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思傑
-
2 # 一亞偉
一、 架構差異。
CPU的架構相當於一個建築物的框架,是最重要、最基礎的部分。目前主流的電腦CPU架構有X86、X64等等,而手機目前主流的架構師ARM架構。
而兩者在架構上的不同是目前電腦是馮·諾依曼結構體系,用的是複雜指令系統CISC,而手機CPU主打的是功耗低、廉價,因此ARM是哈佛結構,用的是精簡指令系統RISC,其運算能力大大低於電腦CPU的運算能力,同等頻率CPU浮點運算能力相差在幾千到上萬倍。
2
/4
二、 工藝和主頻上的差異。
至於CPU工藝上,目前最強大的手機CPU——驍龍835用的是10nm工藝,而電腦CPU目前的主流是32nm。
而在主頻方面,CPU的主頻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存在一定的關係,但並沒有直接關係。決定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的綜合指標,有快取、指令集,CPU的位數等因素。目前電腦CPU的主流主頻大約都在2.4GHZ、3.0GHZ,而手機CPU則在2.45GHz左右。
3
/4
三、 手機CPU是“膠水核心”。
多核,在電腦CPU和手機CPU中,是不同的。
在手機CPU中,手機多核,其實應該算是多CPU,將多個CPU晶片封裝起來處理不同的事情,行業經常有人戲稱為“膠水核心”。強行把多個CPU黏在一起,在手機空閒的時候,實際用到的核心可能只有1到2個。
而對於電腦CPU來說,電腦的多核處理器是指在一個處理器上集成了多個運算核心,透過相互配合、相互協作處理同一件事情,是多個並行的個體封裝在了一起。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並行處理,雙核就是單車道變多車道。
4
/4
四、 GPU核心的區別。
對於手機來說,一般都是GPU和CPU封裝在同一塊SoC上,相當於intel的核芯顯示卡。電腦的話,卻有很大的不同:在有了獨立顯示卡後,集顯開始整合在CPU裡,而現在核芯顯示卡開始慢慢地取代集顯。
-
3 # 獨立短影片
有區別的:論用途,電腦主要是拿來處理檔案和資訊的,手機是用來通訊的;論使用場所,電腦分家用商用(工作地點)和公用(網咖),手機在哪都行,只要有訊號;還有,電腦硬體和軟體都比手機高,功能更強大,電腦可以模擬手機安卓系統,而手機不能模擬Windows系統
-
4 # 林哥自媒體
手機和電腦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體積不同
直觀的,手機小電腦大。記憶體方面,手機能儲存的東西其實很少,而電腦可以存很多東西。
2、耗電程不一樣
由於手機體小,所消耗的電量就很少。電腦體積大,執行程式多。所消耗電量也就越大。
3、網路配置不同
手機可以不需寬頻連線就可以上網,而電腦需要裝上網絡卡,還要裝上路由器,才能夠進行上網
4、遊戲方面兩者也有區別
一款電腦遊戲要想吸引玩家,遊戲的操控感和畫面的衝擊感是兩個核心要素,目前市面上流行的電腦遊戲,如 CS 、魔獸等,都是既強調操控技巧同時又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而手機遊戲受到手機本身硬體的制約,無法在這兩方面同電腦遊戲相比,這是制約手機遊戲發展的最大障礙。
5、操作方式不同
電腦鍵盤是雙手操作,可以給遊戲玩家充分的操作技巧及自由度,而手機受鍵盤大小的限制,一般都是單手操作,無法設定複雜的操作手法,自然也就很難提供給玩家操作技巧方面的樂趣。
-
5 # 陳開自媒體運營
回答如下:
1.手機目前的發展非常迅速,很多創新都已經超過電腦了,但是兩者之間的區別還是存在很多差異的。
2.手機的4K影片功能,生產廠家有對手機進行單獨的最佳化,這樣子4K可以作為手機的一個市場賣點,但是不同品牌拍攝的4K影片,在不同品牌手機上的相容性是一樣的。電腦自帶的播放軟體無法解碼手機的影片,是因為電腦自帶的播放器的解碼器沒有解析能力,需要官方提供升級,但是官網覺得沒有必要。可以使用第三方播放器就可以了。
3.手機的使用更多是移動端的操作,以便捷為主,平臺是基於安卓和蘋果的系統的。很多軟體對於手機的使用都有進行單獨的最佳化的,特別是拍攝的需求,現在的時代就是自媒體的時代,即時事物的處理,可以即時的處理各種緊急事物。
4.電腦的功能更加的全面,因為電腦軟體基於WINDOWS系統開發的,軟體開發截止到現在已經有一二十年了,很多專業的軟體的基礎版本都是電腦開發的,比如 設計軟體,PS CDR AR 等等,這就導致後期的升級版本,必須還是電腦端的開發,進而不斷地升級。電腦的功能是手機無法比擬了的。
5.手機和電腦結合使用,把兩者之間的功能最大化,作為使用者,需要你來主導這些工具如何配合你的工作和生活。
-
6 # 遼西小鄭
電腦和手機的硬體不同,電腦處理4k影片卡是因為cpu效能不夠,如果用pr可以用代理剪輯的方法進行剪輯會好一點
