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次元世界艾
-
2 # 驢哥愛剪輯
作為王老師的新晉粉絲 我覺得盯著王老師的臉就是一種享受啊[淚]@王瀧正 真是太帥了 怎麼可以把劉一波身上的正氣和痞氣融合得那麼好演出來呢
啊 回到角色本身 前面說我覺得他和何晨像兩個方面 何晨是我們內心中為了理想和執念一往無前的那股子勁兒和願意孑然一身只為真相的勇氣 那劉一波就是被血淋淋的現實把這些勁頭和勇氣不斷打壓的真實寫照
其實影片一開始我心裡不喜歡這個角色 我總覺得他一心就想著高升 對老婆看起來也不怎麼好 又不怎麼顧家 偏偏好像本事也不是很大…但越看到後面我才越意識到 首先他的不完美是很真實的存在 沒有人是真正面面俱到的 其次他的不完美也並非全是缺點 他也真正熱愛這個行業這個職位 他心中也有對正義的嚮往 也有要探求真相的鍥而不捨的決心
記得他知道抓錯人的時候 他爆發了 他崩潰了 “怎麼會抓錯人呢?”他花了這麼多功夫傾注了這麼多精力 怎麼會抓錯呢?長時間的壓力壓在他身上 家庭的 自身的 工作的 內心的 長期重壓之下好不容易得以釋放 怎麼可以瞬間就把這喜悅收回去了呢?
郭靜的懷孕給了他一個去逃避的理由 他躲了 但卻始終發現他還是放不下 於是他再次放下家庭 回到了何晨身邊
可就在他想再次直面失敗和內心的執念之時 郭靜流產了 她也離開了 這對他的打擊太大了 他可能也在想 我所追尋的所堅持的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呢 我所堅持的一切讓我失去了我的家庭 這一切究竟值不值得呢
答案當然是未知的 我想劉一波自己也沒探究出來 不然他此後的日子不至於過得如此渾渾噩噩吧
我記得他對著魚缸抽菸的那個畫面 一個缸一條魚 一支菸一個人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 如果人的記憶也只有七秒該多好啊
如果劉一波一直只是那個想要孩子想要晉升的小警察 而從來沒有接觸過這個案子 那他這輩子起碼會是平安順遂的吧 有的時候還真不知道如果讓他選 他會怎麼重新選他的一生?
電影的色調其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倒是覺得一部寫實的刑偵片不需要這麼花裡胡哨的調色 這種偏冷偏寫實的色調不僅更能營造一個偏緊張的氛圍 也能更好地體現電影的主題和核心
故事情節設定得也很合理 高潮部分和轉折我覺得也挺絲絲入扣的 最後的結局處理我確實愛了 我想這個一殉職一年邁的結局更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鳴吧
向默默服務保衛我們安全的警察同志致敬!
-
3 # 相逢於落寞
人生需要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
我們為什麼要看球賽?僅僅是為了勝利嗎?不是,我們在看過程,過程精彩的勝利才叫勝利。我們想看精彩的過程,因為人生需要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
可能這個詞用的不太恰當,但是我真的找不到更加合適的詞彙了。勝利當需暢飲美酒。
我們從小,聽故事讀書看電影,往往會有一個錯覺,成功了,勝利了,一切都會變好了,王子和公主就會永遠幸福得生活在一起了,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了,不要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了。
然而並不是。
戰爭勝利了,萬里長征剛走完第一步。
病好了,生病的時光已經過去,和同齡人距離已經拉開了。
結婚了?哦,大麻煩來了。睡覺打呼嚕可能都讓你受不了。當然比較好的是可以離婚,雖然麻煩,至少上一個麻煩結束了不是嗎?
