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斯人若彩虹y
-
2 # 六六家蓓趣
孩子小,需要全面發展,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是必須好好完成,其他學習要按孩子興趣培養,發展,每個人可以有不同選擇,自覺性很重要。
要根據孩子個性,愛好,興趣訓練培養,不可強求,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不要強迫孩子做不感興趣的事
-
3 # 慕小喬
孩子性格內向的原因:
1.天生性格因素
有些寶寶天生就比較內向膽小,喜歡一個人獨處,如果他的父母同樣也都是屬於沉默寡言型別的人,那麼寶寶很有可能也是遺傳了父母文靜內向的基因性格,缺乏社交方面的能力,如果不及時引導改變,不利於寶寶情商的培養。
在改變寶寶的同時,爸爸媽媽們也要多改變下自己才行,多帶寶寶出去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吸收下新鮮空氣,不要讓自己變成“宅父母”的同時,寶寶也變成了“宅寶寶”。
2.家庭氛圍影響
3到6歲的小朋友模仿能力和觀察能力都比較強,如果看到爸爸媽媽做事風格都是太過隨意,不愛交流,家庭氛圍也都是冷冷清清,缺乏溝通交流,那麼寶寶長期待在這種環境下也會變得沉默寡言,孤僻內向。
爸爸媽媽在家也別隻顧著自己玩手機或者只顧著做自己的事情,多跟自家寶寶溝通交流,可以在促進親子關係和諧的同時,還能夠傾聽到寶寶的內心想法,幫助解決寶寶內心的迷茫跟困惑,促進寶寶身心健康。
3.過度保護導致
現在雙職工的家庭很多,爸媽因為工作太忙都習慣把小孩交給老人進行撫養,而老年人家通常都喜歡把小孩關在家裡不讓外出,生怕把小孩給磕著或是碰著,再或者是害怕小孩外出遇到什麼壞人,給寶寶造成外出恐懼的心理。
告訴寶寶一些防範意識固然重要,但也要給孩子一點活動的空間,不要把孩子過度圈養在自己的保護圈裡,而是要告訴透過合理的方式來告訴寶寶什麼樣的陌生人我們應該回避,而面對友善的街坊鄰居們我們又該如何迴應。
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
1.給性格內向的孩子多一些鼓勵,內向的孩子一般都不善交流、羞於對其他人表達自己,對公開場合的表現缺乏信心。如要改變這一切,父母及老師除了鼓勵孩子多增加交流以外,在孩子取得一些成績時也要及時給予肯定,孩子會感到自己會逐漸被父母和老師認可,自己也會盡量改變自己的內向性格。
2.主動與孩子交流,內向的孩子一般都不善交流,父母就要創造讓孩子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每天抽出一些時間,讓孩子講一講當天發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看到了什麼事後自己有什麼想法。對孩子正確的想法和做法要及時提出表揚,並適時進行引導。鼓勵孩子講出自己的想法,做孩子的好朋友。
-
4 # 泰安君姐
6歲的男孩,是從幼兒園到小學之間的一個轉折期,也是孩子從遊戲階段向學習階段轉折的一個時期。
孩子正處在一個成長階段,內向,家長不必太著急,應該隨著孩子的成長做正確的引導,孩子內向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
首先要了解孩子內向的性格,是因為出現何種情況的原因造成的,來看看你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沒有出現過以下問題:
1.心理陰影
不少的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說過這樣的話語,比如:不要到處亂跑,小心收破爛的把你抱走;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語,給孩子造成了心理壓力,會認為外面的世界到處是壞人,然後就逃避不再與人交往。也有一些孩子聽過一些可怕的故事,亦或者看過一些可怕的影片,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陰影,從而使孩子膽小不自信。
2.保護孩子過度
對自己的孩子保護過度過細,生活中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接觸,比如:孩子要洗一下襪子,家長就說“快放下,你洗不乾淨”;孩子想收拾一下碗筷,家長就嚷嚷:“會摔爛的,不要動”,孩子從來沒有在實踐和嘗試中學到經驗,從而變得膽小、內向,當孩子長大了,家長還是照樣保護著,正是這種保護使孩子膽小內向的性格定型。
3.對陌生人和群體不適應,交往太少
有些孩子與同齡的小朋友交往玩耍少,孩子的交往能力沒有鍛鍊,慢慢地孩子怕見到陌生人,怕在眾人面前說話變的內向。
瞭解了孩子內向的原因,家長再在日常生活中正確引導孩子,那麼孩子很快就會Sunny開朗起來!
