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huai為愛停留

    歷來說起吳三桂投降清朝,就是因為一個禍水紅顏。當初他衝冠一怒為紅顏,為了陳圓圓而做了叛國賊,親手打開了清軍入關的大門。雖然吳三桂在歷史上臭名昭著,但是他卻是一個獨愛美人的浪漫英雄。但是其實吳三桂降清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並不是衝冠一怒為紅顏那麼浪漫。

    當初崇禎帝在位的時候,吳三桂可謂是國家的主力大將來抗擊清軍。所以崇禎帝也將抵禦清軍的重要關隘山海關也交給他,希望它能夠抵禦住清軍。但是除了外患,當時國家中還有著很大的內憂,例如勢力龐大的農民起義軍闖王李自成。當時闖王李自成一路勢如破竹,眼看就要攻破京都城陣地,在慌亂之下崇禎帝自然趕緊讓吳三桂回來營救京都,但是吳三桂此時已經看到大明的氣數已盡,但是有皇命在身,他又不得不前去救崇禎帝,所以他雖然帶領率領大軍回京都了,但是行程卻非常的緩慢。

    所以最後吳三桂並沒有來得及趕到京都對抗李自成,李自成攻破了京都,崇禎帝在煤山自盡而死,吳三桂救駕失敗。吳三桂此時也深知自己因為自己作戰不力,導致崇禎帝上吊身亡,這可是一個非常大的罪名。所以他剛開始的時候是想要向李自成示好的,想要聯合李自成一同對抗清軍。

    清朝的多爾袞此時屢次向吳三桂丟擲的橄欖枝,但是吳三桂都沒有接受,但是此事卻傳到了李自成的耳朵裡,他看到吳三桂和清朝的多爾袞有來往,就認為吳三桂已經投降了清廷,所以一怒之下就殺了吳三桂的全家,並且擄走了他的愛妾陳圓圓。

    吳三桂面臨滅族之仇和自己最愛的女人被擄走,自然是一怒之下打開了山海關,使得清軍入關,明朝徹底走上了滅亡。所以吳三桂由反抗清廷的投降清廷,主要的原因就是李自成。因為李自成傷害吳三桂家人,並且霸佔了吳三桂的女人,所以才使得吳三桂和李自成之間的關係徹底破裂,吳三桂這才轉而投向清廷,成為了賣國賊。

    這樣看來,吳三桂投降清朝其實算是無奈之舉了。不過這也說明吳三桂的此人的格局非常的小,因為家人被殺和愛人被擄走,所以吳三桂一心只想著報私仇,而忘記了顧全大局,所以最後他才會因為做大而被康熙所滅。各位看官,對於吳三桂的賣國行為,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 2 # Vincent—梅勒

    本人是滿族,深知滿族在網際網路上不好混,但每次看到“吳三桂”這三個字我就淡定了。

    他太慘了。

    但對於降清這事兒我們還可以分享分享,

    他吳三桂身居高位,手握重兵,叱吒風雲,肯定不是一痴兒。

    崇禎自掛東南枝,其父吳襄被砍頭,其愛妾被霸佔,這是我所認為他降清動機“私”的一方面。

    評價人物前請換位思考,儘量不要以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去看待歷史問題。網際網路會更美好。

  • 3 # 南朝居士

    陳圓圓屬於附屬品,而不是女政治家,誰有錢有權就可以得到,吳三桂會為了一個陳圓圓投降?

    吳三桂投降滿清,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符合他的軍隊的集體利益,

    很多人認為,吳三桂的在軍中可以說一不二,他手下將領都是打醬油的,實際上呢?如果他的決定不符合大家的利益,手下馬上就把他踢出局了,給他安個叛國的罪名,

    李自成打下京城後,按照傳統遊戲規則,大明帝國原有的官僚系統都會保留,承認他們的既得利益,後來滿清來了就是這樣玩的,明朝官僚們都是這樣認為的,吳三桂和他的將領們也都這樣認為,所以大家都開啟宮門,迎接李自成,結果呢?李自成的軍隊一來,就拿這些人開刀,

    大順軍於佔領區皆設官治事,首為追餉,例如在城固縣,“賊索餉,加以炮烙”;在汾陽,“蒐括富室,桁夾助餉”;在絳州,“士大夫慘加三木,多遭酷拷死”;在宣化,“權將軍檄徵紳弁大姓,貫以五木,備極慘毒,酷索金錢”

    劉宗敏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稜,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夾百官,大抵家資萬金者,過逼二三萬,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