這部電影,《追兇十九年》,講的是這樣的故事。
一個無比憋屈的故事。
一個警察,一開始他想要進步,想要提拔。後來他接了一個案子,一個小姑娘被姦殺了,他覺得很快就能破案,他可以因此得到提拔。
並沒有,案子不僅沒破,反而成了連環殺人案。
警察的生活還要繼續,他要面對無法提拔,面對生不出孩子,面對破不了案子的嘲笑。
人是不喜歡憋屈的,人都需要勝利,酣暢淋漓的勝利。因為從我們小時候就被告知,考好了有獎勵,考上大學就好了,工作就好了,結婚就好了。好像當你完成了一件標誌性的事,就萬事大吉了一樣。
電影裡的警察也是這樣想的。他把破案看成了必須完成的,藉此在精神上逃避現實中的種種不順。
有用嗎?看來沒用。案子一直沒破,孩子也沒了。婚也離了,警察突然發現他一無所有,所以工作也辭了。
另一個警察呢?妹妹被殺,考上公務員,從市裡調到縣裡,為了找到殺害妹妹的兇手。然而案子慢慢的變成了街頭巷尾的談資,原來說要陪姐姐一起去死的女孩子完全忘記了,原來的案發現場拆遷蓋了新樓。母親去世,同事離職,只有他還執著得留在過去。
十九年,本來一心升遷的警察成了個養羊的老頭,立志為妹妹報仇的兄長在縣城裡蹉跎歲月。
案子破了,然而一直關注這案子的兩個警察,一位殉職,另一個成了個小老頭。
正義勝利了,然而一點都不痛快,不酣暢淋漓,對這兩個警察,沒有變好,沒有快樂,沒有成就感。
這電影就這樣一片憋屈,甚至電影本身的質量,都比不上同類型的《暴雪將至》。
這電影呢,最好搭配《暴雪將至》和《跳舞吧,大象》一起看,前者題材差不多,更好看點。後者你可能覺得完全不同的型別,其實講得都是一回事——人生需要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
如果沒有酣暢淋漓的勝利,那麼就來個轟轟烈烈的失敗。可惜,人生大部分時間,沒有勝利,也沒有失敗,甚至沒有痛快,有的只是憋屈、不甘和鬱悶。
-
4 # 回憶看影視
我不會放棄的,這部電影也反應了我們當今刑警們,是透過他們沒日沒夜辛苦勞累鬥志鬥勇流血流汗甚至犧牲,才能換得我們現在安全環境的家園,只要你犯罪了多遠多久都要把你抓回來。追蹤十九年這部電影是一個多月前剛剛上映的,裡面有黃璐飾演的郭靜、宋寧峰飾演的何晨、王瀧正飾演劉一波,這個電影故事主要講述的是,發生幾起罪案由劉一波和他搭檔何晨一追追了十九年。
-
5 # 逗比法師
一起偵破過程長達19年的連環強姦殺人案,兩個為追查真兇付出一生的失意基層刑警。按照警匪型別片的常規套路,前者顯然更有賣點,正在熱映的《追兇十九年》卻把關注的焦點,放在了後者身上,把兩位刑警在這起大案面前的執著、焦慮、痛苦和無奈,毫無保留地呈現給觀眾,褪去了警察這個職業的光環,令人壓抑卻很真實。
《追兇十九年》打破警匪型別片套路
影片類似白銀連環殺人案和華城連環殺人案的故事情節,令人不可避免地想起南韓經典電影《殺人回憶》;打破警匪型別片常規套路的敘事風格,則被影展主席馬可·穆勒評價為“新的中國產型別”,他還稱讚導演徐翔雲是“年輕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影片的故事從1999年始,中國北方小城弘州市發生了一起強姦殺害年輕女性的命案,受害者的面板被兇手割下奇異的雛菊形狀。刑警劉一波(王瀧正飾演)原以為很快能破案,不料案件陷入僵局,而且接連有類似強姦殺人的命案發生。刑警何晨(宋寧峰飾演)搭檔劉一波,誓要偵破此案,抓住真兇,沒想到漫漫追兇之旅長達十九年……
應該說,《追兇十九年》有一個很吸引人的故事框架,如果按照商業警匪型別片的套路來拍,哪怕不能拍得驚心動魄,一波三折,懸念迭起,至少也能用強情節和重口味的場面,帶給觀眾心理和感官上的刺激。
但是,導演徐翔雲有意不去詳細描寫連環強姦殺人案兇手的作案動機、作案手法和變態心理,而是重點描寫兩位辦案刑警的執著、焦慮、痛苦和無奈,表現他們的家庭和生活因這起大案受到的影響,以致於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比如,導演用不少篇幅講述刑警劉一波因忙於查案,疏於照顧妻子(黃璐飾演)的感受,夫妻感情因此受到嚴重影響,最後卻對真兇被抓獲之後交待犯罪事實一筆帶過。
