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馬哈魚12

    火炮和槍支的價格要遠遠大於其加工成本,因為一個國家的軍工系統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它包括武器的研發,實驗到定型投入生產,使用各個環節。故此成本不應只有生產使用的價格。另外就是武器的市場,隨戰爭而批次生產,價格可以降下來一部分,否則,數量越少價Grand SantaFe高。

  • 2 # 小瘋瘋34

    那是肯定的。比方說一根狙擊槍的槍管,“十不存一”都還是很保守的說。你覺得賣能按照“一根”的價格計算?所以總價價能低?這還是大家都能明白的成本部分對吧。

    事實上這還是比較“良心”的說法。我更願意說“你有需求,你才購買。你有能力或者沒有,你都得買。有本事你自研啊?不然你多少錢都得買!”

    順嘴多一句,所有賣貨的最喜歡的客戶,都是那種“沒有就不行,但是手裡真沒有……”的客戶。

  • 3 # 巴山清溪

    應該承認,軍火(包括火炮、槍支)的價格是由市場來調節的,企業自動根據市場需求及生產成本來決定價格。只有企業的平均勞動成本與市場相吻合,即時價格才會呼籲而出。

  • 4 # 兔哥哨位

    謝謝邀請!兔哥回答:這是肯定的,火炮、槍支是軍火,但它首先是一個商品,做為一個商品它也需要研製、生產,自然需要有人來製造,人需要拿工資,材料需要成本費,火炮、槍支也有專利,需要付費才能獲得生產權。其實任何東西都是利益連結,戰爭的根本原因是利益的不平衡,不滿足,武器裝備的生產是利用戰爭獲取利益,就這麼簡單。

    和普通的商品不同,凡是和軍火搭邊的利潤都高,不用說火炮、槍支,就是煙花爆竹的利潤都比蘿蔔白菜利潤高很多,凡是政府控制的商品利潤都高,何況軍火呢。一款火炮、槍支的研發投入是很高的,這並不是說成本有多高,而是研製週期長,一款火炮、槍支研製週期都在十幾年、二十幾年以上的週期,例如,化學能的火炮多少年了,依然沒有變成電磁能。二戰時期的步槍到現在還有使用,雖然種類繁多,改型換代很多,其實,現在的步槍和二戰後的原理上並沒有本質的改變,AK步槍用了多少年了,現在的步槍不還是以上的原理嗎?所以,週期長,投入大,風險高,導致軍火的利潤也高。以美國軍火商為例,屬於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火炮、槍支的價格因素很多,成本價也是生產出來後的價格,這個價格沒有利潤,所有武器的成本價都是保密的,也不好確定,涉及到生產數量,數量越多成本價Grand SantaFe低,利潤越高。武器出售價格也不同,根據出售物件變化很大,還有運費、關稅、中間商的利潤等等,例如,德國毛瑟軍用手槍(駁殼槍)的售價 6發彈的為22.65美元,10髮帶木槍套版售價25美元,快慢機55美元,這是德國的報價。以10發的售價25美元為例,到了中國100個大洋,當時來說相當高了。

    二戰時期德國毛瑟98k的成本價格為平均每支17.5美元,當時我們採購的單價是30至50美元。如果生產數量多價格也會低,例如,美國湯姆森衝鋒槍1939年的價格是209美元,到了1942年就下降為70美元,而1945年時更是下降到45美元。下面再說說火炮,例如,二戰時期德國造的75毫米火炮,售價每門約12000美元,一發炮彈就有25至30美元。二戰時期德國造的88毫米(Flak 18)高炮可是明星火炮,雖然是高炮,但打坦克可是一絕,售價每門35000美元,炮彈每發更是高達高達50美元,別看價格貴,好用。這個價格是對外出售的,德國自用的價格要低很多,基本上是沒多少利潤,我們以德國克虜伯公司為例,把整個公司都交給了希特勒,武器裝備涉及陸海空,特別是克虜伯大炮更是震盪著二戰戰場。克虜伯公里生產成本低的原因,是由於德國男性大量走向戰場,克虜伯僱傭大量的戰俘,不是僱傭而是無償使用,不光是克虜伯其它的也是,電影《辛德勒名單》中,就有展示。克虜伯公司同樣從戰場上掠奪,德軍打到哪裡,它搶到哪裡。克虜伯成為希特勒的戰爭機器,這也是小克虜伯戰後被判刑12年的原因。

    火炮、槍支的製造成本是一個生產出來的成品價格,包括了研製費用的分攤、人工費、材料費等等費用,然後根據數量來均攤,由此來看,數量越多均攤費用越低,成本價格就越低。然後根據市場競爭優劣勢來給出銷售價格,自用的價格並不高,利潤小,這也是都喜歡外銷的原因,外銷價格是成本價格的幾倍甚至是幾十倍以上。槍支、火炮的價格高於成本價格也是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屬於正常的生意規矩,不用奇怪。以上是兔哥個人觀點,歡迎關注兔哥,歡迎探討評論!圖片來源網路。

