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吐槽機
-
2 # 一介草寇統兵作戰者以沒有死在沙場為恥,而死在自己人手中為大恥。
將軍最終的歸宿是戰場,而勾心鬥角的宮廷是最為他們不恥的地方,但中央集權之下將軍又不得不遊走在官場,死於此處的不在少數。
古代皇帝最怕的就是功高震主,他們不忌憚唇槍舌劍的文臣,畏懼的是手握重兵的將軍,所以為了穩固統治,皇帝往往一個眼神就會湧現出一大批人為他分憂,接過就是名將的隕落。
被“豬隊友”害死的將軍——韓信。提起韓信,想必大家並不陌生,能夠在紛爭亂世中左右局勢,成為漢初三傑之一,還被劉邦高度評價為“戰必勝,攻必取”的人,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而他雖然不排除是自己作死的,但“豬隊友”的助攻實在是關鍵因素。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從一個執戟中郎將成為漢軍中的大將,再到後來的淮陰侯蕭何功不可沒。
韓信在項羽麾下討到個門衛的差事後很不滿意,認為自己的縱橫大才得不到施展,於是一氣之下跑到了漢軍中,自認為可以一展拳腳。誰料現實給了他沉重一擊,劉邦根本不信任這個名不見經傳只知道空口說大話的“豎子”,大手一揮讓他管理糧餉,放到現在也就是養老的後勤部門。
如此的心理落差讓意氣風發的韓信備受打擊,於是多次向蕭何訴苦水。經過幾次接觸,蕭何發現了他的軍事才能,而且當時正是軍中用人之際,如果自己把這個大才推薦給劉邦,日後有所作為自己也不失察舉之名。
可劉邦雖然與蕭何的關係親密,但也沒到說啥聽啥的地步,幾次推薦都石沉大海,這讓韓信沒了耐心,一氣之下騎馬出走,這便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
韓信被追了回來,劉邦對他也是刮目相看,能夠讓蕭何如此重視的人肯定不是庸才,於是在蕭何的極力勸說之下封韓信為漢軍大將,統領三路兵馬。
要說拜將之初劉邦心裡也直打突突,滿腦子想的是會不會把自己的家底敗光,可韓信平定三秦,滅趙、齊、魏、燕之後,劉邦懸著的心總算是落下來了,恨不能早點將他收於麾下。
可楚漢決戰之際,韓信上書一封想要做假齊王,這讓劉邦受不了。雖然言辭之中滿是誠懇,口口聲聲說是為了鞏固統治,但在劉邦眼中韓信就是嫌棄自己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在緊要關頭抬高身價。
雖然一眼看穿他的小伎倆,但劉邦沒辦法啊,如果韓信倒向了項羽,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半壁天下就要拱手讓人,所以不得已從了他的心願,心中早就盤算好怎麼收拾這個“貪心”的韓信。
劉邦在位的時候就解除了韓信的兵權,還把他的爵位貶為淮陰侯,算是給他的一個教訓,但劉邦死了之後,韓信卻被有著知遇之恩的蕭何給坑慘了。
劉邦駕崩後,呂雉掌權,自導自演了一出“韓信欲反”的戲,準備以此為藉口除掉心頭之患,但又怕韓信不肯聽詔入宮,於是便和蕭何商量把他騙進宮來。
正是因為蕭何,韓信得已步步高昇;也是因為蕭何,韓信命喪長樂宮。相信九泉之下韓信與蕭何聚首,場面一定十分失控。
-
3 # 圓桌派
二戰時,義大利海軍最輝煌的戰績:擊斃了義大利空軍元帥伊塔諾·巴爾博
二戰時期,德國、日本可謂“名將輩出”,比如隆美爾、山本五十六等等,同樣作為軸心國之一的義大利就沒什麼存在感,除了墨索里尼之外,幾乎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的名將。當然,也有一位將軍以特殊的方式記載於史冊,他就是義大利空軍元帥伊塔諾·巴爾博。
巴爾博可是一個“大人物”,他是義大利空軍之父,黑衫黨的領袖,墨索里尼的指定接班人。他的飛行員時期,曾創造過最快的飛行世界紀錄,曾單槍匹馬轟炸衣索比亞,還曾率領24架水上飛機跨過大西洋,從義大利飛到了芝加哥。執掌義大利空軍之後,很快將皇家空軍打造成了一支精銳部隊。
