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徐正躍常綠永不雕謝
-
2 # Ncage
應該不會,他是透過封閉式宣傳給人民灌輸極端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並夢想著德意志的偉大復興,其本質卻是維護獨裁、集權、專制的統治
-
3 # blacksupermonkey
一句話解答:他會創造出天文數字幣值以及人人都是“億萬”富翁的德國,簡而言之就是通貨膨脹到無以復加。
在納粹黨掌權後的德國似乎出現了經濟復甦,但其實這是假象,原因是他使用兩種手段刺激經濟。
第一是大搞基建,並且是透過赤字的方式,這樣做的好處是一個是創造許多的就業崗位,讓當時遍地饑民的德國人可以吃上飯,第二是讓納粹黨成為全國最大的僱主,把德國改造成了一臺機器,至於什麼機器不重要。缺點是債遲早是要還得。
第二是擴大內需,但有個問題,德國經濟一蹶不振好多年,民眾沒有錢消費,那就再用赤字的手段擴大軍備內需,好處當然更加增加了就業人口,並且提高了軍備水平。缺點仍然是債遲早是要還得。
題主的問題也就是如果停留在此刻的政策,不去侵略,是不是希特勒就是個偉大政治家了?理想很好,但現實是,經濟自有規律,否則國家給每人發一個億都過上幸福生活不好嗎?事實上希特勒的這些策略對一個國家來說,是短期的蜜糖,長遠的毒藥。在嚴重赤字和超發貨幣的第三帝國,經濟短時間看上去繁榮起來,但實際就是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不做任何治療,只靠強心針維持活力。
短期繁榮後面臨兩個選擇:走和平道路向著史無前例的通貨膨脹前進或既然已經打造了軍備就去搶奪別人的果實來轉移危機。你覺得希特勒在這個時候有的選嗎?
-
4 # Simon6618
因為政治是相對而言的,政治家也是相對而言的,比如我覺得馬克思是政治家思想家,但世界有些地方不認同,我覺得有能耐給一個國家大多數人從心底信服的人應該是比較成功的政治家了。希特勒有雙重身份,對世界來說是惡魔,但對於德國人來說,他在當時也算得上是個政治家,如果不是,就不會出現幾乎所有德國人被他洗腦的情況,他在上臺初期德國是戰敗國,經濟等各方面非常差,他鼓吹類似“德國優先”的理念,他的鼓動性的極端民族主義演講非常符合當時德國人心理需求,響應者眾,但對當時德國人提振信心,德國重新崛起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話說回來,他的洗腦最終也把德國人帶入了深淵。
-
5 # 四川達州人
不是。
希特勒上臺及上臺後的行為,不管是所謂減少失業,還是重新武裝,都是以復仇與反CP為主要理論依據的。
也就是說,如果希特勒不將德國經濟轉入戰時軌道,用公路等大型公共專案建設來拉動,則沒有資金來啟動經濟恢復。而想經濟復興創造就業崗位,重新武裝德國,突破凡爾賽體系進入萊茵蘭,就得用特殊手段。這些都是圍繞德國上下充斥的復仇心理而運作的。
魏瑪共和國經濟一團糟,兒童將貨幣如同廢紙一樣玩耍
一戰失敗,德國被懲罰,失去大量土地,被限制武裝,賠款數百億美元。然後1929年危機又沉重打擊德國經濟,600萬人口失業,魏瑪共和國對此束手無策。德國容克資產階級也始終想爭霸世界,這才有希特勒的上臺。
狂熱的衝鋒隊只是墊腳石
建設公共專案,創造就業機會,武裝軍隊,恢復徵兵,都要錢,從哪來?