  • 5 # 兵器知識譜

    火炮和槍支雖然是武器,但是它們本質上仍然屬於工業產品,而產品的價格則是由成本和利潤組成的,所以火炮和槍支的價格遠遠大於加工成本是很自然的事。

    舉個例子:假設某型自動步槍的單價為4600元,那麼這個單價就可以視為它的價格,其中包含20%的加工成本、5%的管理成本、5%的運輸成本、10%的稅費,總成本為40% ,即1840元;而剩下的60%就是利潤,即2760元。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60%的利潤看起來佔比非常高,但實際上它仍然屬於毛利,因為生產廠家不可能永遠只生產一款武器,為了維持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它們除了保證現有產品之外還要對在產武器進行改進和升級,而且還要研發新型武器,同時對下一代武器進行預研。

    假設某新型自動步槍的研發成本佔據銷售利潤的70%,那麼利潤就只剩下828元,如果再算上經銷商的抽成、客戶的回扣,最後正直落到企業家手裡的純利潤可能只有20%,即550元。

    可見火炮和槍支的價格肯定是要遠遠大於加工成本的,否則生產就不存在可持續發展,即便某些特殊情況下的火炮和槍支的價格看起來很低,但是它們的成本和利潤的表現形式是不會發生根本改變的,意思就是說低出來的價格必然是有人買單了。

    比如說中國對巴基斯坦的56式自動步槍的銷售,該槍的加工成本約為600元人民幣/支(該型自動步槍產量極大,所以成本很低),售賣給巴方時價格約為650元/支,而出廠價卻為2400元/支。

    這並不是說廠家只賺取那50元的利潤,畢竟廠家只要存在生產和銷售行為就必須向國家交稅,還要給工人發工資等等,所以該型自動步槍依舊以2400元/支的出廠價格銷售,只不過提供給巴方時只收取650元/支的成本價,而1750元的溢價則由國家買單。

    這就是“特殊情況”下火炮和槍支的價格與加工成本看起來區別不大的原因,有些更特殊的情況下甚至還會出現火炮和槍支的價格遠遠低於加工成本的現象,比如當國家對其它友好國家進行無償援助時,這種情況下對於裝備這些火炮和槍支的客戶而言價格相當於0,但是出廠價是不會發生改變的,因為始終要有人為此買單。

    火炮和槍支是如何被生產出來的

    我們以中國外貿版的PLZ-45型155毫米自行火炮為例,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方工業公司向沙特出口了27門該型自行火炮,總價值2億美元,相當於740萬美元一門,假設加工成本為售價的30%,那麼每門火炮的成本約為222萬美元,相當於1490萬元人民幣,這一千多萬元人民幣的加工成本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火炮的加工本質上與汽車、家電等商品沒有太大的區別,都需要一個包含研發→生產→銷售在內的過程。

    PLZ-45型155毫米自行火炮的研發是從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的基礎上進行的,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的研發始於1979年6月,參與研發的單位除了生產坦克的西安某研究院(總師單位)以外,還有包括生產火炮的某研究院、計算機某研究院在內的許多單位。

    1980年2月西安坦克廠造出第一門樣車,1981年定型兩輛樣車,1983年技術凍結,1984年開始批次生產並裝備部隊,同年10月1日,該型火炮參加了國慶大閱兵。

    PLZ-45型155毫米自行火炮從研發到批次產生,一共耗時5年,研究資金投入超過2000萬元人民幣,要知道那個時期的人民幣是非常值錢的,1元人民幣能兌換1.49美元(1980年的匯率),相當於現在的40億人民幣!

    當然了,這是PLZ-45型155毫米自行火炮前級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在研發階段的資金投入,中國是從0基礎開始發展這個領域,投入較大也是可以理解的。

    90年代中國接著開始了155mm口徑火炮的研究,於是在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的基礎上研發出PLZ-91型155mm自行火炮,但是該型火炮跟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一樣,除了擁有自行功能以外與牽引火炮並無太大區別,與國際先進自行火炮已經存在代差,這才有了PLZ-45型155毫米自行火炮專案的上馬機會。

    PLZ-45型155毫米自行火炮的技術水平相當於美國的M109式自行火炮,從1997年開始對外銷售以來,截止2015年一共向多個國家出口200餘門,是中國最賺錢的軍火產品之一,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自行火炮的生產涉及多門學科,需要4個研究單位共同參與研發;16個廠家提供配件,300多個廠家提供原材料供應。

