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北京小剩女喵小櫻
-
2 # 留下一瞥
這個問題我窮盡做母親的全部時間,思考、研究和考證,按照個人的認知,影響的輕重順序,總結如下幾點:
⑴在孩子出錯時,不分場合、不論方式、劈頭蓋臉、連打帶罵,語言中充滿責備和詛咒的教育孩子。
例如,孩子玩手機正在興頭上,家長奪下手機說,不能老玩手機(指責),眼睛壞了(詛咒)
後果,孩子不但不聽,而且揹著你繼續做,最後真的應驗了你的詛咒。
⑵家長孩子都在場時,教育的意見不一致,其中一個家長當孩子面指責另一個家長的錯誤。
例如,一個家長正在輔導孩子學習,另一個長輩端來一些水果,輔導學習的家長認為學習的時候不要吃東西,另一個家長認為孩子缺營養,有機會就趕緊補補。輔導功課的家長說,先放著,寫完了再吃。端水果的家長反對,要孩子邊學邊吃。於是兩個家長當著孩子的面爭論甚至互相傷害。
後果,孩子不再認真聽任何一個家長的話,認為兩個人都沒有能力和權威管教他。而且孩子認為自己是家裡的中心。同時認為家裡和社會都沒有等級區分,或者認為下級與上級就是這樣溝通的。成人後不知道尊重師長,以自我為中心,很難得到貴人的垂愛、護佑,一生平庸。
⑶言行不一
例如,一邊教育孩子要誠實,自己卻總是撒謊。一邊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自己卻從不讀書學習,甚至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看電視,打麻將等等。
後果,孩子會認為,這樣做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家長對他的要求都是充滿利慾的,虛假的,不是真實的,是一時的,並不是真的要這樣做。所以他會選擇性的做,最終孩子根本成為不了,父母所期望的樣子。
例如,當孩子需要撒謊時,仍然會隨便撒謊,養成瞎話溜舌,沒有誠信。當孩子考試結束時,扔掉一切書籍,再也不看任何書,不會真的愛學習。而事實是學習是貫穿一生的,學校學的是學習方法,隨時間推移學校學的知識會老化會遺忘。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很容易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被社會淘汰。
⑷在孩子面前誇獎其它孩子的優秀,刺激孩子趕上超過別的孩子,讓孩子變優秀。
例如,某某某多麼多麼好,肯定能上好大學……
後果,孩子目光短淺,把一時的得失看得很重,習慣性只看到別人的長處,喜歡用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較。自卑、挫敗感伴隨一生,失去樂觀幽默的性格,成年後性格狹隘抑鬱,習慣性的羨慕別人的長處找不到自己的社會地位,看不到自己的社會價值。長大後無論發展的怎樣,都認為自己人生很失敗。
⑸用孩子的父親或母親的錯誤做反面教材,父親或母親,在孩子面前貶低挖苦自己的另一半。
例如,一個媽媽對孩子說,你怎麼和你爸爸一樣,不愛乾淨。一個爸爸對孩子說,你怎麼向你的媽媽一樣懶。等等
後果,破壞孩子的三觀,孩子認為不好沒什麼,自己的爸爸媽媽不是也這樣。長大後用挑剔的眼光對待另一半,不會正確的處理婚姻關係,導致婚姻不幸。
⑸嘮叨孩子,發出不能起作用的指令,重複說一些話。
例如,孩子做錯了,孩子已經知道錯了,家長還總是提起這件事。再例如,叫孩子來吃飯,孩子總是磨磨蹭蹭,每次都一叫再叫。
後果,孩子會不讓你知道他的事情,以免被你嘮叨。孩子會對所有的提醒都不重視,會使家長失去做家長的威信。家長說的什麼話都可以被拖延和怠慢,形成不嚴謹的生活習慣,長大後有所謂的拖延症,其實就是不懂得尊重別人。
⑹總是直接說道理
例如,愛乾淨,講衛生,早睡早起,好好學學等等
後果,這些理論直接給到孩子,孩子是不理解的,那麼也就不會主動執行。使得教育成功變得很難。
以上內容是經過多年的理論、實踐加觀察總結的一點拙見,也許有的地方過於言重,但是子女教育是父母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直接關係到孩子的未來和幾代人的幸福生活,所以哪怕有一點點可能,我們也要儘量避免,直接的說教、責備打罵對於家長是簡單容易的,但是對孩子卻是影響一生的,我們不能隨便就毀了孩子的一生,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因材施教。
-
3 # 公正永生
謝邀。其實父母教育對孩子有很多地方是錯誤的。特別是父母對孩子說‘你看張家的孩子,和你歲數差不多,比你強百倍’。這個對比教育方法對還是錯?錯了!‘一句話啟發一個人,一句話葬送了一個人’。用比的教育方式直接損傷了孩子自尊,孩子受到傷害之後會啥樣?父母經常說的話‘你一輩子也不成人!’父母用這些話語從表面看,都是對孩子督促學好,實質都是在傷害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十有八九都是錯誤的。因此孩子有的叛逆、有的躺倒不幹、還有的一落千丈,這就是告訴我們,教育方式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錯誤的方式,會影響孩子進步。有時教育不當影響孩子一生,是不是?
