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卓越家風家教
-
2 # 教子更輕鬆
關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於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後,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標應是: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之前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曾說過:“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確實,家庭教育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一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圍繞你的問題把以上回答給你製作了一個短影片,解決你的問題。
-
3 # 成長型父母
你也知道,七天前我參與組織了一次《小學生高效寫作業》家長訓練營。漫長的七天倏忽而過,卻讓我感受到了再創新高的人生密度。但是回頭一想,開營儀式,彷彿又在昨天。
這個過程,多麼像養育一個孩子啊。我的姐姐和妹妹都參加了這次訓練營,每天看到兩個小外甥做護眼米字操的影片,時常在腦海裡浮現把他們抱在懷裡的時刻。轉眼間,孩子都這麼大了。
你也可以抬頭看看你身邊的孩子,從他們呱呱落地,到每夜都要醒來喂幾次奶,會叫媽媽了,可以領著逛街了,上幼兒園了,哭了笑了,到現在。
漫長的是前一秒對孩子以後的無盡期盼,倏忽的是從孩子身上流過的不等人的時間。
我問過幾位家長,你有沒有想過以後的日子也會這樣,轉眼間孩子就中考、高考了。多數的回答是“沒想過是不可能的,但不敢細想。”
然後,我就不再追問了。因為放到以前,別說她們,就連我對我自己的以後幾年我都不敢細想。更何況,她們面對的是可能比自己生命還更重要的生命。
所以,我經常把自己當成她們,然後認真的問下去:“家庭教育這條路,你要怎麼走下去?”
過年在家,迷上了陳海賢老師,聽了他的課《親密關係》,又看了他的書《幸福課:不完美人生的解答書》,從裡面看到各式各樣的人,體驗到了各種糾結擰巴的人生。
幾乎沒有什麼例外,他都會用童年、家庭教育這把鑰匙去開啟那些“受難者”的心門。但往往到最後,好像除了接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並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不是說心理學家無用,而是生活必須由你自己來過,苦難必須由你自己來承受、消化。只不過,你可能比以前更清楚的瞭解自己了,你知道所有的這些都不是無因之果,你改變不了那個因,就必須承受這個果。最後能熬過去,都是因為你釋然了。
說真的,如果你也看過那本書,你一定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十幾年、二十幾年後那麼不快樂、沒有自信。雖然,那些知道去找陳海賢老師諮詢心理問題的,在我看來至少是有一定程度的高水平認知的。
可是你有想過嗎,現在你的孩子的那把鑰匙,就在你的手裡握著,甚至很有可能這把鑰匙就是你自己。你越早的把它交到孩子自己的手裡,孩子或許就會更早的接納自己。
這個鑰匙,是你要努力的方向。
家庭教育也有一把鑰匙,那就是教育的底層思維。
在科比去世的那些天裡,我看完了《科比傳》。我重新走過了他的一生,重新認識了這個人。雖然書裡對他童年的描寫並未佔用太多篇幅,更多的是他們家在幾個城市的輾轉流離,以及伴隨著的父親的失意和得意。
但是,我有不斷向前追溯的敏感。他的成功極有可能在很小的時候便已經顯露端倪。科比從小就極為自律、學習能力極強,很小的時候就練習踢足球,足球踢得好,他又把把練足球的心得用到練習籃球上。
他對待喜愛的東西又極為認真執著,僅僅六歲就一遍又一遍的的看“魔術師”約翰遜的錄影帶,看到把錄影帶幾乎要磨壞的程度。
還有梅西。