-
5 # 小午未
中國有句古話叫:三歲看八十,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我覺得孩子性格內向跟後天的環境,尤其是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一: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一定要給正面並且正確答案,孩子能獨立解決一些問題時一定要給予肯定的鼓勵。二:多帶孩子出去探索,多觀察孩子們之間的交流。還有其他,詳見影片。謝謝!
-
6 # 蘇雪洛
建議在家多誇獎鼓勵孩子,讓孩子覺得家長是愛他關心他的,孩子建立自信,其次可以給孩子報一個口才班,鍛鍊社交能力,可能剛上課的時候,在陌生的環境,孩子會有所牴觸,這時建議家長不要把孩子送過去就走了,而是在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覺得家長是自己的後盾
-
7 # 甜米豆媽媽
內向的孩子屬於不愛與外界接觸又很排斥新環境新事物。
6歲的孩子,性格培養和改變還來得及,不用過於擔心。
孩子內向,這個年齡也已經要上小學了,作為家長就不要過於保護孩子。
首先要讓他養成獨立的習慣,因為內向的孩子,對父母依賴性很強。凡事要讓他多嘗試,不要包辦。
最後,就是家長要懂得跟孩子交流,多給他建議,父母陪伴少的孩子大部分也內向,因為內心沒有安全感,沒有自信,總是覺得自己做事做不好。不自信的孩子,隨著年齡增長,會越來越封閉。作為父母,要用多認同再引導的方式,幫助孩子認可自己,敢於嘗試。培養自信度,說起來容易,還是需要多花時間的,需要從生活中引導,要有耐心,從小事情開始,讓孩子多動手,多說讚美的話給他聽。
孩子的性格跟家庭環境和教育有很大的關係,與孩子相處也是一門值得深思的學問。作為家長,我們要多從他的角度他的年齡來考慮問題,這樣處理起來,我們也更容易理解。
-
8 # 童心媽咪
首先,內向不是問題,不是缺點,相反的,內向有很多優勢。
內向的人有兩個優勢:一是高度敏感,另一個是共情能力。
高度敏感的特性是,無論多小的刺激,都可能在內向者心中喚起強烈的反應,以及喚醒他們的記憶和經驗。
他們很適合創意類的工作,會注意到生活中細微的事物,會容易對事物進行聯結和構架,容易想到別人想不到的東西。
如果再給他們寬鬆的環境,較為自由的時間,以及一定的目標引導和正面反饋,會極大地激發他們這方面的特長。
這是許多外向者所不具備的。
共情能力。則是對別人的理解和同理心。他們能覺察到別人的感受,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能敏銳地感受到情緒的起伏波動。與此同時,他們也喜歡幫助別人、關懷別人。來自別人真誠的感謝,會是他們良好的動力。
所以對於內向者,最重要的是給予他們充足的獨處時間,同時又不失少而精的深度交流,並提供良好的反饋和存在感。
內向的人,有更多的時間獨處,能夠靜下心來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反而給你很靠譜的感覺。
內向只是一種性格特質,並不是一個缺陷。
所以,比起強行把內向的人變外向,不如發揮他自身的優勢,對他來說成長會變得更事半功倍,也會獲得更好的發展。
你可能會擔心,孩子內向,會不會以後社交和溝通有問題?
