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徐氏客卿
-
2 # 娛樂好事君
非也……
事實上很多將罪狀怪在女性身上的政治動亂都是當權者無能,後世的文學者(男人們)為了修飾而將責任全都扔給了女人。他們不可能承認是因為男人的權力慾望而導致的悲劇,只會將其扔給女人,說,這一切都是因為女人惹的禍,只有如此才能維護男人的尊嚴以及面子。
-
3 # 天那邊的海浪
安史之亂標誌盛唐結束,真的是玉環漂亮,紅顏禍水導致?歷史的遮羞布往往都把女人作為擋箭牌,實在可笑之至!我們可以看看動機,當時楊玉環極得寵愛,“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楊玉環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當朝宰相又是自己的族兄楊國忠,安祿山不過一封疆大吏,不值得她去投懷送抱。如果說楊玉環是為滿足個人的慾望,這安祿山不僅比她大二十幾歲,而且十分肥胖, 其貌不揚 ,言語粗魯,雍容華貴的楊貴妃怎麼會瞧得上他呢!,當然唐玄宗不上朝有楊玉環漂亮的原因,但根本原因絕不是此!皇上不理政務,宰相權傾朝野,安祿山手握重兵,權力慾望才是根本原因。
-
4 # 大道有李
那肯定不是了,中國歷史上就有把一個王朝的衰落怪在女人身上的傳統,妲己、褒姒、趙飛燕、楊玉環、慈禧都是這個套路。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換一個思路來想,如果安史之亂是怪楊玉環太漂亮,那麼作為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的武周,難道是開元盛世的奠基者麼?
安史之亂爆發的背景一方面是唐朝藩鎮力量的崛起,地方上軍事實力已經可以與中央匹敵。另一方面是朝政在唐玄宗逐漸倦怠後,又經過李林甫、楊國忠的治理吏治徹底腐敗。而楊玉環的出現,只是給了一些官修史書作者一個藉口。
有關地方藩鎮力量的崛起,有一個細節。就是李林甫位相時,為了防止有人威脅他的地位,所以向唐玄宗建議啟用少數民族將領。唐朝時有出將入相的傳統,即在邊關為將的人將來有很大機會可以入朝拜相。李林甫的這一建議,意在讓讀書少的少數民族將領成為後備人選,但這些人長於行伍,沒讀過多少書,沒法做宰相,從而對自己毫無威脅。這一政策,導致了安祿山登上了歷史舞臺。當然,高仙芝、哥舒翰等名將也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所以,這是一個偶然因素。
此外,唐玄宗確實為楊玉環花了不少錢,搞了不少工程。但以唐玄宗的性格,即便沒有楊貴妃,還會有李貴妃、張貴妃。所以,安史之亂的爆發主要根源在唐玄宗本人,而不在楊玉環。
-
5 # 野菜野菜
不要把這種帽子扣女人頭上,說什麼紅顏禍水。覺得戰爭的起因,動亂的始末,甚至國家的淪喪都是女人的錯!
魯迅也曾諷刺地說過“中國的男人,本來大半都可以做聖賢,可惜全被女人毀掉了。”
自己做不了聖人就怪女人,還真是聖賢啊,女人還真偉大,可以操控一切,男人都是吃翔的麼?
男人好色怪女人???
-
6 # 大運河時空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看看金庸的小說《鹿鼎記》中韋小寶替陳圓圓鳴不平的一段話,是對這個問題最好的解答:“什麼妲己、什麼楊貴妃,說這些美女害了國家。其實呢, 天下倘若沒這些糟男人、糟皇帝,美女再美,也害不了國家。大家說平西王為了陳圓圓,這才投降清朝,依我瞧哪,要是吳三桂當真忠於明朝,便有十八個陳圓圓,他奶奶的吳三桂也不會投降大清啊。”
98版《鹿鼎記》中的陳圓圓
其實正是這樣,在國家政權變幻、戰爭等大事上,個人能起到的力量真的是太弱太弱了,更別說在古代時作為男人附屬存在、毫無地位的女性來說更是這樣,別說左右軍隊、國家等方面的事務了,除了個別極強勢強權的女性,大部分的女性就連自己的歸屬問題也無法左右。
如果說是因為美色使帝王無心國家大事,使得國家滅亡。那只是這個帝王給自己的失敗找的藉口而已。試想一個帝王哪一個不是獨斷專行,怎麼能夠輕易被女色奪了意志?作為唐玄宗李隆基更是這樣,創造了“開元盛世”的他,能夠被一個女性憑藉女色就可以左右意志,把政權弄得崩潰?從哪來說這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把安史之亂產生的原因放到楊玉環的頭上是不公平的,只是那些男人為自己的失敗找的藉口,有個臺階好下來,好面對百官和百姓。
-
7 # 李公子說歷史
安史之亂的黑鍋不應該讓楊貴妃這個女人來背!
