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SF22紅心蓮花

    現在過年保留的老傳統還有醃製肉食之內的。其它的嗎?也就失傳了。感覺年味越來越淡是,因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從前的大魚大肉只有過年才吃的到,現在呢!平時吃的大魚大肉都吃傷了。現在過年都希望吃點青菜蘿蔔好洗肚子裡的油水。

  • 2 # HYF73

    從我知道的,現在保留的老傳統有這麼一些:

    臘月初八,喝"臘八粥"。在閬中古城有萬人同吃"臘八粥",還表演了許多節目;

    臘月二十三(有些地方是二十四)祭灶。送灶神上天,給玉帝述職,人們都給弄點好東西供奉,尤其白糖少不了,讓其給某家人說好話,並討來年一切都好的"口封";

    臘月二十四或二十五,大掃除,農民叫它打"揚塵"。城裡人,現在也要搞清潔衛生,不自己弄就清搞家政服務人員來弄。把家弄得煥然一新,欲過一個清新的年;

    二十七、八,一個是推豆腐,做米發糕,供過年期間吃。另一個就是打麻糖,用糯米、花生、芝麻等十多種食物為原料,弄熟,搗碎,輔之以白糖,然後用兩個夾板用力拍打,打壓,成形後用一固定窄長板壓,然後切成薄片,成長方體形狀,再用紙包好,放在缸內,待正月初招待家裡來的小客人;

    年三十,一家老小一起,吃團圓飯。吃飯之前,以前是必須放鞭炮。菜呢,要有豬頭豬尾巴,叫"有頭有尾",席上還得有魚,喻意"年年有餘";除夕晚上,以前人們是圍著一堆火,一家人在一起,拉家常,說說祝福類的話,守歲至深夜,個別的甚至到天亮;

    當然,在除夕這天,人們還不忘貼春聯。有的呢,還倒貼"福"字,貼窗花,掛大紅燈籠,把氣氛搞得紅紅火火、熱鬧喜氣。

    初一,一般不出門,在自家過一天。在農村,還有習俗,搶"銀水"。就是在初一早上,很早就去水井挑一擔水回來,越早越好,總之搶在別人家的前面。其喻意,誰挑了第一擔水,誰家就會財源滾滾,像一股水一樣,源源不斷地來;初二,就走親戚訪友了;初七還有人年。聽老人,一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蠶,九龍十虎⋯⋯ 所以,初七這天,也得好好地過,要有氣氛。人過年完了,就是元宵節。我們那兒,十四就像除夕一樣過,十五就像正月初一,弄得十分熱鬧。有觀燈,猜燈謎等等。這正月十五元宵節一過,年也就結束了。

    以上那些年活動,也不過如此。人們為何覺得年過得有滋有味?原因之一,就是那些年,平常人們吃的差,穿的也不好。過年了,人們想盡一切辦法,都要弄出些花樣,弄得比平常好許多。因此,一般人們就覺得"年味"濃郁。現在呢,吃的,穿的都不錯,平常與過年差不多,沒有多大區別,人們也伺空見慣。故此,感覺年味兒越來越淡了。我說,如今在我老家那地方,年味兒現在就比過去濃。過去,人們不外乎,在正月初五以前,每天搞一、兩次街頭活動,或許還放點菸花、鞭炮之類的,等等,其他別無。現在,每天城裡既有各種文藝表演,固定場所有演出,街頭每天有不同的活動,熱鬧非凡,年味十足,令人流連忘返⋯⋯

  • 3 # 田園叟007

    我是40年代的人,從記事起也有幾十年的春節經歷了。一直沿襲下來的老傳統在我地還保留了幾種。農曆二十三晚祭灶神,祭品不少,其最重要的是麥芽糖(我地稱米糖),傳說是希望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速職時,多替主人家上奏好事、善事,下凡時給主人家帶來吉祥、如意。農曆二十四過小年,也是掃除汚垢的一天,什麼豬欄、牛欄、雞舍包括整棟房子都必須仔細清掃,過個乾淨、清新年。如果天氣好,從這天起,女的也比較辛苦、很忙,大人、小孩,全家老小的衣服、鞋子,被子,都得洗一遍,曬得暖暖的。大年除夕前,一定得貼好春聯。還有春節期間自己一家人吃的也包括接待拜年客的菜品,暈的、素的都要準備齊全。當然現在物質豐富,不會儲很多,(以前不同,必須準備充足)。大年初一,不會外出拜年做客,只在本村走走,拜年、喝茶、侃大山、打牌。到了初二,該拜年的去拜年(一般去舅舅家),該接客的在家接客。

  • 4 # 叢林之虎31656937

    煙花要禁 社也不安全 年 已經失去以往的年味了 制霾要出大處入手 不要這也不安全 那也不環保 要不中國傳統的年文化又要被別國申報世界遺產了

  • 5 # 北京那點事兒666

    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以前有一個民間順口溜,23糖瓜粘,24掃房子,25磨豆腐,26燉羊肉,27宰公雞,28把面發,29蒸饅頭,30晚上鬧一宿, 臘月二十三這天灶王爺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彙報人間的實情,所以家家上供灶王爺糖瓜,就是讓他上天說好話,回宮帶吉祥。現在許多年輕人都不知道這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好,過年初一您們會去寺廟祈福嗎?您們對過年燒頭香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