不會的,內向的人,只是不喜歡社交,並不代表不擅長表達。相反的,很多內向的人,在公眾表達上會表現得更出色,成為很優秀的演講者。
推薦閱讀書籍《內向性格的競爭力》、《內向者優勢》
-
9 # 新哥學vlog
1.樂天型,它的的特點是最在乎關係,擁有人際交往的優勢
2.憂鬱型,它的的特點是感受細膩深刻,天生完美主義者
3.激進型,它的特點是勇猛執著,容易取得成就
4.冷靜型,它的特點是小心謹慎,思維能力強
瞭解了這四個天生氣質後,我們根據這四個型別來判斷孩子屬於那個型別後,再因材施教。結合父母的氣質來影響孩子,當然主要的還是父母的陪伴和引導
第二點:尋找孩子內向的原因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生命的本質都是向上向善的。每個孩子的出生就是一張白紙,剛開始是由原生家庭來描繪來填寫這白紙。我的心理學導師說過,當孩子出現內向、膽小、拖拉、不敢表達等情況,原生家庭裡必有一個強勢的、急性子的、挑刺的父母……
第三點:改變自我,營造和諧的家庭氣氛
找到孩子內向的原因後,父母這樣做
1.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欣賞、肯定孩子。哪怕孩子有99%沒有做好,你也要去欣賞和肯定那1%,孩子沒做好,是父母沒教育好,所以要改變自我
2.要珍惜和孩子相處的時光,建立孩子的表達能力
父母上班回到家,忙完家務事,至少利用30分鐘(心理接受時間是60分鐘)的時間和孩子進行溝通,讓孩子盡情分享在學校的情況,過程中適當欣賞鼓勵,及時瞭解他今天的情緒。陪伴他一起成長
3.尊重和接納孩子的想法和選擇,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喜歡一件東西或物品要購買,如果大人在保持原則和底線的情況,就尊重他和接納他。那如觸及我們底線了,就需要情商智慧去和孩子去溝通了,但要切記,不要帶著情緒去拒絕,孩子察言觀色的本事是我們想象不到的強大的,還有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出口承諾,承諾了就必須做到,尤其是父親(父親的形象在6歲的孩子心中是高大上的哦)
總的來說,陪伴就是最長情的告白
-
10 # Jacbo
首先,我想說性格內向不是壞事,而且性格內向的人你是改變不了他的。可能有些家長覺得自家孩子不像人家一樣活潑,自來熟,愛交際,還膽子小敏感,一說就哭,但是這是他的特性,你沒看到他內向性格下的沉穩、專心、深思熟慮、做事謹慎的特點。
我們改變不了他的這個性格,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內向的人更容易自卑、懦弱、喜歡討好他人而忽略自己、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因為不喜歡談心甚至有點抑鬱,這種情況下家長需要干預和避免。
內向的性格容易自卑,那是因為這個世界對內向的寶寶太不友好,被欺負了因為不太會說,容易被誤會,受委屈;小朋友在一起時,大人總喜歡錶揚那些能說會道,不怯場的孩子;甚至父母家長總是會因為這個批評他,打壓他的自信:你看看某某某,人家多活潑,你就啥都不會說……
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對這樣的孩子多一份理解和耐心,尤其家裡有兩個性格不同的孩子,一定要多關心理解那個內向的寶寶,因為他會自我比較,心思敏感。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時,不要強迫,可以和別人解釋下,今天他有點比舒服,然後私下裡和他說,我知道這件事對你來說很困難,但是媽媽希望你以後見到誰誰能打個招呼,你是個懂禮貌的孩子,你打招呼後別人就知道你多懂禮貌更加喜歡你是不是。出去聚會時親戚讓他表演節目啥的,可以先鼓勵他,媽媽覺得你上次在家唱的那首歌很好聽,你可以也給大家聽一下嗎?