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崔浩暢談歷史

    世人都想事業成功,可真正能夠成功的人往往屈指可數,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我們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在各自的領域邁向成功呢?

    較為簡單的做法,是追隨成功者的腳步,學習他們創造成功的戰略戰術,學習他們創造成功的方法策略,學習他們待人處事的高明技巧,學習他們工作幹事業的寶貴精神……

    總之,師成功者長技以創造成功,是一個直接有效的成功捷徑。

    我認為,在中國,第一個比較成功的人,就是秦始皇嬴政了。

    那嬴政,有什麼創造成功的實用經驗值得我們借鑑呢?嬴政在創造成功的過程中有什麼慘痛教訓值得我們吸取呢?

    值得我們學習其成功技法的秦王嬴政

    且看我細細說來。

    公元前259年,秦趙長平之戰結束不久,嬴政,出生於趙國邯鄲,由於其父嬴異人,是秦國派往趙國的人質王子,所以嬴異人和嬴政都深受趙華人的歧視和仇視,尤其是秦趙兩國發生大戰之時,這種歧視和仇視會變本加厲急劇惡化。

    不久,秦軍攻打趙國都城邯鄲,這一軍事行動,給小嬴政帶來了災難性的變化,由於秦軍長期圍攻邯鄲,導致邯鄲城鬧饑荒,當時城內的大人尚且吃不飽穿不暖,所以嬴政也經常吃不飽,這嚴重阻礙了嬴政的生長髮育。

    再者,秦趙交兵死傷無數,這樣一來,作為秦華人質的嬴異人和嬴政,便首當其衝地成為了趙華人打罵、且必欲殺之而洩恨的物件。

    為了避免被殺,嬴異人在富商呂不韋對邯鄲守門將領的重金賄賂下,成功賺開城門逃回秦軍營中、順利回國。

    可是,嬴政和母親趙姬卻被留在趙國,飽受趙華人的屠殺式搜尋和謾罵式驅趕。

    試問,一個長期在被殺威脅和被打罵恐懼中成長的孩子,一個長期在營養不良的環境中畸形成長的孩子,他的身體會健康成長嗎?他的心理會健康發展嗎?

    絕對不會的,所以嬴政長得蜂準、長目、摯鳥膺,說話的聲音像豺聲,這些都是發育不良導致的惡果,同時嬴政心靈極度自卑,容易急躁、憤怒。

    所幸的是,禍患帶給嬴政的,是孟子“生於憂患”那樣利大於弊的影響。

    因為長期身處絕境的嬴政,比同時期的孩子更早地懂得人性的醜陋和黑暗,同時長期逃亡的苦難生活,錘鍊出嬴政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為求生而不所不用其極的心理素質和高超智謀。

    此外,長期被周圍人鄙夷、虐待的經歷,也適得其反地激勵著嬴政,激勵著嬴政將來一定要幹一番大事業,讓當初欺侮他、蔑視他的人追悔莫及!

    如此一來,心靈的聰慧早熟、面對被殺危局的從容淡定、為求生而千方百計不擇手段地行動、為報仇雪恨便立下宏圖大志急欲去實現,這些寶貴的心理素質,成為嬴政在趙國邯鄲獲得的最大財富,成為嬴政將來成就大事的重要素質。

    孟子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同時期的其他國家王子,他們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衣食無憂煩惱不多,所以他們大多安於享樂不思進取,而嬴政的早年經歷則要委屈得多、痛苦得多、磨練人得多,可以說與他將來那些更容易死於安樂的對手們相比,嬴政從一開始就贏在了生於憂患的成長起跑線上。

    少年強,則國強,這是將來嬴政能夠戰勝六國其他君主的重要前提。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結合秦始皇嬴政的早年經歷,可知孟子所言不虛。所以我們可以借鑑的是,在子女年幼時,父母是應該給足營養細心呵護、營造佳境認真保護孩子,但是,適時適當地給孩子一些憂患、一些困難、一些挫折,讓他們在一帆風順的童年中遭遇些挫折、經歷些失敗、嘗試些辛酸經歷,不失為促使他們生於憂患、科學成長的好方法。