-
4 # 立哥說教育
父母錯誤的教育孩子方式非常多,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培養好的性格(善良、有愛心、耐心、平和)。等孩子長大以後會變得自私任性,做事不計後果。我見過很多越是對孩子溺愛的家庭,孩子長大後對父母越不孝順。
一、不會給孩子說不。對孩子溺愛,孩子的要求父母都儘量滿足。這樣長大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孩子的要求太高,家長滿足不了他的要求時,他就會大哭大鬧。甚至做出一些讓家長,意想不到的危險事情。
二、不讓孩子做家務。在孩子小的時候認為孩子還小,所以不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等孩子長大了,家長再讓孩子做家務,孩子一是不會幹二是不想幹。我見過很多十八九歲的孩子,總是給家長打電話催家長回家做飯。自己連飯都不會做,進入社會以後怎麼辦?如何成家立業。(很多剛結婚的新婚夫婦,就是因為做家務又鬧了離婚。)
三、不會和孩子溝通。家長處理問題,方式簡單粗暴。孩子的要求能滿足就滿足,不能滿足非打擊罵。這樣養成了孩子性格乖張,不善於和同學朋友溝通。甚至沒有朋友,進入社會以後,不會為人處世處處碰壁。
四、不鍛鍊孩子的財商。家長不知道如何給孩子零花錢?給孩子零花錢太多,孩子對錢沒概念,花錢大手大腳。不知道錢從何而來?還有就是不給孩子零花錢,讓孩子對錢產生渴望。這兩種教育方式,都會讓孩子長大以後,容易在金錢上犯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
5 # 築夢驛站
關於中國父母的教育方式,很多人提出過不同的觀點,其中對孩子要求太高是所有父母共犯的主要問題。其次是部分家長過於溺愛孩子,以學習好為交易手段答應孩子任何事。再就是說話不算數,這種教育本身是父母的一種錯誤的言傳身教問題。最後就是暴力教育,雖說很多父母不對孩子實施棍棒式教育,但言辭方面的暴力真的是一點都不遜色。
一、要求太高相信很多人都常從父母口中聽到“別人家的孩子”,好像別人家的孩子永遠都是最好的,即使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家長也會說人家學習態度好,聽家長的話,懂事,乖巧等等一系列的褒獎詞。但轉頭對著自己的孩子就覺得什麼都做不好。孩子期中考試考了98分,父母還期待期末考試能考滿分。孩子會畫畫父母還要求他會唱歌跳舞,有些父母甚至希望或者要求自己的孩子成為全才。其實這種教育方法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的傷害很大,同時也限制了孩子任性獨立的發展趨勢。
二、過於溺愛孩子中國家庭教育中過於溺愛孩子的現象也不是持續一天兩天了,從中華文明興盛開始,大到皇宮,小到市井,從不缺乏過分溺愛孩子的父母,甚至是爺爺奶奶,尤其是現當下,很多年輕父母出門掙錢,孩子從小留給爺爺奶奶帶,或許是受到一些或多或少的“隔輩親”的影響,爺爺奶奶溺愛孫子那是十分出名的,有些孩子甚至仗著爺爺奶奶的疼愛不把父母以及其他人放在眼裡。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來說是一輩子的損毀,不提倡過分溺愛的教育。
三、說話不算數說話不算數好像是大多數中國父母的慣病,就拿我自己來說,我認為從小到大除了沒懷疑過父母對我的愛,父母說過的其他話我都懷疑過。久而久之,父母對我的承諾我也就沒那麼關心或者重視了,因為我知道他們只是說說而已。承諾這個東西,第一次沒有履行孩子會哭會鬧,第二次沒有履行孩子可能會哭鬧的更兇,當第三次第四次沒有去履行,那麼孩子會冷漠,直到後來他長大瞭如果你給了他承諾,他可能會立刻回絕你:“我不需要你的承諾!”而且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小孩一般都不會輕易相信別人,還有一種會對除父母以外的人過分相信,其實孩子最後變成上面兩種中的任何一種人都是非常可怕的。不信任別人的孩子內心很孤僻,願意相信除父母以外任何人的孩子很容易被欺騙,吃虧。
