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塵戲說

    深有同感!以前的歌曲沒有現在多,但很多都朗朗上口,廣為傳唱。現在歌手多了,歌曲多了,大家反而記不住了。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獲得音樂的媒介變了。以前能聽音樂的渠道不多:本人80後,小學時能聽到的歌基本都是家裡黑白電視機上有限的幾個臺放的;初中聽磁帶,但磁帶也不是隨隨便便買的,就同學之間交換聽,那時候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非常鄭重的歌詞本,工工整整抄著歌詞,還貼著明星貼紙。所以你看,那時候聽歌很有儀式感,所以我們對喜歡的歌都印象深刻。

    二、音樂的門檻低了。2005年的超女風暴讓音樂創作不再那麼高高在上,好處是讓熱愛音樂的普通人能參與創作,壞處就是品質開始良莠不齊了。以前聽歌,聽聲音、看歌詞;現在聽歌,看是哪個偶像。巨大的名利誘惑已經讓很多人靜不下心來埋頭創作了,歌詞越來越口水,旋律越來越雷同,唱歌的人也沒有投入感情。這樣的歌可能紅的了一時,卻很快會被遺忘。我們聽眾也很委屈啊,想跟上時代聽首新歌,可這種歌根本聽不進去啊,最後還是回到老歌裡找慰藉。

    三、文化氣息越來越少。就是創作者越來越沒文化以前流行歌曲(尤其是港臺),文化氣息非常濃郁,誰不知道黃霑,林夕,方文山?歌詞古典雅緻,言之有物,能引起聽眾共鳴,現在不但沒文化的大白話歌越來越多,偽國風的歌也大行其道,從古詩詞裡東拼西湊就稱自己是中國風,我們能記得住“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卻實在記不住你那又唱又蹩腳的爛詞。

    作為80後,除了比較出眾的,對其他湧出來的新歌實在接受無能。只是不知道在這種氛圍中成長起來的00後,不知道他們喜歡什麼樣的?難道代溝就這麼形成了

  • 2 # 搖曳春風

    不會啊,大家還是喜歡聽歌,追星的,只是與以前的方式不太一樣了而已。

    現在大家人手一個手機,大家都喜歡用音樂APP聽音樂,遇到喜歡聽的歌曲,也會單曲迴圈播放的。遇到自己喜歡的歌星開演唱會,大家也會積極為自己的愛豆買票的。很多演唱會,一票難求,高價都買不到。

    商場裡,也會有很多當下流行的歌曲播放著,只是聲音小了很多,也不會像小時候一樣,沿街播放,聲音震天響,也不會像以前一樣擾民。愛聽歌的人,還是很多的,例如我,以及周邊的小夥伴,每當出現新歌的時候,大家都會聽,遇到喜歡的,也會一起分享,只是與小時候的形式不一樣而已。

  • 3 # 娛鳥李麻婆

    以下僅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沒落倒不至於,只是經歷過輝煌,穩在巔峰很難。

    首先 年度歌曲

    在零幾年的時候,樂壇百花齊放,每年都會有很多好聽的歌曲,傳唱度極高。就比如說06年張韶涵隱形的翅膀,周杰倫的霍元甲,林俊杰的曹操,薛之謙認真的雪,還有結婚神曲今天你要嫁給我。而現在呢,就說19年,我就只知道野狼disco,這還一度被頂上微博熱搜,因為各大跨年演唱會都唱這首歌,搞得大家以為20是狼年,當然這也只是個玩笑話。

    再次 時代不同了,生活節奏快起來了

    以前,我們是用MP3聽歌的,那時候下載歌曲到MP3,我們所聽到的歌曲必然是自己喜歡的,然後學生時代又不會常常更新歌單,歌曲最後多多少少都是會哼唱幾句的。那時候大街小巷都放著歌,你可能會停下來聽聽。現在放著歌,心情不好時,你都可能覺得這是在擾民,歌在哪裡不能聽嘛。音樂不符合你的風格,歌手不是你的菜,這些歌曲都會被你自動過濾掉。這應該是時代帶來的效應吧,大家好像都是奔跑者。

    其實,不是大家沒有激情了,是大家有了更多的選擇,這是在向前看。你走在路上,會看到十個人中,可能起碼有五個都是塞著耳機,三個都是拿著手機玩的,大家現在的消遣物不再只是音樂了,各大App的出現,短影片的興起,都是大家閒餘時間的放鬆了。

  • 4 # 飛越黎明

    不知道啊!反正現在的人都不談音樂,音樂就好像被放到了角落,用的時候拿出來聽聽,不用的時候扔一邊。輕視都沒有了,更別說重視。根本沒有人說音樂的事兒。音樂多好啊,一聽就是大半天,聽完了心情都平靜了。可是現在不敢聽,拿起耳機就想起了別的事兒,就去幹別的事兒了,還不如就乾脆別聽。怎麼回事?