    咳咳,言歸正傳,回到秦國後,嬴政10歲被立為秦國太子,13歲登基成為秦王,由於年幼期間,父親嬴異人和丞相呂不韋輪番當政,所以嬴政開始了練劍、讀書、適度參政的刻苦奮進生涯。

    改變嬴政一生命運、助嬴政治國成長的秦相呂不韋

    練劍,是嬴政在自己身體先天發育不足的情況下,想透過積極鍛鍊身體強健自身的手段,也是在暗箭叢生的邯鄲和秦國宮廷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

    至於讀書,是嬴政立下宏圖大志後,便一直尋找並最終找到的最好的實現夢想的途徑,年輕的嬴政明白,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僅靠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他得透過讀書去汲取百家之長,去博採眾長地發展自己、完善自己。於是,我們看到了嬴政透過讀書得到的諸多成長:

    讀《商君書》,嬴政懂得依法治國、獎勵耕戰、加強中央集權等措施,對於強大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讀《孫子兵法》,嬴政懂得打仗需要仔細籌劃、需要雄厚物資的支援、需要君主用人不疑,需要將領素質優秀處變不驚,以及該怎樣行動才能以最小的代價攻滅他國獲利最多……

    讀《韓非子》,嬴政的法家治國思想發展得更加完善,對臣下的統馭之術更加高明,對善惡忠奸的辨識更加穩準狠,對是非對錯的判斷更加快捷準確……

    讀《墨子》及秦國曆史,嬴政懂得禮賢下士尊重賢人,意識到人才對於國家的至關重要,得人才者得天下,是嬴政及其先人們發展秦國、壯大秦國的重要國策……

    讀……

    總之,透過練劍和博覽群書,嬴政實現了人生的第二次成長:

    練劍在給予他強健體魄的同時,也給予他保護自身性命、保護身邊重要之人的強悍實力;

    讀書塑造起嬴政的三觀,讓嬴政建立起以法家思想治國、以兵家思想用將用兵剿滅他國、以墨家思想招攬人才、以儒家思想和諧君臣關係、以其他雜家思想查漏補缺完善自身的宏大實用格局。

    由此可見,鍛鍊身體、讀書受教育,是一個孩子將來能否飛黃騰達的重要關鍵,所以每對父母,在孩子少年時期,都要非常重視孩子的身體保健方法和讀書習學內容,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家長在談論自家孩子時,往往比較的是分數的多寡、獎狀的多少、所讀學校的優劣,卻從來不談孩子從書中獲得的實用價值和技能技巧、不談論孩子的身心是否健康發展。

    唯分數論、不論其他實用價值或技能的荒唐教育做法

    這種捨本逐末、緣木求魚的愚蠢之舉,父母必須深刻反省引以為戒。

    畢竟,將來孩子進入社會後,真正對他們有幫助的,不是用處不大的分數和獎狀,而是孩子從鍛鍊中獲得的強健體魄、從讀書中獲得的能創造社會財富和人生價值的實用技能、科學思想和高尚品德。

    公元前237年,22歲的嬴政,在平定嫪毐叛亂、貶謫呂不韋后,正式親政,開始獨立自主地統治整個秦國。

    之後的幾年間,嬴政運用自己讀書所學,宵衣旰食地辛勤治國,不遺餘力地招攬人才(李斯、尉繚、蒙恬、王翦、姚賈、頓弱等),毫不懈怠地發展農業、積極練兵。

    期間,雖然秦國有下《逐客令》、中了南韓政治疲秦-修建鄭國渠的計謀、軍事上兩次被趙國擊敗等錯誤,但在李斯的《諫逐客書》和仔細考量鄭國渠的利大於弊後,嬴政及時改錯繼續重用他華人才,繼續修建鄭國渠,確保將此水利工程的利益最大化(提高關中灌溉面積及農業產量),繼續編練新軍培養良將,從而使秦國有驚無險地度過了人才危機、糧食危機和軍事危機。

