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封侯印

    要弄清哪一個文化對年輕人的影響更大,其實有一個前提,就是什麼樣的年輕人?說句實話,如果三觀已經穩定了的年輕人其實根本不大會受這兩種文化的影響。

    所以,我們就說說這兩種文化對人格還不是很健全,三觀還不是很穩定的年輕人的影響。

    首先先說喪文化。充滿著悲觀等負面的情緒,但是題主說的是文化,所以它充滿了現實性。也就是說雖然喪文化具有不良情緒,讓人消沉,感覺無奈與絕望,但卻更真實的還原了事物的本來面目。

    其次,是雞湯文化。充滿了正面,積極的文化,但是卻有著與現實背道而馳的東西。這不是絕對的,我說的只是相對的。就拿我們自己來說,面對雞湯總覺得是毒雞湯,為什麼?因為不現實。

    綜合兩者來看,喪文化會讓年輕人更加清醒的認識世界,可以更好的與自己妥協,與世界和解。而雞湯文化很可能讓他成為一個充滿夢想與激情的愣頭青。

    僅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2 # 文化歷史中的奇葩說

    雞湯文化和喪文化是事物的兩面,兩者之間的確有較大的差距,單純的去說兩者是不理性不科學的,需要放在不同的範圍內進行比較。

    第一從哲學意義來看,即事物的本質來看。

    從哲學意義上來看,兩者都不利於年輕人的成長,但是如果把這兩者之間進行比較然後使用,就會有利於成長。因為事物具有多面性,其中的一個面不是事物的本質。辯證的矛盾的去看世界才能到看到真正的世界、本質的世界。

    第二從社會意義來看,即人類的需求來看。

    人類歷史上有許多格言、名言,但是大多數的格言、名言,我們都是取其其中的一部分用,這樣一來,語義就變化很多了,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宣傳使用“雞湯文化”而不是“喪文化”呢?因為社會的凝聚和維繫需要付出、需要積極、需要正義和良善,而絕大多數雞湯文化都具有這個屬性。喪文化則不具有。

    (一)這是社會的需要。對於社會來說,需要的是一定的價值體系進行維繫,雞湯文化有利於社會的維繫,有利於社會正常發展和進步;喪文化則在對立面上,不利於社會的維繫、發展和進步。

    (二)這是社會中的個體在社會中立足和發展的需要。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類,要想更好的發展進步,需要認同並踐行這個社會的價值體系。從這個意義上將,雞湯文化更有利於個體的成長,喪文化則不利於個體在社會中的成長。

    (三)雞湯文化本身的魅力和閃光點所在。雞湯文化立足於成功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是一種精神,一種奮勇向前、積極向上的精神,是一種永不服輸的精神,是一種掌控自己命運的精神。比方說“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們都知道還有“喪文化”的那一版本,喪文化版本踐行的話,世界就會很可怖。

    綜上所述,將雞湯文化和喪文化比較的答案就很明顯了。

  • 3 # 琴語有感

    有時候雞湯過於浮躁和空洞,讓人更加焦慮,雞湯和喪文化處於兩個極端,左右搖擺,可能雞湯比喪文化相比,更加沒有深入內心。

  • 4 # Y兜兜先生

    如果非要二者擇其一,那麼在我看來雞湯文化更不適合。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雞湯文化?

    雞湯,食之無肉,棄之有味。雞湯文字更像是一種興奮劑,讓人看了似乎有當頭棒喝,但興奮劑終歸是有時效的,時效一過,副作用就來了。

    雞湯的副作用在於,看似給你開了一扇門,但走出門後如何,雞湯一概不管。

    為什麼雞湯文字比起乾貨文,能夠有更高的閱讀量?因為雞湯文擅於抓住讀者情緒,這些文字裡透露的是我們的焦躁不安,我們的疑惑和無奈,我們似乎在雞湯文字裡找到了共鳴,那一瞬間我們找到了心靈的摯友,有人瞭解我們,開導我們,給我們以正能量支撐。

    我不否認雞湯文有其溫暖的地方,但長時間在雞湯文字的薰陶下,卻不利於我們的成長。

    《內在成長》這本書中闡述了這樣一個觀念,一味地正面鼓勵其實是在更深地打壓我們的自信。雞湯文正是扮演了這樣一個正面鼓勵的角色。

    比如,雞湯文中常有這樣一句話,我們要對未來充滿自信,屬於你的終將會到來。

    這句話沒毛病,很正能量,但這不應該成為我們奉之的教條,我們真正應該做的不是懷抱自信看未來,而是充滿批判、客觀地看,這樣我們才不會被“成功”的假象所矇蔽,才能看清腳下的路。

    為什麼我們在失敗後常常會陷入自我懷疑,往往就是雞湯文看多了,對未來充滿著過高的期望,在達不到期望時我們還喜歡自我鼓勵,然後,反覆失敗幾次後就開始一蹶不振,自我懷疑。因為雞湯總會過期,它支撐不了你的全部人生。

    反觀喪文化。百科上對喪文化的解釋是,流行於青年群體當中的帶有頹廢、絕望、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

    隨著現代人的壓力越來越大,喪文化開始流行起來。奇葩說中,邱晨常常自詡是“喪”的代表,那怎麼樣的文字是喪呢,舉幾個例子品一品。

    “不努力一下,你都不知道什麼叫絕望。”

    “隨便吧,反正也沒有特別想要維繫的關係。”

    喪文化看起來是一種氣場很低的文字,但我卻覺得這是一種經歷過生活後的坦然和戲謔。

    很喜歡莫泊桑的一句話,“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糟。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我們的想象。有時,我可能脆弱的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

    生活本就不能一味地樂觀或悲觀,客觀才是正解,客觀看清腳下的路,才會知道你的遠方是什麼。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藕香榭吃蟹》主要講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