  • 5 # 王大強NB

    現代生活節奏快,資訊發達,各種粗製濫造,剛發行的歌曲,就早已聽了很多遍,加上沒有更多的創新,就導致聽了幾遍,就沒啥感覺了!不像以前以前聽音樂只能依賴電視收音機,感覺有個聲音就很幸福,收到一個流行音樂臺就非常渴望可以多聽幾遍,加上早期歌手都是實力派,百聽不膩,造就了很多經典

  • 6 # 平凡的老董

    為什麼現在的樂壇的出品質量越來越差了呢,我覺得首先是在大網路時代,音樂人這個職業的准入門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如果說2005年之前,我們見證了最後一批真正音樂人的成長,例如,周杰倫,孫燕姿,林俊杰,汪峰 那麼我覺得這些人也是最後的一批音樂人了

    隨著網路時代的發展,造成了對實體經濟衝擊是來自各個方面的,音樂當然也不可避免。

    當隨著界限的降低,一些之前處於壟斷地位的音樂產業首先受到了衝擊,培養一個成功的新人要耗費的成本也是劇增。

    准入門檻的降低也隨著網路音樂的大行其道而逐漸真正的讓所有人有更多的機會參與這個行業。

    這裡我們說的音樂人並不是說就是會唱歌就是音樂人,音樂人需要專業的音樂素養和技能,還有持之以恆的去增強自己的技能。

    而由於時代發展的原因,當這個被打破的壁壘,呈現在所有人面前的時候,那麼音樂人門檻,漸漸的就從技能型唱歌到會唱歌發展,我們所聽到的,平臺所收錄的慢慢的就被這些快餐型的音樂所取代,久而久之就成了現在這個局面。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請採納,如果未能幫到也可以回覆你的答案,我們一起討論!

  • 7 # 我要喝爽夏天

    那時候大家的心靈都很單純,都很淳樸,沒有什麼歪思想,沒有勾心鬥角,很單純。聽音樂是最好的享受,就和現在玩手機一樣的。

  • 8 # 人民微條

    也不是的。

    追歌星的人還有很多,說明現代音樂有市場。

    可能不同年齡段的人喜歡不同的音樂而已。

    從“動人的旋律”,“精美的歌詞”等角度去衡量,

    也許,

    很多以前經典的音樂作品,

    可以長久地在我們的耳邊縈繞!

  • 9 # 行者於

    不覺得音樂沒落了!不知你怎麼得出這結論的!

    音樂伴隨著科技發展,社會進步而不斷髮展。可能是近年來音樂或者歌曲產生的方式不一樣了,導致你有感覺音樂沒落的錯感!

    音樂或者歌曲,原來由錄音棚錄製歌曲,由唱片公司來發行唱片。歌曲更多透過銷售唱片的形式來實現傳播。

    隨著網路興起,科技發展,人們聽歌習慣的變化,歌曲再透過唱片來實現傳播,已有不合時宜。

    歌曲透過網路傳播變得早已流行。

    比如,今年兩首好歌。我比較喜歡,也是網路傳唱度很高的。《花橋姑娘》《醉美的蝴蝶》。

    網路時代,資訊時代,自媒體時代,讓社會變得更扁平,更開放。只要你有才,你就可以瞬間把自己帶火。

    音樂,也不是過去發唱片賣唱片的老套路。現在很多歌曲先是網路上唱火。網路歌曲,從《老鼠愛大米》,龐龍的《兩隻蝴蝶》發展如今,每年的網路上總會有新的音樂或者歌曲產生。

    年輕人熱衷網路上聽歌看影片看新聞看直播,獲取資訊,追劇。加上影片直播平臺繁榮,如抖音快手等。全民都可以錄歌唱歌釋出新歌。去年的《沙漠駱駝》,是不是先在網路上唱火的。

    你說大街小巷放歌的少了,可能是街邊開店的,有很多是不適合播放歌曲。

    但開店的,在店裡播放歌曲還是不少的。比如很多飯店裡就播放歌曲。商場裡有很多就播放歌曲。

    還有去公園裡,去廣場上,跳廣場舞的,不也播放歌曲?公園裡還有很多大叔大媽組成的合唱隊,每晚都會定時聚會,唱歌。

  • 10 # midsummerm

    第21問題,我認為音樂到什麼時候都不過時,它是人們內心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在情緒低落時的一個發洩口,可能現在的人一切都向前看,可是它確忘了音樂是它心靈的譯站。是愛它的一個港灣。為什麼有很多優秀的人士或正在拼搏的人,它們遇到挫折時,突然間就尋此短見了呢?是他們沒有找到發洩情緒的突破口,所倒致他們離開人世。

  • 11 # 時髦的農村青年

    歌的種類和目標人群越分越細,因為聽歌的人的喜好也越來越分明,所以很難出那種老人孩子都能朗朗上口的歌大火的,例如小蘋果也是先從某個族群開始火起來再擴大影響力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子和兒媳婦打架,老兩口坐在那看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