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提出相聲要反三俗,那麼,相聲就應該是高雅藝術了?
5
回覆列表
  • 1 # 命運的鞭策

    相聲有高雅也有俗 是個綜合體 也可以說相聲沒有絕對的高雅和俗之分 只有表演者的素質高低之分 不可否認姜昆等老一輩的表演藝術家的相聲不是那麼接地氣 但是絕對不髒 不像某些藝人 庸俗且髒話連篇 雖然娛樂 但是對文化發展沒有半點益處!

  • 2 # 怡然215931093

    先請問什麼是雅什麼是俗?非得抿嘴喝咖啡就是雅嗎?非得吃大蒜就是俗嗎?生活已經不易了,開心就好。相聲能夠在笑聲中諷刺揭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人生百態,讓人聽了以後會意哈哈大笑就達到目的了。

  • 3 # 佑佑媽咪3

    為什麼不是?什麼是高雅,只要能給人快樂,讓人有所思,讓人有所獲,就是高雅。我即可以聽樂團音樂會,也可以看歌劇,還可以看話劇,為什麼不能聽相聲?人的需求很多方面的,不能狹義定義任何藝術,只有大家愛看的才是最重要的!

  • 4 # 安爾51145087

    何為高,佛家守戒得道高僧,乃真高。因其戒殺。不食眾生肉,不貪戀女色之肉慾,不飲渾濁之酒因其亂性。。世間百姓何為高,不言他惡不言是非。厚德乃高。當你還在貪戀名利,莫談高,,相聲是民間百姓休閒時,能帶來歡樂,又能領略人間之疾苦,雪中送炭的少,錦上添花者多,藝術怎麼談高,經過忍辱負重,經過苦盡甘來,哪能是高雅能解釋,百姓喜歡何樂而不為焉。。

  • 5 # 使用者了木

    藝術的形式應該沒有高低之分,但正是有了語言、身段、道具等內容上的區別,所以才有了低俗高雅之分。過去貴族人喜歡看的稱為高雅,小老百姓看的被說成低俗。當今世界已經沒有這種歧視性分等了,特別是網路時代,大家都在共同觀賞。但相聲的語言是有低俗和高雅的區別。聽馬三立、侯寶林等大師的相聲就是一種語言和精神享受,不吐一個髒字,沒有一絲媚容,不以損人為笑料,大大方方,讓人永久回味,這也許就是雅吧。

  • 6 # TongHandsomeguy

    談不上高雅與低俗,在不同的年代發揮不同的作用也是曲藝的高低之分。貧窮的年代就是聽個樂呵,高興就好。是不會像現在聽個相聲都會追個星。為什麼現在的相聲大師很少,在我眼裡也就剛子算是一位,因為你需要有那個生活的迫不得已,在最底層感受過這些生活的苦中作樂,才會有一定的底蘊來創造,給觀眾帶來快樂。最後我是鋼絲,快樂不分俗雅,開心就好。

  • 7 # 文人藝術

    相聲本是好的藝術形式,其雅俗取決於職業操作者與觀者。陽春白雪有人喜歡,下里巴人也挺好。也許操作者並不想把這門藝術形式弄得很低俗,但太高雅了,沒人喜歡,沒人喜歡就掙不錢,餓著肚子講高雅,怕是不行的。因此, 要讓它高雅,還得有一批高雅的聽眾和市場。一個低俗的人去欣賞高雅的藝術,他眼裡也只會產生出低俗的東西。