1940年6月28日,義大利港口圖卜魯格遭到英國空軍的轟炸,港口一片狼藉。就在英軍飛機剛剛離去,義大利水兵驚魂未定時,兩架飛機再次從英軍來襲的方向飛來,不僅高很低,而且沒有識別標誌。此時,距離轟炸結束僅僅15分鐘,義大利海軍誤以為英軍殺了個回馬槍,立即架炮開火。
據水兵柯拉迪奧-馬佐拉回憶:飛機朝我們飛來時,我立即下令20毫米雷達高炮裝上爆破彈和穿甲彈,對著飛機來了個迎頭射。炮彈一出膛,我就覺得肯定能擊中,果然其中一架飛機冒著黑煙栽了下去。這時候我才發現,被擊落的竟然是我們自家空軍的飛機。
不用說,這架飛機正是空軍元帥伊塔諾·巴爾博的座機,他當時出巡歸來,哪想到卻被自家人擊落。當然,也沒有奇蹟發生,巴爾博墜機後當場死亡,以二戰時期陣亡軍銜最高級別的將領而“名垂青史”。
有人說,巴爾博實際上是死於謀殺,因為他在義大利聲望太高,引起了墨索里尼的猜忌。其實,這完全是謠言,因為當時的義大利海軍什麼命令都沒接到,軍艦上也沒有軍官,一群水兵剛剛經歷過轟炸,看到飛機再次飛臨緊張過度,才將飛機擊落。借用柯拉迪奧-馬佐拉的話來說:“謀殺?那是胡說八道,真要是謀殺也未必能打這麼準。”
-
4 # 咖哩咖哩醬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海軍最輝煌的戰績:殺死了義大利空軍元帥Itano Balbo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和日本可謂“著名將軍”,如隆美爾,山本五十六等,也是軸心國之一,義大利除了墨索里尼外沒有任何存在感,幾乎沒有任何印象。星。當然,歷史上也有一種以特殊方式記錄的將軍,他是義大利空軍元帥Itano Balbo。巴爾博(Barbo)是個“大人物”,他是義大利空軍的父親,黑衫黨的領導人,也是墨索里尼的指定繼任者。作為一名飛行員,他創下了最快飛行的世界紀錄,單槍轟炸了衣索比亞,並帶領24架水上飛機從義大利到芝加哥橫渡大西洋。掌管義大利空軍後,皇家空軍很快成為一支精銳部隊。1940年6月28日,義大利圖布魯格港口被英國空軍轟炸,港口陷入一片混亂。就在英國飛機離開時,義大利水手們也感到震驚。兩架飛機從英軍進攻的方向再次飛行,不僅高空飛行,而且沒有識別標誌。此時,在轟炸結束前15分鐘,義大利海軍錯誤地認為英國殺死了一個卡賓槍,並立即開火。根據水手科拉迪奧·馬佐拉(Corradio Mazzola)的說法,當飛機飛向我們時,我立即下令向20毫米雷達高射炮發射炸彈和穿甲彈,並朝飛機正面射擊。彈殼一從艙中出來,我就認為它一定會擊中它。果然,其中一架飛機因黑煙墜落。直到那時,我才意識到被擊落的是我們自己的空軍飛機。不用說,這架飛機是Itano Balbo元帥的座機。他當時從巡邏隊回來,但被家人擊落。當然,沒有奇蹟發生。飛機失事後,巴爾博當場死亡,他是“歷史上著名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去世的最高級別的將軍。有人說,巴爾博實際上是因為謀殺而死的,因為他在義大利享有很高的聲譽,這引起了墨索里尼的懷疑。實際上,這完全是謠言,因為當時義大利海軍沒有接到任何命令,軍艦上也沒有人員。一群水手剛剛經歷了轟炸,看到飛機再次飛行,在擊落飛機之前太緊張了。借用科拉迪奧·馬佐拉(Corradio Mazzola)的話:“謀殺?這是胡說。如果是謀殺,那可能就不那麼準確了。”更多歷史軼事,歡迎關注:圓桌派,每天三分鐘,增加一些新的歷史知識!
-
5 # 青史如煙
明末十大叛將之一的馬得功,在與鄭成功水軍作戰時,本來仗著人多勢眾,想要碾壓對方,結果卻最終被一群豬隊友給坑了,真是死得既窩囊又搞笑。
清初之時,鄭成功佔據廈門一帶,並依託金、廈之地構築反清戰略防線。廈門一帶控制在鄭軍手中,進可以成為反清復明的橋頭堡,退可為臺灣、澎湖的戰略屏障,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而鄭氏勢力盤踞在金、廈,這對於清廷來說,無異於眼中釘、肉中刺,不拔之不快。
因此朝廷嚴令福建方面,屢屢出兵進攻鄭氏,希望儘速攻克金、廈之地。 這裡面,清朝方面比較活躍的將領就包括福建提督,賜封世襲一等精奇尼哈番爵——馬得功。