-
7 # 外賣小哥阿燦的vlog
你好,我是小眼睛阿燦,很高興能回答到你的問題,關於你的問題我的回答如下:首先最大的區別,手機用起來比較方便,現在很多軟體手機用。電腦只是不方便攜帶而已,但是很多軟體還是電腦才可以用,電腦螢幕大一點操作起來比較好用。反應也快一點,很多記憶體大的軟體,手機用起來還是比較卡。這就是電腦和手機的區別。謝謝
-
8 # 超哥爆電商
如今,科技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手機、電腦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手機CPU從雙核到現在的八核,主頻也越來越高,效能越來越好。因此,目前就有一種言論,在未來的某天手機CPU的效能能跟上電腦CPU甚至是超越。
架構1、由於ARM處理器的架構原因,可以使得核心的數量可以網上做,目前PC處理器一般是四核,而手機已經是八核起步了,現在十核估計今年下半年就可以商用了。目前的手機處理器和PC處理器雖然在核心數上差別正在拉開,但是效能絕對不能只看核心數!
2、手機是嵌入式的處理器,無法像電腦那樣自由diy,要升級就非要換手機,這是題外話。手機嵌入式的處理器和pc的處理器主要效能差異是架構影響的,還有指令集,流水線。架構相當於一間房子,手機處理器的架構除了少有的蘋果,高通等自發開發的架構以外,其他都是根據arm公司給出的例如a8 a9 a15架構改良過來的,這些架構和電腦的x86架構相比,就像窯洞跟500平方米的別墅一樣的區別。雖然某些測試可以追平低端pc處理器,但一旦面對高階的pc處理器,嵌入式的短板就出來了,例如主頻不高,指令集不夠pc處理器的豐富,甚至有些指令集手機嵌入式的處理器是不具備的。總結來說,手機嵌入式處理器只能說另一方面的怪獸,但相比pc處理器這樣的超人,只能是小巫見大巫。
圖形處理1、倍數
如果非要探究倍數,此前其實已經有專業人士對此進行過測算,理論上1.3GHz主頻的四核ARM處理器浮點運算能力在10MFLOPs/s左右,2.5GHz主頻的intel四核Q8300在25GFLOPs/s左右,前後差不多相差了2500倍,就算將intel處理器的主頻精簡到單核1.3GHz,其也有將近4GFLOPs/s的浮點能力。這樣來看,在同頻率下,兩者的差距也幾乎在300倍以上。
2、能力
至於圖形處理能力,看怎麼比了,跟專用圖形處理晶片比,ARM都是菜鳥,而在實際中,我們一般都把圖形處理任務分離出去,讓圖形處理晶片作為協處理器跟CPU協同工作,減輕CPU的負擔,節約出CPU資源做其它用途。
-
9 # 讀書分享會哦
螢幕大小和操控方式是最直觀的區別,硬體核心架構則是最本質的區別。電腦相比智慧手機有足夠大的螢幕顯示區域,因此內容排版方案更靈活,內容、按鈕、甚至廣告區域都可以自由設定。此外,電腦版本的軟體可以在同一個畫面上安排儘可能多的功能控制區,大部分主要操控按鈕無需像手機那樣收入選單選項中。同屏顯示多個視窗、多個軟體也是電腦大屏的優勢,軟體介面切換十分方便。而這些表象差異 ,實際上是由二者CPU架構(x86x64 vs ARM架構)及硬體配置差異決定的,目前手機還是在降低功耗、提高能效比方面做功。此外,小螢幕要同時整合顯示區和觸屏輸入(鍵盤)區,顯示方式上最多隻能做到分屏和從一個APP快捷切到另一個APP,高效處理多工時顯得捉襟見肘。
另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便攜性,智慧手機小巧隨身,揣兜隨行完全無負擔。而電腦PC桌上型電腦有需要外設如顯示器、鍵盤、滑鼠(有時還需要外接音箱)等等才能正常操作,不過這種累贅在螢幕鍵盤觸控板齊備的筆記本上完全消失。便攜本也讓高效能電腦也可以變為隨身攜帶的生產力工具。
再次,雖然近年來智慧手機也開始注重散熱,依然是配置更佳的電腦更佔優勢。
最後,手機歸根結底是一部便攜通訊裝置,通話是基本功能,安卓系統雖然提供了足夠豐富的APP應用,但PC平臺才能流暢、專業化操控的大型軟體和一般PC平臺才能暢玩的大型3D遊戲,還是得由Windows系統來擔綱。
-
10 # 夢圓覺主
就影片編輯來說,關係到cpu和gpu兩個硬體部分的效能,對電腦和手機來說都是這樣的。手機上播放和編輯流暢,電腦上就卡,拋開電腦最佳化不夠這個可能,通常我們認為是電腦cpu或者顯示卡效能不夠,電腦上的gpu叫顯示卡。可能是您的電腦比較老了或者配置不夠造成的卡頓。畢竟一個性能還不錯的電腦cpu或者顯示卡價格就能趕同年的中端手機了。
-
11 # 凱哥TT
一、 架構差異。
CPU的架構相當於一個建築物的框架,是最重要、最基礎的部分。目前主流的電腦CPU架構有X86、X64等等,而手機目前主流的架構師ARM架構。
而兩者在架構上的不同是目前電腦是馮·諾依曼結構體系,用的是複雜指令系統CISC,而手機CPU主打的是功耗低、廉價,因此ARM是哈佛結構,用的是精簡指令系統RISC,其運算能力大大低於電腦CPU的運算能力,同等頻率CPU浮點運算能力相差在幾千到上萬倍。
