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管管o投資即修行

    1.那裡是人世間一群最聰明的人聚集之地,是全球最頂尖的大腦匯聚處;

    2.那裡創造了無數的財富神話,世間很多的繁華從那裡開始;

    3.那裡是無數金融業者的朝聖之地,是很多人夢的歸處;

    4.那裡是無數災難開啟之地,是很多人夢碎之處;

    5.那裡也是無數繁華落幕的地方!

  • 2 # 金融獵手

    一種制度或體系的建立與完善,終究要歷經百般艱辛加上鍥而不捨。五月,正是這樣一個激情的交叉點。

      證監會一紙政令,瓊民源真相大白,人們在輕舒一口氣後,自然高揚起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的呼聲;孕育多年的歐元一朝呱呱墜地,“接生婆”們顧不上抹去汗水,馬上又在為如何創造一個獨立、超然的政治與社會環境而操心;華爾街三起銀行兼併案浪擊猶在,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世界金融業的未來格局。

      “利潤操縱”這個概念,從3月28日首次見諸蔣義宏先生髮表在《中國證券報》的長文起,短短十餘天內,中國證券業界人士,無論讀與未讀,言必稱“利潤操縱”。這再清楚不過地說明了這個問題的嚴重程度。

      中國的證券市場走到今天,是否“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的一個標誌便是能否摒除黑幕操作,給市場和投資者一本明白賬。然而進入中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的“年報月”,那些報表數字做出的奇怪圖形,使無數人心生疑竇。

      本期封面文章“注水的牛年”從考察上市公司為達到10%淨資產收益率使用的各種手法入手,透視中國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歷史和現狀。我們的目的是,將到目前為止,只為業內所熟悉的上市公司利潤操縱內幕,以一種大家都能讀得懂的形式,擺到讀不懂經過各種手法裝飾的財務報表的普通讀者面前。

  • 3 # 金融行情每日分析

    收割全球財富,像這次我就感覺美國股市是故意的,然後全球受影響,全球資產都降,黃金都降,加上大宗商品,和期貨,然後在都炒低

  • 4 # 最後一支玻尿酸

    華爾街是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的一條街道。全長僅500多米,寬僅為11米。卻以“美國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

    華爾街形成初期就是荷蘭人開展黑奴貿易的場所,可以說,從誕生之日起,華爾街就帶著骯髒與罪惡。

    現如今, “華爾街”一詞現已超越這條街道本身,成為附近區域的代稱,更是美國金融業的代名詞。美國摩根財閥、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財團等開設的銀行、保險、航運、鐵路等公司的經理處集中於此。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也在這裡,至今仍是幾個主要交易所的總部:如納斯達克、美國證券交易所、紐約期貨交易所等。

    個人觀點,美國式的金融看似自由開放、充滿誘惑。實則在一派文明景象下面,充斥著欺騙與搶奪,所謂的“自由“將人類的貪婪放大到極致,而所謂的金融秩序也是由財閥主導建立的,貪婪無度所帶來的巨大風險被設計精妙的金融規則包裝,再透過金融機構無所不在的觸角與社會緊密捆綁。在這個金融金字塔上,利益被層層輸送塔頂,而風險卻向下層層轉嫁至全美國乃至全球,最終被犧牲的永遠是社會底層人民。

  • 5 # 張成逸股事

    說起華爾街做為財經方面的人敬佩之心肯定是油然而生,那是投資界最神聖的地方。從最初電視裡畫面看到一群人吵吵鬧鬧、一張張單子傳來傳去,隨著單子的傳遞一會就影響到了,英國的黃金價格、沙特的石油價格、巴西銅礦石的價格。

    這是資本的力量,這就是世界頂級精英制定的,虛擬的物品的買賣。來收割實實在在勞動產出的產品。

    現在再也不是最初的原始社會、農耕時代。是資本運作、投機取巧的年代。資本運作是雙面的他可以避免你在現實生活中的虧損、也可帶來投資的盈利。資本運作也是恐怖的,當年索羅斯做空亞洲金融市場。以一己之力整個亞洲經濟蕭條、民不聊生。讓很多人想不清楚,自己任勞任怨的工作,卻沒帶來自己的豐衣足食。

