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夜書店

    先來看看這句話的背景,當時孫策攻打劉繇,作為偵察兵的太史慈要求請戰,劉繇不答應,但是太史慈不聽劉繇的命令,出營喊道:有膽子的都跟我來。結果就這一個小將跟著去。

    寫這名曲阿小將的用意有三:

    1、突出劉繇以及他手下的無能,一個無能小將都敢去和孫策正面剛,劉繇只敢見首不出;

    2、烘托孫策的勇敢;

    3、為劉繇兵敗,太史慈降孫埋下伏筆

  • 2 # 虹貓大俠

    一、先看看當時的情況。卻說張英敗回見劉繇,繇怒欲斬之。謀士笮融、薛禮勸免,使屯兵零陵城拒敵。策不從,遂同上嶺,南望村林。早有伏路小軍飛報劉繇,繇曰:“此必是孫策誘敵之計,不可追之。”太史慈踴躍曰:“此時不捉孫策,更待何時!”遂不候劉繇將令,竟自披掛上馬,綽槍出營,大叫曰:“有膽氣者,都跟我來!”諸將不動。惟有一小將曰:“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拍馬同行。眾將皆笑。

    可以說當時的情況是劉繇除掉孫策的最好時機。可惜讓他白白錯過了。這也說明劉繇不識人,接連的幾次敗仗,尤其是張英的戰敗險些被斬,讓劉繇手下的人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所以劉繇敗給孫策也不算冤了。

    二、為什麼突出的寫了一筆這員小將。

    這員小將的出現(咱們按流行的叫法“曲阿小將”來代替),其主要作用有三。

    1、劉繇不識人,但不代表他手上沒有人才。有英勇善戰的太史慈,還有膽氣過人的普通將領。

    2、為太史慈單挑孫策,創造條件,畢竟孫策身邊還跟著12個人。至於怎麼攔下的這12個人,書中沒有交代,就連這員曲阿小將是誰?最後還在沒在?都沒有交代。只能大開腦洞,在第三部分簡單的分析一下。

    3、為孫太單挑解圍。怎麼解圍,也是第三部分說明。

    三、曲阿小將是誰?

    太史慈引走孫策,約地單挑,跟隨的12騎沒有馬上跟隨,這說明曲阿小將阻擋起了作用。先看看這12人是誰?

    策曰:“神人佑我,吾何懼焉!”遂披掛綽槍上馬,引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等共十三騎,出寨上嶺,到廟焚香。

    這個時候孫策的江東十二虎臣還沒湊齊,去除等後面的,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五人,周泰武藝能算到準一流的行列,程普等四人也能算到二流武將。能將這幾個人攔下。要麼嘴皮子太溜,要麼武藝太高。於是後人腦洞大開,將這個曲阿小將定性為絕世武將,後隱居。當然還有2種推測:1是東吳的第三任大都督呂蒙,2是東吳的捕神馬忠。

    如果說呂蒙靠武藝和謀略,馬忠靠地形能攔下這12騎。怎麼感覺都是不靠譜的樣子。一個人能攔下護住心切的12人嗎?這地形又不是隻通一馬的橋樑或葫蘆型的葫蘆嘴入口。絕世武將的這種推測就稍微靠譜一些了。這個卻也有破綻。這麼厲害的武將,怎麼沒人提了?也不見 孫策去招募。

    當然貓俠也腦洞了一個選項,那就是此人是張角後人,懷揣《太平要術》,透過幻術將12人困住,為什麼由此設想,因為太史慈來揚州之前曾幫助解過北海之圍,當時是有黃巾軍管亥出現了。黃巾打北海要糧是假,護送此人曲揚州避禍是真(那時候南邊少戰亂)。當然這也是腦洞選項。

    說正題,在準備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又翻看了一下原著。有這樣一句推翻了之前所有的猜測。

    策把戟來刺慈,慈把兜鍪遮架。忽然喊聲後起,乃劉繇接應軍到來,約有千餘。策正慌急,程普等十二騎亦衝到。策與慈方才放手。

    也就是說,孫策和太史慈打的難解難分的時候,劉繇派軍接應了,之前不是說不去捉孫策嗎?那麼現在怎麼又派遣了1000軍來?唯一的答案就是這曲阿小將曲報信了,向劉繇說明孫策確實沒帶多少人。但是畢竟人微言輕,劉繇還是不大相信,這才派1000人來看看。其實這曲阿小將就是一個普通的小將。

    有了這1000人和後來孫策陣營的人加入。單挑也就此結束了,如果沒有這1000人來,太史慈極有可能就被孫策軍捉去了,以這種方式捉住太史慈,能招降就得打個大大的問號了。

    四、曲阿小將是如何攔住這12騎的?