我又看了我最愛的梅西的傳記《我是梅西》,梅西十個月的時候就已經能跑起來了,甚至因此還遭遇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骨折。這也導致了他的個子一直都比同齡的孩子小,但是他對足球的酷愛程度,簡直達到了“恐怖”的程度。以至於小時候對他最有效的懲罰就是——“隔絕足球”。
如果你看過梅西的影片,你就會看到,只要哨聲一想,他的眼裡只有那一顆向前奔跑的足球。不管前面幾個人阻擋,不管是被拽倒還是被惡意剷倒,噓聲、吶喊聲、傷痛、榮耀他統統都不在乎。他的心裡眼裡只有球,他的方向只有那個球門。
“親愛的里奧,夢想永遠不會輕易實現,你必須歷經艱險,勇往直前。”這是梅西的外婆對他說的話,而這也成了梅西傳奇一生的寫照。
他的堅韌、執著和科比簡直如出一轍,難得的是他們還都擁有那種從小在愛滋潤下的,長大後又傾斜而出的對這個世界的愛和溫柔。
我經常提醒自己在舉這樣名人的例子的時候要慎重,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陷入倖存者偏差的誤區。但,只要你瞭解這些優秀的人越多,你就會越有感觸。從他們身上你會總結出一樣的底層思維。
第一個是重複,你也許聽說過科比那句著名的“我見到過洛杉磯每一天凌晨四點鐘的樣子”。一個人加一個籃球,科比所能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兒就是重複了吧。所謂的熟練不過是一遍又一遍的重複,僅此而已。
第二個是犯錯,犯錯是運動員的家常便飯吧,他們的練習就是在不斷的發現自己的錯誤動作,然後去糾正,再強化。
對於教育孩子來說,恰恰有很多家長見不得孩子犯錯,殊不知太關注於孩子的錯誤,反而會讓孩子對錯誤太過敏感,不敢觸碰。有時候,犯錯恰恰是孩子觸及能力邊界的機會,可是家長的評價,讓他“不得不”在安全的區域裡樂不思蜀。鼓勵孩子敢於行動、敢於試錯,放開手、包容他的錯誤,你將看到他會在錯誤中快速成長。當然,難免會有一些無效的重複和無效的犯錯,它當然需要家長去做一些甄別,這裡我們暫且不談。
我們要說的是,只要你知道了這兩個底層思維,你就會發現,不管是在學習數學,還是在練習樂器,不論是背古詩,還是練習雙節棍。如果你學的不夠好,那很可能是你重複的次數不夠多,或者錯誤犯得不夠多。甚至,現在在寫文章、練習演講的時候都是如此,不停的重複,各種犯錯,然後一遍又一遍,不斷地向著完美前進。
所以,儘可能早的去找到這些教育的底層思維,這是家庭教育這條路你要前行的方向,方向對了,哪怕你偷點懶,哪怕你走的慢一些,你也總會接近目標。就像陪伴孩子寫作業,如果你知道讓孩子在寫作業中嚐到點甜頭遠比你打罵吼更有效,而且更有利於你和孩子的身心健康。你還會費力不討好嗎?
其實,這樣的底層思維數量並不多,老喻在《給孩子的人生演算法課》中也不過總結了十個。哪怕是每天瞭解一個,十天也能有不少的收穫。
我把它們抄錄至此,
①贏在父母(家長是孩子的起跑線)
②灰度認知(告別非黑即白)
④隨機性和最優解(孩子的成長有隨機性,家長需追求最優解)
⑤讓知識穿過身體(強化動手能力)
⑦要讓孩子儘早發展各種綜合能力(賺錢能力、演講、領導能力、幫助別人的能力等等)
⑨讓孩子和厲害的人在一起(父母也一樣)
⑩父母有規劃,孩子有未來
你這麼重視孩子的教育,這些底層思維你也應該看出來了,它們雖然看似空洞,但是每一條你都可以在生活中無限擴充套件,你完全可以把它們當做是你家庭教育中的指導思想,特別是當你有所違背的時候,你的潛意識會警醒你。
所以,在這裡多停留一下,隨手記下兩三條,再按照你自己的學習渠道不斷的填充。然後去找操作步驟跟著去做(如果不好找,可以找我,我帶你去春藤家長學院看看)。今天在群裡和小夥伴們聊天,祿子的一句話說的特別好,“沒有步驟方法的讓人去做都是耍流氓,跟勸人好好學習一樣。”我不要耍流氓,我要帶著你做,看著你做到。
正好今天第二期家長訓練營結營,我就拿這次訓練營作為例子和你說說,這條路怎麼走吧。
我在加入春藤的第一天,就直接參與了春藤第二期家長訓練營《小學生高效寫作業》的組織中來了。從開始策劃,到今天的圓滿結營。這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讓我沉寂了兩年的心,徹底的迴歸了。同時我想,這訓練營的七天應該也喚起了更多家長的行動力了吧。
我們都怎麼做的呢?
