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泥土先生
-
2 # 皇漢興漢群主太子丹
王陽明不是崇禎年間的人,要死了。
沒有如果,因為歷史就是因為一個個巧合發生的,滿清入關也是。
如果不是李家父子以死,孫承宗以掛,如果不是碰到小冰河和鼠疫隨便一條今天就還是大明朝。所以你明白了嗎?而且如果崇禎朝有王陽明領兵,現在你問的就是如果沒有王陽明,後金滿清能打敗明朝取而代之的問題了。因此不要說王陽明,就是明朝隨便一個名將在滿清都只有跪的下場
-
3 # 笑搞
歷史不會改寫,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崇禎時期,國家財政嚴重赤字,遼東軍餉有時都未能發放,光憑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改變歷史的,最多隻是推延或加快。
崇禎對於李闖張賊太過心慈手軟,不肯下狠心痛加誅戮,斬盡殺絕。
滿清在平定太平天國以後,全國各地照樣流寇肆虐,烽火連天,捻軍張樂行張宗禹賴文光肆虐華北,紅巾軍天地會何祿李文茂朱洪音蜂起湖廣,陝甘回民起義如火如荼,雲南杜文秀李文學南北呼應,貴州張秀眉號軍聯合反清。
清廷果斷的誅殺了被俘的石達開、李秀成、幼天主、洪仁玕等太平軍首腦人物,並不分民賊,大力追剿,格殺勿論,玉石俱焚,蘇南、浙北、安徽、兩廣、貴州、雲南、甘肅、陝西等當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頓時墮入刀寒地獄,赤地千里,哀鴻遍野。
結果戰局並沒有因為清廷痛加誅戮而產生翻轉,相反清軍在各地紛紛因為絞殺得力而鹹魚翻身捷報連連,各地起義軍嚴重受挫,從此一蹶不振,迅速走向覆滅。
崇禎第一步講明軍主力撤回關內,固守長城一線;第二步放開海禁,發展海軍,推行普魯士式的軍國主義,以江南地區的製造業為立國根本;第三步,啟明智,賦予翰林院議會的功能
歷史的車輪不會因一個人而改變,別說接替袁崇煥,就算是秦始皇來接替朱由檢也無法改變,關內各地起義,關外女真來勢洶洶,國外也並不安寧。天命已定。
-
4 # 生活要努力向前
崇禎朝的問題根本不在於一個絕世名將能解決的問題,在於內政經濟的崩壞。
崇禎朝最大的三個問題,一是皇族膨脹導致的土地兼併,二是是遇上小冰河初期北方災禍多,三是北方的遼患。
這三大問題在崇禎朝沒法解決,但是可以緩解。關鍵是出現是兩個人物,魏忠賢和袁崇煥。
魏忠賢的閹黨集團看似是罪惡滔天,但是恰恰他能幫助皇帝對付地方皇族的土地兼併和江南一代大商人地主,幫助徵收稅銀,同時供給北方災民。幹掉魏忠賢,東林黨無人制衡,內政徹底崩壞,拼命壓榨北方,導致農民軍遍地
遼患,後期證明孫承宗和袁崇煥一手打造的寧錦防線的碉堡戰術是錯誤的,一年上百萬白銀的軍費是拖垮崇禎朝的關鍵。
遼患當時唯一的正確選擇是議和,這也是袁崇煥後期糾正戰略的重要選擇,這就是為什麼要通過蒙古與後金開互市,並且殺掉堅定的主戰派毛文龍。議和差點成功,潰在皇太極一次軍事冒險把袁崇煥弄掉了。
這下崇禎朝,對內無法徵收江南稅銀,壓榨北方,對外遼餉一年上百萬,竟然連議和都沒人敢提。
王陽明來了能獨自對抗東林黨嗎,能促成與後金議和嗎,答案不言而喻。
-
5 # 撲克牌分析師
這個問題好,可以讓我們去分析形形色色的人,對照自己,檢討自己。儘管歷史已然過去,不可更改,但我們可以用事件或者人物在思想上重構歷史,這是一種有趣的遊戲,可以啟迪智慧。
提問者的構想是,如果崇禎帝重用了大名鼎鼎的王陽明,能不能挽救大明滅亡的歷史程序?
