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雲澤嚮明

    首先我們對尊老愛幼的意思來進行解析一下,其中“尊老”指的是尊敬長輩,“愛幼”即愛護晚輩;形容人的品德良好。尊老愛幼是中國的傳統美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的這段教導的意思是敬重自己的長輩,進而推廣到敬重別人的長輩,撫愛自己的子女,進而推廣到撫愛別人的兒女。如果以這樣的準則治理國家,統一天下就如運轉於掌心一樣容易了。

    尊老愛幼是中國優良的道德傳統的精華。尊老愛幼是人類敬重自己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每個人也都有老的一天。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處於盛唐還是當今社會,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作為家長務必透過表率作用來教育孩子,言傳身教才是真正的教育。從生活中的細節點滴開始,忽以善小而不為,忽以惡小而為之,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千萬別等到孩子長大在教育敬人尊天。

  • 2 # 海與陽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如何把傳統美德教給下一代?我想最好的方法肯定是‘言傳身教”了,只有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做到尊敬老人,愛護幼兒,孩子自然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行動上會學習父母的為人處世。

    畢竟,父母才是孩子的真正“老師”啊,而且是終生的!

  • 3 # 天天心情100

    教孩子,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你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孩子會學習你的一些性格,習慣,思維方式,這會形成孩子的早期性格,而作為父母的你的行為舉止,對他的影響一般是最大的。

    在小孩懵懂的時候,教授正確的三觀,比如告訴他為什麼要喝乾淨的水,怎麼樣的水是乾淨的。然後,你也是這麼做的(喝乾淨的水),這樣,孩子就知道要喝乾淨的水了,並且會把它用於行動。尊老愛幼,也應該是這麼教的。

    在這方面,我是不贊同用打罵來教育孩子的。

  • 4 # 勇敢的崛起

    平時就要經常給孩子灌輸思想,每個細節都要讓他是善良的積極的方向去引導,比如在地上發現一隻小蟲子不要讓孩子去踩死弄死它,要給她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 5 # 囡囡囡女

    我覺得以身作則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怎麼教孩子呢,我列了幾點。

    1看到長輩是一定要主動打招呼,尊稱。

    2當看到需要幫助的,要主動幫忙。

    3看到妹妹,弟弟,可以讓孩子感受下,怎麼帶他們一起玩。

    4看到小動物,不要去傷害它們,培養孩子有愛心。

    以上就是我想到的,我覺得最重要是家長的行為做法,孩子看在眼裡就會學起來。

  • 6 # 糖辰影視

    首先,要充分發揮榜樣的教育作用。

    父母應以身作則,做尊敬老人的帶頭人。孩子認識膚淺,判斷能力差,缺乏獨立性,心理活動帶有暗示性和模仿性。在他們眼裡,父母的行為就是一把尺子,認為父母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樣做,他就應該怎樣做。

    因此,父母在與老人(自己父母、公婆、岳父母和其他老人)相處中,態度應謙遜、彬彬有禮、關心照顧、體貼入微,如在家給老人端茶送水,在公共場合,給老人讓座讓道。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表現在自己的行動中,他們會像父母一樣善待老人。還可利用英雄模範人物、現實生活及文學作品中人物的良好行為給孩子樹立榜樣。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反覆練習,養成習慣。

    練習是強化記憶痕跡的有效手段,只有透過反覆練習才能將良好的行為轉化為習慣,長久保持下來。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必須處處留意,對孩子從“小事”入手,加強培養。如:經常讓孩子幫老人做事情,用禮貌語言與老人交往(常用“您好”、“再見”、“謝謝”、“請慢走”等),關心、慰問生病的老人等等。多次訓練,日積月累,孩子的良好習慣便會逐漸養成。

    第三,利用有關節日,啟發誘導。

    可藉助老人生日、重陽節(老人節)、元旦、春節等有利時機,透過談話、點撥、暗示,誘發良好行為。如詢問孩子:“明天是××節(××日子),你應該做些什麼?怎樣使爺爺(奶奶)高興呢?”孩子就會認真地說:“我幫爺爺切蛋糕,祝爺爺生日快樂,健康長壽”、“我送奶奶一件禮物”、“我給爺爺、奶奶拜年”……