    既然確定曲阿小將是普通小將,否定了高超的武藝,和超炫的幻術。那麼能攔下這12人的唯有地形了。再上一段原文。

    慈心中自付:“這廝有十二從人,我只一個,便活捉了他,也吃眾人奪去。再引一程,教這廝沒尋處,方好下手。”於是且戰且走。策那裡肯舍,一直趕到平川之地。

    太史慈帶孫策兜了很長一段路,我們知道,不認識路的情況下,不用導航,開車追前車很容易追丟。再加上之前的道路並不是一馬平川,12人護住心切,一起追趕,趕上狹窄的地形,難免人多減速,再不識地形,有幾個岔路口追丟也很正常。也就是說,他們自己跟丟了。

  • 3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典韋是後漢大武術家張傀張孟禮的親傳大弟子。張傀廣收門徒,因材施教,衣缽眾多,大徒弟典韋,六徒弟太史慈都是名將。張傀有個三弟叫張儉張叔樸,也是個武術家,他唯一的徒兒就是呂布。

    張家老二是文士,娶個老婆是鳳茹夫人,家傳槍術。曾指點過張遼和張繡,關門弟子就是曲阿小。

    這個曲阿小就是曾經相助過太史慈的那個小將。他奉鳳茹夫人之命給大師伯家送白菜的時候,就在後院裡見過大師伯領著眾徒弟練武,對於那些招數和兵刃自然心中有數。

    後來,他從軍以後,正好與太史慈編入一個連隊,從平常訓練中,就辨認出了太史慈是他大師伯的弟子,相當於同門之誼。於是,當大史慈要出馬單挑孫策一眾的時候,曲阿小就持槍上馬,做他的臂助。

    當然,曲阿小的武藝精良,絕不在太史慈之下,甚至高於張遼。史上記載曲阿小將,屬於誤記,他名字就是“曲阿小”。

  • 4 # 紅皮書1

    感謝邀請!太史慈這個人用現在話說就是個愣頭青,當他知道孫策只帶十二個人來探看他們的寨柵時,不等劉繇下命令,就上馬提槍去捉孫策,還在營裡咋呼:凡是有膽有種的都跟我去。諸將因為沒有劉繇的將令都不理他的茬,這時候,就出現一個仗義的小將,估計是太史慈的粉絲,馬上說:我去助你一臂之力,眾將都笑話他,意思是:一小愣頭青碰一老愣頭青,無軍令硬去,搶功搶迷了!後來,太史慈和孫策真幹上了,太史慈才知道人帶少了,孫策武藝超群,還帶十二個人呢,就他倆肯定不是對手了,於是假敗到別人都幫不上忙的地,才和孫策真掐了一架。至於那小將估計就襯托太史慈不是單槍匹馬,不然顯得孫策人多勢眾而均衡一下雙方人馬而己。友友莫噴,個人見解。

  • 5 # panda62892105

    三國演義是基於官修史書和民間評劇話本彙編而來的,所以我傾向於認為這個小將本身在以前的戲劇和評書中出現過並作為了一個主要人物,寫三國演義的時候略去了很多細枝末節,所以這個小將也就只出場了一次,其實刪掉也無所謂。

  • 6 # 二欣哥

    唏噓的鬍鬚、憂鬱的眼神、45度看天的姿勢,無一不暴露出曲阿小將睥睨天下、霸氣側漏滴英雄氣概。

    孔明曰:我不如他。

    張三爺:俺還是單挑呂布去吧。

    關二爺:君可為五虎上將之首。

    公瑾雲:既生瑜何生他!

    郭嘉:我還是洗洗睡吧。

    王朗:氣殺老夫!

    荀彧:請叫我狗貨。

    曹操:天下英雄唯吾二人,草鞋備算個屁。

    貂蟬、昭姬、尚香、春華、二喬:此子乃吾之夫婿!

    穿越眾:沒錯!我就是他!!!

  • 7 # 雲亭遠創

    孫策十二人探劉繇之營被發現,而無一人建議向前擒敵,說明劉繇之眾不懂戰略先機,沒有素質,太史慈單槍匹馬追趕,是無乃之舉,大呼而無人應,更彰顯了劉繇之眾的麻木及無知,這時寫只有一小將說太史慈真猛將也,我當助之,更烘托出劉繇軍軟弱無能,當時情景,觀後讓人可憐,同時作者也變向地埋下了伏筆,這樣的軍隊失敗是必定的。

  • 8 # 超級七品小芝麻官

    在三國演義中,太史慈捉拿孫策時,他的身邊有一個不出名的小將,戰力超高,甚至一度有人認為此人的戰力堪比呂布!那麼為何這麼厲害的人在書中竟然不出名,這個人又到底是何來歷呢?羅貫中先生為何要安排一個這麼一個隱身高手出場?

