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糖財經
-
2 # 談股論今吧
擴大內需主要是透過擴大國內投資和國內消費來帶動國民經濟增長。
特別是當前疫情之下,除打贏疫情防控之戰,如何取得今年脫貧攻堅之戰和保持經濟發展的目標也十分重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7日召開會議,分析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研究部署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當前經濟工作。
加大“六穩”工作力度。
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
消費類主要是促進居民消費,目前旅遊、航空、影業、餐飲受疫情影響最大,各地都出臺了相關刺激方案。
投資類:主要是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促使穩定走向國際化,把更多的海外資金吸引到國內來投資。在此基礎上國家提出新基建投資方向。
新基建包含:5g通訊技術、特高壓、城市軌交、新能源電樁、大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
-
3 # ETC老楊
主要集中在基建,5G,科技創新等方面。
其實很好理解。先給這些企業投資或者注資,這些企業需要它的上游公司給它供貨。以5G為例,假如國家為拉動內需,投資1000億給移動聯通電信等公司宿舍5G,那麼這些公司拿到投資後購買大量終端,假如是中興和華為,那中興和華為需要生產大量終端,就需要上游供應商的晶片,假如是中芯國際和紫光展訊。一層一層的向上拉動,直到最頂層的原料供貨商。這些所有的公司,可能遍佈中國各個地區,不可能在同一個城市。這些賺到錢的公司和員工,他們大部分也只是在本地消費,這樣也能拉動當地餐飲,服務業等產業。
-
4 # 平凡牧羊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剛剛給出重要部署。中央政治局4月17日會議精神彙編。
一、當前工作的著力點是六保:
1.保居民就業、
2.保基本民生、
3.保市場主體、
4.保糧食能源安全、
5.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6.保基層運轉。
二、當前拉動經濟的主要抓手是三投:
1.實施老舊小區改造
2.加強傳統基礎設施
3.新型基礎設施投資。
三、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四增:
1.提高赤字率,
2.發行抗疫特別國債,
3.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
4.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四、穩健的貨幣政策是三降:
1、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2、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
3、把資金用到支援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上。
-
5 # 今天不下棋
中國經濟有三駕馬車,分別是投資、出口和消費。疫情期間,出口不可能有增長了;消費目前看效果也不好,畢竟大家兜裡沒有錢啊,且華人骨子裡預防性動機較強,當下收入增長緩慢情況下,刺激消費政策效果都不理想,所以只有靠投資拉動經濟;投資拉動,以製造2025為基礎,政府投資是風向標。目前疫情對全世界經濟的影響比次貸危機更甚,對中國而言,一面玩控制通貨,一面要穩定經濟,兩害取其輕,必須靠專案拉動。依然要在鐵公基上面找突破,這就要求國內國外兩個市場都要抓,要以一帶一路為契機鼓勵企業走出。
-
6 # 財富共贏
受疫情影響,全球出現黑天鵝導致全球經濟受到強烈衝擊,對實體經濟形成了重創,特別對全球供應鏈來說將會產生一次重大的洗牌,全世界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排他反應。現在出口受國外疫情影響出現下滑,企業只能出口轉內銷,可是內銷這麼多年基本處於平衡狀態,國外要想拉動內需唯有刺激消費,加大國內投資。最基礎的最快的內生拉動就是基建,傳統基建以房地產為主,現在房住不炒,國家對房地產行業限制,不會再加大力度刺激,所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3月4日召開會議,提出了“新基建概念”,
會議指出,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路、資料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根據相關報道,“新基建”最可能集中於7大領域:一是5G基站建設(5G板塊),二是特高壓,三是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基建和高鐵),四是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五是大資料中心,六是人工智慧,七是工業網際網路。
“新基建”的特點在於支援科技創新、智慧製造的相關基礎設施建以及針對“舊基建”進行的補短板工程。新基建一個主要包括以科技產業升級為核心領域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如5G基站、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車聯網、人工智慧、智慧醫療、網路安全、雲計算等;另一個還包括軌道交通等交運短板、核電等能源短板、垃圾回收處理等環保短板、醫院養老院體育場等民生短板等領域。傳統基建的投資效率不高,同時也可能導致產能過剩並加速房價回升,“房住不炒”的主線下新基建推行變成的勢在不行。所以結合來看,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的特點在於支援科技創新、智慧製造的相關基礎設施建以及針對傳統基建進行的補短板工程。第一,新基建的佔比持續升高,但目前傳統基建仍占主導地位;第二,從新基建的分項來看,軌道交通、園區開發等致力於傳統基建還是佔絕大多數,而5G、大資料等新基建行業的佔比不足50%。因此從短期來看,傳統基建仍是當前穩增長的主導力量,但往後看,隨著政策的不斷引導和資訊科技的持續發展,我們認為5G網路、大資料中心,特高壓,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工業互聯,人工智慧,城鐵與軌道交通等新基建有較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所以新基建將會成為拉動內需新馬車,國家政策會對新基建給予持續性的刺激,未來可以從這幾方面尋找機會。
-
7 # 財思廣益
最簡單的,搞基建,這也是中國這幾十年一直在用的手段。
另外,貨幣政策上也在放寬,先讓企業活下去,保持就業率,這樣普通平民才有錢花,或者說才足夠安心花錢。畢竟缺錢的時候,人都喜歡存錢,而不是花錢。
-
8 # 時間的朋友軍哥
