事情。幫TA及時解決問題,即使叛逆也會較輕。

    2.不要做碎道的家長。叛逆期的孩子最煩的就是家長嘮叨。越嘮叨越逆反。凡事儘量少說多觀察,但是要做到溫和而堅定,讓TA自己承擔自然後果。

    3. 當孩子逆反時,情緒一定很急躁。家長可以先共情,認可TA的情緒。真誠地提出是否需要幫忙解決問題。當你對孩子的情緒認可代替打壓和責罵時,他的逆反也會慢慢緩和,反之,越是打壓,越是逆反。

    4.給TA一個大大的擁抱。擁抱永遠是一劑良藥,在任何時候都起效。無需過多的語言,只要一個擁抱,TA會感受到你的包容,你的關心和在意。

    總之,逆反期是孩子成長的畢竟過程,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了逆反期的大與小。希望家長們平時做好功課,學會觀察與表達,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這樣在“考試”的時候才能交上滿意的答卷。

  • 4 # 向前衝99

    ""逼得太緊了"",這句話就說出了問題所在,家長的功利心太重,孩子搞對抗很正常。

    首先我的第一個觀點:360行,行行出狀元。現在科技發達,360行遠遠不止了。家長肯定是想著不好好學習怎麼考的上大學呢?沒有大學畢業怎麼可能找到高收入的工作呢?其實只要是多看新聞的人就會發現,在學校時的學習成績和到社會上的收入不是正比關係,簡單的說就是學習成績好,不一定以後賺錢多,大學生給中學生打工的事多的很。家長們根本不用太焦慮。

    很多家長心裡都有自己的夢想,結果自己沒有實現就希望孩子來完成,例如自己沒有考上大學就希望孩子一定要考上,自己沒學會鋼琴就希望孩子一定要學會。這是不是一種強迫症呢?家長一定要放下這種強迫心理。因為強迫一定不會有好的結果。

    學習當然是重要的,能讀大學也是好事,但是前提是孩子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再次強調,只有樂在其中,才能樂此不疲。人生在世,肯定有自己的興趣,能把這個興趣深入研究透了,以後好的收入是沒問題的。例如就是喜歡打乒乓球,可以專門去學,以後可以打比賽,黃金年齡過後,可以當教練,也可以自己開培訓班,或者開球館,還可以開直播教打乒乓球。。。如果家長對此視而不見,硬性要求考試分數必須90分以上才能玩乒乓,那不是急功近利焚琴煮鶴嗎?不是壓抑孩子的天性嗎?不是自己給自己製造麻煩嗎?~~~~

    只有樂在其中,才能樂此不疲。孩子會找到自己最大的興趣,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的。家長要做的事就是放下架子,不再強迫,尊重孩子,用平等的態度和孩子溝通,創造條件讓孩子多玩多嘗試,找到他最願意做的事。不一定每個人長大後都會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只要人品良好身心健康,有正常的收入,就能說是合格的教育了。至於大紅大紫大富大貴,就不是一方情願能辦到的了。

    孩子一出生就是社會的人,不是家長的私有財產,他有他自己的興趣和觀點,有他獨立的人格。家長只要尊重這一點,給孩子興趣成長的空間,這才符合教育規律。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不敢說以後能怎麼怎麼出人頭地富貴驕人,但是比起互相對抗,又或者逃學厭學,甚至進而學壞了,小偷小摸違法犯罪,兩者比較,前者又好得多的多的多。

  • 5 # 知對知錯學物理

    大學是要上的,而且能上一本就不上二本三本,畢竟名牌大學比普通大學好就業。有時候逼得太緊會適得其反,作為家長要懂得和孩子溝通,不要一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他其實也很想學習好,大多數孩子還是不太自覺,還得靠大人有效的激勵和督促,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而不是孩子成績已經很差了,就開始逼迫。孩子是你的,投資你的孩子(我主要說的是精力),就是投資你的未來!

