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學習的靚仔
-
2 # 小灰LX
非常欣賞
張儀是個極有膽量的人,他出身貴族家道中落,卻沒有輕言放棄。能言善辯,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欺騙了楚王,而為秦國的連橫爭取時間。張儀他 膽大心細,又極愛從背後入手,給人的印象是陰險狡猾之人,卻又不得不承認,他過人的語言天賦。
太史公曰:“三晉多權變之士,夫言從衡強秦者大抵皆三晉之人也。夫張儀之行事甚於蘇秦,然世惡蘇秦者,以其先死,而儀振暴。其短以扶其說 ,成其衡道。要之,此兩人真。”這句話是太史公對張儀的評價,而後人對張儀的看法,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的態度。
張儀,生年不詳,卒於秦武王元年,一說秦武王二年。他是魏國的貴族後裔,中途落魄了。據說,他是從鬼谷子和蘇秦是同門,學成後遊說各諸 侯國,主要活動時間是燕易年間,他的活動時間應該比蘇秦早些,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在未發跡之前與蘇秦的經歷 很相似,他也是遊走在各國之間。最初張儀的活動範圍是在魏國,但是本國的國君不待見他,便轉而投奔楚國,但因為自己出身貧寒,而被懷疑 竊取了楚相的“和氏璧”,張儀覺得受辱而離開了楚國,最後到達了秦國,秦國是張儀最後的歸屬,在秦國張儀找到了自己的戰場。
公元前329年,張儀憑藉出色的口才成為秦國的座上客,秦惠王很賞識張儀。春秋戰國是華夏文明最輝煌的時代,是一個極其具有武士精神的時代 。所以,像張儀這樣四處流浪於各國為各個君王效命是很正常的事,當初蘇秦做燕的間諜削弱齊國為了燕昭王,前290年後才合縱攻強秦, 五國“ 合縱”攻秦,表面上看行動一致,為攻秦而集結軍隊,但暗地卻各有各的打算。這給張儀的連橫提供了絕好的時機,張儀遊走六國,一個個拆解了 他們的聯盟,為秦國一掃六國奠定了基礎,由此,很多人說張儀狡猾陰險。其實,縱橫家最務實,一切從客觀出發,並以取得成功為目標。他們 是傑出的謀士和辯士,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只需要達到目的即可,不需要什麼仁義道德,因此說張儀狡猾也好,能言 善辯也罷,他最後還是達到了他的目的。
除去優秀的辯論能力,張儀其實是個很有理想的一個青年。當初他受辱於楚,就發誓一定要報仇雪恥,最後他真的做到了說明張儀是個有毅力的 有恆心的人,而張儀年輕時替人抄書的經歷,則顯示出他好學的一面。他遇到好詞好句摘抄到自己的手掌和大腿上,晚上回到家中,就折竹刻寫 ,時間久了,就集成了一本冊子,後遂以“折竹”或“張儀折竹”來形容一個人勤奮刻苦學習。
君子見勢而為,張儀是見勢的君子,不是勢利小人。在春秋戰國綱常倫理都被無休止的戰爭和擴張給打破了,在這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無須講求禮 節,更別談忠義,但是張儀在輾轉兩個國家之後,卻始終堅守在秦國,這不得不佩服他對秦國的忠誠。張儀能夠留在秦國,除卻秦國是個很多發 展前景的國家外,秦國的君主對張儀十分不錯。很珍惜張儀,對張儀禮遇。當時,並不是所有有才的人都能夠受到重用,張儀能受到秦惠王的賞 識實在是難能可貴,依託於張儀的才幹和明智的秦王,遇見明君,三生有幸,張儀怎麼能夠不忠誠?