每天一到兩課,自主聽課做筆記,然後去打卡。群裡的氛圍,再加上我們的督促,讓那些真正有需要的家長“不得不”去學、去做。同時,我們鼓勵家長告訴孩子自己也在學習。
每天兩位導師輪值,按照既定程式釋出各個時段的任務。這種確定性是養成習慣的必備條件。
每天會找一位超級家長進行分享,我一直以為教是最好的學,所以能來分享的同學不但加深了其他同學的學習印象,自己所學又得以鞏固。巧的是,這次分享的大多數超級家長本身的職業都是老師,看到這麼多認真負責的人民教師,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溫暖和慶幸。
每天,我們督促讓家長陪伴孩子做護眼米字操,起初,我並沒有對這個事兒太在意,但是看著一個個影片的時候,我才發現,這也許是平凡生活裡異常溫馨的一個場景了吧。
每天的打卡,會進行積分排名,這些小小的激勵就像是課程裡面所說的“打勾法”,它能刺激大腦的內啡肽來獎勵同學們。最終,那些累計積分前三十的小夥伴還能獲得額外的獎勵,就彷彿孩子在考100分時候的一個大大的擁抱一樣。這次的最高獎勵還是很高的,春藤也是下了血本了。
開營和結營,我們都努力營造一種非常正式的儀式感,認真製作了獲獎證書,認真準備了典禮致辭,把同學們作業打卡的內容整理到一起,發到每一個同學手裡。這真的好像一個大學的一個班級,雖然你覺得只是在這裡待過,但是回憶的時候,總有一個瞬間會觸動到你。
啊,你說什麼?怎麼加入春藤大學呀,掃我吧。
-
4 # 段阿譽563
疫情期間,我作為家長,是怎麼跟自己的孩子共同學習的呢?
阿譽的兒子,正在上初中二年級,暑假後,就是畢業生了。
今年因為疫情,超長寒假,俺跟俺的兒子一起,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終於把這場疫情假期“戰役”,取得了巨大的勝利,迎來了開學復課的曙光。
這場“戰役”,俺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跟兒子是處在一個“陣營裡”。
首先,我得跟我兒子達成一個共識:因為疫情關係,得好長好長時間開不了學,得窩在家裡自學,同時,上網課,那是定局,誰也改變不了。
至於什麼時候開學復課,誰也預料不準的,必須做好“持久戰”的思想準備。
其次,我瞭解兒子的興趣愛好,得根據他的心情波動情況,來做適當的調劑。
我的兒子,表面上,內向,其實,他本來面目,是很外向的。
屬於開朗活波型別。
表面上,他什麼都不在意,甚至,學習起來,也是懶洋洋的,小測驗小測試,小考試,他都隨隨便便應付一下,不論考多少分數,他很淡定。
平時成績,他不在乎,甚至,多數時候,他還故意落後於別人。
一旦趕上期中和期末升級大考,他內心裡,還是非常重視的,考出的成績,總是讓我這個做爸爸的,有些小驚喜。
我兒子,也善於在關鍵時刻,給家裡帶來點驚喜。
玩遊戲,qq聊天,是他解悶及打發無聊日子的重要手段,其它的活動,他也不怎麼上心。
他總感覺,有些活動,參加了也是無聊。
在他很小,上幼兒園及一二年級時,我就瞞著他媽媽,偷偷地教會他學了一兩個小網路遊戲。
我兒子跟我類似,是個貪玩的人。
我那時候買二手網咖裡淘汰掉的臺式電腦,除了必要的上網查資料外,大部分時間,也就是順便玩玩小遊戲及看看電視劇電影等。
二手電腦換了一茬又一茬,後來,智慧手機出現,我跟他媽媽淘汰掉的智慧手機,也就全部給他去研究了。
到了今天,我兒子手中積累的新舊智慧手機,加上可用的平板電腦和手提電腦,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
這些,也就構成了疫情期間,兒子備戰疫情的基本“武器”。
他用不了的,送同學玩,也無所謂的。
第三,反正是假期,學習起來,也就無限放鬆,無需有壓力。哪怕網課後的作業,我兒子總是跟疫情之前一樣,總是把作業硬給“磨”到深夜才完成,也隨他了。
基本知識跟著網課,只要學會,能夠融會貫通,掌握個七七八八,也就可以了。反正有大把時間重複聽網課及網路回放。
所以,他媽媽上班前監督他早晨起來早讀時,拍完影片及照片,上傳後,他媽媽上班走後,待我醒來後,我就偷偷跑到兒子身邊,勸他:要不,反正簽到完畢了,再睡個回籠覺吧?......
