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1
回覆列表
  • 1 # 健康活力桔

    任何人都無法忍受飢餓的痛楚,更何況是糖尿病患者。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的主要症狀是三多一少,其中的一多就是多食。糖友們經常會出現吃的多而且餓的快的現狀。有很多患者在臨床上反映,經常會出現餓得慌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經常感覺飢餓這是糖尿病患者的正常反應,輕者出現頭昏,心慌,飢餓感,出汗等症狀,重者則可損傷中樞神經系統。治療高血壓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飲食的控制,具體的原則主要如下:

    (2)少量多餐,將每日飲食總量分配到4-5餐中,白天每3-4小時進餐1次,睡前1-2小時少量加餐,既能避免餐後高血糖問題,又可避免"餓得慌"現象。

    (3)不要單純吃素,而要葷素搭配。注意控制動物脂肪但不可少了植物油,瘦肉和魚蝦也可適當吃一些,這樣可以延緩胃排空速度,避免時常產生飢餓感。

    (4)進餐時多吃一些蔬菜,餐後還可吃點含糖量低的水果,以增加"飽足感"。

    (5)如果聯合應用口服降糖藥物和胰島素或者勞動強度大時,患者需要在身邊備一些如糖果,餅乾和含糖飲料,一旦出現飢餓感時就吃上一兩塊餅乾,喝上幾口飲料,既可以減輕飢餓感,避免"餓得慌",又可防止誘發低血糖反應。

    合理調配飲食是治療糖尿病的一項重要措施,不僅可以緩解患者的飢餓感,而且對整個治療過程也有著重要意義。

    (6)每天一杯青錢柳薏仁茶,

    材料:薏仁10g、青錢柳20g。方法:水煎代茶飲.金錢柳具有“天然胰島素”、“醫學界第三棵樹”的美稱,每日喝兩劑,飯後2小時血糖和24小時尿糖測定量均下降明顯。圖方便的朋友可以再網上買袋泡茶,效果也很好。

    薏仁是藥食同源的常見中藥之一,性味甘,主要功效是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青錢柳和薏仁搭配,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

  • 2 # Miss荼靡

    飢餓感是糖尿病的一種症狀,可能是血糖控制不良,糖分無法被機體吸收利用所致,也可能是飲食不足,造成血糖偏低引起飢餓感。

    應儘快進行飲食和藥物調整治療。

    飲食控制剛開始時,由於進食量明顯減少,胃腸道不適應,經過數天的適應後,飢餓感會逐漸減輕。如果仍感飢餓,可採取以下措施:

    1、多吃低熱量、高容積的食品,如各種蔬菜,尤其是葉菜類等。

    2、少量多餐,將正餐的主食勻出1/4的量作為加餐用。加餐時選用低熱量蔬菜、半兩主食或1個雞蛋(50克),1杯牛奶(150毫升)。

    3、多選用粗雜糧代替精細糧,增強飽腹感。在同等熱量的情況下,選擇飽腹感強的食物就能讓人們在保證不餓肚子的同時又能降低能量的攝入。

    飽腹指數排名前15的食物分別為:煮過的土豆、魚、燕麥粥、橙汁、蘋果、牛肉、葡萄、全麥麵包、雞蛋、白米、扁豆、香蕉、白麵包、酸奶、花生。

    4、將口味變清淡,吃飯速度放慢,細嚼慢嚥,降低旺盛的食慾。 如果是低血糖引起的飢餓,則可先補充15克糖或熱量相當的一份主食,儘快糾正低血糖,並調整治療措施,防止再次發生低血糖。

  • 3 # 黑子科技

    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是基礎,控制飲食合理飲食是穩定血糖的方法之一,但是有很多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會有這樣一種兩難境地,就是明知自己很飢餓,可是又不能吃太多。那為什麼糖尿病患者總是容易感到飢餓呢?