    吳三桂最開始以為李自成會按照規律來,在李自成派人招降,已經投降的他,聽說家被抄了,知道回去不會有好結果,就回到山海關。

    這個時候,他面對的是李自成和滿清兩股勢力,他必須做出選擇,投降一個,投降李自成已經不可能了,就只有滿清了。

    按照現在的思維,覺得他是叛國,出賣國家,實際上呢?他不會有這種思想負擔,他引清軍入關後,南明小朝廷和史可法肯定了他的做法,派人來勞軍,給他和滿清將士嘉獎,給他們大米和黃金,因為南明的策略就是“借駑平寇”,向滿清借兵來打李自成,就像唐肅宗向回紇借兵打安祿山一樣。

    所以,在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之前,他的形象是類似於民族英雄的,至少沒人把他當石敬瑭的。

    吳三桂的形象壞,是因為他最後叛亂了,並且還失敗了,所以他的名聲就臭了。

    陳圓圓對吳三桂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大丈夫別說一個陳圓圓了,就是親爹親媽、老婆孩子都在敵人手裡,他也不會當回事,看看馬超、劉邦、郭威就知道,全家在人手裡又怎麼樣?馬超和郭威結果是全家直接被殺光了,劉邦運氣比較好,碰上項羽。

    所以,吳三桂引清軍入關,跟陳圓圓沒半毛錢關係,他是選擇一個符合自己的利益的決定。

  • 4 # 記者倪好
    高看吳三桂了,他投降只為了自己而。

    如果真為了給愛妾報仇,那也算吳三桂是條漢子,可惜,他從一開始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小人。這話怎麼說?詳聽廁讀君說道。

    背叛君國

    1644年年初,大順軍北上,威脅京師,大內急報遼東前線,要求吳三桂馳援京師。

    吳三桂這時候根本不想守衛皇帝,什麼大明、什麼天下,都不如真金白銀實在,他一心盤算如何使自己的利益如何最大化,於是率麾下步騎“遷延不急行”,慢慢進山海關,然後就地整軍,開始磨時間,等到3月20日崇禎帝自縊,吳三桂立刻下令,全軍火速佔領山海關。

    崇禎已死,沒人約束,吳三桂變成了大軍閥,明軍成了他的私兵。有了這個本錢,他開始跟大順軍、清軍兩面談判,看誰給的利益最大。吳三桂以為自己玩得一手好博弈,其實他是明末最蠢的一個。

    多爾袞一直看不起吳三桂,他直接給李自成寫信:“欲與諸公協謀同力,並取中原,倘混一區宇,富貴共之。”也就是說,清軍想跟大順軍議和,共治天下,根本沒考慮吳三桂。李自成不願跟清軍分享天下,又看吳三桂虛與委蛇,兩邊下注,始終不可靠,於是率大軍進攻山海關,爭取一個戰略主動。

    走投無路

    大順軍有20萬人,吳三桂和山海關守軍加起來就5萬多,雙方實力差距太大,吳三桂很快就撐不住了。既然李自成已經跟自己撕破臉了,沒法討價還價,那隻能投降清軍了。一進清軍大營,吳三桂放下了心,簡直就跟開貳臣展覽會一樣,范文程、洪承疇全在,吳三桂向多爾袞撒潑打諢,說清軍如果不去山海關助戰,他也不回去了,反正順軍攻佔山海關,肯定就要打清軍。

    多爾袞跟大臣們商議後,決定接受吳三桂的投降,當時就讓吳三桂剃了發,換了衣服。然後與吳軍合兵一處,反攻大順軍。

    這就是吳三桂投降清軍的過程,根本沒有愛情,只有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走投無路時,到處出賣尊嚴的醜惡嘴臉。

    參考文獻:《明清史料丙編》第一本《致西據明地諸帥書稿》、《平吳錄》。

    關注廁讀大歷史,每天更新歷史知識,品味歷史智慧。

  • 5 # 正在南書房行走

    吳三桂,這一歷史人物被永遠的訂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那麼這麼一個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會因為一個歌妓而發動叛變,引清軍入關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明崇禎時期被任命為遼東總兵、平西伯,鎮守山海關。那麼這麼受朝廷重視的人物為什麼會歸順李自成這樣的農民軍呢?其一北京城破,崇禎上吊,明朝滅亡,他找不到效忠的物件了。其二自己的家人全部都在北京,如果不歸順李自成,自己家人的性命恐怕不保。

    為什麼歸順李自成後,吳三桂又背叛大順,引清軍入關呢?想必大家都會說衝冠一怒為紅顏,一個大將軍怎麼可能會為了一個小妾再度揹負反賊罵名,只不過是一個藉口罷了(就像努爾哈赤當年的討明檄文七大恨一樣),李自成這樣的農民軍進北京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吳三桂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覺得李自成不可靠,長久不了,有一天自己也會成為陪葬品,所以正好找個藉口,反叛大順,引清軍入關。