    想起一個笑話,某人去看芭蕾,出來後說一點都不好看,可惡的是還穿著打底褲……

    近些年,隨著文化市場的整頓與觀眾素質的提高,那種滿嘴性器官的段子已經“下鄉”慰問去了,市場上留下的基本都是較為好的或者偶爾有些"內涵"的段子了。

    其實,歸根到底,只要你聽著覺得好玩、好笑、開心就行了,接受不了的就不聽,接受得了的就多聽一段兒,淨化市場還是取決於你我他這樣的觀眾。

  • 8 # Cubiz老徐

    高雅與通俗本就是人為劃分的,無所謂高雅,無所謂通俗。

    所謂高雅是那些小眾貴胄為體現自我身份而定位。

    而通俗是面向更廣泛的大眾定位更加親民。

    貴胄聽相聲,就說明相聲高雅;老百姓聽相聲,就說明相聲通俗。

    很多相聲藝人把相聲定位在雅俗共賞,也是迫於現實社會階層劃分。

    相聲就是一門語言的藝術,給觀眾送去笑聲而已,沒必要上綱上線,非要分個高雅和通俗。

    願意聽就聽,不願聽就別聽,沒有誰強迫你聽。

  • 9 # 蕭秋水R

    藝術分類有高雅和低俗嗎?漏大腿的天鵝舞是高雅還是低俗?畫裸體的繪畫是高雅還是低俗?人體藝術是高雅還是低俗?表演者分素質高低,觀眾的素質高低決定觀眾眼裡看到的是藝術還是狗屎!相聲是一門藝術,高雅低俗看你怎麼聽了,開心就好。

  • 10 # 王軍長3

    相聲高雅上線在那,相聲低俗下線在那。相聲再俗你不能說觀眾俗吧,相聲再高雅觀眾不買票你不能說觀眾不高雅吧。好與壞,雅與俗,這事誰判斷,標準哪,過雅過俗都會自生自滅,還是以賣票及票價來評判吧。只要不攪亂社會,尊守法律的公民以法納稅,就是吃好飯亊。

  • 11 # 故我在

    首先,需要解決一個問題,這裡的俗指的是什麼?它並不是指三俗,而是貼近生活,藝術來源於生活,只有貼近生活才能擁有穿透力!那麼雅又是什麼,它指是文化,相聲中包涵了許多中國的傳統文化,天文地理,文化常識。這是雅。而這些文化並不是高臺教化,上課式的傳遞給觀眾的,而是潛移默化的,這又迴歸到了俗,所以說相聲是一門雅俗共賞的藝術。說到這裡,返觀周立波的藝術,以抨擊取笑為主,缺乏文化積澱,道德方面高臺教化,包袱沒有順勢鋪墊,禁不起回味,缺乏穿透力。但是勝在成型快,不像相聲,作品的更新時間過於漫長,它更偏向於一種快餐式的藝術。談不上雅,也談不上俗。

    總之快餐與精緻的食物各有千秋,還是看你喜歡那種了。

  • 12 # 悅讀風情

    相聲分高雅和低俗是一種錯誤解讀。從相聲祖師朱紹文的那算起,它就紮根在廣大低層人民中間,給群眾帶來笑聲和快樂。那時候藝人們要討生活,你唱陽春白雪低層大眾沒受高等教育能聽懂嗎?會帶來笑聲緩解苦悶的生活狀態嗎?因此說相聲是雅中有俗,俗雅共賞才是正道。

    至於後來改革相聲加入某些因素,要求高雅教育因素等就多了,其實是多此一舉不利於相聲發展。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老一輩說的都是低層小人物的瑣碎小事,我認為相聲雅俗共賞才是王道,發展繼承不需要太多枷鎖帽子來束縛。

  • 13 # 中國美網

    收到邀請實在有些惶恐,一來由於公司業務範圍還未涉及到相聲藝術,回答的專業性定然不足,二來對於高雅藝術似乎還未有公認的界定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概念,而藝術本身具有主觀性,因此不敢妄議。但既然收到邀請,還是發表一些個人見解嘗試回答,僅作參考。

    首先,對於高雅藝術,有人認為,“所謂‘雅’一般指經過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文人雅士或有教養的贊助人及鑑賞家歷史地形成的一套嚴格的趣味判斷標準和風格系統,它更多地表現為服務於少數人的特權文化或精英文化。與此相對應的‘俗文化’,則發自於民間,自然質樸、單純,沒有嚴格的規範體系,體現不同地域、社群和風俗千姿百態的巨大差異。它來自於多數人並服務於多數人,在維繫民眾生活方式、傳統價值觀念、信仰情操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另外,高雅文藝具有美主義傾向,這是由文藝自身的內在規定性決定的。高雅文藝作為文藝中較為純粹的一種,往往集中了藝術的主要形式因素。這種形式是“非功利的”,並不為著某種現實的目的而存在。有人以“藝術”或“非藝術”來區分“雅”和“俗”、“精英”和“大眾”、“高階”和“低俗”,事實上更為準確地應該是藝術的這種“非功利性”。

