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八卦小山竹
-
2 # 凹凸影
《鶴唳華亭》講述了儲君蕭定權為國天下孤身犯險,收付兵權交於國家自己揹負千秋罵名而的故事。
皇太子蕭定權少年喪母喪妹不與父親親近,早年的經歷讓他對親情極度渴望,總是想竭力留住身邊僅有的親人。對於父親,蕭定權又敬愛又畏懼,既期望獲得父親的肯定,又害怕面對希望落空時的窘境。而齊王及其岳父中書令李柏舟屢屢製造禍端,不但迫害了蕭定權身邊僅有的珍視之人,還令蕭定權與父親間的隔閡日漸加深。太子老師盧世瑜曾希望清流陸英接替自己成為太子堅實後盾,沒想到陰差陽錯讓陸英之女陸文昔與太子偶遇相知,進而暗許終身。親近之人相繼被害後,深受盧世瑜儒家思想薰陶的蕭定權,堅定地以家國天下的君子準則和小人陰謀做鬥爭。而陸文昔在父兄遭難後化身東府女官默默守護在蕭定權身邊,先後幫助他解決了軍馬案、童謠案,最終使父兄的冤屈得以昭雪,奸佞巨蠹得以伏法。蕭定權和陸文昔也在互相配合間情感不斷加深。兩個小怯而大勇的人不畏艱險不畏犧牲,為了社稷的安寧相持相伴。
南齊年間,皇太子蕭定權做了噩夢,夢見往事,求佛祖指點迷津,對方指出如能遠離顛倒夢想,即可破除煩惱。嘉義伯顧逢恩提醒他趕緊離開,稱吏部尚書盧世瑜正上奏皇帝蕭睿鑑,盧世瑜稱太子為先皇后守孝滿三年,尚未冠禮,是開國後百年未有之事,皇帝讓他先下去。但是盧尚書又說庶長齊王久居京都,未曾封國,言路紛紛,人心惶惶,可皇帝仍不動聲色。顧逢恩見太子要送盧尚書手爐,擔心皇上有不好的想法,到時候冠禮更別想了,不想給齊王可乘之機。可是太子執意前往皇宮。到了皇宮,盧尚書和大臣們正在懇請皇上為皇太子冠禮,此時有報皇太子到了,盧尚書作為太子老師,親自迎接,稱自己上奏是盡本分,皇太子不該來。有人報給皇帝,皇太子送給老師手爐,皇帝感慨到底是皇太子的老師,學生知道心疼,於是也讓人送給上奏的大臣披衣,以示關懷。皇太子告訴老師君臣不能猜疑,否則就要生亂,這也是老師教過的。所以請求為他上奏的群臣馬上離開,以免皇帝猜疑他有二心,眾人離開。訊息傳到趙貴妃那裡,感嘆群臣竟然很聽太子的話,說讓離開就離開。群臣終於散去,皇帝不知道是該謝太子還是該更猜疑他,齊王蕭定棠詢問若是三郎太子加了冠,那麼他就不能再呆他身邊了。皇帝沒有回答。太子請罪,罪名是有涉政的嫌疑,皇帝輕蔑一笑,讓齊王給太子一件披衣,告訴他要是不穿就是對皇帝不滿,要是穿了就是心不誠,怕天冷。太子沒有得到皇帝的同意覲見,於是就一直跪在雪地裡等候,還脫掉了披衣,表達誠意。東宮內侍都知王慎為他蓋住了赤腳。齊王認為太子只想保全,不讓老師放手一搏,很難冠禮。而齊王三年前就已經冠禮了,而且早就該封國了,但是皇帝就是不捨得他走。武德侯顧思林是太子的母親的哥哥,他身披盔甲,準備進宮。撕掉了太子手裡的請罪書,氣憤地走進了宮殿,怒視皇帝片刻後叩請上奏,皇帝趕緊扶起想要下跪的他,譏諷他很久沒來,以為他這次是為太子求情,解釋處罰太子的原因是觸碰了不該碰的事情。