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藤創教育
-
2 # 蜜蜂11605
大使館應該是中國的延伸,應該在唐人街提供國內小區的管理方式,並且租下唐人街酒店,把小留學生集中酒店管理,把分散的華人集中管理,把那裡管理的像國內一樣好,可以派幾個國內的人去直到管理和防疫,中國提供防疫物質,那樣就沒有人回國了,還救了國外的華人,同時外國記著才能真正看到中國的防疫措施的真實情況,就不會汙衊中國了!大使館應該承擔責任,不要給國內增加輸入病人……
-
3 # 廣東綠晨裝飾整合牆板
這1.5萬小孩子你們堅持一下,國家現在很忙,我們有在疫情一線犧牲的2千多白衣戰士和他們的孩子家人需要照顧,我們還有一億多的孩子需要開學上學,我們還要復工上班工作來養家餬口,請你們再堅持堅持,在英國再堅持幾年就能成為英華人,挺住!實在不行,可以叫你們父母飛過去陪你們,15000個人回來,要祖國多少人力物力隔離你們?
-
4 # 現實版毒舌
只要是有要求回國,不讓回來是沒道理的,中國大使館可以幫助協調,包機費用自理。但是讓l 國家岀錢包機,這是沒有道理的,納稅人的錢不是這樣花的,納稅人也決不答應
-
5 # 強哥說世界
15000+的在英國小留學生想要包機回國給大家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首先這個資料在中國的出國留學簽證肯定是有統計的,光光是在英國14歲以下的中國小留學生就有15000+,其他國家加在一起,數量可想而知。這一方面反應中國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關心,另外是不是也還有其他原因?
妄自揣測,以下原因可能是導致這麼多孩子的父母要花那麼多錢送孩子出國的主要原因:
(一)關心孩子教育,希望孩子成龍成鳳,尤其要成為周圍人眼中的精英,這點在發達省份尤其明顯,父母都以孩子出國留學為榮,不管孩子出去最後成了海歸還是海龜或者海待。
很多孩子的家庭都比較富裕,年級幼小,養成了自私自利,目中無人的惡習,很多孩子甚至養成吃喝嫖賭的惡習。當然也不排除有一批孩子真的很優秀又自律
(二)這麼多孩子這個年級選擇留學英國,是英國移民政策的直接結果,10年以上的留學居留就可以獲得英國國籍,政策上這麼說,到時候會不會像特朗普那樣不認賬,誰也不知道。
(三)長期以來的崇洋媚外思想根深蒂固,從國際上來看,中國小初教育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是全世界前列,孩子們的努力,老師們的辛勤,國家教育政策的完善都給孩子以一生受益的知識儲備,同時養成了孩子們的愛國情懷,炎黃子孫的文化基因大部分在此階段得到滋長,此時出國,只能斗膽斷言,將來這些孩子沒有了華人之心,恐怕只有在被黑人白人歧視欺負的時候才會想起自己是黃面板黑眼睛。
(四)歐美那麼多年對中國的欺辱,透過所謂的民主自由人權宣傳,同化出一批數典忘祖的混蛋,疫情期間更是導致一批迴來的自大狂無視法紀,慕洋犬更是狂吠疫情管控政策
實在是其心可誅。甚至“拜耳跑步女”“要喝礦泉水要人權女”等這些奇葩如果要臉,那英國待在偉大而自由的的歐美。
孩子們是可愛無辜的,原則上來說,我支援孩子們的迴歸,但一定要接受疫情管控措施,同時,我有另外一個擔憂,那麼多人的迴歸,對於疫情剛剛好轉的中國,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所以個人建議各駐外使領館做好疏導,像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大使說的那樣,原地組織隔離,予以一定的協助和支援。
-
6 # 五行之外的妖精
不封閉國門,對不起武漢人民,對不起全體華人民。
這些人是哪個國家的花朵?
新冠疫情爆發後,中國採取措施控制了疫情,而歐洲一些國家卻情況不樂觀。為此,一些在國外的華人趕緊想法撤回中國。
這些人當中,僅在英國留學的小學生,居然有1.5萬人。
尼瑪,這些人是哪個國家的花朵?