    由於糖尿病人血液中的糖進不了細胞,因此不管外周血糖有多高,只要細胞無法吸收,就會有飢餓感,如果採取一餓就吃的方式,則會進入到一個惡性迴圈。血糖越進不了細胞,人就越餓,越餓越吃,血糖就越高,於人體的危害就越大。打個比方,汽車的油表反映的是油箱內的油量。正常情況下,您踏油門,汽油進入發動機,汽車行走。如果汽車得了“糖尿病”,踏油門後,汽油進不了發動機,於是您可能不管油箱裡的油有多少,還會去加油。

    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時感到飢餓時,一般都需要控制飲食,合理的飲食是治療糖尿病的關鍵。不過,適當飢餓不等於越餓越好。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飲食過程中會感到飢餓難耐,甚至出現頭昏、心慌、手抖、全身乏力、出汗等症狀,嚴重的甚至出現低血糖反應。此時則應適量補充糖分,有效控制低血糖。

  • 4 # 王旭峰營養師

    無論是1型或者2型糖尿病,都是由於血液中雖然糖分多,但無法順利存入細胞中,從而導致糖分都遊離在血液中造成血糖高。

    一型糖尿病由於自身的胰島細胞基本被破壞,無法分泌胰島素造成。

    胰島素的功能是結合胰島素受體,開啟葡萄糖通往細胞的大門,讓葡萄糖進入細胞並被利用儲存,從而減少血液中糖分降低血糖。同時它也促進糖元的形成、脂肪的形成。

    一旦沒有胰島素或胰島素極少,血液中的葡萄糖也無法順利進入細胞被利用,人體得到的能量少之又少,便會感覺飢餓,但實際上血液中游離的糖分其實已經堆了很多,最終卻只能隨著尿液被排出。

    二型糖尿病飢餓的原因也差不多。

    二型糖尿病多是由於自己飲食的不節制,生活習慣引起的。

    特別是肥胖人群,他們愛吃高脂高油的食物,或者喜歡暴飲暴食,長期下去對胰島產生了極大負擔。雖然二型糖尿病人的胰島尚可分泌胰島素,但一旦大量高脂高油食物攝入,胰島素開始分泌,胰島素就發現有太多工作要做,自己卻力不從心,從而出現了偷工減料的現象。

    偷工減料的胰島素不結合胰島素受體,從而並不是所有葡萄糖都能順利進入細胞被利用,所以二型糖尿病人同樣有可能會感覺到飢餓感。

    患二型糖尿病的人中肥胖人群居多,而到了二型糖尿病晚期,也可能二型糖尿病人的胰島細胞也由於過度操勞而部分死亡,長期無法利用葡萄糖後脂肪消耗也可能會出現一型糖尿病一樣的消瘦現象。

  • 5 # 打扮兒

    餓的感覺就是心慌,就是要吃東西,尤其是雞鴨魚肉。但是有糖尿病,只能吃清淡的,流流清口水,沒過多久,又餓了,清口水又開始流,唉!餓的知味,難受……

  • 6 # 王秋霞營養師

    都說糖尿病會呈現三多一少的症狀,即食量多,飲水多,尿量多和體重減少。但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早期(糖耐量受損)並沒有明顯症狀。當出現症狀時,糖尿病已經發展一段時間了。

    為啥糖尿病人經常會覺得餓?因為我們攝入的主要產能營養素(糖類)不能被人體利用,而是透過尿液排出體外。人體能量不足就會通知大腦發出訊號,“我餓了,需要能量”。

    無論是否用到藥物,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飲食治療來幫助維持血糖平穩。以下幾點飲食原則可供參考。

