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談談教育?
11
回覆列表
  • 1 # 郝峰濤

    《高考,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促使高考變成了新式科舉,我們必須對教育進行反思。

    一,人才是全科(全面)發展,還是優科(優勢)發展?

    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優科專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孩子各有未知的興趣和天賦,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就會選擇“優勢中心發展模式”,即以某一方面為核心,帶動相關或相近方面的學習,而強制性全科發展是以大量的知識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趨勢”,最後連興趣和天賦一塊埋葬。

    二,學習是“從外到內”的灌輸,還是“由內到外”的覺醒?

    我能理解天下父母進行“從外到內”的填鴨式教育的良苦用心,但是誰能理解孩子“由內到外”覺醒的渴望呢?學習的本質是:三分知識,七分非知識;三分看的見,七分看不見;三分學習已知,七分探索未知;三分靠教育引導,七分靠自我覺醒。學習的原力在於自然和社會變化的引導,而教育只是一種輔助孩子成長的手段。過度的知識教育就是“拔苗助長”,反而會延遲、扼殺孩子“由內到外”的覺醒。

    三,高考是“指揮棒”,能否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高考應該打破固定的“語數外+文理科”,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分數作為參考。如:甲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乙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自選制既可維護高考公平,也可保護孩子成才的自主性、多樣性和差異性。

    四,教育是因材施教,還是無差別包容?

    “因材施教”只是強勢灌輸的幌子,畢竟我們連自己有什麼才能都不清楚,豈能妄議孩子有什麼才能呢?唯有以包容的態度讓孩子在“自然世界、社會人文和無差別學科”中無差別學習,以寬容之態讓學孩子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

    教育的壓抑,正在侵蝕著孩子的童年和未來!

     

    致敬:

  • 2 # 感照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 3 # 使用者2115966843980

    對學生如何進行教育?

    1.施教者以身作則,行為示範。

    2.愛是最好的教育,親其師信其道。

    3.切忌說教,多找學生談心,共情才能多贏。

    4.寓教於教學及實踐活動中。

    5.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揚其長克其短。

    6.家校保持密切聯絡,構建教育共同體。

  • 4 # 國學學習分享

    教育孩子重在禮和兼用,任何事情不論影響力的大小都要合乎禮,順乎情。教育也是如此,通禮達意才能讓孩子有健康的人生。

  • 5 # raymist

    很多人都很苦惱,自己家的孩子不愛學習,總是貪玩,該怎麼教育呢,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就是一點效果也沒有,給爸爸媽媽們愁壞了,報了許多的補習班,也沒用,孩子就是補血,一點辦法也沒有,那大家瞭解一下孩子該如何教育?

    其實家長可以合理的讓孩子做一些作業,比如寫一小會就休息一會,或者寫完了帶孩子去玩一玩,這樣可以讓孩子有學習的動力,讓孩子愛上學習,不要總是又打又罵的,孩子都是這樣,你越打孩子,孩子越皮,要耐心的跟孩子溝通,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樣孩子才不會有心理陰影。

    父母要有意識地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使子女受到換的的薰陶。家庭是子女生活中最重要的地方,家長要在平常的日常生活組織好,處理好家庭人員之間的關係,堅持正確的行為為標準,形成一個又溫馨又和諧的家庭,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

    良好的生活規矩是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最有效的辦法。教導孩子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起居,佈置好家裡面的環境,教給子女怎麼去好好的利用時間,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安排,父母在旁邊輔佐就好了。

  • 6 # 校長王瑞成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亮點!我們只有挖掘學生的閃光點,才能讓不好的孩子變得更好!

