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短閱讀之家

    九是中國數字之極,並非是龍恰好生九子,而是說龍生了很多兒子,個個都有異能。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九又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直到明朝才湊足了九個。但也是說法不一,今取流傳最廣的一個聊享諸君:

    老大,囚牛。

    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愛好音樂,是眾多龍子中性情最溫順的,它不嗜殺不逞狠,專好音律。傳說,龍頭蛇身的囚牛耳音奇好,能辨萬物聲音,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絃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老二,睚眥。

    傳說生得豺首龍身,平生性格剛烈、好鬥喜殺,是龍子的戰神。睚眥發怒時瞪起的兇惡眼神,於是,誕生了"睚眥必報"這個成語。睚眥好殺戮,所以古人常把它刻在刀劍刃身與手柄接合的吞口處,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

    老三,嘲風。

    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嘲風,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嘲風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

    老四,蒲牢。

    形似盤曲的龍,平生好鳴好吼,洪鐘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人們根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音",如今,在全國大地,幾乎每一口古鐘上,都有蒲牢的身影。

    老五,狻猊。

    形似獅子,雖然相貌兇悍,但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

    老六,霸下。

    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蹟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老七,狴犴。

    又名憲章,其形體似猛虎,生平好訟善鬥惡,維持正義。 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形象,傳說狴犴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一副王者之氣,還有鎮壓邪祟的作用。

    老八,負屓。

    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邊的文龍是其遺像。

    老九,螭吻。

    又叫鴟尾、鴟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即吻獸,取其滅火消災。

  • 2 # 清風明月話歷史

    第一,囚牛

    囚牛,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絃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

    第二,睚眥睚眥,是老二,喜歡鬥殺,刀環、刀柄、龍吞口便是它的遺像。這些武器裝飾更增添了它懾人的力量。它不僅裝飾在兵器上,也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武器上,從而更顯得威嚴莊重。第三,嘲風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嘲風,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嘲風常常安置在宮殿中,使整個宮殿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還使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嘲風第四,蒲牢蒲牢,形似盤曲的龍,排行第四,平生好鳴好吼,洪鐘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魚。當鯨魚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蒲牢第五,狻猊狻猊,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它佈置的地方多是在結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佛菩薩像前。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龍生九子之六·霸下霸下,又名贔屓,形似龜,是老六,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傳說霸下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霸下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叫霸下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蹟勝地中都可以看到。霸下第七,狴犴狴犴,又名憲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囚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狴犴第八,負屓負屓,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我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而負屓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負屓第九,螭吻螭吻,又名鴟尾、鴟吻,龍形的吞脊獸,是老九,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遺像。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螭吻

  • 3 # 熠易生輝

    贔屓

    贔屓,龍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人們在廟院祠堂裡,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控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饕餮

    饕餮,讀音tāo tiè,是傳說中龍的第五子,是一種存在於傳說、想象的神秘怪獸。古書《山海經》介紹其特點是: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在遊戲、小說、漫畫、影視作品中均有相關形象。

    睚眥

    睚眥,龍之四子,龍首豺身,性格剛烈,好勇擅鬥,嗜殺好鬥,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強大威力。俗語說: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睚眥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惡的化身。

    狴犴

    狴犴,又名憲章,傳說中的獸名。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趴蝮

    蚣蝮

    (讀音:gōng fù)又名八夏(讀音:bā xià)傳說是龍生的九子之一。形似魚非魚,好水,位於橋邊的最喜歡水,常飾於石橋欄杆頂端。被雕成橋柱、建築上滴水的獸形,是古橋的守護神。在後門橋的四個角上趴蝮,造型非常優美。

    蒲牢

    蒲牢,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樑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傳說中的龍生九子的老四,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旦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螭吻

    螭吻,是龍生九子中的兒子之一,平生好吞,即殿脊的獸頭之形。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在古建中,“五脊六獸”只有官家才能擁有。泥土燒製而成的小獸,被請到皇宮、廟宇和達官貴族的屋頂上,俯視人間,真有點“平步青雲”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意味。

    囚牛

    囚牛,是龍生九子之一,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絃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貔貅

    相傳貔貅是一種兇猛瑞獸,而這種猛獸分為雌性及雄性,雄性名“貔”,雌性名為“貅”。但流傳下來的都沒有分為雌雄了。在古時這種瑞獸是分一角和兩角的,一角的稱為“天祿”,兩角的稱為“辟邪”。後來再沒有分一角或兩角,多以一角造型為主。在北方,一般人是喜歡稱這種瑞獸為“貔貅”,而在南方則依然稱為“辟邪”。至於天祿,則較少有人用以稱這種瑞獸,還有人將它稱為“怪獸”或“四不像”。

  • 4 # 老豬的碎碎念

    俗語道: 龍性最淫。所以它見到動物就交配,故而產了形態各異的九子,而這九子遺傳了龍的部分基因都有神力,今天咱們講講傳說中龍的這個“荒淫”的故事。首先咱們先讓傳說中的九個兒子先亮個相~依次為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負屓,螭吻。

    NO1,囚牛。

    大公子囚牛,身上充滿了藝術的細菌,對音樂極為痴迷,性格也非常好溫和無比,從不打打殺殺安靜的像個美男子,故而人們利用囚牛的這個特質把它裝飾在了琴的上部分作為琴頭,利用囚牛的通音律辨萬物聲音的特點而成為了音律這個行當的吉祥物。

    NO2,睚眥.