    助嬴政成長、改善嬴政用人觀念的諫逐客書

    孩子上了大學,成為我們成年人中的一員後,最重要的事,便是或博覽群書或去做各種事,去從書中和做事中發現自己真正喜愛的事,去運用自己所學鞏固提高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待人接物能力,去增長自己的閱歷見識,認識人間的社會百態,去廣泛結交也喜歡自己喜愛之事業的志同道合者或人才,為將來的進入社會、勤幹事業打好各種基礎、做好各種準備。

    期間,我們可能會犯錯,可能會誤入歧途,不過,在自己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之前犯錯,何嘗不是隻會有較少損失的一種幸運呢(與自己將來創造更多價值時犯錯損失更大相比)?

    所以,只要適時警戒自己,及時認錯改錯,確保將來不犯同類錯誤,這就是自己成長的無價之寶。

    公元前230年,嬴政開始發動攻滅六國、統一天下的戰爭,當年,秦軍在內史騰的率領下,毫無懸念地滅掉了南韓;

    公元前229年,秦軍在王翦、楊端和的率領下南北夾擊趙國,由於趙將李牧用兵有法智謀高超,趙將司馬尚嚴防死守,所以秦軍與趙軍在井陘相持了一年仍毫無進展,隨後嬴政花重金賄賂趙王寵臣郭開,巧使離間計,令郭開愚弄趙王說李牧、司馬尚謀反,趙王遷遂殺掉李牧、廢掉司馬尚,將趙軍主將換成了不善用兵的趙蔥、顏聚。這時,王翦趁機攻趙,趙軍在換將後無所適從盡皆敗逃。

    公元前228年,秦軍攻入邯鄲,趙國被滅,嬴政親自到邯鄲,將以前欺負他的邯鄲舊人全部屠殺後,凱旋迴國;

    公元前227年,由於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刺殺嬴政失敗,所以嬴政惱羞成怒地派王翦、辛勝率軍攻打燕國,秦、燕兩軍在易水交戰,燕軍大敗,燕王喜逃往遼東,太子丹被逼殺,公元前222年,燕國殘餘勢力和趙國殘餘勢力(代國)在王賁統率的秦軍攻擊下,徹底滅亡;

    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不聽王翦建議,固執己見地派李信、蒙武率二十萬秦軍進攻楚國,由於李信率軍孤軍深入且兵力較少,楚將項燕率數十萬楚軍突然從側後方攻擊李信軍,李信軍雙拳難敵四手、寡不敵眾,遂無奈敗回,可項燕率楚軍三日三夜不停頓不休息地頑強追擊秦軍,秦軍營壘被攻破兩處,七名都尉被殺,秦軍大敗,損失七萬多人,無奈地撤出楚境。

    隨後,秦王嬴政向王翦認錯,並派王翦率六十萬秦軍進攻楚國,楚將項燕率四十萬楚軍頑強抵禦,可由於王翦謹慎持重地防守了一年,項燕軍無法攻擊敵軍,而楚國漸漸軍糧供應不足、且楚王指責項燕膽小怯戰,於是項燕便改變防守策略出戰秦軍,不過,由於秦軍營壘堅固勢大難撼,項燕軍只得無奈敗回,向東撤退。這時,王翦指揮秦軍全軍出擊,瞬間,養精蓄銳已久、早已磨刀霍霍躍躍欲試的六十萬秦軍如排山倒海般攻向士氣低落匆忙撤退的楚軍,由於楚軍被渦水所阻,項燕統率控馭軍隊的能力不強,所以楚軍大亂,秦軍趁機進攻,楚軍大敗,項燕被殺,隨後,王翦率軍攻破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楚國滅亡。

    秦王嬴政攻滅六國、創造成功的形勢圖

    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率軍攻魏,鑑於魏國都城大梁,城堅池深極難攻克,所以王賁仔細鑽研周圍地勢水情。後來,在鄭國等水利專家的指導下,秦軍挖掘狼湯河水灌入大梁城中,三月後,大梁城牆被水泡得坍塌,魏王假出降,魏國滅亡;