    怎麼看華爾街呢?美女與野獸並存。資本在籠子裡就是溫柔的美女;一旦開啟籠子就是吃人的野獸。資本的貪婪確定了華爾街的本性。

  • 6 # 好郎不吃肉

    曾經的華爾街並沒有多重要, 由於歷史和政治因素以及一些機緣巧合的成分,它才得以成為重要的金融中心。

    如今在華爾街發生的事情可能會影響全球數十億人的生活, 華爾街的交易員每天的交易都會帶來數百萬美元的損失或者盈利。 初創企業的CEO們夢想著在這裡進行IPO,而MBA學生則渴望坐在辦公室進行交易。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但這一切曾經都只不過是一面小小的木牆而已。

    華爾街是一條在曼哈頓南端附近延伸六個街區的道路。 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數家銀行都位於這條道路上。 華爾街作為一個金融實體要比這大得多。 對於華爾街周圍的幾個街區,公司和美國一些最重要的金融組織:美聯儲,《華爾街日報》,納斯達克證券市場,紐約商品交易所和無數銀行都在附近經營, 這使得華爾街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事實上,華爾街名稱的由來仍在歷史學家的爭論中。 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它很可能始於荷蘭殖民者的防禦陣地。

    在1668年的第二次英荷戰爭之前,紐約還被稱作新阿姆斯特丹,當時是是荷蘭人的殖民地。

    荷蘭殖民者擔心英格蘭人會入侵他們的殖民地,便在他們的定居點周圍修建了一堵高3米,長700米的木牆。 它大體上沿著我們今天稱為華爾街的區域,在華爾街和珍珠街,華爾街和百老匯的現代交匯處設有大門。這就導致未來的英國移民來到這裡的時候以沿路的隔離牆命名它為Wall street,中文音譯就是華爾街。

    美國約市曼哈頓區南部一條大街的名字,長不超過1.6千米,寬僅11米,wall sterrt 是英文“牆街”的音譯。 集中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美國洛克菲勒、摩根、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波士頓財團、梅隆財團、克利夫蘭財團、芝加哥財團、加利福尼亞財團、德克薩斯財團等大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鐵路、航運、採礦、製造業等大公司的總管理處。

    經常在一些財經新聞看到,“華爾街又調高了某某公司的目標股價”、“華爾街又對原油期貨預判”、“華爾街對某某公司淨利潤預期”“華爾街對沖資金對某某公司進行做空”等等, 華爾街 究竟有何 “神力”影響全球經濟。

    在2001年9月11日,位於華爾街附近紐約金融區的世界貿易大廈遭到恐怖襲擊,紐約交易所停止交易,這一刻,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幾乎停擺,從 9.11 這事可以看出華爾街這個金融帝國的影響力巨大 撼動全球。整個紐約有50多萬金融業員工,華爾街就佔了10多萬人,這條又窄又短的街上竟容納著10多萬人。聚集了許多精英,而且這些人收入極高,動輒幾十萬美元年薪比比皆是,高的上千萬美元上億美元年薪。簡而言之華爾街控制著大量美國金融,而美國控制著大部分全球貿易。

    2008年9月15日,世界聚焦美國華爾街。當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證券公司被美國銀行收購。受此影響,紐約股市三大股指15日巨幅下挫,創下9·1 1事件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有人說這是"百年一遇的大地震"、也有人用"金融風暴"比喻這場危機。而處於這次金融風暴中心的人們,也經歷了刻骨銘心的日子。正如人說的,美國華爾街小跌,其他國家大跌,而美國大跌,其他國家暴跌。

