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何夕少年
-
2 # Procreate
1914年到1918年,眾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整個世界。
現如今我們說起一戰,心裡總是記得後面還有一個更恐怖的二戰。但是在二戰爆發前,一戰一直是唯一的“世界大戰”, 是當時人們心中最恐怖的記憶。
1916年,當戰爭席捲整個歐洲大陸的時候,很多流亡的藝術家/異見者都來到了中立國瑞士。當時的蘇黎世的一條叫做Spiegelgasse的街上,住著一幫改變世界的人。
街的一頭是我們熟悉的列寧,另一頭是達達主義(Dadaism)創始人Hugo Ball。
乍看,革命家列寧和瘋癲的達達主義藝術家沒有任何關聯。但是在當時,流亡異鄉的他們在蘇黎世都陷入了同一種憤怒:對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憤怒。
19世紀到20世紀初,歐洲的經濟和文化高速發展,但是高速發展帶來了什麼呢?第一次世界範圍內的大戰。戰爭帶來了恐懼,帶來了人性的泯滅,帶來了價值觀的垮塌。
列寧,Hugo Ball,還有很多流亡蘇黎世的藝術家,思想家,學者都將眼前的恐怖歸咎於了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我們都知道,列寧將這種憤怒融入到了對政治體制,對革命思想的改革中。而他同一條街上的藝術家鄰居們,也在醞釀著一場屬於自己的革命--達達主義。
藝術家Hugo Ball,決心徹底顛覆為資產階級,統治階級的精細品位服務的藝術。
1916年7月14日,Hugo Ball召集了一幫藝術家,第一次宣讀了“達達宣言”。
和其他藝術運動不同的是,達達是藝術家們自己起的名字,而非後世學者冠予他們的。“達達”(Dada)是他們拿一把刀,隨手戳進一本詞典裡,隨意戳中的詞。
就是這麼任性,就是這麼隨意。
作為一種藝術革命,達達代表顛覆,代表無序,代表反戰,反建制,反藝術。
更與其他藝術運動不同的是,達達主義不是一種藝術風格。它不是一種畫法,不是一種對美的詮釋。達達主義是一種態度,一種顛覆一切的態度。
小資產階級的品位?no!唯美?no!傳統?no!
煩透了你們自以為是的品味了。去你的品位。
誰能想到,“先鋒藝術”(Avant-Garde),和“革命的先鋒隊”(Vanguard),是一種思路的兩種表現形式呢?
“達達宣言”中說,“達達”(Dada)是一個沒有國界,沒有階級,沒有行業的字。你可以是任何背景,任何職業的人,只要你擁抱這種顛覆的態度,你就是達達。
“達達宣言”讀起來太有意思了。從沒見過這麼一本正經無厘頭,又這麼可愛的集體宣言。
“Dada Tzara, dada Huelsenbeck, dada m"dada, dada m"dada dada mhm, dada dera dada, dada Hue, dada Tza”
這是寫宣言的同時手癢寫了個繞口令?
達達主義的藝術涵蓋很多方面:戲劇,舞蹈,繪畫,雕塑,詩歌等等。
達達主義的藝術拒絕傳統,拒絕深遠的意義,拒絕高深的品位。藝術家們以一種戲虐的,甚至是挑釁的態度,破壞,堆砌,隨意組合既有的概念和物品。
這些藝術在現在看來感覺有點譁眾取寵。一方面是因為安逸了這麼多年的我們,心理狀態上和麵對世界大戰,文明坍塌的他們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另一方面,我們在達達主義之後已經見過了太多挑戰人神經的藝術,早已見怪不怪了。
但是沒有達達主義,很多後來延伸到影視,音樂,戲劇裡的偉大的藝術思潮都不會誕生。
面對戰爭的恐懼,面對信仰的崩塌,和列寧一樣,達達主義藝術家們沒有醉生夢死,沒有隻求自保,沒有陷入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泥沼,而是直面自己心中社會的弊端,顛覆它,改變它。
時光荏苒,回頭看去,列寧領導的革命並沒能真正建立起全新的秩序。列寧本人的形象也隨著時間的流逝愈加模糊。
甚至在Andy Warhol的作品中,列寧標誌性的深邃眼神也消失了。他被剝離了思想,變成了一種符號。
達達主義運動也不算長命。為了推翻而推翻的思想,不會持久的具有凝聚力。
但是達達主義思想確實做到了打破既有的藝術思維。它孕育了隨後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和波普藝術。
唯一讓人嘆息的,是達達主義作品,現如今也被放進了藝術家們曾經想要推翻的博物館中。他們的作品,也被送上了拍賣場。藝術,也重新回到了少數人的手中。
達達主義顛覆性的思想,最後也變成了少數人“精緻品位”的象徵。
為什麼轉了一圈,我們又回到了原點?