二、 工藝和主頻上的差異。
至於CPU工藝上,目前最強大的手機CPU——驍龍835用的是10nm工藝,而電腦CPU目前的主流是32nm。
而在主頻方面,CPU的主頻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存在一定的關係,但並沒有直接關係。決定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的綜合指標,有快取、指令集,CPU的位數等因素。目前電腦CPU的主流主頻大約都在2.4GHZ、3.0GHZ,而手機CPU則在2.45GHz左右。
三、 手機CPU是“膠水核心”。
多核,在電腦CPU和手機CPU中,是不同的。
在手機CPU中,手機多核,其實應該算是多CPU,將多個CPU晶片封裝起來處理不同的事情,行業經常有人戲稱為“膠水核心”。強行把多個CPU黏在一起,在手機空閒的時候,實際用到的核心可能只有1到2個。
而對於電腦CPU來說,電腦的多核處理器是指在一個處理器上集成了多個運算核心,透過相互配合、相互協作處理同一件事情,是多個並行的個體封裝在了一起。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並行處理,雙核就是單車道變多車道。
四、 GPU核心的區別。
對於手機來說,一般都是GPU和CPU封裝在同一塊SoC上,相當於intel的核芯顯示卡。電腦的話,卻有很大的不同:在有了獨立顯示卡後,集顯開始整合在CPU裡,而現在核芯顯示卡開始慢慢地取代集顯。
內容僅供參考
-
12 # 鬍子大叔TELL
如今,科技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手機、電腦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手機CPU從雙核到現在的八核,主頻也越來越高,效能越來越好。因此,目前就有一種言論,在未來的某天手機CPU的效能能跟上電腦CPU甚至是超越。
一、 架構差異。
CPU的架構相當於一個建築物的框架,是最重要、最基礎的部分。目前主流的電腦CPU架構有X86、X64等等,而手機目前主流的架構師ARM架構。
而兩者在架構上的不同是目前電腦是馮·諾依曼結構體系,用的是複雜指令系統CISC,而手機CPU主打的是功耗低、廉價,因此ARM是哈佛結構,用的是精簡指令系統RISC,其運算能力大大低於電腦CPU的運算能力,同等頻率CPU浮點運算能力相差在幾千到上萬倍。
二、 工藝和主頻上的差異。
至於CPU工藝上,目前最強大的手機CPU——驍龍835用的是10nm工藝,而電腦CPU目前的主流是32nm。
而在主頻方面,CPU的主頻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存在一定的關係,但並沒有直接關係。決定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的綜合指標,有快取、指令集,CPU的位數等因素。目前電腦CPU的主流主頻大約都在2.4GHZ、3.0GHZ,而手機CPU則在2.45GHz左右。
三、 手機CPU是“膠水核心”。
多核,在電腦CPU和手機CPU中,是不同的。
在手機CPU中,手機多核,其實應該算是多CPU,將多個CPU晶片封裝起來處理不同的事情,行業經常有人戲稱為“膠水核心”。強行把多個CPU黏在一起,在手機空閒的時候,實際用到的核心可能只有1到2個。
而對於電腦CPU來說,電腦的多核處理器是指在一個處理器上集成了多個運算核心,透過相互配合、相互協作處理同一件事情,是多個並行的個體封裝在了一起。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並行處理,雙核就是單車道變多車道。
四、 GPU核心的區別。
對於手機來說,一般都是GPU和CPU封裝在同一塊SoC上,相當於intel的核芯顯示卡。電腦的話,卻有很大的不同:在有了獨立顯示卡後,集顯開始整合在CPU裡,而現在核芯顯示卡開始慢慢地取代集顯。
其實,手機CPU最大目的就是功耗低、廉價,所以定位註定了手機CPU是很難超越電腦CPU的。
雖然現在說,手機還無法取代電腦,尤其是在計算方面,還無法和電腦相匹敵,但是,這並不是意味著手機為未來的發展中不會超越電腦了,尤其是看這些年兩者的發展速度,很明顯,手機更快。當然了,在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在5G的加持下,或許,手機和電腦的概念區分會越來越模糊,到時候,手機和電腦或許已經不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
13 # 電腦數碼精通
手機跟電腦雖然外觀體積不一樣,但他們硬體的組合原理是一樣的,電腦使用windows作業系統,手機使用安卓或蘋果系統,系統決定了它們的功能,電腦可以完成手機所能完成的事情,但手機不能完成電腦所能完成的事情!