    而個人認為,從形式、淵源、物件來界定高雅藝術,在資訊共享時代顯得有些落伍,今天,藝術正在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人們透過網路、電視等載體就能欣賞大型音樂會,觀看藝術展,曾經精英階層專享的文化藝術已經融入大眾市場,可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據此而言,高雅藝術的界定更多在於其藝品、內容以及引申出的審美意趣。就拿公認的高雅藝術國畫舉例,有的作品用色豔俗,刻意標新立異,作品內容少兒不宜,那麼,這幅作品即使披上國畫形式的外衣,也難稱高雅。而不少國畫作品即使不畫高山流水,而是畫諸如白菜,魚蟲等常見之物,但墨色拿捏準確,內容生動,突出生活諧趣,仍受文人雅士追捧。

    再如文豪蘇軾可稱得上中國最著名的文人雅士,也曾以豬肉入題,寫得一篇《豬肉頌》,看似滑稽,主題通俗,實際是在幽默中蘊涵了嚴肅的主題的。作者的頌,當然包括了在味覺方面的享受,對自身的烹調創新方面的自得;但是當我們瞭解了蘇東坡當時的艱難處境時,就會在詩人享受味覺美味後面,朦朧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一個在為人處世方面,永遠追求更高遠深刻的情味的,將日常生活與理性思考方面達到“知行合一”理想的哲人。這種意趣、境界難道不雅?

    說回相聲,相聲作為一種民間說唱曲藝,自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發源,便紮根民間,作為傳統娛樂形式,百餘年自然是吸收了很多精華也淤積了不少糟粕,有的相聲內容庸俗、段子涉黃、包袱低端惡趣味因此有人認為相聲難登大雅之堂。

    而這樣的觀點在我看來是偏激的,並且對相聲是有誤會和不瞭解的,實際上,相聲的內容、形式、功能、流派都太豐富了,有針砭時弊的諷刺類相聲,有弘揚傳統文化的文哏相聲,有傳播民俗文化的方言相聲。諧趣、高雅、注重內涵引人深思的好作品更是數不勝數。而相聲一定程度上還保持著師徒承襲的傳承方式,並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其中的貫口、唱詞融合了文學、戲曲等經典元素,充滿著文化底蘊。

    所以做判斷還是要兼聽則明,反三俗的確是必要的,但不能據此就說相聲是俗的,這與反三俗的出發點是本末倒置的。

  • 14 # 頭頂大事

    首先,個人認為藝術一定是有雅俗之分的。分界線就是觀眾欣賞的門檻。門檻高的就雅,門檻低的就俗。不過這個俗不是俗氣不入流的俗,而是市井之俗,貼近大眾生活,容易理解。

    所以,像交響樂芭蕾舞這些,如果對這種形式沒有一定的認知,對於主題的表達,理解起來就比較困難。這是雅的範疇。

    而像相聲二人轉這些藝術形式,因為本身就起源於民間,對於聽懂看懂明白它所表達的含義,幾乎沒有門檻。這大概就屬於俗的範疇。

    回到您的問題,我認為這裡有個邏輯陷阱。任何藝術形式就它本身而言,都有高低趣味之分。比如油畫算是高雅藝術吧,可是用來畫春宮圖,就是低趣味了,也屬於三俗的範疇。再比如綠色二人轉,除去了市井的低趣味包袱和葷口,就變成高雅的了?顯然不是這樣。反三俗反的是低階趣味。

    任何藝術的演繹都應符合公序良俗的普遍價值觀,個人以為這大概就是反三俗的真正含義。而這與藝術形式本身的高雅與否沒有直接關係。

  • 15 # 一年如果是3650天

    提出相聲反"三俗"的人首先要把相聲的發展過程瞭解清楚。相聲是從社會底層發展起來的,在舊社會路邊或搭棚或在茶館表演,受聽眾也都以平民百姓為主,其形式和東北“二人轉”很接近,都是以娛樂大眾而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甚至於早期的相聲不乏很多“葷段子",所以相聲是以晉通百姓為基礎的一種民間娛樂形式,是最接地氣的,所以只能註定成為"通俗"!某些以姜姓主流相聲名人為首的非要給相聲強加高帽為"高雅”的,我個人認為你們腦袋真的是被門夾了。