    1. 控制總能量,建立合理飲食結構。

    2. 均衡營養,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比例。

    3. 少吃多餐,有利於控制血糖。

    4. 飲食清淡,低脂少油,少糖少油。

    5. 優先選擇富含膳食纖維,低脂的食物,儘量少吃精緻主食,比如精白米麵和新增糖。

    6. 良好的心態可幫助穩定血糖。

    7. 適量運動可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有利於血糖穩定。

  • 7 # 老唐133672562

    糖尿病患者吃進胃內的食物胃將食物腐熟成糖後必須要有一定量的胰島素參與脾胃內分沁過程,將腐熟的原糖分泌成葡萄糖和其它營養成份。脾將這些營養成份輸送進血液迴圈到五臟六腑,濡養每一個組織細胞,人體才能健康有免渡力。由於人體缺少胰島素在內分泌過程中胃腐熟的原糖相當多的糖透過尿液排出體外,而人體必需的葡萄糖和其它營養成份分泌的又不足,致使血液中缺少人體需要的營養成份,這就是糖尿病。人體缺乏營養胃就常常處在飢餓狀態,所以人老感到餓,血液迴圈減慢。由於血液中營養成份不足,五臟六腑長期得不到血液足夠濡養,人體生理功能逐漸減弱,免疫功能逐漸低下,長久下去人體併發症就將產生。限於篇幅,有關有效治療此病方法和醫理待其它問答中回答,請予關注。

  • 8 # 北藍健康之家

      

    糖尿病患者因為控制飲食,容易飢餓,不到用餐的時間就飢腸轆轆,如不控制飲食,血糖升高病情加重。什麼才是健康的糖尿病飲食呢?既能吃飽血糖又不會升高。

    對於患者來說,遇到飢餓感是一種很常見的情況,這種現象因糖尿病而引起,也將因病情的好轉及病人的適應調節而減輕或消失。專家指出,患者可以採取下述辦法來應付飢餓感的發生:

    一:減少細糧攝入,多增加一些纖維食物,可以吃蕎麥麵、玉米麵、綠豆、海帶等。目前國內市場已有一些專供糖尿病人食用的保健食品,如蕎麥掛麵、綠豆餅乾等,可做為飢餓感嚴重時加餐之用。

    二:糖尿病人餓了可以適當多吃些低熱量、高容積的蔬菜。如西紅柿、菠菜、黃瓜、大白菜、油菜、豆芽、茄子、韭菜等等。

    三:糖尿病人餓了怎麼辦還可以用一些食療方來加餐。如飢餓感強烈時,可用冬瓜250克、山藥100克、豬胰1具(洗淨後),加適量調料燉煮後連湯食用,也可以用南瓜、大豆或豆腐等產熱量低的食品來燉豬胰食用。以緩解飢餓感為限量。

    糖尿病主要是控制糖分和熱量的攝入,可以少吃多餐,在主要的三餐中間可以選一些簡單、熱量低的食物,如一些不含糖的粗糧食品。加餐最好不要吃菜,否則,鹽和油的食物量都會超過每天食用的最低標準。

  • 9 # 使用者60747093448

    傳統治療手段只能依賴降糖藥和人造胰島素來緩解胰臟的功能缺失,隨著耐藥性的發展,最後只有節食和禁食敏感食物來減少對葡萄糖、蛋白質、脂肪三大物質的攝取量,減少水陸兩路的轉運量。

    但人體生命對以上三大物質的每天應有的總需要量並不允許貿然減少三大物質的攝取量,如果長期節食和禁食,人體生命終將因長期得不到基本營養量的供應而造成許多器官的衰竭和各種併發症而死亡。

    因為糖尿病節食治療而長期營養不良,導致臟器衰竭,危及生命,這就是活活“餓死”的說法。

  • 10 # 糖人健康網

    糖尿病人有三大症狀:多食,多尿,多飲。

    因為糖是體內供能的主要成分,但是糖尿病人因為本身的儲存糖分的能力減少了,大部分的糖都隨尿排出了體外。機體少了能量供給就經常處於飢餓狀態了。這就是為什麼多食,但是還是經常餓的狀態。再加上病人自己就吃得少,怕血糖升高的原因,就更容易餓。

    糖尿病人該如何避免飢餓感?

    1.食物總量和種類可以多,但總熱量不要多

    即少選擇熱量密度高的食物,多選擇熱量密度低的食物。

    熱量密度比較高的食物有:精白米麵及其製品、油炸食物、肥肉、動物皮等。

    熱量密度比較低的食物有:蔬菜、全穀物、雜豆、薯類等。

    2.增加富含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的食物

    一餐中適量增加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的含量,有利於平穩餐後血糖,並且很抗餓!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肉蛋類、豆類及豆製品等。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全穀物、雜豆類、蔬菜和水果。

    3.少吃多餐

    把一餐中的部分食物拿出來放在兩餐之間吃,既有利於血糖的平穩,又不會讓你在下一餐之前飢腸轆轆。

    4.嘗試改變慣有的吃飯順序

    吃主食之前先吃一些蔬菜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說到這裡,不知道各位糖友們是否明白了。但還是要提醒各位的是,飲食要配合運動、用藥、監測等其他方式才能達到最好的控糖效果!