當然是搶劫猶太人。然後轉入戰時體制。水晶之夜:
國內無可再折騰的時候,只能對外擴張萊茵蘭、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已經鼓動起來的德意志戰車根本無法停下來,否則會直接碾死希特勒本人與納粹黨。
狂熱的納粹少年與希特勒互動:
所以,希特勒不擴張是不可能的。不擴張,既不符合納粹黨的起家理論,也不能滿足整個德國社會的狂熱心理。
-
6 # 南柯396
不搞侵略,歷史上就沒希特勒什麼事了。希特勒就是為了戰爭而生的,不是他不想搞就可以不搞了,這是歷史賦予他的使命,他不上臺,也會有其他人上臺,做出和他一樣的選擇,一戰後的德國百業蕭條,物價飛漲,海外領土急劇縮水,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又恰逢1929到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德國經濟雪上加霜,矛盾已經被激化到了極點,這個時候的德國,揹負著一戰戰敗國的恥辱,要給英法賠款,國內又有大批人口失業,政府財政開支龐大,財政收入卻入不敷出,這種情況下,已經是到了除了發動戰爭再也沒有其他手段幫助德國擺脫當前困境的方法了,德國需要一個強權專職獨裁者,由他帶領人民洗刷恥辱,重新振作處於風雨飄搖的祖國恢復往日的榮光,找回屬於他應得的歷史地位。這種情況下,希特勒的上臺也就不言而喻了。不是他想不想搞侵略,這是歷史賦予他的使命。任何人在他那種情況下都會做出類似的選擇。
-
7 # 強尼雜記
歷史從來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
今天在我們的眼中,希特勒就是屠夫,是惡魔的化身,在這一點上確實沒得洗,不管什麼原因,屠殺猶太人這種行為就是反人類的罪行,但如果我們站在上帝視角去覆盤歷史,僅僅從去評判希特勒,結果還是這樣的嗎?
一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國內百廢待興,民不聊生一方面國內通貨膨脹,物資匱乏,另一方面,根據凡爾賽條約,德國需在60年內賠償戰勝國的1320億德國馬克,相當於47000噸黃金。
希特勒上臺老百姓的日子過的是相當苦(此處可參考清朝末期的中國),照理講,慢慢的熬總會出頭的,自己這一代不行,下一代,下下一代總會好的,可德國的老百姓不這麼想啊,高傲的德意志民族什麼時候經歷過這些,他們迫切的需要一個強人帶領德國走出困境,立刻,在自己這代就要實現。
客觀的講,這是有悖常理的,正常人都覺得難以實現,但希特勒偏不,他站了出來,對老百姓說,跟著我幹,有肉吃!
就這樣,希特勒帶領著納粹黨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當時的國際背景1929年爆發了全球金融危機,希特勒上臺後藉此停止支付了賠款,並要求戰勝國提供貸款,最後還真得逞了,這並非英法美各國大發慈悲,一方面德國確實太窮,先提供貸款讓其發展,等有錢了再還賠款,另一發面,蘇聯剛剛崛起,各國希望透過扶持德國使其成為對抗蘇聯的排頭兵,同時對德國的各種限制包括開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接著……希特勒也不是傻子,拿了貸款轉頭實施了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老百姓的日子一下子好過起來了,希特勒的個人聲望達到巔峰,接著他開始掠奪國內猶太人的財富,這錢來的多快,接著又開始入侵一些富裕的小國家,看到各國由於經濟危機,自顧不暇,除了譴責還是譴責,胃口就變的越來越大,畢竟貸款是要還的,經濟發展是要時間的,戰爭掠奪來的財富多快啊!
希特勒是不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不僅是,而且可以稱為一代梟雄!看看他上臺後的種種舉措,對國內外形勢拿捏得相當到位,只是發展到最後,戰爭變成了唯一的出路,可能你會說他瘋狂,拿過整個國家的命運在賭,但回到我一開始說的,把他推上臺前的不就是德國的老百姓嗎?
寫在最後可能各位看官會對我說的嗤之以鼻,但就像我說的,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試想,世界上工業最先進的七國(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加拿大義大利),哪一個不是靠著侵略殖民掠奪崛起的呢?