我們先把政權更迭的歷史規律放一邊,先把佛祖說的“成住壞空”這特定的法則放一邊,因為這個是規律,非人力可以阻擋。
拋開了社會、自然規律,純粹分析人物,來回答一下提問者的假設。
我一直喜歡明史,看過很多明史資料,也深入思考過歷史人物的知識狀況、思想取向和性格特徵。
今天不談王陽明,談一談崇禎。
先給結論:不能。理崇禎可能會懷疑王陽明的能力和忠心,然後廢棄或者殺掉,崇禎一生,殺人無數。
崇禎其實是一個很想幹一番事業的皇帝,勤政愛民、做事果敢,沒日沒夜的批閱奏摺,節儉自律,但他求治心切,加之生性多疑,自負,於朝政屢屢鑄成大錯,個人長年生活在操勞與焦慮之中。
崇禎的性格屬於悲劇性格,我們來找一找崇禎身上的毛病,對照自己檢討,勵志圖變,修行是一個人一生的事情,萬萬不可自傲,王陽明講:“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戰勝自己談何容易,這種自己收拾自己的戰鬥必須持續一生,不可掉以輕心,讓自負、貪婪、恐懼諸多心魔上身。我們一起來把崇禎仔仔細細看一看,有些啥子毛病。第一個毛病就是生性多疑而又孤僻乖張,崇禎帝沒有李世民的大度與胸懷,如果王陽明是崇禎的的領兵元帥,有可能被崇禎殺掉。因為不僅殺了太監魏忠賢,還殺了許多大將。
一殺兵部尚書王洽。
二殺大明名將袁崇煥。袁崇煥也是掛兵部尚書銜、薊遼督師,崇禎帝中皇太極“反間計”,老羞成怒,不聽大臣懇請慎重,“敵在城下,非他時比”的諫言,將袁崇煥凌遲處死。可憐袁崇煥被割了3543刀,老百姓爭先恐後買其肉而食之,其死狀之慘烈,歷史上罕見。
三殺兵部尚書陳新甲。
第二個毛病是愛慕虛榮,死要面子,明知自己錯了,卻不肯承認;總是自己扮好人,別人演壞人,太多小聰明把別人當傻子;
第三個毛病是剛愎自用而又不能承擔責任,常諉過於人,“朕非亡國之君,爾等皆亡國之臣!”,許多時候是“說得輕鬆做得稀鬆”;
第四個毛病為人過分苛察,總是雞蛋裡挑骨頭,“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明史》評價他“性多疑而任察,好剛而尚氣。任察則苛刻寡恩,尚氣則急劇失措”。
1644年,闖王進京,吊死於煤山,年34歲,在遺書中還惦記著百姓“我屍任人分割,勿傷我百姓一人” 。
-
6 # 使用者5498121655
大廈將傾、一木難支。明朝從萬曆開始,就已經是腐朽透頂了。窮兵黷武,再加上天災人禍,到崇禎已經是風雨飄搖了。崇禎還算勤勉,苦苦支撐了一十三年,實屬不易了!洪承疇、袁承志等都是能臣,也沒能根本上改變現狀,王明陽再行,也不過多維持幾個月,最多幾年,也挽救不了大明滅亡的命運!
-
7 # 醉劍書
祟禎時,,大明王朝已經進入癌症晚期了,根本回天乏術,換成誰 也拯救不了明朝的滅亡。不是明朝無人才,是氣運所制。李自成其實根本成不了氣候,滅不了大明,他幾次都慘敗,差點滅亡。要不是祟禎決擇錯誤,次次都幫了李自成大忙,李自成早就死了。明末名將如雲,單單一個洪承疇,,李自成就洗了睡。哪裡用得著聖人王陽明?
-
8 # 90大歷史關於這個話題,小編認為崇禎就算讓王陽明領兵,也做不到消滅大清,李自成這樣大勢所趨的形勢,因為一個絕世名將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當時的問題,因為當時明朝的國有經濟和民生經濟的體制早已經崩壞,沒錢談何打仗呢?其次就是,崇禎一朝根本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土地兼併、以及小冰河初期帶來的災禍、影響以及北方後金的蠢蠢欲動,這都需要一個長期時間去解決的問題,至少需要2,3朝才能辦到,然而明朝剩下的時間並不多。其次還有兩個人,是崇禎不應該解決的,這點一個王陽明是替代不了他們的作用的,一個是魏忠賢、一個是袁崇煥。
為何呢?