    有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語“睚眥必報”,非常形象的凸顯了二公子睚眥的性格特徵了,它性格非常不好,暴躁好殺戮,是戰神中的戰鬥機,經常發怒而大張的嘴巴,所以人們把它的這個形象刻在了刀斧的上面,讓人一看就不寒而慄,況且這位二公子睚眥還天生神力,在沙場上都是一招制敵,出則必勝。

    NO3,嘲風。

    老三嘲風性格也比較古怪,喜歡閒沒事在險要之地思考人生,比如在懸崖邊蹲著,心情不好的時候發怒也力量非常,能引起地震,海嘯等大規模破壞所以人們利用它喜歡望遠的特性給他安置在了高大宮殿,高大廟宇大殿的屋脊的前段了,比如在故宮太和殿現在還有它的身影,他和其他九個小夥伴一塊排列在屋脊處,震懾那些不軌的妖魔鬼怪,來保佑大殿的安全。

    NO4,蒲牢.

    老四蒲牢,也比較有意思,生性愛叫喚,嗓門洪亮秒殺各種男高音帕瓦羅蒂什麼的,所以咱們去一些廟宇的時候,你注意一下里面的大鐘,鐘的最上部分那個怪物就是這位蒲牢啦,人們利用它好鳴好吼的特點,形象的把它安置在上面了。

    NO5,狻猊。

    老五狻猊長的和小獅子差不多,面容很嚇人,但卻很安靜,平常和老貓一樣喜歡坐著一動不動,而且還有個特殊的癖好,類似於某些人喜歡聞汽車尾氣味兒似的,它非常喜歡聞香火煙火味,所以人們把它鑄造在香爐的上方,成為了特有的裝飾物了。

    NO6, 霸下。

    老六霸下癖好也很特別,喜歡背東西,而且越重越好,可能是體內神力太盛無處釋放吧,最狠的是有傳說小六子在上古的時候喜歡揹著大山在海里嬉戲玩耍,後來是大禹同志收服了它,並給它安排個工作--馱石碑,所以大家在皇陵,王陵,寺廟裡面看到巨大石碑下面有個動物,那這個動物就是霸下了,其實它另外一個名字叫做贔屓。

    NO7,狴犴。

    老七狴犴終於是一個正常人了,性格直爽明辨是非,是一個五好青年,就討厭作奸犯科之人,而且有神力可以匡扶正義。所以人們利用老七的這個特點在衙門口安放的它的塑像雕塑,在審問犯人的公堂之上也大量採用了它的形象,用來震懾那些不法之徒。

    NO8,負屓

    老八負屓也是一個有雅好的同學,它非常喜歡舞文弄字,剛才說贔屓喜歡馱碑,往往大家可以在贔屓馱的碑的上段看到它,正是由於它喜歡文字,所以在古代石碑上面的動物便是這位老八了,它的造型很威風,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碑文,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咱們回頭看石碑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這2位龍子。

    NO9.螭吻。

    老么螭吻,長的和條魚似的,所以可以推斷它母親是魚類生物,正是由於它還有個特性喜歡噴浪降雨,所以人們想借用它的這個神力免除火災(畢竟中國的建築大部分都是木建築)故而把它的形象設計在了屋頂的大梁之上,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現在歷朝歷代的古建上面都可以看到它的存在。

  • 5 # 小七愛靈靈

      中國民間有“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說法,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了。該說寓意兒子不一定像父親,應順其自然發展,父親不能把自己的前途和理想強加給兒子。這是有人就要問了,龍生九子到底是哪九子呢?別急,早在明朝,有位皇帝就和大家提出了同樣的問題!

      據說一次早朝,明孝宗朱佑樘突然心血來潮,問大學士李東陽:“龍生九子何名?”李東陽其人雖在政治上毫無建樹,被人稱作“伴食宰相”,但文學功底很強,他在倉卒間不能回答,倍感惶恐,退朝後向幾名同僚詢問,然後糅合民間傳說,七拼八湊,發揮自己豐富想象力,才絞盡心思拿出了一張清單,向皇帝交了差,於是就有了李東陽的下面這段話:

      “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睚眥,平生好殺,今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嘲鳳,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蒲牢,平生好鳴,今鐘上獸鈕是其遺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霸下(另有說法稱其為“贔屓bì xì”),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其遺像;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負屭,平生好文,今碑兩旁文龍是其遺像;鴟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頭是其遺像。”(李東陽《懷麓堂集》)

      李東陽所說的“九子”似乎都是現實中不存在的怪物。但一切傳言也必先有依有據,方能添油加醋。所以說這些神獸不可能完全憑空捏造,形象大多應來自現實,分別代表時人所認識的動物界的九大類別。不過能把這些虛幻的東西具象化,還真是為難了這位“大學士”!