牆頭草馬得功這個馬得功最初是明朝的將領,曾經官至總兵,後來多鐸率軍攻打江南,南方諸鎮紛紛陷落。馬得功一看南明朝廷的氣數像是要盡了,便決定趁著時機,幹把大的。
當時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由南京逃到蕪湖,馬得功便跟另外一名總兵——田雄趁機一起發動兵變,將朱由崧和他的妃子抓了起來,順便當做見面禮,送給了清軍主帥多鐸。
當年清軍初入關內,正需要這種牆頭草。因此多鐸便命令馬得功以原官職隨軍征伐,不久,馬得功更是被清廷授任鎮江總兵,並隸屬漢軍鑲黃旗。
作為明末十大叛臣之一,馬得功擒拿弘光帝算是臭名昭著了,而面對世人的鄙視,豁出去了的馬得功,為了博得清廷的信任,後來打起仗來更是賣力非常。
不久,他又擒殺南明瑞昌王朱誼泐,靠著軍功升任福建右路總兵,加任都督僉事。
在這裡,他遇到了鄭成功的軍隊。自此,他便開始了與鄭家軍的不死不休之戰,直到康熙二年,才最終告以終結。
有外援的海戰康熙二年十月,清軍水師400餘艘戰船揚帆南下,進攻金門、廈門,與其一起的還有十五艘荷蘭夾板船。雖然荷蘭戰船不多,但各個裝備精良,即便最小的船隻也裝載有三十六門火炮。
這支清、荷混編的艦隊就這樣浩浩蕩蕩地開到了金門附近的海面之上,在這裡他們遇到了前來迎戰的鄭氏方面的水軍。
此時的鄭家主事的是鄭經,面對清廷的來犯,鄭經的選擇是硬碰硬。
但鄭軍這邊,明顯實力不足,一百來艘的戰船面對四百餘艘清、荷聯軍,一比四的數量差距,最終讓鄭經感受到了什麼叫做力不從心。
當天,雙方戰船開始交戰,打前站的是清廷僱傭軍荷蘭人,荷蘭方面,十幾艘戰艦數百門火炮齊開,頓時將對面的鄭軍轟得潰不成軍。
面對寡不敵眾的劣勢,鄭軍主力最終選擇敗退,眾人趁著漲潮時脫離戰場。
然而此時,卻有一支鄭軍船隊被清、荷聯軍給堵在了金門外港之內。
這支船隊共有十三艘戰船,領軍的將領名叫周全斌的。
面對如此困境,周全斌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選擇主動出擊,他帶領船隊,繞到荷蘭人炮火不及之處,轉了個彎,繞到了清軍的背後
一直躲在荷蘭人背後看熱鬧的清軍艦隊們一看,嗬,還真有不要命的,十幾只破船都敢來撩我們!這可不就是天上掉下來的功勞?鄭軍主力跑了,逮住這幾隻小魚,也行啊。
一時間,清軍艦隊開始躁動、興奮起來,而最興奮的人莫過於清軍主帥,馬得功了。
馬得功立即率艦隊主動出擊,自己數百艘戰船,撞也把他們給撞碎了,馬得功覺得自己這把出擊,肯定是碾壓對方的,勝利是穩的。
然而,他卻沒有看到,周全斌等人此刻盯著馬得功的座船,眾人的眼都要噴火了!
拼了!不要命也要幹掉他!
為啥鄭家軍看到馬得功的座船會這麼衝動呢?
豬一樣的隊友這是因為戰前,馬得功跟一個人換了一下座船,被鄭家軍給認錯人了。
跟馬得功換船的人叫鄭鳴駿,這人是鄭成功族兄,後來投降清朝。相比清軍的戰艦,熟悉水戰的鄭家軍,軍艦配置方面自然要好一些,因此作為主帥的馬得功看著鄭鳴駿的戰艦比較拉風,便在戰前給對方換了下。領導嘛,總是想要最好的。
然而,他這一換,可就把自己給坑慘了。鄭家軍看著叛徒的戰艦向著自己衝來,怒火沖天,頓時開啟了雞血模式,身處困境,卻誓要除掉叛徒,全隊紛紛調轉船頭,迎了上去。
馬得功這波帶領了兩百餘艘戰船,然而這兩百艘戰船卻非常坑,這幫隊友竟然被十幾艘鄭軍戰艦給打得落花流水,紛紛敗退,向著荷蘭戰艦逃去。
而馬得功的戰船卻因為衝得太靠前,最終被鄭家軍隊給圍了起來。
荷蘭艦隊這邊一看情況不對,便想趕緊趕過去救援,然而很快荷蘭艦隊就發現了一個很尷尬的現實。那就是,前面竟然被逃回來的兩百餘艘清軍戰船給堵住了,而擠成一團的清軍戰船,最終讓荷蘭戰艦也只能隔岸觀火,救之不及。
孤立無援的馬得功只得眼睜睜地看著那群倉惶而逃的豬隊友將自己拋棄,而周圍的鄭軍瘋狂地向自己戰船炮擊,自己的抵抗力卻越來越薄弱。
最終馬得功被鄭軍斬殺,更戲劇的是鄭軍方面,周全斌在斬殺清軍主帥馬得功之後,還順勢俘獲了兩艘清軍戰船,然後順利突圍而出,逃出了清、荷聯軍的包圍,最終逃出生天。 想必,當年,馬得功臨死前的內心一定是非常抓狂的:這群豬一樣的隊友,真是太坑了……
-
6 # 章魚丸子湯
要說被豬隊友害慘的恐怕是西楚霸王項羽了!