    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在率軍攻滅遼東的燕國勢力和北方的代國勢力後,繼續率軍南下進攻齊國,由於齊國權臣後勝經常接受秦國的重金賄賂,所以齊王建在親秦後勝的勸說下,無奈投降,隨後王賁趁機攻略齊國全部七十餘城,齊國滅亡。

    秦國攻滅六國的成功過程中,嬴政冷靜區分好各國的輕重緩急後,妥善安排滅國順序,循序漸進地滅一國切實佔領一國,小心翼翼地派姚賈、頓弱等外交使節分化瓦解各國的聯合抗秦,終於使秦國能夠不遇六國聯合地相對輕鬆滅國,種種舉措委實高明,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進入社會後,在現實工作中,也應根據各種工作內容的性質分清各項工作的輕重緩急,再妥善安排各項工作的處理順序,循序漸進地完成一項工作就切實收穫一種成長經驗,小心翼翼地控制工作進度,謹防各項工作雜亂無章地將自己淹沒;

    秦國攻滅六國的成功過程中,嬴政仔細辨別各種人才的優劣短長,進而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地選拔人才、慎用人才,以群策群力的胸襟和決策風格,來集思廣益地制定滅國的戰略戰術(遠交近攻戰略,蠶食鯨吞、分化瓦解、水淹灌城、長途奔襲戰術),以信任眾將、允許眾將隨意應變的開明開闊心胸,來指揮眾將依據戰場實情適時正確地修改戰略戰術,確保秦國滅六國能夠在高明策略的基礎上視具體情況而定的適度修改,種種行為委實英明;

    我們工作一段時間,升入管理崗位後,也應深徹瞭解所用之人的性格特點、所用之人的技能特長、缺點弱點,進而性格互補、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地搭配著使用各種人才,令眾多人才之間不互相內鬥,而是和諧團結地精誠合作,進而創造出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業績,如公元215年,曹操派薛悌、樂進、張遼、李典等人合作著堅守合肥抵禦孫權,就是根據各種人才特點、合理配置人才、妥善用人的典範。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孫子兵法雲:將能而君不御者,勝。就是指人才在專注於處理一項工作時,我們不能不顧人才工作的具體情況,盲目對人才下達各種資訊轟炸式的隨意命令,這樣只會擾亂人才的工作進度,打亂人才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順序,令人才無所適從、無法發揮主觀能動性,直至人才做事失敗、無事能成。

    在做事過程中,適度的授權,絕對的不干擾,而後考察工作結果,給出批評、讚賞或建議,這種用人原則,亦相當重要。秦王嬴政用之能攻滅六國,隋煬帝楊廣不用,偏偏要屢屢干涉人才的對外用兵,所以他連一個蕞爾小國高句麗都滅不了,甚至隋帝國被三徵高句麗拖垮。如此一勝一敗,用此原則的獲利豐厚和不用此原則的代價慘重,誠可為鑑戒矣。

    秦國攻滅六國的成功過程中,嬴政對各種人才的合理配置,極大地發揮出了秦國臣民團隊合作的巨大威力,為將來秦帝國各項事業的宏大建設,積累了精誠團結、切實豐富的團隊合作經驗;同時,嬴政對敵國權臣、重臣的重金賄賂、有效拉攏,極大地誘發出敵國君將、臣將互相內鬥、分崩離析的巨大破壞力,如此一長一消,秦國與六國的實力對比瞬間由天壤之別變為天淵之別,這樣一來,秦國君臣、軍民攻滅更加弱小的六國,就更加輕而易舉、簡便快捷。

    某種程度來說,嬴政的成功,是人才配置的成功

    我們在現實生活、實際工作的團隊競爭中,也可以學習嬴政的這種做法,根據自己團隊的人才特點,對人才進行合理配置後,再花費重金去賄賂、擾亂競爭對手的團隊,然後以團結奮進之自己團隊,與混亂不堪、內鬥不已之對方團隊競爭,這樣一來,又怎會不輕鬆取得勝利呢?當然,這建立在擊敗對方團隊後,我們能獲利豐厚,即所獲利益多於賄賂、擾亂對手所付出的財富。