四、言語暴力或者肢體暴力棍棒教育一直被中國父母視為主要的教育方式,俗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父母有沒有想過,當這個孩子他還小沒有還手之力的時候你拿棍棒敲打他,他心想,我現在還不能把你們怎麼樣,等我長大了我就要反抗。很多父母沒有想過,而還有一些父母因個人情緒或者不好的生活習慣,如酗酒成性,一喝點酒喜歡打人,打的不狠不算,而且就喜歡聽孩子在那求饒。這種家長事實上需要接受一些心理教育課程,或許是因為他的童年也是在棍棒下度過的,所以他認為他的孩子也理應接受這種教育模式。
肢體暴力和語言暴力要麼使孩子變得自卑懦弱,要麼使孩子全力反抗激發人性惡的一面,因此暴力的教育方法硬背家庭教育摒棄。
-
6 # 教育哪有那麼難
我接觸很多有錯誤教育方式的家長,今天分享一個最常見的錯誤——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都說好孩子誇出來,可是我在教育培訓行業從業十幾年了,單說一對一進行學業規劃和心理疏導的學生加起來也上千了,在我接觸的青少年中真正被誇出來的好孩子還真不多,大部分都是誇殘的孩子。
好孩子一定不是誇出來的,但一定不能少了表揚和誇獎這種教育的方式。很多家長一味的表揚,一味的稱讚往往培養出沒有抗挫折能力的孩子。這些孩子自我意識很強,經不起失敗。
我認為要明確一個重要的觀念:誇獎和表揚是一種心法,而不是一種方法。所謂的方法就是工具,就是說我們為了達成咱們的目的,用一定的方法策略工具,以便於最終讓事情朝著我們想要的方向去發展。很多家長表揚孩子的時候是為了讓他們滿足自己的願望——比如說孩子你真棒!你把碗刷一刷;孩子你真努力!你快趕緊寫你的作業……你表揚他的目的是為了讓她受你的指揮。
如果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去表揚的,那你的表揚的效果一定很有限。最多也就維持到二年級到三年級,這就是一個頭了。那個時候你再用這樣的方法去表揚,孩子會立馬就識破你並且問你,爸爸媽媽,你又想讓我幹什麼?
我認為的心法就是我們賞識、讚美、表揚一個人,並不是出於我個人的目的,而是從內心裡面對這個生命尊重和欣賞。
真正的愛就像Sunny一樣,它無私地照耀著大地,給予萬物生長所必需的能量和養分,但是卻毫無所求。我們家長對孩子的表揚,就要有這樣的一種心態在裡面,這是你去表揚他的一個心理基礎。很多家長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雖然聽了很多的課,看了很多的書。但是你每次要去表揚賞識孩子的時候總是感覺很生硬,用的不流暢,老師教的那些方法人家用起來孩子有效果,同樣的方法你用卻沒有效果。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你只是拿賞識表揚當工具,而不是發自內心的去相信孩子是有優點的。所謂的心法也就是就是你發自內心的想法——孩子都是很有靈性的,他內心的感知能力特別強。家長的內心保持著對孩子從頭到腳的批判,強硬的擠出幾個表揚讚美的詞彙。你認為孩子能感覺不到?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我來談一談我的看法,我認為,父母愛孩子並不一定能教好孩子,愛的方法不對,反而使孩子天生純真的品性一步步受到傷害,影響孩子的一生。口頭上說著“我都是為了你好,實際上都是傷害孩子的行為。”
有的父母愛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僅僅是出發點而已,結果卻不是那樣。
父母有哪些教育方式是錯誤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第一,打著我都是為了你好的名義,讓孩子必須服從;我都是為了你好,我的付出都是為了你,這樣的話小時候聽過很多遍了,說一不二,強行決定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完全沒有自主權。應該買什麼樣的學習文具,可以和什麼樣的孩子要,看什麼樣的電視,都可以打著“為了米好”的名義來干涉。在我學藝術的時候也是這樣,我明明很喜歡,就是不讓我學,省吃省喝才學了的,他們明明就不懂,還裝作什麼都懂來干涉,世界上的事都沒有她們不瞭解的。
影響:只知道服從父母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上也只會服從別人,永遠沒有自己的主見,不知道什麼是對是不能,會走很多不必要的彎路。
第二,不可以做任何他們覺得危險的事情,要做的事情必須問過父母。不可以自己坐公交車,太危險了,所以等到高中才敢獨自出遠門;水邊太危險,離得遠遠的就對了;不要爬上爬下的,會摔到的,乖乖的坐著,凳子上有刺,扎你屁股了啊;這個危險你不可以做,那個危險也不行,你要做的的話,受傷了我可不管你,你願怎麼就怎麼樣吧。