    華爾街大佬很多身價百億美元,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市值4878億美元,巴菲特財富超過800億美元,索羅斯250億美元,華爾街狼王卡爾·伊坎140億美元,對沖基金教父的雷達里奧掌管著1200億美元,量化投資之父”詹姆斯·西蒙斯身價85億美元,杜邦財團市值721億美元,摩根大通市值3837億美元,洛克菲勒家族掌管著上千億美元資產,花旗銀行市值1805億美元等等,這些大佬和大財團掌握大量財富,簡直是富可敵國,對全球經濟影響力巨大。華爾街同樣影響著美國政治,美每次國總統大選,華爾街的大佬都會選邊站隊,而那些總統候選人同樣希望得到華爾街大佬的支援,有人說過華爾街的力量能夠左右美國大選。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出身。

    美國是三權分立、司法獨立,造成軍工、金融、律師三大利益集團主導美國政治,金融巨頭和跨國企業對經濟的操縱,因為政客競選依賴財團的政治獻金,所以那些華爾街財團間接影響著美國政治,而美國又是全球頭號經濟強國,2017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按2017年現價,美國GDP為193868億美元,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2.3%,美國無論是經濟、政治、軍事、教育、科研等等綜合國力都是超級發達。目前暫時無人與之匹敵,當然此時中國在高速發展,超越美國也只是時間問題。

    1993年國務院批覆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提出在西二環阜成門至復北京金融街核心區興門一帶建設國家級金融管理中心,集中安排國家級銀行總行和非銀行機構總部,北京金融街應運而生。金融街南起復興門內大街,北至阜成門內大街,西抵西二環路,東臨太平橋大街,規劃用地近103公頃。其中建設用地約44公頃,道路用地約32公頃,綠化率超過30%,金融街出現規模。

    金融街區域總體規劃建築面積為402萬平米,其中,寫字樓面積達74%,公寓佔3%,酒店佔4%,綠地等其他配套佔19%。目前,已完成建築面積322萬平米,在建面積為51萬平米。全部投資預計為460億元,已經完成投資380億元。依照總體規劃,到2008年金融街將全部建成。北京金融街佔地1.18平方公里,是北京市第一個大規模整體定向開發的北京金融街金融產業功能區。據瞭解,北京金融街一共有523家金融機構,有175家企業總部,在世界500強中有18家企業機構都位於這條金融街上,99.5萬億元的資產規模是全國金融機構的40%,在此地從事金融工作的員工有接近23萬。而早在古代,北京金融街所在的這片區域,已經是一個金融中心了,早在元朝時期,這裡便被稱為“金城坊”,而到了清末、民國,這裡已經發展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金融中心,有市場人士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北京金融街在未來或許會取代華爾街,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

    華爾街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時代的標誌,雖然隨著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各地的金融中心不斷飛躍,倫敦、東京、上海、深圳等全球金融中心的崛起,華爾街會不會被超越,還需要時間的檢驗,但是華爾街對全球經濟還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 7 # 股友人生

    華爾街,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從白老匯路延伸到東河的一條街道。由於是對整個美國經濟具有影響力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所在地,亦為美國的金融中心,對全球金融活動具有巨大影響力,財富的聚集地。華爾街,金錢永不眠。

  • 8 # 女團財經

    二戰以後,紐約就一直是全世界公認的金融中心,華爾街更是集中了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萊曼兄弟、花旗等幾乎所有金融界響噹噹的名字。

    而如今,紐約的地位正面臨被取代的危機。以2006年為例,全球前三大新股籌資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及俄羅斯國營石油公司Rosneft。工行和中行在香港上市,Rosneft則選擇了倫敦。

    據麥肯錫公司今年1月釋出的一份研究報告稱,按目前的趨勢,紐約可能在未來5年內丟掉7%的金融市場份額,相當於6萬個工作崗位。在接受麥肯錫調查的50名華爾街執行長中,有40%的人認為,紐約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將在未來5年內逐漸減弱。