    曲阿小將

    說起曲阿小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說的是誰,但也有很多人一下子就明白了,此人是絕頂高手,戰力甚至比太史慈、孫策還高!我們先來看看此人的表現。

    自北海救了孔融後,太史慈便投靠了揚州刺史劉繇。當時劉繇正在和孫策交戰,聽說孫策帶兵前來偵查敵情,劉繇認為這是孫策的誘敵之計,不願出擊,但是太史慈卻忍不了,主動請戰前去擒拿孫策。孫策的戰力很強,大家都不願意跟隨太史慈去冒險,只有一員小將表示願意跟隨。

    演義原文:劉繇阻擋不住,太史慈披掛上馬,縱槍出營,大叫曰:“有膽氣者跟我來!”諸將不動,惟有一小將曰:“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拍馬趕去。

    從這裡可以看到,這名曲阿小將非常有勇氣,其他人都不敢前去,只有他敢主動請戰。當然了,除了勇氣,這名小將還有強悍的實力!

    太史慈和曲阿小將衝出寨門,遇到了孫策等人,當時太史慈這邊只有兩人,而孫策那邊有十三個手下,所以太史慈準備誘敵深入,引誘孫策去往另外一邊,遠離他的十三名手下。

    演義原文:策把戟來刺慈,慈把兜鍪遮架。忽然喊聲後起,乃劉繇接應軍到來,約有千餘。慈戰策不放,兩邊軍馬合將上來。策正慌,程普領十二騎到,衝殺兩邊軍。

    太史慈成功地把孫策引到了一邊,兩人交戰數十回合未分勝負,戰力相差不多。這個時候,劉繇帶兵殺了過來,而程普率領十二騎也衝殺了過來,護住孫策的安全。看到這裡,很多人會奇怪了,那個曲阿小將去哪裡了?怎麼看不見了?

    書中並沒有交代曲阿小將在中途幹嘛了,但是我們可以推測一番。在孫策和太史慈大戰時,曲阿小將不會和孫策的十三個手下幹看著吧?孫策的手下急於去尋找孫策,保護孫策的安全,必定會和曲阿小將展開交戰!而孫策和太史慈打了這麼久,他的手下都沒有趕來,說明他們都被這個曲阿小將給攔住了,這就不得不感嘆曲阿小將的戰力了,這得有多強啊,以一人之力,攔住了十三騎。而且這十三人可不是泛泛之輩啊,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這些人都是當世猛將,能攔住他們,曲阿小將太厲害了。

    這樣一分析,我們就能發現,曲阿小將的戰力太過於逆天,能擋住十三騎這麼久,說他戰力堪比呂布也說得過去,當年呂布面對曹營六將,一會可就抵擋不住了。

    可是這也很奇怪,羅貫中先生為何會安排,這麼一個武力超強的曲阿小將出場呢?他是何用意呢?以曲阿小將的戰力表現來看,他完全是可以當劉繇軍中的大將的!

    事實上,這個故事情節還真不完全是羅貫中虛構的,在正史中,這件事情也是有原型的。

    《三國志》 :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

    從三國志的記載來看,當時太史慈視察敵情,確實是碰到了孫策和他的十三個手下,而太史慈這邊也確實只有一個小卒。最終的戰果也是太史慈單挑孫策,未分勝負,兩邊軍馬各到,於是雙方罷手。三國志中也沒有交代太史慈身邊的這個小卒最終結局如何。而羅貫中根據這份歷史記載,就引申出曲阿小將的身份,併為他安排了一個非常有膽氣的出場:“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

    所以說,曲阿小將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真實的歷史人物原型。羅貫中先生之所以這麼寫,也是尊重歷史的表現。至於這曲阿小將的超強戰力,應該是羅貫中先生寫小說時,無意中產生的誤會!三國志中,這個曲阿小將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偵察兵,沒啥逆天本事,沒有交代他的生死。而羅貫中也是大部分照搬了歷史,沒有交代,設定了懸念,讓大家對曲阿小將的身份和戰力產生了懷疑,更是不斷推測,最終得出一個結論:曲阿小將戰力超強,不輸於呂布!

    結語

  • 9 # 庭州行者

    江湖傳言,【三國演義】中戰鬥力最猛的武將並非溫侯呂布,而是一位連姓名都未能留下來的神秘人物,他被人稱為“曲阿小將”。他在全書中僅有一次出場,即第十五章“太史慈酣鬥小霸王,孫伯符大戰嚴白虎”中。當時孫策才脫離袁術不久,召集了一干謀臣武將,摩拳擦掌 準備大幹一場,打下一塊地盤作為自己的根據地。磨刀霍霍的孫策將眼光瞄準了大漢宗親,揚州刺史劉繇。

    劉繇雖然名義上是揚州刺史,但治所早已被袁術奪取,而自己則逃亡曲阿。孫策看他好欺負,於是投入 自己的全部家當去賭揚州。很快,孫策的大軍便兵臨曲阿城下。劉刺史乃是各胸無大志的讀書人,一聽小霸王來犯,頓時手忙腳亂,毫無禦敵之策。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劉刺史的慫包屬性成功地影響了自己的手下,與孫策的第一戰便以慘敗收場。這一敗之後劉刺史是更加不知所措。