張儀為秦國破解了六國的聯盟之後,又先後到齊國、魏國等地說服各國諸侯“連橫”,實行親秦的政策,變相地讓秦國兼併了這些國家,為後來 秦國橫掃六合,一統天下奠定了不朽的功勳。秦惠王死後,秦武王上臺,秦武王看不慣這個只會耍嘴皮子的張儀,覺得他滿嘴油腔滑調又不務實 ,不重用張儀,張儀便又回到了魏國。最後在魏國去世,得以善終。
-
3 # 知無為而有益
張儀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說客之一,口才無雙,從一無所有,憑著自己的口才,出將入相,完成自己人生的逆襲。
張儀沒有發跡時,他曾陪著楚國國相喝酒,席間,楚相丟失了一塊玉璧,門客們懷疑是張儀拿的,就說:“張儀貧窮,品行鄙劣,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真是人窮百事哀)
於是,大家一起把張儀拘捕起來,拷打了幾百下。可是張儀始終沒有承認,大家只好釋放了張儀。
張儀的妻子又悲又恨地說:“唉!您要是不讀書遊說,又怎麼能受到這樣的屈辱呢?”張儀對他的妻子說:“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他的妻子笑著說:“舌頭還在呀。”張儀說:“這就夠了。”(張儀無端受辱,豪氣不減)。
張儀轉而入秦,推行連橫策略,在他的輔佐下,秦國西取巴蜀,東定漢中,玩弄強楚於股掌,稱雄六國,張儀本人也被拜為秦國的相國。
張儀不甘平凡,屈辱中奮起,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不值得欣賞嗎?
才能是在寂靜中造就,而品格則是在世間洶湧波濤中形成。
面對疾風,大家何去何從?
-
4 # 南昌清風的vlog
我認為他可以代表中國古代智慧的一種。下面請看分析。張儀事秦之後,大概做了以下幾件事:向秦惠文王嬴駟陳列天下大勢,奠定秦國外交的方針。 那時候秦惠文王還是秦惠文君,而且當時戰國流行“相王”,就是幾個國家的國君湊一起開個趴體,定個盟約,彼此尊稱一聲“X王”,從此就摘掉“君”或者“公”的帽子,搖身一變稱“王”了。嬴駟剛剛繼位不久,做夢都想趕這個時髦。這時候張儀入秦,見到嬴駟就說,秦國過去早有成“伯王之名”的機會,但是過去你的謀臣操作不好,導致“伯王之名”不成,現在的秦國國君英明,幅員遼闊,名師百萬,賞罰分明,地勢險要,天下沒有比得上秦國的,有我幫你破除合縱,滅了趙韓,臣服楚魏,親善燕齊,到時候成就王霸之業,四方來朝,我要是做不到,你一刀砍了我。嬴駟笑開了花,當時就封張儀為客卿,終日探討天下大勢。後來張儀又論道:“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週之郊,誅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能救,九鼎寶器必出。據九鼎,案圖籍,挾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這一番論對,點明瞭連橫以“侵楚魏之地”為先,進而“挾天子以令天下”,眼光長遠獨到,雖然“挾天子”的部分最後並沒有實現(要是實現,張儀這番論對就堪比《隆中對》了),但秦國這時以欺負魏楚兩國為核心的連橫外交已經確定了下來。對魏國的外交勝利。楚魏兩國在張儀的外交策略裡面處於核心地位,但是以秦國當時的發育還做不到同時欺負兩國,那時候楚國強盛,魏國卻已經不復當年之勇(哎),所以張儀一上任就“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先和嬴華帶兵打下了蒲陽(丫還是個軍事家),然後把蒲陽還給魏國,跑去對魏王說秦國對魏國多好啊還把城還給你,你是不是也該獻上上郡和少梁“以禮相報”啊,軟硬兼施之下,魏國“心悅誠服”地獻上了土地。後來張儀嫌作為秦相說服魏國太慢,直接和秦王演了個雙簧,假裝自己被罷免,跑去魏國當相(wo)國(di)去了。