  • 6 # 越來越好能量俱樂部

    其實怎麼說呢,讀高二“對著幹”是青春期的一種正常表現,主要是看家長怎麼引導和溝通了。

    記得我從上高中開始就是,不喜歡父母說這說那的,有時候也會不耐煩。可能到了這個年齡潛意識裡就覺得自己長大了,然後什麼事都“自以為是”了,所以對於別人的說叨就會覺得不耐煩,繼而會對著幹。

    其實上了高二,對於學習家長就不用狠抓了,因為在學校老師已經很重視了,加上自己也知道馬上就面臨高考了,或許自己本來就對學習有規劃,你的“多此一舉”反而會導致不好的結果和矛盾的產生。這個時候父母只需要適當的引導即可,不可做強制性的命令。

    再者,高考在當今這個社會真的能改變命運嗎?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誰都想考高分,家長想,孩子肯定也想,但是每年錄取的大學生就那麼多名額,那些沒有考上大學的呢?難道後半輩子就一定過得不好嗎?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不用管太多的事情,尤其是現在這個資訊爆炸式傳播的時代,孩子得到的資訊是很多的,自己也會有著基礎的判斷。所以做好引導即可,切莫高壓政策。

  • 7 # 倘若是吾光

    看到這個問題,聯絡到叛逆心態最為嚴重的高中階段,算是回答,算是自省吾身:

    小學到初中,學習成績不能算是拔尖,但是一直在中上游徘徊。初三末期,和同學到網咖體驗了dota的樂趣,從此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直接導致繳費進當地的最好高中,費用不菲)。高一又談起小戀愛,當時可是覺得天下我有,面對父母的勸誡,教育,視如耳旁風,甚至辱罵母親,身體力行對抗老爹,現在想來無比後悔。

    其實回憶這段經歷,有一個最有影響的因素:同學。

    天下父母教育孩子都是望子成龍,但那個時候和孩子接觸最多的不是父母,而是身邊的同學。今天聊起遊戲,明天聊起哪個女同學,滿腦子都是玩樂。你不讓我和同學接觸,不讓我玩遊戲,除了給我點生活費其他哪裡有給予我什麼,成績有所下滑就要批評教育,煩不煩啊。所以這時候和孩子談人生,談理想大部分會招致孩子的抵制,特別是身邊有人和父母對著幹還在班級裡沾沾自喜的時候很容易導致心態上的惡性迴圈,我身邊的同學和父母打架了都沒事,我只是懶得和我爸媽說話,能咋地。

    這個階段的孩子一是不能放棄言語上的規勸,而是要趕緊去了解他身邊是不是有什麼同學影響他,瞭解清楚有幾個,先和這些同學的父母私底下溝通(有極端情況是這些同學的父母有的會放棄,直接棄之不顧,這種同學非常危險,一定要和班主任溝通,儘快隔離),在和這些同學溝通,這個時候的孩子心底上還是畏懼其他人的父母的,讓他們這段時間先別和自家孩子玩(這裡要注意溝通的細節:要降低姿態說是我們家孩子影響了他,為了不影響他前途云云,要遠離我們家孩子,以免他和孩子說你父母私底下云云從而導致自己的孩子牴觸情緒更重,其實只要給了其他孩子足夠的面兒,大多數也能明白)。

    總而言之,高中時期導致叛逆的原因非常多,這個的父母一定不能有放棄的心理,要抽絲剝繭,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症下藥,簡單粗暴的言語訓誡和竹筍炒肉絲是很難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的,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

    哦,對了,補充一下,幸虧爸媽那時候沒放棄,最後關頭還是僥倖上了個211大學。

  • 8 # 曉風山中

    “一直和大人對著幹”不知道怎麼個對著幹,哪些地方對著幹?你們反省沒有,孩子對著幹的事,是孩子確實錯了固執,還是你們對他的要求太過分,不合理或方法不對。孩子的修養德性好不好,你們家長的修養德性好不好?孩子是讀高中了才和你們對著幹的,還是從小固執己見就不聽你們的話?孩子現在的生活習慣好不好,夥伴是不是好樣的?總之,你們家長要多找原因,只有找到原因了才有應對的辦法和措施。

  • 9 # 婚姻家庭諮詢師康莉

    腦科學家研究證明,孩子有一生的時間去學習,不要急於一時一刻。高考當前,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和壓力,有好的狀態去面對學習,比花時間去只埋頭學習效果好。作為家長,現在必須停止一切對抗,跟孩子穿一條褲子,在同一個戰壕,而不是對抗。建議看看王紀瓊老師的影片資料,會讓家長茅塞頓開。

  • 10 # 心遠育兒

    看到逼得太緊了這個詞,我就覺得你家孩子不叛逆才怪。

    作為父母,很容易走進一個誤區,那就是,孩子的事就是父母的事。其實不然,孩子的事終究是孩子的事。父母要逼著自己學會放手,讓咱們孩子自己解決自己的事情,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

    同理,孩子的學習也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為何要逼?

