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達叔愛剪輯

    該片於2001年上影,獲獎無數,在豆瓣評分給出9.3的評分,在日漫電影中這個成績算是想當優秀了,該片陳述了千尋與爸爸媽媽一同駕車前往新居途中,不慎進入神秘隧道,到了另一個詭異的世界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在詭異的世界裡面慾望是無限的,很容易讓你失去自己,宮崎駿用詭異的世界比喻現今資本主義的社會和人心的貪婪,而同時你會被千尋這個小女孩的努力勤奮,面對未知的那份勇敢所感動。該片將質樸與迷失濃縮在一個荒誕而充滿隱寓的華麗世界,讓人們在另一個角度審視不被察覺的自己,只要你抱著純真的希望,就會像千尋一樣找回來時的路。

  • 2 # 青柳離愁
    大家好,宮老爺子的這部動畫電影,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看過了,但是那會我們只是看過笑過就過去了,並沒有長大後再回看那種感悟,那麼,就讓我再重溫一次這部經典之作吧。

    《千與千尋》在今年以大銀幕的形式,與中國內地觀眾完成了遲來的見面。十八年後又一輪的褒讚,就像水之於沙,很快就被《千與千尋》本身太過巨大的光芒所吞沒。《千與千尋》重要到什麼程度呢?那就是:它能被談論的角度,統統被窮盡,甚至有人從《千與千尋》裡讀出了和《龍貓》一樣暗藏的恐怖黑童話。更極端者認為,《千與千尋》是對香港動畫《小倩》的一次全面“抄襲”。

    十八年後,似乎只能以一種更私人化的角度去碰觸《千與千尋》——變成大人的我們,從《千與千尋》裡領受了哪些新的感悟?歲月神偷,《千與千尋》沒有變,變的是我們。,

    第一:千”找回“千尋”的故事

    基耶斯洛夫斯基有一部《雙面薇若妮卡》,法國的薇若妮卡與波蘭的薇若妮卡,彷彿一體兩面,這一個活出了那一個的渴望,那一個重蹈了這一個的懼怕。至今似乎還有不少人誤解《千與千尋》片名的意思,以為主人公姓“千與”,名“千尋”。但十八年後我們才驚覺,《千與千尋》裡也有兩個千尋。一個叫千,一個叫千尋。

    少女的全名叫荻野千尋,但為了救出變成豬的父母,她不得不與湯婆婆簽訂工作契約。千尋的真名被剝奪,從此,她就叫做千。這個角度看,《千與千尋》正是一個少女自我博弈的故事,一個關於“千”如何找回“千尋”的故事。照湯婆婆世界的邏輯,千很快就會忘記那個叫做千尋的自我,泯然於眾生,變成一顆毫無個性的螺絲釘。

    所以,為什麼蔡康永會為了白龍想起自己本名這段情節而大哭?只有歷經種種的大人,才會懂得,我們是多麼容易與那個原來純粹的“我”走散在歲月裡。

    第二:你我也可能變成“豬”

    小時候看千尋的父母因為貪吃而變成豬,只是覺得新奇而有趣。但現在,我們似乎發現,自己並非局外人,你我都有可能變成千尋的父母,變成那頭貪婪無度的“豬”。宮崎駿當然不是要我們變成一個個拋離物慾的苦行僧,而是,我們要如何抵抗淪為巨大物慾的奴隸。

    對於誤入奇異世界的千尋父母,面對堆滿美味的攤檔,大快朵頤,幾乎可以說,是馬不停蹄地變成了豬。人活著,只是為了沒有盡頭的物質生活麼?面對這個問題,大多數人一定迅速否認,但身體似乎更“誠實”,總在追求更多錢與物,最後都來不及問問自己,到底什麼是幸福。

    第三:討好型人格的無臉男

    討好型人格,大概是近年來最容易出現在日常生活的心理學名詞。以前的我們,為無臉男的尖牙大嘴而感到驚恐,或被他隱藏的暖男屬性而莫名戳中,十八年後,我們終於察覺,為什麼無臉男反覆說自己寂寞,因為他有嚴重的討好型人格。