    業內人士指出,紐約目前面臨著三大挑戰:一是有太多的監管機構;二是有關證券的集體訴訟大幅增加;三是美國公司並沒有準備採用歐亞廣泛採用的國際會計標準。據稱,2007年初美國財政部召開過一個主題為“資本市場和經濟競爭力”的研討會。此舉意味著,不僅是華爾街,就連美國政府也已意識到美國資本市場競爭力流失的危機。

    而與此同時,倫敦金融城的表現令人吃驚。這塊位於倫敦東面、面積僅有1.4平方英里的土地,已經成為全球20%的國際貸款、30%的外匯交易、40%的場外衍生品交易和70%的二級債券市場交易的發生地。

    今年各組織有關國際金融中心排名的報告版本迭出,雖然在評價標準上各有不同,上榜城市也大相徑庭,但都毫無例外地將倫敦的名字放在紐約之前。

    今年以來,俄羅斯銀行業、挪威石油和天然氣產業以及英國不動產業掀起的IPO潮,令歐洲銀行業獲利頗豐。截至5月底,在華爾街承銷商收取超過其歐洲同行2倍IPO佣金的情況下,歐洲IPO吸金378億美元,是美國212億美元IPO規模的178%。業界預期,今年餘下的時間,企業在歐洲的IPO潮流仍會風起雲湧。這種情況在二戰結束以來尚屬首次,歐美歷來存在的銀行收益鴻溝因此近乎於無。

    面對挑戰,美國金融界不遺餘力地強化自身競爭力。不久前,紐交所集團以140億美元收購了總部位於巴黎的泛歐證交所,以此獲得了對4個歐洲國家證券交易所的控制。而規模較小的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也宣佈以37億美元收購擁有北歐7個證券交易所的瑞典斯德哥爾摩期權交易所,以聯合組建一個跨大西洋交易平臺。近日還傳出訊息說,全球最大的能源期貨交易所NYMEX正在尋求買家,而紐交所最有可能勝出。

    倫敦方面亦有大動作。日前,倫敦證券交易所宣佈,將以16億歐元、收購位於米蘭的義大利證券交易所,如果交易成功,合併後的新集團將成為歐洲第一大證券交易所。

    3-2

  • 9 # 朱易觀市

    之前在個人的一篇回答說過,金融領域世界史上能夠封神的只有三個:傑西利弗莫爾,沃倫巴菲特,喬治索羅斯。當今世界上只有兩個,巴菲特和索羅斯。注意,其他的,都是辣雞。巴菲特和索羅斯,是和大眾意義上的華爾街的那幫人劃清界限的。首先,華爾街只是單純的名氣大,非圈內人士所向往但是其中的內情並非大部分人想象的那樣。華爾街幾十年之前比較亂,由於壓力大,召妓吸粉的事情常有,現在整治的好了很多但是依舊有小範圍霍亂的存在。再者,之前說過巴菲特和索羅斯是比較瞧不起有華爾街光環的人的。具體來說,華爾街因為有巴菲特和索羅斯為榮,而其他人則是以華爾街為榮,由於個人沒有卓越實力所以自己的名號沒有闖出去,單純的頂了一個華爾街的頭銜、光環,外人看著很羨慕。但是圈內的真正大佬相當鄙視。最後,最根本的一點,實力差距,不但是實力差距,盲從或者說被迫做出隨大流的決定也是華爾街常有的。真正頂尖的基金全部是高度集權,重大決策由公司集權者做決定,而巴菲特和索羅斯分別是各自基金的首腦。並且個人實力毋庸置疑,做任何決定都不會有人說三道四。但是其他的職業經理人或者決策人,迫於無奈必然會隨大流。比如說絕大多數基金經理都投資某個專案,如果你選擇跟隨投資這個專案,那麼失敗了也不會有投資人譴責你,你可以解釋絕大多數人都投資此專案。但是如果你做出與絕大多數人不同的決定,成功了還好,如果失敗必定會給投資者落下口實。大多數人可能覺得這就是勇於承擔壓力,勇於堅持是否正確的問題,但是華爾街的工作氛圍壓力非常非常大,之前也說了會有部分人藉助性和粉來釋放壓力,再加上基金經理爬到這個位置很不容易,在高強度競爭的環境下,你若失敗接著會有人頂上,所以除非是某基金公司的真正首腦,否則絕大多數基金管理人很難做出真正正確的決策。