  • 11 # 只有營養師知道

    糖尿病的確會經常感到飢餓,這是由於體內糖代謝出現問題導致的。

    糖尿病的發病是由於體內的唯一降糖激素 - 胰島素的分泌出現了問題,從而導致了糖代謝的問題。胰島素的功能是降低體內的血糖濃度,讓血液中的葡萄糖能夠運往身體細胞中,給細胞提供能量供應,也能促進多餘的糖分合成肌糖原和肝糖原,或者儲存為脂肪。但如果沒有胰島素的分泌,這些糖分會一直遊離在血液中,所以血糖久居不下,而它們也無法被運往細胞中得到利用,細胞由於缺少能量會動用身體中儲備的能量,而發出訊號給大腦:我需要食物,需要能量。但其實能量就在血液中,只是少了一個媒介。

    所以經常感到飢餓是由於體內血液中糖分依然沒被利用,在還沒有發現病情或者血糖調整不好的情況下飢餓現在是依舊會存在的。

    如果說已經聽從醫囑服用降糖藥和注射胰島素,可能也會出現飢餓,還會有頭暈心慌現象,這是由於血糖波動大,或者高血糖、低血糖的情況出現,藥物和胰島素劑量過多,兩餐之間能量缺乏的時候可能會引起低血糖現象,此時會頭暈、心慌、發抖、四肢發冷、想嘔吐等等,此時不能著急,記得身上常備一些小零食,在發生低血糖時食用一些緩解血糖波動。

    要遵守醫囑,不要擅自減少或者增加藥物和胰島素劑量,不然很容易引起血糖波動,高血糖或者低血糖,這樣很不利於維持血糖穩定,糖化血紅蛋白情況也會很糟糕,而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和併發症。食物也不要輕易增加或減少,要做大改動時也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經過溝通後再做決定。

  • 12 # 聶文濤健康管理

    糖尿病有三個標誌性的體徵。

    A口渴。這是口腔澱粉酶分泌不足症。在咀嚼穀物類食物的時候,口腔受到良性刺激開始分泌澱粉酶,口渴症狀立即緩解。而飲水對解除這樣的口渴效力很低。

    B耐飢餓能力差。飢餓來臨時,必須立即進食。如果不能立即進食,就會出現虛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狀。

    我們知道,低血糖症狀包括飢餓,心慌,出汗,手抖等。但是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在血糖並不低的情況下,也會出現這些症狀-稱之為相對低血糖症狀【參見第2章和5.3.2節】。這種情況多發生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由於患者血糖在短時間內下降過快或下降幅度過大引起的。

    對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的患者而言,飢餓感通常提示體內的胰島素分泌增加或敏感性增強,導致胰島素或降糖藥的用量相對過大,進而出現飢餓等相對低血糖症狀。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恢復過程中容易出現飢餓,通常提示胰島素或降糖藥需要減量。

    C高分解狀態。其中多尿是高分解的一個標誌性後果。人體物質分解的最終產物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其它所佔比例很小。多尿正是高分解的產物。體重下降是高分解的另一個後果。只要是糖尿病原因導致的尿多,一般都會有體重下降。

    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但沒有出現糖尿病這三個標誌性體徵,可以認為相對狀態良好。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並具備這三個糖尿病體徵,就可以認為相對狀態不好。而對在治療過程中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容易出現飢餓則通常提示胰島素或降糖藥需要減量。

    因此,我把糖尿病的這三個體徵均作為血糖性質評價的重要內容。對在治療過程中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口渴或多尿的加重,通常提示需要增加胰島素或降糖藥的用量,而容易出現飢餓則通常提示胰島素或降糖藥需要減量。