安史之亂爆發於唐玄宗時期,也是唐朝盛極轉衰的標誌,從此之後唐朝開始走向了下坡路,人口大量減少,國力從此一蹶不振,而這次的叛亂是安祿山和史思明帶頭挑起,因此稱之為“安史之亂”
【安祿山起兵不是因為楊貴妃】
當時盛傳安祿山覬覦楊貴妃的美色,所以想要霸佔楊貴妃,因此發動了叛亂,而且在《開元天寶遺事》和《楊太真外傳》等野史稗記中記載了楊貴妃為安祿山洗澡的事情,以此來大肆渲染“楊安戀”。著實讓人真假難辨。
但是細想之下,楊安戀根本就是屬於無稽之談。史載安祿山有300多斤,十足的大胖子,而且長相粗鄙不堪。而楊貴妃身為唐玄宗的妃子,無論身份和相貌都是首屈一指,根本不可能為一個大自己十幾歲的醜胖子去洗澡,所以安祿山和楊貴妃根本不可能有染。也就無從談起安祿山為了楊貴妃起兵造反了。
還有一點可以證明安祿山反叛根本不是因為楊貴妃,《新唐書》中記載載:“祿山反,誅國忠為名,且指言妃及諸姨罪。”也就是說,安祿山反叛是打著誅殺楊國忠之名,並且說到了楊貴妃以及楊貴妃的姐妹們也有大罪。因此可以斷定,安祿山根本不是因為楊貴妃起兵的。
【安祿山起兵真正原因】
1、實力和野心的膨脹
大唐開元年間,全國共計有50多萬的兵力,中央兵力接近10萬,但是多年都沒有進行過戰爭,而安祿山在兼任了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之後,擁有了大唐邊鎮兵力不下於20萬,且這些兵力都是大唐最為精銳的軍隊,實力凌駕於各地藩鎮之上。
安祿山為人狡黠奸詐,兇狠毒辣,而且極為貪婪。當擁有了天下過半的兵馬後,自然而然的擁有了反叛之心,而且看到了朝廷空虛,武備不修。認為可以一舉奪取天下,成千秋萬世之業。
2、朝廷內部的矛盾重重
唐玄宗後期,玄宗也只知貪圖享受,朝廷內部日益腐敗墮落。而且先後任命李林甫、楊國忠為相,這兩個人都是隻知弄權結黨的宵小之輩。從此之後國事日非,朝政腐敗,給了安祿山可乘之機。
李林甫為相時尚能威懾安祿山,但是楊國忠上臺後,安祿山和楊國忠二人矛盾極大,導致了將相不和,而玄宗皇帝又不從中調和。因此,安祿山便心懷異志。意圖以討伐楊國忠為名,推翻大唐的天下。
-
8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安史之亂,實際上是當時唐朝政治發展的必然結果。
如果要論述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從唐玄宗的生平說起。
在安史之亂,唐玄宗逃到成都的時候,有一次和眾人點評他用過的宰相,對張說、姚崇、宋璟、張九齡等人評價非常高,在說到李林甫的時候,唐玄宗對李林甫的評價是“有能力,但是心胸狹窄,容不下有才能的人,就是一個奸邪小人。”眾人說道,既然是這樣一個人,那你為什麼要讓他當了19年的宰相呢?唐玄宗沉默不語。
很多人認為唐玄宗的沉默,是他認錯了,實際上應該不是,而是他有說不出的苦衷。
唐玄宗時期的宰相有:劉幽求、魏知古、陸象先、岑羲、郭元振、張說、姚崇、盧懷慎、源乾曜、宋璟、蘇頲、張嘉貞、王晙、李元紘、杜暹、蕭嵩、宇文融、裴光庭、韓休、裴耀卿、張九齡、李林甫、牛仙客、李適之、陳希烈、楊國忠、韋見素等人。其中,著名的有張說、姚崇、宋璟、張九齡等,都是歷史上的名相。一般來說,唐玄宗任命的宰相一般都是三年左右,但是隻有李林甫當了19年宰相。
為何會如此呢?唐玄宗明明對李林甫評價不高,而對其他的宰相,尤其是張說、姚崇、宋璟、張九齡等人的時候評價高,而只讓他們都當了三年宰相,卻對評價低的李林甫當了19年宰相。原因就在於,官吏分兩種,一種是理想主義者,一種是政客。理想主義者從政,就會從自己的理想出發行政,當他們的理想與皇帝的意願違背的時候,他們會堅持自己的理想,皇帝想做的事情,因為他們的據理力爭而往往只能作罷。而政客卻不同,他們能夠領悟到皇帝的意思,竭盡全力按照皇帝的意思去辦。也許你會說,政客往往沒有能力,但是這也要看人,李林甫就是政客中的極品,他不但能夠領會到皇帝的意思,竭盡全力為皇帝辦事,實際上他還是一個非常幹練的官員,做實事的能力非常強,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夠當19年的宰相,這在唐玄宗時期是非常難得的。