    第四,及時糾正不良行為,防微杜漸。

    孩子易衝動、自制力差,他們的行為往往受情緒支配,容易出錯,常常做出對老人無禮的舉動,如對老人發脾氣、摔東西、不理睬等。一旦發現這些問題,成人一定要捨得管教,嚴肅批評,耐心說服,使孩子認識錯誤。尤其不放過“第一次”,嚴格把關。遷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過錯,使孩子養成不良習慣。

    最後,建議老人多與孩子交往,增進相互感情。

    有些孩子不是對老人敬而遠之,就是漠不關心,這往往是交往甚少、感情不深的緣故。在交往中,常常要在父母的提醒下,才隨之行事,非常被動,如給老人搬凳子,說“再見”等。

    為此,作為老人,應平易近人、態度和藹;關心孩子的成長,多與孩子交談,縮短兩代人的心理距離,不能因興趣迥異,居高臨下。對孩子只有“動之以情”才能使其主動關心、尊敬老人,自覺聽從老人教導,努力做他們心目中的好孩子。

    家長教育孩子尊老愛幼的方法二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長幼有別的家庭關係。

    “合理的長幼有別”與封建家長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謂“合理”,是指全體家庭成員(包括子女)之間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尤其是在處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時,一定要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儘可能按他們合理的意願辦事。同時,家庭又是一個整體,不能各自為政,總要有人當家長,來“領導”家庭,管理指導家庭全體成員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養者,而且他們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自然應當成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應當在父母的指導幫助下生活、學習。現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陽”,家長卻變成圍著孩子轉的月亮、侍從,這就為孩子形成以我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談不上培養孝敬父母的好習慣了。因此,我們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與父母的關係,知道父母是長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顛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裡逞強胡鬧。

    第二,要讓孩子瞭解父母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得來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怎麼會從心底裡孝敬父母呢?為此,父母應當有意識地經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說得越具體越好,從而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得來不易。自然,孩子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裡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三,要從小事入手訓練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

    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要把這些要求變為孩子的實際行動,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如關心家長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問候下班回家的父母親;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多說寬慰話、替他們接待客人等。孩子應承擔必須完成的家務勞動,哪怕是吃飯時擺筷子。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學習情況合理分配,具體指導,耐心訓練,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第四,要以身作則,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長輩的楷模。

    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有一個故事是值得借鑑的。從前有一對中年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裡居住,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東西給老人。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就問孩子刻的是什麼,孩子說:“刻木碗,等你們年紀大時好用。”這對中年夫婦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隻小木碗,拿出家裡最好吃的東西給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見,父母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現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況還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僅不照顧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計“刮”老人們的財物,這給自己孩子的影響更不好了。因此,我們不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還要時刻不忘照顧年邁的父母,決不能添了兒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說平時因居住地較遠,工作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那麼在休假日要儘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長時久,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漸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 7 # 迷茫的虎三飄

    首先我們都知道尊老愛幼是中國優良的傳統美德。

    作為家長。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尊老愛幼?

    1作為家長,我們要給孩子有一個模範作用,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在哦!餘時間,讓孩子看一些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資料或者影片,比如孔融讓梨人覺得不會過日子童節和電影孝子張清豐,這些都是具有尊老兒愛幼的一些故事情就知道節,特別是《孝子,張清豐》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覺對值得孩子一看2.給孩子看一些關於孝道文化的書籍或者詩集!

    孝子床前一碗水,勝過墳前萬噸灰。

    門前有車不算富,家中有娘才是福。

    萬恩千愛都在唱,誰知天下父母苦?

  • 8 # 浙江老陳

    身教言傳,潛移默化。

    父母不和,父母不孝,子女長大成人後,親情淡漠,甚至反目。

    很少,幾乎沒有不和不孝家庭走出和、孝、忠的後代。

  • 9 # 二哥愛剪輯

    尊老愛幼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對兒童的這種美德的培養應從對愛的情感教育開始。尊重是愛的重要內容。尊重人基於信任和理解。尊重人意味著承認人的尊嚴和尊重他人的個性。最受歡迎的解釋是將人視為人。在日常生活中,尊重表示對人的價值的認可,這是愛別人的最低道德要求。那麼,如何訓練孩子尊重老人,愛年輕人呢?