    之後吳三桂又反叛大清,一是康熙削藩的政策逼的;二是吳三桂以為自己在雲貴盤踞多年,有些膨脹,過度的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也想混個皇帝噹噹。

  • 6 # 歷史智慧大學堂

    衝冠一怒為紅顏,是詩人吳偉業《圓圓曲》裡的句子,流傳最廣是這一句,但大家忘了前一句: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當時,李自成佔據北京,崇禎皇帝自盡,吳三桂在關寧靜觀局面,沒有采取行動。這時候,他父親吳襄和家眷都在北京,如果李自成以禮相待,以統戰手段攻心,吳三桂未必會投降關外的滿清。

    可是,李自成進京之後,以為革命成功了,開始大肆劫掠,暴露了流氓無產者的本質,對明朝的官員瘋狂報復,吳三桂的父親和家眷也慘遭毒手,是否睡了陳圓圓其實都不重要,單一個殺父之仇,吳三桂也不能不報。況且崇禎皇帝死了,正好接著國恨家仇來鼓舞士氣,掩蓋他投降滿清的變節本質。

    另外 吳偉業作為明朝的遺民,這句詩也是譏諷吳三桂沒有政治頭腦,沒有大局意識,沒有基本操守,沒有廉恥,屬於微言大義。實際上,吳三桂也確實沒有戰略眼光,後來他在康熙年反叛,從雲南輕鬆進入湖南,江西 卻就是遲遲不敢過江,錯失了大號局面,結果兵敗身死,都是因為他的三觀不正,對大事大非的判斷不明 鼠目寸光,只看到個人得失的小算盤,遺臭萬年是應該的。

  • 7 # 四爺在此

    他一家人都被李自成這個小農民給弄死了,還不報仇嗎?他又不是聖人,可以把滅族的仇恨都給拋到腦後。陳圓圓本來就在北京,不可能李自成把吳三桂家滅門的時候還能放陳圓圓去找吳三桂吧?什麼衝冠一怒為紅顏?

  • 8 # 蓋世楠爵

    本人不請自來,到此發表一下自己的想法。

    先看看當時的社會環境,努爾哈赤在東北地區自立門戶,建立金(後金)。明朝政府對此相當不高興,然後發生了薩爾滸之戰,最終明朝敗了。明朝也失去了在遼東的軍事主動權。從此兩國實力發生了扭轉。雖然崇禎皇帝想中興大明,但阻擋不了明朝的滅亡。

    風雨飄搖的明王朝可謂是內憂外患,內有闖軍,外有後金(清)。最終李自成打入北京,明王朝滅亡。這時的吳三桂所守的山海關,對闖軍和八旗軍都很重要。

    孤立的吳三桂面對明王朝的滅亡,必須做出選擇,山海關的吃喝拉撒必須有有個著落。吳三桂作為一個軍人應該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降清可能是吳三桂考慮好的政治投資。

    另外吳三桂和陳圓圓的關係大家都是知道的。闖軍打入北京,強佔了陳圓圓,作為一個有血性的男人肯定受不了這樣的侮辱。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吳三桂降清主要原因是當時的政治實力的影響,陳圓圓的事件只是一個催化加速的作用。

  • 9 # 奮鬥女青年1314

    有很多人會說假如吳三桂要是沒有投降的話,清軍也是未必會打進山海關的,清王朝也不一定能建立。先不說這種推論是否正確,單說吳三桂投降的原因,幾百年來眾說紛紜,其中最流行的說法就是吳海村的兩句詩:“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這是普普通通兩句詩,愣是把吳三桂投降的原因歸結於紅顏禍水陳圓圓身上,不過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當年李自成殺到北京,吳三桂的父親和陳圓圓等家屬,都是在北京城裡。再接到崇禎率軍勤王命令的吳三桂。也開始啟程進京,當他趕到北京的時候,北京已經被李自成攻破,崇禎也上吊自殺了。

    不過鑑於部隊的戰線過於狹長,吳三桂就直接命令部隊收縮集中,退入山海關防守。李自成這邊也是沒有急於攻打山海關,因為他覺得吳三桂是有勇有謀的人,不收服了為自己用,實在是太可惜了。

    於是李自成在吳三桂的家人打起了主意。吳襄被李自成打的皮開肉綻,熬不住就投降了。李自成就命令吳襄給吳三桂寫信,勸說吳三桂投降。

    而此時的吳三桂已經打聽到了,李自成再進入北京以後,許多明朝的官員下場很慘,況且自己的親生父親都被活生生的拷打,吳三桂好像看到了自己投降以後的樣子,於是振臂一揮拒絕了李自成的招降。