兒子的同學,到家裡來玩時,我就勸他:既然是你同學好不容易能夠來玩一次,作業未完成,不要緊,就趕緊比著其他同學已上傳過的,照抄即可,迅速完成並上傳,好盡情地玩一玩。
在假期期間,我還慫恿兒子,偷偷瞞著他媽媽,在新買的手提電腦上,下載了《紅警》和《傳奇》遊戲,我倆在他媽媽上班期間,我跟兒子一起溫習溫習過去不熟悉的遊戲操作等技巧。
其實呢,我還有一個小秘密:在兒子上小學直到上初中,我之所以給兒子準備了“手機”“平板”
“手提電腦”等“武器”,也都是兒子兌現了承諾後我才給他操辦下來的。
每逢“大考”,只要成績達到他自己定的目標後,我都承諾:我的手機更換後,就給他,或新購買一部手機,或增加一臺電腦,或允許他在設定時間內,玩玩自己想玩的遊戲。
兒子這些年,還是很配合的。
這是我倆的秘密。
他媽媽不知道。
不過,也有可能,他媽媽知道點小道訊息,也被你我跟兒子,一起隱瞞了過去。
他媽媽脾氣有些暴躁,對兒子的學習,喜歡實行“高壓”政策。訓起人來,比我還厲害。就在昨天,我問兒子:現在開學了,比在家好多了吧?是不是開學還不如在家呢?
兒子回答說:開學比在家好,因為,在家,媽媽總是吵架似的吵我,逼著我學習,開學了,在學校,就沒人吵我了,還是開學在學校好。
我笑罵兒子道:你這個小壞蛋,爸爸沒吵你吧?
兒子說:你沒吵,媽媽吵呢。
我又問:在學校裡,你在班級裡自習的時候,以及課堂上,愛偷偷說話,班幹部還吵你不?你不是怕吵嗎?
兒子笑著說:原來管班級紀律的班幹部,現在都不怎麼管了,現在變成了我在管,凡是有說話的同學,都是我在叫停他們。
我對兒子豎起了大拇指。
超長假期,我跟兒子,就是靠著跟他媽媽玩捉迷藏式的“游擊戰”,就這樣,盼來了開學復課的。
-
5 # 布衣學堂
也許每個爸爸媽媽都學到了一些家庭教育的工具、方法甚至理念。那為什麼孩子沒有像以前那樣改變呢?
事實上,作為父母,要想真正地實現家庭教育,就必須有三種力量來保證,第一種力量是思想力量,第二種力量是感知力,第三種力量是地面力量和行動力。思想、知覺和行動是進步的。思想是基礎。沒有它,人們就不知道如何感知和行動。只有思想,沒有意識和行動,思想就沒有現實意義,沒有意識,就沒有行動的方向。因此,只有當我們有了意識、意識和地頭力,才能真正實現知識與實踐的統一,最終實現家庭教育的成功。
思想力量是我們學習到的思想和方法。意識形態的力量可以使我們看得很遠,瞭解很多事情。心靈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感知是讓我們知道如何進入孩子的世界,如何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看問題,與孩子同頻率。和你的孩子相處得很好很容易。地頭力是最後一把鑰匙,即使思想極好,也知道怎麼做。但最後卻沒有。可惜,這就像是“功虧一簣”。我們該怎麼做?