    【九子的來歷】

      劉伯溫,就是那位在坊間被傳得神乎其神,預測過近幾年的世界末日、地震、災荒的預言家,當然人家正當身份是鼎鼎大名的明朝開國元勳、軍事家、文學家,以神機妙算聞名,民間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這麼神的一個人,民間的崇拜者們必然會給他闢謠了。相傳,劉伯溫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亂,戰火不斷,饑荒遍地。玉帝令劉伯溫轉世輔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蒼生,並賜斬仙劍,號令四海龍王,龍王派出九子,跟隨劉伯溫征戰,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助朱棣奪得了皇位。

      當它們功得圓滿準備迴天廷時,朱棣的野心大發,不甘就這樣放他們走,於是借修紫禁城為名,拿了劉伯溫的斬仙劍號令九子。但九子是神獸,豈肯隨意聽從他人指命,頓時呼風喚雨,大發雷霆。朱棣見斬仙劍震不住九子,心生一計,對九子中的霸下說:“你力大無窮,能馱萬斤之物,如果你能馱走這塊先祖的神功聖德碑,我就放你們走。”霸下一看是一塊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猶豫地馱在了身上,但用盡法力卻寸步難行。神功聖德碑能鎮四方神鬼,龍是神軀,自然無力脫身。

      剩下八子兄弟情深,不忍棄其而去,便一起留在人間,但發誓永不現真身。朱棣雖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卻是九個塑像般的神獸。劉伯溫得知此事後,也失望地棄朱棣而去,返回天廷。朱棣後悔莫及,為了警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便讓九子各司一職,流傳千古。

    【九子原型與特性】

    一、囚牛

      囚牛,據說是龍子中的老大,喜音樂,蹲立於琴頭。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自然在中國古樂器上出場率頗高,不光立在漢族的龍頭二胡上蒙古族的胡琴、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絃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

    樂器上的囚牛

      囚牛的原型是陸生動物食草類家畜的代表——水牛。唐朝時遊牧民族“奚”將一種二絃胡琴傳入中國,其上便有牛頭裝飾。為了適應審美需要,元朝時將牛頭改為馬頭,明朝時又改為龍頭。民間相傳琴上龍頭原是“泅牛”,李東陽誤作“囚牛”。

    二、睚眥

      睚眥,據說在龍子中排行老二,平生好殺,喜血腥之氣,相貌兇狠,好勇擅鬥,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所以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以顯示強大的戰鬥力。

      睚眥的原型是海生動物兇猛魚類的代表——巨齒鯊。睚眥一詞,本意指發怒時極力瞪眼。巨齒鯊攻擊獵物時,盡力張開大嘴,牙齒往前伸出,開口直徑可達兩米,眼睛也隨之睜到最大,眼珠突出,極為恐怖,古人稱之為“睚眥”。

    睚眥刀背雕塑

    刀柄上的睚眥

    三、嘲風

      嘲風,據說在龍子中排行老三,平生好險,如今殿角走獸是其形象。嘲風,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常用其形狀在殿角上作為裝飾。

      嘲風的原型來自於飛行動物鳥類的代表——鳳。鳳是古代傳說中的鳥王,“鳳”被用來喻指君主聖明而天下依附,也比喻德高望重者眾望所歸,後來演變成龍代表帝皇而鳳代表帝后。

    屋簷上的嘲風

      古代建築簷角最前端的瓦片因處於最前沿的位置,要承受上端整條垂脊的瓦片向下的一個“推力”;同時,如毫無保護措施也易被大風吹落。因此,人們用瓦釘來固定住簷角最前端的瓦片,在對釘帽的美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種動物形象。

      唐宋時,垂脊上本只有一枚獸頭。明清統治者渴望維持長久的統治,所以將釘帽改為一騎鳳仙人的形象,然後安排傳說或現實中的有靈性的十種動物跟隨其後,“十”則代表最大數目。這一做法象徵“百靈朝鳳”之意,“嘲風”這一名稱又是李東陽故弄玄虛的結果。

    四、蒲牢

      蒲牢,據說在龍子中排行老四,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據說它是住在海濱,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蒲牢的原型是海生動物海獸類的代表——海獅。海獅是海洋中的食肉猛獸,它的吼聲如獅,有的種類雄性頸部的鬃毛也像獅子,所以現代人稱之為海獅。

      東南某些地方的方言中,把海獅叫作“蒲牢”,江西三清山的十大絕景之一“海獅吞月”,也叫作“蒲牢鳴天”,位於萬壽園景區。

    海獅吞月

    五、狻猊(Suān ní)

      狻猊,據說在龍子中排行老五,是一種猛獸。形如獅,喜煙好坐,佛祖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北宋清涼寺汝窯狻猊小香薰爐

      狻猊的原型是陸生動物食肉類的代表——亞洲雄獅。亞洲獅常常蹲在草叢中耐心等待獵物,現已瀕臨滅絕。

      亞洲獅僅產於印度西部,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坐騎,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六、霸下

      霸下,別的說法稱其為“贔屓”,據說在龍子中排行老六,形似龜,力大,其背亦負以重物,即今刻在石碑下的石龜。霸下在龍子的其它說法中,都排在首位,它也是龍之九子中在最早在民間流傳的神獸。

