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隻涼音呀
-
2 # cliff詭笑白
西藏自治區位於青藏高原的西南部,雪域高原的人好像就為給眾生祈福而生,每天唸經、轉經筒、磕長頭,日堎一日,年堎一年,這就是他們的生活習慣,這片土地的山水與人們的宗教信仰讓西藏賦予了神秘的色彩,所有的人都向往這裡。人們想去接觸它、瞭解它、融入它。

如果你有幸來這裡,不必匆匆忙忙去看著名的景點,走馬觀花地去看一些景點,不僅讓身體吃不消,也讓你永遠都只能作為來西藏觀光的一名遊客,看不清神秘面紗背後真正的西藏。嘗試著把自己當做西藏人,在拉薩用當地人的方式去生活,走走每個地方的大街小巷,學一學簡單的藏語,毫無顧忌的與當地的陌生人去友好微笑的交流,與藏族小孩子玩耍,走在路上你也會收到陌生人對你投來的微笑與熱情的招呼。
-
3 # 滑滑HLH
我來說說我在第二故鄉的故事。我的第一故鄉在湖南,因為大學畢業過來中山工作,所以把戶口一起遷移過來中山了,成為了中山戶口,從此中山成為了我的第二故鄉。
在這個偉人的故鄉,我愛上了這座美麗的城市。在這裡也發生了很多耐人尋味、記憶猶新的故事,有趣又覺得無奈。那是在2008年的夏天,我剛畢業來到中山,那個時候還屬於實習期,日子固然很煎熬與窘迫。一天中午跟朋友出去逛街買點東西,騎著用“鉅款”買下了的腳踏車,當走進一家超市採購一些日用品出來之後,本來鎖著的腳踏車卻不翼而飛了?當時瞬間就覺得被小偷盜了,心裡很不是滋味。還不容易省吃儉用買了一個交通工具,就這樣被小偷弄走了。那個時候報警基本上沒什麼用,警察也查不到,也懶得去查這麼小的事情,主要是那個時候的監控沒有現在這麼多。沒辦法只好走路回去,上下班也只能暫時步行了。
2009年又遭遇了一件讓我難過的事情,這個故事我總覺得應該是發生在電視劇裡的。那一天我下班回家,當我走進門口時,發現鐵門和木門都已經打開了。當時以為老爸過來看我,沒有提前跟我說一聲,但是我仔細一看門已經撬開痕跡,就知道發生什麼事情了,又遭賊了!可惡的傢伙把我僅有的現金、液晶顯示器、電腦和包包一起掃走了。所以跟這座城市居然這麼不好的事情都發生在我一個人身上,是不是自己倒黴呢?不過這些並沒有影響我的心態,所以至今我覺得過得比以前好了,也沒有再遭遇過這麼倒黴的事情了,這就是我在第二故鄉的一些故事。
-
4 # 沁心暖陽
自從畢業後,來到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在這裡,最吸引我的是它認同公平競爭,只要你夠努力,夠堅持,夠有能力,最後都能在你的工作領域上獲得成功,壓力和挑戰並存。曾經稚嫩的自己,抱著一顆美好的心願來到這裡,雖然前期受過許多挫折,差點離開,但自己的內心不認命,仍堅持咬牙前行,最後克服了一道道困難,最終在這片熱土安定下來。
-
5 # 唯美醉人視覺
呼和浩特,這裡的一年四季,這裡的一草一木,都讓我不捨離去,我深深期盼這座城市會越來越好,溫暖著這裡的每一位異鄉人!