    比如該型火炮主要由武器、底盤、發動機、彈藥四大部分整合,其中武器包括一門155mm火炮和12.7mm機槍;底盤包括炮塔、車身、履帶、裝甲;發動機包括變速箱、轉向系統等等;彈藥包括155mm各型炮彈和12.7mm各型子彈。

    假設廠家得到的客戶訂單為20門時,在開始按照圖紙設計進行生產之前,需要向火炮生產企業採購20門155mm火炮、向槍械生產企業採購20挺12.7mm機槍、向本廠底盤生產車架下達20輛底盤的生產任務、向發動機生產企業採購20套動力包,如果客戶有特殊要求,則還需要向其他企業採購相關裝置,比如空調。

    而這些企業得到廠家訂單以後也要開展相關的採購計劃,比如火炮生產企業需要向冶金企業採購生產155mm火炮所需的重熔炮鋼;槍械生產企業需要向無縫鋼管供應企業採購槍管專用合金鋼管等等~~~

    當廠家所採購的材料一應俱全以後就開始組裝工作,在流線上先將發動機等動力部分安裝到底盤,然後將火炮控制系統安裝到位,接著是武器的安裝,最後是出廠前的除錯,這些流程下來以後,一門自行火炮就生出來了。

    可以說不管是槍械還是火炮,生產加工階段是最簡單的過程,而繁瑣的莫過於研發階段,就像一個孩子的誕生一樣,生產加工階段如同一朝分娩,只是一會功夫的事;而研發階段則相當於在此之前父母的結合以及母親的十月懷胎。

    ▼下圖為已經下線的沙特定製版PLZ-45型155毫米自行火炮在車間內等待甲方爸爸驗收,由於成功營銷,西安坦克廠的火炮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據說在研發更先進的PLZ-05型50倍口徑155毫米自行火炮時根本沒有用到國家撥款,完全依靠做生意賺來的錢“自籌資金”開展研發工作,而PLZ-05型50倍口徑155毫米自行火炮由於效能先進,已經成為我軍自用裝備,西安坦克廠又從軍隊訂單中賺了一大筆,接下來研發的155mm卡車炮也非常成功,因此北方工業集團公司西安坦克廠成為近年來轉型最成功軍工企業之一。火炮和槍支的價格遠遠大於加工成本的原因分析

    火炮和槍支的價格取決於生產成本,我們在上述中例舉的PLZ-45型155毫米自行火炮單價達到了740萬美元一門,這個價格雖說比起歐美同類裝備而言相對較低,但是對於大部分經濟狀況不是太好的國家而言簡直就是天價,而造成天價的原因在於成本實在太高。

    那麼有沒有可能在這個價格的基礎上降低採購單價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商品的價格取決於它的成本,火炮或者槍支的價格完全可以透過降低成本的形式來促使價格的下降。

    比如說PLZ-45型155毫米自行火炮的成本以達到222萬美元,組成這個數目的成本包括研發成本分攤、稅費分攤、人工成本分攤、原材料成本分攤以及運輸成本。

    我們假設該型火炮在3~5年的研發週期中一共投入了10億元人民幣,那麼在投入市場以後這些投入就需要在銷售中得到回收,否則生產廠家就會因虧損而破產。

    如果在得到27門的訂單以後,價格定在740萬美元一門,那麼每一門火炮的單價中將會被分攤到370.3萬元人民幣的研發成本,佔據總成本的25%,可見研發成本分攤是火炮價格主要部分。

    稅費分攤是一個永遠都繞不開的成本點,它包括生產火炮企業的所得稅以及進口國的關稅,關稅的計算方法是這樣的:應納關稅稅額=T1、2×P×匯率,一門價值740萬美元的自行火炮大約需要繳納18.5萬美元的關稅,佔總成本的8.3%。

    人工成本分攤、原材料成本分攤以及運輸成本總共佔據總成本的67%,這些成本就是一門火炮從生產到交付客戶使用過程中所需的開支,當客戶按照合同付款以後,刨掉222萬美元的成本以後廠家將獲得518萬美元的利潤,而這些利潤的大部分將會被投入到下一代更先進的火炮研發中。

    這就是火炮和槍支的價格遠遠高於加工成本的原因所在,同時也是軍火產品暴利的原因所在,世界各個軍事強國無一例外都在不遺餘力地對外出口軍事裝備,只要獲得足夠多的訂單,賺錢就跟薅羊毛一樣。

    北方工業生產的PLZ-45型155毫米自行火炮目前已經出口近200門,各種成本其實早就在出口沙特的54門中收回了(沙特在爆發葉門戰爭以後又追加了27門),出口到其他國家100多門雖然價格略低於沙特,但是利潤是超過賣給沙特的50多門的。

    ▼下圖為沙特在閱兵中亮相的PLZ-45型155毫米自行火炮,這些火炮價格可以說十分昂貴了,但是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始終是不變的,在實戰中該型火炮大放異彩,這也是許多國家願意掏錢引進該型火炮的原因所在。降低火炮和槍支價格的方法

    火炮和槍支的價格是由成本和利潤組成的,想要以生產廠家降低利潤的形式來降低價格顯然是不不容易的,利潤不好誰做?