-
14 # 北漂女孩阿寶
手機跟電腦效能區別在哪裡?以下四點建議:
一、 架構差異。
而兩者在架構上的不同是目前電腦是馮·諾依曼結構體系,而手機CPU的ARM是哈佛結構,用的是精簡指令系統RISC
二、 工藝和主頻上的差異。
至於CPU工藝上,目前最強大的手機CPU——驍龍835用的是10nm工藝,而電腦CPU目前的主流是32nm。
三、 手機CPU是“膠水核心”。。
而對於電腦CPU來說,是並行處理,雙核就是單車道變多車道。
四、 GPU核心的區別。
-
15 # 淺藍君影視剪輯
螢幕大小和操控方式是最直觀的區別
硬體核心架構則是最本質的區別。電腦相比智慧手機有足夠大的螢幕顯示區域,因此內容排版方案更靈活,內容、按鈕、甚至廣告區域都可以自由設定。此外,電腦版本的軟體可以在同一個畫面上安排儘可能多的功能控制區,大部分主要操控按鈕無需像手機那樣收入選單選項中。同屏顯示多個視窗、多個軟體也是電腦大屏的優勢,軟體介面切換十分方便。而這些表象差異 ,實際上是由二者CPU架構(x86x64 vs ARM架構)及硬體配置差異決定的,目前手機還是在降低功耗、提高能效比方面做功。此外,小螢幕要同時整合顯示區和觸屏輸入(鍵盤)區,顯示方式上最多隻能做到分屏和從一個APP快捷切到另一個APP,高效處理多工時顯得捉襟見肘。
另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便攜性,智慧手機小巧隨身,揣兜隨行完全無負擔。而電腦PC桌上型電腦有需要外設如顯示器、鍵盤、滑鼠(有時還需要外接音箱)等等才能正常操作,不過這種累贅在螢幕鍵盤觸控板齊備的筆記本上完全消失。便攜本也讓高效能電腦也可以變為隨身攜帶的生產力工具。再次,雖然近年來智慧手機也開始注重散熱,依然是配置更佳的電腦更佔優勢。最後,手機歸根結底是一部便攜通訊裝置,通話是基本功能,安卓系統雖然提供了足夠豐富的APP應用,但PC平臺才能流暢、專業化操控的大型軟體和一般PC平臺才能暢玩的大型3D遊戲,還是得由Windows系統來擔綱。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用於便攜辦公,你會選擇智慧手機、便攜超級本還是平板電腦呢? -
16 # 菡菡爸爸生活記
平臺不同、功耗不同、效能不同、目前來看手機四核再強也比不了電腦的入門級四核。除此之外,手機一般比電腦小,可隨身攜帶,而電腦一般都是臺式的,固定的。1、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接近與電腦,但兩者之間仍然存在著區別。 2、手機相對便宜,小到可以裝在口袋裡帶著到處走,可以待機一天;而電腦比較貴也大,只能裝在電腦包裡,不等看完一部電影,就會斷電。 手機可以不需寬頻連線就可以上網,而電腦需要裝上網絡卡,還要裝上路由器,才能夠進行上網。3、現在的手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一個小型電腦,也可以說是掌上電腦,與電腦比,它能隨時隨地打電話,體積小,攜帶方便,而電腦則不行,體積龐大,需要固定電源(筆記本除外)電腦主要比手機有更多更強大的功能,可以玩大型遊戲,可以輕鬆辦公,可以執行各種複雜軟體。
回覆列表
手機用於處理資訊傳送,接收,聯絡業務之用!
電腦用處處理複雜的圖片,文章編輯。自己一些大型遊戲!
手機能完成的,電腦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