只有中國是靠著自身的臥薪嚐膽,70年來努力一點點的走到了今天,再次像偉大的祖國致敬!
-
8 # 楊哥愛旅遊
說起希特勒,相信大家都對他再熟悉不過了,因為他是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元兇之一。對於希特勒,大家肯定會知道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以及演說家。由於他的努力,在短時間似的貧窮的德國再一次崛起了,希特勒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德國復興主義者,對德國的熱愛也是許多人不能比的,幾乎到了變態的地步,這一點我們從他在一戰中的那些經歷就可以看出來。自從希特勒上臺以後,他對在一戰結束後嚴厲打壓德國的英法等國採取了逐步蠶食的手法,廢除了強加在他們頭上的所有不合理條約希特勒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把他自己和德國送上了一條不歸路。他在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本來已經成為非常有魅力的國家元首。迅速恢復了德國的經濟,還承辦了一次奧運會,創造了一大奇蹟。然而歷史不容假設,有些道路向前多走一步就是深淵,如果能在這個位置上停下來就是英雄。希特勒的問題就在於此,他過於神化了自己的作用,認為自己能夠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超越歐洲歷史上的大英雄拿破崙。他的悲劇也就在於此,他毀滅了自己,也毀滅了德國,甚至毀滅了整個歐洲,歷史就是歷史,不容篡改,希特勒將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永世不得超生!
-
9 # 老威觀史
不可否認,希特勒的政治能力非常強,也非常有個人魅力,在他鼎盛時期,只要他往街頭一站,拉起一個講臺就會有無數的德國人簇擁在他的身邊,在聽了他的一通演講後,會山呼萬歲,為他的演講所折服,這樣的人其實天生就是政治家。
我個人認為,如果希特勒不搞侵略活動,那麼很大機率他將會成為一名偉大的政治家。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要知道希特勒是怎麼上臺的。
▲不可否認,希特勒是為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在德國人心中有著巨大的人格魅力
其實希特勒之所以能上臺,一方面確實是因為他出眾的政治家魅力,能將德國人團結在他的周邊,成為德國人公認的領袖,另一方面也確實是當時德國爆發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在危機當中,他給了德國人希望,也一度將德國從經濟危機中拉了出來。
希特勒的崛起,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草根初創期從一戰結束到希特勒發動啤酒館暴動,是他事業的草根初創期。
一戰剛結束時,對於戰敗後德國的待遇,各戰勝國存在著較大的分歧,法國由於歷史仇恨(普法戰爭)以及一戰中的慘重傷亡,在戰後主張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國,對德國提出了鉅額的戰爭賠償。而戰英國出於傳統的歐洲大陸均勢政策,知道如果德國被過度削弱,法國就很可能會在歐洲大陸一家獨大,所以不主張過度削弱德國。
▲戰敗的德國任人宰割,法軍可以隨意駐紮在德國的領土上
▲戰敗後的德國經濟一片蕭條
