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商訊0668

    農村一般都是備好以下幾種就可以了,三牲、飯糰、米酒、香燭、鞭炮、鹹魚、鹹蛋、紙錢冥幣等,地方不同,準備的東西也不一樣的

  • 2 # 慧耀秋燕

    臘月廿三稱為小年或小年夜,每年到了這一天大家都要送灶神,也稱祭灶。由於灶神在民間信仰中和家庭密切相關,因此其信仰活動也比較“接地氣”。每年臘月廿三的“祭灶”,已經變成了全家團聚的歡樂節日,既娛神,也自娛。在祭灶中,灶神為代表的神仙不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一個飄渺身影,而是與我們一同歡慶佳節、血脈相通的家人。送灶時,人們在灶五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閃備的。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表示他就不會在玉帝前說壞話了。敬神禮的背後,代表著華夏民簇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 3 # 一株吊蘭

    過去,農村的灶臺一般是這樣的:

    大家注意到沒有,這種老式鍋灶的送柴口兩邊,我們這裡叫“鍋門口”。

    哪,我們這裡又是怎樣祭灶的呢?

    從臘月二十左右開始,鄉間就有賣灶王爺畫像的,多是民間木刻雕板印刷的,因為印刷技術問題,常常是紅一塊紫一塊的,但大致還是下面的模樣:

    雖然說是拿錢買的,可是不能說是買,要說請,就是“請一張灶王爺畫像”。等到臘月二十三,一大早,把灶王爺的畫像貼上在上面所說的鍋門口。灶王灶王,那裡才是他的崗位。天快擦黑準備做晚飯的時候,家裡的大人就用筷子頭沾點糖稀抹在灶王爺嘴上。民間傳說,臘月二十三晚上,灶王爺要回天庭述職。老百姓為了讓他多說些凡間的好話,就用糖稀抹他的嘴,意思是說嘴甜一點。

    這糖稀也就是我們這裡用於祭灶的祭品。

  • 4 # XGC上善若水

    在我河南省中牟縣臘月二十三有祭灶的習俗。每年的農曆臘月(陰曆十二月)二十三,這天民間稱為“小年”,是祭祀灶君的節日,也是俗稱“祭灶”。有民謠中“二十三,糖瓜黏”指的是每年臘月二十三的祭灶,有說法“官三民四船家五”,也就是說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民間在臘月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在臘月二十五日祭灶。

    祭灶的風俗由來己久。灶君在夏朝就己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神仙。《論語》:“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門、灶、行、戶、中雷)。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後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中國道教興盛之後,曾借《經說》之論,將灶神說成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後來發展一成灶君爺爺,又有灶君奶奶之說。在不同的地區,灶君夫婦又由不同的人選來充當,同時伴隨著當地流行的民間傳說故事。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就要到天庭向玉帝彙報這一家的善行惡跡,送灶神的儀式稱為斤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跟據灶王爺的彙報,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裡應該得的吉凶禍福交給灶神。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是太重要了。

    民間傳說,一旦被灶王爺將罪惡上報玉皇大帝,大罪要減壽一年,小罪也得減壽一百天。《太上感應篇》裡,又有“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的說辭。司命是指灶君“算”為一百天,“紀”為十二年。意思是重罪要減十二年壽限。所以祭灶時,要打點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貴手“上天言好事”。

    臘月二十三祭灶與過年也有著密切關係。因為在一週後的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與其它諸神來到人間,灶王爺被認為是諸神的引路人,其它神過完年後再昇天,只灶王爺會長久留在人間,一直到往前的臘月二十三日。迎接諸神的儀式稱為“接神",對灶王爺是“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儀式很簡單,只要挽上新灶燈,在燈龕前燃香就可以了。

    “二十三,祭罷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過五六天,新年就來到,辟邪盒,耍核桃,滳滴點點兩聲炮,五子登科乒乓響,起火升得比天高”。說明了兒時的過年心情。

    臘月二十三以後,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民問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年,你得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