    很多人會說,事不擱在你身上,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兒子也上學,也考試,我也擔心他學習成績,考得不好我也不高興,我也對未來焦慮,但是我不逼孩子,我只會適當地和他溝通,提醒他。

    人的一生需要經歷許多的事情,如果父母擔心這擔心那,不放手,不相信,信任自己的孩子能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你這心就算是操碎了,也不見得有好結果。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訂計劃,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和孩子好好談談,告訴他,你們愛他!希望他考個好學校。但是不想逼他,相信他自己能管好自己,你們永遠在背後支援他!

  • 11 # 正面管教翔媽

    你家孩子已進入了青春期,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識形成,已成了自己的主人,父母需要得是尊重,信任,與孩子做好朋友,孩子的事交給孩子去做,他會做好的。這對父母來說改變有些難,但只要改變,一切都不晚。加油!

  • 12 # 威巖媽咪家

    我也是男孩的媽媽,兩個男孩,對孩子叛逆這個問題我感覺是父母的原因大些,因為父母從小讓孩子養成的品質性格不同,孩子的做事風格就不同,還有就是家庭教育,從小孩子要有怕的人,父母要能管了自己的孩子,現在有很多孩子輟學的,只聽家長在那牢騷抱怨孩子,大了管不了,那請問父母孩子小的時候你管了嗎?從小能教育管教孩子的時候不管,等孩子大了,養成了自己的性格父母在想管就晚了。但每個孩子都有個叛逆期,只是情況不同而已,如果孩子叛逆,家長可以這麼做

    從此刻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孩子一起和平處理好任何事。

    因為自己的脾氣和嘮叨讓孩子更反感,而且只代表自己的無能和對孩子的傷害。

    要多鼓勵孩子,讚美孩子。

    不管孩子考試成績進步或退步都要看到孩子進步的一點進行誇耀,而不是批評,指責,埋怨孩子,因為只有鼓勵和讚美才能帶給孩子自信和力量,批評,指責,埋怨只是在發洩你自己的情緒,傷害孩子的心靈。

    多聆聽孩子的心聲,要學會蹲下來與孩子平等溝通,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指使孩子。

    因為強制打壓只會讓孩子更叛逆和反抗,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而不是用言語去說教孩子。孩子的行為是被影響和模仿而成,不是被教導而成。所以,父母一定要管理好自己,再去面對孩子,要透過孩子的問題,找出自己的問題,然後修正自己,多給孩子關愛和問候,而不是挑剔和嘮叨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怕被嘮叨,就不要再這樣對孩子了,要讓孩子長成他要長成的樣子,而不是你期待的樣子。要知道孩子並不屬於你,他只是經由父母來到這個世界,孩子有自己的夢想和使命。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陪伴指引孩子就好,做孩子慈愛的爸媽。

  • 13 # 小申小白

    叛逆期我認為有兩個時期,一個是6至10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叛逆是孩子一個天性的釋放,你說什麼他都會進行反駁,甚至會問很多個為什麼,而且你越說他越往反方向走,其實這個階段屬於我們可控制的階段,畢竟孩子思想還不成熟,對父母還有需要,並不能形成獨立的行為,在這個階段家長需要更多的是去鼓勵孩子,給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並開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好比有的孩子問:“媽媽,你為什麼去上班?”答“為了給你掙錢呀,給你買好多好吃的和漂亮的衣服”,而有思想有文化的媽媽則會說“我是為了不被社會淘汰,為了跟上時代的進步,實現我的夢想而去努力”,很明顯在孩子的成長階段叛逆是一種自我昇華,需要鼓勵和引導。第二個是16歲左右孩子的叛逆,這個時候正處於一個花季雨季的美好階段,他們正向往著學校和家庭以外的世界,而外面的世界誘惑是那麼大,這個時候叛逆的孩子是你所不能控制的,這個階段我們要和孩子站在平等的角度上,和孩子試著做朋友,從不一樣的角度去理解和開導,同樣一個問題從我們嘴裡和別人嘴裡說出來孩子更容易接受別人的建議就是叛逆的一種形式,這個年齡的孩子尤其不能打,身邊很多孩子甚至離家出走,走上絕路,人生沒有後悔藥,所以從一開始孩子有叛逆苗頭開始就要把它扼殺在搖籃裡,不要等到無法挽回的後果時再去後悔