希特勒的崛起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的。一戰結束後,希特勒以下士的身份從軍隊退役,成為了德國魏瑪政府的一名秘密警察,負責監視民間各種政治團體的活動。1919年,他接到一個命令,要他去監視一個“德國工人黨”的小社會團體的活動。當希特勒以監視人的身份來到現場的時候,這個團體有幾個人陸續上臺發表了演講,不過他們的演講沒什麼吸引力,平淡無奇,希特勒見了便自己也上去演講了一下,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共鳴,他也因此被這個小團體吸納了進來,成為了第54名黨員。
此後,希特勒的演講天賦便一發不可收拾,他不斷地煽動人們對“凡爾賽和約”、“11月黨人”和“猶太人”的仇恨,很快就將“德國工人黨”這樣的一個小團體發展成為了一個有著巨大影響力的政黨團體,他也很快成為了這個政黨的領袖,並在1920年將該政黨改組為了“納粹黨”。
納粹黨能發展起來,一方面是充分利用了德國人對戰敗不滿的民族情緒,而且當時德國經濟狀況很差,人們普遍處於貧困狀態,對此希特勒鼓吹“社會主義”,許諾人們美只要他上臺就能給大家美好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希特勒的演講天賦,他的演講能將德國人凝聚起來,從中我們也能看出,希特勒非常有政治方面的天賦,將一個國家的人民團結凝聚起來就是一個政治家主要的作用。
後來隨著納粹黨的不斷髮展壯大,希特勒的野心也越來越大,他開始不滿於做政黨領袖,而是要做國家的領袖,於是在1923年11月發動了旨在推翻現有政府的啤酒館暴動,
這場暴動最終以失敗告終,希特勒被捕入獄,他的政治事業也因此告一段落。
第二階段,利用危機上臺1923年啤酒館暴動失敗後,希特勒被當局關押了一年多,到1925年出獄後,此時世界經濟已經步入正軌,德國經濟已經好轉,希特勒的納粹黨也一時沒了發展壯大的空間,便沉寂了幾年。
到了1929年的時候,“大蕭條”開始,全世界都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希特勒的納粹黨又得到了發展的土壤,納粹黨乘此機會重新崛起了起來。希特勒開始抨擊當局政府無法應對危機,是政府的無能,是無條件接受《凡爾賽和約》支付戰爭賠款的結果,是魏瑪政府毀了德國的一切。他主張,德國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如果他能上臺就一定能讓這個優秀的民族再次偉大起來。
▲當時的希特勒得到了德國人的普遍擁護
這一時期的希特勒逐漸成為了德國人心目中所崇拜的偶像,納粹黨也很快在競選中獲勝,成為了德國的第一大黨,希特勒在1933年出任德國總理,很快又成為了德國元首,從而掌控了德國大權。
二戰前的政策內政經濟希特勒上臺後,他要面臨的首先就是當時德國嚴重的經濟危機問題,對此希特勒的主要政策就是透過政府財政刺激經濟的方式,使德國擺脫了經濟危機,其實他的政策與羅斯福新政非常相似,德國許多史上最大的建設工程就是在他上臺後的一段時期內建成的,如沿用至今的許多高速公路(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各種大壩和鐵路,這些工程的建設,帶動了相關建材、工程企業的業務,也吸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員,大大刺激了德國的經濟。
▲希特勒時期德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這些高速公路一直沿用至今
同時希特勒也開始整軍備戰,上臺後不久就撕毀了《凡爾賽和約》,出兵進駐萊茵非軍事區,將軍隊規模迅速擴大,到1939年二戰前夕,德國軍隊就從10萬人擴充到了230萬人。如此大規模的軍隊自然是需要大量的武器裝備了,這期間德國的各類軍工廠也因此訂單不斷,軍工廠的大量的訂單也自然刺激了德國軍事工業的發展,吸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員,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德國的經濟問題。