看似魏忠賢的閹黨很大罪惡,但是他能一方面解決了崇禎的財政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平衡朝廷上的勢力,崇禎好從中駕馭,這才是帝王之道。其次就是袁崇煥,如果當時根據薩爾滸戰敗後,明軍不該用大量的金錢打造防禦戰線,可以採取緩和的態度,和後金先議和,換取時間,而袁崇煥就因為殺掉了主戰派的毛文龍,這才使得自己也被換掉,最終丟了姓名,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在當時的袁崇煥所處的時代並不是張合適的通行證。接著便是,明朝當時根本沒辦法從江南的重稅,富饒之地,順利的收取稅銀,增加國防力量。
基於這些考慮,一個王陽明就是再厲害,也不可能那麼全面的做到,所以小編認為,一個王朝的滅亡,和一個絕世戰將的關係絕對不是等號關係,他跟當權者才是有最直接的利害關係,而崇禎的剛愎自用、多疑恰恰害苦了自己,也讓明朝失去了救命稻草。如果王陽明處在崇禎朝,怕是結局也不會見得比袁崇煥、魏忠賢好多少,因為他的上面始終有個主子,而這個主子雖然勤勉,有骨氣,剛正,但是他的性格缺陷終會使得王陽明即使有作為,也最終還是覆水東流。 -
9 # 楊大樹
目前社會中很多人喜歡研究王陽明的思想,可以說:掀起了學習王陽明思想的熱潮。
但是對於問題,我們應該從三個方面去分析:
首先,李自成從起義到建立大順,起初和他戰鬥的是已經腐朽的明朝軍隊,官員們沉迷於享樂,執著於官場的權力遊戲,遇到突發的社會變革,缺乏應變能力。後期大順建立後,其農民起義的弊端開始顯現,缺乏內政能力和士族支援,大部分骨幹目光短淺,這是後來順滅的根本原因。可以說,有沒有王陽明領兵,李自成及其軍政的興衰都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其次,王陽明死於1529年,而李自成出生於1606年,兩人也沒有什麼時代的交集。但假設有王陽明領兵,他確實有非常睿智的思想,但僅限於思想,是否能夠實際的表達在行動中,獲得預料的結果,也不能完全確定。就像當年的趙括,謀略和實際用兵未必能夠統一起來。當然,王陽明畢竟不是趙括,有很多勝仗功績,但如果他再往後推幾十年,遇到後來那些腐朽的軍隊和將領,能不能帶的動,就不好說了。不過,也不能排除他用英明領導,指揮軍隊獲得勝利的可能。
第三,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其實最先打的是李自成。清滅明也經歷了一定的時期,但也就是1644年,南明已經分崩離析,清朝是看準了南明氣數已盡才痛打落水狗,這也是吳三桂能夠得空喘息,割據雲南的主要原因。那個時期,南明沒有統一的領導,各路所謂“豪傑”林立,但相互又難以形成合力,即便王陽明在世,可能也無力迴天了。
總之,歷史沒有發生的事情,我們實在無須推敲有無,就像有人問趙雲能否打得過黃飛鴻一樣。
-
10 # 方士的知識樂園
不能……
明亡於李自成,但是李自成不是一個人造反,而是巨大的流民。
是大明的根本制度出大問題,朝廷沒錢,百姓無活路,所以李自成數次被打的打敗,但是隨後就能聚眾數十萬再來。老百姓沒活路,不造反就是死路一條,就算滅了李自成還會有新的李自成出來。
至於滿清,戚繼光再世也不可能在滿清做大後取勝了。
明軍面對滿清,野戰無能。這是明末明軍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野戰。
也就是說,只有滿清來打,明軍沒有反擊的能力。
戚繼光的戚家軍,是依靠從新訓練的義烏數千礦工而訓練的精銳。他的背後,是閹黨對於他的支援,才讓他能有訓練新軍的資本。
消滅滿清,需要的也不是幾千新軍能解決。而到明末,朝廷已經不可能再有這樣的支援,