    因為湯屋的人喜歡金子,所以無臉男就變出了無數的金子,所有人因此奉他為座上客。也因為所有人都喜歡金子,所以他也想以金子討好千尋,但最後失敗了。只是一次次為別人而活的無臉男,就像木心寫的那個在黑夜裡大雪紛飛的人,只有千尋能識破無臉男的假面。

    第四:害怕細菌感染的巨嬰

    是的,就是那個被湯婆婆寵溺得要死、碩大無比的嬰孩。這不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巨嬰”嗎?宮崎駿以一種近乎“望文生義”的手法,交出了一個生動的巨嬰。

    這個巨嬰,有著遠遠超出其他角色的巨大體格,但只要遇到不如意,想到的第一個辦法,就是大哭一通,讓湯婆婆來解決問題。他甚至一本正經地告訴千尋,外面是一個充滿細菌的世界,所以留在絢爛的嬰兒房才是王道。前兩年,武志紅的《巨嬰國》掀動一時熱議。越過此書的爭議,宮崎駿一定是深惡巨嬰心理的。

    第五:逃避可恥卻有用嗎?

    穿過長長的隧道,千尋一家踏入了一個神明所在的異世界。注意臺詞,父親猜測這裡是泡沫經濟時代留下的“遺蹟”。日本上世紀九十年代泡沫經濟崩壞,外界看來,整個社會似乎進入了一種“低迷”。

    工作不好找,年輕人的幹勁也不足,甚至二次元文化的崛起,還被認為是一種大量青少年選擇逃避的表徵。大熱日劇《逃避可恥卻有用》的劇名本身,就正好踩準了某種時代脈搏。

    宮崎駿顯然不喜歡這樣的逃避姿態。《千與千尋》裡,認真工作被塑造成了一種樸素的美德,笨手笨腳的千尋最後成了湯屋的“優秀員工”

    那時候,尚未見識過這個世界真面目的我們,哪裡會懂得,也許會有這麼一天,我們會悲傷得沒有胃口,又哪裡會明白,有一天,我們會強迫自己,悲傷也要好好吃飯。不然,怎麼去迎接未來的生活呢。

    第七:讓人深刻的而無法回頭”的告別

    蔣勳說,人與人之間的結局,無非生離與死別,沒有第三種。曾經,我們被那個絢麗至極的神隱世界所傾倒,但我們卻“視而不見”這個故事的深處,纏繞著無法剔除的憂傷。白龍最後與千尋不得不分離,白龍尤其叮囑,千萬不要回頭看。

    不要回頭看云云,不是一個少年的口吻。不諳世事的少年不會知道,人生的離別是逃無可逃的,以及,執念於離別帶來的苦痛。十八年來,我們才一點點歷經告別,告別校園,告別朋友,告別戀人……但現在的我們,可能還無法好好完成告別。

    第八:這不是超現實,而是認清現實

    現在,我們終於發現了,這哪裡是一個懸浮的超現實故事,根本處處指向現實,處處就是現實。宮崎駿有說出什麼超越我們理解範圍的高深之物麼?似乎沒有。但我們只有在某個重看的時刻,才能真正看見《千與千尋》裡的現實與我們自己。

    成長,不是一個貶義詞,也不是一個褒義詞。不知下一次重看,我們又能從《千與千尋》裡獲得什麼,下一個十八年後的我們,又是什麼樣子?

  • 3 # 一逞逞

    椿想盡她的責任並沒有錯。

    楸喜歡她,沒有跟她說,等到失去的時候才珍惜。

    鯤是那小女孩的哥哥,覺得如果不去救椿的話之後的事情都不會發生。

  • 4 # 峰凱電影剪輯

    第一,很多重要的人也是人生的過客,人要往前走往前看,才能走得更長。

    在千與千尋中,陪伴千尋在湯屋的有很多人,裡面不乏關係很好的小玲姐姐,和在湯屋遇到的無臉男,他們對於千尋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存在,但是他們註定不會一輩子都在一起。白龍也是同樣的過客,如果千尋停下來在湯屋,那就救不出自己的父母,最後很可能害死父母。

    第二,保護環境是很重要的事情,不要等到為時已晚再去悔悟。

    河神來到湯屋洗澡,都看不出是河神,而是像一個怪物,洗出的黑色一團團的東西都是人丟掉的垃圾,很是令人驚恐。試想一下,那些現在看來發黑的河流,很有可能河水底下就暗藏著這些汙穢,人類若是不小心食用,輕則中毒,重則毒亡,更何況有些生物沒有人一樣敏銳的感覺器官呢?