到1938年,希特勒向德國人承諾的“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與麵包"得到了實現,經濟重新發展繁榮了起來,人們也不再失業,德國也擺脫了戰敗國的地位,成為了歐洲的軍事強國,希特勒的這些政績進一步加強了他作為國家元首的地位,納粹黨得到了德國上下的一致擁護。
當然,希特勒能實行這些政策,前提是政府要有錢,那麼希特勒的錢是從那來的呢?其實是從猶太人身上來的。希特勒大力鼓吹反猶主義,將德國境內的猶太人大量關進了集中營。由於猶太人是非常善於經商的民族,積累了大量的財產,在將全國的猶太人關押起來後,希特勒政府也從猶太人身上榨取到了鉅額的財富,為希特勒政府各種建設提供了充足的資金。
對外擴張在鞏固了德國的內政和經濟後,希特勒就開始了對外擴張的步伐,1938年3月11日,希特勒在奧地利的親德份子和納粹份子的幫助下,兵不血刃佔領了奧地利,走出了他在中歐侵略擴張的第一步。
對此,英法兩國只是聽之任之,當時的英法採取了綏靖政策,他們不希望跟已經崛起的德國去死磕,而是希望透過讓渡德國一部分利益,讓德國去跟東面的蘇聯死磕,為此他們不惜犧牲捷克、奧地利和斯洛伐克這些小國。
在吞併奧地利後,希特勒嚐到了甜頭,就利用了英法不願意承擔戰爭風險的心理,於1938年9月與英法等國簽訂了《慕尼黑協定》,透過這個協定把蘇臺德地區佔為德國所有。此後到了1939年3月,希特勒又撕毀了《慕尼黑協定》,兵不血刃地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到這一步為止,是希特勒對外發動戰爭的分水嶺,如果德國進一步擴張,就必然會發生閃擊波蘭的軍事行動,而波蘭與英法是軍事同盟,所以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把英法拖入戰爭便標誌著二戰的正式爆發。
如果希特勒不發動戰爭的推演那麼如果希特勒的腳步就停在了吞併奧地利、捷克和斯洛伐克這三國,他能成為一名傑出的政治家嗎?我認為大機率是會的。
首先就當時的形勢來說,德國處在了一個可以左右逢源的地位。當時的英法不願意與德國開戰,希望“禍水東引”,讓德國去跟蘇聯死磕。而同樣蘇聯也不願意跟德國死磕,希望德國去跟英法死磕,自己好坐收漁人之利,不然也不會跟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德國不發動戰爭或者是不主動發動戰爭,其實是沒有那個國家敢跟德國開戰的,德國可以贏得一個非常穩定的國際環境。
其次從經濟上來說,到了1939年代的時候世界經濟危機已經過去,世界經濟又重新走上了繁榮發展的格局,德國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時機,進一步發展德國國內經濟。德國的優勢就在於工業,德國能夠生產大量優質的工業產品,在全球經濟走向繁榮的時候便能夠透過國際貿易將德國的經濟進一步拉昇起來,實現更大的繁榮。
▲如果希特勒不對外發動戰爭,就會一直做一個“萌萌噠”的元首了
更為重要的,是希特勒在德國人心目中的個人魅力,作為天才的演說家,他的演說將德國人凝聚了起來,只要他不遭遇重大失敗,那麼在他在位期間,德國能夠在他的領導下實現穩定和團結。
當然只要他不主動對外發動戰爭,他也不會遭遇重大失敗。德國不對外戰爭,歐洲的局勢也會一直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這個狀態持續個二三十年是沒什麼問題的,到那個時候希特勒估計也快壽終正寢,他的政治生涯也可以安全著陸了。
-
10 # 謝遜512
希特勒是戰略家一從某種意義上講,二戰德國可以說是以一抵十,不是嘛?只是他最後以失敗告終,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
-
11 # 73227無住生心
當然是,他自律、愛國、親民還非常有政治軍事才幹,絕對天賦異稟,在國內國際上也曾口碑極好。後來的戰爭輸了自然是被黑被妖魔化,如果贏了他就是第二個查理曼,成為現代歐洲之父。
這就是歷史,從來沒有對錯,只有成王敗寇。
-
12 # Blue_Team
答案很明確,絕對不是!