    象龜

      霸下的原型是海陸兩生動物龜類的代表——象龜。龜有水生、陸生和兩棲三種。象龜,是陸生龜類中最大的一種,主要生活在熱帶海島地區,現已瀕臨滅絕。它以腿粗像象足而得名“象龜”,因體型龐大也稱作“龍龜”。

    託碑霸下

      龜甲是文字的載體,象龜還是長壽吉祥的象徵,所以,統治者要用它來託碑。明代早期以前的霸下像本來都沒有牙齒,李東陽的說法出爐之後,再加上他的門生楊慎等人的炒作,霸下成為龍的兒子,於是也附上了龍形,有了牙齒。於是霸下搖身一變成為了神獸。

    七、負屓

    碑旁環繞的負屓

      負屓,形似龍,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它們互相盤繞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動,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

      實際上不僅石碑,明清時代建築中,梁、柱、照壁、天花板等均有飾以這種互相盤繞的龍紋,稱作“盤龍”,也作“蟠龍”,是中國最傳統、最普遍的龍形象。李東陽將這種“蟠龍”當做了“負屓”,實際上完全是一種誤解。

      龍子中有“負屓”的說法,僅李東陽一家。“負屓”這一名稱其實來自於“贔屓”,而“贔屓”其實就是霸下的本名。李東陽誤當“贔屓”與“霸下”是石碑上兩種不同的神獸,認為霸下在下是以“好負”,贔屓自然“好文”。

    八、狴犴(bì àn)

    大門銅環神獸狴犴

      狴犴,據說在龍子中排行老七,形似虎。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

    藏獒

      狴犴的原型是陸生動物食肉類家畜的代表——藏獒。藏獒是最兇猛的家畜,有王者的霸氣。

      藏獒產於吐蕃,所以又稱蕃狗、蕃犬、蕃獒、蕃犴。李東陽再發明“狴”字,稱之為“狴犴”,這一名就是來自“蕃犴”。李海霞《藏獒古名考》中也指出狴犴就是藏獒的古稱。

    九、鴟吻(chī wěn)

      鴟吻,也作螭吻,據說在龍子中排行老么,是魚形的龍。性情好望,口潤嗓粗而好吞。鴟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故此,鴟吻多安在屋脊兩頭,做張口吞脊狀,作消災滅火之功效。它也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

    藍鯨

      鴟吻的原型是海生動物溫和魚類的代表——藍鯨。藍鯨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性情卻十分溫順,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它的鼻孔是在頭頂上。浮出水面時,會噴出水柱。所以古人認為它能滅火,把它安放在屋脊的兩頭。

    太和殿鴟吻

    文廟上的鴟吻

      古人稱鯨魚作鴟尾,《太平御覽》:“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越巫”是江浙一帶的方士之流,“魚虯”則是海邊人對“鴟尾”的別稱。李東陽再一次玩弄文字遊戲,將“鴟尾”寫作“鴟吻”。但民間早有流傳“螭(音吃)龍”的說法,所以也有人認為李東陽的“鴟吻”一稱是“螭吻”之誤。

    南禪寺大佛殿屋脊和鴟吻

      現代以龍生九子作為題材的收藏品也很多比如郵票、紀念幣、茶寵、印章等,個個精美絕倫,值得鑑藏,雖然對九子的稱呼與李東陽的說法有所偏差,但寓意還是一致的:

    龍生九子郵票

    龍生九子紫砂茶寵

    壽山石龍生九子印章

    鎏金龍生九子印章

    龍生九子紀念幣

  • 6 # 皛舒

    關於龍生九子,就是個歷史傳說。因為,龍生九子各不成龍。我搜腸刮肚只想起了七個。分別是:囚牛、睚眥、嘲風、狴犴、貔貅、饕餮……。而且,這九條蟲嗜好各不相同。古人的意思就是告知後人,自己再能,後代也未必繼承其衣缽。唉,可惜忘了三個龍子的名字。(*˙︶˙*)☆*°

  • 7 # 小娛來吃瓜

    龍生九子有很多版本,有的說是:老大囚牛,老二睚眥,老三嘲風,老四蒲牢,老五狻猊,老六贔屓,老七狴犴,老八負屓,老九螭吻/鴟尾。

    另有說法為:老大贔屓,老二螭吻/鴟尾,老三蒲牢,老四狴犴,老五饕餮,老六蚣蝮,老七睚眥,老八狻猊,老九椒圖。

    因為說法不一,所以具體是哪九子沒有準確的說法。不過還有一說,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因為九表示極多,所以這裡並非指龍生了九子,而是泛指一個虛數。這就是說龍並不是只有九個兒子,而是很多個兒子。

    因此在民間傳說中的龍子就遠遠不止這幾個了,有的說法甚至還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龍子之一。

    龍性最淫,故與牛交,則生麟;與豕交,則生象;與馬交,則生龍馬;即婦人遇之,亦有為其所汙者。——《五雜俎》

    因為龍並不是與龍交合,所以生下來的孩子才會有不同的形態,所以才有了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的說法。