    此外,秦王嬴政攻滅六國的成功,是經歷各種錯誤後,誠實踏實地知錯認錯改錯的成功,嬴政在攻滅六國的過程中,也犯過很多錯誤,如屠殺邯鄲市井之徒報仇雪恨,導致自身形象受損,別國不想投降、抵抗加劇;自身疏於防備被荊軻刺殺,若非自身劍術高超行動矯捷,幾乎性命不保;決策滅楚時輕信李信戰略戰術,導致秦軍損兵折將敗軍禍國。

    不過,嬴政犯錯後,都會謹慎小心、踏實認真地知錯、認錯、改錯:

    邯鄲殺人後,在攻滅其他國時,嬴政再也沒有進行大規模殺人行動,轉以懷柔百姓安撫人心為主要政策;

    同時,嬴政在咸陽宮中將防備刺殺的安全設施配置得更加齊全,即使是出外巡遊,也要麼安排武功高手嚴密保護自己,要麼安排副車混淆刺客的追殺目標;

    滅楚失敗後,嬴政沒學曾祖父冤殺白起那樣頑固不化拒不認錯,而是親自到王翦家鄉,向王翦坦誠己過,允王翦所請命後者率六十萬秦軍攻滅楚國。

    從以上事蹟,我們可看出,嬴政心胸之寬廣,認錯之坦誠、改錯之徹底,真令人既尊重敬佩又願意效仿。

    所以,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免也會犯下過錯,而掩蓋錯誤、拒不認錯,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如秦王嬴政那樣知錯、認錯、改錯地誠實坦白、認真悔過、踏實行動,我們才會不斷地在改錯中切實成長,創造如嬴政攻滅六國那樣的輝煌成功。

    綜上所述,從嬴政出生到他攻滅六國的成功過程中,我們能學到很多有用有效的成功方法,將他創造成功的方法反覆咀嚼、認真吸收、冷靜消化後,轉化成能為我們實際運用的實用技巧和精神價值,並付諸具體的努力行動,相信這樣一來,我們也會如秦王嬴政那樣不斷奮進、邁向成功。

    期待我們能夠吸取嬴政的成功技巧,切實走向成功。加油,不甘平庸、想要成功的眾位兄弟姐妹們!

  • 2 # 沐一個沐

    秦始皇究竟是一個成功者,還是失敗者,其實是要看很多面的,但對小沐而言,他是一個成功者,雄才偉略,一統天下,為後世鑑定了非常紮實的基礎。

    秦始皇的豐功偉績小沐不必多說什麼,就簡單點到。

    統一天下,開創帝制,推行郡縣制,統一文字度量衡,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將各國的長城連線起來,修建萬里長城。這些都是秦始皇的傑作,同時對後世也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就這些而言,秦始皇難道不成功嗎?

    現在,小沐想說說失敗。成功和失敗是一對意義相反的成語,但同時,它們也是因人而言的,就如同彼之砒霜吾之蜜糖一樣,對你而言是成功的,對其他人而言,就可能是失敗。

    就如同一場比賽,假設A得了第二名,就小沐看來,A非常厲害,竟然得了第二名,了不得。可A想的可能是為什麼我這麼失敗,沒有獲得第一名呢!

    同理可證,對小沐或絕大部分歷史愛好者看來,秦始皇無疑是一位成功的帝王,偉大的帝王,但當時的百姓,他們是怎麼形容秦始皇所在的秦朝的呢?他們用暴秦來形容。所以對當時的人們而言,秦始皇真的非常失敗,根本不是一個成功的帝王。

    那對秦始皇他自己而言呢?