那麼什麼是阻礙行動呢?阻礙一個人行為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慣性和恐懼是主要因素。例如,我們年輕的時候,在螢火蟲飛行的夏夜,總有人故意告訴我們可怕的故事來嚇唬我們。那些被糊里糊塗的故事一直留在孩子們的腦海裡,直到他們長大。這些恐懼仍然潛伏在孩子們的心中,影響著他們的個性和生活的發展。一旦孩子心中埋下了恐懼的種子,他就會被無形的枷鎖所束縛,這將是他未來發展的不可逾越的障礙。
非獨立期名兒童,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都需要父母的關注。尤其是精神人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不獨立的孩子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培養他們的Sunny和積極心態。只有當他們有健康的思想,他們的未來生活才會更順利。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也會遇到一個很大的敵人,那就是惰性。教育孩子的目標是使他們在生活中快樂、成功和快樂。慣性對兒童的生活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如果我們不能幫助孩子們儘早克服慣性,就會給孩子們的未來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障礙。幫助孩子克服惰性是教育孩子的關鍵。懶惰不是懶惰。懶惰是指一個人除了想成為一個寄生蟲外什麼都不做的生活,他穿著活衣服,伸出手來和吃飯來張口。慣性和慣性一樣。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保持著他們原來的思維和行為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惰性表現為不思考進步,不尋求改變,習慣於遵守慣例。在教育一個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清楚地知道我們是在幫助他克服惰性還是懶惰。
我們經常看到21天習慣性成就是幫助孩子克服惰性和改變習慣的最好方法。到21天歲,我們可以幫助我們的孩子養成許多好習慣。每個母親和父親都可以嘗試。
-
6 # 小金龍熊孩子
問題太寬泛,只能簡言之:1、自然。堅持自然之道,看孩子的增量,不要給予孩子超出自己能力的目標。2、興趣。發現並保護孩子的相對興趣,從此出出發,讓孩子動起來,快樂起來,這是根本。再談學習。3、關愛。正確而全面的關愛,疼愛體貼,關心備至,這都是表象,讓孩子接受挫折,認識並體驗生活的不易和心酸,這才是真愛。4、堅強。世界上有許多國家,把堅強教育放在教育的首要部位。而這就需要孩子吃苦,付出,或者為目標堅持不懈,始終不渝。5、樹根。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根,學校是孩子成長的樹冠,社會才是孩子成長的枝葉花的朵,真正收穫果實的是孩子,父母,國家。6、榜樣。父母的秉性和習慣決定了孩子走向,個別會變異。多數孩子的發展過程結果都與父母的成長經歷有關,因為作為孩子的原生家庭,在孩子0-3哺育階段,3-6撫育階段孩子的根系已經形成。7、接納。坦率的講要接受現實,摒棄所有的虛榮和虛偽,接納孩子的所有優點缺點,這不是自卑,也不是宿命,而是更準確更科學的發展孩子,成就自己。8、明德。要充分的發揮孩子的興趣的點,隨喜鼓勵,步步為營,循序漸進,一定會走出一條幸福的康莊大道。 一定要堅強喲!
-
7 # 凌未風
“成人”是家庭教育的最根本的目標,培養“三觀”+“個人品質”,以便在獲得“職業技能”後透過社會分工和合作產生社會價值!家長是主角,老師是配角。每個家庭對於“三觀”和“個人品質”的目標定義本來就不一樣,傳道受業的主要方式是“身教”,其次是“言傳”。
-
8 # 甲骨遊學
1、教育搶跑現象所引發的深思,皆因怕輸在起跑線上!
我們耳熟能詳的“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催逼家長儘早教育孩子。因此搶跑現象愈演愈烈。
如,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所言:
上幼兒園時學小學知識;上小學時學初中知識;上初中時學高中知識;上大學時學本該在幼兒園時養成的習慣,劉校長不無感慨道:如此錯位的迴圈,孩子為他的整個人生付出太大的代價了!
2、搶跑現象的背後,皆因忽視家庭教育的作用!搶跑家長想盡快攫取“知性”上的優勢,卻忽略了“德性”的培養。
而後者需要在家庭教育中慢慢養成,不是一蹴而就,亦非靠金錢能購買的。
我們看看在幼兒園中,孩子能為其人生奠定什麼基礎?