    愛學生就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不要總是認為那些調皮搗蛋、“無可救藥”的“差等生”都一無長處,其實每個人的身上都會有優點,老師要注意和發現學生的優點長處,當他(她)們有錯誤時,違反校紀校規時,要從他們的長處入手,甚至以他們的長處來化解他們的短處。從而達到教育好他們的目的。因為看到了學生的閃光點,你的心中便不會被他們的過錯所激怒,從而使師生關係融洽。所以,要千方百計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特別是那些所謂的“差下生”使他們的閃光點有用武之地,使學生的自尊心、上進心得到認可和轉化,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

    陶行知教育家所說的“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教育理念,它的真正含義已經被曲解,教師們承擔了不可經受的壓力。感到百思不得其解,難道真的是這樣嗎?更可恨的是隻要是學生學不會、考不好,就有人責怪老師不會教。我們既然承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就得承認學生有差異,就得承認某些學生在智力上比別人差,我們就應該揚長避短,在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發揮學生的潛能。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不瞭解學生,在教育和教學中盲目著,我們老師難免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採取不合理的工作方法,既不利於教學工作,有時還會挫傷和打擊學生稚嫩的心靈,出現不可估量的後果。本人認為要想管理和教育好學生,必須深入瞭解每一位學生的優點和缺點,做到因材施教對症下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的“閃光點”,能在學習或者生活中獲得成功,體會成功。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這就要求我們班主任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慧眼”,教師要做一個從多角度透視的“有心人”。善於從多方面發現每一個學生閃光點,為他們創造施展才能和獲得承認。如何儘快地熟悉和了解學生呢?我主要透過以下幾種方式,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

    一、做好問卷調查。每當接過一個班級時,我總是精心設計問卷調查表格發給每一位學生,內容包括一般常識(如性別、年齡、家庭住址、聯絡電話、家長姓名等等)、你的優點和缺點、你的長處和短處、你認為以前做過的哪件事最值得你自豪、哪件事最令你後悔等等。表格收上來之後進行歸類整理,首先從正面瞭解學生,對學生自己說出的優缺點和長短處要做到心中有數。要善於從學生的一舉一動中發現“閃光點”,例如:我以前教過的一名學生叫覃新迎,他在剛上五年級第二學期時性格異常的孤僻、內向,學習成績也很不理想,上課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不敢跟老師說話,甚至跟同學說話也臉紅。後來我得知他在小學三、四年級時,一直跟外出打工的爸爸在廣東的一所學校上學,在班裡一直是班幹部,也是比較受寵的學生之一,但在上五年級第一學期是隨從爸爸回家了,轉到我校就讀,由於剛轉回來,環境的改變,語言的障礙,再加上由原來比較受寵的班幹部,一下子變成了不為人注意的一般學生,不免有些冷落感,於是成績開始明顯下降,自信心越來越不足,最後變得孤僻內向,一直上到六年級第二學期時,在一次學校佈置的手抄報比賽中,我發現我們班在選出的作品中有一幅設計的非常好,我一看原來是覃新迎同學的,我當眾表揚了他,並讓同學們展覽了她的手抄報。後來我對他說:“你設計的真不錯,我們班正好缺少一個像你這樣負責設計黑板報的人才,你願意為班級服務嗎?”這時他高興地點了點頭。後來他設計的板報多次在評比中獲年級前兩名,他也被同學們推選為班裡的宣傳委員,性格也開始變得活潑起來,學習成績也漸漸有所提高。

    二、召開班級討論活動會,讓同學們互相找出別人的優點。該活動既能增強學生對別人優點和長處的尊敬和羨慕感,同時又是對自己的激勵和鞭策。教師要鼓勵學生多看別人的長處,多學習他人的優點和長處,同時對同學們的發言做好記錄和整理工作。在班級中營造一種凝聚力,不僅是一個班集體良好班風形成的推動力,而且也關係到青少年人格健康的成長。正如馬斯洛所說:“我們必須懂得,我們必須能教會愛、創造愛、預測愛。否則,整個世界就會陷於敵意和猜忌之中。”教育學生要學會理解、學會微笑,以誠待人;用微笑化冰雪,用讚美促進步。理解是一種風度,是一顆愛心。寬容能使人保持心境平和,性情和藹,能化干戈為玉帛,化複雜為簡單。