    那麼降低價格的主要辦法還是以想方設法為廠家降低成本的形式來實現,比如說成本中的研發成本分攤和稅費分攤這兩方面是比較容易解決的。

    還是以PLZ-45型155毫米自行火炮為例:其222萬美元的成本中研發成本分攤佔了25%,如何來降低這部分的佔比呢?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廠家的產量,即增加訂單。

    比如說一門該型火炮的研發成本分攤為370.3萬元人民幣(即55.3萬美元),假如向廠家一次性訂購3個營的火炮(即81門),那麼每門火炮的研發分攤成本就一下子下降到了18.41萬美元,成本下降浮渡超過了33%!

    然後再對進口自中國的武器裝備類關稅進行下調,從原來的25%下調至0關稅,那麼每一門火炮的稅費成本分攤就直接降低了18.5萬美元。

    這樣一來研發成本分攤中降下來的18.41萬美元加上關稅省去的18.5萬美元,總共獲得36.91萬美元的降價,相當於每門火炮的價格下降到了703萬美元,總價格才5.7億美元。

    如果手裡資金不足以支付,還可以向中國申請優惠,用原油貿易的形式以人民幣來結算,那麼這個價格可就能降到“跳樓價”了,畢竟沙特的原油成本只有20美元/桶,向中國出口個200萬桶原油就足以支付48%的貨款。

    以增加訂單、下調關稅、以物易物的形式降低價格來採購包括火炮和槍支在內的武器裝備的方法歷來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做法,中國也不例外,比如說1991年中國向俄羅斯引進蘇-27戰鬥機,其中70%的貨款就是用麵包、泡麵、皮革等輕工業產品以物換物支付的。

    最聰明的要數巴基斯坦,這個國家時隔窮國,本身也不具備戰鬥機的研發能力,所以他們乾脆以出錢入股的形式與中國聯合研發戰鬥機,這樣一來不但自己能以成本價採購戰機,還能外賣給其他國家賺錢,這樣一來武器裝備的價格就相當於打了4~5折。

    ▼下圖為巴基斯坦空軍裝備的FG-1“梟龍”戰鬥機,它的價格只相當於F-16的六分之一,是為數不多的價格接近加工成本的武器裝備,這種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值得許多落後國家參考。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第一、火炮和槍支的價格是遠遠大於其加工成本的,因為它們在本質上屬於工業產品,而工業產品的價格是由成本和利潤組成的,火炮和槍支在出廠之前需要成本來採購原材料從而實現生產,而在銷售中則為廠家帶來利潤,所以火炮和槍支的價格往往相當於加工成數倍、十數倍,甚至數十倍上百倍。

    第二、同許多武器裝備一樣,火炮和槍支的價格是由成本決定的,加工成本只是成本中的一小部分分攤成本,而利潤對於生產廠家而言是其生存的根本,為了生產出包括火炮和槍支在內的更先進的武器裝備,廠家需要將利潤作為研發資金來支援新型裝備的研發,這也是火炮和槍支的價格遠遠高於加工成本的主要原因。

    所謂無利不起早,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軍火生產商會以等於、低於加工成本的價格來出售火炮和槍支,甚至以略高於加工成本的價格來出售都是不存在的,包括火炮和槍支在內的武器裝備只會在價格遠遠高於加工成本的情況下才會被生產出來,沒有人會做賠本的買賣。

    當讀到這裡時也許有讀者會問:那中國為什麼還要低價或者免費向一些國家提供包括火炮和槍支在內的武器裝備呢?其實道理很簡單,那就是人人都懂的“免費的東西往往是最貴的”,在國際關係上很多東西用錢是買不來的,我們免費提供的,能換來價值比錢更高的東西。

    ▼下圖為裝備92式步戰車的斯里蘭卡陸軍,他們即將前去剿滅盤踞該國30年的叛亂武裝——猛虎組織,由於該國屬於貧窮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由於國防預算太低,軍隊實力不足,導致30年都無法剿滅猛虎組織,經中國實施全面的無償軍援後,該國軍隊只用了25就將其剿滅了。如果讓其出錢購買,恐怕十年的軍費也買不起圖中這幾輛裝甲車,雖然免費提供看似虧本,然而中國得到的回報卻是用幾十億美元也買不到的區域格局變化,而這種做法中國一直在持續,包括近段時間向81個國家提供免費抗疫援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子在《道德經》中講了幾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