  • 13 # 參芪降糖

    在古代,“飢”與“餓”存在著程度上的差別。“飢”指一般的肚子餓,而“餓”是程度很嚴重的飢餓。如今,“飢”和“餓”兩個字已經混為一談,合成為一個詞,可用來表示任何狀態任何程度下的飢餓感。

    人身體一旦出現的飢餓的感覺,就會想吃東西,這屬於人的應激本能反應。營養學上所稱的飢餓指機體未能得到或未能充分得到自身營養所需的氧、熱能或營養素的狀態。

    飢餓感的出現不單單是因為食物攝入不足出現胃排空出現飢餓,現在還出現了由疾病驅動而出現的經常性飢餓,那就是糖尿病。

    很多人以為糖尿病患者“貪吃、貪喝、不忌嘴”是控制力不夠,然而事實上糖尿病患者之所以經常出現飢餓感覺,身體會想攝入大量的食物來填補空虛,這是血糖波動和營養缺乏雙重導致的結果。

    適當飢餓有利於控制血糖,一旦飢餓過度,就會出現昏迷暈厥。不少糖尿病人在控制飲食過程中會感到飢餓難耐, 出現頭昏出汗、手抖心慌、全身乏力等症狀,甚至會出現低血糖,導致患者深度昏迷,這是非常危險的。

    為什麼會餓?

    每個人大腦中有一個“飢餓中樞”,它是由一組特殊細胞組成的,這些細胞會提醒人體進食。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胰島素缺乏或胰島素不敏感,無論血液中葡萄糖多高,都進入不了細胞,糖尿病患者就會有飢餓的感覺。

    作為糖尿病患者,細胞不能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持續性的飢餓感會誘使您馬上吃糖或澱粉食物,以補充血糖的下降。血液中的血糖濃度過高,會吸附大量的水分,人體就會感到口渴,就會大量的喝水。另外,尿液中也存在高血糖,大量的水分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人體不僅覺得飢餓,還會覺得飢渴!

    研究表明,約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多食症狀,即飯量比以前增大,或者進食比同年齡、同性別、同勞動強度的人明顯增大,但仍時有飢餓感。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食慾下降,就很可能是出現嚴重併發症。

    餓了就吃危害大

    糖尿病患者總是出現飢餓感主要是因為糖利用不好。糖尿病是由胰島細胞受損引起的,而胰島細胞所分泌的胰島素是分解葡萄糖的酶,因為胰島素的減少人體不能將糖轉化為能量補充自身消耗,於是只能反覆出現飢餓感,催促患者進食。

    但如果採取一餓就吃的方式,就會進入到一個惡性迴圈。血糖越進不了細胞,人就越餓,越餓越吃,血糖就越高,對人體的危害就越大。

    建立科學飲食結構

    糖尿病患者最好採用少吃多餐分餐制,建立科學飲食習慣,以科學的飲食原則進行合理分餐,即每人一份,搭配合理,葷素均衡,從而控制進餐食物份量。

    此外,分餐制應遵循個性化原則,即根據患者個體情況,估算每日攝入總熱量,在一日三餐合理分配的情況下,設定加餐,最好在兩餐中間。如果加餐時食用的牛奶、雞蛋、蔬菜或豆製品等健康且比較耐餓的食品,那就更好了。

    正餐最好做到粗細搭配,即減少細糧攝入,增加一些含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如蕎麥麵、玉米麵、綠豆、海帶等。此外,還可以適量攝入一些專供糖尿病人食用的保健食品,如蕎麥掛麵、綠豆餅乾等,這些可做為飢餓感嚴重時加餐之用。

    加餐可以把水果、酸奶、堅果類、果乾、雜糧餅乾等來作為加餐零食適當補充,這樣不僅健康而且可以預防低血糖,從而補充大量的營養物質,但要注意加餐食品中的熱量需要計入每日總熱量之中,以免熱量過剩導致肥胖。此外還可以適當多吃些低熱量、高容積的蔬菜,如西紅柿、菠菜、黃瓜、大白菜、油菜、豆芽、茄子、韭菜等。