  • 5 # 一屯慶

    在成人的世界,我們要時刻準備“成為豬”的誘惑/不要在沒有經過他人的同意下就隨便開吃

    千尋一家人搬家的路上,千尋的爸爸不小心開錯地方,一家人誤入到一個鬼神往來娛樂的地方。

    來到了一條冷冷清清的街道,一個人都沒有,街道全部擺滿了一推美食。在沒有看到主人或者店家的情況下,千尋的爸爸媽媽任何的疑問,自以為是的就直接吃了起來。

    千尋沒有吃,她應該覺得這樣做本身就是不好的事情,如果是你,你會沒有看到任何人會開吃嗎,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如果上面貼著免費,貓苘就想會有很多人吃了起來。

    千尋就去附近觀看起來,到了天黑的時候,去找她的爸爸媽媽,發現他們都變成了豬,但是他們不肯罷休,繼續吃下去。

    千尋看到店家的老闆用鞭子抽打在他們身上,發出一陣一陣豬叫聲。

    本身在沒有人的情況下,還有加上路上冷冷清清的,一看這樣的食物就是有問題,他們還是進去大吃大喝,一點危險意識都沒有。

    他們在縱容自己,縱容自己的私慾,縱容自己的貪心,做人呢,還是不要太貪心,貪心就象一支毒箭,腐敗者主就是它的心。

    最後他們變成了任人宰割的動物,豬。

    我們其實也一樣的,在選擇兩難目前,無非就是貪心所致的,還是請你量力而行,就像本身自己沒什麼錢卻想要名牌包包,陷入網貸風波,最後發現錢是永遠還不完的。

    千尋在白龍的幫助下,在油屋找到了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千尋工作完之後都會去看她的爸爸媽媽,告訴他們“不要吃得太胖,會被殺掉的。”

    在孤單面前,我們都是無臉男

    網紅無臉男,貓苘想有很多人都知道。可以看看貓苘寫的一篇文章《日本動畫電影《千與千尋》:為什麼大家都這麼喜歡無臉男這個角色》,所有不講述他的劇情,

    在電影裡,無臉男是個強大卻又是一個單純的怪物,他很孤獨,渴望他人接納他,他很痛苦,愛著千尋,說實話,貓苘也不知道這個愛是不是愛。

    無臉男第一次出境是在橋上,因為無法融入到社會,只能站在一旁觀看。

    而千尋為無臉男開門那一刻,就點亮了他的全世界,在油屋,只有千尋接納他,所以無時無刻就想對千尋好,他說過“小千!你要什麼我都給你!”,所以千尋要藥浴牌子,他立馬去弄來一大推的給她;所以他看到別人喜歡金子,就會把金子給千尋.....但是,千尋想要的,他給不了。

    他被千尋拒絕之後開始暴躁起來,做了一系列過激的行為,吞下了三個人。在千尋的幫助下,他才慢慢平復自己的心情,一路上默默的跟隨著千尋來到錢婆婆這裡,錢婆婆也不計較無臉男,還接納了他,給他一個容身之地。

    常常感到孤單,渴望他人的愛,是不是很像我們,反正很像貓苘,誰對貓苘好一點,就會掏心掏肺地對對方好,貓苘有時候為了合群,做了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說了一些自己都覺得違心的話,久了之後就會忘記自己長什麼樣子,所以會變成了一個“無臉男”。

    就像愛情,一個人愛著另外一個人總是會默默的付出。

    千萬不要太慣著孩子,否則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終生影響和遺憾

    看過千與千尋的朋友們都知道電影裡有個巨嬰寶寶。

    寶寶第一次出境的時候,是在千尋去找湯婆婆要工作的時候,不小心在這個過程中吵醒了寶寶,湯婆婆隨之跑過去,先哄睡寶寶,還踹了湯婆婆的臉,湯婆婆還不讓千尋驚擾到寶寶,千尋就是抓住這個點,順理成章地拿下工作。