  • 8 # 逐鹿遊戲頻道

    囚牛

    龍之長子,它愛好音樂,常蹲立於琴頭欣賞音樂,因此琴頭都有它的雕像。

    睚眥

    二子睚(ya)眥(zi),嗜殺好鬥,因此很多兵器上面都刻著它的雕像

    嘲風

    三子嘲風,形似走獸,好險又好望,因此多在樓閣的角上作為雕像。

    蒲牢

    四子蒲牢,每次受擊就會發出聲響,因此常被作為洪鐘提樑的獸鈕。

    狻猊

    五子狻(suan)猊(ni),形似獅子,喜靜不喜動,因此常出現在香爐的腳部裝飾上。

    霸下

    六子霸下,又名贔(bi)屓(xi),形似龜,因此碑下常見它的雕像。

    狴犴

    七子狴(bi)犴(an),形似虎,常在獄門和衙門兩側的雕像上出現

    負屓

    八子負屓(xi),形似龍,一般雕像盤繞在石碑頂

    螭吻

    九子螭(chi)吻,又名鴟(chi)尾或鴟吻,龍形的吞脊獸,因此平生好吞。

  • 9 # 山裡的靈妹妹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眥(yázī) 老三嘲風(cháofēng) 老四蒲牢(pǔ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贔屓(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負屓(fùxī) 老九螭吻/鴟尾(chǐwěn/chǐweǐ)

  • 10 # 河磨玉文化

    首先呢龍生九子的九而非是數字9的意思,

    九有代表N數的含意。

    有心人細數中國神化中的龍子,遠遠多於9個,9種。

    龍是霸權,強權,神威,的向徵,古代只有帝玉自稱龍子,真龍天子,之類。

    實際上龍的形象是意化集合幻想而成。

    傳說劉邦之母與龍交配生劉邦,

    其目的只是證明其執政合法性。讓人人信仰的龍來給劉邦背書而已。

    古代大多統治者都往龍上靠近的其一原因也是如此

    龍呢另一面呢總結是生性好淫,可與天下任何物種交配。想雙修誰就雙修誰。與豬,馬,牛,羊,驢,蛇,鳥,等等,天上飛地上跑水裡遊的多了太了都可以被龍弄出龍子。

    所以呢有些文化人從不自稱己為龍的傳人就在於此,我們人只是人的傳人。

  • 11 # 我是星星之火

    中國古代傳說,會出現不同的版本,最早是明朝修的,龍生九子,其中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的意思,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表示極多的意思,龍有九子的說法由來已久,但究竟是哪種動物,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比如陸榮的書元雜技,李東陽的懷麓堂集等,對九個龍子的情況,都有所記載,但是,說法不一,我們主要以年代久遠並且已經被後人整理成書的中國吉祥圖說,來了解具體的是哪九子。

    長子囚牛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音樂,因此樂器頭上總有他的雕刻頭像。

    二子睚眥想必大家都聽過,睚眥必報這個成語,它嗜殺喜鬥,有仇必報,刀柄刀環上經常裝飾,這些武器裝飾了它的圖示,更增添了武器的力量。

    嘲諷喜歡登高遠眺,所以常被用來做墊腳的裝飾,殿臺殿閣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象徵著祥瑞和威嚴,同時還起到了震懾妖魔清除災禍辟邪安宅的作用。

    老四蒲牢雖有龍的外表,卻怕鯨魚他怕的要命,每一次看到,那就趕緊爬上岸,令人驚奇的是,它不僅害怕,還大喊救命,聲音尤其大,和洪亮的鐘聲有一比,人們根據他的這個特點,就把蒲牢鑄為鍾,而把敲鐘的木杵做成鯨魚的樣子,敲鐘的時候,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鍾,聲音響亮而又悠遠動聽。

    老五狻猊喜靜不喜動,平生又喜歡煙火,所以經常在香爐下面蹲坐,吞雲吐霧。

    老六霸下,樣子很像烏龜,經常看到一些古代的石碑下,其實,霸下和烏龜有很大的不同,霸下有一排牙齒,烏龜則沒有,霸下是富貴和長壽的象徵,他它經常出現在王爺的府裡,我們常說的王八馱石碑,其實就是霸下。

    老七狴犴,獄門上虎頭形的裝飾,就是狴犴,傳說狴犴不僅正義直言,而且能夠明辨是非,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因此除在獄門上之外還會衙門大堂的兩側。

    老八貔貅,也叫天祿,它能辟邪,龍頭馬身,肚大無肛,喜歡吞吃金銀,經常擺放在生意人的家中,招財進寶。

    老九螭吻,口大嗜吞,它數水性,還喜歡眺望遠方,所以常常會出現在房屋的好處,一可以做鎮宅之物,二也可高瞻遠矚。

    這個是主流的版本,除此之外,還有饕餮椒圖等不同的神獸,多個版本。

  • 12 # 龍脈文化雲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龍生九子專家梁海燕指出,書上刊登不一,均為來回抄襲,以訛傳訛,應該以中國大百科全書為準。關於讀音總不會再往上倒至“上古漢語的擬音”,一是沒有必要,二是上古漢語、中古漢語和現代漢語讀音大相徑庭。