    13歲即位,登基稱王,22歲罷免呂不韋,親政抓權,39歲一統江山,開創萬世之基業。這一些無疑不是說明他的成功。

    然而,在為人子上,他的母親趙姬與呂不韋、嫪毐糾纏不清,秦始皇更是殺害他同母異父的兩個弟弟。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這一點上,秦始皇無疑是失敗的。

    說到原因,其根本是出在趙姬身上,可小沐以為,如果秦始皇和趙姬關係好,關愛敬待趙姬,趙姬無論如何,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考慮一下自己的孩子。

    說到當皇帝這件事,秦律太過嚴酷,雖然因為酷吏使得雞鳴狗盜之輩不敢有所作為,但伕役太多,修建萬里長城,阿房宮,兵馬俑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百姓民聲怨起。

    同時,秦始皇沒有安排好後事,使得趙高弄權,扶蘇自盡,秦帝國二世而亡。這些無不體現秦始皇的失敗。

    畢竟人無完人,就連孔夫子都會犯以貌取人的錯誤,更何況是一個唯吾獨尊的帝王。

    但在我看來,秦始皇是成功的。

  • 3 # 音樂分享家

    談到事業,秦始皇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在他之前的中國,從來沒有真正地大一統過,國與國之間的差異非常大。秦始皇事業最偉大之處就是統一了全國疆域,在文化上也促進了統一,所謂車同軌書同文,為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凝固打了下堅實的基礎,歷代帝王無不以領土完整為己任。

    但是為人方面,秦始皇就比較失敗了。這裡的為人不是說他性格有多差,而是遭遇。秦始皇一輩子的遭遇都是跌宕起伏的,少年繼位,就遭到了呂不韋、嫪毐的威脅,壯年掌權,漸序滅了六國,統一了華夏大地,老年巡遊,為了堅實中央集權和防止六國復辟,累壞了身體。本想自己建立的帝國能千秋萬代,卻不料二世而亡。這都算秦始皇失敗的地方。

  • 4 # 記錄怪咖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很有爭議的帝王。喜歡他的人,說他是千古一帝。厭惡他的人,說他是獨裁暴君。

    作為一個帝王,秦始皇無疑是成功的。

    秦王嬴政歷時15年,終於實現了歷代秦國君主的共同心願,統一了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國家——秦朝。

    首創皇帝制度,後續的歷朝歷代,都或多或少地參考了秦朝的制度。除此之外,秦朝還在北方修築了萬里長城,用來抵禦匈奴的入侵。

    雖然對於秦始皇修築長城的動機,有多種版本,但是這項工程對後續朝代,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劫掠,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但是我們在評價秦始皇功績的時候,不能忽略的是,這些功績是由成千上萬的老百姓們,用生命的代價而築起的。

    功績卓著的秦始皇,同時也是失敗的帝王。

    秦朝為什麼滅亡?原因是很多的,但秦始皇沒有早早確立,二世皇帝的繼承人,一定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眾多的歷史資料表明,秦始皇最看重的兒子,還是扶蘇。並且有意讓扶蘇,接替自己,做秦朝的二世皇帝。

    秦始皇原本的打算,是讓扶蘇到北方蒙恬軍營中歷練一番,讓他積累一些治國的經驗。卻沒想到,自己會死在東巡的路上,更沒想到趙高、李斯、胡亥等三人,竟然敢篡改遺詔,改立胡亥為二世皇帝。

    沒有建立一項完善的皇位繼承人制度,是秦始皇作為一個帝王的失敗之處。但是,這並不影響他被稱為“千古一帝”。

  • 5 # 凱西讀書

    自古以來,關於秦始皇的功與過的爭論是沒有停止。然而,整體上講,秦始皇的功遠遠大於過,是個成功的帝王。

    1.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他用多十多年的時間,透過發動數十場戰爭,各個擊破先後滅掉了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諸侯割據的局面,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偉大的功績不輸於任何一位前面的君主,甚至可以說是傲視群雄。

    2.他廢除分封制,建立以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他廢除了分封制,設立了郡縣制和三公九卿,實現了有效的行政管理,皇帝掌握了行政大權。這套封建制度影響深遠,在中國存在了兩千多年,直至清朝滅亡,可見此制度的有效性。