    不過,幸虧他的手下有一員不世出的名將——太史慈。在孫策進軍之處,太史慈便主張對孫策採取強硬措施,並對劉刺史說:有俺在,孫策小兒不足為慮。但劉刺史根本聽不進去,他 警告了太史慈,老子才是揚州的老發大,該怎麼大仗還輪不到你教我,於是乎便雪藏了太史慈。正當太史慈苦悶時,一個機會從天而降——孫策不知道哪根神經抽了,要去祭拜漢光武帝劉秀的廟。按照孫策的說法是,光武帝託夢給他了,他一定要去祭拜。但問題在於,要去光武廟則必須經過劉刺史的地盤,這玩意兒風險太大。小霸王畢竟是小霸王,那是相當自信,面對自己部下的擔心,孫策拍著胸脯說

    “神人佑我,吾何懼焉!”

    光武皇帝都在保佑我,我有啥好怕的?不得不說孫策的確是個狼滅。明明要去滅掉劉秀的子孫,反而對部下說劉秀會保佑他。孫策說完,便帶著十三騎闖劉刺史的軍寨,前往光武帝廟。太史慈看準機會,勸劉刺史出兵,結果膽小怕事的劉刺史害怕這是孫策的計策,遲遲不做決策。眼見到手的機會就要溜了,太史慈無視劉刺史不準出戰的命令,單人匹馬前往追擊。劉刺史帳下數萬人無疑跟隨,此時,真正的“三國第一”登場”。這位“曲阿小將”見狀,感嘆道:

    “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

    說罷便跟了上去。之後,奇蹟的一幕發生了。根據“曲阿小將”的信徒“考據”,太史慈面對孫策的十三騎,訊速地對敵我形勢進行了分析,認為自己肯定不夠這十三人打的。於是他設計將孫策和部下分開:

    慈心中自忖:“這廝有十二從人,我只一個,便活捉了他,也吃眾人奪去。再引一程,教這廝沒尋處,方好下手。”於是且戰且走。策那裡肯舍,一直趕到平川之地。

    成功地將十三對一的劣勢局瞬間轉換為一對一的有利局。既然孫策和太史慈形成了區域性的一對一,則壓力完全來到了“曲阿小將 ”這便,因為這意味著他要獨自面對程普等十二位東吳有名有姓的猛將的衝擊。後來孫策與太史慈酣戰不分勝負,劉刺史終究不是傻子,在看到戰局後也派了數千軍隊來支援太史慈。眼見孫策即將被活捉,程普等十二人突然趕到,保著孫策死戰得方脫。至於小將的結局,【三國演義】並未交代。 根據一些說法,程普等人在後來並沒有向孫策提及小將的事情,這相當反常,因為斬殺敵將是大功,程普等不可能不報功。所以,根據猜測,程普等十二人圍毆“曲阿小將”並未獲勝,他們嫌丟人所以沒敢說出。抗住了東吳“十二太保”的攻擊,曲阿小將果然是“三國第一人”!

    但這種說法的缺陷甚多。

    曲阿小將此一戰後再也沒能出場。如果他的確是實現了“我要打十個”並且虐得東吳諸將懷疑人生,他自己肯定會向劉刺史彙報;即便他自己不彙報,太史慈也會代為上報。當時劉刺史和孫策的戰爭遠未結束,有此猛將,他怎會不用?再者,程普等人不向孫策彙報,除了可能是“不好意思”外,更有可能是覺得“沒必要”。“曲阿小將”僅僅是個無名之輩,十二個人打一個打贏了這難道不是正常操作嗎?如果這都需要彙報,那才是真正的沒排面。綜上,這位“曲阿小將”非但不是傳說中“遠勝呂布”的三國第一名將,甚至連一般將來都算不上,他僅僅是一個醬油角色而已。他的結局,大機率是被十二將送上了西天。

    但曲阿小將依舊值得尊重。在太史慈單槍匹馬追殺孫策時,劉刺史帳下的一幫酒囊飯袋佔據著絕對的人數優勢而不敢上前跟隨。曲阿小將,明知對方陣營中高手如雲,但僅僅因為欣賞和敬佩太史慈的勇氣,便“捨命陪君子”,不顧自己的生死跟隨太史慈趕赴戰場。他雖死猶榮。羅貫中之所以安排這樣一個小角色,意在說明“大義”並非大人物的專利,即便是亂世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可能心懷大義,這樣的人同樣值得敬佩。

  • 10 # 安安小鐵錘

    三國演義中有四大倒黴強將,分別是潘鳳,胡車兒,馬忠與曲阿小將!

