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國升古易的現代應用
-
2 # 紫荊碧落
中醫的術語廣泛,有診斷病情術語,有施治術語,有辯症術語,總稱四診八剛,望聞問切,辯症施治,寒熱溫涼,等等。
-
3 # 老唐九叔
中醫有什麼術語?中醫講究的經驗豐富醫術高明,辨證確切,脈理精通,把脈望,聞,問,切,左手,心,肝,腎,右手肺,脾,胃,懂得藥性四賦:寒,熱,溫,平,中醫博精深,學無止境,主要虛心好學,搏取百家之長,彙集自家之短,便可成為出色的中醫師。
-
4 # 霧中山人一一人
我告訴你吧,寸,關,尺,陰陽,表裡,寒,暑,燥,溼,風,熱,瀉,病藥通關還有木,火,土,金,水生剋制化就這些。
-
5 # 上工守正
這個問題太籠統了,比如張景嶽曾作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因脈色察陰陽,十從氣味章神見。
歸根結底是辯證施治,因人因時因地而異。透過無藥物的自然療法同樣能解決問題,務實不虛,效果為王。
-
6 # 唯我獨尊487
某患者在號脈後: ”醫生:我是啥病”?”你是陰虛火旺,肝陽上亢”;再問 ”我是啥病”?”陰虛火旺,肝陽上亢”。還問”醫生:我是啥病”?”你是陰虛火旺,肝陽上亢”。看看吧,區別就在這裡。陰虛火旺,肝陽上亢,不是你的病嗎?非要說: 你是肝癌,你是肝炎,你是肝囊腫,你的肝功有問題你才滿足?咱們中國人是咋啦?聽不懂中國話?這樣的人你該看西醫呀。所以我們的教育裡面引入一些中醫知識十分必要。
-
7 # 夕陽滿天
中醫術語: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
望聞問切。
杏林,
華佗再世。
君臣左使。
五積,六聚,七癥,八瘕。
男怕穿靴,女怕戴帽。
釜底抽薪。
火上澆油。
迴光返照。
一人得之則為瘟,一方得之則為疫。
細辛不過錢。
焦三仙,焦四仙。
-
8 # 張高壽1
中醫術語講的是病體性質,陰虛火旺,從體質上治。西醫講是病果的名稱,不該長的果長了切掉,但長果的土壤還在體質還在,切了還會長。西醫也有勝過中醫地方,如先天性血管長反了胸部都是靜脈曲張,需要手術換過來。還有腰椎馬花勁扭曲,要手術軼矯正。
-
9 # 名醫堂集團
懸壺
喻指行醫。《後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傳》記載費長房者,汝南人也,曾為市掾。市中有老翁,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唯長房於樓上睹見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長房旦日復詣翁,乃與俱入壺中。唯見玉堂嚴麗,旨酒甘餚,盈衍其中,共飲畢而出。後隨翁去,學仙未竟,遂能醫療眾病,鞭撻百鬼。唐代陳子昂《感遇》詩曷見玄真子,觀世玉壺中。後世稱行醫為“懸壺、“玉壺、“一壺、“壺中者,皆本義於此。以此命名者有韋宙《玉壺備急方》,清代楊風庭的《一壺天》、清代李晴川的《痘疹壺中天》。
春腳
喻指醫者。五代王仁《開元天寶遺事·有腳陽春》雲宋愛民恤物,朝野歸美,時人鹹謂為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此以醫者喻以有腳之春,可予病者以春陽也。以此命名者,如清代孟文瑞《春腳集》。
珠塵
為傳說中的仙藥。晉·王嘉《拾遺記·虞舜》雲(憑霄雀)常遊丹海之際,時來蒼梧之野,銜青砂珠,積成壟阜,名曰珠丘。其珠輕細,風吹如塵起,名曰珠塵仙人方回《遊南嶽七言贊》曰珠塵圓潔輕且明,有道服者得長生。此言珠塵為輕細如塵的青砂珠,為傳說中的仙藥,服之可以長生。以此為書名者為清代吳省三的《藝海珠塵》。
杏林
為醫學或醫術的譽稱。《神仙傳·董奉》雲奉,居山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重病癒者,使載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提十萬餘株,鬱然成林。後世把杏林作為醫學或醫術之譽稱。杏苑與杏林同義,以此命名者有清代張啟倬《杏林碎錦》,清代宋鈞衡《杏苑叢譚》等。
橘井