期間各種吹魏惠王的枕邊風(誤),配合秦國的軍事行動,最後魏王“請稱東藩”,達成了對魏國的外交勝利,張儀便溜了溜了,“張儀歸,復相秦”。對楚國的外交勝利。就是赫赫有名的張儀戲楚,當時楚國賊強,還和東邊略強的齊國結盟,想中野聯動gank秦國一波,張儀跑去楚國,抓住楚懷王這名玩家貪財好色的弱點,又是許土地又是許美人,只要你別和齊國一起來搞我,楚懷王被騙的賊美,連連應允,臨走還送張儀一枚楚國相印。結果張儀跑回秦國佯裝墜馬,對楚使搞個閉門不見,楚懷王得不到土地美人,急的石樂志,居然叫人去羞辱了齊國一番,齊國哪受得了這個氣,“折楚符而合於秦”。張儀一看對面玩家現在是我方盟友了,就對楚使說了“什麼六百里,明明是六里”的混賬話,氣的楚懷王發兵攻秦,秦國正愁沒借口乾楚國一炮呢,當下聯絡齊國一起大敗楚國,“於是楚割兩城以與秦平”。第一次使楚成功拆散了齊楚聯盟,但是卻沒有達到讓楚國親秦的戰略目的。兩年後,秦王派人去和楚懷王說,我把武關以外的土地給你,你把黔中的土地給我,咱倆別鬧了。楚懷王上次被張儀玩了,恨他入骨,當下回秦王,說你把張儀給我送來,我白送你黔中的土地!秦王有點想用張儀換地卻又不好意思說,張儀卻主動跑來請求前去。秦王說先生四不四傻,那楚王擺明了記仇,這次叫你去就是想搞你的。張儀說不怕,我早就買通了楚王心愛的老婆鄭袖的親信靳尚,到時候叫鄭袖去吹吹楚王那個耙耳朵的枕頭風。況且,我是奉了大王您的命出使楚國,他哪裡敢動我(這句純屬拍馬屁)。張儀到了楚國,果然直接就被囚禁了起來,隨時人頭落地。這時鄭袖選手果然如張儀所料對楚王一頓輸出,“懷王后悔,赦張儀,厚禮之如故。”張儀看透了楚懷王懦弱懼秦的心理,對他說大王要是不和秦國親善,就別怪我們不客氣,到時候秦軍三個月就能幹挺你,你就算叫破喉嚨也沒人來得及救你。“故卒許張儀,與秦親。”遊說諸國,奠定秦國的外交優勢。張儀從楚國離開後,直接去了南韓,說服韓王親秦,而後又先後出使齊、趙、燕,三寸之舌所到之處無不披靡,一舉奠定了秦國對六國外交上的絕對優勢。縱觀張儀一生,外交出使時機變百出,每每遊說一國,都能夠根據天下時勢,該國的風土人情,國君的喜好親疏,或威逼,或利誘,或詭辯,或欺瞞,達到自己的外交目的,最終達成了秦國連橫他國以強秦國的外交戰略,是為大智。出使期間屢屢以身犯險,臥底魏國,被囚楚國,卻從無半點退縮遲疑,是為大勇。如此大智大勇之人,和我當初認為的那個卑鄙小人的形象,已經相去甚遠了。而且張儀最牛逼的是,侍奉了有冤殺功臣傳統的秦國,最後居然得了個善終,這就太社會了。每每看過張儀的一生,心中都不由得讚歎:張子大才,張子大才啊!
-
5 # 魚越花中鳥
從個人情感角度來說,並不喜歡張儀,用現在的話講他就是大忽悠,情感騙子。但從歷史角度出發,張儀對促進秦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推動了時代進步。他是連橫的代表,身處那個特殊時代,註定他為人處世不擇手段。
-
6 # 小李老師談出國
張儀是河東(今山西萬榮)出身,從小能言善辯,長大了前去一位神秘名人——鬼谷子老師那裡拜師求藝。
在這裡他認識了早他幾年的師哥蘇秦,雖然進入門戶的時間短,但是張儀這人學習本領比蘇秦強,連師哥也承認自己說不過他。
蘇秦先離開師門去了趙國,憑藉一副伶牙俐齒,很快就成長為朝廷中的重要人物——宰相。張儀聽說師哥混得這麼好,想著自己有關係啊,可以前去投靠嘛,於是收拾一下,很開心的去了,想著當個副相,倆人共同加油,完美。
可是到了趙國,師哥的冷漠讓他無語又傷心。師哥知道這個張儀師弟本事比他強,怕他厲害起來取代他的位置,就決定雪藏他,讓他擱在府上,也不向趙王推舉他,而且張儀每天吃的都是下人們吃的粗糲飯食,一點油水都不給,張儀很心痛,想了半天,不行,我一定要爭口氣,乾脆就跑到趙國的對頭秦國那裡,要打臉蘇秦,堅決跟他對著幹。
張儀也算是厲害角色,三言幾句就把秦惠王給捧開心,給他了個客卿噹噹,很受禮遇,沒過多久,秦國和魏國打起來了,魏國的蒲陽地帶被秦國三兩下就拿下了。