沒想到顧思林表示有敵人大軍壓境,皇帝責怪鎮守長洲的李明安沒及時報告這個軍情,下令奪去俸祿。皇帝讓顧思林建議人選抵禦敵軍,顧思林毛遂自薦,皇帝高興,長洲20萬守軍都是他的舊部,他排程最合適。可是顧思林有顧慮,擔心有人議論說他一個外戚擁兵自重,有損皇帝名譽,皇帝認為保國最重要,讓他放心。太子終於被允許從雪地抽身而去,並得以冠禮。內侍省都都知陳瑾其實故意不報軍情,就是為了讓顧思林主動請纓。川蜀路茶馬監察御史陸英讓擅長繪畫的大女兒陸文昔把畫作製成屏風,帶屏風給盧尚書作為壽禮,他本人也在盧尚書的推薦下進京做御史中丞。陸文昔認為太子冠禮和顧思林出征有關係,被父親呵斥要小心慎言。他感嘆太子還沒有畫作上的仙鶴逍遙自在。太子的冠禮在即,尚服局內人吳氏為齊王紮上了玉帶,兩人十分親密。齊王透露太子不孝,皇后死他不在身邊,還報假軍情,是為不忠。在舉行冠禮的時候,讓吳內人把揭露他不忠不孝的討伐檄文扔下即可。尚服局尚服張氏偷聽到這些話,她是太子母親生前的侍奉,與太子也十分要好,非常忠誠太子,趁著為太子梳理頭髮的時候正想告訴太子,齊王到了,嚇得他打碎了玉簪,沒敢說出來。
蕭定權腹背受敵的太子,作為儲君,被皇帝忌憚打壓。深受儒家傳統教育的定權渴慕父愛,謹守臣子與兒子的責任,蕭鑑卻對其一再疏遠,並縱容庶長子齊王對儲君之位的覬覦。定權為家國天下孤身犯險,自己揹負千秋罵名而死。2.陸文昔文官陸英之女,為復仇化名阿寶潛入東宮。成為西苑渙衣的奴婢。在數月的籌劃等待之後,終於成功地引起了太子蕭定權的注意。與定權的相互試探間逐漸產生不一般的情感,並最終反戈助定權險勝。
3.蕭鑑南齊皇帝。他依仗外戚勢力稱帝,當了皇帝的他對於繼位正統性尤其敏感;其二,先皇后顧氏從來都不是心屬於他;其三,顧思林兵權在握,勢力根深蒂固,哪怕身為皇帝,仍動他不得;其四,太子有賢名,朝廷內又多有死忠,對皇權也是潛在“威脅”。這幾個因素的疊加,讓他的內心漸漸走向扭曲,他便將所有的恨意都施加蕭定權身上。
《鶴唳華亭》但它絕對稱得上是年度黑馬。演員的演技都很線上,而且還有很多老戲骨的加盟。劇情緊湊刺激,宛如“山路十八彎”,一直吊著觀眾的胃口。如此優越的電視劇,播放平臺肯定會好好利用。
-
3 # 熊貓沙丁TV
好看,原著和影視作品是兩個獨立體,影視作品屬於二次創作,有編劇和導演以及演員的的創作在裡邊,為什麼一定要求跟原著一模一樣呢。也有很多人評論說羅晉年級太大不適合演太子,大哥比他小那麼多,但是太子的隱忍,流淚技巧應該是導演經過慎重考慮選擇的人選吧,我就覺得羅晉非常適合演這個角色,一部戲下來也不知道他留了多少斤眼淚。建議原著讀者不要過分計較影視作品與原著問題。
-
4 # 梨木多多
演員裡男主選的不錯。
羅晉演技非常線上。
把一個悲傷的又胸懷天下的太子演的非常到位。
另外皇帝和太子的大哥作為配角也都演的很出彩。
女主的臉不熟,不與評價。
總的來說,電視劇值得一看的。
-
5 # -過函谷關發給我
夏天
長安十二時辰
冬天
鶴唳華亭
知足矣
(更新太慢,追的腦殼疼!)