    3.秦始皇統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貨幣。戰國時期,六國各有自己的文字、度量衡和貨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使用更簡潔的小篆,推行“書同文,車同軌”,文字的統一方便了不同地區人們的交流。統一度量衡和貨幣,有助於各地商品的流通以及統一財政收支,大大促進了各地的商品交流。他的此做法也被後續的封建社會所沿用,在中國歷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4.興修水利、開鑿運河。都江堰和靈渠都是當時很重要的工程,方便了水利灌溉。修築長城以抵禦匈奴;下令修築自首都咸陽通往各地的馳道,便利的交通利於人們的出行和交流,更加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5.繼續開疆擴土。秦始皇透過伐越並通西南夷,痛擊匈奴,派遣罪犯到南嶺、並讓原先各個諸侯國的居民外遷等,大大促進了民族融合。

    雖然秦始皇大興土木,廣修宮殿、長城、陵寢等,動用了上百萬的勞力,勞民傷財、橫徵暴斂;刑法苛刻,手段殘暴,以致造成後來不斷的農民起義。但是整體上說,秦始皇是一位成功的皇帝。

  • 6 # 九九扒史伊

    秦始皇是成功還是失敗的?一起來看看

    公元前247年,秦王贏政13歲即位。39歲便完成了統一大業,成就了統一中央集權的強國-秦朝。

    在統一六國之後還實行了一些利國利民的改革政策

    書同文

    自殷商開始,文字開始普及。但是各國文字不同就妨礙了各地文化、經濟等的交流。中央頒佈的律令也很難有效的實行。作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是比較一致的。但春秋戰國時期的兵器、陶文、帛書、簡書等民間文字,則存在著區域中的差異。在秦統一中原後,秦始皇下令統一和簡化文字,這是對中國古代文字發展和演變做了一次歸納,也是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更有利於以後文化的發展

    度同制

    戰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制度和貨幣制度是不一致的。秦統一後,規定貨幣分金和銅兩種:黃金稱上幣。銅錢為下幣,統一形狀,為圓形方孔。金幣主要供皇帝賞賜達官貴人等使用,銅幣才是主要流通使用的錢幣。

    規定以原秦國的度、量、衡為標準,與標準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

    在田制上,秦王朝規定6尺為步,240步為一畝。這一畝制以後沿用千年而不變。

    車同軌

    秦統一之前各國車輛形狀不一。秦統一後規定車寬要以六尺為準。

    然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便是強大的秦始皇也不例外!

    焚書坑儒

    大秦王朝建立以後,秦始皇聽從丞相李斯的建議,推行“焚書令”,規定“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等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中華瑰寶也被焚盡

    修築長城

    中國的奇蹟之一萬里長城

    秦滅六國之後,開始北築長城,每年徵發民夫四十餘萬。長城並不僅僅是一道城牆,而是一套完整的工事防禦體系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臺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由各級軍事指揮系統層層指揮、節節控制。在佈局上,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時就總結出了“因地形,用險制塞”的經驗。2000多年一直遵循這一原則,成為軍事佈防上的重要依據。

    正面評價

    秦始皇是很有作為的政治家,軍事家。吞併六國,南征北伐。從戰國地圖看,領土幾乎比戰國七雄控制範圍擴大了一倍。後人認為,“功莫大過秦皇漢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漢武帝之前,歷史上無出其右。

    秦始皇首創驛站制度,並修驛道。郡縣制是一種平民制度,其軍政首腦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績軍功可上可下,可平職調動,這就導致了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的出現。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都可以來自平民,郡縣官僚制有效地保證了平民(布衣)參政議政的權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軍功政績才出將入相),相比分封制這種貴族政治,無疑是一大歷史進步。

    負面評價

    秦始皇被很多史學家看作是一個暴君,為了權力可以不擇手段。

    萬里長城、阿房宮及秦始皇陵等的規模都極為龐大,勞民傷財。但有些工程卻使各地的交通進一步發展,有助日後交通、經貿、以及各民族之融合。

    故此,我認為幾千年前的時代裡秦始皇也算是功大於過。是比較成功的一位帝王。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個很暖的男同桌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