【軍哥交流】要拉動內需,是要拉動哪些具體的專案?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政策趨勢。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中對下一步的政府工作做出了方向性的規劃,對拉動內需和投資專案也做了明確的說明: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加強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會議強調,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要釋放消費潛力,做好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擴大居民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加強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綜合中央會議精神和部委檔案,我認為拉動內需,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的建設專案:
實施老舊小區改造4月14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會議提出,今年各地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涉及居民近700萬戶,比去年增加一倍,重點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區。
老舊小區改造包括以下專案:水電氣線路老化改造,小區內道路及綠化改造,加裝電梯、充電樁,增加公共活動場所、養老、助餐服務,增加停車設施、托幼服務、便民商店、快遞服務點等。
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俗稱“鐵公基”的,主要指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利設施等建設專案,為中國經濟發展、及2008年走出經濟危機,發揮了重要的基礎作用。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首次提出於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加快5G網路、資料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我的理解新型基礎設施主要指以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資訊數字化的基礎設施。
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帶來的新建設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是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置、新業態、新模式的融合應用,加快傳統產業的提質增效。是以智慧、綠色、質量、安全等為重點,持續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裝置更新。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深化人工智慧、5G、工業網際網路等新一代資訊科技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用新一代資訊科技對製造業進行全要素、全流程、全產業鏈改造。發展智慧管理、智慧生產和智慧服務,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方向轉型升級。
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帶來的新建設《“十二五” 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高階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車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提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左右,產業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顯提升。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新能源等領域一批企業的競爭力進入國際市場第一方陣,高鐵、通訊、航天裝備、核電裝置等國際化發展實現突破,一批產值規模千億元以上的新興產業叢集有力支撐了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戰略性新興產業廣泛融合,加快推動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湧現了大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成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有力支撐。
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會帶來5G網路、物聯網、特高壓電力傳輸、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智慧城市、風電、光伏發電等一系列新建設專案。
總之,透過研究政策趨勢及會議精神,根據產業規劃,拉動內需,主要拉動老舊小區改造、傳統的統路、公路、機場、港口、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和以5G、人工智慧為代表的資訊數字化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傳統產業專案智慧化改造及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帶來的特高壓電力傳輸、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智慧城市等建設專案。
-
9 # 貝恆
什麼叫拉動內需?各級政府要根據實際常遠統籌考慮,比如這裡需要修建一條鐵路,這裡需要河道疏通,這裡道路破了要修好,5G要建基站,城市有積水要修地下管道,汛期來了壩堤要加強,舊房改造重建,百姓水準要提高,建一座工廠解決就業等等!都需要投入來拉動,而不是去鼓吹吃喝玩樂不邊際拉動,雖然也能刺激一部分消費,一定要根據實際需要刺激消費,才能真正拉動內需有後勁。
-
10 # 凌叔說投資
1/7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首先,要想擴大內需,就得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人們手裡有錢了,才能有購買力,才有購買的慾望。沒有錢的話,想買也買不起的。
2/7
控制物價合理上漲。
控制商品的價格不要過分增長,溫和合理的上漲。物價上漲過快,會導致商品價格升高,人們的購買力是有限的,物價上漲會削弱人們的購買慾望。
3/7
降低或減免企業稅收。
國家出臺相關的政策,降低或者減免企業的稅收,減輕企業的負擔。企業生產更多的產品,才能讓更多人購買相關的產品。而且,也只有企業生產出優質產品,居民才可以購買。
4/7
控制商品流通成本。
商品的流通成本的增加,也會提高商品的價格,因為所有的成本,最終都是要讓消費者才買單的。控制商品的流通成本,可以降低商品的價格。
5/7
提高居民福利待遇。