如何他不願意,那就不要強迫他,內向的孩子最你喜歡在眾人面前表演,強迫只會讓他變得更內向,更不要在公眾場合說他害羞,內向,出不了場,要是有別人這麼說,父母一定要幫他解釋,讓他能下的了臺,這是我們父母應該做的。要是他膽子小,不願意挑戰新的事物 ,總是想生活在安逸的舒適區,那就可以家長先做榜樣,家長先嚐試,讓他知道這個很安全,而且很有趣,要是他鼓起勇氣挑戰了,不管成沒成功,都要以驚喜的表情誇獎他的進步,告訴他太棒了要是下一次你要再多努力一下下就能成功。男孩子要發揮男孩的特性,媽媽平時可以裝柔弱一些,讓他充當男子漢角色,保護媽媽,照顧媽媽,他會有強烈的責任感,讓他有行動力。
平常的生活中,可以透過繪本呀,動畫呀告訴他,在學校如果有什麼問題,有什麼事情,要告訴媽媽,媽媽一定能幫你解決,鼓勵他分享自己的秘密,讓他知道不管外面受到什麼委屈,家裡人永遠是理解他的愛他的,這樣他心裡就有安全感,內心也會越來越強大。切忌總是拿他和別人比較,內向的人最害怕比較。
經常和他聊天,告訴他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每個人都有優缺點,讓他發現自己的閃光點,並且讓這個閃光點不斷放大,這樣他才有足夠強大的內心去對抗未來發生的挫折,不要拿他的缺點去和別人優點比較,最重要的事提高他的自信。
其實我們目的不是改變他的內向,而是幫助他發揮這種性格下的優點,儘量縮小這種性格的缺點,害怕的事情以鼓勵為主,只要他以後自信,樂觀就行了。
-
11 # 嘻哈祖
每一個內向孩子後面,是一對內心脆弱的家長,孩子都被視為心頭肉,小孩子在一起玩有時候沒有分寸推桑有時不可避免,這時候家長會看到眼裡疼在心上,一把把孩子拉走,並說以後不跟他們玩,老欺負你,一次兩次次數多了孩子會在心裡排斥跟其他孩子們玩。這就是家長所謂的內向,其時可以試著讓孩子跟其他孩子玩,趁他不注意可以躲在一地方暗內觀察,即使孩子被欺負了,也不要出來,讓孩子們用他自己的方法來解決。下來有做的不當的地方再認真跟他分析,先別直接告訴他怎麼做,讓他看其他的小朋友是怎麼做,久而久之他們會形成一套自己的解決方式!
-
12 # 可愛的嚶嚶醬
轉自網路:
6歲為練膽伢武大擺書攤
心理學家認為,此種方法可取但家長應循序漸進慢慢加以引導
近幾個月,在武漢大學校園內,時常能看到6歲男孩亮亮(化名)身影,席地鋪一張塑膠紙,擺上幾本休閒雜誌,擺起了書報堆,還幽默地說自己是“小鬼當家”。
專家觀點
應循序漸進地鼓勵
“作父母的,想讓小孩能多與外界交流,這種想法是對的,但是獨自擺攤做生意,對一個年僅6歲的小孩來說,難度較大。”武漢理工大學心理學專家梁宇頌認為,對於性格相對較內向的小孩,應該採取循序漸進的鼓勵辦法。
梁宇頌說,有心理專家曾作過研究,讓小孩有意識地面對陌生的環境,獨立地與外界交流,的確有利於培訓小孩外向的性格。但必須有一個過程,從簡單的、容易操作的事入手,再慢慢地加以引導。
她還舉例說明,比如同樣是賣書報,可以先讓父母帶著小孩一起去賣,父母親做生意,小孩“打下手”,鍛鍊他與外界溝通的能力,再逐漸過渡到由小孩獨立去面對社會。
中南民族大學教育心理系主任田曉紅建議,如果要鍛鍊6歲小孩的社交能力,可以帶他到同齡人多的公共場所,有意識地培訓小孩的交際能力,一步步加以引導。
性格內向不是缺陷
採訪中,幾名教育心理界的專家都表示,性格本身沒什麼好壞之分,小孩生下來後,就會表現出內向或外向的傾向,這是正常現象。
“只要不是性格內向到自閉、完全不與外人交流的程度,一般來講,性格內向也不見得就是壞事。”梁宇頌說,從目前社會來看,性格內向或外向的人都可以生活、工作得很好,如一些研究類的工作由性格內向的人來做就更合適些,“並不一定非要將內向性格改變得外向。”
“很多家長都存在這樣的誤解。”田曉紅說,他們常認為,性格內向的小孩就一定不會成功,“其實不是那回事。”她還舉例:“周杰倫就是個性格內向的小孩,但他一樣取得了成功。”
想要教寶寶學漢字的看過來~安利這款非常好用的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將識字當做遊戲,讓寶寶輕輕鬆鬆學會漢字!