為何有那麼多中國小學生到英國讀書,原來根據英國移民政策,小中留學滿十年即可獲得英國國籍!
英國國籍是亮點!
你們既然看不起中國,看不起這塊土地,看不起中國文化,就不要再回中國了,行嗎?
別扯什麼大道理,你們再富也與我無關,你們窮得短褲都沒有也與我無關。我只知道,再過十年後,你們就是英華人,你們當中的一些人,有可能是美國或英國軍隊的軍人,可能和華人刺刀相見的!
你好意思說你們是中國的花朵?中國的未來?
-
7 # tinasu
首先請你看下馬雲的這段影片,就如影片中所說的同理,當初送孩子去英國唸書是你們這些家長的戰略,事實上你們也從中得到了巨大的好處,名聲上的,以及你認為在英國能接受到非常好的教育的,那是你戰略上的選擇,所以現在的後果你自己要承擔,如果你擔心你的孩子,可以飛去英國和他同住保護他。https://m.toutiaocdn.com/group/6806621106527535628/?app=news_article×tamp=1584856742&req_id=202003221359020101450260143E5A4687&group_id=6806621106527535628
-
8 # wioi嗚嗚嗚嗚郯
我覺得原地隔離最好,我們國家剛剛經歷了二個多月居家隔離,還沒恢復過來,他們能在英國讀書有地兒,那麼也有地方隔離啊,如果你已經感染了就加緊治療,如果沒感染待著不動最好,這一路上不知道誰已經感染,原來沒感染的一走動感染了更加划不來。而且最終又害國家,人民肯定會罵你那些已經感染的確千方百計想回來的人。
-
9 # 金風359
特別贊同劉大使的表態,我們“高度重視”,“看能否增加臨時商業航班或包機”,“我們在這邊也跟學生家長保持密切的溝通”,“我想這個問題能夠得到妥善解決”。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這是李斯《諫逐客書》中的一段話,此時讀來特別有味兒。
先不論這些“小留學生”是居於什麼目的去國外,採用什麼手段去的國外,他們有什麼背景,家庭是貧窮還是富貴。首先我們得承認他們還是“中國孩子”吧!災難來了,“孩子”能不顧嗎?將來這些“孩子”長大了,難道你讓他們記憶中留下一道“大難時,我的祖國拋棄了我”這樣的傷口嗎?
是的,歷史上我們出過許多“漢奸”、“賣國賊”、崇洋媚外的“舔狗”、奴顏婢膝的“跪族”,但更多的是大災大難來臨時,慷慨解囊的“華人華僑”,更有無數學成歸來報效祖國的仁人志士國之棟樑!所以我們不能犯“狹隘的愛國主義”和“狹隘的民族主義”錯誤,也不能怕麻煩而推卸責任,更不要抱一種“仇富的心態”,落井下石。我們應該有一種胸懷和格局,有一種眼光和氣魄!
再說,並不是所有到國外留學的人都會“變種”。當年周恩來、鄧小平、朱德,還有很多老一輩的革命家都曾經到國外留學,還有許多科學巨匠都是從國外學習歸來。誰能斷言,現在分佈在國外的留學生中就沒有一個未來的周恩來,未來的鄧小平,未來的錢學森……所以,應該盡我們力所能及的力量,為滯留在國外的同胞提供幫助!
在這次全人類面臨的大災大難面前,誰是真正的英雄,什麼樣的文化才是最優秀的文化,地球人都知道了。疫情過後,孩子們該在哪裡讀書,該怎樣學習做人,應該不用我們多囉嗦了吧。人生難得,中國難生,今天的中國國籍是全世界最珍貴和最令人自豪的國籍,值得我們好好珍惜!
-
10 # 使用者13688672191
我認為應該讓孩子們回來。他們歲數還小。危難關頭,祖國理所當然是他們的安全懷抱。不能用簡單的愛不愛國標準衡量孩子們。那就偏激了。他們在危難關頭想回來,就是愛國。
-
11 # 阿拉神燈1735
不應該接回!!
這不是戰亂 國家可以撤僑!
各位現在是高致病的傳染病,我們國內有14億人口,如果由於外來輸入病例再引起爆發,世界上誰又能救的起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
強烈支援國家嚴格管控限制外來人員入境!