2015年大學畢業剛來到呼和浩特這座城市生活的我還是一名外鄉人,如今在這座城市,我有了自己的事業,也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孩子,升級成為一名母親。可以說,我與呼和浩特這座城市,共同見證著彼此的成長。對於呼和浩特這個城市,從剛開始的陌生到後來的熟悉,再到現在的自然融入,視為家鄉。這是因為呼和浩特是一座有溫度並且包容性很強的城市。
初到呼和浩特,沒有家人,也沒有朋友的陪伴。但是在後來的工作生活中,接觸到了越來越多的本地人,慢慢地發現呼和浩特有與眾不同的地方,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對於我們這些外鄉人包容性很強,不排外。這座城市用它最溫暖的懷抱溫暖著我們、歡迎著我們、幫助著我們。正是這樣的開放與包容,讓我們在這裡安居樂業,找到人生與事業的方向。
除此之外,呼和浩特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居住環境相比7年前有很大的改善。他雖然不像北京那樣,名勝古蹟無處不在,也不像上海那樣,高樓大廈隨處可見。但是,他有一個獨特的景觀——四季的美。
春天的呼和浩特,富有詩意。在公園裡,清澈見底的湖面上小船兒悠閒地飄蕩。老人們在岸邊釣魚,體驗著等待的樂趣;孩子們在湖邊玩耍,弄得滿手是泥,不過他們得了臉蛋上仍舊露出了歡樂的笑容。如果你走到一棵丁香樹地下面,你會問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味,令人浩氣長舒。
夏天的呼和浩特更讓人流連忘返。天氣晴好,溫度適宜,沒有南方城市的潮溼和悶熱。綠色,是呼和浩特夏天的顏色,也是大自然的底色,在這裡滿眼的綠色帶來撲面的清涼,炎炎夏日,這便是你我能感受到的小確幸。
當第一片楓葉變紅之際,呼和浩特的秋天便來了,就像一個粗心的畫家打翻了調色盤,濃烈的紅酒潑滿了整張畫紙。依然記得一年一度的菊花展,陪著家人散步在惟妙惟肖的花叢中,留下幸福的笑臉......
呼和浩特的冬天並不太冷,只要不颳風,總有穿裙子的姑娘和撒把騎車的少年。如果有一場大雪,便會驚豔整個城市,小孩子在雪地中打雪仗,堆雪人,滾雪球,那歡樂的叫喊聲都快把樹上的積雪震落下來了。週末的空閒時間帶著孩子去昭君博物院、蒙古風情園轉轉,感受本地人文,真是極美的!
-
6 # 賓芪養生茶道
釋迦摩尼說過:“一個人的一生,無論遇見誰,走到哪裡,都是註定要去經歷的”
我出生的時候,隨著父母雙親到外地做生意,一年只回到故鄉一次,有時整整一年都沒有回到故鄉,如果要談第二故鄉,那就得從我小時候到長大的居住地說起,自從小學的時候開始,我在離家有一段較遠的距離上學,那段路程,靠近江邊且騎車的兩邊都種滿了枝葉茂盛的大樹,早晨七點上學的時候,還會看見許多年邁夫妻在樹下散步,有時也會聽見鳥兒清脆的鳴聲,提起那段上下學的時光,就使深深的相信原來人間還有鄉緣這一說,我騎的那段長長的江邊路,一騎就騎了十來年,始終無法忘懷,在炎熱的夏天,是大樹爺爺讓我騎在了陰涼的路面上,所以我後來出門回家,都不忘去那段江邊走走,最孤獨的小時候時光,這段江邊的景色成為了我最好的夥伴,我告訴自己不管走到哪裡,都不要忘記天地賦予的饋贈,要努力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
7 # 永成sunny
對於第二故鄉的定義,我覺得有幾種。
第一,就是除了待在某個地方生活、工作、學習的時間較長,所以把這個承載某段時間回憶的地方稱之為第二故鄉。
第二,就是夫妻雙方各自的故鄉也可以稱之為第二故鄉,畢竟是親人。親人生長過的地方也就是自己的第二故鄉。