項羽大敗秦軍之後聽說劉邦已入駐咸陽,異常惱火,遂攻破函谷關,駐軍新豐,對劉邦虎視眈眈,大有攻而滅之的態勢,外加劉邦軍中更有奸細向霸王項羽報告劉邦想稱王,項羽更加惱火,決定攻打劉邦。誰知項羽軍中出了個項伯,偷偷的把訊息告訴了張良,劉邦大為震驚,趕緊找人商量對策,張良獻計,退出咸陽,把咸陽所搶掠的金銀財寶悉數獻給項羽,讓項羽稱王,項羽謀士范增,看破劉邦心思,深知劉邦以後必成大器,於是讓項羽在鴻門擺宴,邀請劉邦前來赴宴。
劉邦深知此行兇多吉少,但但是按時赴宴,范增除劉邦之心已決,宴會期間安排項莊舞劍,尋找時機將劉邦解決,誰知項伯胳膊肘往外拐,與項莊一起舞劍,處處護著劉邦,以至於劉邦藉機逃走。
當時項羽實力遠在劉邦之上,如果項伯不及時像劉邦通風報信,宴會上不與項莊舞劍,想必劉邦早就一命嗚呼了,就不會有之後的楚漢相爭,也不會有垓下之圍,項羽更不會烏江自刎。項羽雖然不忍心殺劉邦,但范增已經決定殺死劉邦,以范增的身份,殺死劉邦後項羽也不會追究什麼。然而偏偏出了一個豬隊友把項家的天下拱手送給了別人。如果沒有項伯,歷史上估計不會有漢朝這個朝代了。
-
7 # 渝派楊老大
項羽。許多人認為,項羽在鴻門晏中之所以沒殺劉邦,主要是因為有個豬隊友項伯,其實項羽自己也是一個豬隊友,鴻門晏上,劉邦假惺惺的忽悠了幾句,說是有小人在挑撥他們的關係,結果項羽自己冒出了一句”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把自己安插在劉邦軍中的眼線曹無傷給出賣了,劉邦回去第一件事就是把曹無傷宰了,也間接把自己給害了。
-
8 # 食傷生財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二月下旬,趙匡胤派劉光義率東路軍滅後蜀,自歸州(湖北興山南)從長江率水軍向夔州急進。夔州為巴東之咽吭,蜀軍於城東設鎖江浮橋,上置木柵三重,夾江列炮,防禦甚嚴。劉光義軍進至浮橋東30裡處,為避實擊虛,舍舟登陸,奪取浮橋,水陸配合,一舉攻破蜀軍防線。夔州(重慶奉節)守將寧江節度使高彥儔認為宋軍長途遠征而來,利在速戰,當堅壁固守,宋軍日久必亂。然監軍武守謙不從,偷偷率所部千餘人貿然出戰,大敗而歸。宋馬軍都指揮使張廷翰率軍追擊,突入城內。高彥儔力戰失敗自焚。高彥儔是有一定軍事才能的,但是遇到豬一樣的隊友監軍武守謙,結果戰敗自焚,劉光義很佩服他,命人從火堆中拔出高彥儔殘缺的屍體,厚葬之!
-
9 # 每日一段歷史
大清江南提督陳化成。
1842年6月16日,侵華英軍以主力戰艦12艘,輔助船隻和運輸船50多艘,組織了2個團的兵力,向陳化成駐守的吳淞炮臺發起進攻。
當時,陳化成已經67歲,本是可以退休在家頤養天年,含飴弄孫的年紀,卻碰到了天朝上國兩百年來前所未有的危機。於是老將軍披掛上陣,誓與入侵英軍決一死戰。
不久之前,陳化成還鼓勵一心求和的上司兩江總督牛鑑說:只要我們憑險據守,一定能打敗敵人,你別犯慫!《清史稿.陳化成傳》載:
牛鑑方駐寶山,慮敵鋒不可當。化成曰:“吾經歷海洋四十餘年,在炮彈中入死出生,難以數計。今見敵勿擊,是畏敵也。奉命討賊,有進無退。扼險可勝,公勿怖!”說起牛鑑,其實也不是什麼貪官汙吏,這哥們之前在河南做官治水有功,在當地聲譽不錯,道光皇帝病急亂投醫,任命他做兩江總督抵抗英華人,但卻忽視了牛總督有個最大的缺點:
不懂軍事。
好了,有這個缺點,就註定了牛總督見誰坑誰,不管你多能打,有牛領導做master,幸運值直接降到E!
我們回到6月16日那天,雙方戰鬥開始後,陳化成指揮吳淞炮臺守軍奮勇抵抗,擊沉英軍火輪船3艘、三桅船1艘,擊斷英軍“布朗底”號戰艦桅杆,打死打傷敵軍近百人,雙方激戰了整整三個小時,英軍在陳老虎這裡沒有佔到絲毫便宜,原先的登陸計劃更是難以實現。
如果陳化成照這樣打下去,至少6月16日英國侵略軍是不會得逞的,但是這個時候豬隊友出現了。
兩江總督牛鑑在府裡聽說陳化成打得不錯,心頭不禁癢癢的,原來想跑路的心也打消了,想到自己已經是從一品的兩江總督,如果這一仗打贏了,那入閣拜相(授大學士)肯定沒跑了!說不定還能加個宮銜(太子太保),那可是文臣一生仕途的頂點。
心花怒放的牛大人傳令,命手下襬開兩江總督的全套儀仗,浩浩蕩蕩向吳淞炮臺進發,他要贏一個親冒矢石,督師破敵的美名!