    在三國演義中,太史慈不尊劉繇將令,親自上陣對決孫策,並大言不慚,聲稱要活抓劉策。這時,陣營中一員被小吏被太史慈感染,認為是建功立業的大好良機,於是吼道: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說完便拍馬與太史慈行,抵擋住了孫策手下十二名猛將!

    太史慈與孫策一戰,打了整整三個多鐘頭,太史慈在戰前早有投奔孫策之心,本想獨自上陣,藉機落敗讓孫策生摛,而後順理成章的投靠孫策,可被突然冒出的小將破壞得一乾二淨,更是在未來主子面前留下了壞印象!

    太史慈和曲阿小將的仇怨也因此也種下了,在慶功宴上,太史慈在曲阿小將酒中放下了蒙汗藥。當曲阿小將醒來後發現自己已經被押趁刑場,正準備行刑!

    曲阿小將瞬間太驚,小將武藝高強,在大刀落下的那一刻,他掙脫了繩索,躲了必死的一刀。隨後小將奪過大刀,奔出營外逃命。太史慈親自帶兵追趕,小將被追上後,與太史慈展開了顛峰對決,兩人大戰了三百回合,最終小將因為武器不順手,被太史慈砍下了首級!

    曲阿小將出場很短暫,但卻留下耀眼的功績!

    作者安排了這麼個人,可見剛開始是有主將其當成頂級配角使用的,可能也因為作者寫作期間的某些原因,讓小將沒有了用武之地。古代寫字紙貴,修改情節需要花掉大量的金錢和時間,於是作者只能選擇置之不理,將小將的生死存亡,任由他人評說!

  • 11 # 李治亞文史部落格

    寫出了太史慈的勇敢善戰,面無懼色,也反映了劉繇的昏聵無能。這麼一個大將,居然言不聽計不從,讓千里馬白白讓給孫策讓人遺憾。

    這名小將雖然是個龍套哥,在三國演義上沒有名字,也因為他的遠見卓識,讓同時代的人物為之側目,畢竟賞識英雄太史慈的人也是英雄,正所謂英雄相惜。

    反觀太史慈和孫策相見,孫策的態度:策知解到太史慈,親自出營喝散士卒,自釋其縛,將自己錦袍衣之,請入寨中,謂曰:“我知子義真丈夫也。劉繇蠢 輩,不能用為大將,以致此敗。”慈見策待之甚厚,遂請降。

  • 12 # 愛尚文史

    首先,這名小將【讀者稱“曲阿小將“】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有相關記載。“但使慈偵視輕重。時獨與一騎卒遇策。“文中說的一騎卒就是《三國演義》中的這員小將。

    不過,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不僅如實記錄了這名小將,還給他注入了一份豪氣以及增添了一句臺詞“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這段描寫,作者肯定是另有深意的。

    讀者心中的“曲阿小將”已經被徹底神話,很多人理解錯了作者的用意。

    曲阿小將在孫策收復江東的系列戰役中登場。太史慈北海報恩後,投靠了同鄉人劉繇。起初他豪氣萬丈,主動請命為先鋒大將出戰孫策。

    哪知劉繇是個虛偽小人。明明手下無大將可用,卻因太史慈聲望不夠,害怕重用他被許子將恥笑,因此不肯大用。

    又過了幾日,孫策帶程普、黃蓋等十三人到劉繇的防區祭拜漢光武廟,身後並未帶兵馬。

    這本是千載難逢的,孫策等人孤身入虎穴,只要大軍出動,孫策必死無疑。哪知劉繇還是前怕狼後怕虎!

    眼看孫策等人就要離開了,太史慈實在忍不住了,大叫一聲“有膽氣者跟我來!”不管劉繇的阻攔,執意走了。

    這時候,劉繇麾下諸將無動於衷,唯有一小將曰:“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拍馬趕去,——眾皆嘲笑!

    再後來,這名小將不斷被讀者“神話”!

    第一,由於其剛猛、豪放、不羈的性格,確實討人喜歡。

    第二,很多讀者認為,曲阿小將曾大戰程普等13員大將!

    原因是:孫策與太史慈打鬥之時,大戰五十合之後程普等人才趕上!

    對此,筆者可以明確的說,曲阿小將壓根就沒有跟程普等人交手:且作者寫曲阿小將的用意不在這裡!

    1、程普等十三騎都是孫策麾下赫赫有名的大將,不屑於合夥欺負一名小將。即便打,也不可能十三人圍毆。

    2、甩掉程普等人,是太史慈的初始目的。程普等人沒跟上,只能說太史慈引誘的好。

    你看:

    【慈見孫策槍法無半點兒滲漏,佯輸敗走,引入深山】

    【孫策趕來,太史慈暗喜,不入舊路上嶺,卻轉過山背後。】

    【兩個又鬥三十合。慈心中自忖:“這廝有十三從人,我只一個,便活捉了他,也吃眾人奪去。再引一程,教這廝每沒尋處。”】

    先引至深山,再放棄上嶺路,反繞路到山背後。最後再引至平川。根本就是太史慈在樹木密集林中牽著程普等人鼻子走,怎麼能說被曲阿小將擋住呢?