這時候張儀向秦王獻出自己的計劃,蒲陽這塊地比較雞肋,我可以給您更好的地方,所以自請出去喝魏國交流,讓他們自願讓出地方,並和魏國疏通關係。
張儀來到魏國,魏王對於秦國來使心生疑懼,以為要開啥條件,畢竟自己打不過輸了嘛,沒想到張儀很客氣,他說,蒲陽這塊地雖然被秦打下,但是秦王仁厚,願意放棄並且歸還給你們,還願意把王子帶到您跟前讓您放心,其實就是人質,但是希望您們對於我們的真心也給點好處。
魏王很開心,就把上郡的十五縣城給了秦國,兩國皆大歡喜。秦惠王發現這個傢伙真心不錯,就讓他做宰相,張儀總算是混出模樣來了。秦國在張儀和惠王的經營下,更加強盛。
其他六個國家害怕呀,秦國強大了,對於我們不是好事,蘇秦眼見他們君王心理,就四處奔跑聯絡他們,總算給整合到一塊,六國各出點兵打秦國。可是由於人心混雜,弄不到一塊,就被秦國一次性擊潰。
六國面對失敗,不拋棄不放棄,反而更加抱團兒,惠王很是苦惱,這幫傢伙聯起手孤立我不好受呢。張儀在這時,又提出了經典的連橫戰略,就是勾連各個國家,先從最厲害的楚國和齊國開始運作,然後接著把其他小國逐個清理。
連橫戰略出臺的目的就是為了破解蘇秦當初提的合縱,可謂是師兄弟間的決鬥,攪動了全天下的局勢。
張儀先前去楚國,拜訪楚懷王,上來就給出了一個巨大的誘餌,說我們秦國願意給您六百多里地,但是隻有一個請求,就是和我們聯盟,切斷與齊國的聯絡。
而我們的主人公張儀則故意摔下車,骨折了要調養,懷王還挺心疼,又是好吃的,又是給看病,張儀其實就在等訊息,果然齊楚兩國一斷交,病立刻痊癒,馬上回國。
懷王就派人到秦要六百里地,張儀翻臉比翻書還快,六百里地?做夢去吧,我說的是自己家的六里封地。楚懷王氣壞了,還沒等他發兵攻打秦國,秦國早有謀劃,和齊國聯盟進犯楚地。
齊國在和楚國鬧掰後,就得到了秦國拋來的橄欖枝,要拉他一塊玩,齊國一看楚王這麼不講信義,而且秦國勢力本身也比較大,乾脆我倆一塊聯合,收拾楚國,這樣勝率更大嘛。
果然,楚國在東西方兩大國的夾攻之下,毫無還手之力,只好乞和,情願割掉兩座城,只要不打我就行了,齊國和秦國也培養了穩定的戰鬥情誼。
沒過兩年,秦國向楚國提出了新建議,我拿武關外面的地盤和你楚國黔中地來換,你是願意啊,還是願意啊?
楚王此時根本沒有在意黔中地,白給都行,不用說是交換了,但是我只有一個請求,就是把張儀給我,我要折磨死他。
張儀一點都不怕,他自負舌頭還在,還有好友靳尚在楚國當官,欣欣然去了楚國。剛到那裡,就被下了監獄,張儀的好友靳尚來勸懷王的最喜歡的妃子鄭袖,說張儀在懷王手裡,他是秦相,秦國一定會來拿大量土地和美女來換他的命,真要是秦國美女一到位,一定會威脅你的寵幸地位。
鄭袖趕緊去楚懷王那裡,為張儀求情,天天嘮叨,懷王耳根也軟了,的確也有點怕秦國報復,就把張儀請出監獄,奉若上賓。
這回張儀連自己的口都沒張,就能解救自己,簡直是一次沒誰了的神操作。
張儀得寸進尺,遊說楚國與秦國結為聯盟,破壞了秦國與其他國家的合縱大計,楚國這塊骨頭一經啃下,多米諾骨牌效應,立時顯現,在張儀的遊說下,趙燕魏紛紛改頭換面,就這樣,所有的國家聯盟都破了,改認秦當老大。
張儀為日後的秦國統一天下,營造出了良好的“國際環境”,他憑藉自己的口舌和對天下形勢的認識,把各個國家君主的心理防線一一瓦解。
有人說他是好的外交家,他更像是一個深刻理解人性的心理學家、談判專家。
-
7 # 街邊小東
張儀是個傳奇人物,非常的欣賞張儀。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謀略家。早年入於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出山之後,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六國入秦國,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所以說張儀是個值得被人欣賞,憑藉自己的才華,憑自己的實力得到了別人的欣賞!