  • 14 # 醫學慕課

    在人們所熟知的糖尿病特徵“三多一少”中有一個就是多食,消谷善飢,似乎一直在進食,卻一會兒就餓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大腦中都有一個管理我們飢餓的感覺的區域,這個區域的細胞透過感知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來告訴我們的機體,是否產生飢餓的感覺。但是糖尿病患者,因為多多少少都有胰島素缺乏或者是胰島素不敏感,但胰島素又是我們機體中唯一的降糖素,就是導致進入機體的糖分並不能夠被充分分解利用,不能進入細胞,不被我們大腦中的細胞感知,就會出現飢餓的感覺,加上糖分沒有被轉化成能量去補充機體的消耗,機體沒有得到補充,就會讓患處反覆出現飢餓感,讓其進食去補充消耗。

    而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病,在其治療中,飲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與“飢餓感”的鬥爭中,一定要科學安排膳食,合理搭配,減少飢餓感,保證身體營養,不過度攝入給身體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一般需要循序漸進地控制飲食,主食要控制地吃,但是不能不吃主食。多吃低熱能,高容積的菜,多吃粗雜糧而不是精細的食物,多吃高纖維的食物使腸道排空延緩,每次進食前先吃一碗蔬菜增加飽腹感,膳食纖維越多,控制血糖的能力越好。

    參考文獻:

    [1]梁慧敏,鄧華聰.飢餓素與糖尿病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6,41(11):1168-1171.

    [1]李尤佳. 消除飢餓感 糖尿病患者這樣吃[N]. 中國中醫藥報,2010-04-14(007).

    [1]王長柏. 糖尿病人飢餓難忍怎麼辦[N]. 民族醫藥報,2006-11-10(002).

  • 15 # 醫聯媒體

    糖尿病患者容易感覺到餓是正常的,主因就是患者體內的高血糖引起的。高血糖就說明患者的胰島分泌的胰島素不足或者是其他什麼原因導致無法分解多餘的血糖,無法分解血液內的糖質說明無法產生大量能量,如此一來,在本能上人體會促使患者吃多一點作為補充能量的手段。所以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的食慾要來得大,是屬於正常情況。

    但是為了控制患者體內的血糖平衡又不能使患者餓道,所以就建議吃多一點熱量小同時又體積大的食品(一般就是多吃一點蔬菜,比如白菜、黃瓜、茄子之類常見的蔬菜,另外做的時候一定要少油少鹽,用蒸、燉的烹飪手法就不錯了),這樣子可以填滿胃部制止身體持續發出想要吃東西的訊號,又不會因為消化多了食物導致這一天攝取的總熱量超過身體真正所需,使得血液中的糖質又再次升高。如果不想再吃了,又一直感覺到餓,就需要自我暗示自己真的吃飽了,不然身體本能會使得胃部蠕動、分泌胃液,持續下去是會使胃部造成傷害。

    總之,糖尿病患者最好還是少食多餐,因為比在正常情況下吃多二到三餐,所以在吃正餐的時候,食量要控制在比正常情況下的食量少百分之三十,另外在正餐吃的主食最好是粗糧類的燕麥、玉米、小米、豆類的食品,而加餐就要跟上述一樣吃一些蔬菜。

    指導專家:張英澤,副主任醫師,保定市第一中醫院內分泌科。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及併發症、甲狀腺疾病等內分泌代謝疾病,中醫雜病。