    3、此戰是突出太史慈與孫策之勇,而非在曲阿小將上大作文章。這樣分析屬於主次顛倒。

    那麼?作者為何給“曲阿小將”增加戲份呢?

    我們先來看看,這曲阿小將與正史中的區別。正史《太史慈傳》交代“時獨與一騎卒遇策!”這裡的騎卒不用說,只是太史慈的一個隨從,剛好跟太史慈巡視時碰上了孫策等人。

    《三國演義》有區別,這“小將“是自告奮勇,並當面讚美了太史慈“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反觀其他諸人,盡皆嘲笑這兩人。

    作者借描寫曲阿小將,主要為了諷刺劉繇集團的昏庸腐朽。

    你看,太史慈明明有大將之風,劉繇卻因害怕被許子將恥笑,故不敢重用。這種以名望、德行選官而忽視人才的政權,根本不可能走得長遠。

    比如太史慈明明抓住了戰機,且全心全意為集團效力,反遭到劉繇等人嘲笑,集團核心都是這等鼠目寸光的人。

    相比之下,曲阿小將跟他們形成鮮明的對比:

    第一,身份地位卑微,卻敢於出頭,有建功立業的野心。即我們前邊說的“豪氣”!

    第二,讚美太史慈,即是貶低劉繇,這個人敢於直言;

    第三,不怕死,講義氣,有衝勁,這個人跟太史慈是同路人。

    其實,他也跟太史慈“同病相憐”,是一個有雄心、有抱負的人才,卻因為身份地位卑微,不被集團重視。

    劉繇集團抓不住這些人才,收錄的都是一群庸人,跟孫策對待太史慈“心心相惜”的態度截然相反。交代了太史慈脫離劉繇歸入東吳的真實原因,也預示了劉繇必敗的原因。

  • 13 # 歷史笑春風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他就是曲阿小將。這位人物在書中只露出了一面,就再也不見了蹤影。我們知道,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十分嚴謹,不會貿然寫一個沒有用的人物。那麼,他寫這位曲阿小將的用意何在,而這位人物究竟是誰,可能的下落去了哪裡呢?

    一、曲阿小將的由來。

    在《三國演義》中,孫策用父親的傳國玉璽向袁術質當借人馬,去收復父親昔日的基業。袁術早就想得到傳國玉璽,好自立為帝。所以得到玉璽後,當然喜出望外,他借給了孫策三千人,五百匹馬,讓他去收復江東。

    孫策在得到人馬後,就開始了他收取江東的戰役。他在父親的故舊幫助下,一路收羅人才,實力迅速壯大。在收復江東之戰中,孫策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揚州刺史劉繇。就是在與劉繇的戰鬥中,出現了曲阿小將這位人物。

    孫策在和劉繇的初戰中獲勝後,在神亭嶺拜謁漢光武廟。孫策只帶了十三騎人馬,在廟中焚香參拜。劉繇親自率領的人馬駐紮在神亭嶺南,孫策不顧大家的勸諫,執意去偵察劉繇的營寨。他的行動被劉繇的伏路小軍發現,報告到了大營。

    可是劉繇說什麼這是孫策的誘兵之計,不肯出兵。太史慈當時正在軍中,他不顧劉繇的判斷,不候劉繇的將令,就披掛上馬,去捉孫策。他臨去的時候,對營中大叫,有膽氣的都跟我來。可是,所有人都不動,唯有一位小將說,“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於是這位小將和太史慈一起去神亭嶺戰孫策,劉繇營中的所有將領都笑。

    在神亭嶺一戰中,太史慈和孫策單挑。雙方單挑了五十合,不分勝負。太史慈為了活捉孫策,故意引孫策遠離眾人。在無人處,雙方再次單挑了五十合,從馬上打到馬下,還是不分勝負。直到劉繇的接應人馬到來,孫策的十二騎隨從趕到,周瑜又率領軍隊接應,混戰了一場。最終因為風雨暴至,雙方才算罷戰。

    二、曲阿小將的可能下場。

    我們看這一段的敘述,就會感覺曲阿小將的不凡。因為這位小將敢於和太史慈一起,不候劉繇的將令,去捉孫策。孫策本身就武藝高強,人稱小霸王。而他率領的這十二人也都是他手下的將領。這些將領中有我們熟悉的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等人。這些人的武藝即便達不到一流戰將的水平,可是他們的戰力合在一起,也會讓一位強一流的將領難以對付。而這位曲阿小將卻毫不在乎,和太史慈一起出馬。