    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

    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明代一些學人筆記,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芸》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不統一。 龍生九子古時民間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傳說。但九子是什麼,說法也不同。我們主要以年份偏老並已經被後人整理成書的《中國吉祥圖說》來了解具體是哪九子。1.老大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頭;2.老二睚眥(yá zì),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3.老三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也有人一直認為它是有著龍脈的鳳;4.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樑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6.六子霸下,又名贔屓(bì xì),似龜有齒,喜歡負重,是碑下龜;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8.八子負屓(fù 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鴟尾或鴟(chī)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龍生九子是民間的說法,是說龍族有九個形態,雖然樣子不一樣,但都是龍的後代,有不同的位次不同的相貌和愛好。在《西遊記》裡有很多種龍王,除了四海龍王之外,各個河流水域甚至水井中都有自己的龍族管理者。西遊世界裡龍族雖然不是很起眼,但也是實力不容小覷的一份子,再說他們掌管著降水,佔領著水域,統領著水族,不管是所佔據的空間和種族的數量都是非常龐大的。、

    那麼西遊記中有那麼多龍王,他們的兒子都是幹什麼的?

    西遊史上最憋屈的龍子恐怕就是被小哪吒幹掉的那隻,當時哪吒只有三天大,本來只是在海中玩耍,因為他手中的混天綾乃是一件寶貝,所以攪得龍宮動盪,龍子便出來交涉,結果被哪吒剝皮抽筋。文中並沒有說明這個蛟龍到底是哪個龍王的兒子,但從托塔天王的反應來看,很可能就是東海龍王敖廣的龍子。

    《西遊記》第八十三回:“這太子三朝兒就下海淨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天王知道,恐生後患,欲殺之”。

    最有名的龍子,當屬變成了白龍馬供唐僧騎乘的西海龍王三太子小白龍了,原名熬烈。他因為在大庭廣眾之下忤逆自己的父親,當眾燒燬了父親的珠子,因此而觸犯天條,被玉帝判了死罪,不得已才聽了觀音菩薩的安排,做了唐僧的白馬。

    還有一位是小白龍的堂哥,北海龍王的長子摩昂太子,曾在取經路上有多次露面,都是在幫助孫悟空除妖的時候。一次是在黑水河,小黿龍要吃唐僧,孫悟空找到了他的底細,原來是犯了欺君之罪被玉帝判了斬刑的涇河龍王的第九子。一次是在捉拿三隻犀牛怪的時候,犀牛精逃到了北海,龍王下令施以援手,摩昂太子再次出手圍堵,才將幾隻犀牛全數捉住。

    話說這個涇河龍王正是北海龍王敖順的妹夫,

    他一共有九個兒子,大兒子小黃龍在淮河渡口;二兒子驪龍,鎮守濟水;三兒子青背龍,在長江口岸駐紮;老四赤髯龍,是黃河渡口的老大;職位最高的應該是老五徒勞龍,否則給如來佛祖敲鐘。還有老六穩獸龍,鎮守天神神宮的屋脊,老七敬仲龍,守著玉帝的擎天華表,老八蜃龍,在東海龍王的領域中鎮守山嶽。

    龍族這一大家子,按照北海龍王敖順的說法,像這樣一氣生九個的都是很正常的情況,基本每個龍王都是子嗣興旺的節奏。所以,不提那些江河湖泊中的龍王,光是四海龍王的龍太子們,都有三四十個之多。而且一個小小的涇河龍王,兒子都佔據著重要的位置,還有很多都是靠近權利中心的,玉帝和如來佛祖身邊的人。所以,這些龍子們如果聯合起來,絕對是驚天動地的一股勢力。

    但是從四海龍王在天庭中的地位來看,似乎並不是很受待見,根據原著中的描寫,他們除了統領水族管理江河湖海之外,也就是主司降雨,沒有太大的實權。他們的兒子雖然人數眾多,但也只是在人間尚且有重要職位,在天界基本都是敲鐘看錶鎮守神宅這樣打雜的角色。這應該是玉帝出於平衡力量的考慮,不然的話,人數又多,還都是各界的大咖,很容易失去控制。

  • 13 # Freedom20180214

    龍作為我們華夏文明的圖騰,歷史悠久,龍的出現源於我們民族的一個情感,尤其是古人在對自然世界認知有限的時候,希望有神明出現,能庇佑人民。所以,龍就以一個無所不能的形象出現了,並伴隨著我們民族的發展,影響延續至今(我們今天依然說自己是龍的傳人)。

    關於"龍生九子,各個不同",歷來說法不一。大學者陸容,李東陽,楊慎等人都有相關記載。

    首先這個"九"並不是確切指九個,在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中,"九"為陽數之最,表示極多的意思。

    先說"龍生九子"最普遍的說法。

    老大叫囚牛,喜好音樂,常蹲坐於琴頭。

    老二叫睚眥,嗜殺喜鬥,常鏤刻於刀劍等兵器的吞口處。我們今天說的一個成語"睚眥必報"中的睚眥就是龍的第二子。

    老三叫嘲風,形似獸,平生好險,又喜歡站在高處遠望,其形象多出現在我國古典建築的房簷上,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嘲風是守護龍脈縫隙的神獸。