    吳三桂就打算聯清抗李,促使清軍與李自成互相殘殺,而自己坐收漁利。從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過程,我們不難發現,吳三桂並不是衝冠一怒為紅顏,要是真的那樣,直接在山海關引入清軍就行,用不著和多爾袞討價還價了。

    而陳圓圓呢只能算是這段故事中的一個小小的插曲,作為軍閥的吳三桂只是想儲存自己的實力。

  • 10 # 歷史人物故事會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事情絕對沒有這麼簡單,吳三桂投降清軍之前,其實一直處於一個投機觀望狀態,當時崇禎皇帝已經去世,明朝可謂群龍無首,所以他不需要聽從任何人的指令,手中的幾萬關寧鐵騎是其政治投機最大的籌碼。作為一個亂世梟雄,吳三桂不可能會因為一個女人就輕易改變立即的政治立場,準確的說,陳圓圓只是起到了一點歷史的催化作用而已。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吳三桂至少有三種選擇:

    1、擁兵自立。當然這一點是他最不願意走的一條路,因為北京的李自成有雄兵百萬,山海關外的清軍也有十幾萬之眾,而自己手中才幾萬人,隨便那一邊都能將他輕鬆吃掉。

    2、投降李自成。這條路是吳三桂最初最願意走的一條路,畢竟李自成也拿出了足夠的誠意,又是封官許願,又是送錢送糧的,而且大家都是漢人,至於北京城裡誰做皇帝還不是都一樣?

    3、投降清軍。從道義上講,吳三桂是不願意投降清軍的,畢竟兩者之間對立了這麼多年,而且清軍還一直被人看成是異族。正所謂“不打不相識”,吳三桂和清軍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的舅舅祖大壽早就投降了清朝,吳三桂雖然暫時不願意投降,但是也沒有忘記暗中給自己留下一條後路。

    這麼一分析,三種選擇就變成了兩條路:要麼投奔李自成,要麼投降清軍。

    關鍵的問題出在李自成這邊,自從農民軍進了北京以後,大家終究沒有抵擋住金錢美色的誘惑,特別是他手下的那些將領,很多人都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卻忽視了他們最大的敵人——關外的清軍。以大將劉宗敏為首的農民軍在北京城裡巧取豪奪,嚴刑拷問已經投降的各級明朝官員,要對他們追贓索餉,導致民心盡失。不僅僅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是受害者,連陳圓圓都被劉宗敏強行霸佔,一點也沒有給即將投降的吳三桂面子。

    吳三桂本來要帶著軍隊準備投奔李自成的,但走到半路當他聽到李自成等人在北京的表現以後,對自己的前程表現出了深深的憂慮,猶豫再三以後,決定返回山海關重新審視一下當前的形勢。

    吳三桂看似理智的這一舉動,讓北京城裡心高氣傲的李自成非常不滿,很快他就親率十多萬大軍進攻吳三桂,兩軍在山海關一片石大戰三百回合後,吳三桂漸漸支撐不住,只得投降了清軍,並依靠清軍的力量擊敗了李自成。

    總體來說,吳三桂投降清軍是歷史的一個大機率事件,陳圓圓只是起到了一個“催化劑”的作用而已。

  • 11 # 淵躍講堂

    第一種說法是為了陳圓圓。吳偉業(號梅村)在《圓圓曲》中寫道:“慟哭六軍皆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這兩句詩生動地揭示了吳三桂投降清朝的心態。“縞素”是為死去的崇禎帝戴孝,“紅顏”自然是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

    明朝末年清兵攻打到錦州,吳三桂在崇禎的命令下奔赴北方前線。由於明朝制度,軍中不能攜帶姬妾,所以吳三桂只能讓陳圓圓留在北京。不料,李自成的起義軍很快就攻進了北京城, 吳三桂之父吳襄也投降了闖王的軍隊。當時吳三桂率領的軍隊乃是當時號稱為“關東鐵騎”的數萬精兵,李自成和清朝都急於得到他。吳三桂自己則持觀望態度,遲遲沒做出決定。在這個關節上,李自成軍隊的一個將領劉宗敏聽說了陳圓圓的美貌,便想要得到她。於是這位將領抓來吳襄,拷問陳圓圓的下落,並帶兵到吳三桂的府上帶走了陳圓圓。這個訊息傳到了吳三桂的軍帳,吳三桂勃然大怒,拔劍斬案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於是轉而向清乞兵,使六軍披麻戴孝,打著為大明王朝的崇禎帝報仇的旗號,帶兵打入北京。就這樣,吳三桂投降了清朝,成為了清王朝統一中原的開路先鋒。接下來,他又引兵進攻李自成,接受清朝官爵,鎮壓大順、大西政權,追殺南明政權永曆帝,儼然是清王朝的一員猛將。