提高居民的福利待遇,加大醫療保障的力度,擴大醫保的覆蓋人群。很多人不敢消費,是為了未來打算,害怕重大疾病的發生,無錢可用。所以,為了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會限制自己消費,增加存款。
6/7
增加基建設施的投資。
拉動內需,還有一個有力的推手,那就是增加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尤其是“鐵公基”,即鐵路、公路和基礎設施。像這種大型工程的開建,往往會帶動經濟的發展。
7/7
大力發展民生經濟。
其實,擴大內需,根本上還是要發展民生經濟,只有經濟的繁榮,才能提高居民的收入,也才能穩定物價,使商品價廉物美。
-
11 # 老胡聊股
拉動內需,就是要促進人民消費。眾所周知,中國經濟三大馬車,投資,消費,進出口。消費是佔了很大的一個比重,且呈上升趨勢,對於拉動gdp有非常大的幫助。
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消費下滑很快,老百姓都把錢放兜裡。央行一再放水,但是水流不出去,銀行存款大幅上升,餘額寶利率都跌破2了,也就是錢還是沒有流通起來。
那怎麼把消費促進起來呢。有人說,咱學老美,直接發錢,有錢了,不就有消費的動力了。但是咱老百姓跟歐美的還不太一樣,歐美的發錢了還真就敢全花完了。咱老百姓憂患意識比較強,碰到這種大災,首先想到的是保險起見,先存起來。那咋辦呢。
現在政府的發消費券的思路是一個辦法,就是你要用政府的錢自己也得掏一部分。這個還遠遠不夠,要把大件商品消費拉起來。汽車是一個,房子是另外一個。最近深圳的房價蠢蠢欲動,還有待繼續觀察。
-
12 # 大唐老李
不說虛的也不講啥大道理,單從一個老百姓的角度看,首先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我們國家是以房地產做為拉動經濟的主要專案,因為當時,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剛剛起步,而且房地產行業輻射的周邊行業廣,如前期的水泥建材,後期的家電家裝等等,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一部分人有改善住房條件的需求,所以在十年的時間裡房地產行業從改善住房條件發展到投資炒房,導致房價高企,老百姓的錢基本都投資在了房產上,而且70%以上的家庭都有負債。那麼現今在拉動房地產顯然沒有了當年的優勢,房價高了,百姓手裡的錢少了,再怎麼拉估計也不會有多大的發展,但又不能完全放棄,所以只能穩,把那部分剛需再拉進來。
那當下要拉動內需會是那些專案呢?首先這個專案的產業鏈必須覆蓋廣,消費資金投入大。這麼看對老百姓來說就是汽車,拉動汽車消費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可以拉動整車、零配件、電子、晶片、鋼鐵、新材料等多行業全產業的快速發展。再有就是隨著5G時代的到來,國家提出的“新基建”,新基建涵蓋範圍廣,科技含量高,包括5G建設、高鐵、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等。
不管是汽車消費還是新基建都需要老百姓花錢,那麼在當今老百姓高負債的情況下,錢從哪來?這就提到了金融市場。中國的股票市場經過近30年的發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市場交易制度不斷完善,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和投資者的整體素質也在不斷提高,所以要拉動內需豐富老百姓的錢袋子,還要大力發展金融市場,豐富投資品種,老百姓有錢了自然也就敢於消費了。
-
13 # 清平樂明靜
農村建設,國家不要把錢都投在大城市,沿海城市,把錢分散投在農村。學校,醫院,養老院,農村特色產品園。並注意懲治村霸,加強資金監管,允許群眾監督。農村活了,中國經濟發展就有基礎了。現在情況是城市建好了,建設城市的農民沒錢買房進城,年紀大了也沒生活及醫療保障。城市當然就空了。
-
14 # 保冪局
1,新基建,這是拉動內需的重中之重,因為受疫情的影響,一季度的GDP同比下滑6.8%,要快速的拉昇GDP,新基建見效最快!新基建主要包含7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主要是面向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讓科技引領未來,科技助力中國崛起。
2,消費,酒店,餐飲,商場,旅遊是受疫情衝擊較大的領域,在疫情基本控制之後,隨著陸續的復工復產,很多城市都面向居民發放了消費券,其中包括杭州,上海,南京,重慶,福州,溫州,武漢等多地都陸續向居民發放消費券。據最新資料,全國已有30多地發放消費券,發放金額超過56億元。部分發放消費券的城市,政策效果已經顯現。根據杭州商務局的資料,杭州消費券政府補貼3.03億元,帶動消費32.50億元。從效果來看,非常理想,相信有了杭州的示範帶動作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發放消費券!
3,改善居民的幸福指數及生活便利方面,比如農村電網,道路,廁所改造,水利建設,老舊小區升級改造,加裝電梯等等,也是地方政府發力的重點!
4,外貿,受疫情影響,外貿衝擊也較大,雖然大部分國際航線已經停運,但物資並不會停運,特別是抗疫醫療物資,中國在這次疫情中體現出的大國擔當,向疫情嚴重的國家和地區援助醫療物資及醫護人員,會有力的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有利於進一步加強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為未來的外貿出口打下堅實的基礎!
-
15 # 肖國文
內需,即內部需求,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兩個方面。一般把對外國的出口看作外需,內需就是相對的國內的需求。包括國內消費需求和投資的需求 。經濟增長有"三駕馬車",即擴大國內投資,刺激國內消費和擴大外貿出口。擴大內需主要是透過擴大國內投資和國內消費來帶動國民經濟增長。
拉動內需,有兩層意思,一是透過國內基本建設投資加大,在國內資金充分的前提下,優先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並利用基本建設投資,提高GDP增長;二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工資水平,使其有花錢購買的能力,特別是透過市場引導,引導居民將錢花在固定資產投資上。
國家拉動內需的手段或措施:一是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四是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五是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六是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七是加快地震災區災後重建各項工作;八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鼓勵企業技術改造,減輕企業負擔;十是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援力度。
回覆列表
國家主要的拉動內需政策是增強國家的硬體設施。4W億大部分是用修建公路、房屋、鐵路等。所以本人估計明年鋼材、水泥等原料的價格會有所增長,股票、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