曾經的勇敢,曾經的叛逆,曾經的顛覆,曾經的銳氣,曾經的不屑一顧,曾經的躊躇滿志,去哪兒了?
如今我們也需要達達,需要打破界限,需要解放思想,需要有點敢玩兒的精神。
但絕對不是你們,那些只會照貓畫虎,沽名釣譽的copycat藝術家們。
現在的達達主義在哪兒?
-
3 # pa1320875614
度娘說,達達和超現實主義被廣泛認為是20世紀最神秘莫測又最富影響力的藝術運動。與其相連的藝術和詩歌——如安德烈·布勒東、馬塞爾·杜尚、馬克斯·恩斯特、約翰·哈特菲爾德、胡安·米羅和薩爾瓦多·達利等主要人物的作品——包含了令人難以忘懷(痛苦嚇人)的激情和無政府主義的幽默和挑逗。達達被認為是叛逆和玩世不恭的,超現實主義在精神上是反資產階級的,但是它更沉迷於稀奇古怪的事物。這兩場運動都因其關注性慾、身份、戀物癖和驚悚而出名。
-
4 # Ri妮婭品藝術
我先講一講達達主義的歷史環境。
大家熟知的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在嘗試印象派和立體主義之後,拒絕了所有繪畫作品,因為它是為眼睛而不是頭腦而製造的。他後來寫道:“ 1913年,我有一個很高興的主意,將腳踏車車輪固定在廚房的凳子上,看著它轉動。”他形容他稱之為“腳踏車車輪”的結構,這是動感和概念藝術的先驅。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幾年中,歐洲似乎失去了對現實的控制。愛因斯坦的宇宙就像是科幻小說,弗洛伊德的理論將理性置於無意識的控制之下,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旨在顛覆社會,無產階級居於首位。 藝術也沒有被取消。 勳伯格的音樂令人不快,馬爾·拉爾梅(Mal-larmé)的詩歌使句法混亂,單詞散落在書頁上,畢加索的立體主義則使人體解剖學無處不在。甚至出現了更激進的想法。 無政府主義者和虛無主義者居住在政治邊緣,而新的藝術家開始攻擊藝術本身的“反藝術”概念。
達達主義的主要特徵包括: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狀態、拒絕約定俗成的藝術標準、幻滅感、憤世嫉俗;追求無意、偶然和隨興而做的境界等等。這場運動的誕生是對野蠻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的一種抗議。達達主義者們堅信是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催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而這種價值觀是一種僵化、呆板的壓抑性力量,不僅僅體現在藝術上,還遍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達達主義運動影響了後來的一些文藝流派,包括超現實主義和激浪派。
為什麼叫達達?艾美·亨寧斯(歌手和詩人)的一首胡說八道非理性的詩:“ gadji beri bimba / glandridi lauli lonni cadori...。”開啟了達達的稱謂。居住在蘇黎世的德國藝術家Richard Huelsenbeck說,當他和Ball在法德詞典中發現這個詞時,它就得了名字。 他在日記中指出:“達達語在羅馬尼亞語中是“是,是”,在法語中是“搖馬”和“愛好馬”。 “對於德華人來說,這是愚蠢的天真,生育快樂以及對嬰兒車的專注用來表訴非理性的藝術擬人手法。 這種新的,非理性的藝術運動將被命名為達達。
達達和現實之間的聯絡就是表達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的藝術現象荒誕的前景。這種荒誕很快像大流行病一樣蔓延開來-------從柏林到巴黎,紐約甚至東京都爆發了疫情。 儘管運動頗為滑稽,但它被證明是現代藝術中最具影響力的運動之一,預示著抽象和概念藝術,表演藝術,流行,流行和裝置藝術。
-
5 # 是933呀
第一次世界大戰催生了達達主義
達達主義是20世紀初在歐洲產生的一種資產階級的文藝流派。是一種無政府主義運動,它試圖廢除傳統的文學和美的形式,達達主義由一群年輕人,藝術家和反戰人士領導。他們透過反美學的作品和抗議活動,表達了他們對資產階級價值觀和第一次事件大戰的絕望。達達主義者認為,達達並不是一種藝術,而是反藝術,無論現行的藝術標準是什麼,達達主義都與其針鋒相對。傳統的藝術品通常傳遞一些必要的,暗示性的,潛在的資訊,而達達主義的創作者追求無意義的境界。藝術訴求給人以某種感官,而達達主義給人以某種侵犯。諷刺的是,儘管達達主義如此的反藝術,達達主義本身就是現代主義的一個重要流派,達達作為對藝術和世界的一種註解,他本身也就成為了一種藝術。
如果說超現實主義與達達主義的聯絡的話,我覺得他們都是戰爭催生的藝術形式,由於戰爭的殘酷使得藝術家對現實失望,用更高的藝術形式來表達對戰爭的不滿,但是如果達達和超現實主義在同一時期的話,可能超現實主義也是達達所反對的一種藝術形式吧
-