-
13 # 彬彬姐12
我家也比較內向,不過辛好我找對了方法如下……①在家人和朋友面前不要強迫孩子表演一些家長自認為長面子的事②不要當別人的面處罰責罵孩子③經常帶孩子參加一些親子活動④經常帶孩子去親近大自然,鼓勵他多結交一些朋友⑤讓他學會獨立,自己能做的事,家長不要包辦,⑥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⑦適當地給孩子報一些興趣班,如畫畫,手工課!
-
14 # 囉嗦拖拉夫斯基
平時多讓孩子參加一些活動,在活動中學會與小朋友相處。再者,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好,及時表揚,且表揚要具體,讓孩子有自信。還要鍛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比如讓孩子買東西。
-
15 # 遍地的黃花苗
應循序漸進地鼓勵 “作父母的,想讓小孩能多與外界交流,這種想法是對的,但是獨自擺攤做生意,對一個年僅6歲的小孩來說,難度較大。”武漢理工大學心理學專家梁宇頌認為,對於性格相對較內向的小孩,應該採取循序漸進的鼓勵辦法。
梁宇頌說,有心理專家曾作過研究,讓小孩有意識地面對陌生的環境,獨立地與外界交流,的確有利於培訓小孩外向的性格。但必須有一個過程,從簡單的、容易操作的事入手,再慢慢地加以引導。
她還舉例說明,比如同樣是賣書報,可以先讓父母帶著小孩一起去賣,父母親做生意,小孩“打下手”,鍛鍊他與外界溝通的能力,再逐漸過渡到由小孩獨立去面對社會。
中南民族大學教育心理系主任田曉紅建議,如果要鍛鍊6歲小孩的社交能力,可以帶他到同齡人多的公共場所,有意識地培訓小孩的交際能力,一步步加以引導。
性格內向不是缺陷 採訪中,幾名教育心理界的專家都表示,性格本身沒什麼好壞之分,小孩生下來後,就會表現出內向或外向的傾向,這是正常現象。
“只要不是性格內向到自閉、完全不與外人交流的程度,一般來講,性格內向也不見得就是壞事。”梁宇頌說,從目前社會來看,性格內向或外向的人都可以生活、工作得很好,如一些研究類的工作由性格內向的人來做就更合適些,“並不一定非要將內向性格改變得外向。”
“很多家長都存在這樣的誤解。”田曉紅說,他們常認為,性格內向的小孩就一定不會成功,“其實不是那回事。”她還舉例:“周杰倫就是個性格內向的小孩,但他一樣取得了成功。”
-
16 # Knice寶媽成長社群
首先,性格內向與外向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只是性格差異,與硬幣的正反面沒有差別。因此,尊重孩子的天性,如果他天性內向安靜,其實也沒有必要改造他。
再次,性格內向多數體現在人際交往與自我表達。①關於人際交往。人是需要安全感的,孩子尤甚。孩子在一個不熟悉的環境下由於缺乏安全感會採取自我保護,比如不表達不交流,抑或躲在父母身後等。這時候鼓勵孩子表達與交流最好的辦法是讓他感受到這個不熟悉的環境是安全的,比如在這裡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沒有指責與懲罰,或是爸媽會在這裡陪伴讓孩子安心等。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建立安全感需要一個過程,家長此時要給予足夠的耐心,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②關於自我表達。語言不是自我表達的唯一途徑。寫作、畫畫、音樂、玩玩具等,都是孩子自我表達的方式。家長需要幫助孩子發現適合孩子自我表達的途徑,並且鼓勵孩子透過他喜歡的方式表達。
總之,尊重孩子天性,順應其特點幫助孩子發展。家長不應該是改造孩子的人,而應該是幫助孩子成為心中所期望樣子的幫手和導師。
回覆列表
多帶他出去走走,農村可以去小店人多的地方坐坐,聊聊天,城市的話去公園,小孩子多的地方玩玩。跟人有交流才是改變性情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