-
12 # 張紅心
這些小留學生可能都是自願自費去英國的,原來認為中國教育不如英國,有崇洋媚外之嫌,有的可能是借長期留學獲得英國藉,作為華人、應表示同情,鑑於國內己付出巨大損失和犧牲換來抗疫的勝利,仍需保持防控的形勢,這些人最好就地隔離或治療,避免疫情的更大傳染,因為抗擊冠毒的最好方法就是停止人員流動實行隔離,堅持半月以上就會好的!
-
13 # 香道文化倡導者
人道主義講 應是同情 孩子是無辜的
這樣的家長在中國很多人這個想法 以為我輩很苦 壓力競爭大 擔心自己孩子弱於別人 就爭先恐後 送出國 美其名曰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算盡責了
從社會國家層面來說 孩子從小接受國外道德教育 學會再多大多效也不會回國建設 但也不能制止 必競人權嗎
家長費盡心思 送出國 孩子不僅不愛國了 翅膀硬了 思想超前了 哪哪都看不上了 包括生養她的父母家 都是有錢人孩子互相攀比 家長累死不落好 只有埋怨 孩子遠離 悔恨終生
其實家長沒必要安排孩子一生 表面上是好 實則害 想不明白呀
現在疫情出了 中國好了 向祖國要求了
專機可以 全部自費 無論隔離 還是治療 按照流程走就可以 必競是華人
-
14 # 深圳寶石哥
看到這訊息,太振驚了,英國都有15000多小留學生,如果加上其他的國家的小留學生,那應該是非常非常龐大的數量呢。但這也反應了我們國家的生活水平達到比較好的水平,出國留學的費用一般每年都要約在600000元人民幣,可以想象父母為了孩子出國學習要付出多少,也說明父母是重洋媚外的,國外的月亮就是比國內圓嗎?長期在國外生活,從小就養成了自己的性格特點,有的人自私自利,拜金主義者,長大了吃喝玩樂;有的人自力更生,獨立自主 ,努力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為國家的偉大建設貢獻。然而,由於這次突發的疫情,國內爆發的很嚴重,很多人都想方設法儘快離開國內,然而現在國外的民主自由,沒有及時做好防疫,疫情越來越嚴重,這個時侯也想起回國才是最安全的。國家實行的九年義務教育,這些小留學生的父母,現在也應該去英國照顧好自己的乖孩子
-
15 # 楊炳升66
這個還真不好說。
搬到檯面上講,再怎麼說,目前,他們還都是華人的孩子,他們是無辜的。
而他們的父母呢?目的則是要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外華人。
唉!
不想說了,華人怎麼做都是無奈之舉。
-
16 # 我是一片雲285464912
據說這些孩子非公派生,怎麼去的怎麼來,一切由家長自理。回來後按規定的程式進行核酸檢測和:隔離,有病的治病,隔離食宿費用自理,治病無醫保的自費,有醫保的按規章辦事。很明白的事,還用多說嗎?