-
6 # 輕語61400499
沒看過原著不能做對比,聽說原著到最後主角都死了,如果電視劇也是這樣的結局我會壓抑很長時間。《琅琊榜》和《天盛長歌》都不是大圓滿的結局,但他們都給我們留下了希望,《鶴唳華亭》不期望結局多美好,只希望也留些希望的光亮。人生苦短,總要有光才能照亮前行的路。
-
7 # 茉莉36010781
看得好累,首先肯定演員的演技是線上的。皇帝疑心病+所謂的要權衡家庭於國家,皇后和她兒逮住機會就起陰風,太子時而聰明絕頂,時而被算計,還一直眼瞎認不得人。此劇到底要表達什麼?讓人疑惑。
回覆列表
本來是為了李一桐而看的《鶴唳華亭》,但前五集看下來,竟喜出望外,大有相見恨晚之意,不管它將來會收穫什麼樣的評價,但在我心裡卻已足夠有誠意與素質,配得上原作者、也是本劇編劇雪滿梁園的原著水準。本來我才具不堪趨庭鯉對,見識不過尺澤之鯢,但由於實在很是喜愛,所以還是忍不住想為它寫劇評。那就姑且越俎而皰,試為諸公解牛吧。
《鶴唳華亭》的書名出自典故“華亭鶴唳”,語出自《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說的是陸機捲入西晉八王之亂,兵敗後受讒被誅時,感慨不可復聞華亭鶴唳的遺憾。華亭就是今天上海市西郊的松江區。陸機這位東吳名臣陸遜的孫子、西晉著名的大學者,曾於吳亡後與弟弟陸雲在華亭舊裡閉門隱居十年,痛定思痛,寫下了探討吳國滅亡教訓的《辨亡論》兩篇,然後才遊徙洛陽,出仕於晉。因為這一段特殊的經歷,陸機可以說是松江有歷史記載以來第一位出名的本地人(之前正式給這個地方取名為“華亭”的吳王壽夢和封地在此附近的春申君黃歇都不曾在華亭當地居住過),以至於後來有人把他的籍貫訛傳為華亭。其實他的原籍在吳郡的吳縣,也就是今天的蘇州,他是蘇州人,不是上海人。但華亭這個當時還籍籍無名的小地方的確是因為他的這個典故才開始有了名氣,並在元末以後發展成江南的人文薈萃之地,出了不少名人,首屈一指的當屬扳倒嚴嵩父子的嘉隆名相徐階和大書畫家董其昌,這當然已是後話了。
常與“華亭鶴唳”並稱的還有一個典故,叫做“東門黃犬”(也作“上蔡黃犬”),出自《史記·李斯列傳》:“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風光一時的大秦丞相李斯,死到臨頭才後悔自己因為貪權戀棧,終於落得個具五刑、腰斬於市的悽慘下場,別說無法再安心做一隻圂在倉廩裡食粟而肥的倉鼠,就連牽著黃犬、駕馭蒼鷹出上蔡東門打獵這樣短暫一時的快樂,都不可能再有了。
大詩人李白在其《行路難三首》中曾喟嘆這二人的命運:“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這兩個典故都是在說誤入仕途之悔,若當初不為青雲所誤,雖僅平淡度過餘生,卻不至於丟了卿卿性命。但陸、李二人是否入仕,當初都還有自我選擇的自由和餘地,可《鶴唳華亭》的男主蕭定權一出生就落在皇室天家,又是嫡母顧皇后親生,所以他一出世就揹負上了皇太子這個沉重的身份和枷鎖,無法擺脫。這於他而言何嘗不是命中註定的悲哀?
選用這樣一個寓意其實不是那麼愉快的典故來做這部小說的題名,已經昭示了作者所要講述的其實是一個悲劇性質的故事。鶴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是一種具有不同凡響的象徵意義的動物。《詩經·小雅·鶴鳴》裡說:“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具有能溝通天地的非凡神力,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蕭定權雖然具有鶴一樣高潔的品性和志向,也具有鶴一樣可以搏鷹的能力和勇氣,但其哀哀嘶鳴只為爭一個父慈兄友的訴求,竟然難以上達天聽為君父所感,最終只能揹負著罵名死去。劇中第一集女主陸文昔所吟詠的那句“唳清響于丹墀,舞飛容於金閣”,出自南朝劉宋時的大詩人鮑照的《舞鶴賦》。鮑照文筆雋秀,與自梁朝出使西魏、最終因國滅而留在北方出仕的瘐信齊名,合稱“鮑庾”,杜甫在其《春日憶李白》中曾以“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來稱譽李白的詩風。鮑照的這篇賦文,從仙鶴降落凡間目睹的種種淒涼寫起,然後鋪陳鶴“逸翮後塵,翱翥先路”的曼妙舞姿,最終落得的卻是“守馴養於千齡,結長悲於萬里”(拘囿馴養而至千齡,鬱結長悲而心企千里)這樣終身不得自由的悲愴結局。仔細想來,男主蕭定權的命運走向,卻不正是這樣?