以喻良藥之典。《神仙傳·蘇仙公》雲,蘇仙公得道仙去時,謂其母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簷邊橘樹,可以代養。井水一升,橘葉一枚,可療一人。翌年果疫疾,遠近求治者悉活。後遂以橘井為良藥之典。以此命名者有明代王章祖的《橘井元珠》。
青囊
為古代醫家的書囊,喻指醫書。唐·劉禹錫《閒坐憶樂天經詩問酒熟未》雲案頭開縹帙,肘後檢青囊。唯有達生理,應無治老方。後遂將青囊喻醫書。以此命名者有明代邵以正的《青囊雜纂》、清代趙濂的《青囊秘效方》。
仁術、仁壽
喻指醫術。《孟子·梁惠王上》雲無傷也,是乃仁術。孟子所謂的仁,本於孔子愛人之說。後世遂以醫術比之仁術。《論語·雍也》知者樂,仁者壽。《漢書·董仲舒傳》堯舜行德則民仁壽。此故將仁壽比之醫術。以此命名者,如明代張潔的《仁術便覽》、清代孟葑的《仁壽鏡》。
折肱
喻指良醫。《左傳·定公三十年》曰三折肱知為良醫。《楚辭·九章》曰九折臂而成醫兮,吾至今乃知其信然。朱熹集註人九折臂,更歷方藥,乃成良醫,故吾於今,乃知作忠造怨之語,為誠然也。《左傳》曰三折肱為良醫。亦此意也。後遂以三折肱、九折臂以喻良醫。以此命名者,如明代吳承昊《折肱漫錄》。
上池、窺垣
喻指醫術高明。《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扁鵲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常謹遇之,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間與語曰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洩。扁鵲曰敬諾。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臟癥結,特以診脈為名耳。後遂以上池、窺垣以喻醫術高明。以此命名者有明代馬時可的《上池雜說》,清代陳養晦的《傷寒五法》附《傷寒論》,康熙六年刊本又名《窺垣秘術》。
和緩
喻指良醫。醫和、醫緩,為春秋時秦國兩個名醫,後人常並稱之為和緩。如晉摯虞《疾愈賦》曰講和緩之餘論,尋越人之遺方。故以和緩喻良醫。以此命名者,如清代全子久《和緩醫風》。
理瀹
代指醫藥。《子華子·北宮意問》雲子華子居北苓,北宮意公仲承侍,縱言而及於醫。子華曰醫者理也,理者意也。藥者瀹也,瀹者養也。以此命名者有,吳師機改《外治醫說》為《理瀹駢文》,其自跋雲《外治醫說》刊既成,時賢皆雲不甚解。其欲得吾之說者,則取其方而已。予知說之不行也,而要圍墾遂棄。爰改名駢方,借《子華子》醫者理也,藥者瀹也之句,摘理瀹二字以題其篇。
-
10 # 使用者9652809520611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不更衣,慍慍欲吐,汗出而渴,前額眉稜骨痛。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耳聾脈弦。
太陰之為病,腹滿,吐利交作。
少陰之為病,舌幹,脈微細但欲寐。
厥陰之為病,囊縮,厥熱勝復,心中疼熱,食則吐蚘。
寒熱不調
燥溼不濟
風火不化
開合樞
太陽,統榮衛,司氣立,主一身之表,包羅與保衛全身。
病位加病因加主證等於處方(病位+病因+主證=處方)
-
11 # 使用者5089861034353
中醫的術語太多了。陽平陰密,天人合一,母病及子,子盜母氣,肝陽上亢,痰火擾心,血不養心,不榮則痛,不通則痛……。
-
12 # 林海雪原185164327
上工治未病,壯水之主,以治陽光,熱極生寒,寒極生熱,正治法,熱因熱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虛者補之,實者瀉l之,熱者清之,寒者溫之,燥者潤之,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溫法,清法,補法,消法〈即八法之運用〉。,,,,,,。
-
13 # 使用者4627284719770
放你媽的ⅹ真正搞中醫的是講醫德!西醫放一個支架拿多少回扣?不需放的勸你放反正病人不知病情連哄帶騙,那是什麼?那騙到個是多錢!你挑中醫毛病那種人也能稱中醫?