讀史至此,我真TM希望牛大人就是個愛躲在後方冒功的慫貨!
英軍久攻不下,已經打算撤退,忽見吳淞炮臺山頭上一頂八抬綠呢大轎在眾人簇擁下緩緩而來,什麼迴避、肅靜牌,飛虎旗、杏黃傘、青扇、金黃棍,兩邊鳴鑼開道的,還有護衛親兵,尼瑪這目標可太大啦!
這是什麼鬼!英華人正沒地方撒氣,集中火力向牛大人的儀仗隊開了幾炮。結果牛鑑的儀仗隊當時就亂了,大夥兒四下亂竄,牛大人也嚇得滾出了八抬大轎,什麼總督的官威都不要了,屁滾尿流地逃回了寶山!
牛大人這一跑,直接擾亂了軍心,吳淞炮臺的清軍見總督的隊伍崩潰,紛紛做鳥獸散,這就是演義小說裡常常寫的:主將一死,全軍崩潰的場景。四千清軍,眨眼跑得只剩下百人。
英軍看到清軍大炮啞火,乘機攻上岸來,陳化成眼見大勢已去,選擇堅守陣地而戰死,百餘士卒無一逃跑,全部陣亡,吳淞口失陷。老將軍死時身被七創。
就在殉國前不久,陳化成對部下說:“能死於沙場,是軍人的榮耀,大家要好好幹!”
“武臣死於疆場,幸也。汝曹勉之!”死得其所,陳公千古!
-
10 # 瘋狗的輕武
巴爾博啊~義大利空軍元帥,坐飛機時候被自家防空炮打死,這算是豬隊友的典範了吧
飛行員出生的巴爾博當時作為義大利法西斯四大佬之一,二戰時任利比亞總督。1940年6月28日,巴爾博正坐著SM.79飛機前往利比亞圖卜魯格港機場。
然而這機場剛被英華人炸過,當時駐紮在圖卜魯格的義大利人也沒看清這架飛機到底是自己的還是英軍的,然後擱邊上的一艘聖·喬治級巡洋艦率先向巴爾博的SM79開火。
還在蒙圈的機場意軍一看友軍都開火了,哪還猶豫,一股腦的超著巴爾博開火...巴爾博就這麼涼了,這也是義大利在二戰中擊斃最高軍銜的軍官...而率先開火的義大利海軍也為全球反法西斯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手動狗頭)
-
11 # 讓歷史告訴未來
應該是希特勒。他有兩個豬隊友,專門給他挖坑。
先說義大利吧。戰事一開,德軍長驅直入,擊潰了法軍。義大利軍隊乘火打劫,趕緊進攻法國。可就是這樣一個滅亡了的法國,照樣能讓意軍寸步難行。意軍毫無進展,幸好在希特勒的命令下,法軍投降放下了武器。
在非洲,德軍和英軍死磕,意軍卻一觸即潰,立馬投降。英軍自顧不暇,沒有戰俘營,意軍自告奮勇,自建戰俘營住了進去。
日軍也好不了多少。德軍進攻蘇聯時,一再催促日本夾攻蘇聯,結果,日本在諾門坎戰役吃了虧以後,就患上了恐蘇症,不敢越雷池一步,坐視北進的良機。
不敢打蘇聯也就罷了,日本居然頭腦發昏,敢偷襲比蘇聯強大數倍的美國。這不是鬼迷心竅了嗎?蘇聯都打不過,挑戰更膀的美國,跟找死何異?結果,美國被迫向軸心國宣戰,二戰的結局也就註定了。
當然,希特勒發動不義的侵略戰爭,做盡壞事,不得人心,失敗是必然的。不過,有了義大利和日本的“幫襯”,死的更快,死的更透,大家說是不是?
-
12 # 蕭武
電視劇《特赦1959》中的蔡守元很大程度上就是張軫,但劇中張軫和宋希濂的關係還不錯,其實兩人有很深的過節,不可能關係太好。
1942年4月,先期入緬作戰的第五軍二零零師和軍屬摩托化騎兵團已經到達同古,馬上開始構築工事,準備堅固設防,等待後續部隊到達之後,敵軍攻勢頓挫,後續部隊再從兩翼出擊,將日軍反包圍在遠征軍的陣地上殲滅之。這個作戰計劃是杜聿明提出的,史迪威同意,名義上的盟軍印緬總司令英國的亞歷山大也同意,重慶也同意。所以,戴安瀾率領二零零師到達同古之後,是下了決心要在這裡死守的,並要求全師所有主官都指定繼任人,也就是自己一旦戰死,由誰替代指揮。
但二零零師在同古頑強抵抗日軍五十五師團近半個月,日軍在遠征軍的陣地上遺屍累累,不得已甚至從二零零師側翼迂迴,攻擊師部指揮所,也被二零零師堵回去了。應該說,二零零師的任務完成得很好,日軍攻勢已經頓挫,後續增援部隊尚未到達,如果此時遠征軍的後續部隊如果能夠按原定計劃到達同古,那麼就完全可以按照杜聿明的計劃,將日軍反包圍在同古城下殲滅之。但最終卻不是日軍被圍殲,而是二零零師在付出慘重代價之後,不得不奉命撤離了同古,戴安瀾本人在撤退途中被日軍掃射擊中,重傷不治身亡。原因何在呢?