    三、自己多觀察多思考多記錄。作為一名教師,如果眼中沒有學生,心中也就沒有教育。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及時記下學生的優點和取得的成績,學生隨時可以檢視。至於他們的缺點,會整理在只讓我知道的另一個本子上。對於學生的錯誤,應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對於學生的犯錯,要採取“理”與“情”相結合的方法。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的“批評的藝術在於嚴厲與善良的圓滿結合。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批評中感受到的不僅是合乎情理的嚴厲,而且是對他充滿人情味的關切。”所謂“理”就是要使學生明白自己所犯的錯誤是什麼,為什麼要受到批評。所謂“情”就是要用情感去教導學生。但除了教育以外,還要有適當的處理措施,因而讓學生用做好事來彌補錯誤,成了班上的一條規矩。根據學生犯錯誤的原因,要求其進行不同形式的補救。如自習課上講話的,就讓他在班會課前給大家講個故事;不交作業的,那麼就請為班上的同學推薦一篇好文章,並說明推薦的理由;打了架的同學,要一起合作,給班組織、設計、主持一個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教育,明白班集體是大家的,個人與集體是相互依存的,誰都應該盡全力去保護我們的“家”。每個人都會犯錯誤,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將心比心,就會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寬容。“一念慈祥,可以醞釀兩間和氣;寸心潔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

    四、和其他任課教師多探討。一個人的眼光必定有限,說不定會對某些學生有些偏激。在課前課後我會經常找其他教師探討某一學生,這樣就可以對該生在學習、行為、品德、愛好等方面達成共識,以免出現偏差。

    五、對一些比較特殊的學生,則是透過家訪或者電話交流的方式,積極同家長探討,虛心向他們請教。畢竟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瞭解得更為透徹一些。

    六、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發掘他們的閃光點。教師優良

    的工作作風,高尚的職業道德,嚴謹的治學態度,淵博的學識,精湛的教學藝術以及對學生的關懷和期望,都能使學生產生敬佩感,同時也會產生某種追隨感。千百年教學實踐證明,教師的這些特殊素質在教學中所產生的魅力,甚至可以改變學生的人生道路,鼓舞其一生。從步入教壇的第一天,我就十分注重加強自己的師德修養,不斷充實自己的學識。力求用知識、文化本身的魅力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擔當起素質教育的重任。任何一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的優點、長處,當然差生也絕不例外。差生最怕老師對他另眼看待,最怕和同學們一道參加活動,就怕被老師和學生看不起。老師要善於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發現優點,多鼓勵表揚他們,將他們融於班集體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中,從而使他們感受到集體這個大家庭的溫暖,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努力學習。

    我想,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鼓勵他們的自信心和勇氣,這是每個教師都應做到的吧!作為班主任只要善於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及時表揚、鼓勵,以這些“閃光點”作為消除他們消極心理的支撐點,就可以讓他們在同學面前挺起胸膛,揚起奮發和向上的風帆。

  • 7 # 陳科良

    孩子、學生該如何進行教育?

    教育要從小抓起,從細節落實。

    守法

    不要貪小便宜,不能偷雞摸狗,不能為一己私利去做違紀違法的事。

    誠信

    誠信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答應別人的事要做到,沒能力做到就別隨便應承,犯錯要勇於承認,不怕有錯就怕一錯再錯。

    勞動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者其他工作,透過勞動,體驗到爸爸媽媽養家餬口的不易,體會到糧食來之不易,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尊重

    尊敬師長,儘量團結身邊的人,懂得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謹言慎行,人前莫論人非,不能嘲笑弱勢群體。

    獨立

    自己的事自己做,獨立完成作業,生活中遇到困難儘量自己想辦法克服。

    習慣

    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總之,教育要時時抓,事事抓,教育無小事。

  • 8 # 國際媽咪x

    1.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早接觸的人,因此家長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的行為造成明顯的引導作用。 2.表揚獎勵 孩子年齡小,判斷能力響度薄弱,因此家長需要對孩子的正確行為進行鼓勵 3.培養習慣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引導孩子形成恰當的生活習慣 4.說服教育 溝通是促進親子關係的最好方法,同時也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最優途徑