    在雙方交手的時候,主要是太史慈和孫策交手,其他人都是旁觀者。但是當太史慈想要使詐,引誘孫策的時候,形勢就發生了變化。因為太史慈引誘孫策離開戰場,牽制吸引孫策手下這十二名將領的任務就落到了這位小將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小將出色的完成了任務。由於他的牽制,使得太史慈得到了與孫策單挑的機會。

    那麼,這位小將的下場會是怎麼樣的呢?第一個可能就是戰死了。如果曲阿小將依靠自己的武力與十二將抗衡,他的武力高到了何等的程度。縱觀《三國演義》整本書,能夠達到這種程度的武將也是寥寥無幾。而這樣一位武將在劉繇的軍中只是一員小將,這就太不符合邏輯了。因此,這位小將與孫策手下的這十二位將領抗衡,最終被殺的可能性比較大。

    這也是這位小將在日後沒有再露面的原因。不過,這又會引出新的疑問,那就是讓太史慈去和這十二位將領同時交手,估計也難支撐五十多合的時間。如果這位小將能夠做到這一點,孫策招募的物件首先就是這位曲阿小將,而不是太史慈了。而這位小將後來誰也沒再次提起過,可見大家對他的武力都不認可。

    第二個可能是退隱了。如果曲阿小將牽制孫策十二將的辦法不是依靠武力,那麼就只能依靠智謀了。這個辦法就是以自己為誘餌,將這十二將引入歧途。這個辦法比較簡單,也容易辦到。我們可以想見,在太史慈將孫策引走後,這位小將也開始了自己的行動。

    他會先阻擋十二將的行動,由於太史慈與孫策的行動出乎大家的意料,而且兩人的馬匹已經啟動,速度很快。當大家回過神的時候,兩人已經跑出很遠了。就在這時,這位曲阿小將立刻擋住眾人的去路,採取了拖延戰術。

    在戰鬥中,這位曲阿小將不可能和這些勇將死死纏鬥,他只會且戰且走。而這十二位將領丟失了孫策的下落,只能寄希望活捉這位小將,從他身上得到情報。因此,這位小將且戰且走,一步步將這些將領帶入了其他的路徑。

    當這位小將達到目的後,他會利用自己熟悉路徑的優勢,拋下這些將領而去。這些將領只得四處尋找,最終根據孫策與太史慈的打鬥聲,才找到了太史慈。我們從書中看到,程普還收住了孫策跑失的坐騎,可想而知,這些將領尋找了多大的範圍,花費了多長的時間。等到這個時候,曲阿小將的策略已經奏效多時了。

    在這裡,我們會發現一個細節,那就是當孫策的十二將趕到的時候,劉繇的接應軍馬也趕到了。我們從前面的敘述可以看到,劉繇本身是不願意出戰的,他說孫策的舉動是誘兵之計,不讓出兵追擊。而太史慈在劉繇的手下並沒有得到重用,劉繇認為他年輕,連先鋒都不讓他擔任。

    在太史慈出馬的時候,只有一位曲阿小將陪同他。當時劉繇軍中的諸將,看著他們出馬都笑話他們。從這一點來看,太史慈和曲阿小將在劉繇的軍中地位很低,讓人都看不起。我們可以想見,太史慈和曲阿小將的死活對於劉繇來說,根本無關緊要。那麼,為何劉繇又會改變主意,發兵接應太史慈呢?

    這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劉繇得到了準確的資訊,此次孫策率領十二騎人馬探看劉繇的營寨,並不是誘兵之計。如果劉繇趁此機會出兵,就很可能捉住孫策。這樣擒賊先擒王,劉繇就會取得戰爭的勝利。

    正是在這樣的情報下,劉繇才派出了接應人馬,而並不是因為愛惜太史慈和曲阿小將的性命。那麼,能夠回到劉繇大營報告,帶來援軍的就只有曲阿小將了。曲阿小將在將孫策的十二將引入歧途後,就利用自己地理熟悉的優勢,趕回劉繇大營,報告劉繇,帶來了援軍。

    那麼,既然曲阿小將在戰鬥中沒有死,他為何在此後的戰鬥中再也沒有蹤影了呢?這種可能性那就是歸隱江湖了。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小將有勇有謀,不是一般的人才。但是,就是這樣的人才,卻被埋沒在劉繇的軍中。直到最後,他也是劉繇軍中若有若無的人物。

    他在太史慈的感召下,煥發出了自己本來的鬥志,與太史慈一起出戰孫策。在面對旁人的嘲笑時,就下定了退隱的決心。因此,在神亭嶺戰鬥後,這位小將就從劉繇的軍中離去,退隱江湖了。這也是這位曲阿小將失去蹤跡的原因。

    三、羅貫中描寫曲阿小將的目的。

    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惜墨如金,從來不寫無用之人。他寫這位曲阿小將,自然也有著他的目的。從我個人來看,至少有以下幾個目的。