    一看我們就知道這個孩子是被湯婆婆長期慣著。

    寶寶第二次出境在,千尋來到湯婆婆的閣樓找白龍,無意間走到了寶寶的睡覺地方,裡面是各種玩具,全是孩子的。

    千尋怕被湯婆婆發現,所以躲到了寶寶睡覺的枕頭堆裡去。等到湯婆婆走了之後,千尋立馬起身要走了,但是寶寶偏偏不讓她走,只想讓她留下了陪他玩耍,甚至還會威脅千尋。

    千尋用手上的血直接嚇走了寶寶,才能逃出去,寶寶也跟著出來。這時,粘在千尋身上的紙人錢婆婆登場,直接用魔法把他變成一隻老鼠,把三個變成了假寶寶。風水輪流轉,寶寶直接被假寶寶給欺負,假寶寶開始追打他,他還會知道找千尋幫忙。

    千尋在去找錢婆婆之前,去找無臉男,勸他迴歸正途,應該是。千尋不要無臉男的金子,說了一些話刺激了他,無臉男正攻擊千尋的時候,寶寶咬了他,救了千尋.....

    之後無臉男吃了千尋的藥好了,然後千尋帶著寶寶和無臉男去找錢婆婆。一路上,寶寶看到外面的世界蹦蹦跳跳的,無比開心。

    去錢婆婆的路上,寶寶的烏鴉帶著他飛累了,落地休息,寶寶直接揹著烏鴉繼續向前走。千尋看到了叫他上來,但是寶寶傲嬌起來,繼續走,到了錢婆婆家之後,幫錢婆婆幹活。

    回去的時候,跟錢婆婆吻別。

    到家看到湯婆婆為難千尋,也知道要保護她。

    最後千尋走了,還不忘說一聲再見。

    湯婆婆是個不讓寶寶出門,所以他是沒有人來陪玩的孤獨孩子,湯婆婆說過,:外面的環境,會讓寶寶生病”,寶寶也是這樣說的:“外面的世界都是細菌,所以我待在房間裡。”所以寶寶從來沒有離開過他睡覺的地方,那時候的寶寶很會懂得用哭來威脅他人,懂得如何使用自己的武器,因為哭泣,湯婆婆是有求必應,照著自己的世界在運轉,沒有一點點感激不盡湯婆婆的意思,還會踢了湯婆婆。

    實在覺得宮崎駿太厲害了,不需要太多鏡頭就能把一個不經世故、喪失社會能力的寶寶表現瞭如此鮮活。

    寶寶遇到了千尋屢屢碰壁,世界觀塌了,別人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他感覺很糟糕。

    假設我們也是這樣寵溺長大的人,如果在生活屢屢碰壁的時候,應該就會想盡辦法逃避,縮回家啃老。

    寶寶跟隨著千尋來到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並沒有想象中的要可怕,內心世界變得更豐富多彩,從一個嬌生慣養變成一個小小獨立自的暖男,懂得如何去照顧他人,懂得如何去幫助別人,也懂得如何與他一起合作,不會給千尋添麻煩的寶寶,在錢婆婆哪裡學會如何去勞動和付出,知道了感恩,能夠明辨是非,開始有了朋友,是不是覺得寶寶成長變化很大呀。

    湯婆婆看到寶寶能夠站起來,非常驚訝不已。

    錢婆婆和湯婆婆是用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寶寶,寶寶要欺負千尋的時候,錢婆婆出來把他變成老鼠,寓意著他做錯事情,還有在寶寶幫助錢婆婆紡紗,累的時候,錢婆婆是會鼓勵寶寶,增加他的積極性,而湯婆婆是寵溺著寶寶,對他是有求必應,不會去引導他那個是對那個是錯。

    盧梭曾經說過:“你瞭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滿足的傷害。”