    老四叫蒲牢,一旦受到擊打就會大聲吼叫,寺院大鐘上的獸鈕是其形象。

    老五叫狻猊,似獅子,喜煙好坐,常見於香爐頂或者香爐腿的裝飾紋樣。

    老六叫贔屓,似龜而有齒,喜歡負重,常常以馱石碑的形象出現。

    老七叫狴犴,其形似虎,喜好訴訟,常見於古代官衙或者牢房的牆上。

    老八叫負屓,雅好斯文,盤旋在石碑上方是其形象。

    老九叫螭吻,口潤嗓粗,好吞,宮殿大脊兩端的吞脊獸是也。

    此外還有以下幾個。

    椒圖,其形似蚌,性喜閉,鋪首銜環是其形象,見於宅門之上,一般成對出現。

    饕餮,似狼貪吃,即青銅器上常見的獸面紋。

    貔貅,喜吞而不洩,傳說中的招財神獸,喜歡玩牌的人多佩戴。

    蚣蝮,性喜水,常被雕刻在橋柱和建築上滴水的獸形,是古代橋樑的守護神。

  • 14 # 妖呀妖

    按李東陽的清單,龍的九子是:趴蝮、嘲風、睚眥、贔屓、椒圖、螭吻、蒲牢、狻猊、囚牛。不過在民間傳說中的龍子卻遠遠不止這幾個,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傳說是龍的兒子。其實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往往以九來表示極多,而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 15 # 塞上大漠沙如雪

    主要版本 【出處】:《中國吉祥圖說》

    1.長子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頭;

    2.次子睚眥(yá zì),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3.三子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也有人一直認為它是有著龍脈的鳳。

    4.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樑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

    6.六子霸下(也有另一種名字,方框內的看成一個字,[蟲八][蟲夏]),又名贔屓(bì xì),似龜有齒,喜歡負重,是碑下龜;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

    8.八子負屓(fù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9.九子螭吻(chī wěn),又名鴟尾或鴟(chī)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上面只是為最有代表性的版本。 龍生九子之傳說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

    龍生九子之一·囚牛 囚牛,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絃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龍生九子之二·睚眥 睚眥,是老二,平生好鬥喜殺,刀環、刀柄、龍吞口便是它的遺像。這些武器裝飾了龍的形象後,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它不僅裝飾在沙場名將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武器上,從而更顯得威嚴莊重。

    龍生九子之三·嘲風 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這些走獸排列著單行隊,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禽的“仙人”,後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它們的安放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次要的殿堂則要相應減少。嘲風,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嘲風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

    龍生九子之四·蒲牢 蒲牢,形似盤曲的龍,排行第四,平生好鳴好吼,洪鐘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魚。當鯨魚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人們報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鐘紐,而把敲鐘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敲鐘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

    龍生九子之五·狻猊 狻猊,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相傳這種佛座上裝飾的狻猊是隨著佛教在漢代由印度人傳入中國的,至南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藝術上已普遍使用,這種造型經過中國民間藝人的創造,使其具有中國的傳統氣派,後來成了龍子的老五,它佈置的地方多是在結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佛菩薩像前。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

    龍生九子之六·霸下 霸下,又名贔屓,形似龜,是老六,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傳說霸下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霸下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叫霸下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拼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中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蹟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龍生九子之七·狴犴 狴犴,又名憲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囚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龍生九子之八·負屓 負屓,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中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它們有的造型古樸,碑體細滑、明亮,光可鑑人;有的刻制精緻,字字有姿,筆筆生動;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膾炙人口,千古稱絕。而負屓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龍生九子之九·螭吻 螭吻,又名鴟尾、鴟吻,龍形的吞脊獸,是老九,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遺像。《太平御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方士之流,“魚虯”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其原型可能是深海大鯨。

  • 16 # 上弦月A

    龍生九子,子子不同。這話題逼死強迫症。1.到底哪九個,說法不一;2.每個又都不是龍。其實這兩點都是有原因的。

    為什麼龍生九子說法不一?

    龍的傳人搞不清龍的九個兒子,當然不可能。“九”,是虛數,表示多的意思☞龍有很多孩子。古人好用虛數,比如九尾狐,木蘭從軍十二載,三人行必有我師...☞ 很多尾巴、多年、眾人...

    龍生九子,本形容兄弟眾多,各不相同,各有所能,可理解為興旺,且涵蓋多領域。直到明朝,所謂“九子”才有了具體說法(指哪九個),或許人們需要一個具體的形象來推廣。

    一般指哪九子?