    第一個目的是為了刻畫太史慈和孫策的形象需要。太史慈酣戰小霸王是《三國演義》中精彩的片段。在這個片段中,藉著太史慈與孫策的戰鬥,充分表現出了太史慈和孫策的武勇,膽氣,讓大家對孫策這個人物得到了充分的認識。

    作為東吳的承上啟下的人物,孫策不但擁有過人的武藝,也擁有超常的軍事才能。在他的帶領下,迅速席捲江東,奠定了東吳的基業。孫策對自己的軍事才能十分自信,在去世前曾經對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這確實是當時的歷史事實。

    《三國演義》的作者,在設計孫策與太史慈單挑的情節時,自然不會讓太史慈單獨去面對孫策眾人。如果那樣的話,後面的情節就過於不合常理。有了曲阿小將的配合,後面情節的發生才順理成章。這樣,太史慈和孫策的這一場龍爭虎鬥,讓我們對孫策和太史慈的武勇和性格都有了深刻的認識,為後續情節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第二個目的是為了詮釋孫策席捲江東的原因。孫策雖然有眾人的幫助,率領軍隊來收取江東。可是他的軍隊數量不多,和敵人相比居於劣勢。但是,孫策卻能夠以少勝多,迅速的打敗強大的敵人,佔據了江東。這中間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對手的腐朽沒落。

    在神亭嶺一戰中,孫策面對的敵人是漢室宗親的劉繇。劉繇在得知孫策率領十二騎人馬探看自己的營寨時,居然怕中了孫策的誘敵之計。劉繇不但不敢出戰,還下令不讓手下去追擊。我們可以想象,有這樣的主帥,他的軍隊士氣會是怎樣。

    在劉繇的軍中,大部分人都是尸位素餐之徒。這些人不但佔據著高位無所作為,還對軍隊中的太史慈這樣的勇將另眼看待。當太史慈出馬的時候,偌大的軍營,只有一位小將陪同。這些人不但不幫助太史慈,反而對太史慈兩人肆意嘲笑。試問這樣的軍隊如何能打勝仗?

    因此,作者借太史慈和曲阿小將的作為,肆意諷刺了那些以出身為資本,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我們可以看得到,劉繇和他的部下都是一群沒落無能的人。正是由於這種原因,孫策才會率領一群有志氣、有能力的人們,短時間就橫掃了江東,建立了孫吳的基業。

    第三個目的,為曲阿小將正名。我們可以從書中看到,這位曲阿小將在劉繇軍中時間也不短了。他對太史慈十分熟悉,而太史慈卻不熟悉他。這位曲阿小將和太史慈一起出馬的時候,遭到大家的嘲笑。這是因為,這位曲阿小將在劉繇的軍中,早就如同太史慈一樣行事,給大家留下了嘲笑的話柄。

    這位曲阿小將出馬時說的那句話就說明了這一點。曲阿小將說太史慈真猛將也。這個真字,說明了這位小將對劉繇軍中將領的看法。那就是劉繇軍中將領雖多,沒有一個算是真正的猛將。而後一句說,吾當助之,是指小將自認為幫助太史慈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對其他人則不屑一顧。並且,曲阿小將對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相信自己能夠幫助太史慈生擒孫策。僅僅從這兩句話,我們就可以感覺到曲阿小將的能力和豪情。

    因此,這樣的人在神亭嶺戰鬥後消聲滅跡,只能是他退隱了。這是因為他已經看透了世態炎涼,對於爭鬥已經沒有了興趣。要不然,以他的能力,不會在劉繇軍中只當一員小將而甘心。我們從他熟悉神亭嶺一帶的地形來看,他的家鄉應該就在這一帶。在完成了幫助太史慈的使命後,他回到自己的家鄉,隱姓埋名安度一生,就是他選擇的歸宿。

    結語:

    《三國演義》中的曲阿小將是一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他在神亭嶺一戰中,單槍匹馬牽制住孫策的手下十二員大家,幫助太史慈與孫策單挑。在這場戰鬥後,這位神秘的小將就失去了蹤影。

    這位小將能夠牽制住孫策的十二將,依靠的是他對當地地形的熟悉,當然也有他隨機應變的能力。他在太史慈將孫策引走後,也將孫策的部下引走。他將孫策的部下引入歧途,就利用自己熟悉地形的優勢,趕回大營,為太史慈請來了援軍。

    在神亭嶺之戰後,這位小將不再露面,應該是他選擇了退隱之路。他在劉繇手下當一員小將,並遭受他人的嘲笑,我們可想而知他在軍中的地位。正是在這種環境中,使得他這位有勇有謀的將領消沉下去。當太史慈的行動喚醒他後,看破紅塵的他選擇退隱江湖是正常的舉動。從他熟悉神亭嶺地形的情況看,他應該就退隱到了那一帶。本來可以成為一代名將的他,如此的遭遇讓人感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第一本小說看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