首先是英軍不肯配合,原定計劃是英軍固守西線,遠征軍固守中路和東線,二零零師所在的就是中路。但英軍在西線完全沒有任何抵抗的意思,也根本不管遠征軍的死活,就直接向北撤退,往印度逃跑了。如果只是英軍跑了,問題其實倒還不大,只要國軍後續部隊能夠迅速按計劃到達指定位置,仍然是有機會完成之前的預定計劃,穩定戰線,擊退日軍的。但問題就出在,不但英軍跑了,控制的緬甸鐵路的英華人也直接跑了,整個運輸陷入癱瘓,所以,第五軍除了二零零師已經先期到達同古之外,新編二十二師和九十六師遲遲未能按原定計劃入緬作戰。
杜聿明只能下令二零零師撤離同古,又準備後退到平滿納再與日軍進行決戰,因為這時候雖然九十六師尚未到達,然而新編二十二師和新編三十八師都已經入緬,新編二十二師並且已經到達了同古外圍,在二零零師撤退時就是由新編三十八師掩護。因此,杜聿明又決心九十六師到達平滿納之後堅固設防,抵抗日軍,二零零師和新編二十二師補充整頓之後再反攻,同樣可以擊敗日軍。就在這時候,東線遠征軍第六軍甘麗初部和六十六軍張軫部都被日軍輕鬆擊潰,一路沿滇緬邊境北上,切斷了遠征軍和國內的聯絡,讓遠征軍成了孤軍。所以,平滿納會戰計劃也已經沒有可行性了,只能放棄。
也就是說,遠征軍潰敗、喪師辱國的關鍵除了英華人習慣性的掉鏈子之外,其實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出在了東線。即便是英軍在西線不戰而逃,只要中路和東路的遠征軍能夠堅守陣地,西線日軍孤軍深入,其實也難有所作為。而且,這時候在滇緬邊境駐紮的七十一軍宋希濂部、五十二軍關麟徵部、第二軍王凌雲部,都是戰鬥力比較強的部隊,日軍如果孤軍深入到緬北,這些部隊同時出動入緬,孤立的西線日軍就有可能被圍殲。所以,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出在了東線遠征軍自己先掉了鏈子,讓遠征軍主力第五軍的後路被切斷了。
東線的重要性如此明顯,為什麼要派戰鬥力較差的第六軍和六十六軍兩個軍去防守,而不派宋希濂、關麟徵和王凌雲的部隊去呢?張軫的回憶說,他一開始看到命令,還以為是統帥部有意栽培他,很高興,但後來他才明白,重慶的用意完全不是這樣。重慶的本意是不願意出兵緬甸的,只是為了應付英美,爭取美援,才決心派部隊到緬甸。而原計劃中的遠征軍實際上主要就是第六軍和六十六軍,之所以把第五軍加入,是因為杜聿明參加了緬印馬軍事考察團,給英美盟友的印象很好,所以英美堅持指名要第五軍入緬作戰,重慶不得已才派了第五軍、第六軍和六十六軍。
而留在滇緬邊境的部隊,也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真正的用意是用來脅迫龍雲離開雲南,從而將雲南完全徹底的納入重慶的直接控制範圍。所以,五十二軍、第二軍和七十一軍雖然是以日軍有進犯緬甸、威脅雲南的名義進入雲南佈防的,但實際上是一箭雙鵰,真正的用意不在這裡,而是為了加強對雲南的控制。龍雲當然也不傻,所以馬上堅持將滇軍主力六十軍調回雲南,留在第九戰區繼續參戰的只剩下了滇軍的一個軍,也就是五十八軍。因此,重慶寧可讓新編成的六十六軍入緬,也不讓戰鬥力更強的五十二軍、七十一軍和第二軍入緬。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政治是沒有硝煙的戰爭。但遠征軍出征緬甸並不是單純的軍事行動,也不僅僅是中國與英國在緬甸控制權問題上的博弈,同時也牽扯到重慶與雲南龍雲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也就是說,遠征軍出征緬甸之前、之後,都是有著複雜的國際和國內矛盾和鬥爭背景的,而且交織在一起,這也是遠征軍指揮體系疊床架屋,混亂不堪的根本原因。從而導致日軍輕鬆擊潰第六軍和六十六軍,第五軍後路被切斷,損失慘重,主力二零零師出國時總兵力超過一萬人,而回國時僅有四千人。
也就是說,雖然六十六軍張軫在指揮上存在一些問題,但根本性的原因並不在他,他只是棋子而已。而他所屬的三個師在入緬之後,新編三十八師馬上就轉歸杜聿明指揮,實際上是羅卓英和史迪威直接指揮,第二個入緬的新編二十八師劉伯龍部也被羅卓英要求駐防曼德勒,準備進行曼德勒會戰,新編二十九師馬維驥是在遠征軍已經兵敗的時候才入緬,所以張軫一度除了軍部的機關參謀和勤雜人員,身邊只有一個警衛連。但戰後宋希濂卻在重慶參了一本,要將張軫和馬維驥交軍法審判,實際上是要讓他為遠征軍潰敗背鍋。只是在重慶開會時,白崇禧、羅卓英和林蔚說明情況,張軫才免於懲處,而馬維驥則被撤職查辦了。