不過滿清實際也沒有攻堅城的能力,所以只要不強求邊境明軍出去決戰,死守消耗,消耗死滿清應該是沒問題的。
但是以明末的財政狀況,最後能收些稅的閹黨也被滅了之後,明亡就是一定的了。安民要錢,打仗要錢,朝廷卻沒錢,他不死誰死……
-
11 # 巴山夜雨涮鍋
首先,明朝末年的問題,主要原因並非是帶兵的將領不行。孫元化、袁崇煥、孫傳庭、楊嗣昌、洪承疇,這些人其實都不能算酒囊飯袋。可能比王陽明要差些,但未必比李自成弱。然而最終搞得大明朝如此迅速的崩壞,是涉及到明朝官僚制度、財政機制、朝廷風評、皇帝個性,再加上一些運氣所帶來的綜合效果。單單換一個王陽明,用處不大。
王陽明確實算知行合一的大牛人,崇禎讓他帶兵,或許能夠取得一些戰場勝利。但是,他能解決全國財政不足的問題麼?他能想辦法從文官、商人集團中收到商稅麼?他能對抗滿朝文官清流的唾液橫飛,堅持把握戰場的節奏,而不是被滿朝文官逼著去進行毫無意義的冒進麼?如果必要時,他敢於和後金和談麼?以及最關鍵的,崇禎皇帝就算用他帶兵,能真正對他信任麼?能堅持在流言蜚語面前,支援王陽明腳踏實地的正確方略麼?如果這些做不到,只是讓一個王陽明來帶兵,有什麼用?當初袁崇煥可是給崇禎皇帝下了五年平遼的方略,崇禎皇帝一開始也大力支援。可結果呢?才兩年,女真人衝到北京城下一次,袁崇煥就被崇禎皇帝剮了。
所以,即使把王陽明放在這個位置上,他也並不能保證戰勝。崇禎皇帝能信任他一時,但一旦風吹草動,就會轉為猜疑。要改變崇禎皇帝的心態,那可比打贏一場戰爭難度大多了。最多,王陽明可以比袁崇煥聰明一點,發現情形不對他可以儘早引咎辭職,保全自家的腦袋。
明朝末年真正需要的,不是一個王陽明,而是張居正這種能夠壓制文官集團,貫徹正確實用作風的宰相人才。沒有張居正,有徐階、高拱也行。或者,把崇禎皇帝換成萬曆皇帝,大約都比真實位面要強。
-
12 # 米南德王問道
樓主的問題非常搞笑,顯然是一個王陽明的腦殘粉。
如果真讓王陽明到崇禎年間去領兵對抗李自成,恐怕一樣會遇到那個時代的孫傳庭所繪遇到的錢糧不足、兵力不夠的問題。這勢必需要崇禎的全力支援,問題是這樣恐怕就是袁崇煥第二了。哪怕老奸巨猾的王夫子不像耿直boy袁崇煥那樣信誓旦旦,也會因為進展過慢,過不了崇禎這一關。
好在,歷史上的王陽明並不全部依靠朝廷給予的兵力錢糧。比如平定寧王之亂時,首先就拉起了一波地方義軍。但這樣的情況放在崇禎朝的明末,恐怕早就不管用了。災荒、兵禍、稅收、地方宗室的豪取搶奪,都讓明朝在實際上是民心盡失。
最後,就是王陽明這個人本身的軍事水平如何了?
要知道,李自成雖然只是高迎祥這般 落草為寇的底層官吏,水平並不太高,但比起不學無術還瞎鬧的寧王來說,已經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歷史上的李自成,真正壯大時候,其隊伍裡除了大量的流民和投降的地方軍外,還包括了不少算得上大明邊防精銳的西軍。這些駐紮西北前線的軍隊,有著長期同北方長城外蒙古人的作戰經驗。也是靠著這批人,李自成建立了水平遠在明朝官軍之上的騎兵部隊。這支部隊紀律嚴明,戰鬥力很強,號稱:進退三道牆。
再看看寧王的軍隊成分呢?這位王爺手裡除了有靠賄賂得來的南昌左衛,這一支正規軍部隊外,其他人都是從江湖好漢與強盜團伙中招募的人手。這些人平時耍威風還可以,真要打仗,根本缺乏基本的組織能力。這也是歷史上的寧王軍隊,被輕易擊敗的原因。
即便如此,王陽明也沒有選擇去解救被寧王大軍圍困的安慶城,選擇了攻取疏於防範的南昌。可見其對自己的軍事指揮能力,也不是非常有信心。
樓主讓這樣的人去碰明末的兇橫流寇,簡直就是送人家去死。王夫子生前並沒有特多建樹,也沒有接受過什麼特殊榮譽。但也算生後出名。真面對的是李自成集團,恐怕晚節不保,還淪為笑料。
-