    看過電影《華爾街》吧?其實就差不多,那部電影裡面展示出來的資訊不僅僅是商戰、股票那麼簡單,裡面有趣的東西多了,最重要的是:華爾街根本沒有陰謀家說的那麼神,又是控制美國大選,又是發動世界大戰的,大凡多讀點書,多瞭解點天下大事也知道把華爾街吹得神乎其神有多搞笑。

    我們一般說的廣義上的“華爾街”,其實指的是資本主義世界的資本家群體。華爾街自身就是個平臺,它的主要意義還是在於它在全球金融界有著巨大的權威,對全球經濟有著最直接的展現。所以華爾街本身就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世界級的金融危機爆發與否,首先就看華爾街的情況,但是它其實扮演的就是個視窗角色,而不是真實的推手,前段時間美股熔斷,第一次熔斷是因為沙特那邊出事,你看華爾街有辦法嗎?最後還不是要從“其他方面”解決問題。

    華爾街活躍最多的,其實無非就是股票經濟,對沖基金經理之類角色,就是電影裡巴德他們那個層級,可能在我們看來他們收入頗豐,但在那樣一個平臺,其實就和我們的電話銷售一個德行。

    電影裡蓋柯這樣的人,華爾街不是沒有,而且一大堆,也確實有些發了大財,但是他們其實就是類似於寄生蟲一樣的角色,有大有小,好萊塢很多電影都有描述這類角色,比如《風月俏佳人》男主,他們99%也不是電影裡那種叱吒風雲的形象,因為他們做的往往就是在公司之間有大動作時搞些追漲殺跌的遊戲,買賣公司,真的靠他們自己是很難完成的,他們的資本基本就是和股票這些金融產品繫結,這也就導致他們很容易被真正的大資本家牽制,歷史上他們被後者搞得半死不活的情況真不少見,最有名的,就是當年保時捷收購大眾案,被這些汽車集團的高層搞得恨不得跳樓。

    真正的高玩是誰?一個是上文說的汽車公司高層那樣的人物,還有迪斯尼啊,這類超級企業做個假賬就能讓蓋柯這樣的人瘋狂買入股票了。另一個,看電影裡就明白了,蓋柯首次和懷德曼爵士對抗時,懷德曼爵士怒氣衝衝說了一句:我能買六個你還有餘!直接問候到蓋柯母親了,結果呢?蓋柯也承認人家有錢就是爹,得和人家討價還價。

    懷德曼爵士是什麼人?一邊是和蓋柯一樣追漲殺跌,一邊是花大錢買下各種實體企業從中獲利的同時更經營大型企業,比如鋼鐵廠,比如航空公司。

    現實生活中,這種人的終極形態,就是巴菲特,而他最有名的投資活動,就是那甜的發膩的喜詩糖果。這種人,就是真正的高玩,他們玩的不是股票,而是真正意義上的資本,是上市企業發展的命脈,他們的活動,很多就能影響到接下來許多人吃飯溫飽的問題。華為不上市難道會怕華爾街那些小散戶嗎?太開玩笑了,人家擔心的是真正的大資本!

    國內也不乏這類牛人,比如當年的某地產企業爭奪戰,從某人舉牌開始,到最大股東冷眼旁觀,再到旁觀者進場,股民眼睜睜看著股價瘋了一般上漲,最後是某地鐵企業入局才救了一命……但就這樣,最初舉牌的人還是掙得盆滿缽滿。

    而這些人,根本就不屬於華爾街,華爾街的平臺,對他們而言,太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易》與《易經》的本質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