-
13 # 小明歷史趣聞
《明史》裡有著“明季良將第一”美譽的明末悍將——曹文詔。
在崇禎年間西北大亂之前,曹文詔只是遼東軍中的普通軍官,卻早已打慣了硬仗惡戰。比如明朝收復關內四鎮的血戰裡,就是他衝鋒在前,給了兇橫的八旗一次迎頭痛擊。“能打”的名號,很早就十分知名。
而待到明朝西北亂起後,被調到西北戰場上的曹文詔,面對當地黑壓壓的農民軍,就很快啟動了“降維打擊”。單是崇禎四年這一年,他就從河曲一路打到米脂,陸續殲滅“點燈子”“李老柴”“獨行狼”等多路農民軍。到了崇禎五年,他更是見一路滅一路。為了打敗曹文詔,農民軍們啥招都用,“誘敵深入打埋伏”之類的套路都絞盡腦汁,卻每一次都稀里嘩啦,被硬核實力的曹文詔吊打。
打到崇禎五年結束,以當時明朝御史範復粹的奏摺統計,明朝前線諸將裡,曹文詔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功。甚至西北當地都流傳起了民謠:“軍中有一曹(曹文詔),流賊聞之心膽逃。”
但是,比起威風八面的戰場生涯裡,讓敵人“心膽逃”的曹文詔,官場生活卻十分心塞。長期以來,曹文詔只知埋頭打仗,卻從不知彎腰巴結,而且由於他勤懇能幹,反而“現”出了某些人的草包嘴臉。比如同樣是當時民謠所唱:“若京營兵,賊甚輕之”。於是忠勇為國的曹文詔,不知不覺就得罪了太多人。結果幾年血戰下來,身邊那些混日子的同僚,紛紛立功受獎,反而是曹文詔屢次受排擠,兵部甚至壓著他的戰功,簡直受夠鳥氣。
而背鍋的時候,從來都少不了。比如在河南征戰時,就得罪了按察御史劉令譽(明亡後降清),以至於曹文詔剛打完仗喘口氣,就被劉令譽當面一頓罵,然後又被告了黑狀,悲催調到了大同。接著清軍入侵大同,浴血抗敵的曹文詔,硬是苦苦撐住了戰線,事後卻差點被論罪充軍,好不容易才弄成“戴罪立功”。
而崇禎八年的湫頭鎮之戰,更成了曹文詔悲壯的絕唱。當時率領三千兵馬迎戰農民軍的曹文詔,在湫頭鎮陷入農民軍包圍。本來說好的援軍,卻因為各路“豬隊友”的磨蹭遲遲不到。但戰力兇悍的曹文詔,依然打得農民軍節節敗退,眼看就要成功突圍。偏偏這個關鍵時刻,一個被俘的明軍小兵衝著曹文詔大呼“將軍救我”。認出曹文詔身份的農民軍,這下眼睛放了光,連忙大軍厚集,不惜一切代價硬打。
於是,被這“豬隊友”一聲吼害慘的曹文詔,陷入了絕望的苦戰裡,最終自盡而死,為大明朝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而比起曹文詔的悲催經歷來,接下來被“豬隊友”坑慘的,卻是他的親侄子:曹變蛟。
崇禎八年的湫頭鎮之戰裡,英勇善戰的曹變蛟,就是曹文詔的急先鋒。曹文詔殉國後,收集殘兵的曹變蛟,也繼續扛起了叔叔的戰旗。之後幾年裡,他繼續對農民軍發起“降維打擊”,更參加了崇禎十一年的潼關之戰,在這場幾乎把李自成打到全軍覆沒的大戰裡,曹變蛟的部隊最為英勇,幾乎是一路咬著李自成不放,殺得曾經聲勢浩大的李自成,只剩下七八個人,幾乎命懸一線。
而比起李自成的死裡逃生來,崇禎十四年的松錦大戰上,手握八旗精銳的清太宗皇太極,也同樣被勇猛善戰的曹變蛟嚇出冷汗。
崇禎十四年九月,關乎明朝國運的松錦大戰,已經進入了衰勢。先是曹變蛟的“豬隊友”之一,明軍職方郎張若麒(明亡後降清),仗著崇禎寵信盲目催戰,擅自打亂明軍戰略計劃,導致原本佔據主動權的明軍,反而陷入被包圍斷糧的境地。但身為東協總兵官的曹變蛟,卻做出了他的抉擇:決死一搏。
崇禎十四年九月,曹變蛟精選軍中精壯,猛撲皇太極中軍大營。這支戰鬥力爆表的明軍,竟一路將清軍正黃旗衝的七零八落,皇太極的額駙多爾濟被打散,內大臣布延和塔瞻被曹變蛟擊潰。眼看皇太極的營帳,就要被曹變蛟搗個稀巴爛,關鍵時刻,清軍悍將遏必隆率軍拼命放箭,身中數箭的曹變蛟失血過多,這才含恨撤退。
但是真正令曹變蛟功虧一簣的,卻還是他的“豬隊友”們:當曹變蛟拼死衝擊皇太極御營時,其他各路明軍“名將”王樸白廣恩馬科吳三桂等人,卻紛紛撒腿逃命,只把忠勇護國的曹變蛟當了墊背,這才令清軍能夠集中優勢兵力,全力攻打曹變蛟一路。接下來的五個月裡,曹變蛟死守松山,卻又被松山副將夏承德出賣,清軍在內奸的幫助下佔領了松山城,寧死不降的曹變蛟,最終被清軍處死。
坑在豬隊友手裡,死在豬隊友手中,一生忠勇的曹變蛟,就迎來了這樣的結局。
看過這樣悲催的遭遇,也就不難理解晚明的亂象:那麼多的文臣武將,或躲或跑,卻安享高官厚祿,忠勇如曹文詔曹變蛟叔侄,卻被挨坑到死。如此明朝,怎能不亡?