雖然希特勒出身平民,長期混跡於社會底層,能理解大眾疾苦,看上去確實有一顆“愛國心”。但是任何一個以煽動民族仇恨、迫害少數民族的政客,以及他所代表的那個國家,都是人類社會的毒瘤。希特勒以及其身後的“納粹”分子,只不過是德意志民族的恥辱。所幸今日德華人已將其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
13 # liushanhong
當然!希特勒實行的是國家資本主義,這是非常時期的非常辦法,解決了德國當時深重的失業問題和經濟危機!他將國家資源和民間資本強行整合起來,用國家力量組織民眾強推工業現代化和基礎建設現代化,將德國迅速轉變成世界強國,他建立了強大的軍工產業,把德國軍力武裝到了牙齒,使德國一改戰敗後的狀態。他是智慧而了不起的,關鍵是他重拾了德國民族的自信心,將全國民眾統一起來,緊緊團結在政府和納粹的周圍,變成了全球都懼怕的強大力量。國家資本主義是危機時最有效整合民族力量的手段,羅斯福新政,斯大林的工農業現代化計劃,還有改革開反,放後致今的中國,都是國家資本主義巨大成功的事例。斯大林的重輕農計劃發展推進,使蘇聯在短期內迅速躍升為世界強國;羅斯福新政迅速擺脫了深重的經濟危機,使美國變成了超級強國;中國走對路後,國家用改革開放猛推國家資本主義,取得了舉世震驚的偉大成就,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別忘了,一九七六年中國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所以,希特勒如果不搞侵略或有限侵略,他將是一個偉大的領袖,是德國民族的偉大福音。
-
14 # 使用者yb168
《第三帝國的興亡》的作者是威廉.夏伊勒是怎樣評價元首的,大家可以看看。
他是二十世界最後一個天才的獨裁者!
-
15 # 日慕鄉關
希特勒不搞侵略,也不會是個傑出的政治家。
1933年希特勒上臺,其時由於一戰造成的經濟混亂還在持續,全球性的經濟大危機進一步惡化了德國外部環境,德國國民經濟陷入停滯,失業率高企,上上下下一團糟。
但此後短短6年,德國GDP增長105%,國民收入增加一倍,經濟規模超越英國法國,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工業軍事強國。
希特勒究竟有什麼魔力,能夠一掃陰霾,讓德華人死心塌地跟著他發瘋呢?
看似複雜的背後,是今天看來十分簡單的經濟邏輯。
第一,搶劫納粹上臺後,以“排猶主義”為藉口,洗劫了德國境內富裕的猶太人,據統計,約有60-80億馬克的德國猶太資本被轉移到納粹黨團或者德國政府名下,對於陷入經濟危機的德國而言,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第二,基建基建是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的不二法門,1929年經濟大危機後上臺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就精於此道,透過修建胡佛水壩等大工程,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穩定了就業,拉動了經濟增長。希特勒上臺後,大規模投資興建機場、鐵路、公路,有效拉動了經濟增長。
第三,金融管制一戰以後,因為賠償問題,德國馬克幾乎變成一堆廢紙,希特勒上臺後,廢除了金本位,對德國國內金融交易實施嚴格管制,對外貿易採用以貨易貨的形式,降低金融風險,從而快速穩定了金融秩序。當時就有經濟學家指出,金融危機幾乎沒有對德國造成衝擊。
第四,計劃經濟為了壟斷權力,希特勒大量關停中小企業,推行計劃經濟體制,把經濟大權牢牢握在自己手裡,實行壟斷經營,積累財富。據統計,從1933年希特勒上臺,到1939年戰爭爆發,德國共計強迫關閉超過20萬家各類中小企業,小商號更是不計其數。