1)公平遊戲:
對於孩子視之平常,對大人則異常困難。大人世界,誰敢說要公平遊戲?看看開車時搶道,佔用應急車道,就可瞥見大人教育之缺失。
不信,到日本看看,為什麼出事的人就這麼少?不是說日本的車是紙糊的嗎?如果有秩序,即便是紙糊的車,也一樣安全。
2)不打人:
大人教育孩子不要打人,否則後果自負。但大人很容易忘掉這點。
網傳東北一位博士,因拒絕開車加塞兒,被打成高位截癱。
哀哉,若是那打人者在幼兒園就學好了,並牢記於心,就不會釀成悲劇。
3)物歸原位:
大人教育孩子,玩具使用完了,要物歸原處,保持整潔。
如果讓孩子參觀大學生的宿舍,他們也會對大學生說:要物歸原處,保持整潔。
4)每天花時間思考、玩耍等,要平衡生活!
大人會一遍一遍地強調,該吃飯了,快洗手;該睡覺了,安靜下來。該幹什麼,就該做什麼,要平衡生活,不能貪玩!
大人世界,皆非如此。尤其是從事IT行業的,似乎生來仇恨睡眠,不眠不休地碼字,永無止境。
試問,能你四十歲了,碼不動了,你該怎麼辦?
總結:其實,家庭教育最大的受益者,應該是父母。在教育孩子同時,還能祝福自己。教學相長,身教與言教並行!
-
9 # 寧靜致遠BADUN
家庭教育如何解決
家庭教育的主體是家長自己喚醒自己,覺悟人生給孩子做榜樣。古人云: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個對我們的人生、對我們的發展、對我們教育孩子特別有意義。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真正的道不是離開人類生活而懸空的,道或者真理都在我們生活的細節裡,在我們做好自己本分的過程中。君子的本到底是什麼?這個本有很多個意思,第一個是德行。人這一生是蓋一座人生的高樓,能否經得起風雨的考驗,在於地基。地基厚重堅實,這座樓沒問題,當我們的德行(地基)很紮實的時候,我們人生遇到很多誘惑和挑戰的時候,經得起誘惑經得起挑戰,人生才會行穩致遠,所以這個本是指的是德行。所以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只關注他的分數,他的分數好當然很重要了,德行的地基沒有打好的話,可能這個孩子發展的越好,他倒塌的更快。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是德才兼備。
第二個就是一個人的本分,包括職業、身份。我們說一個人素質多高,首先要看他的本分。我們一定要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我們一定要做好符合我們職業的事情,我們每一個只有把這個做好了,實際上才能談你是個優秀的人。如果連最基本的符合自己身份的人都沒做好,自己的本分都沒有做好,可能連一個最基本的人都不合格,更不要談優秀了。
第三個就是本心,一個人外在的行為其實都是心靈的外化。人這一生所有你外在看到的東西,其內在有一顆什麼樣的心與其相匹配。我們修一顆心,修一顆廣大的心,這個廣大的心就是我們不僅要為自己打拼,我們還能為別人著想,至少我們要孝經父母,承擔家庭責任,甚至推而廣之我們為國家負責,我們對社會要承擔責任,這叫廣大心。仁愛之心,就是對社會上很多事情,別人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幫助別人,關懷別人而不自私。清淨的心,當社會很多誘惑來到面前的時候,能夠抵制誘惑,能夠不為所擾,內心裡面很清靜。正直心, 一旦做了管理當了幹部,能夠做人很公正,這就是一個正直心。
修了這種心,社會上就表現為:這是一個遇到委屈能夠海闊天空的人,不計較,遇到自己責任的時候,敢於承擔、兢兢業業、樂於奉獻,能夠超越小我與人為善,能夠與別人打拼,照顧別人也能給社會打拼。這種人一定是堂堂正正的好公民。如果一個社會都是以這種人組成的,那這個國家的發展蒸蒸日上,社會和諧,安居樂業。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下面是一位家長就此談到的幾點體會。
我從最初受到父母的啟蒙教育,到現在教育自己的女兒,人生的經歷告誡我,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對孩子十分重要,甚至決定著他們的發展方向,影響到終生。現就家庭教育問題,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成人是目標。學會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終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決不能讓孩子成為知識豐富而性格古怪,對父母沒有感情,對他人、社會漠不關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無論犯有多大的錯誤,要和他講道理。我對孩子一直是堅持這個教育原則,讓他們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下,從小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最起碼應該成為有益於社會的合格公民而適應現代社會。