    愛是一種奉獻和奉獻,這種奉獻是完全有意識和自願的,沒有回頭的企圖。只有當一個人愛別人時,一個人才能同情並相互理解,因為理解本身就包含著深切的愛。對兒童進行教育的實踐表明,兒童可以透過情感體驗來實現人間真理。例如,對長者的尊重源於對父母的尊重,而對幼兒的照顧則是從父母那裡獲得的。

    為了動員孩子尊重長者的情緒,具體方法如下:利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孩子自我認知。人們經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常常以他們的榜樣行為影響他們的孩子,促使他們對待他人,並逐漸學習在父母的影響下他們應該做和不應該做的事情。曾經有這樣的情況:軍隊中的一名軍醫用他的積蓄繼續為養老院中的老人服務。定期檢查併為他們做美味的飯菜。他的妻子非常瞭解他,並積極支援丈夫的做法。在一天的數十年裡,父母的言行使他們的兒子看到並記住了他們,他們自然從父母那裡學會了如何尊重,照顧和照顧老人。孩子們經常自覺和自願去養老院向老年人講故事並洗衣服。盡你所能。後來,孩子的事蹟廣為流傳,他被評為十大年輕開拓者。當記者問他為什麼可以這樣做時,他回答了這麼簡單的問題:“我沒有從父親那裡學到很多東西。”

    在實踐中重視教育。父母晝夜與孩子同住。在他們的共同生活和活動中,父母必須及時教育自己的孩子,並給他們提供行動指導。例如,父親下班回家後,母親先帶孩子向他打招呼,然後舉起父親的手,讓他坐下來休息一會兒;母親為家人做飯後,父親提醒孩子邀請母親坐下來吃飯。這樣,孩子對父母的愛心就可以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擴充套件,他可以成為一個尊重長輩的好孩子。

    幫助您的孩子邁出人生的第一步。父母與子女的談話更多,家庭中有民主的氣氛。父母尊重孩子,孩子自然會尊重父母。這時,父母會抓住機會及時評估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從而昇華孩子對他人的尊重。為了引導孩子們照顧自己的年輕情緒,具體方法如下:利用父母的愛來教育孩子們。父母的愛對孩子的感情更豐富,一生往往更令人難忘。人們從觀察中觀察到,當嬰兒從地面掉下時,他首先會得到母親的愛,吮吸母親的牛奶,並傾聽母親的心跳。孩子不僅可以得到滿足其身體需求的牛奶和溫暖,還可以使孩子保持情緒穩定和精神安寧。從而奠定了生活情感的精神基礎。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越來越意識到父母的愛是刻骨銘心的,因此喚起了他們對生活和對美麗事物的追求。他們學會愛別人,並同情照顧弱者。相反,孩子不從父母那裡得到愛撫和好評,這自然是無所謂,嚴苛和憤怒來取代它。鼓勵您的孩子參加更多的社會公益活動。例如與貧困山區的孩子們進行“手拉手”活動,支援孩子們儘可能地捐贈書籍和學習工具,並與孩子們一起去看電影以達到教育目的。

    簡而言之,只要父母不懈努力,社會的需求就會轉化為孩子的自身需求,尊重老人,愛幼的觀念必定會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我們堅信,只有透過引起孩子情緒的變化,孩子才能經歷內部變化,從而建立起道德信念併產生自覺行為。

  • 10 # 青島小賤

    最好的教育方法就的自己做孩子的榜樣 做到尊老愛幼 這樣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很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的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孩子學會尊敬長輩孝敬父母上非常重要的。很多家長把教育的方式弄錯誤導孩子。現在和大家探討一下怎樣引導孩子學會尊敬長輩。

    1

    父母的正面引導。在孩子小的時候,孩子不懂事完全要靠父母的引導。比如在上學或是出門遊玩的時候,看見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要告訴孩子主動地打招呼。在帶孩子串親或是家裡面來客人了,要分開的時候要教孩子禮貌的說再見。這樣孩子就會順其自然的學會。

    2

    教孩子感恩。每到節日或者是孩子生日的時候,爺爺奶奶,姑姑們都會給孩子送些小禮物慶祝,孩子非常的高興。當爺爺奶奶們過節的時候,讓孩子引導孩子同樣送點小禮物答謝他們,長輩們高興,孩子也會高興,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也很快樂。