-
14 # 師承中醫
五心煩熱:指兩手兩足心發熱,並自覺心胸煩熱。
肺金:傳統中醫學中的五行學說,用五行的屬性分別臟腑器官的特性,稱肺屬金。
中風:指腦血管意外等疾患。病可因陰精虧損,或暴怒傷肝,使肝陽偏亢,肝風內動;“類中風”是指類似於中風的症狀。
痰火:指無形之火與有形之痰煎熬膠結貯積於肺的病症。
君主之官:君主,指心在臟腑中居首要地位的意思。
厥:即厥症。泛指突然暈倒。
肝痿:又稱筋痿。
三焦: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內,中焦指膈下,臍部的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臟腑;下焦指臍以下的部位,包括腎膀胱,小腸,大腸,從生理角度上講,還包括肝,故下焦往往肝腎並提。
真火:指腎陽。
血為營,氣為已:營指營氣,是血中之氣,衛指衛氣,起衛外作用,固表作用。
龍雷之火:指腎火,肝火。心腎之火。龍火,指腎火;雷火,指心火。
相火:和“君火”(心火)相對而言,一般指肝腎的相火。
肝氣:指肝臟的精氣。
肝血:指肝臟所藏的血。肝血與肝陰不能截然分開。
腎火:腎是陰髒,內藏水火(即真陰,真陽),水火必須保持相對平衡。
心火:廣義泛指心的功能活動,狹義指心臟推動血液迴圈的功能。
腎氣:腎精化生之氣,指腎臟的功能活動,如生長,發育及性機能的活動。
腎水:指腎臟的陰液也稱腎陰。
先天:人身生命,發育生殖的本源,與後天相對而言。
後天;指脾胃。人體的出生後的生長,發育,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能量,要靠脾胃之氣吸收水谷精微以滋養供給。
骨蒸:“骨”表示深層的意思,“蒸”是燻蒸的意思,形容陰虛潮熱的熱氣自裡透發而出,故稱為骨蒸。
心腎不交:心在上焦,屬火;腎在下焦,屬水。心中之陽下降至腎,能溫養腎陽;腎中之陰上升至心,則能涵養心陰。在正常情況下,心火和腎水就是互相升降,協調,彼此交通,保持動態平衡。腎不交是指心陽與腎陰的生理關係失常的病態。心居上焦,腎居下焦。正常情況下,心與腎相互協調,相互制約,彼此交通,保持動態平衡。如腎陰不足或心火擾動,兩者失去協調關係,稱為心腎不交。主要症狀:心煩,失眠,多夢,怔忡,心悸,遺精等。多見於神經官能症及慢性虛弱病人。
任脈:起於小腹內(胞中)沿著脊椎骨內部上行。同時又出於會陰部,上至前陰,沿著腹部正中線,通地臍部,上至胸部,頸部,是陰部經脈的總綱。
真水:指的是腎陰,是與腎陽相對而言,腎陽指本髒的陰液(包括腎臟所藏的精),是腎陽功能活動的基礎。
腠理:指人體面板,肌肉和臟腑的紋理,是氣血流通灌注之處。腠理外連面板,為衛氣散佈和汗液等滲洩的通路。
往來寒熱:惡寒和發熱交替出現,定時或不定時發體的情況。
敗血:瘀血的一種,指溢於經脈外,積存於組織間隙的壞死血液,也叫惡血。
命門:有生命之門的含義,有生命的關鍵之意。它是人體生命的根本和維持生命的要素。有指兩腎為命門。
潮熱:發熱如潮水一樣有定時,每天到一定時候體溫就升高(一般多在下午出現)。