    吳偉業的《圓圓曲》一岀,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降清原因,幾乎成為定論。但是有人提出了異議。他們指出,吳三桂降清不可能起因於陳圓圓被掠。對於一個帝王將相來說, 女子不過是他們的玩物而已。陳圓圓雖然美貌,但是她不過是妓女出身,不過是被別人當做禮品送來的政治投資。像吳三桂這樣一個聰明的人,怎麼可能為了她而確定自己的重大政治決策?從劉宗敏這方面講也是不合情理的。劉宗敏是一個忘我投身李自成事業的人,是李自成手下的忠實部屬,甚至曾經在危難的時候殺掉了自己的妻子追隨李自成。他不會不明大義,為了一個女子而影響大順政權前途。之所以會有吳三桂為陳圓圓而降清的說法,一方面是人們對吳三桂降清的諷刺貶斥,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後人對此事的附會加工以及文學創作上的需要。

    二是為父報仇說。根據《遼東海州衛生員張世珩塘報》記載,當時李自成的軍隊實行了一項追贓助餉的政 策,對明王朝的大小官吏嚴加拷訊,逼要銀兩資助軍隊。吳三桂的父親、明朝遺臣吳襄,本來已經歸順大順,然而也被捉拿拷打,強逼交銀,“止湊銀五千兩”。後吳三桂得悉父親被大順軍拷打將死,怒不可遏,於是放棄了本要投靠李自成的計劃,轉而投靠清朝,決計攻滅大順,為父雪仇。

    但是有學者認為此說不實。《明季北略》記載,吳襄投降大順後,曾經充當說客,寫信給吳三桂勸他降大順。吳三桂對此非常生氣,並因此聲稱斷絕父子關係,說“兒與父訣,請自今日。父不早圖,賊雖置父鼎俎之旁,以誘三桂,不顧也。”後來,當起義軍以他全家性命相威脅的時候,吳三桂也同樣置之不顧,結果全家三十多口人被殺。這樣的一個人,可能為父報仇嗎?他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安全和帝位罷了,為父報仇不過是一塊遮羞布而已。

    第種說法是說吳三桂投降清朝乃是出自階級的本性。

    李自成所率的農民起義軍在進人北京後,基本保持著農民起義軍本色。吳三桂也許曾經有過投靠李自成的想法,但是那不過是為了保全自己利益的政治投機罷了。尤其是當他知道李自成的軍隊在北京城內拷掠明朝降臣後,他對李自成的幻想就完全破滅了。而清朝對他則會是高官厚祿,他出於其大官僚地主階級的本性,為維護本階級利益,保證自己的榮華富貴,也必然會作出投降清朝的選擇。

    也有人認為,吳三桂並沒有真心投降清朝,只是無可奈何之下的權宜之計。當時的吳三 桂雖然握有重兵,但是他的兵力在李自成和清兵面前也不過是微弱的力量。形勢讓他必須在兩者之間作出選擇。實際上,在引清軍入關前,吳三桂是一貫堅持抗清的,吳三桂曾經多次嚴拒了明降清將領的勸降。在李自成攻逼下準備聯清時,他寫信給多爾袞只說在攻滅大順政權後, “我朝之報北朝者,將裂地以酬”,可見他只是想借兵聯合,並無投降歸附之意。山海關戰後,清廷對吳三桂極不放心,吳三桂的力量也遠遠不能控制當時的局面。但是吳三桂在釋出的檄文中,稱:“周命未改,仍是朱家之正統。”並且要求:“凡我臣民為先帝服喪,整備迎候東宮”,為明王朝搖旗吶喊。此外,後來他還招攬奇才,廣植黨羽,訓練士卒,囤積財貨,為反清復明做了不少的工作,最後終於在1673年起兵反清。持這種看法的人指出,對吳三桂的降清如果簡單地視為賣國投敵,無疑是站在了大漢族主義和明王朝的立場上,對於吳三桂是不公平的。

    然而這種說法,始終很難得到世人的同情和認可。尤其是對於後來吳三桂的起兵反清舉 動,後世普遍認為那不過是因為康熙下令削藩,吳三桂自感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嚴重威脅,絲毫不是為了明朝。看來,對於吳三桂投降清朝的原因還要繼續地爭執下去。

    以上我分享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看法,在這裡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獻忠屠川是否有史料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