這種打破套路的敘事手法和風格,是一次很有勇氣的反型別嘗試,對於看慣商業警匪型別片的觀眾來說,爭議在所難免,但影片由此帶來的真實感,卻不是常規警匪片所能比的。
褪去警察職業光環,少了神勇多了真實
徐翔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這是他在對大量真實案件研究調查之後做出的選擇,因為他認為“這比讓電影更加型別化更去迎合觀眾的期待重要得多。非常型別化的影片,觀眾看完可能會覺得似曾相識,看完《追兇十九年》大家會記住這兩個人,會思考一些問題”。
的確,影片給觀眾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兩位基層刑警劉一波和何晨。他們和以往很多警匪型別片中刑警的神勇睿智形象大相徑庭,褪去了警察的職業光環,將他們的人生故事、性格缺陷、執著和軟弱毫無保留地呈現給了觀眾。
王瀧正飾演的刑警劉一波,接手這起連環強姦殺人案之前,由於安寧平靜的小城一向沒啥大案發生,剛出場時他正吊兒郎當地忙著掃黃,接到電話趕到命案現場勘查,他也只是本能的覺得憑藉自己多年的經驗,這起案子應該很快就能偵破,並趁機向局長表明破案後自己想要填補副局長的空缺。
他和妻子甜蜜恩愛,兩人一心想要一個孩子,憧憬著將來有了孩子之後的幸福生活。
沒想到,這起強姦殺人案非常棘手,劉一波不僅遲遲不能破案,還和被害人的哥哥何晨發生矛盾。何晨不相信他的辦案能力,為了給妹妹復仇,幾年之後,自己考上警察調到小城當刑警,成為劉一波的同事。
幾年間,兇手接連犯下幾起類似的強姦殺人命案,每次作案後,都會在死者身上割下一塊雛菊形狀的面板,像是在挑釁警察。面對狡猾殘忍的兇手和一條條人命,何晨和劉一波身上揹負著巨大的壓力,好幾次看似抓住了真兇,卻被事實無情地證明抓錯了人。
兩人在一起查案的過程中消除了起初的嫌隙和隔閡,面對犯罪嫌疑人的報復和襲擊,先後都救過對方的命,成為生死之交。
時間又過去好幾年。在抓到的兇手再次在證據面前被證明不是連環殺人案的真兇之後,在焦慮苦悶之際和街頭小混混打了一架之後,劉一波得知了妻子懷孕的好訊息,他終於決定放棄追查這起案件,轉崗去當片警,過穩定的生活,照顧妻子和家庭。
何晨則繼續堅持追兇,死磕真相,從妹妹被害那一天開始,只要案子未破,他註定走不出來。
劉一波最終也沒能走出這起案件,他常為自己中途放棄感到慚愧,得知兇手再次犯案後,不顧妻子反對,重回刑警隊跟何晨再次一起查案。妻子懷孕期間因無人照顧意外流產,兩人的婚姻走到了盡頭。遭受妻離子亡的沉重打擊,劉一波再也扛不住了,從此離開警隊,靠酒精和賭博麻醉自己。
《追兇十九年》有很多細節的描寫,刻畫人物的心理變化和命運。比如劉一波妻子意外流產之後,騙劉一波是自己打掉的孩子,劉一波盛怒之下,竟然掐著妻子脖子質問,這體現出遲遲未破案對他情緒和性情的極大影響。
何晨在查案時發現一個“小姐”是連環案中一個受害者的妹妹,受害者是替妹妹代班時遇害的,當年何晨詢問她時,她曾痛苦愧疚地表示自己也不想活了。時隔多年後再見,她卻早已忘記曾見過面前這位警察,只有何晨還陷在這起案件中不能自拔。
一晃十九年過去,何晨不懈的堅持讓案件終於有了水落石出的一天,真兇被捕,但兩位基層刑警卻付出了一生的代價。影片結尾,當劉一波來到何晨的屋裡,發現一屋子都是這起連環殺人案的各種資料和圖片,他潸然淚下。
失意刑警用一生追兇,這份執著值得尊敬
《追兇十九年》新人導演完成了一次很有勇氣的反型別挑戰:不再是警察神勇睿智地迅速偵破案件,而是案件的壓力反作用於警察,影響了當事基層刑警的一生。影片在褪去刑警職業光環的同時,將刑警的工作壓力血淋淋地真實呈現在觀眾面前。這種視角下的刑警,在中國產片中非常罕見。