-
17 # 胡侃教育
近日,一則1.5萬小留學生滯留英國的訊息在網上引發廣泛關注。3月18日,英國宣佈自20日起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的中小學校將全部關閉,而北愛爾蘭的中小學則從18日開始就已經停課。
隨著疫情的發展,不少借宿家庭紛紛表示不願意再接受留學生,而回國的機票已一票難求,中國在英的小留學生們面臨著十分窘迫的境地。由此,不少孩子家長在網上呼籲,請求政府包機將這部分小留學生接送回國,引發了網友的激烈爭論。
持贊成意見的網友表示,他們都是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不能棄之不顧。持反對意見的網友則擔心,這麼大規模的小留學生回國,且不說需要花費的巨大人力物力,他們回來後地方該如何防控?此外,還有一部分網友則是“仇富”心理作祟,其實有許多家庭也是勒緊了褲腰帶送孩子出國,一切為了教育對中國父母而言並不是依據空話,也從側面說明國外確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對於這件事,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新聞1+1》欄目中給予了正面迴應,劉大使表示:
1、在英留學生如考慮近期回國,可以向中國大使館尋求必要的幫助,我們將積極協調國內的相關部門;2、對於1.5萬小學生,大使館正在努力幫他們尋找託管單位,目前已聯絡了一些機構;3、駐英大使館將積極與英國衛生、警務、移民和防疫部門溝通,保證留學生在遇到救治困難的時候為他們提供及時的救治。 -
18 # 我看看這名字能寫多長
華人回中國沒毛病,說不讓回來的也都是氣話,我也能理解,但政府肯定不會不讓他們回來,這點大家心裡肯定都知道,持反對意見的人有的是因為憤怒,有的是因為自私,有的是因為不甘,……。贊成的人因為愛心,可憐,護犢子,……。
平心而論,如果我是那些孩子的父母,我也會讓他回來,即使付出很大的代價!那麼問題來了,作為父母你們有多大的決心,為了你們的孩子?現在回國難,這個大家有目共睹,你說你們回不來,我信,這點找國家交涉,我能理解,國家可以出面給你們交涉,溝通,這點國家也不會不管的,中國在外的華僑有很多,國家可以交涉但是不可以買單,我希望你們能理解,如果成功回國,之後的隔離防護按中國的防護措施執行,在這當中父母不要指手畫腳,不管是收費也好不收費也罷,都不要對防疫工作者有任何的不滿和隱瞞,如果因為你們的不配合而是防疫工作出現任何紕漏,你們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疫情期間國家付出了很多很多,國內的每一個民眾,每一個在次期間的一線“戰士”都為之付出了很多,代價太大了!
最後,我希望各位保持理性,做好每位公民的本分,這時候只能有一個聲音,那就是政府!!!
中國的每一位公民都應該享受同等的待遇,不會因人而異!
國家會保護每一位公民,不會因人而異!
祝福每一位在一線的“戰士”永遠健康,快樂!
祈禱每一位犧牲的“戰士”能在天上保佑祖國!因為有你們所以有中國!!
-
19 # 伊春美食美客
新型肺炎疫情在英國已經制止不住的時候,採取了放任自流的方式,也就是讓人們憑藉著自己的抗體,憑藉著自己的免疫力去抗擊疫情,這簡直就是荒唐。其實說一句實話,要是沒有我們的孩子在英國,我們也沒有必要交灼不安。一個個十三四的孩子,年紀又小,生活的自理能力又差,現在面臨著學校不開學了,委託的監護人又不管孩子們了。孩子們想買機票回來又是一票難求,現在包機的價格都已經漲到了15萬元。即便是這樣,孩子們都買不到機票。
說一句實話,在這種時候自己真的有一些埋怨這些糊塗的父母,當初就不應該讓孩子這麼幼小就到國外去。畢竟我們國家的教育也是很好的,用不著把那錢花到國外去,也就是等到孩子們長大成人能夠獨當一面的時候,再讓孩子有一個留學的經歷反而更好,如此這麼早的把孩子放在英國確實是讓人擔心。不管怎麼說吧,我想我們社會不會不管那些在英國的15000名孩子的,所以說家長和社會一起想辦法爭取讓孩子們早日迴歸。
-
20 # 湘女娉婷
我的看法很簡單,他們都是祖國的花朵,非常重要。
國家自會科學的評估利弊,做出最穩妥的安排。
大家稍安勿躁,也不要亂出注意。相信國家,相信黨,相信習主席的統一指揮。
回覆列表
這部分小留學生牽著國內家長的心,疫情一日不除,家長一刻不得安寧。
建議:分批次包機回國;第一步,在英國先檢測,合格者登機回國;第二步,回國後集中隔離14天,不要居家隔離,不要增加家長和社群風險;家長如果不放心,可以申請去隔離區做義工,這樣既安了心,又做了貢獻。第三步,隔離解除後,也要注意防護,不聚集,不流竄,為自己為他人負責。
如果沒有回國的想法或者回國有困難的;請留學生的成人監護人負起責任,把留學生的生活和情緒安撫好;必要時及時聯絡醫院,醫生,甚至於心理醫生提前介入。家長建立互幫互助群體,做到資訊及時溝通和透明,同時別給小留學生們太大壓力。
最後,相信疫情一定會結束,春天一定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