    所以不要慣著孩子,多鼓勵他,增加他的積極性。不要太寵溺,多給孩子與這個世界互動,才能成長的更快。作為爸爸媽媽,給孩子營造一個溫暖的港灣就好了。

  • 6 # 娛樂看點點

    《千與千尋》實在驚豔。而我,在即將二十歲的年紀看到這部影片,也正剛好。

    人們該有足夠的閱歷才能看懂暗藏了各種隱喻的電影,尤其宗教電影更甚。而宗教電影與現實主義電影又有極大的不同,宗教電影似乎只消讀過相關的宗教典籍就可以看得一目瞭然,而反映社會現實的電影,則需要在有親身經歷的主導下才可以看得明白。《千與千尋》並非一部傳統的現實主義電影,宮崎駿先生將他所想構建並反映的日本以不同的場景分割出來——甬道與大廳連線著的兩個世界。父母停下車的那個世界是當時人們所處的現世,而穿過甬道與大廳之後到達的世界則似乎代表著一個已然不存在卻仍在現世有所殘留的時代。

    那在日本人心中,他們所懷念的又是什麼呢?如同千尋的父親荻野明夫見到斷壁殘垣時所說的那樣——“這些應該是日本大發展時代建造的吧,只是爛尾了”。也許,日本人心中的如櫻花般消散的不止生命,還有那樣輝煌壯闊的日本經濟騰飛的時代。二戰之後,日本經濟並沒有一蹶不振,反而在美國的扶持之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開始,至九十年代初,日本經濟實現了大飛躍,從二戰之後一窮二白的戰敗國,成為了號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在九十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破裂,日本的發展陷入了相對停滯的狀態。荻野明夫口中的日本大發展時代直的應當就是日本經濟騰飛的時代,而由此可以聯想,擁有湯屋那樣供諸神沐浴終夜燈火通明的煙柳繁華地的世界也許就是日本人失去的那個曾經睥睨天下的世界吧。

    湯婆婆執掌的湯屋,等級分明,對無臉男這樣沒有身份的人物拒之門外;生靈們要想在湯屋裡生存而不被變成豬,只有夜以繼日的工作;然而若想獲得一份工作,只能透過與湯婆婆簽下契約的方式。這種種與日本社會是何其相似啊。而千尋父母嚴格的管教、淡漠的態度,又與日本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相呼應。極度強調適者生存的日本,在經濟高速發展時代對人民的逼迫,在幻夢破滅之後遺留下的影響,已然刻入骨髓無法消除了。

    這是我所認為的宮崎駿先生關於日本社會的思考。另一方面,千尋父母在另一世界狂吃無主的食物,蹦到腦子裡的第一個詞就是貪婪,而在但丁的《神曲》之中,貪婪與貪食同屬七宗罪,在地獄之中要受到殘酷的懲罰。影片裡,他們變成了已然忘卻生而為人的豬。湯婆婆是貪婪的只講求利益的老嫗,與她的孿生姐姐錢婆婆截然不同。錢婆婆居住的小屋與屋前屋後的農田和湯婆婆金碧輝煌的湯屋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很顯然,宮崎駿先生是傾向於錢婆婆的田園牧歌,而並非湯婆婆的紙醉金迷。我在查閱相關影評的時候讀到的錢婆婆與湯婆婆是代表了父性與母性,這是有關倫理學的範疇,我瞭解得不多,只是就此提一下,也許也是一個絕妙的思路呢!

    將這些繁瑣枯燥的分析拋到一邊,就從感情出發,最讓我感動的,似乎不是賑早見琥珀主與千尋之間的感情,而是無臉男的始終相伴呀。他忘卻了自己的名字、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語言,卻在對千尋一見傾心之後始終記得對她好。吞下青蛙之後的無臉男發了瘋,覺得金子可以為自己帶來別人的尊重,他幾乎吞下了一整個湯屋的食物,變出滿手的金子,卻只想給千尋。千尋喂他吃了河神的藥丸,逼出了他體內的邪念,在陪千尋踏上最後旅程之前變回了自己的模樣。

    所以啊,“人沒法兒忘記過去,只是想不起來了”。

    我想,也許宮崎駿先生是想讓看過這部片子的十來歲的孩子們能夠明白,社會其實並沒有那麼美好:父母淡漠的態度、嚴格的管教,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嚴格得讓人喘不過氣來的工作,剝奪人自由的契約制度等等。然而,在必然要混跡社會的漫漫人生裡,孩子們仍然可以選擇做一個善良的可以愛我所愛、恨我所恨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快速去蝦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