第五,國民經濟軍事化除了大規模投資基建,希特勒還把大量資金用於發展軍事工業,透過大量建造軍工廠和武器訂單,解決就業問題,為軍事擴張做準備。短短三年時間,德國失業率就降低為零。
第六,國民福利和社會保險為了取悅選民,獨攬大權,希特勒大力改善德國國民福利,修建了大量度假村和旅遊設施,與此同時,工廠工作環境大大改善,社會保險發展迅猛,國民生活質量得到大幅提升。
客觀來說,希特勒這些做法對於推動德國經濟復甦,拉動就業是很有幫助的,凱恩斯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誕生以前(1936年出版),亞當斯密的自由經濟思想是經濟學界的主流,但過度自由化引發的市場失靈,導致了嚴重的經濟危機,這是資本主義的一大弊病,也是當時經濟學理論難以解釋的社會難題,希特勒反其道而行之,歪打正著。
當然,即便做法合理,也是建立在德國特殊國情的基礎上。德國雖然一戰戰敗,但其工業基礎發達,技術先進,教育和科技水平一流,彼時在部分工業領域,即便是美國,也需要向德國學習,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希特勒能快速復甦德國經濟,實則是走了一條捷徑。
但這種做法卻存在致命的缺陷。
眾所周知,現代經濟學的基礎是建立在自由市場競爭基礎之上,以資本調控社會資源配置,提高商品利用率;以競爭推動科技創新,提升勞動生產率,失去這個大前提,即便國家資本主義可以在短期取得成功,但由於其缺乏競爭意識和競爭環境,無法高效配置資源,激勵創新,將逐漸被自由市場淘汰。
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有兩個,其一是逐漸放開市場,培育自由競爭市場,並佐以健全的法律環境保障,走上良性發展軌道;其二就是對外擴張,以軍事力量搶奪更大市場,維持原有的生產配置模式。
毛主席就曾經評價道“法西斯的本質就是擴張”。
哈耶克在1944年出版的《通往奴役之路》系統完整的論述了這一問題,他旗幟鮮明的指出,自由市場能夠促進競爭、最佳化資源配置;而計劃經濟、國家干預則可能導致人治的問題,是一條通往奴役之路。
可惜為時已晚,以嚴謹著稱的德華人被希特勒的蜜糖遮住了眼睛,走上了一條毀滅之路。
可以說,希特勒的政治理念和經濟政策註定會走上對內鎮壓對外擴張的道路。如果不這麼做,他的政策很快就會失效,德國經濟將重返蕭條,而他自己也將走下神壇,被他的選民拋棄。
希特勒的做法可以從二戰以後的蘇聯發展道路中得到印證,同樣是計劃經濟體制,同樣是對外擴張,蘇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經濟就陷入停滯,但彼時美國陷入越戰泥潭,無力對抗,80年代裡根總統上臺以後,美國的後發優勢開始展現,蘇聯被全面壓制,最終在與美國的競爭中失敗解體。
當然,比起蘇聯那些腐化墮落的官老爺,掌權不久的納粹黨在廉潔高效方面做的好很多,這也是德國經濟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比起那些偉大的政治家,希特勒不過是個政治投機者,他繼承了費希特的國家主義和反猶思想,推崇尼采的超人理念,利用德華人服從權威,遵守紀律的民族特點,利用國家危機攫取權力,但他個人能力有限,又妄自尊大,挑起對外戰爭,最終把國家引向毀滅之路。
-
16 # 黔人東子
戰爭發動以前希特勒統治的德國經濟建設成效突出,普通工人的生活比今天中國某些地方還要好!希特勒還希望每個普通的德國家庭都買得起一部汽車,這就是大眾汽車的來歷。
正是因為希特勒讓人民過上了好生活,他才受到的人民的擁護,否則,德軍的戰鬥力從何而來!
如果希特勒不發動戰爭,或者是在佔領波蘭捷克等地方之後見好就收,毫無疑問他將會是傑出的政治家。
-
17 # 袁載譽
希特勒不搞侵略,他會是“德國救星”嗎?