而安史之亂的禍根就是李林甫埋下的。李林甫嫉賢妒能,他非常害怕地方上政績好的官員來到朝廷做官,如果這樣,就會威脅到他的地位。於是他向唐玄宗提出了充分放權給地方,由胡人擔任地方軍事長官,當時的唐玄宗已經步入晚年,只想安心渡過人生剩下的歲月,很多事情也不想去操心就同意了,於是在地方就設立了藩鎮,由藩鎮將領負責統帥藩鎮的軍隊,維持邊境的安定。這樣做,給了地方軍事長官充分的權力調動軍隊,有效地抵禦了邊患,但是給的權力太大,就容易出問題了。
以下是天寶十鎮的情況:
鎮名 曾任節度使 兵力
安西 高仙芝、封常青 24000
北庭 封常青 20000
河西 王忠嗣、哥舒翰 73000
隴右 王忠嗣、哥舒翰 75000
朔方 王忠嗣、郭子儀 64000
河東 王忠嗣、安祿山 55000
范陽 安祿山 91000
平盧 安祿山 37000
劍南 鮮于仲通 30900
嶺南 裴敦復 15000
可以說,全國大約50多萬的兵力,安祿山一個人就控制了其中的18萬人,而且是全國最為精銳的部隊(因為常年在北方作戰),也是最能打的部隊,那麼他想不造反都難了。
我們再看看唐玄宗。
其實唐玄宗剛繼位的時候,是意氣風發的時候,也是年輕有為的時候。隨著他在開元年間的治理,到了天寶年間的時候,唐朝已經極度繁盛,一片盛世的景象。奮鬥了三十多年的唐玄宗也感到累了,他想有個安逸的晚年。
於是他遇到了楊玉環,他遇到了自己的愛情。我想,任何人在遇到愛情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吧,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後面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三千寵愛於一身,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一個皇帝願意用一個盛世來換取一段愛情,但是皇帝願意有愛情,卻是天下蒼生的不幸。於是不理朝政,朝政變得烏煙瘴氣,腐朽不堪。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安史之亂爆發了。
如果認為這個錯在楊玉環我認為就錯了,不能一有禍事就往女人身上推。要知道,歷史上娶了美女當老婆的皇帝有很多,比如漢光武帝劉秀娶了大美女陰麗華,卻是實現了光武中興。要說錯,就錯在楊玉環生錯了時候。
-
9 # 奚萌子
國家禍亂,甩鍋女人,這是傳統國粹。從妹喜妲己到楊貴妃莫不如此。
這個病根在儒家身上。其內在的邏輯是這樣的:
儒家認為,只有聖人才有這個德能來治天下,所以皇帝也被稱為聖上或聖人。作為士大夫,應該輔佐有德能的聖人皇帝,而不應該輔佐一個壞蛋。但國家一旦出現問題,這事就尷尬了,如果承認皇帝無德無能,那也就否定了儒家士大夫的行為:你們輔佐了一個壞蛋。這是掌握話語權的儒家文人不可接受的,讓他們打自己嘴巴這個怎麼可能啊,於是乎他們怒了,他們爆發了:皇帝是好皇帝,他只是被他身邊的女人禍害了,所以我們沒錯,我們沒錯,我們沒錯。。這有點像特朗普把美國經濟問題歸咎於中國。他手裡也有話語權。
聖人情結是儒家的命門,聖人是合乎天地永遠不會錯的,一旦錯了怎麼辦?那就造假,掩飾,推諉,文過飾非,說一套做一套。。。
儒家的這些東西一直流毒至今。
-
10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安史之亂的根本原因是唐玄宗奢侈好色,楊貴妃只是一個可憐的受害者。把皇帝昏庸好色的責任,推到女人的身上,是歷史上一種十分常見的現象。例如商朝滅亡明明是因為商紂王殘暴不仁,可是人們卻要把責任推到妲己的身上。實際上妲己也十分可憐,商紂王進攻妲己所在的部落,妲己被當做禮物送給商紂王,她只是商紂王好色的一個犧牲品罷了。而楊貴妃同樣是唐玄宗好色的一個犧牲品,李隆基在年輕的時候非常英明果斷,晚年逐漸驕傲自大起來,經常從各地選取美女進宮。
然而這些美女沒有一個能夠滿足唐玄宗胃口的,因此有詩歌稱“漢皇重色思傾國,好女多年求不得”。楊玉環是唐玄宗的兒媳婦,在陪同丈夫拜見公公的時候,被年老的唐玄宗看中,隨後唐玄宗強迫楊玉環出家,又名正言順的將她娶回家。楊玉環的丈夫不敢反抗,只能眼睜睜看著楊玉環被唐玄宗奪走。唐玄宗為了美色,不惜把兒媳婦收入臥室,這足以看出唐玄宗的好色,已經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