-
8 # 史海影視
秦王得知其他六國要合縱,不免惶恐不安,假使他們聯合成功,自己則毫無立身之處。就在這時,張儀主動請纓,自願去各國建立外交關係,為大王排憂解難。
張儀曾拜在鬼谷子門下,謀略遠在同門蘇秦之上,他們分別主張連橫與合縱。張儀口才超群,不斷六國之間穿梭,實行挑撥離間之計,剝削各國勢力。
要想一舉破壞合縱,就要先找一個突破口,張儀就從微不足道的魏國下手,開始虛情假意討好魏王。魏王見張儀誠心誠意要與魏國交好,還鄭重承諾要給與好處,魏王就稀裡糊塗的相信張儀的話。可是秦國並沒有按約定履行諾言,魏王心急如焚派人前去質問秦王,秦王正愁沒有藉口攻打魏國。
這下抓住魏王把柄,趁勢攻打魏國,佔取蒲陽城。秦王想一舉吞併魏國,可是張儀卻說,此時攻打魏國對大王你沒有絲毫好處,不如退一步,把蒲陽城歸還於魏國。
魏國不敢與秦國抗衡,只得忍辱接受秦王的恩慧,自己非但沒得到一絲好處,反被人利用。張儀又乘機對魏王花言巧語,騙得魏王割地求和,自願成為秦國的附屬國。
張儀抵達楚國之後,首先收買了楚國奸臣靳尚;其次說明秦國要與楚國交好,並承諾歸還商於六百里地並且奉上秦國美女無數。
楚國忠臣紛紛勸楚王不要危言聳聽,可是楚王執意要和秦國交好,與齊國斷絕聯盟關係。齊國見楚國棄信忘義,自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立馬與秦國聯盟,請求攻打楚國。張儀當然不會錯失此番良機,隨即請求秦王派兵攻打楚國,韓、魏兩國為討好秦國,出兵偷襲楚國。
兩軍交戰沒多久,楚國便處於下風,不僅沒有要回商於六百里地,反而丟失關中六百里地,束手無策之下只得談判求和,張儀獻計給秦王,讓楚國簽署了不平等條約,讓其附屬於秦國。合縱在張儀眼裡就如同一盤散沙,很容易就被攻破,為秦始皇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
特別欣賞張儀的膽識,憑藉三寸不爛之舌,不戰而勝,穩固秦朝地位。
回覆列表
1、歷史背景雄厚
張儀,魏國安邑人,戰國時期張儀進入著名謀略家、縱橫家鼻祖、精通百家學問的鬼谷子門下,鬼谷子教育出了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呂不韋等風雲人物。張儀就是鬼谷子門下的一員,學習縱橫術,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謀略家。
2、連橫之術,重大歷史成就
“連橫”主張最重要的人物,年紀輕輕輾轉到秦國後得到了秦惠王的看重,被封為相。後代表秦國出使各國,憑三寸不爛之舌戲弄天下諸侯,先是打破齊秦兩國的聯盟,後到齊、趙、燕國,說服了各國“連橫”親秦,最終拆散了六國“合縱”聯盟。張儀的連橫之術為後來秦國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張儀折竹,學習勤奮的張儀
張儀年輕時替別人抄書,遇到好的、不懂的、沒見過的句子就先寫到手掌上,回到家後就寫在竹子上,時間一久,寫下的東西就成了竹冊子。後人以“折竹”或“張儀折竹”形容學習刻苦勤奮。
4、偉大的張儀在現在看來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憑藉刻苦努力學習,在自己所學的領域達到了空前的成就,影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