1945年4月30日伴隨著德國柏林的國會大廈,被蘇軍坦克攻陷。發動二戰,致使千萬人死亡的大魔王希特勒,意識到自己走投無路了,選擇在地下室內自殺,結束自己罪惡的一生。
由於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僅用10餘年時間就讓因戰敗而頹廢的德國重新站起來,並再一次向“全世界”宣戰。很多軍迷在唾棄他發動二戰的罪行之時,往往會對他的能力給予肯定。
甚至發出“假如希特勒不搞侵略,他將是“德國救星”的假設”,並列舉出了2項希特勒做的非常好的政績。
第一項:福利政策
與此同時沒能跟希特勒聚會的工人們,也有不錯的福利,納粹政府要求全國工廠放假一天,工廠勞動的工人們不分男女在這一天都可以休息。
第二項:解決失業
1929年10月29日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價突然暴跌,成千上萬的美華人一夜之間破產,美國第一個進入經濟大蕭條期,而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利用英國損失慘重的事實,趁機成為全世界的經濟中心。
所以當美國經濟出現大規模下跌之後,原本就還未從一戰中走出來的歐洲各國,也接二連三的在經濟上倒下,而德國在一戰賠款的壓力下成為倒的最慘的一位。
當1933年1月希特勒上臺當總理之時,整個德國政府面對著六百萬失業人員,德國各個大城市的街頭隨處可見乞討之人。
然而雖然失業的人多,但是希特勒僅用6年時間就將其基本完全解決了,時間轉到1939年時德國失業人口僅剩幾萬人,且在部分崗位上出現了“用工荒”的現象。
從資料和結果上看,希特勒上述執政行為確實達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當我們深挖這些行為背後的實現過程時,不難看出絕大多數都是“殺雞取卵”的行為。
就拿“解決失業”這個問題來說,在納粹的主持下社會並沒有增加大量民用崗位,失業人員往往都被徵召進了軍隊、兵工廠為重新武裝德國軍隊服務。
當軍方實在裝不下了,納粹政府還會選擇剝奪特定人群的工作來創造就業,最典型的“受害”人群為已婚婦女和猶太人,首先政府出面強調若非這一項工作必須一個特定女性完成,原則不給已婚婦女安排工作。
至於猶太人就更倒黴了,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立馬下令將政府內任職的猶太人陸續免職,其中包括公務員、警察、軍人,理由統統為“猶太人是劣等人種”。不完全統計到1938年除去不可替代的,絕大多數猶太人都被從工作崗位趕了下來。
假如希特勒此後不發動侵略,那他根本不會大量造軍工企業,而沒有這些企業接納失業人口,他解決失業人口過程將出現一個大口子。
再而希特勒排擠已婚婦女、猶太人是在激化社會矛盾,若希特勒不發動侵略戰爭,手中沒有大量軍隊,國際社會對他的約束力還在,那憑藉猶太人當時主導德國金融界的經濟實力,希特勒可能當不完一屆總理。
綜上小袁對“希特勒不搞侵略,他會是“德國救星”嗎?”的問答是“不可能”,因為希特勒他之所以能在二戰前取得經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準備打仗的這個行為幫他“突圍”的。
若沒有了這個“準備打仗”的行為,經濟成功就失去了前提,而經濟成功又是後人假設他能成為“德國救星”的最重要指標。
-
18 # 鄉村八零後
如果不侵略,德國政府將會崩塌。在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希特勒為了解決失業問題,大力發展軍工高科技產業解決國內勞動力過剩問題。
政府資金支援不下去的時候就是政府倒臺的時候,因一戰賠償金額巨大而且限制德國發現軍工產業,所以德國偷偷的生產出來也沒地賣,如果賣出去的話還能解決資金短缺,但是如果賣的話就要受到更嚴厲的制裁,所以只有發動戰爭一條路選了!
-
19 # 自由的雲5240
魔鬼也是上帝許可的,看看《約伯記》就知道了苦難是上帝的恩賜,但對於不信的人苦難就是真的苦難了。真希望明白真理的越來越多,讓越來越多的人從惡人手中擺脫出來。錯誤的教育實在是害人。人類的未來一定是美好的,這是毋容置疑的,歷史一再向人述說著這個事實。
-
20 # 犬大將
阿道夫無論搞不搞侵略,他都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將德國工人黨那樣的小黨派發展成為德國第一大黨,這已經足夠說明一切
回覆列表
不可能,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法西斯獨裁專制政權,這種政權的最終目的就是奴役人民,剝奪人民的自由。這樣的政權可能實力還不夠,不會輕易發動侵略戰爭,但一旦羽翼豐滿必定走上侵略擴張的道路,夢想統治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