  • 9 # 我在家裡辦名校

    教育其實很簡單,陪孩子一起運動就行了。和孩子一起跑步、打球、游泳、練武術······讓孩子喜歡上運動並掌握一兩項運動技能,既能讓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又能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還能給孩子帶來自信和快樂。教育其實很簡單,陪孩子一起讀書就行了。(好的)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讀書能增長孩子的知識和智慧,也能開闊孩子的視野和胸襟,還能豐富孩子的生活。教育其實很簡單,給孩子訂幾份報紙、雜誌就行了。報紙、雜誌能讓孩子瞭解外面廣闊的世界,還能培養孩子的課外興趣。如果孩子的周圍都是孩子喜歡讀的書報雜誌,孩子還會沉迷網路遊戲嗎?教育其實很簡單,讓孩子學會欣賞美就行了。世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旖旎的風景是美,優美的樂曲是美,精美的繪畫是美,精妙的哲學是美,神奇的科學是美,偉大的胸襟是美,高尚的人格是美······如果孩子能善於發現和欣賞生活中的各種美,他(她)能不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嗎?教育其實很簡單,讓孩子學一門專長就行了。考上大學的孩子要學好一門專業,考不上大學的孩子要學好一種技藝。一招鮮吃遍天,孩子擁有了專長,生活就不成問題了。如果這個專長又恰巧是孩子所喜歡的,而且又是社會所需要的,那麼工作既能帶來豐厚的收入,又是一種精神享受,哪還會有生活壓力呢?教育其實很簡單,抓好早期教育就行了。早期教育既能開發孩子的智力,又能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智力好了,又有了好的習慣,還愁孩子的學習不好?教育其實很簡單,家長學點教育知識就行習了。司機如果未經培訓就貿然開車上路會怎樣?同樣道理,家長如果不學習教育知識就盲目教育孩子, 不也是很危險的事情嗎?俗話說會者不難,前提是咱得學,咱得會。教育其實很簡單,只要家長的三觀正就行了。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的三觀正了,還愁孩子的三觀不正?如果家長鄙視學問,孩子能愛上學習?如果家長心術不正,孩子能光明正大?教育其實很簡單,能做到上面這些就行了。

  • 10 # 靈哲

    人的精神世界的建立取決於環境。

    基因在一定環境中表達:環境可以決定基因是否表達以及基因表達的程度。隨著環境的不同基因可能表達或者不表達。

    舉例:一個人最初同時具備能使大腦冷靜理性處理資訊和敏感快速處理資訊的兩種基因,如果這個人最初的生存環境安全而和諧自由,那麼掌管理性、冷靜處理資訊的大腦結構的基因就會保持在開啟的狀態,掌管敏感而快速處理資訊的腦結構的基因就會關閉。這是一個人能夠理性冷靜的物理基礎。如果一個人從小生存的環境是充滿了危險、否定、冷漠和控制的,比如他被叫做某事的時候如果時間稍長就會被指責、嘲諷或懲罰,也就是環境要求他必須敏感的捕捉到別人的要求,並且做出快速反應。那麼掌管敏感而快速處理資訊的腦結構的基因就會開啟,而掌管理性、冷靜處理資訊的大腦結構的基因就會關閉。

    啟示:一個敏感而情緒化的人,他的“冷靜理性基因”是關閉的,所以的他不具備冷靜的物理基礎,不是說冷靜就能冷靜的。也不是教個什麼方法就管用的,需要給他一個安全的環境,持續的尊重和安全才能使他“冷靜理性基因”再次開啟。

    深刻理解基因在一定環境中表達,這對你理解一個人的“思維方式”為什麼特別難改,如何才能有效的做出改變具有深遠的意義。

    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裡,事實證明環境影響基因表達,從而決定大腦結構進而決定情緒和行為,這種決定性的關係比任何人想象得都要大。

    教育能做的就是為這巨大的潛能提供一個開放的、充分的、持續支援其成長的環境。

    正確的教育必然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必然是環境教育,而非說教。成長需要經歷才能有經驗,需要和環境互動才能有經歷,只有安全、自由的環境才能和環境充分的互動。

    說教是控制不是教育,教育是提供環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尿病跟高血壓哪個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