癰:病名,風瘡面淺而大者為癰,因氣血受毒邪所困而癱塞不通所形成的。
手汗:指手掌心潮溼多汗的症狀,多為脾胃溼熱引起。
前陰:又稱“下陰”指男,女外生殖器及尿道的總稱。
後陰:即肛門部。
溼痰:痰證的一種。多由脾關健運,溼蘊釀痰所致。症見痰多稀白,或黃滑而易出。
神明:即“神”的概念。“神”是神志,知覺,運動等生命活動現象的主宰,它有物質基礎,由先天之精生成,由後天飲食所化生的精氣來充養,才能維持和發揮它的功能。在人體它位居首要地位。前人把大腦、中樞神經的部分功能和心聯絡起來,故又有“心藏神”的說法。
魂:為五臟精氣化生的精神情感活動,為肝所藏。
魄:屬精神活動中有關本能的感覺和支配動作的功能,為五臟精氣所化生,為肺所藏。
肝藏魂:“魂”屬精神活動,肝氣疏洩條達而情志正常,叫做藏魂。“肝藏魂”體現了精神活動和內在臟器的聯絡。
真氣:即正氣,《靈樞刺節真邪》篇“真氣者,氣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
內熱生風:指陰虛熱熾,煎熬營陰,經脈失濡而動氣的證候。可出現動搖,眩暈,抽搐等症。
心中火虛:指心陽虛弱。
瞑;閉上眼睛。
肝氣燥:指肝陰不足,肝陽上亢的症候。主要症狀有頭暈目眩,耳鳴,眼乾,面紅,煩躁,失眠等,多見於高血壓症。肝為剛髒,喜柔潤,忌剛烈。肝陰不足,每致肝燥而陽亢。
熱厥:厥證之一。指因邪熱過盛,津液受傷,影響陽氣的正常流通,不能透達四肢而見四肢厥冷的病症。多伴有口喝,煩燥,胸腹灼熱,便秘等症狀。
心包絡:簡稱“心包”,它為心臟的外膜附有絡脈,主要起保護心臟的作用。
氣化:氣的執行變化。膀胱氣化,即膀胱的排洩功能。
膀胱開合,腎司其權:膀胱的開合排尿功能,主要依賴於腎氣的作用。
亡陰:陰液大量耗傷所出現的一種病理狀態,可見面板乾燥,身體枯槁,眼窩深陷,精神煩躁,甚則昏迷,譫妄等症。
清肅之氣:指肺氣。肺氣宜清淨肅殺,如秋令之氣,否則將上逆為患。
脾不攝血:脾氣虛弱,失去統攝血液的功能。
脾土:脾的代稱。脾在五行屬土,故稱。
心火:心的代稱,心在五行屬火,故稱。
假熱:指上部出現假熱的現象。顴紅如妝或口鼻出血,或口燥齒浮等症狀。這是因為真陽浮越所致。
氣逆:臟腑之氣上逆。指氣上逆而不順的病理。
既濟,意指水火相互制約,相互依存,以維持人體生理功能的動態平衡的規律。
亡陽:由於大汗不止,或吐瀉過劇,或其他原因耗傷陽氣,以致陽氣突然衰竭,出現大汗淋漓的症狀,汗出如珠而微粘,畏寒,手足冷,呼吸微弱,面色蒼白,甚則口唇青紫,脈微欲絕或浮數而空等。類似於休克現象。
中滿:指胱腹脹滿。
水火相濟:心屬火,腎屬水,水火兩者相互制約,相互作用,以維持生理的動態平衡,稱為“水火相濟”。
相剋:即相互約制,排斥或克服。五行學說借相剋的關係來說明事物有相互拮抗的一面。
命門之火:即腎陽。是生命本元之火。寓於腎陰之中,是性功能和生殖能力的根本。還能溫養五臟六腑,對人身的生長,發育,衰老有密切關係。臟腑有命門之火的溫養,尤其是脾胃需要有命門火的溫煦,才能發揮正常的運化功能.