影片中劉一波和何晨兩位基層刑警,按照世俗的眼光來看,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堪稱是loser,都是這起連環強姦殺人案的“受害者”,一生也沒能從中走出來。但是,他們鍥而不捨地用一生追查真兇,這份堅定執著值得尊敬。
幾年前,甘肅白銀連環殺人案告破時,網上不少聲音指責警察長達28年才破案很無能。《追兇十九年》裡面,我們能看到很多白銀案的影子。在某些方面,影片堪稱是白銀案中當事警察的真實寫照。受限於當年落後的刑偵技術等原因,很多命案遲遲未能偵破,負責案件的基層刑警揹負著巨大的壓力,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放棄追查真兇。
白銀案最終能得以偵破,是2016年警方透過染色體Y-DNA檢驗,發現城河村高氏家族有作案嫌疑,挨個錄入指紋,最終查獲真兇高承勇。這種刑偵技術,是警方當年並不具備的。《追兇十九年》中同樣如此,何晨最終也是憑藉DNA刑偵技術查到兇手。
因此,看完影片,你會覺得對警察破案無能的指責並不公平。一方面,是因為當年命案發生時缺乏先進的刑偵技術;另一方面,沒有基層刑警用一生死磕真相,案件很可能等不到水落石出的這一天。
《追兇十九年》片尾曲是張遠翻唱的《少年壯志不言愁》,看完影片再聽這首重新演繹的經典老歌,別有一番感受: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搏激流。歷盡苦難痴心不改,少年壯志不言愁……
影片中兩位刑警,追兇十九年,白了少年頭,“歷盡苦難痴心不改”,或許是對影片主題的最好詮釋。
-
6 # 影劇輿樂
電影《追兇十九年》上映一段時間了,當然票房不好,也沒有宣傳,很多人大概都沒聽過這部電影的名字。這部電影總的來說是以著名的“白銀殺人案”為原型,被害人都是年輕女性,被強姦,被害後屍體留有特徵,而且都是十幾年後無意間破獲兇手。電影畫面粗糙,情節老套無新意,觀眾下一秒都能猜到要演什麼,邏輯不嚴謹漏洞百出,影片後半部的強行昇華太刻意,倒是演員的演技勉強能看下去,劉一波作為主角演的還行,最近幾年犯罪懸疑電影越來越少有精彩絕倫的了。
對於劉一波來說,一無所有,萬念俱灰,喪失目標,失敗的人生,維持一個信念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親手解開心結才會有新的可能。劉一波這麼做的原因不止為自己,也為朋友,為那些無辜的女孩子,去尋求一份公道,將罪犯繩之以法,還受害者安寧以及慰藉家人。十九年的漫長時間在未知的情況下,就是一場殘酷的持久戰,我為這樣高尚的品德所感動,身在其位謀其職看似簡單,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如果我是電影裡的劉一波,我能不能做到如他一般亦或者比他更好,這真的說不清,我沒有如他一般的經歷,沒有他所有的辛酸苦辣和愛恨情仇,我們經常聽人說我懂你的感受,我能夠理解你,但實際上就是一句勸慰的話罷了,人是永遠都無法對別人感同身受的。對於我個人來說,做事情前會考慮良久,儘可能的將好壞做到心中有數,只要開了頭,還算蠻難放棄的一型別,所以我真的去做了應該不會放棄。
回覆列表
這部影片寫的是一個不言放棄的人民警察,片名寫的很到位,也很直白
影片中“正是他們無數個夜晚的守衛,讓我們得以安睡,給了我們家國溫暖,也正是他們挺直了身軀,為我們構建了綠色屏障,隔去黑暗與負能量,讓我們在這樣一個變化多端的世界裡,看到了這世界上最純粹、最耀眼的光。”劇情要打造是人民英雄
我們來回答下問題:理性的說,我會放棄
人活著還是有很多重要的事去做的,19年的時間.....人生有幾個十九年,所以我幹不了警察這個行業,我只是個普通老百姓嘛!只是為了回答問題,各位路過的朋友下嘴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