6 # WK素描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使人們陷入無休止的噩夢之中,戰爭在摧毀人們的肉體同時,也給那些倖存者的心靈上留下無可彌合的傷痕。達達主義由一群年輕的藝術家和反戰人士領導,他們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狀態,拒絕約定俗成的藝術標準。追求幻滅感、無意義、偶然性。他們主張否定一切,破壞一切,打倒一切。達達主義有時又可以被稱為“無政府主義”
達達主義的主要特徵包括: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狀態、拒絕約定俗成的藝術標準、幻滅感、憤世嫉俗、追求無意、偶然和隨興而做的境界等等。
超現實主義脫胎於達達主義,於1920年至1930年間盛行於歐洲文學及藝術界中。同樣反對理性。但是超現實主義並不反對一切規定,相反地,超現實主義擁有自己的綱領。超現實主義者的宗旨是離開現實,返回原始,否認理性的作用,強調人們的下意識或無意識活動。其代表人物是薩爾瓦多·達利。
-
7 # 晏息慧639
達達主義畫派產生於1915~1916年間,也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戰爭的因素對當時的藝術產生了衝擊和影響,來自歐洲各地的藝術家聚集在中立國瑞士,他們貶低傳統的價值,嘲弄一切教條,抗議戰爭的殘酷,排斥當時的藝術流派,形成了新的拼貼藝術、裝置藝術、觀念藝術,對超現實主義和1950年代以後的藝術發展有很大的影響。超現實主義脫胎於達達主義,另外還吸收了義大利的“形而上畫派”,在弗羅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影響下,力圖對潛意識這一課題進行系統的研究,要表現的是一個超現實的、想像中的世界。
-
8 # 源源繹思
達達主義的產生
達達的名稱本身是一個沒有意義的詞。“達達”產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由一些逃避這場戰爭的青年藝術家們在蘇黎世組織成立。這場運動被命名為“達達主義”,以昭示其隨意性。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達達認為政治家們把戰爭當做遊戲,人活著也沒什麼意義,這讓藝術家們感覺內心受傷。而20世紀初所有被歌頌的科技革命,一切文明的進步結果都變成了一個大的空虛,因為達達主義發現這些科技成果帶給人民的不是幸福,反而是戰爭帶來的巨大災難。在這樣的負面反應下,達達主義以反戰和自由為目的而成立。反戰青年藝術家們舉辦多次抗議活動,創作大量反美學作品,以此表達對戰爭和資本價值觀的抗議和絕望。
達達主義的誕生還與當時的哲學思潮有著緊密聯絡,19世紀末弗洛伊德在心理分析法中認為潛意識是原始衝動性,夢境和各類精神病都是潛意識的表現。達達主義認為藝術家應該發掘潛意識,利用潛意識開啟藝術創作大門。一部分前衛藝術家深入研究潛意識,進入沒有理性和邏輯性約束的境界。他們崇尚非理性和幻滅感,追求隨性的境界,堅信資本價值觀是引發一站的思想根源,並將此觀念滲透到藝術創作中。
達達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關係超現實主義是在達達主義興起後誕生的,時間上是順勢的,具有承接型發展關係,兩大流派很多觀念既相似,又有異同之處。
達達主義在繪畫經驗上給了超現實主義繪畫理論上的支援,達達主義對藝術的抗拒態度帶給了藝術無限的表現方式,這種表現方式成為後來的超現實主義繪畫藝術創作的源泉。
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都存在抨擊現實、反對戰爭、追求自由的內容,兩者發展理論也有共通之處。達達主義的創作透著虛無,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具體行為準則,而超現實主義卻具體提出了關於創作來源、方法和目的等較為實際的問題並大量涉及關於人存在意義和作用等哲學方面的深入探討。超現實主義一直堅守必要的理論基礎和行為宗旨,並致力於精神重建。
-
9 # 藝術的博物館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西方人對傳統的一切文化產生了懷疑,因為,不管任何藝術,都不能阻止戰爭,所以,他們對藝術重新進行了思考,在這種環境下,催生了達達主義。達達主義就是誕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激戰的瑞士的蘇黎世。
所以,從總體上來說,達達主義起源於厭惡,起源於對人類的反思。
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都是對人類反思的結果,只是反思的道路不同。達達主義走向了對所有藝術的反叛。超現實主義走向了人的夢裡,他們認為那裡最真實。
回覆列表
什麼歷史環境催生了繪畫中的達達主義?