影響:做事情的時候,都會先看到事物危險的那一面,養成猶豫的性格,缺乏果斷得性格,難以有比較大的作為。
第三,很多父母的心裡,都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專門來傷害自己家孩子的。每次考完試回家,“你怎麼才考了這麼點分,你看看那個誰誰誰,你對得起我嗎?”“學習不努力,天天就知道看電視,別人都知道幫家裡幹活,你都沒點眼力見”。無論學習還是生活,用有一個別人家的誰誰誰比你強,讓孩子喘不過氣,總是受打壓。
影響:別人家的孩子既然樣樣都強,我怎麼也比不過,那還努力幹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好,你們肯定是不在乎我的,孩子會產生這樣的心裡,慢慢疏遠父母。
第四,不重視孩子的內心需求,只在意自己。當孩子想與父母溝通交流的時候,父母總是以“我太累了,你自己玩吧”,“我忙著呢,你不要來煩我了”,“你怎麼總想出去玩呢?我們太忙了沒有時間”這樣的話開回復孩子,孩子很需要父母的,甚至是很依賴父母。
影響:孩子的世界很小,父母佔了很大一部分,在父母這一部分否定了之後,孩子心裡會有很大的缺失,變得孤僻不善於和別人交流,也不會和父母親近的。
第五,不允許孩子哭鬧,壓抑孩子的情緒。孩子一哭鬧,父母馬上就會哄孩子,不要哭了,不哭給你買糖吃,有這樣的溫和形式,也有,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你做對什麼了,還好意思在那裡哭,把嘴巴給我閉上。
影響:父母要接納、允許孩子有情緒。孩子會認為,父母不喜歡我害怕,害怕是不對的,我不應該害怕,否則媽媽就不愛我了。為了取悅父母,孩子在想哭泣時和害怕時就會壓抑自己,犯了錯會撒謊,遭受欺負會隱瞞不報。如果在父母面前都要這樣小心翼翼的,孩子在哪裡可以做真實的自己呢?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就會逐漸扭曲。
第六,自己做錯了是小事,孩子做錯了就要講大道理,責罵。小時候家裡摔碎了碗盤,肯定會被說一頓的,你怎麼這麼不小心啊?不是跟你說過了嗎?這點小事都幹不了之類的,非得說一頓解解氣不可,感覺寧願劃破手,這樣才能少聽幾句這樣的話。父母摔破碗,收拾乾淨就什麼事都沒有,心裡真是覺得不公平。
影響:父母不能以公平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就會失去孩子心中偉大,神聖不可侵犯的形象,說的話越來越不能讓孩子信服,再關鍵孩子就很難了。
第七,當孩子有問題時,為了省事,以課本上的知識應付孩子,打斷孩子。孩子在成長階段有很多的問題,對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這時候,父母就是他們的百科全書,“什麼料蹭來蹭去啊”“喬治為什麼喜歡跳泥坑啊”“什麼叫玩的很開心啊”,很多問題你都不知道怎麼去回答,有些家長就會說,你長大就知道了,你不要問了,你問題怎麼那麼多啊,用這樣的話來打斷孩子的求知慾。
影響:在孩子想學習的時候不鼓勵,等到孩子失去學習的樂趣,再想補救就晚了,他已經厭煩了,因為父母得行為告訴他,問問題是討厭的事情。
第八,說一套,做一套,讓孩子變得虛偽。
父母看到孩子玩手機,你一言我一語輪番轟炸,“天天就知道玩手機,你就不能幹點別的嗎?”其實,父母才是躺在被窩裡玩手機的那個人,“不努力學習,怎麼可能有好成績,你就是懶”,其實,父母工作也不想努力,還天天說自己很累。
影響:一邊立規矩一邊破壞規矩,給孩子錯誤的示範,那孩子就會應付你,你想看什麼就做給你看罷了。
第九,教孩子貪小便宜。看到路上開的花漂亮,折下來帶回家去。跟別人一起吃飯,算計著讓別人掏錢,完了還沾沾自喜,跟孩子分享自己勝利的喜悅。告訴孩子,看到好的東西要往自己家裡拿,便宜不佔白不佔,不拿才是傻子呢?
影響:佔同學的便宜,沒人願意跟他一起玩,在路上看到陌生人給個水也想要,那才是真的危險呢。
總結,教育孩子是大學問,要付出很大的耐心,很多的精力,不要圖省事,也不要教給孩子錯誤的觀念,孩子都是白紙,要在上面細心塗畫,讓每個孩子,都成為父母最滿意的作品。我是愛創意的櫻老師,關注我,我們一起聊聊教育孩子的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