胃為腎之關:”關”可以理解為水液出入的關口。《素問,水熱穴論》說:“腎者,胃之關也。”是指胃氣虛弱,胃口不開將引起二便失調,水液代謝障礙諸症。
枯槁;消瘦比較嚴重,並且乾枯無光澤。
陰虛陽亢:陰虛指精血或津液的虧虛。一般在正常狀態下,陰和陽是相對平衡的,相互制約而協調。陰氣虧損,陽氣失去制約,就會產生亢盛的病理變化,生理病理性功能亢進,稱為“陽亢”。因此,陰虛會引起陽氣亢盛,陽亢則能使陰液耗損,兩者互為因果。臨床表現:潮熱,顴紅,盜汗,五心煩熱,咳血,消瘦或失眠,煩躁易思,或遺精,性慾亢進,舌紅而乾等。
肝氣:指肝本髒的精氣。常貝症狀為兩脅氣脹疼痛,胸悶不舒;兼症較多見的是一些消化功能紊亂的症狀。
開鬱:是治療因情志抑鬱而引起氣滯的方法。
腎氣:腎精化生之氣,指腎臟的功能活動,如生長,發育及性機能的活動。
真火證:即實火證,指火邪極盛引起的實證,熱證。
火越:指火邪熾盛向外發洩的病症。
相濟:相互補益。
肝氣無依:肝氣無處依附。肝氣依附於肝血,現心不行血,肝補無血可藏,故肝氣無依。
元陽:即“腎陽”又有“真陽”,“命門之火”等名稱。腎陽寓於命門之中,為先天之真火。是腎臟生理功能的動力。也是人體熱能的源泉。
心君不守:心火不能守位。心主火,心火離散,導致心陽衰竭,血脈不行,故稱心君不守。
腎火避出軀殼:指陰寒內盛,致陰陽分離,腎陽外脫。
厥逆:四肢厥冷。
傷寒:病名或證候名。廣義的傷寒是外感發熱病的總稱:狹義的傷寒是屬於太陽表症的一個症型,主要症狀有發熱,惡寒,無汗,頭項強痛等。與現代醫學所稱的“傷寒”不同。病因,指傷於寒邪。
神農氏:傳說的上古帝王,為農業與醫藥的創始人。《淮南子,修務訓》載:神農“教民播種五穀,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刀圭,舊時量藥之器具,以藉以指醫術。
-
15 # 平遙安逸軒
實際上中醫只有一句話,萬變不離其宗!
“不通則痛,痛則不通”無論你吃中藥,針灸,推拿,疏通經絡!都是為了這一句話!
黃帝內經講,經絡者,決生死,調虛實,不可不通!
-
16 # 慈75529697
得谷者昌,失谷者亡。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這是說人能吃飯,就會有生存的希望。中醫可用藥物扶持人的正氣,即補氣血。
西醫治癌手術化療,藥物的毒害使癌者不能吃東西,而昏迷中死亡。這是無胃氣則死的惡果。
-
17 # 證真證偽黃酒生產
得谷則活,失谷則死。人參殺人無過,大黃救人無功。補血不在血而在津和汗。補陽不在陽。而在利小便。壯水源。制火盛。等等還有很多。
回覆列表
中醫的術語太多了……陰陽平衡,母病及子,先天之本,後天之本,培土生金,以水養木,用寒遠寒,用熱遠熱。辯證施治,對症下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