回覆列表
幽靈名將
沃爾頓·沃克出生於1889年12月3日,德克薩斯州貝爾頓著名的諾蘭溫泉沒能泡軟他的意志,自幼就跟著父親騎馬打獵,活得像個真正的牛仔。到了少年時代,狂奔的烈馬和呼嘯的子彈已經無法滿足他的渴望,沃克決定當一名將軍。
西點軍校對他來說毫無難度,1908年入學,1912年就以少尉軍銜畢業。畢業後他加入了最危險的軍隊,整日在美墨邊境巡邏,和墨西哥人玩刀頭舔血的勾當,在那裡他與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結下深厚的友誼,為後來的平步青雲打下基礎。
一戰爆發後,沃克又去了最危險的法國,擔任機槍連長,他驍勇詭異的作戰風格很快就使自己晉升為營長,還獲得了一枚勇敢勳章。戰後沃克被派遣到中國秦皇島,在海邊渡過足足一年,他不會想到30年後這裡善良貧窮的人們會成為自己的勁敵。當然,更重要的是他認識了另外一個貴人——喬治·馬歇爾。
二戰開始後,沃克親自遊說馬歇爾多次,最終加入了心儀的指揮官麾下,那個人叫喬治·巴頓。在巴頓的麾下,沃克把自己詭異的戰鬥風格融合進巴頓的狂暴作風中,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打法,比閃電戰更快,比鋼鐵洪流更狂,人們稱之為“幽靈軍”。
諾曼底登陸戰沃克一馬當先,穿越法國沃克同樣成為箭頭,轉戰阿登戰區後沃克還是風頭不減,他輕易攻陷著名的布痕瓦爾德集中營,一路狂飆突進到奧地利林茨地區,等於打到了希特勒的老家。這樣顯赫的功績,為他贏得了中將軍銜。
二戰結束後,沃克短暫回美國任職後,加入了另一位名將麾下,就是著名逼王麥克阿瑟先生。老麥需要他快速恢復第八軍的戰鬥力,在日本沃克沒費太多力氣就做到了,隨後他就走進了另外一場戰爭。
血戰半島半島戰爭爆發後很多人記住了麥克阿瑟經典的仁川登陸,但並沒有太多人知道是沃克給他創造了條件,當時沃克的第八軍死死把太陽一號頂在了釜山一線。如果沒有沃克,仁川登陸基本沒太大意義。
登陸成功後沃克又開始瞭如二戰一般的狂飆突進,咬著太陽一號向北猛追,但是到了10月沃克開始意識到情況不對,幾次請求麥克阿瑟謹慎前進被拒後,他一頭撞進了志願軍的伏擊圈。
一支他從未見過的軍隊,一種他從未想過的打法,缺乏重武器的輕步兵反覆設伏,反覆穿插,反覆對側翼進行攻擊,子彈似乎從四面八方襲來。第二步兵師被徹底打崩了,光被俘人員就超過了2千,靠著重武器彈幕才勉強走過了那條死亡之路。
無語退場在無比惡劣的情況下,沃克展示了一個名將的素質,他依靠自己的機械化優勢和靈活走位,讓第八軍脫離了和志願軍的接觸,又果斷放棄平壤,退回三八線以南,總算保住了第八軍大部分有生力量。
種種跡象表明,清川江的失敗並未讓沃克喪失信心,他積極的在首爾北部構築防線,準備和志願軍來一次攻守易位的較量。為了讓防禦陣地萬無一失,他本人經常親自去巡查,甚至親自指揮很多細節。
1950年12月23日,沃克中將再次登上了他的大吉普,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吉普車行駛到首爾市道峰區道峰洞附近,某個急轉彎處突然殺出一輛裝滿武器的大卡車,而且毫不猶豫的迎頭懟了上來。沃克中將卒,整死他的是前線潰退下來的南韓陸軍,順便說一下,連志願軍都沒殺死過美軍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