達達與超現實之間的聯絡是什麼?
這是非常值得理性思考的問題。
歷史環境催生: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形成的歐洲現代主義運動的諸流派,與19世紀末發生的藝術革命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絡。他們的重點都在於藝術語言的革新和對文化傳統的批判,雖然現代工業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構成了現代主義藝術運動的大環境和大背景,但是這些藝術運動中的繪畫作品和思想與具體的歷史事件卻沒有多少直接聯絡。
印象派形成時正值普法戰爭時期,不少印象派畫家的生活和藝術活動都受到了戰爭的影響,但是在他們的藝術和思想中極少有對這一歷史事件的反映。藝術家們更關心的是正在形成的一種新的中產階級審美趣味以及在此趣味上形成的非學院派的藝術語言和視覺方式。
這個傳統被後來的前衛藝術家所繼承,不論是馬蒂斯、畢加索,還是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都是語言革新與文化反叛的大師,他們與現實始終保持著一段距離。儘管他們都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也和印象派一樣,沒有在他們的藝術中對這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做出直接的反映。
達達派及後來的超現實主義的出現,都與當時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現實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絡!在歷史背景的意義上說,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是改變了現代主義藝術運動的程序,達達派及後來的超現實主義的出現,都與當時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現實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絡。
第一次世界大戰被認為是歐洲現代史的空前災難,它最大的破壞就是毀滅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達達運動的發起人和參加者與大多數歐洲人一樣,在戰爭中充滿了悲觀和失望。達達派的主要活動家、羅馬尼亞詩人特・查拉把達達的思想解釋為“厭煩這個被戰爭折磨的世界,厭煩令人生膩的教條,厭煩因襲的感情,厭煩賣弄學問”。
在一本關於達達運動的理論專著《超現實主義的藝術》中對達達的定義是:
“達達並非超越其他諸運動之上的另一個運動;相反,它乃是一個反運動,它不但反對所有的學院主義,而且也反對所有揚言要將藝術從它的界限中解放出來的一切前衛主義。達達是一種憤怒的爆發,它在侮辱與滑稽的形式中表現自己。”由此看來,達達雖然以藝術運動的形式出現,但它首先是一種社會思潮和社會運動,也就是說它的口號與綱領、行為與作品較之其他現代藝術運動更具社會性。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西方各國流行否定一切的社會思潮,這種思潮不僅和戰爭、貧困有聯絡,也和革命、破壞舊秩序有聯絡。
並且,迷戀於這種思潮的知識分子,在政治上都有激進的表現,他們把戰爭和傳統的文學藝術都看成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物,在反對戰爭的同時,也反對審美的文化,即藝術。達達的一些反藝術行為建立在非理性、無意識的荒誕之上,用以和理性化、秩序化的政治制度與文化制度對抗。
達達主義的這種無意識荒誕行為隱藏著某種合理性,它方面破壞著現存的秩序和制度,另一方面也涉及人的創造行為的一個未知領域,正是因為達達主義突出了無意識的作用,它才對20世紀,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歐美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非理性、非邏輯和無意識的感覺總是在事先沒有預想和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它們稍縱即逝,不論是滑稽可笑還是荒誕不經,它們往往令人大吃一驚或把人們的思路和感覺引向一個意想不到的境界。1924年,以布勒東( A ndreBreton,1896-1966)為首的一些達達派成員成立了超現實
主義畫派,這表明達達主義已經把無意識作為一種創造性的藝術手段來運用了。
超現實主義與達達主義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絡超現實主義與達達主義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絡,尤其是在對待非理性與無意識的態度上。
但達達主義主要是對理性秩序的破壞,用異想天開的滑稽和荒誕的行為來否定傳統和人們對藝術的正統觀念:而超現實主義則是把無意識作為一種創作方法和美學觀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弗洛伊德( SigmundFreud)的潛意識理論的影響。
文學評論家布勒東的思想對超現實主義起了很大作用,他認為超現實主義就是純粹的心靈自動作用,超現實主義者無論是寫作還是畫畫都不受任何理性或任何美學、道德觀念的束縛。因此超現實主義相信,任何從潛意識中產生的形象都是最高層次的真實,他們尤其推崇夢境的無限意義。雖然20世紀60年代在歐美產生的新達達主義、波普藝木在某些方面繼承了達達主義的衣體,但在兩次大戰之間的歐洲,超現實主義藝術是影響最大、爭議最多的美學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