本劇原著是一本架空題材的文學作品,雖然2013年修訂至3.0版時作者曾註明“名物、服飾、藝術、風俗一律從宋,宋後的典故仍舊不會出現”、“典章、制度、禮儀一律從明初”,但仍未脫架空窠臼。但由於作者雪滿梁園是學歷史出身,本身就具備很豐富的歷史學素養,因此使得原著在立意和行文上都遠遠高出市面上許多架空題材作品的水平。雖然我沒有讀過原著,但從讀過的幾個短短片斷來看,更有讀傳統的嚴肅歷史題材小說的感覺,文中的名物、掌故、風俗信手拈來,渾然天成,卻絕無炫技堆砌的滯澀感,對於讀慣了類似《萬曆十五年》這樣行文蒼涼冷峻的歷史讀物甚或史籍原著的我而言,很有親切的感覺。
所以對於原著,我更傾向於將之看作一部歷史寓言,而非純粹意義上的架空小說。因為作者的確是按照歷史小說的寫法來寫作的,書中所涉及的人或事,在史書中大多都能找得到對應的參照映像,而不象一般架空或穿越類小說一樣多出於作者純主觀的臆造,因此才能寫得如此嫻熟而自然。對於原著所講述的故事,沒有讀過的讀者或者觀眾喜歡追問它到底講的是哪一朝的故事?而原著書粉則或懷著警惕的心理與“朝代論”進行切割而答以標準答案“架空”。但我以為由於原著作者的才華和學識,從史籍中信手拈來豐富的原型材料裁剪加工編織成一個嚴密而敘事宏大、立意高遠而又可信度頗高的故事,讀者並無可糾結之處。就象金庸在其小說《笑傲江湖》後記中所表達的他寫的其實是一則政治寓言那樣,《鶴唳華亭》也是這樣的一則關於朝堂、親情、權力鬥爭中人們如何抉擇的政治寓言,它也具有《笑傲江湖》中人性那樣的普遍性,不落窠在某一個具體的朝代,而是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朝代。所以我們從前五集展現的故事中可以看到許多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人或事,雜糅在小螢幕上的影像和人物之中。
但是我仍然以為蕭定權是有原型的,並且可以有跡可尋。雖然沒有讀過原著,但也從書粉的討論中瞭解了一下書中這個姓蕭的皇室天家大致的人物行跡,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結論,那就是蕭定權的形象雖然綜合了歷史上多位太子的經歷,但仍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本底原型,那就是漢武帝劉徹的戾太子(衛太子)劉據。原著中的皇帝蕭睿鑑(因為從原著到劇本歷經幾次修改,若干人物的名字有所變更,因此本劇評中的人物一律從電視劇成片中使用的姓名,後文恕不贅言)一共生有六子,最後少子蕭定梁即位,這與漢武帝生六子,最後少子昭帝弗陵即位完全一致;戾太子劉據為酷吏江充以巫蠱所逼,起兵反抗,最終兵敗出逃,自縊於湖縣,留下“子弄父兵”的惡名,其諡號“戾”還是由其孫子漢宣帝親自議定的,是一個表明太子有過錯的惡諡,這與書中蕭定權揹負罵名自殺而死如出一轍;甚至於書中蕭定權娶阿寶(陸文昔)為側妃,生下兒子阿琛,夫婦倆卻先後亡故,也與劉據一家在巫蠱之禍及之後的戾太子之變中死絕,只留下一個孫子劉病已(後來的漢宣帝)的結局相合,特別是劉病已的父親劉進,不是太子妃所生,而是戾太子的妾史良娣所生(所以依母氏而被稱作“史皇孫”,劉病已則因是漢武帝曾孫而稱“皇曾孫”),那麼這又與阿琛的生母顧阿寶是太子側妃的設定相合,且劇終時蕭皇身邊留下的少子定梁、遺孫阿琛、舅舅顧思林、表哥顧逢恩無疑也可與漢昭帝、漢宣帝、衛青和衛伉父子一一對應得上。巧合的還不止這些,戾太子死後,漢武帝為他築了“思子宮”和“歸來望思之臺”以表悔意,這也與書末蕭皇悔恨獨對遺孫阿琛的結局有相似之處。唯一不同的,可能只是蕭定權成年時,生母顧皇后已近,而衛太子成年時,生母衛子夫仍主持中宮,所以蕭定權因母早逝、父嚴厲而缺愛的性格,在衛太子身上看不到。但當時衛子夫已色衰愛馳,與漢武帝日益“希見”,當時得寵的是昭帝的生母鉤弋夫人趙婕妤(哈哈,好巧!劇中齊王的生母也叫趙貴妃!只是齊王定權沒有昭帝那麼好命)。瞭解了這麼多,我們或許能明白梁園寫原著結局時為什麼將起兵者換成了外戚顧氏,畢竟歷史上的戾太子是因自己起兵而被後世史家所詬病的,這一悲劇格外令同情他的人意難平。所以梁園雖然沒有改寫最終的大結局,卻用自己的曲筆給出了太子死因的另一種可能,也算是給了喜歡戾太子的人們心理上一點慰籍吧。