  • 16 # 翼龍科技匯

    這個問題是讓糖尿病人比較難堪的一個問題。俗話說:人是鐵 ,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對於健康人來說:餓了就可以敞開肚皮吃,或是想吃多少,只要不把你的肚皮撐破你可以放心大膽地吃,餓的問題是非常好解決。而作為一個糖尿病人即使是餓的厲害,為了控制血糖他也是不敢大量地攝入碳水化合物,或是GI高的食物,因此體內缺乏葡萄糖能量的供給,糖尿病人經常會有餓的感覺出現,或由於攝入能量的不足導致低血糖現象的發生。糖尿病人由於缺乏能量而產生餓的現象這是人體的一個本能的反應,是一個表像。其根源是:由於糖尿病人的葡萄糖代謝出現了問題,即胰島功能出現了代謝紊亂,造成了糖尿病人不能將正常攝入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後生成的葡萄糖補充到人體各個器官所需要的能量消耗,或是糖尿病人由於胰島功能紊亂造成了葡萄糖輸送渠道的張冠李戴,葡萄糖該去的地方沒有送到,不該去的地方它偏偏給輸送過去了;而體內各個器官暫時消耗不掉的能量-葡萄糖,本應該把它儲存到它應該去的肝臟或肌肉組織中形成肝糖原、或肌糖原形式儲存起來。由於糖尿病人不能實現葡萄糖的合理消化、吸收、輸送、儲存,或是由於胰島一部分功能的喪失,作為人體生命迴圈系統維繫能量平衡的基礎崩塌了,人體需要的葡萄糖變成尿液中無用的尿液的混合體液體以排洩物的形式排洩掉了。因此在一些人的尿液中出現微量或大量的葡萄糖成分,這就是糖尿病人最典型的特徵。僅供參考,謝謝邀請。

  • 17 # 甄自在

    糖尿病人在日常服藥期間常會出現飢餓感;尤其是在糖尿病治療初期,飢餓感出現的情況比較多;做為一名曾經的醫務工作者,根據題主的問題,以二型糖尿病服藥治療為例,提出以下意見供參考:

    第一、飢餓感出現的原因

    1、血糖低

    由於用藥期間,醫師會囑咐減少主食(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並同時進行服藥,尤其是在治療初期,由於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調整,會出現低血糖的現象,當血糖過低時候,人體處於缺糖的狀態下,資訊反饋到大腦,引發飢餓感,甚至心慌;

    解決方案:

    此種情況下,儘快少量吃點含糖量高的食物,避免低血糖症狀加劇,危及生命安全。

    2.血糖高

    出現飢餓感有時候也不一定只是血糖低,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先檢測血糖值,因為有時候飢餓感會因為血液內糖的代謝紊亂,就是代謝軌道出了問題,人體血糖雖高,卻不能進入細胞,細胞因此得不到足夠的能量,刺激到大腦,導致大腦時不時地發出需求能量的指令,患者就會經常出現“飢餓感”,而患者此時不一定是真的餓了,而且這種飢餓,進食再多,也無法根治。

    解決方案:

    檢測血糖值、轉移注意力扛一扛,再配合良好的飲食習慣,慢慢會消失。

    第二:如何用生活方式消除飢餓感?

    1.科學配餐;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結構與健康人不同,需適量根據情況進行相關配餐(詳情可諮詢醫師或營養、健康管理師),綜合飲食方案針對糖、電解質等的紊亂;避免因為節食引起營養不良;

    2.少食多餐;

    根據自身血糖水平及控制情況,每天少食多餐,每天可吃五餐,但每次少量,即可減少血糖波動,也可減少併發症的危害。

    3.細嚼慢嚥;

    每餐飲食細嚼慢嚥,儘量每口食物都充分咀嚼後下咽,可有利於消化吸收,血糖穩定,減少波動。

    綜合來講,糖尿病人血糖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控制血糖波動有利於控制併發症;而良好的飲食習慣控制好飢餓感,也就相應的控制了血糖波動。

    另囑:糖尿病人要關注血糖,定期定點定時檢測,並與醫師及時溝通複診,調節藥物使用量;不可一直幾年不測不復診,容易出現併發症;

    祝願您身體健康!