    各時期文化和需求傾向不同,所以哪九子,是存在區別的。一種說指以下九子。

    ☞ 囚牛。九子之老大,喜音律。古代琴頭上常刻其形象作為裝飾。這個傳統一直為後人沿用,如今一些名貴之琴仍會用這種裝飾。

    ☞ 睚眥。九子之老二,好鬥嗜殺。古兵器如刀環、刀柄、龍吞口可見其形象。古將軍、宮殿守護者等兵器上加了這種裝飾,便增添了莊重、威嚴和威懾力。

    ☞ 嘲風。九子之三,神獸,喜冒險又好望。宮殿建築角上的走獸是也。嘲風,象徵著吉瑞、美觀和莊嚴,同時還有辟邪去災含義。

    ☞蒲牢。九子之四,形如盤龍。喜鳴好吼,其形象常見於洪鐘,據說如此可讓鐘聲洪亮遠傳。

    ☞ 狻猊。九子之五。形似獅,喜靜少動;好坐,好煙火。其形象見於香爐、佛座上的腳部裝飾。後,守門石獅/銅獅頸下的項圈也加了裝飾物,看起來威武有神。這個裝飾便是狻猊形象。

    ↑下為霸下,上為負屓

    ☞ 霸下(即贔屓)。九子之六。形似龜,又稱石龜,力大好負重。其形象見於石碑基座下的龜趺(多為顯赫身份)。傳上古時代霸下常馱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胡作非為,後為大禹收服,並服務於治水。後,大禹讓霸下馱著沉重的石碑,上刻霸下輔助治水功績。霸下寓意長壽和吉祥。

    ☞ 狴犴。九子之七,形似虎。具威力,仗義而好訟,形象見於獄門上部虎頭形的裝飾。傳狴犴能明辨是非,公正嚴明,維護砸門公堂肅穆正氣。

    ☞ 負屓。九子之八,形如龍。喜文,即古代石碑兩旁的文龍。尤其是名人石碑,多有名家石刻,傳負屓極好這種文藝作品,便化做文龍以為裝飾。

    ☞ 螭吻。九子之九,又名鴟尾、鴟吻,龍形獸。口闊噪粗,好吞。形象見於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螭吻屬水性,可避火作鎮邪。

    ↑椒圖

    大明三才子之一楊慎則認為☞ 去掉囚牛和嘲風,增加饕餮和椒圖。另外,也有把蚣蝮、貔貅算入九子的。

  • 17 # 葦說歷史

    龍出現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是江河湖海之中統領水族的王者,他們掌管天地之間的興雲降雨,屬於四靈之一,古代神話之中的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以方位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

    東海龍王

    在西遊記中,四海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西海敖欽、南海敖潤、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傳說東海龍王生了九個兒子,性格各異,各有所長。大兒子囚牛喜歡音樂,老二蟲睚眥嗜好攻殺,老三嘲風喜歡探險,老四蒲牢喜愛鳴叫,老五狻猊好坐,老六霸下喜愛負重,老七狴犴喜好訴訟,老八贔屓好文,老九蟲吻好吞。

    囚牛

    囚牛: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它平生愛好音樂,因此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絃拉的音樂,所以琴頭上便刻上它的形象。這個形象一直沿用了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位,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睚眥

    睚眥:是九子中老二,平生好鬥喜殺,刀環、刀柄、龍吞口便是它的形象。這些武器裝飾了龍的形象後,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它不僅裝飾在那些沙場名將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武器上,從而更顯得威嚴莊重,而成語“睚眥必報”說的就是這位大神。

    嘲風:九子中的老三,形似獸,嘲風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形象。嘲風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

    蒲牢,形似盤曲的龍,排行第四,平生好鳴好吼,洪鐘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形象。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它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魚,當鯨魚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

    狻猊,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形象。

    霸下,又名贔屓,形似龜,是老六,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形象。傳說霸下在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又擔心霸下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叫霸下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

    狴犴,又名憲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形象。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 所以,它出現在公堂之上。

    負屓,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形象。中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千古稱絕。而負屓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因此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

    螭吻,又名鴟尾、鴟吻,龍形的吞脊獸,是老九,螭吻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形象。螭吻屬水性,所以,在中國古代建築及民宅之中,常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 18 # 跪射俑

    1.長子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頭;

    2.次子睚眥(yá zì),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心胸狹隘;

    3.三子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也有人一直認為它是有著龍脈的鳳。

    4.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樑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

    6.六子霸下(也有另一種名字,方框內的看成一個字,[蟲八][蟲夏]),又名贔屓(bì xì),似龜有齒,喜歡負重,是碑下龜;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

    8.八子負屓(fù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9.九子螭吻(chī wěn),又名鴟尾或鴟(chī)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上面只是為最有代表性的版本。

    龍生九子之傳說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

  • 19 # 小豬也配齊

    1.老大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頭;2.老二睚眥(yá zì),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3.老三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也有人一直認為它是有著龍脈的鳳;4.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樑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6.六子霸下,又名贔屓(bì xì),似龜有齒,喜歡負重,是碑下龜;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8.八子負屓(fù 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鴟尾或鴟(chī)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 20 # 隨風去古

    龍生九子,九子分別叫作: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負屓、螭吻。

    1、老大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頭;

    2、老二睚眥(yá zì),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3、老三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也有人一直認為它是有著龍脈的鳳;

    4、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樑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6、六子霸下,又名贔屓(bì xì),似龜有齒,喜歡負重,是碑下龜;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

    8、八子負屓(fù 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鴟尾或鴟(chī)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少年白髮是什麼原因?