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凱XK
-
2 # 小呂說農業
小麥孕穗期
北方地區大致在3月中旬到4月下旬。
小麥孕穗期用什麼樣的肥?追肥可分為兩方面進行:地下追肥和葉面噴施
地下施肥:
北方地區,要看小麥田底肥使用量和土壤土質情況而定。但一般情況下孕穗期可用尿素30-50斤/畝利用澆水或者下雨天追施即可。
葉面噴施:
可用尿素1%-1.5%的濃度噴施作為葉面追肥,也可加入中微量元素葉面肥料+殺菌劑(預防紋枯病和鏽病)共同噴施,效果很好。增產效果明顯。
-
3 # 少利17
小麥孕穗期不能再施肥了,我看評論裡還有人說:要施三:五十斤尿素,我看這是沒有種過小麥的人才這樣說。如果按此人的說法,你今年的小麥肯定減產。不但減產,而且收割的時侯還要比別人家的晚幾天才行。因為小麥一般就施兩次肥,一是要施足底肥(播種時施足),二是澆返青水時施一次氮肥。其它的時間施肥對小麥生長都是不利的,一是造成突長,二是貪青晚熟。如果播種時有足夠的農家肥和有機肥,可以一次性施肥就可以,這叫"一炮轟",也能獲得高產。
小麥拔節期、孕穗期施肥很關鍵,也是決定小麥成穗率和結實率,奪取壯稈大穗的關鍵時期,是小麥一生中第二個需肥高峰期。那小麥拔節孕穗時期是什麼時候呢?是幾月份?用什麼肥好?怎麼施肥?
小麥拔節期,正常生長的小麥,當春季氣溫上升至10℃以上時,小麥基部節間開始伸長,節間露出地面1.5-2.0cm時稱為拔節。一般在2月底至3月上中旬。孕穗期4月中旬左右。
小麥這一時期的需肥量一般佔總需肥量的50%左右。科學追施拔節孕穗肥,可以保證小麥生長需要,形成大穗。開春後氣溫逐步回升,小麥一旦普遍起身,馬上進入拔節孕穗期,正是施用拔節孕穗肥的極好時期。
據研究,每生產100公斤小麥籽粒,約需吸收純氮3.1公斤、五氧化二磷1.1公斤、氧化鉀3.2公斤。越冬前小麥對養分需求不多,越冬後隨著氣溫回升和小麥群體增大,養分吸收量迅速增加,直至抽穗、開花時才減緩,從拔節到開花期是小麥吸收養分的高峰期,全生育期55%的氮、80%的磷和90%的鉀都在這一階段吸收。
開花後直到成熟,還需吸收28%的氮和極少量的磷,基本上不再吸收鉀。當前,小麥苗情基礎較好,但各地反映旺長苗和弱小苗的比例高,因此拔節孕穗肥必須因地、因苗、因種制宜,科學合理施用。
因地制宜確定施用時間。小麥拔節孕穗肥一般應在群體葉色褪淡,小分櫱死亡,基部第一節間定長,第二節間伸長時施用,長勢正常的麥田一般在3月中下旬。
小麥拔節孕穗時期怎麼施肥
對於晚播麥、冬前生長不足、個體生長不壯的晚弱苗麥田,以及葉片發黃、受凍較重的麥田,應在3月上中旬及早追肥,能有效增加粒數,對爭取春季分櫱成穗,保證每畝有足夠的?數也有一定作用。葉色褪淡慢及施過臘肥,早春追施過返青肥的田塊,可根據苗情減少用肥量,適當推遲拔節肥的追施時間。
因苗制宜定施肥數量。小麥拔節孕穗肥是指從拔節到劍葉露尖期間施用的肥料。拔節時如底肥、臘肥施用較少,應酌情施用拔節肥,每畝可施尿素5公斤左右和一定數量的磷鉀肥。
拔節時群體偏大,葉色濃綠,葉片披垂,小櫱遲遲不退、陰蔽較重,表示生長過旺,對這種麥田,要適當控制用肥,待葉色出現褪淡時再施;如葉色一直不轉淡,就不施拔節肥。
拔節時群體發展不足,落黃過早,葉片窄小,薄而直堅,是典型缺肥表現,要儘早追肥,肥水結合,積極促進,每畝可追施尿素6-8公斤。結合雨水施肥,能使肥料滲入土中,提高利用率。
因種制宜定施用比例。一般而言,矮稈、耐肥、抗倒的品種,可適量多施;高稈、不耐肥的品種,要少施。底肥不足,地力差的田塊,要適當多施;地力肥,後勁足的田塊,可少施。
小麥施肥
一般拔節肥使用專用複合肥加尿素為宜;孕穗肥可以只補施尿素,做到精準施肥。一般中筋小麥施拔節肥每畝用純氮4-5公斤、五氧化二磷3公斤、氯化鉀4公斤。通常每畝用45%氮磷鉀三元複合肥25-30公斤。
施孕穗肥,即每畝用純氮2-3公斤,約每畝用尿素5-7公斤。弱筋小麥則提倡一次性施用拔節孕穗肥,即每畝用純氮2.6-2.8公斤,五氧化二磷1.5公斤,氧化鉀2公斤,一般每畝用45%氮磷鉀三元複合肥10-15公斤。前期氮肥用量大的,拔節肥要適當減少用量。
小麥生長中後期根系活力明顯下降,微量元素肥料基本上不從土壤吸收。但中後期小麥對微肥的需求很重要,它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促進僵苗轉化,必須抓住小麥中後期結合噴藥防病,噴施微量元素葉面肥,對提高產量作用顯著,增產幅度可達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