家長是鏡子。“天才”不能創造,但家長只要不失時機地去發現、培養,開發孩子天賦中的特長,以自己的勤奮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獲得成功。家長不僅是孩子的天然教師,也是監護人,同時是夥伴、朋友和榜樣。孩子的言行舉止無不體現著家長們的思想意識形態。
回覆列表
不要讓小樹苗從小長歪。當我們不斷重複同樣的事情,就會變成習慣。習慣的持續,時間越久,就越難改變。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錯誤的教育會讓孩子在錯誤的方向上越走越遠,竟然形成一種模式。是矯正一顆一米高的小樹,容易。還是矯正一顆十米高的大樹容易呢。長按,不然而喻。我曾經給成年人開發過一個課程,名稱是我,是團隊。透過120天的學習,讓成年人能夠有所改善。等等。等等去。在課堂中,成年人有了變化,大家開始找自己的問題,大家開始發現自己的生活原來都是自己種下的因結出的果。大家開始後悔,如果當初能夠早點改掉這樣的缺點,那今天將會有更好的結果。在課程節進行中,我有個想法跳出來,與其給成年人的今天上課,不給成年人的過去上課,也就是給成年人的小時候上課,也許效果更好。於是我開車了,青少年情商特訓營,透過遊戲互動影片等方法培養孩子的愛心,責任心,感恩心,孝心,堅持力等品質的課程的時間是三天,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報名的時候,帶上三天的培訓正在能改,能夠改變孩子,媽蛋,三天課程結束的時候,孩子們成長了,家長們相信了。因為透過三天的情商課,可以帶孩子們心中種下一顆種子,能夠植入一些正面的觀念。矯正一些不良的行為。記得有次情商課之前,因為媽媽找到我,說她的孩子要上初一了,現在和社會不良青年在一起,甚至有的時候趁著父母睡著了,偷偷跑到外面去和別人喝酒抽菸,父母著急的每晚睡不著覺,不知如何解決。以前有效的打罵,現在也沒有。沒了作用。初一的矯正已經有些難度了,如果父母們在孩子零到12歲期間能夠很好的進行教育,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究其原因是父母的孩子小的時候忙著自己做生意賺錢,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今天把孩子給這家人帶,明天把孩子給那家人的,根本不關心孩子身邊的圈子是咋樣的,還是需要幫助的時候找不到父母,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發現身邊她發現自己身邊的朋友挺夠義氣,所以就搞到了一起,它發現追求刺激可以給他帶來快樂,所以他就開始追求刺激。在課程中我講到了夢想的主題,講到了監獄的話題,講到我們如何去設計自己的人生,講到如何選擇真正的朋友,在課程之外為這個孩子平等的交流,傾聽他內心的聲音,我相信沒有一個孩子是不需要自己好的,只是他們沒有給他好的引導,當我們用真心換真心,用思想影響思想的時候,還是能夠感覺到,也能領悟到課程結束的那天還是抱著媽媽哭了,告訴媽媽自己錯了,現在自己又創造一個精彩的人生。當然,教育遠遠不是這麼簡單,這樣的校正不是一次性的事情,要持續不斷,因為內心還要使用智慧的方法。在情商課中,我們遇到了很多所謂的問題孩子。究其原因,基本都和家庭的教育有關,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情商老師,父母時刻都在給孩子進行的情商教育,智慧的父母知道知道在什麼時候用怎樣的方法來引導孩子,從而達到效果,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和抱怨,那樣只能死死得其反,如果父母我們還不知道如何只會這些教育,那就一定要找一些學習,因為對孩子正面引導越早越好,四歲到六歲的問題,原因往往出現在領導三歲,其他12歲的問題往往出現在領導六歲,13歲到18歲的問題,原因往往出現在領導12歲,成年以後的問題往往出現在未成年之前。等問題已經成為40的時候,已經錯過了最佳的解決時機,所以越早校正付出的代價越小。越往後的校正,付出的代價越多。多謝智慧的教育教育不要讓你愛的那棵小樹苗從小就長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