13 # 環遊世界100天
回答這個問題要從心學上出發,首先農民為什麼成為起義軍?因為沒有糧食,天災人禍沒人管,所以為了活命就加入了李自成的起義軍,王陽明不會傻到直接用軍隊鎮壓,從他在貴州廣西剿匪的事蹟上看他會從根源入手,先穩住李自成,在軍事上形成對峙,以明朝的實力還是能穩住陣腳的,然後再解決流民的問題,讓起義軍失去生存的土壤,如果有吃有喝還有生活的希望,是沒有人願意造反的畢竟是殺頭的事,一點點的壓縮李自成的生存空間,然後在李自成最困難的時期,去勸降李自成,給予他高官厚祿,讓他出關與後金作戰,把內部矛盾轉化為外部矛盾,只要能與後金在軍事上形成對峙,就努力在國內發展經濟,整治腐敗,以王陽明出色的政治才能這些都不是事,有了強大的經濟支撐打敗後金中興明朝就不是事了,心學告訴我們要透過事物的亂像去看本質,不要被私慾所幹擾,所有的名和利都是干擾,會讓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
-
14 # 雲在青天麻子說茶
首先,明末的問題之源,是東林黨與皇權之爭,隨著東林黨的集體落敗,皇權是穩固了,但士大夫傷心了,對朱姓很失望,工作上不能團結,朝政缺乏一個類張居正這樣的強勢內閣,軍事戰略上剿撫不明,經常變化,這才是努爾哈赤能多次擊敗數十倍明軍圍攻的主要原因。所以如果皇帝僅讓王守仁帶兵,並不見的比李成粱一家強多少,因為這並非是帶兵的將軍不行,是戰略方向問題。
今天的問題,明確戰略目的是消滅敵人,這就好辦了,王守仁用好類似一名熊廷弼的武將就行了,敵來則迎頭痛剿,遼地本來就有大量的山東移民,屯田築城,敵走就關閉邊貿,嚴令北韓蒙古對滿人進行武器等物質封鎖,將他們逼到黑龍江邊,俄羅斯探險隊拿火槍火炮的幾千毛子就能把幾萬滿人收拾了。
西北方李自成能成氣侯,是由於崇楨元年陝北大饑荒的原因,為吃飽,那人相食也正常,別說造反了,若王陽明剿匪,他是九段阿法狗,一定是用之前的手段,先打著賑災的名義到處放糧,再假裝招安,騙土匪都穿上官服,再給委任狀和銀兩,等土匪頭目都放下武器,則一舉全部坑殺,老夫子慣用心學,絕不會手軟,他邏輯簡單,被動參與造反的不抓,但只要做匪頭就必須死,他從不信任投降的叛軍,也從不自作聰明的以匪制匪。明未賢臣其實挺多,孫元化、孫傳庭、楊嗣昌、洪承疇等,只要用法夠狠,天下無城敢降,這些無頭亂匪無糧可掠,結局不是被明軍圍死就是餓死山野,但收拾完滿人與饑民,王守仁面對東北的俄羅斯,臺灣的荷蘭,南邊的葡萄牙,西班牙,明朝是否投入學習工業革命還是關門走閉關鎖國的老路就不好判斷了。
-
15 # xiaxin265
如果你大爺的,如果對方是成吉思汗你怎麼辦,兩個時間不同人怎麼用,崇禎手裡有孫 承宗, 孫傳庭,盧相升,熊庭玉等等,結果呢他大爺的每次用五個能人必須用一個傻逼牽制他們!剛愎自用,疑心重!不知進退,學了霸王,丟了我們漢族基業,讓異族入侵,失去和全球爭霸世紀
-
16 # 木魚花生兒
王陽明,明代著名思想家,軍事家,開創心學流派,為一代宗師。
那麼如果王陽明生活在明朝,可以平定國家嗎,個人覺得不可以。原因如下
崇禎皇帝即位時,大明已王朝已千瘡百孔,積重難返,由於正趕上小冰河時期的到來,導致明朝各地餓殍遍地,農民起義不斷,外有大金虎視眈眈,隨時準備攻入內地。明朝已經到了滅亡的前夕。不是靠一兩個軍事天才可以挽救的。
第二個原因,那就是崇禎皇帝剛愎自用,自毀長城,著名的就是冤殺袁崇煥。還有他在位期間內閣首輔竟然換了50多位,這也是明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回覆列表
不能!崇禎在位十七年,頻繁更換將相,朝局動盪。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