假如歷史上沒有楊玉環,唐玄宗肯定也會找到其他美女,唐朝還會有其他的玉環出現。安史之亂錯的不是楊玉環,而是好色的唐玄宗。當然楊玉環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在楊玉環被封為貴妃後,楊玉環的家人都趁機獲得了高官厚祿,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楊國忠。楊國忠在朝廷內專橫霸道,引發官員們的普遍不滿,因此才導致了馬嵬坡兵變,在兵變發生後,楊國忠和楊玉環都被殺害。
其實楊玉環只是唐玄宗妃子裡面最受寵的一個,但是唐玄宗並不是只寵愛楊玉環一個人,他還有其他的妃子。楊玉環曾經兩次被唐玄宗趕回孃家,根據史書的記載,楊玉環兩次被趕回孃家,都是因為她妒忌其他妃子,遭到了唐玄宗的批評,並且被高力士等人送回孃家。這件事也說明,即使沒有楊玉環出現,唐玄宗好色的本性也不會改變,安史之亂也不可避免。
其實無論是在《新唐書》還是《舊唐書》裡面,都沒有楊玉環干涉朝政的記載,楊玉環最大的汙點是她的兄弟姐妹都雞犬升天,楊國忠依靠著楊玉環的勢力,在朝廷裡面呼風喚雨。然而這些情況都是楊玉環受寵後產生的間接影響,並不是楊玉環的直接責任。即使沒有楊玉環,唐玄宗依然會寵愛其他妃子,依然會把這些妃子的家人提拔為重臣,朝廷難免還是會出現楊國忠這樣的人。
-
11 # 94310417小云
皇帝管不住話兒怨妃子禍國袂民,真乃千古奇冤大言不慚之論。先賢
-
12 # 皇家史官
這不能怪楊玉環太漂亮,因為安史之亂是中國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內部戰爭,其目的就是要同唐朝爭奪統治權,這是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安祿山
回覆列表
1: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當時唐朝的發展其實已經到一個轉折點,楊玉環的出現,只是事情發展需要一個人來背這個鍋。歷史中所有的戰爭和悲劇都是男人的掌控的天下,只是事情發生了,需要用女人女色來定義,來詮釋這個錯誤。
2.下來那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安史之亂。
名稱:安史之亂
地點:今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等地區
時間: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
結果:安史叛軍最終失敗,唐朝由盛轉衰
交戰各方:唐朝,官軍和回紇兵,安史叛軍,契丹、室韋、胡等雜合軍隊
各方兵力:安史叛軍,15萬,唐、回紇聯軍,數十萬
傷亡情況:大約30萬(安史之亂中期)
主要指揮官:李光弼、郭子儀、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安祿山、史思明、安慶緒、史朝義
目的:同中央政權爭奪統治權
影響: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著名戰役:睢陽之戰、鄴城之戰
相關人物:顏杲卿、顏真卿、唐玄宗、安祿山、史思明、李光弼、郭子儀、高仙芝、哥舒翰、楊貴妃
相關事件:天寶危機
叛亂方指揮:安祿山、史思明、安慶緒、史朝義
3:陳寅恪曾經認為,在唐代後期,河北有了明顯的“胡化”,這樣歷史突變源於安史之亂。與之相對的大唐官軍也是一支國際化的軍隊。如果翻翻這段歷史,很多人都是少數民,甚至還有一些僱傭軍的文字記載。也許大唐本的包容性格,為敵我雙方創造了多民族性多國性的可能。
4:最後總結就是,歷史的悲劇和每個朝代的結束都不是一個女人造成的,都是一個時代發展和當時的一個經濟社會老百姓和統治者,之間的矛盾和天災人禍造成的,所以不是楊貴妃,太漂亮或他怎麼怎麼怎麼之類的造成的,其實歷史上楊貴妃他也沒有說是禍國殃民那些,所以楊貴妃和安史之亂是沒有關係的,他只是歷史發展程序中的一個悲劇人物。李白的《清平調》則說她"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