    3

    從小中督促孩子事。一個家庭有很多成員,一家三代子一起住,孩子與爺爺奶奶接觸比較多,在爺爺奶奶需要幫助的時候,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引導孩子為爺爺奶奶做點小事。例如奶奶在洗衣服做飯燒柴的時候,教孩子給奶奶搬個板凳坐,這樣讓孩子一點一點的學會有孝心。

    4

    5

    父母要做好榜樣。在生活當中,爸爸媽媽要給孩子做一個還榜樣,只有家長們對父母非常尊重,孩子也會對爸媽學會尊重。吃好吃的時候要先給父母送過去,孩子看到了就會明白尊老之道。

  • 11 # 綠瘦美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榜樣,言傳身教中,身教更重要。在教育孩子尊老愛幼中,我是這麼做的:我家父親和婆家公公都去世得早,兩個孩子都未見過姥爺和爺爺。我母親和婆婆在我家隨我們生活時,舀飯時,我自己端或是丈夫端飯總是先給大人,兩位老人說話,我們半路從不打斷,總是讓她們說完,晚上打洗腳水或幫她們剪腳指甲,有個頭痛腦熱立馬領上去醫院讓醫生看看,我們對老人說話也是和和氣氣,這一切讓孩子從小在耳濡目染中就受到了教育。孩子稍大些,不管是從外面買的吃食或是端飯,他(她)倆都先給奶奶和姥姥,去街上手拉著老人的手,從不胡要東西,乖乖地去,乖乖地回,非常聽話。兩個老人都去世了,每到清時節,女兒在外地不能回來,總打電話要我們替她多給奶奶和姥姥多磕幾個頭,兒子也說"媽,我也替姐姐多給奶奶和姥姥磕幾個頭"。

    我家來了親戚,我按輩分介紹,讓孩子叫伯伯了叔叔了或是姨呀舅呀哥呀,都讓他們聲音高一點說"伯伯好!…"兒子小時有羞澀感,只笑不吭聲,經過多次訓練和教育,漸漸由小小低低的聲音到稍大點聲,長大後還非常恩善,有一年正月給我說:"媽媽,您給農村的親戚回東西時多拿點",我說"好!"

    在愛幼方面,孩子小時出去,我帶的零食必給在場的小朋友分一點,教育他們要和小朋友們友好相處,不能打罵小朋友等。我兒子天生是個孩子王,上幼兒園和小學時,星期日許多小朋友來我家玩,他把玩具和小兒書及糖塊等拿出來讓大家分享,暑假還有兩個小朋友在我家吃住兩三天,玩得捨不得分開。到初中和高中後,能說著話對脾氣的也常來家中找我兒子玩,在高中時,有兩位遠處同學,每天只有一趟車,十點多就到縣城了,學校沒飯,他們就到我家,吃午飯和晚飯,他們和我兒子都成了一輩子的好朋友。

    孩子們都成家立業了,我又欣喜地看到他(她)們對我們以及社會上的老人的尊敬尊老以及對自己孩子及社會上的子的愛幼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在代代傳承,也應該傳承,也必須傳承。

  • 12 # 李德華

    尊老愛幼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恆古不變。這點是不用質疑的。那麼就如何讓孩子學會尊老愛幼?第一,言傳身教,怎麼個言傳身教法?就比如,家裡有老人的時候,你怎麼樣做讓孩子感受到?我就是每天早上起來,放好洗臉水,擠好牙膏,把早餐端到媽媽的手上,讓孩子慢慢的潛移默化。

    這第二呢,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做做飯,洗洗衣服,洗洗菜,讓孩子體會生活的樂趣,慢慢的孩子就懂得了該怎麼樣做?

    所以,尊老愛幼從我們做起,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從小孩子做起,這是我們責無旁貸的。

  • 13 # 文史留意心地寬

    阿寶是個人見人愛的孩子,其可愛之處是禮貌待人,尊老愛幼,樂於助人。阿寶具有這良好的品德和教養無疑與父母平時注重培養分不開的。然而,我們有的家長則不然。孩子出口成“髒”,他不聞不問;孩子粗暴待人,他熟視無睹,日子一長,孩子難免不養成壞習惡氣,令人生厭。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美稱。禮貌待人,尊老愛幼,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也是進入和諧社會最起碼要求之一。因此,我們的家長應重視孩子傳統美德的培養。要教育孩子言談舉止要文明禮貌,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關心他人互相幫助,做個知情達禮,具有心靈美的好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天天沉迷於手機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