另外從人物性格和經歷上來說,蕭定權也很象《漢書·武五子傳》和《資治通鑑》中記載的戾太子。司馬光《資治通鑑》裡說戾太子性格“敦重好靜”、“性仁恕溫謹,上嫌其材能少,不類己”,但又說“上每行幸,常以後事付太子,宮內付皇后。有所平決,還,白其最,上亦無異,有時不省也”、“上用法嚴,多任深刻吏。太子寬厚,多所平反,雖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悅。皇后恐久獲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應擅有所縱舍。上聞之,是太子而非皇后。”從這些記載裡可以知道戾太子雖然仁厚、穩重,但同樣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當漢武帝出巡時他代父監國,很有自己的主張,而且處事幹練,絕不象電視劇《漢武大帝》裡歪曲的那樣是個仁懦無能的草包,即使自己的做法與乃父大相徑庭,皇后也勸他更張以順應父親,他仍然能堅持自己的正確看法,意志很堅定,頗有衛氏將門之風。而且從這一點也能看出,他的個性有些倔強,這無疑也與書中的蕭定權相似。所以蕭定權這個人物,應當是以戾太子為本底原型,同時參照歷史上其他的一些太子的形象創作出來的,至少從前五集的內容中,我們已經能看到他被兄弟構陷的經歷裡有明仁宗朱高熾、明光宗朱常洛當太子時的影子。正因為在原型人物的基礎上豐富了經歷和性格,所以形象更豐滿、更復雜也更立體了。
從上述的分析中雖然我們知道這本小說的情節大框架是依託漢家故事的本底,但是作者在行文時卻又刻意掩藏而把它所發生的時代落腳於稍後幾百年的,以在政治高壓下追求人性自由而彰顯的所謂“魏晉風度”的六朝時代。雖然經過了幾次修訂,但從作者不經意的以東吳土著“四大姓”顧、陸、朱、張中的三家來為原著中彼此關係糾纏不清的三個家族命氏,還是可以窺出些許端倪來。更何況皇室的蕭,很有可能就是著名的蘭陵蕭氏,南朝的齊、梁二朝就是出自這一支高門。還有劇中出現的《舞鶴賦》、“蓴鱸之思”(西晉人張翰的典故),都是六朝人的作品。但這些人物和時代的設定,都在後續的修訂中被統一到宋、明而陸續加入的典章、風俗、名物沖淡了。
有意思的是,原著中皇帝蕭睿鑑的6個兒子,封在蜀地的長子和早逝的四子沒有提到名字,也沒有捲入到書中的宮鬥,歷史上與此相對應的是,漢武帝的次子齊懷王劉閎也是早逝,沒有捲入宮鬥;另一個兒子廣陵厲王劉胥要到漢宣帝時才敗露反跡,因為生母李姬身份卑微,他和他的同母哥哥燕剌王劉旦都不為漢武帝所喜,所以在武帝朝的奪嫡鬥爭中基本處於靠邊站的狀態,早早就到了封國就藩,劉胥應該就對應於書中蕭皇封在蜀地的那位無名皇長子;而在武帝、昭帝兩朝一直不安份,屢次被武帝申斥並禠邑削縣、並最終在昭帝朝因牽涉進鄂邑蓋長公主(昭帝的姊姊)與上官桀、桑弘羊的謀反案而被霍光誅殺的他的同母哥哥燕王劉旦對應的就是劇中宮斗的主力齊王定棠;武帝另一個兒子冒邑哀王劉髆在漢武帝晚年受奪嫡鬥爭的牽連而突然暴斃(戾太子兵敗身死的次年,劉髆的舅舅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征匈奴前與為他送行的丞相劉屈氂在渭橋上密謀擁立劉髆為太子,未幾事敗,劉屈氂腰斬,李廣利兵敗投降匈奴,又過了一年劉髆便暴斃了),他對應的應該就是被蕭皇杖死的趙王定楷,他有一個以前籍籍無名,這幾年卻大名鼎鼎的兒子,就是做過27天皇帝卻據說幹了1127件壞事而被霍光廢黜、一生經歷過王、皇帝、列侯三種身份轉換的海昏侯劉賀。
原著中蕭皇留下名字的四個兒子中,定棠固然毫無棠棣之情,對手足痛下殺手;定楷陰鷙狠毒,殊不足以為楷模;就是定權,又何時能夠底定權柄?最終不免身死名辱。只有少子定梁名副其實,成為可堪擎砥天下的棟樑。蘊含在四人名字中的微言大義,應該是作者梁園苦心孤旨的有意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