第三,既不是自己待過的地方,也不是愛人的地方,但是這是生命另一個起點的地方也屬於第二故鄉。簡單舉個例子,拿“雪村”的“翠花上酸菜”這歌來說,“老王”出差到東北,被車撞了,碰上了個熱心的東北人,把他救了。如果老王沒被及時救起,萬一車禍導致生命受威脅,人掛了,東北這地不就成了老王的喪命之地了。熱心東北人救起了老王,相當給了老王一次重生的機會。像這種情況,東北也屬於老王的第二故鄉了。
說了自己對第二故鄉的定義那麼久,我就是想表達,我怎麼那麼戀家,還單身呢,我希望我能有一個第二故鄉,那裡將是我事業的起點和高潮點。
-
8 # Wubug
廣東東莞是一個繁華的城市,在這裡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來到這裡後我就情不自禁地愛上了這片溫情的土地。
記得剛來的那一會兒人生地不熟,沒日沒夜的坐公交車去找工作,那次又是在找工作的路上,我坐在公交車上思緒萬千,突然天上下起了傾盆大雨,可憐的是我沒帶傘。很快就到我要下的站了,我懷著當落湯雞的決心充了下去。雨水如豆粒般打在我的臉上,漸漸淋溼我的衣服。但就在這時,一把小傘幫我擋住了風雨,我往打傘的人身上看去,是一個矮矮瘦瘦的大媽,她憔悴的臉正散發著溫暖的微笑。大媽堅持著要把我遮到我要去的地方,我萬般推辭也沒有效果,在這去的過程中,大媽總是把傘向我這邊傾斜,因為傘小她自己的半邊身都淋溼了,我看著大媽溼掉的衣服感動萬分,大媽把我遮到我要去的地方後,就悄然無息地離開了。我真的很感謝這位大媽,她讓我在陌生的東莞感受到了溫暖,讓我愛上了這裡。
-
9 # 圖說連環畫
我的第二個故鄉是蘭州,學生時代都是在哪裡度過的。這所城市氣候特別適宜居住,夏天早晚溫差大,就算中午特別熱,到了晚上溫度也會降下許多,變的涼風習習。因為黃河位於蘭州市的中心位置,蘭州東西長,黃河水從西向東一路流淌下來,西面有西固城,一直順流而下,流向東面。因為有黃河的原因,沿著黃河修建了黃河母親。我們是喝黃河水長大的,記得那時候吃晚飯,有時學習累了,習慣去黃河邊散步,混黃的河水,寬闊,表面波瀾不驚,但水實際很深。父母在小的時候一再囑咐,不可去黃河邊玩水,更不能游泳。沿著黃河修建了濱河馬路,馬路很長,夜景也很美,現在偶爾回去看,景觀綠化也越來越好了。沿著濱河馬路除了黃河母親,還有中山橋,這座橋是解放前就建成的鐵橋,是連線南北的一個樞紐。
橋的南面是七里河區或者城關區,在北面就變成了安寧區。城關區屬於政治核心區域,也是最繁華的區域,盤旋路,火車站,政府辦公地、蘭州大學本部、各種大型百貨公司都聚集在這裡。
從城關區跨越鐵橋去河對面,乘坐方式也可以試試羊皮筏子,看看小西湖公園周圍的大風車。中山橋的北面是白塔山。
白塔山臨近黃河,但卻是一個臨黃河而形成的山,山上有個白塔,據說是元朝時建的。蘭州地處西北,所以山比較多,除了白塔山還有興隆山、五泉山等等。都是出名的景點。
安寧區屬於蘭州市規劃的教育區,不少大學都在這個區域中,安寧區最負勝名的是桃子,白蘭瓜等等,蘭州是個瓜果城,各類水果味道鮮美。
距離蘭州市70公里外的地方是劉家峽。一提劉家峽一般不自覺想起它是個水電站。但是這個地方去遊玩,還是很不錯的,空氣清新,走到哪裡甚至能夠聞見一股溫潤的水氣。
綠綠的水,完全和市裡黃河水不一樣,坐著船,經過大約40分鐘,就可抵達臨劉家峽而建的炳靈寺。一路既可以欣賞優美的風光,又可以感受大自然巧奪天工形成的山體。
炳靈寺是一座寺廟,主要還是雕像,這些雕像形成年代也很久遠,他和甘肅麥積山有想通的地方,爬山觀看雕像也很好。一天時間足以玩的開心。回市裡有班車,也可以打車,打車費用50元左右就行。
我當時生活的那些年,蘭州因為有蘭石,蘭化,汙染還是非常嚴重的,每年春天都有沙塵暴,將整個天空都刮的一片黃色。這些年國家加大整治力度,環境改善了不少,還建設了新城。
新城雖然沒去過,但據說建設的也很漂亮,因為乘坐班車或者自己開車到新城需要至少1個半小時,所以並沒有實際領略,所以無法細說。