  • 16 # 土與水之緣

    雅與不雅在於人,而不是藝術!相聲是一種曲藝形式。是大眾娛樂節目。無所謂雅與不雅!說相聲的人與聽相聲的人決定雅不雅!說相聲的想雅,聽相聲的不想聽雅的,沒人買票捧場那就雅不了!所以說雅與不雅不是藝術形式。小編總能想出這樣那樣稀奇古怪的問題!

  • 17 # 一指成功

    清末民初相聲本是,藝人為了餬口說一些逗樂段子。其中很多都是低俗笑話,接地氣才能贏得更多人的接受認可。

    解放後相聲要上劇場廣播,馬三立、侯寶林等大師,挑選段子去康粕留精華,低俗笑話難登大雅之堂。

    後期相聲行業太混亂,魚目混珠濫竽充數屢見不鮮,把相聲界弄著烏煙瘴氣,低谷期相聲名人都棄之轉行,小品覆蓋相聲。

    郭老師步入小劇場,讓相聲重新接地氣,振興相聲界。相聲火了!相聲與民同樂!

    郭老師帶領眾夥伴、德雲眾弟子,全國巡演,世界巡演,讓尋求快樂的人都有了笑聲!億萬觀眾億萬鋼絲同喜同樂!雅中有俗俗中代雅,能給億萬觀眾帶來笑聲的的段子,就是好相聲!雅俗共賞才是真正相聲藝術。

  • 18 # 巫山雲

    相聲,雅與俗的爭議已有多年。但大家都走入了一個誤區,也有人故意混洧概念,在一個“俗”字上做文章,糾纏不清。

    只有弄清“俗”的概念,才能拔開雲霧見日出。否則,繞暈了就找不著北了。

    俗,有通俗、媚俗、低俗、惡俗。就是俗也有高下優劣之分。

    大家所爭議的俗,是哪個“俗”呢?不在前面下個定語,就無法評判了。

    先說通俗文化,就是受眾最廣的平民文化,大眾文化,它生存的土壤最為肥沃,這沒什麼可爭議的,也沒有人否定它。

    對於低俗、媚俗、惡俗,所謂的三俗,如果在某些相聲表演中存在,就該否定它,批評它。因為它拉低了通俗文化的質量,降低了大眾審美情趣。這更無可爭議。

    把“俗”掰開了,也就明白了。

    通俗的存在,是必須的,不該爭議。三俗的存在,就該否定,無須爭議。

    雅與俗,從字面上看,是對立面。其實是誤解。

    雅是高雅,俗是通俗。受眾面不同,意義也不一樣。雅是來自俗的昇華,俗是雅的根基。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雅俗共賞才是完美的。

  • 19 # 正能量的直言不諱

    相聲來自於民間它屬於民間藝術但就現在而言相聲確實又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郭德綱老師是現在這一領域的佼佼者就相聲的功底和文化底蘊除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還有郭德綱老師的恩師侯耀文先生現在的相聲界無人可與之相比

  • 20 # 維沃什勞基

    藝術本身不存在雅俗,而藝術表演有雅俗。小說是雅還是俗?紅樓夢是高雅的,金瓶梅是俗的。電影有高雅的藝術片,也有低俗的毛片。相聲也一樣。爭論雅俗沒有什麼意義,喜歡俗的你就聽俗的,哈哈一笑;喜歡雅的你就聽雅的,受點教益。但是低俗的東西絕不能大雅之堂,就像電影要分級,毛片不能在電視臺播放一樣,三俗的相聲只能在小劇場表演,去人民大會堂或電視臺表演就不合適了。最後說一句,不是所有有市場的東西就是好東西。像毒品、妓女等你能說它沒市場嗎?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噴者死家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蜜蜂群怎樣進行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