  • 14 # 南圖教育

    理解,是您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青少年心理學”之父斯坦利 霍爾曾經說過:青少年時期是一個狂風鄹雨時期,充滿了不安與混亂。作為父母,肯定想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讓孩子看到您對他/她的愛。但是,最常見的情況卻是,父母拼命想對孩子好,為孩子千方百計的付出,卻不被孩子承認和接受。

    怎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您的愛呢?其實父母最好的表達愛的方式,就是理解孩子。只有理解孩子,孩子感受到了自己被理解,才會有所迴應。如果沒有真正理解您的孩子,就會影響我們看待孩子的眼光,把注意力一直放在孩子的外在行為表現上,從而導致我們忽略孩子的內心。一旦孩子感到自己的內心被誤解,他們的叛逆行為會更加嚴重,由此會造成一個惡性迴圈,使問題更嚴重。

    怎樣才能更好的理解我們的孩子?

    第一步,學會傾聽

    斯科特 帕克曾在“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之旅”一書中寫到:“如果我們傾聽我們的孩子的專注程度和認真態度,就像在聽一個偉大的演講家演講一樣,我們就等於贈與了孩子一件珍貴的禮物。”傾聽孩子的心聲,重視孩子的意見,會讓我們看到孩子的內心。怎樣做到真正的傾聽孩子呢?下面是幾個傾聽時的小技巧,也許可以給您幫助:

    看著孩子的眼睛,讓他覺得您對他所說的感興趣;

    放下手頭的事情,專心聽,不要邊聽邊看電視或者做家務,這樣孩子會受到鼓勵,下次還會繼續向您袒露心事;

    切記不要打斷孩子,教導甚至批評孩子,您可以微笑,點頭或者拍一拍孩子肩膀,鼓勵孩子繼續表達。如果打斷孩子說話,他會感覺您沒有真正聽進去,這樣會讓他感覺很沮喪;如果批評孩子,那麼孩子下次不敢再和您說真心話,因為他們怕受到批評指責;

    讓孩子知道你在聽,當孩子說完話後,您可以用稍微不同的詞語再重複一下他剛才所說的內容,以表達您一直在聽他的想法。

    第二步,保持耐心,保持冷靜

    耐心是一種美德,但是當我們面對我們正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時,還要傾聽他們時,保持耐心是在太難了。真正傾聽叛逆期的孩子,意味著要對於他們的挑釁,不配合,甚至咒罵等惡劣行為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而且要把關注點放在孩子試圖用叛逆行為來掩蓋的害怕、挫折、沮喪甚至受傷的內心上。保持冷靜,一方面有助於父母避免採取情緒化的舉措傷害孩子,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孩子冷靜下來,走出情緒失控的模式。

    第三步,認可和愛非常重要

    永遠不要否認孩子的感受。當孩子向我們訴說他的感受,如果我們聽到的那一瞬間感覺不可能或者可笑,甚至受傷,我們本能的迴應就極有可能是拒絕或者否認。這樣的話,孩子會更加受傷。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是真實的,如果作為父母我們否認了他們的感受,孩子們就會認為父母不相信他們,不重視他們。再叛逆的孩子,內心也是渴望父母的愛和認可的,只是有些孩子已經陷入了透過叛逆行為來獲得父母關注的這個行為模式怪圈裡,不知道如何去表達對父母的愛的渴望。所以作為成年人的我們,一定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不要對孩子的叛逆行為表達出失望,冷漠甚至說出拋棄孩子的話語來。不管您的孩子表現得多麼的生氣,有多拒人於千里之外,千萬要想辦法讓他知道,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多麼珍愛和關心他。(請注意,此處的珍愛和關心並非溺愛,溺愛是無原則無底線的愛,關心和珍愛是用溫柔而堅定的態度來幫助孩子,引導孩子。)

    叛逆行為是一個迴圈過程。孩子出現叛逆行為,家長不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對孩子造成誤解,孩子就會表現出更多的叛逆行為,家長會進一步對孩子不理解。所以,理解是打破這個迴圈的最重要環節。希望家長朋友們用冷靜耐心的態度,傾聽孩子的心聲,認可孩子的感受,最終看到孩子叛逆的行為背後的內心深處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專科畢業在家,性格內向,不善於表達,一直找不到工作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