個人因為比較愛看書,所以甘肅省圖書館必須重點說說,圖書管理員個個和藹可親,而且圖書館藏書很多,圖書館的環境也很好,每天有眾多學子在裡面看書學習,有專門安置的自習室,也有專門提供的免費水。服務溫馨,有管理員靜靜的維持秩序,裡面都是翻書檢視資料的聲音。這是印象最深的地方,現在想來更好了。
說蘭州不能不說蘭州牛肉麵,到了外地都叫它蘭州拉麵,我們喜歡早上就吃拉麵,而且蘭州拉麵館特別多,但都是由回民開的,是清真的,味道很好吃,反正個人喜歡,也曾經常吃。到了外地蘭州牛肉麵裡面的辣椒油首先就不見了,我們喜歡吃辣,也能吃辣,這些是一些地方受不了的,所以變異改良也不可避免,但仍建議有機會一定要吃正宗的蘭州牛肉麵,那味道不在本地吃,絕對不是那個味。
除了蘭州牛肉麵還有釀皮、涼麵、酸辣粉,甚至重慶火鍋、小肥羊你都可以在蘭州吃到。美食很多。
當年張保和的快板在蘭州至少家喻戶曉,其中有一個專門《誇蘭州》的段子,印象特別深刻,因為說的都是蘭州當時的現狀,又朗朗上口,不知不覺就記會了。裡面說蘭州城叫金城,中國歷史上就有名,你也爭,他也搶,為了金城還動過刀兵,悠久的歷史人稱頌。黃河水嘩啦啦的流,水中的魚兒盡情的遊,古老的水車吱呀呀的轉,兩岸的風光實在是好看。
蘭州是個美麗的城市,蘭州話蘭州人都令人懷念,希望蘭州明天更好。這就是我可愛的第二故鄉-蘭州。
-
10 # 一袋大米
我的第二故鄉,是廣西南寧。
除了新疆、西藏和寧夏三個省外,國內我去的地方超過100個,我認為,南寧適合我。
2007年南寧獲得"聯合國人居獎",這是國內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南寧市,有幾個突出的重點:
1 物價不高,相對首府城市不算高。5-8元早餐品種繁多。房子8000-12000元每平米。
物產豐富,消費品種齊全。水產、水果、各種美食超多,便宜。
2 市中心有江有湖。邕江把城市一分為二,兩邊全部建成休閒公園,湖的建設更加美麗。不用花錢就能得到超一流的休閒場所。
3 綠化超多超好。朱自清寫過《南寧的綠》。
整個城市綠化充足,雨量足,空氣質量槓槓的。因地理位置緣故,城市很難發生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全都是託綠化的福。
4 南寧人不排在,不搞幫派,生活節奏不快,性格溫和。適合多民族共存。這一點非常重要。
5 東盟11國與南寧聯絡密切,是東盟樞紐。造福人民,最簡單的,東南亞的各種美食特產以及各種產品,應有盡有。
如果你喜歡吃,喜歡看秀美的風景,喜歡溫和的度日子,喜歡東南亞各國文化...
你來南寧就對了。
我為成為南寧人而驕傲。
這是真的,嘿嘿!
-
11 # 三峽客
一直都在水電單位工作,年輕時四海為家,曾參加丹江口電站(南水北調源頭),後來又在十堰市的黃龍灘電站,70年代來到宜昌市建設了葛洲壩和三峽電站建設,在宜昌市生活了幾十年,宜昌市已經是第二故鄉了。建設了這裡,深深愛著這裡,將來一定會終老這裡了。
-
12 # 記憶中的大橡樹
我50多歲了。前幾年去過兩次我小時生活過的海島,那就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那裡讀了小學,那裡有我小時的同學,我基本上都記得他們的名字和小時的長相。這些同學現在我也都找到了,建了微信群了。只可惜,當年的景象變化太大了:當年我們歡快游泳的小水庫,已經廢棄不用了,沒有多少水了;海邊的鵝卵石區、礁石區也變化很大;周圍的山坡已滿是雜草和樹木了(退耕還林的結果),已無法再登山玩了;我家附近的土崖也被剷平蓋上了新房子了;當年那個廢棄的養雞場也消失不見了;我家當初住的房子早已拆除了。人們總說“物是人非”,可我感覺卻是“人是物非”,因為我的同學都還在,可是舊景卻完全不同了,心中那種淡淡的憂傷,總是迴繞在心中。
-
13 # 洹水紅塵
一看到“同志們”三個字,好親切。