  • 18 # 協和周大夫聊健康

    你好,作為內分泌科醫生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你這個問題提的很好。什麼是糖尿病?顧名思義,就是血糖高了,但是這個血糖高是指靜脈裡的血糖高。那麼血糖高,不是說明體內能量或者說熱量多嗎,為什麼還會餓呢?這得從能量的供應說起,利用能量的基本單位就是細胞,我們吃進的三大營養物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經過消化吸收進入體內,最終進入細胞內,線上粒體經過三羧酸迴圈,產生ATP供能。但是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抵抗或缺乏,沒有足夠的胰島素把葡萄糖轉運到細胞內,導致細胞營養供應不足,細胞一直處於能量不足的狀態,人體會產生飢餓感,因此需要增加進食,這就會出現惡性迴圈。因此,糖尿病人不但容易餓還容易乏力也是這個原因。

  • 19 # 臺灣鉻樂控乳片

    三個小妙招教你吃飽又降糖。

    糖尿病患者經常會感到飢餓,彷彿吃多少都難以滿足自己的腹部。然而糖尿病患者本來血糖就不穩定,吃的太多血糖表現不就更差了嗎?不吃的話,就容易低血糖?這可如何是好?通常是下邊這兩點引起患者的飢餓感。

    1. 低血糖

    人腦和身體的其他器官一樣,都需要足夠的葡萄糖才能維持正常的運作。如果血糖過低,腦部細胞就沒有足夠的能量。即便你的腸胃有足夠的食物,大腦中樞神經也會發出飢餓指令,讓人不由自主的想吃的更多。低血糖主要表現為出汗、心慌、頭暈、易怒、面色蒼白,嚴重患者會出現眩暈甚至喪生。

    2. 高血糖

    這是因為自身胰島功能出現問題,不能夠正常的吸收轉化葡萄糖,血糖就會升高。在血液糖分過高的時候,就會產生滲透利尿的情況。體內葡萄糖的大量流失,讓細胞沒有足夠的能量,訊號回傳到大腦,大腦就會發出缺糖飢餓的訊號。

    降低飢餓小妙招

    1. 少食多餐

    糖友們可以更改每天進食的頻率,一日三餐改為四餐或者五餐。達到少吃多餐的狀態,既不會低血糖,同時還可以保證熱量攝入更平穩,減少飢餓感。

    2. 多吃粗糧,少吃大米,白麵

    多吃如:燕麥、高粱米、玉米麵等粗糧食物,具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有很好的飽腹感,不會引起血糖的升高。

    3. 適當增加低熱量蔬菜

    多吃一些體積較大、熱量低的蔬菜也是很好的選擇,延緩腸胃的消化速度,減輕飢餓感。如西紅柿、黃瓜、白菜、萵筍、芹菜、苦瓜等都是可以的。

  • 20 # 智凡e健康

    民以食為天,對於糖尿病來講,飲食是控制病情的基礎.這也是讓糖友們經常憂慮的一件事兒.既不敢吃太多,怕因此高血糖;還不敢吃太少,又餓又難受.

    80%以上的糖友都不懂,為什麼一日三餐都按時吃,還會經常感到餓?

    1. 血糖不在標準範圍

    如果人體血糖濃度低,處於低血糖狀態,就會不由自主的想吃一些食物,

    如果人體血糖濃度高,而胰島素分泌量不足.身血液中的血糖不能完全進入細胞供能,刺激大腦中樞發出飢餓訊號,需要攝入更多能量.

    2. 碳水化合物吃的多

    穀類和薯類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豐富,適量吃一些對身體是有益處的,但很多糖友因為顧慮吃肉,平時炒菜放油少,所以谷薯類吃了很多.但因為這類食物消化特別快,所以往往飯後一兩個小時就又餓了.

    3. 生活習慣不健康

    如果經常喝酒,熬夜,食物在胃裡的消化速度也會受到影響,讓人想吃食物.長時間飲食時間不規律還會讓人體消化功能紊亂.

    4,情緒壓抑

    很多糖友覺得自己得了糖尿病這種終身性的慢性疾病,未來一片迷茫,再加上生活上各種瑣事的影響,情緒十分壓抑.一些人就會自我安慰,多吃些好吃的來讓心情愉快起來.

    如何應對飢餓?

    首先要做的的就是經常監測自己的血糖,保證血糖的穩定;其次,飲食上,一日三餐要按時按點,食物種類的合理搭配,滿足人體每天需要的營養,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最後,要保持愉悅的心情,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控制好血糖,糖尿病並不可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哈姆雷特》裡的奧菲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