當過兵的人,似乎都有這麼一種情結,即通常把部隊駐地視作自己的“第二故鄉”。我想透過老部隊操場上屹立不倒的三塊標語牌,來介紹一下“第二故鄉”的故事。
“視駐地為故鄉,視人民為親人”老部隊屬於全訓單位,理論上講,不擔負任何訓練以外的公差勤務。當然,作為人民子弟兵,我們協助駐地政府和群眾,也力所能及地開展了一些工作。
有時,災情,就是命令。我自己親身經歷的就是2009年的那場雪災,市區的交通已經陷於癱瘓狀態。部隊出動了包括首長機關在內的幾乎全部兵力,暫停訓練計劃,暫定休假探親,每條主幹道上,停兩臺炊事車,燒水做飯,不把積雪清理利索,絕不收兵。
部隊遇到困難的時候,駐地群眾更是二話不說。翻建軍需庫的時候,留下小山一樣高的建築垃圾,要趕在上級驗收前清理乾淨。拉上去一個營,一天干下來,根本不見“動靜”。營長傻了,團長火了,多虧政委的一個電話,這才救了急。駐地市政工程處,派來兩臺挖掘機,四個小時解決“戰鬥”。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情誼深”駐地是一座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發源地,有很多歷史古蹟和文化遺址。最著名的要數“殷墟博物院”和“中國文字博物館”。不僅軍人可以免費參觀,而且每逢新兵入伍,或者老兵復原等等,這些對軍人來說,具有紀念意義的活動時,還組織安排集體參觀。
這座城市,從營區通往市裡的公交線,名字很響亮,叫“八路”,可能寓意我們是“八路軍”的接班人吧,這條公交線,對軍人全程免費。一張小小的車票,裡面根本不是“塊兒八毛”的事兒,而是蘊含著一份歷久彌新的魚水情誼。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駐地政府,還組織過幾次“軍營鵲橋會”,我經歷過一次,倒不是我去相親,我是戰士,還沒那資格,是我們連隊的軍官去相親。
根據團裡安排,我們連負責十幾位姑娘的午餐。哎呀,可把連長他們幾個軍官給“忙活”壞了。平時午餐,也是我最忙亂的時候,我是文書,跟連長他們一個桌子,你想,我不忙,誰忙啊——“鵲橋會”那天,我卻獨自享受了一頓“小灶”待遇,連長他們都分坐到各班餐桌上去了,因為,每班大致分坐著三四位姑娘。
營長突然進來坐下,我趕緊說:“營長,我叫他們都撤回來,陪您吃飯。”
營長說:“算了。這是好事兒啊,先‘團結’到一個桌上,慢慢地有了感情,再‘團結’成一家人,這多好啊。”
回覆列表
以前我喜歡繁華大都市,後來長大後,發現自己對快節奏的城市容易感到疲憊和厭倦。
一個人被困在小鎮生活了很多年,總想去外面看看。第一個讓我反覆去的地方就是杭州,有句話說,因為一個人而愛上一座城。第一次去杭州是因為朋友聚會,第二次去是因為參加由dfls舉辦的點映。去的原因足以令我感到喜悅,第三次去完全是衝著那座城。
很不喜歡聽到有些人這樣評價旅遊——一點都不好玩。怎樣才能稱之為好玩,我想旅行的意義不在於那個地方有哪些好玩的好吃的,而是在於它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去過兩次西湖,依然覺得它有欣賞不膩的潛能。冬天去也好,夏天去也罷;晴天去也好,雨天去也罷。可以呈現一個四季西湖,有生之年,有些地方是值得一去再去的。雖然在我心裡,那個有生之年想去的地方還沒達成,但是總會有機會的。
被朋友帶著去參觀了浙大,沒有讀過大學就特別想體驗一次那樣的生活。和三個女生同一個宿舍,彼此成為了要好的朋友,跟同學抱怨連連地走出教學樓,如果那個教授講的課可以有趣點,或者老師能更帥一點。偌大的校園偶爾也會碰到那個心儀的男生,為了應付考試在圖書館刷了很多題……
每繞過一個彎,都會變成我的想象製造機。也算是來了一趟,也算是意思意思體驗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